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弄臣-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乔,到底信中所报何事?”这种事谢迁也没特意压抑情绪,他也压抑不住,刘健很快就发现了异常,老头也是情不自禁的站起了身,往前走了两步。

“希贤兄,此事……”谢迁不敢抬头,语气更是苦涩,见刘健上前,他甚至还不自觉的退了两步。

“难道……是德纲他?他出了什么事吗?”刘健见状心念一转,马上就想到了一个对他来说最可怕的可能性,他也顾不得体统了,疾走两步,直接从谢迁手里将信夺了过来,一眼看过去,当即也是脸色大变,浑身巨震。

“希贤兄,你要节哀啊……”饶是谢迁活了一大把年纪,阅历丰富,可他思来想去,脑子却像是锈住了一般,往日里滔滔不绝的口才也是不见踪影,最终只是哀叹了一声。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刘健也没了往日里果决沉稳的模样,口中喃喃自语不休,可声音却是暗哑枯涩,象是枯枝摩擦地面一般。

“……”梁储略略上前,张望了一眼之后,心下也是了然,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人间的大惨事了,就算是宰相气度,也一样难以承受啊。

他虽然也是个能言善辩的,可此时却也无法开口,这种事不是言语相劝所能抚平的,恐怕只有岁月才能磨去这样的伤痕吧。

当然,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复仇

“希贤兄,德纲贤侄的大仇不能不报,国仇家恨尽在谢宏那奸佞一身,你要振作起来,为德纲贤侄讨回公道啊”谢迁疾声而呼,复仇不能消弭悲痛,却可以将其转化为力量。

“罢了,罢了,老夫一生不服人,却在一个后生小辈面前处处受挫,最后居然……是老夫错了,若是当日便居家归乡,虽是没了报效朝廷的机会,可却也是得保全家安泰,也不会有今日之痛啊”

谢迁的激励丝毫也没有效果,刘健仿佛一下子就老了二三十岁一般,本来还算矍铄的精神霎时不见,剩下的只有一片苍白,神色间尽显老态。

这一刻,那个捭阖朝堂的首辅消失了,只剩下了一个满心懊悔,濒临崩溃的老人。

“希贤兄,你想想,这一切是谁造成的?不是德纲贤侄的错,也不是你我的错,是那个阴险毒辣的奸佞的错”谢迁气急败坏的怒吼起来。

谢宏的手段很可怕,即便不想承认,可谢迁确实很心寒,而让他更恐惧的是,刘健似乎心灰意冷,大有就此撒手不理的架势,要真是这样,那对他的影响可就大了。

别看刘健已经致仕了,可他门生故吏却多着呢,加上李东阳上位后又没搞清算,刘健在朝野间的影响力实是没怎么减弱。光是这些倒也罢了,江南士人的影响力也不差,多刘健不多,少他也不少。

可蓟镇总兵温和正是河间府人,而且还是刘健的亲信,如今几人住的这座宅子就是温总兵的对于谢迁接下来的图谋,这个人实在是重中之重。

蓟镇就处在辽镇和京师之间,包括山海关在内,都是蓟镇所辖,是谢宏去辽镇必经之路,是制造意外最合适的地方

辽镇实力不强,内里势力又是错综复杂,若是让谢宏到了那里,就只能缓缓图之了,而日子久,变数也多,尤其对方还是那个谢宏。

在蓟镇解决谢宏,这是最好的办法,谢迁出死力拉拢刘健,多半也是为的这个。

正如他暗示梁储对付王守仁一样,谢迁从来不相信流放这种手段,只要人没死,就有着无限的可能,谢宏到了辽镇,就可以再回京师,甚至会发生点其他意外都说不定,连出个京都能带走刘健一个儿子,在这妖孽的身上,又有什么事不可能发生呢?

杀了谢宏,而且要快,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他去辽镇的路上,让蓟镇的边军动手,即便他带着数千护卫,可蓟镇兵马向来精锐,更是人多势众,想必也是手到擒来。

只是若没有刘健的调度,那个总兵温和又怎么会冒偌大风险,以身家性命相托呢?谢迁深知,谢宏若是死了,皇上是一定要找人算账的。

在雷火之夜后,正德性子里的刚毅已经显露无遗,若是谢宏有事,他才不会向刘健这样颓丧呢。

“子乔,老夫修书一封给蓟镇,已尽同僚之谊,从今而后,大明朝野再没有刘健此人,你等也莫要再拿这些世俗琐事来烦老夫,言尽于此,好自为之。”刘健语气沉痛,声音也低,显然是彻底的心灰意冷了。

除了悲哀和萧索,他的话语中还有厌憎之意,虽然对于当初刘德纲被推举为首,刘健也是乐见其成的,可此一时彼一时,那时老刘还有奋进之心,可现在他却是心如死灰,所以,连带着将挑事的江南士人也恨上了。

梁、谢二人都是心思机巧的人,如何听不出刘健的话外之意?两人对视一眼,都没有再开口,算是对刘健的退隐的默认了。

正文第376章自己找死

第376章自己找死

大明九大边镇,大体上可以按照与京城距离的远近,来划分其重要性,而蓟镇,宣府以及大同三镇,正是重中之重,这三镇的实力也冠居九边。

最初的时候,蓟镇的治所在桃林口。桃林口位于永平之北,东接辽东镇,也是长城一处重要关口,不过作为京师附近的重镇,终究是太过偏僻了一点。于是,在永乐末年,总兵陈敬奏请天子,移镇于狮子峪。

而狮子峪位置虽好,地势也颇险要,可也有不足之处,地势狭窄就没法驻守重兵,更加无法屯田。因此,在天顺初年,蓟镇再次迁移,并且一直延续到了明末,这最终的选择就是三屯营。

没有就去抢,这是质朴的草原人奉行了千年的准则。不过,由于自家也要放牧生产,所以鞑虏的入侵一般都在秋冬之季,为了掠夺到足以过冬并且熬过来年春天的粮食,草原人年复一年的重复着杀人和被杀的行动,并且乐此不疲。

因此,往年到了冬天的时候,三屯营的气氛都会变得极为紧张。小股的游骑当然不足为虑,可一旦鞑虏有大举入侵的迹象,那么蓟镇的主力部队就必须出动了,若是让鞑虏攻破边墙,甚至威胁到京师,那可不是好玩的。

不过近几年有些不同,由于蓟镇兵强马壮,冠居九边之首,而且山海关至居庸关一带的长城也屡经修缮,鞑虏多次在这里碰了个头破血流之后,也学了乖,不再和蓟镇纠缠,而是选择了其他地方,作为掠抢的目标。

要知道,抢劫和做买卖一样,若是成本和收益不成比例,那就是不划算的买卖了,质朴的草原人也不是太傻,这种简单的道理他们都懂。

不过,在正德元年的这个冬天,总兵大人的直属部队突然接到了集结的命令,三屯营的气氛如同早些年一样,骤然紧张了起来。

军士们都是惊疑不定,纷纷向北方眺望着,想看看有没有预示着鞑虏大举入寇的烽火,没有发现之后,也是松了一口气,转而交头接耳的谈论来,猜测着总兵大人到底要做些什么。

早些日子也有这么一次,那一次的规模比这次更大,整个蓟镇的十万兵马都收到了命令,剑拔弩张之下,甚至传出了皇上要效法永乐大帝,御驾北征的流言。

直到事后很久,这才隐隐的有了消息,说当日京师发生了一场变乱,集结边军是为了防止不测的。当然,这流言只是私下里流传罢了,没人敢当着将官们面说起。

不得皇命,边军入京?这可是大忌讳,真是要做下了这等事,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掉脑袋呢

因此,虽然这一次的动员规模比较小,仅限于三屯营驻扎的部队,可众军士还是人心惶惶的,生怕传言成真,总兵大人不得圣旨,就带着大伙儿去京城。各种担忧化成了嗡嗡的大响,连帅帐中都是听得分明。

“谢宏的车驾现在何处?”帅帐中的人却没空理会这些,温总兵名字叫做温和,可他的语气却一点也不温和,反而充满了焦躁之意。

“点子应该是初十的时候离京,上次探子的回报是说,他已经出了通州,奔香河而去,他那车队中有不少工匠,还有女眷,走不快,现在应该差不多到了玉田了。”帅案上铺着一张舆图,温和端坐其后,另一个将官正在那图上指指点点。

“温大哥,咱们要动手的话,可得抓紧着点儿,若是让点子入了永平府,咱们再想动作就不方便了。”吴玉是遵化人,属于蓟镇的本地户,在蓟镇军伍中素来颇有威望。如今他虽是位列参将,地位却仅在总兵温和之下,而且两人的关系也相当融洽。

倒不是吴参将看淡了功名荣辱,不与温和相争,只不过温和乃是刘首辅的门下,素来以阁老门生自居。大明武人的地位甚低,吴玉一个小小的参将,就算有些势力,又如何敢和这样的人争持?

他很清楚,在刘阁老的眼中,他这个参将也不过是个蝼蚁罢了,伸个手指头就能碾死。所以,他对温和保持了恭敬的态度,期盼着能借着温和搭上刘阁老的线。

虽然刘阁老如今已经致仕,可吴玉也没怎么失望,虎死不倒威,刘阁老这样的大人物,就算是随意引见几个大人物,也能让他这个参将受用无穷啊。

“可是……”温和头也不抬的盯着舆图,神色极是凝重,沉吟半响,偏偏却下不了决心。

“温大哥,都这个时候了,还可是什么啊?那不是刘阁老的亲笔信吗?还有谢阁老的附署,连王阁老的信也到了,三位阁臣啊天大的事也能摆平了,你还犹豫些什么?”吴玉大急,恨不得揪着温和的衣服,把他吼清醒过来。

这是多好的机会啊借着这个机会不但能讨好刘阁老,还能借机搭上江南士人,只要王阁老稍微点个头,调职去南方就不会是梦想了,比起边关这凶险严寒之地,江南水乡简直就是神仙居所啊

当然,这使命也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若不是得了阁老的信,袭击身为钦差大臣,辽东巡抚的当朝侯爷这种事,吴玉是想都不敢想的,何况对方还是那个圣眷无边的谢宏

可还是那句话,有了三位阁老的首肯和支持,天大事也能抹得平富贵险中求,身为武人,想要荣华富贵,总是要用手里的刀子说话的。

越是意识到事情的紧要,吴玉就越是对温和的迟疑感到不耐烦。不管怎么说,这种事也不能做在明里,对方也是有数千军马扈从的,想要彻底歼灭也不是一时三刻能够做得到的,若是对方入了永平府,那就彻底没法下手了。

目标入了辽镇之后,机会倒是更多,不过,不得朝廷令旨,深入其他边镇……这种事跟谋逆也没啥两样了,就算传信的再加上两个阁老,吴玉也是不敢做的。

“虽说是刘阁老的亲笔信,可这言辞间的语气,却和从前完全不一样……”温和沉吟着说道:“刘阁老的意思,分明就是让本将自行决断,可这等大事,又哪里是本将能够自行决断得了的?”

和军户出身,不识大字的吴玉不同,温和乃是将门之后,不但识文断字,而且造诣还颇为不凡,凭着他对刘健的熟悉,很快就在信中捕捉到了对方隐含的意思,他的迟疑也多半因此而来。

刘阁老素来强势,脾气也是执拗,就算面对先皇甚至宪宗皇帝,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都不会因为皇命而退缩,这么一个人却突然露出了退隐萧索的意思,其中的意味又怎能不让人心惊?

何况,与上一次的勤王密令不同,这一次却是要玩阴招,假扮盗匪袭击钦差。这事儿显然没法瞒得过去,这可是边墙之内,对方人马足有数千,得有多大股的盗匪,才能做出来这么大的事情啊?

“便是刘阁老有所顾忌,可另外的二位阁老的信总不会有错吧?”吴玉还是一力坚持着:“有那二位阁老在,就算是有些麻烦,想必也不要紧,左右告急文书咱们都送上去了,只说鞑虏破了边墙,然后袭击了钦差便是。”

“吴兄弟,你说的这个,也正是本将第二个顾忌的。”温和摇摇头,神色间更添忧色,“往日里,可以根据其他各镇的军报,确定鞑虏主力的位置,可如今九边处处告急……若是咱们主力往南一动,鞑虏趁虚而入,又当如何?”

“温大哥,说来说去,你就是不敢去是吧?”吴玉是个纯粹的武人,论起口舌便利,他比温和可差远了,见对方推托,他一时怒火攻心,再也按捺不下,却是忽略了身份地位,拍案向温和质问起来。

“吴兄弟,不是本官胆小,实在是……”被人冒犯,温和也不恼,依然慢声私语的向吴玉解释。

“你若不敢去,那就调兵给我,我自带人去做这件大事”为了谢迁、王鏊许下的大富贵,吴玉是彻底豁出去了。他手下也有数千亲信部队,可这场仗不是以分出输赢为目的,而是要彻底歼灭对方才行,兵少了可不成。

“也罢,兄弟一场,我就依吴兄弟便是,只是……”温和答应的倒是痛快,可话到一半,却是欲言又止。

“温大哥只管安坐,兄弟我的性子你还不知道么?我可不是那种不能同享富贵的,事成之后,功劳少不得大哥一份。”吴玉心中更是鄙夷,这种假书生果然经不得事,没学会文人的升迁之道,反倒只会转这些小肚肠,不敢但责任却又想要功劳,真是无耻之尤。

“倒不是为了这功劳,若是事成,也是吴兄弟甘冒奇险做下的,本将又怎么好意思去分润功劳?”温和伸手止住要分辨的吴玉,继续说道:“本将的意思是,吴兄弟只管去,却不需提本将的名字,无论成败都是如此,吴兄弟可愿意答应?”

“无论成败?哈哈……”吴玉本来还以为温和故作姿态,还想着要虚情假意一番,可听到最后,他却是讶然失笑。

败?三屯营这里有精兵数万,虽然不能尽数带走,可凭他的威望,再有温和的默许,号召起来两三万兵马也是寻常。那谢宏身边不过三五千人,而且还不全是兵,有不少家眷什么的累赘,这样的形势下,自己会输?那不是荒谬吗?

“正是如此,吴兄弟你若是答应了,那本将也不拦你,否则……”吴玉嗤笑有声,大为失态,温和却依然面色平和说道。

“便是如此,温大哥放心就是。”吴玉一抱拳,转身便走。谢宏一行已快到丰润了,得抓紧时间才行,这样的大事,总不能在城镇里动手吧?

望着他的背影,温和却突然露出了一丝冷笑:那谢宏是何等的妖孽,搅乱了天下局势不说,连刘阁老都受了震慑,不愿再和他为敌,以保全身家性命,没点特异处,又岂能如此?

吴兄弟,兵凶战危,对手狡诈,你可莫怪做大哥的没提醒过你,若是有个闪失,那也是你自找的,与旁人无干。

正文第377章赴辽第一战

第377章赴辽第一战

“谢兄弟,现在已经过了丰润,再有两天就能到永平了,到了永平,应该就不会再有什么凶险了。”马昂转头看着长长的车队,忧心忡忡的说着,虽然话里是在安慰人,可谢宏怎么听怎么觉得,自己这个大舅哥更需要别人的安慰。

“这里可是大明的领土,朗朗乾坤之下,会有什么凶险?”谢宏淡淡的说道。

“可不是么,有某和八百儿郎在此,谁能伤到谢兄弟半根毫毛?”江彬大嘴一咧,满不在乎的笑了起来,他伸手拍了拍马昂的肩膀,又往身后一指,

“除了咱们这些人之外,还有神机营的一千兵马呢,连大炮都拉来了好几门,马兄弟你还怕个球?除非蓟镇那几个将官真的不要命了,拉个上万人过来,否则就凭咱们这些人,有些凶险又能如何?何况,谢兄弟早有布置,你放心就是了。”

江彬早先是瞧不起神机营的,后来吃了苦头之后,却也发现了火器的犀利处,倒是有所改观。不过,他依然没觉得神机营有多厉害,至少野战的时候,那炮和火铳作用都不怎么明显,真正打起来,还得靠他和他手下的边军。

近卫军如今的名声虽大,但其实却是属于名头超过实力的那种。当初获胜主要是因为谢宏的心理战,实际上除了巷战,他们并没有多少能拿得出手的东西,毕竟也才训练了几个月而已,又是一帮少年,远远还达不到精锐部队的程度。

三千近卫作为骨干扩军很好用,但若是现在就让他们上战场,却是太过于轻率了,何况谢宏这次出京,也是有着诸多算计的,还是边军用起来更顺手。

为了整合京营的部队,边军不少人都散去了各营做个将校,尤其是那些身上有伤,或是年纪较大的,对他们来说,上战场已经有些勉强了,可是统兵训练却是绰绰有余。

于是,刨去这些人,再加上军器司攻防战中阵亡的数十人,谢宏能够带出来的,也只有现在的这八百多人,加上神机营的五百火铳兵和五百炮兵,就是他手头上全部的实力,马昂的担忧也是因此而来。

“其实那将军炮也没什么用,干嘛非得带着啊?要不是那十门炮拖在最后面,咱们的行进速度还能更快点,谢兄弟,须知兵贵神速……”马昂回头看了看,又是念叨起来。

别看那炮轰不开军器司的城墙,可实际上却也是重型武器,每门都有上千斤,搬运起来实在是很麻烦的一件事,若不是有谢宏造的减震车,只怕队伍的行进速度还要更慢些。

“到时候你就知道那炮有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