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弄臣-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利在望,皇党自然是满面笑容,洋洋得意;而对士党们来说,这一声简直有若催命符一般,光是眼前的对手就已经焦头烂额了,再加上个重量级的敌人进来,一溃千里已成必然呐

朝堂一下子陷入了寂静。

尽管权力欲望不高,可这种一举一动,都能牵动万人之心的感觉,让正德也是微微有些陶醉,尤其是联想起两年前的境况,朱厚照同学更是大为唏嘘。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古人诚不我欺啊呃,不对,不对,朕原本好像就是皇帝来着,不过……

想想两年前,再回忆一下父皇在世时,正德撇了撇嘴,那也能叫皇帝,除了都是穿着龙袍,坐在龙椅上,住在紫禁城,还有哪点跟皇帝沾边的?

他其实也是追悔莫及,早知道如此,父皇在的时候,朕就应该去宣府找大哥,然后父皇就不会死了,也能真正的当一把皇帝了。

至于敦厚的弘治会不会喜欢谢宏,那会儿的谢宏有没有现在的本事,那就完全不在朱厚照的考虑范围之内了,反正……大哥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

“众位爱卿也商议了很久了,嗯,好像也没啥新鲜词儿了,所以,就到此为止好了,朕意已决……”说话时,正德脸上一副欲求不满的样子,显然对朝臣们没有骂出新花样很不满,可这会儿却也没人在乎这个细节了,众人都是屏息凝气的等待着最后的判决。

没有悬念,结果是注定的,士党都是心如死灰,皇党大多数人都是欢欣鼓舞。

朝争本就是无所不用极的,借助皇权之力,也是手段之一,而且还是大杀器,现在大伙儿虽然是寒门,可若是彻底压倒了士党,几十年后,现在的皇党就会取代士党的位置,成为大明新的主宰。

至于中间的过程,谁又在乎呢?

只要皇权一直占据着上风,大伙儿就可以借助皇权之力清除异己,然后静待时机。缓缓蚕食皇权的胜利成果的同时,也等待那君臣二人老去,或者疏忽露出破绽,到时候就是新士党大权在握的时候。

这样的事例自古以来不知发生过多少,熟读经史的寒门士子们当然不会不知道,等到大权在握的那一天,历史也将由胜利者重新书写,投靠皇党的这段经历,也会被描述为为了大义的忍辱负重。

未来很光明,难道不是么?

“启禀陛下,臣李东阳有本奏”李东阳突然站了出来,直接打断了正德的话。

众皆震惊。

打断皇上的话,这已经是大大的君前失仪了,要是正德较真,没准儿内阁就会再次损失惨重了。众人惊疑不定的看向了李东阳,却见他脸上的神色极为坚定,显然,这个以智谋著称的老者已经下定决心,要殊死一搏了。

“哦?李大学士有话要说?那就说来听听吧。”

正德的反应让士党众人松了口气,不过弥漫在他们之间的凝重气氛依然没有散去,皇上虽然没啥城府,可一样喜怒不形于色,表情很丰富,可谁也没法从他的神情中,猜出他的心思来。

“祖制难违,老臣身负先皇托孤之恩,实不敢有违,陛下若是执意如此,老臣也无法继续在朝堂侍奉了,否则来日又有何面目去见先皇?请陛下恩准……”李东阳声音低沉,可言语却是石破天惊。

乞骸骨,求致仕

这招其实并不出人意表,弘治朝也好,成化朝也好,都很常见,一个月要是没几个大臣求致仕,皇帝都会怀疑朝中是不是有什么暗流或者阴谋,泰半就是个表姿态的意思。

就算正德登基之后,弘治十八年的时候,也经常有人使出这个终极招数,每每都是小朱同学连番挽留,告老的老头这才羞答答的表示:既然皇上您这么有诚意,老夫我也只好勉为其难了。

不过,自去年起,这招就不好使了,原因众所周知,皇上是来真格的啊,你敢求致仕,他就敢罢你的官,什么身份都不好使

所以,李东阳这招破釜沉舟,只是让皇党更兴奋,士党更颓丧。皇党之人都在盘算着,李东阳若去,会轮到谁来补进,又会引起怎样的一番变化了。

“臣杨廷和,同请……”又是一人出班跪倒,众人愕然发现,居然有人跟进了。

“臣王鏊……”

“臣洪钟……”

说时迟那时快,以王鏊为首的江南士人,也是纷纷跟进,这些人算是士党的主力,一时间,丹墀下面跪满了人,而且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中。

王鏊还没想清李东阳是怎么打算的,可他知道,若是李东阳和杨廷和去职,单靠江南士人也是孤掌难鸣,与其慢慢等死,还不如殊死一搏呢。

所以他向在场的江南士人发出了暗示,让他们一同跟进,试图以庞大的人数,和有可能造成的影响,逼迫正德就范。

不过,这招有没有效果,效果有多大,他也没什么信心,有了皇党的存在,就算把士党尽数驱除,也耽误不了朝廷的运作。

何况,以正德的性子,他会考虑那么多吗?而且还有那个谢宏,那可是个更加肆无忌惮的主儿。

唉,前途渺茫啊

正文第494章一切尽在朕的掌握之中

第494章一切尽在朕的掌握之中

居然差点上了月票榜,亲们,你们真是太强大了某鱼很感动,同时也为了Akira晶MM的大手笔打赏,俺今天再努力一天~

嗯,1/4,回馈开始鸟~

士党黑压压的跪了一片,皇党之中也有少数人被震到了,有些动摇,怀疑正德有没有那个魄力,将这么多人一起清除出朝堂。

不过,大多数皇党中人都是很有信心的,龙椅上那位素来就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不过就是几十位五品以上的官员而已,有什么好迟疑的?尽数开革了就是。

没了这些阻碍,大明社稷只会越来越好,大伙儿有这个勇气,也有足够的信心。

还是跟了强势皇帝好啊,历朝历代的政争,多半都是耗时良久,延绵数年、数十年的都不在少数,可到了今上这里,胜利居然只在反手之间,果然是圣天子在朝啊

“这样啊……”正德很没形象的斜靠在龙椅上,用手指轻叩着龙椅的副手,发出了‘咚咚’的轻响,一下一下的敲击着众人的心脏,殿内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了。

也不知是故意的,还是真的在迟疑,正德拉了个长音之后,半响没有下文,他这不紧不慢的不要紧,可苦了不少人,也愁坏了不少人。

跪着的那些当然很辛苦,膝盖苦,心里更苦;站着的那些也是发愁,完全搞不清楚皇上到底在想些什么,又要做些什么,本来胜利在握的皇党都不由有些忐忑。

“那好吧……”叩击声突然变重了,随即,正德直起身子,表情也是严肃起来。

“开海禁之事,事关社稷安危,请陛下三思呐”似乎被这种压抑的气氛逼得有些崩溃,王鏊突然声嘶力竭的吼了一嗓子。

“请陛下三思……”跟进的声音参差不齐,要不是有洪钟的大嗓门,这场景想必会更加凄凉。

“也罢,那就不开海禁了。”正德砸吧砸吧嘴,用讨论晚上吃什么的语气,做了最后的决断。

“臣等……啊?”丹墀下面倒了一片,许多人都是不顾体统的喊了出来。

皇党的人原本是想着帮正德敲边砖的,结果这一下差点闪了腰,自是苦不堪言;而士党这边也知道大难临头,本是打算再哭诉一番的,结果也差点咬了舌头。

皇上居然答应了?这么轻易就答应了几乎所有人都是愕然抬头,惊讶的看着那个身着黄袍的少年,脸上都是震惊无比的表情。

怎么可能呢?这还是那个专门跟人对着干的皇帝吗?难不成他太过兴奋,忘了原本的台词了?

或者是不分敌我的毛病发作,对拥有了一批喽啰的现实有些不太适应,结果搞混了敌对目标?

再或者是……王鏊下意识的摸了一下自己的老脸,然后发现洪钟也正在注视着自己,他心里有些迷糊,难不成是自己突然魅力大增,用眼泪感动了皇上?看洪宣之的眼神,好像也是这么个意思诶。

众人都太过震惊,所以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这个要命的时候,皇党的领袖人物唐伯虎的神情没有丝毫变化,连微笑时,嘴角的弧度都没变,还是那么一派从容。

这情景,只有严嵩注意到了,并且在微一错愕之后,严侍郎也是紧紧的皱起了眉头,脸上露出了沉思的神色。

“陛下,您的意思是,海禁不开了,以后都不开了?”焦芳终究不是核心人物,对正德的了解也有所不足,眼看到手的全胜就此溜走,他可从容不起来。

“嘛,算是先搁置一下,以后再议。”正德摆摆手,看他神情倒也不似在敷衍,可焦芳还是感到很茫然,遇到这么个高深莫测的主儿,皇党也不怎么好混啊。

“那……陛下,辽东巡抚麾下的船队,是不是也……”有人迟疑的问了一句,激起了不少不满的眼神。

真是穷星未脱色心又起,到底是哪个得寸进尺的家伙?皇党众人都是怒目而视。

哪个愣头青这么冒进?连胜利的成果还没巩固,就贸然乘胜追击?这是冒进,很可能导致功亏一篑的,要不得士党中人也一样愤怒。

可当他们看到说话的人时,却又是一愣,这不是杨介夫么?杨廷和的沉稳谨慎甚至超过了李阁老,这是满朝百官公认的,怎么会犯下这样的错误?

回家一定要看看黄历,今天实在太邪门了,一向强硬的皇帝突然变成了好好先生,王阁老的一张老脸突然也有了偌大的面子和魅力,最后连杨大人也变成了愣头青,绝对不正常

面对一道道疑惑的目光,杨廷和心里也是苦笑,虽说有过几年师生之谊,可自己的这个学生,早就脱出了自己的认知范围,自己完全搞不懂皇上心里在转着什么念头。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皇上肯定不傻,那些乱七八糟的举动中,往往隐藏着杀机和陷阱。那些主意也许是皇上自己想的,也可能是谢宏出的主意,没有人能搞得清楚来龙去脉,更没有人能把握到他们的思路。

因为这两个人本身就都很古怪了,搞在一起之后,怪异程度更是翻着番增长,能把握到他们思路的肯定不是人。

所以,即便有风险,他也要试探一下,看看正德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依照众位爱卿的说法,海禁之策,禁的应该不是朕吧?杨先生你也说了,海禁是为了防止百姓离散海外,同时防止盗贼滋生的,对吧?”正德拍拍巴掌,然后一摊手,很无辜的说道:

“那好了,大家都知道,冠军侯麾下的船队是皇家舰队,属于朕的财产,杨先生你说,是朕有可能流落海外呢?还是冠军侯会沦为海盗呢?这都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嘛”

王鏊差点没当场骂出来,怎么不可能?皇上您会不会流落海外咱们不知道,可那个谢宏明明就是海盗,目前在东海,就属他势力最大,祸害的人最多了

江南士人自然也是同仇敌忾,众人都是一脸激愤,要不是还有几分理智在,恐怕会当场跟正德对质都未可知。

士党的其他人也是一脑门官司,皇上,您算是青出于蓝了,比起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千古之下,您要是称第二,谁还敢称第一啊?圣人都不行。

别说这些对头了,就连自己人也一样面色古怪,眼神飘忽,尤以三公公为最。

天津码头那一幕三公公还记忆犹新,他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要不是上次被冠军侯拦住了,皇上这个时候没准儿真的已经流落海外了,倭国诶,目的都有了

当然,对于正德的胡说八道,他也只是在暗地里翻了个白眼,三公公可是明白人,记吃更记打,他可不想说了不该说的话,然后被皇上一脚踹到大明湖里去。

“好吧,世事无绝对,这种话朕也不该说的太满,这个去海外什么的,还真不好保证呢,嗯……”从众人的反应中,正德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信用度有点低,他摇摇头叹口气,从善如流的改了口:

“总之,只要是辽东巡抚旗下的船队,就是朕的船队,海禁怎么也禁不到朕,这是毋庸置疑的,谁要是敢质疑,那就是跟朕作对,跟朕作对,就等着被流放海外吧”

斩钉截铁的语气,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连立场最坚定的王鏊都不敢出声了,不正经归不正经,皇上认真起来还是很较真的,不信邪不要紧,可若真的被流放海外,那可就生不如死了。

“嗯,朕今天很尽兴,就此散了吧。”正德打了哈欠,赶苍蝇似的挥了挥手,然后便起身离开了,留下了诸多朝臣,这些人立场各异,神情各异,心情也是各有不同。

出得承天门,死里逃生的士党都是长吁了一口气,皇党倒也没有气馁,朝争本来就很少一局定胜负的,胜利就是一次次的上风组成的。

也有人与众不同,士党的领袖人物李东阳和杨廷和就都是眉头深锁,愁眉苦脸的样子。

“西涯兄,介夫,看你们的模样,难不成事情还有什么变数?”王鏊并没有沉溺于自家魅力的增长,兴奋中他还是关注到了杨、李二人,入目的情景让他有些担忧。

“唉,有没有变数,老夫不知道,可就今天皇上的表现来说,实是令人忧虑……”李东阳长叹一声,他政略出众,对人心的揣测也是非凡,皇党那些人的心思他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其实能猜到那些,也不用什么智略,只要保持冷静,如李东阳这样的老狐狸,又怎么可能不如皇党那些人?王鏊不过是对开海太过着紧,这才乱了心神罢了。

“焦孟阳那些人的心思确实不堪,可也不必……”王鏊鄙夷的看了一眼远处的焦芳,后者正为人群簇拥,极是风光得意,他刚想贬低对方几句,可心里却猛然一激灵,惊道:“西涯兄,你说的莫非是皇上……”

李东阳和杨廷和都是默默点头,证实了王鏊的猜测。

王鏊心中冰凉,要放在昨天,让他说什么样的皇帝最难对付,他肯定会说强势的皇帝最难对付,可换到现在,他只能颤抖了。

既强势,又会玩政治手法的皇帝……天啊,皇上果然是将皇党和士党一视同仁,而且试图将两者玩弄于股掌之上,而且他已经成功了。

再看一眼焦芳,王鏊的心情完全不同了,他的心中满是苦涩,再开口的时候,声音都是暗哑:“若是和焦孟阳他们讲和……”

“时至今日,为时已晚,唉”杨廷和深深的叹息了一声。

有了裂痕,而且还是撕破了脸,纵然能表面上弥补了,可实际上相互的信任却已经消失,就算自己这边主动上门,焦芳能不能信也一样是个问题,何况,那班人占了那许多重要位置,自己这边又如何安置?

三人相视无言,都是叹息不已。

正这时,人群中忽然有人高呼了一声,随后,人头涌动,有人直往焦芳所在而去,听声音正是洪钟,这人离开的比较早,却不知为何又回来了。

李东阳等人三人见状都是一惊,急忙追了上去,就算不能弥补裂痕,但也应把关系搞的太僵,鹬蚌相争,便宜的可是渔翁

“哈哈,焦孟阳,你别以为有了靠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告诉你吧,善恶终有报,不是不报,是时辰未到,那奸佞就要遭报应了,接下来就是你们这些奸党”

洪钟状若疯狂,两旁众人都是失色,杨廷和眼力不错,却看到他挥舞着的手中,似乎攥着一封信,难不成洪宣之是得了什么消息,这才如此?

难道真是锄奸有望?杨廷和本已经冷却了的心又开始躁动起来,随着距离的拉近,更是化成了一团热火。

正文第495章良辰美景奈何天,哀鸿满江南

第495章良辰美景奈何天,哀鸿满江南

金秋八月,江南风景正好。

余姚县的一处大宅院门前,轿如流水,车马如龙,一派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

朱红色的大门,亮黑的牌匾,上面龙飞凤舞的写着‘谢府’二字,时隔年许,余姚谢府再一次热闹起来。

若是没有宁波报来的那档子事儿,谢府众人一定会很欣慰的,这种景象,还是去年老爷在朝中的时候才能见到,自去年冬天以后,谢府已经冷清很久了。

对这些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人,谢家人都有些鄙夷,可终究还是不敢怠慢。

尽管其中没有阁老,可在场的或是致仕告老的官员,或是家中有人在朝中任职,就算是自家老爷,也是不敢轻易怠慢的,何况他们这些下人。

而且来的也不光是余姚人,随着消息的扩散和进一步的验证,正有更多的人从杭州、从宁波、甚至从南京赶来……

不经意间,余姚县突然成为了江南的中心,只是没人会为此感到高兴,就算不看谢府的气氛,单是看来宾的神情,就可以感到那一份沉痛了。

谢府人头涌涌,却是寂无人声,连脚步声都是静悄悄的,无论是身处其间的,还是旁观在侧的,所有人都是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直到来人已经稀落,而后院也响起了低沉的话语声,在外间伺候的下人们这才算是松了口气,老爷们既然已经开始计议了,那一时三刻就不会结束,对自己这些下人们来说,实是个难得的放松机会。

至于为什么在后院说话,唉,不是谢府的花厅不够大,实在是来的宾客太多,哪怕是一家只有一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