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伐天下-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圣明!这个理由果然更加可信,不过好像有哪里不对陛下,不要啊!”,黎竹终于想明白了,立刻大叫起来。
  “拖下去好好招待!”,赵抗传来了两个身材魁梧的士兵,将黎竹拖进了那个临时搭建的审讯室。很快屋里就传出了凄厉的惨叫声,初时还很高亢,然后越来越低,越来越低

第二百八十九章 吴铭的烦忧
  在士兵将昏死过去的黎竹扔到乱葬岗之后,赵抗带着一半军队回到了河内,而江晨星则带着三千多人和那几万俘虏立即前去执行任务。很快,河内上空飘扬起了有着金色镶边的黑色骷髅旗,这是赵国的王旗,宣告赵抗已经亲临越南,这引起了越南人更大的恐慌。
  由于叛军如今元气大伤,赵抗便毫无顾忌地将手中的大部分军队都派出去收缴粮食,很快,越南主要的粮食产区都被一扫而光。一个月的口粮眼看就要吃尽,越南民众只剩下两条路可走,一是杀死本族同胞以换来自己的生存,这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不愿意的,于是他们便只剩下最后一条路,那就是投奔深山里的叛军。看到只剩万余兵力的本方,实力在迅速得到恢复,征侧自然是很高兴,可是吴铭却看出其中似乎有问题,但问题在哪儿,他一时也没想到。
  再加上被放回的黎竹大力推动,几乎所有的难民都被收留了下来,于是叛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又拥有了数十万大军,若是算上老弱妇孺,已经接近百万之众。
  赵抗这段时间忙得很,以至于他的生日都忘记了,不过尽管他如此努力,最后还是未能完全如愿。本来他的计划是先让叛军数量激增,然后自己再打几次大歼灭战,将问题彻底解决。可是这时,郑南臣他们的战报发来了,看到战报上说他们遇到了类似台风的可怕风暴,赵抗明白这下麻烦大了
  很快,最后的战果也传了过来,看到损失如此之大,赵抗不由倒抽一口凉气。而相璋出师未捷身先死,更是令他非常伤感。现在组织五人中已经只剩下他一人了,竟然会这么快,当初组织成立时只怕没哪个会想到吧。
  “早知这样,当初就不该让他再带兵的”,赵抗叹气道。
  随后郑南臣要与大食人谈判的消息和其他军官的小报告传来后,赵抗再也不能继续在越南呆下去了,“看来我非亲自去一趟不可了,那么这里的计划也必须改变。”
  于是赵抗传令全军,将所有征集来的粮食和其他一切有价值的物资全部运回赵国,同时所有军队也一起撤回,这令越南人欢欣鼓舞。他们觉得这是赵抗见事不可为才主动撤军的,这段时间以来的牺牲和努力终于收到了回报。似乎为了印证他们的想法,赵抗将手中控制的越南王室和所有擒获的大臣全部释放,只带走了三千多杀了同胞来投的越南人,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
  除了那些人外,赵抗只带走了一个越南人,那就是征二。征二现在完全被赵抗当成了使唤丫头,这令她极为愤怒。毕竟作为征家的二小姐,即使是在山中的艰苦日子里,也一直是有人服侍的,现在自己居然要去伺候别人。可是因为害怕触怒赵抗会落得可怕的下场,征二最后还是乖乖顺从了,反正这也不能算是背叛越南吧。
  意料之外的主动撤退,并未怎么影响到近卫师的士气。在他们眼中,这次和上次因为大食来犯而不得不从北方撤回差不多,只是运气不好而已。而且和上次一样,这次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收获,对赵国来说,获得了价值不菲的物资和大量粮食;而对将士们来说他们来越南后,斩首数十万,虽然因为对手是民军计数时要打折,但总的功勋值也相当巨大。所以这些人离开越南时都是蛮开心的
  刚开始的时候越南叛军也很开心,但是当他们回到已经满目疮痍的故乡时,他们就再也笑不出来了。赵抗临走时将能带走的全带走了,特别是食物,现在越南还有四百多万人口,而他们手中的食物仅够吃一个多月而已,他们所有的田地都被毁了,现在补种的话至少要三四个月才能有收成,这中间的两个月怎么办?
  越南人很想找赵抗算帐,并要回那些被带走的粮食,但是两国之间隔着茫茫大海,你怎么找啊?而且赵抗在撤退之前,命令海军将越南沿海所有能造船的船坞全部毁掉,并且还留下小部分进行监视,一有新建的也一样破坏掉。所以,现在的越南,连艘小渔船都造不出来,这让他们找赵军报仇的希望成为了泡影,除非他们无畏到敢坐着独木舟开过南海
  而且,赵抗还给越南留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那就是总数上千的原越南王室成员和官吏。这些人一向都是受人供养的,要他们自己去种地打渔,那根本不能指望。而对越南民众来说,有不少人仍对他们存有希望,毕竟他们代表着原来的合法政权,越南反汉归反汉,实际上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儒家思想的影响。但对原来的叛军来说,他们是绝不可能将心甘情愿将胜利的果实交给这些毫无贡献的人的,即使是想成为民族英雄的征侧也不例外。
  “什么!军师你要我们去接那些废物回来奉养?”,征侧虽然自上次逃回后几乎对吴铭言听计从,但在这件事上她有自己的想法。这倒不完全是因为她自己想做女王,主要是在她看来,那些家伙可以说是毫无贡献,凭什么?
  “我们中土有句老话,‘挟天子以令诸侯’,目前越南的民众对王室仍没有完全放弃,他们仍然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如果别的势力抢先的话,我们就会很被动。”,吴铭劝道。
  吴铭现在已经看穿了赵抗的策略,可是看穿又能怎么办?赵抗明摆着是要饿死越南人,而他吴铭可没本事变出粮食来啊!经过几天的苦思,吴铭终于拿出了一个无奈的对策,那就是到邻国去抢粮食,买或借是不可能的,越南已经没钱了,而且粮食的缺口又实在太大,只能靠抢。可是赵抗留下的烂摊子滋生出很多新的军阀,在这种乱世,农民拿起武器那就是兵,这些新军阀彼此争权夺利,鏖战不休,连征侧他们也受到了波及。这种情况下,别说到邻国抢粮食了,能不能在混战中生存下来都是问题。所以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将这些力量整合起来一致对外。
  其实吴铭也想到了另一种可能,赵抗本来就是要借越南人的刀去对付其他的南洋国家,可是就算是这样又有什么办法呢?他们不这么做就无法活下去啊!吴铭想到这里无奈地摇了摇头,好在征侧在他的反复劝说下,总算是接受了勤王的主张,他这才松了一口气。

第二百九十章 抵达锡兰
  其实越南人还有别的选择,那就是去大理或南宋抢粮,但是这样一来吴铭就真的成汉奸了,他实在是做不出来。而且,这两国都是守强攻弱,与越南之间的边境又是贫瘠的山区,不深入国境根本抢不到粮食,而那样做显然是几乎没可能成功的。
  这段时间以来,吴铭几乎已经心力交瘁。光是征二被擒的消息就对他造成了相当大的打击,而黎竹逃归后,又处处针对他,令他疲于应付。这次黎竹回来后有很大的改变,每次他出言挑拨都恰到好处,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盯着他的汉人身份不放。
  “似乎受过高人指点似的”,这是吴铭对黎竹的观感,“难道他叛变了?”。确实,黎竹一个人逃回的确显得很是蹊跷,他当时就提出过质疑,但是在黎氏家族的护短下,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不过最大的压力还在于他的汉人身份,这使得很多人都宁愿和他保持着一段距离,即使是征侧在人前也不得不如此。虽然这次征侧回来后,两人的感情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征侧不再像以前那样以利用为主,如今在很多事情上她甚至对吴铭产生了依赖。可是在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两人根本不敢有半点亲昵的动作。而很多人仍然对吴铭将信将疑,不太相信这个汉人是真心想帮助他们。另外,教导异族人如何去对付自己的本族人,虽然可以说是抵抗侵略的正义行为,但也总有一点汉奸的嫌疑,吴铭的心里并不好过。
  以前征二在的时候,他还能和她开开玩笑以舒解下心情,可是现在,他只能独自承受。征侧?征侧现在的压力也很大啊!于是,在征侧决定出兵勤王的第二天,吴铭病倒了,病势很沉重,根本不能理事,足足过了一个多月才能下床。
  于是征侧只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去对抗其他各路军阀,虽然艰难,但她的军事能力在越南来讲还算是出类拔萃的,再加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义名分,在一个月后,越南的各大势力终于完全整合起来,一时竟有百万之众,真的是全民皆兵了。而征侧拥立的傀儡国王任命她为全越兵马大元帅,则进一步巩固了她的地位。
  但是此时,越南的存粮已经几乎全吃光了,随后饥饿中的越南人如遮天蔽日的蝗虫般涌入了邻国境内,第一个目标是那目前已经一盘散沙的占婆。于是以此为导火索,南洋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第一次大混战拉开了序幕
  而此时的赵抗呢?他已经来到了锡兰岛,这是他第一次踏上完全没有汉文明烙印的土地,一时也不禁感慨万千。这次来锡兰与大食人谈判的人选本来赵抗以为是非他莫属的,因为赵国高层中就他一个通大食语的,阿尔嘛,一来是武官,二来官阶也稍微差点。可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内,虞允文居然在公务极为繁忙的情况下掌握了大食语,但最后商量的结果还是赵抗亲自前往。
  理由很简单,郑南臣舰队遭遇的海难令赵抗心有余悸,他可不想虞允文也因此罹难。“如果这次又遇到风暴的话,我只要抱块木头就能游到锡兰去,你能吗?”,这是赵抗当时的原话。而且赵抗受过一年多的大食语教育,自然比虞允文更为娴熟,对大食的了解也是他更胜一筹。所以虞允文便留在淡水主持大局,而赵抗前往锡兰听取郑南臣等将领的汇报,并直接和大食商人的代表进行谈判。另外,虞允文威望不够,未必就能处理好前线军官之间的矛盾,也是重要原因。
  幸运的是,这次赵抗的行程上倒是一帆风顺,令他不由感叹是不是郑南臣他们把坏运气用光了
  赵抗亲临锡兰岛,自然是非同小可,团以上的将领全部来到港口迎接。当地人倒是很奇怪,为什么这些当初如狼似虎的猛将们,居然会对一个少年俯首贴耳、唯命是从。赵抗下船后并没有立即发布命令,而是先耐心听完了众将关于此次战役的汇报。毕竟虽然看过信件了解了大概的情况,但受篇幅所限,还是有很多情况他并不是很清楚。
  足足花了一整天时间,赵抗才将此战役的情况、现在锡兰岛的局势以及此次谈判中大食人开出的条件全部搞清楚。首先他对郑南臣和其他有功将士进行了表彰,这次因风暴而造成的巨大损失,不是他们的过错。真要追究的话,也应该先追究赵抗和虞允文这两个决策者的责任才对。而在遇到风暴时,郑南臣的正确决断保证了战役的胜利,也避免了全军覆没的下场,可谓居功至伟。而他以武将之身能暂时维持锡兰原有制度不变,但又起用部分低种姓与“贱民”以迅速熟悉当地情况,迅速稳定住了锡兰的局势,更是难得。即使是他与大食人展开的谈判,赵抗在原则上也是支持的。
  于是,赵抗在严厉训斥了那些打小报告的行为之后,对郑南臣大加赞赏。由于郑南臣这次获得的巨大功勋,他一下子就变成了世袭三等男爵,成为赵国第一个获得世袭爵位的人,令众将羡慕不已。当然,其他众将也得到了应有的封赏,除了功勋和军阶之外,由于大量将领死于风暴之中,所以对幸存的人来说,军职上的提升更是夸张,原来因眼红而产生的不快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同时,由于风暴中的损失太大,很多军队的编制都已经不在或严重缺额,赵抗便将其重新进行了整编,而那几千南洋土著士兵不再单独编队,而是第一次和汉兵混编。
  既然混编,那民族间的歧视和隔阂就一定要避免,不然肯定会出大问题的。当年五胡乱华的人间惨剧,汉人自己也有责任,一方面供给胡人大量的粮食财物使得他们人口激增,另外又在骨子里瞧不起那些胡人,甚至还偷偷地将一些胡人精壮贩作奴隶,加深了他们的不满,这不等于是自己找死吗?
  在赵抗看来,如果改不了对胡人的歧视偏见,那么就不要再资助扶持那些胡人,他们人口上不去就构不成多大威胁;如果资助扶持他们,那么就要将他们视为自己人来看待,毕竟汉人的文明程度高得多,同化他们其实是不难的。不过赵抗也深知,在越大的范围内来说,要杜绝歧视和偏见就越难,所以到目前为止,赵抗选择的还是前一种方法。而在军队中,由于范围小得多,而且又有一起战斗、出生入死的情谊,要杜绝歧视和偏见还是相对容易的,赵抗并不想放弃胡人的战力,所以选择了第二种方法。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以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第二种方法积累经验。毕竟就个人感情而言,赵抗在骨子里并不是一个残忍的人。

第一百八十二章 说 客
  上京城内有个特殊的地方——“洗衣院”,通俗点的说法就是官营妓院。在这里,上千名当初掳来的赵宋宗室、后妃、宫女以及大臣的女眷们每天都要被迫含羞忍辱,以自己的肉体取悦那些异族的征服者。从靖康之乱开始到现在,长达十八年的漫长岁月中,这些女人一直遭受着金人似乎永无休止的蹂躏。虽然其中也有极少数恬不知耻的反而乐得享受,但对绝大多数女人来说,这十八年来的苦难无疑是一场可怕的噩梦。其间有不堪凌辱而自杀的,有身体承受不住而病死的,甚至还有遇上变态被虐待致死的。当初被掳到北方的女人中光宗室后妃就差不多有三千人,可如今加起来才千余人了,可见其境遇之惨。
  这个地方既是赵宋皇室的耻辱,也是所有汉人的耻辱。考虑到那些女人的心灵已经饱受创伤,赵抗并没有大张旗鼓地解救她们,而是派出女卫们去处理此事,同是女人也许她们更能接受一些。
  而在海州那边的金军主力,在有了布萨忠义的出谋划策之后,攻势更猛。可是明明每天都感觉海州好像马上就能攻陷,结果都快一个月了,海州城还是牢牢掌握在赵军手中,气急败坏的完颜亮甚至连杀了好几个指挥攻城的主将。
  战局的不利,使得一向冷静自制的布萨忠义也有些烦躁起来,“去检查一下粮草吧”
  看着装粮食的布袋,布萨忠义突然心中一动,连忙跑到营外看了海州城几眼,“有办法了!”
  “你说你想到破城的方法了?”,完颜亮一阵惊喜。
  “为了保密,现在还不能泄露,请上将军立刻准备三十万个沙袋,每个重八十到一百斤,等准备好后,王爷就自然知道该怎么办了!”,布萨忠义看上去自信满满地说道。
  “小王爷,你真的打算去见那个疯子吗?”,在上京城的一个金国王府中,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正劝说着一个二十出头身着华服的年轻人。
  那个年轻人生得浓眉大眼但却气质儒雅,显然受过很好的汉化教育。此时他的表情异常坚定,“能以数万人渡海来攻,不但将我大金龙兴之地打得千疮百孔,而且军队还越打越多,这岂是一个疯子可以办到的?现在他看似得意,其实处境也相当危险,完颜亮的数十万精锐随时可能回援,到那时候他的后路被截,想逃都没地方逃。他破城后没有对我们立即下手,只是将各人软禁在家中,证明他现在也有顾虑,只要说词切中要害,并非完全没有交涉的空间。”
  “可这实在是太危险了!万一”,管家看上去还是很担心。
  “难道现在就不危险吗?万一他最后做出对我们不利的决断那时不还是一样要死?现在就连当初飞扬跋扈的皇后,都成了霜打的茄子一般,如果我不出面,也没其他人能有资格代表金国朝廷了”,那年轻人一拂袖子出了王府。
  “大王有令,尔等不得离开住处,违者立即处死!”,卫兵将手中长戟一横,喝道。
  “这位军爷,我们小王爷想求见你们大王,希望您能给通报一下”,管家说着就将一锭金子塞到了卫兵们的队长手中。
  “呃那我就冒点险去报告王爷,你们乖乖在这等着!如果想逃跑,别怪弟兄们手快!”,那个队长随即将此事通报了赵抗。
  “终于有人求见了即刻传他来见我!”,赵抗听完汇报后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小王爷,他们的士兵如此贪财,看来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路上那个管家嘟囔道。
  “不,他们的军纪严格得很,你没注意到那个小军官虽然收下了金锭,但眼中却丝毫没有贪婪之色吗?不过是做给我们看的罢了!”,管家口中的“小王爷”名叫完颜雍,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孙子,今年二十三岁。他文武双全,见识过人,是金国皇族中的中坚人物,光论才德的话更在完颜亮之上。但也因此遭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