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伐天下-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枪,已经几乎成了他们的本能。
  由于时间紧迫,赵抗执行起军法来前所未有地严厉,光是新兵就被处死了四百多人
  出发之前,赵抗传下军令,没收县城内的所有粮食,居民若跟随大军行动,军队可以供给口粮,若执意留下,则任其自生自灭。这条军令一出,全城惶恐不安。但在闪亮的刀枪面前,这些本就算不上勇敢的人们,根本兴不起反抗的念头。就这样,全县城九成的百姓被赵抗的大军裹挟而走,好在事先已经命令收割县城周边尚未完全成熟的麦子,军粮比较充足。而且在赵抗的特别关注下,食物的分配相当公平,因此倒也一路平安。
  随军百姓中的部分聪明人已经看出这支军队根本就不像流寇,而更像是正规军。有少数人甚至起了投效之心,赵抗手头正缺文职人员,所以也干脆来者不拒。
  在接下来的二十天里,大军连续攻陷了五个县城,也全都照老办法进行了处理,结果魔军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而算上裹挟的百姓,总数足有二十多万,队伍如同巨蟒一样绵延不绝,看上去蔚为壮观。
  路上几个私自扰民的官兵被立即处死后,百姓们对这支军队的观感好了很多。虽然仍然因前途不明而有些惶恐,但至少他们的眼神不再充满敌意了。只有那些富户因为财产被没收而心怀不满,但在被处死了一百多个反抗者后,也全都老实下来。与底层民众相比,他们的人数要少得多,赵抗并不介意将他们中间反抗的全部杀光,毕竟在异族统治下还能发家致富的,绝大部分都是为虎作伥之徒,而错杀一两个人在这乱世本就是难免的。
  赵抗现在势如破竹,可依然没发现金军有什么反应,赵抗终于可以完全确定金国内部出了大问题。想明白这点,赵抗立即发布命令,向金国西南的重镇临洮府进军。看着大军不断扩大,赵抗心中却冒出另外的想法,“我的大军将一路上所有的府县全部荡平,如果西夏眼馋趁机出兵接收,那就更完美了。到那时两国的关系,嘿嘿,想再和好就难了”
  临洮府有金兵近两万,而且城高沟深,可以说是出兵以来第一块难啃的骨头。赵抗不敢大意,细心做了各种准备,毕竟就算金国内部真出了大问题,可说不定就在你攻城时它正好解决了,还是小心为妙。所以赵抗一路上来的作战原则是“缓进急战”,意思就是推进可以慢点,但战斗过程要尽量缩短,以防止突然出现的变数。
  可惜很多的准备工作都白做了,临洮城的守备实在是松懈得可以,早就已经混进城内的二十多名魔门高手,在夜间袭杀了守城的官兵打开城门,与魔军里应外合拿下了临洮城。之后赵抗下达了一道令原来的山贼都毛骨悚然的命令,将力尽被俘而不是主动投降的五百多女真人及他们的所有男性家属全部处死,包括小孩在内,共计一千余人
  这下连很多原来杀人不眨眼的人都看不下去了,纷纷来找赵抗求情,赵抗只是很平淡地说了一句,“我这是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仅此而已我是要让金人和其他所有的异族明白,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这时有个原来是儒生的书记官插嘴说道,“不是说君子应该以德报怨吗?”
  赵抗听罢大笑道,“你们回去多看看书吧,孔子的原话是‘以直报怨’!也就是说异族杀我们一万,我们也就杀他们一万,就是这么简单。金人至少杀了我们一千万,那我们也就杀他们一千万,他们杀我们的小孩,我们也就杀他们的小孩,就这么简单。历史上我们曾经多次以德报怨,可结果如何呢?五胡乱华时死掉数千万人,差点亡族灭种!唐末国都长安都被人占了两次,河西走廊全部失去,现在又被占了半壁河山,至少死了两三千万人。”
  那个书记官被驳斥得无话可说,脸涨得通红,但还是忍不住嘀咕了一句,“金人哪有那么多啊?”
  “很简单,杀光所有敢于反抗的!金军若报复最好,那样北方的汉人都会被逼造反,都省得我们鼓动了。如果他们被屠杀时都不反抗,那这种废物还不如死了的好”,赵抗依然是微笑着作出回答。屠杀的真正理由他是不能说出口的,这样做以后他的部下便与金国结下了血仇,以后就是想投降到金国都不成了。这种方法是他在金刀寨时听到“投名状”制度后想出来的,也算是他的创举了。
  虽然腹诽的人很多,但是屠杀过后,大军的战斗力似乎又有提升,至少已经不再有怕见血的人了,这种方法很残忍,但是简单有效。

第六十三章 穿越国境
  尽管这段时间战绩不错,但赵抗也有些不解的地方,这一路上累计杀死的金兵已经超过三万了,可其中的女真人还不到两千,实在太少了,大部分都是汉兵。如果是其他人也许会以为这是因为女真人口稀少,所以兵力不足。但赵抗对女真的情况太了解了,女真人现在光男丁就接近百万,而且几乎是全民皆兵,就算扣除贵族和官吏,可用的兵力也决不会少于三十万。不过赵抗很快就想到了可能的原因,他小时候可是学过蒙古语的,深知草原上游牧部族的威胁,“看来大部分都在旧长城一线和辽阳防备那些鞑子呢,所以金国始终留有余力,不能大意啊。”
  虽然看上去是被牵制住,但是如果真的遇到严重危机时,这支强大的军队一旦南下,绝对有着力挽狂澜的能力。就像当初李牧只带了五万抵抗匈奴的军队南下,便能力抗强秦。想到这里,赵抗也留了个心眼,纵使确认金国内部出了问题,他也不敢深入金境了
  临洮城和周边的县城也一样按老办法进行了处理,赵抗的战斗部队已经迅速扩大到五万多人,另外工兵团也扩大到三万多人,而裹挟的百姓更是超过了五十万。将领们现在也都有点晕乎,这是什么战法啊,从古到今没见过这么打仗的。赵抗则饶有兴趣地给这种战法起了个名字——“蝗群战术”
  就在众将猜测他的下一个攻击目标时,赵抗却兵锋一转,调头南下,将沿路的府县全部扫荡之后,率军攻下了宋金边境的秦州府,并就地驻扎下来。与此同时,赵抗下令让那些一路裹挟而来的百姓南逃入宋,这样沉重的粮草供应压力总算解除了,不过为了防止他们暴动,赵抗命令给他们每人发给一个月的口粮。至于入宋以后怎么办,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赵抗接下来便带着信物前往南宋边防重镇大散关,求见南宋镇守川陕防线的大将——利州路两路安抚使吴璘,以寻求他的帮助,而军队则暂时交给孙磐等人代管。
  为了以防万一,赵抗吩咐孙磐他们,如果金军在此期间大举来袭,魔军没有把握战胜的话,可以向大散关方向撤退,金军是不敢追击的。吴璘在金人眼中,是仅次于岳飞的进攻型将领,而且因为山高皇帝远的缘故,他就算擅自出击与金军开战,赵构也不会拿他怎么样,只要别闹得太大就行,所以金军现在根本不敢惹他。
  出示信物后,赵抗就留在了大散关,在等待吴璘的时间里,他也顺便了解了一下目前南宋的情况。虽然组织的情况赵抗还一无所知,但通过南宋现在的变化也可以发现陆仁当初的计划正一点点地开始实践
  这一年多里,南宋的朝廷又进行了几样重要的改革。第一项是统一度量衡,取缔大小斛,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的利益,缓和了国内矛盾。另外将不少非十进制的度量衡改为十进制以利于统计,如一斤由十六两改为十两,也就是说现在的一两比以前的一两重了不少,一贯钱也同时由七百七十文变为一千文,官方兑换比例依然是一贯铜钱=一两银子,这种改革虽然初期会带来些不便,但并未损害多少人的实际利益,所以还是比较顺利地推行了下去。
  而第二项改革则遇到了极大的阻力,那就是朝廷宣布取消个人与地方官府发行货币的权利。宋代自太祖赵匡胤开国以来,币制一直混乱不堪。不只是朝廷可以发行货币,地方官府甚至大富商都可以发行自己的货币,此前南宋并不算大的国土上竟然流通着几十种不同的货币。
  这样混乱的币制不但不利于商业的发展,更摊薄了朝廷的铸币收益,而且对于底层百姓也是有害无利。所以朝廷统一发行相当于一两白银的银币,相当于一两黄金的金币,相当于十个铜钱的大钱,并规定一个金币=十个银币=一千大钱=十贯铜钱。发行金银币是为了填补那些伪币被禁后腾出的空间,以免价格过度波动,但是金银本身仍然禁止流通,不过这个规定有多大效力,那就难说得很了。而且所谓的官方兑换只是形式,永远都只会换给你最不划算的那种,而黑市兑换的话,还是市场说了算。另外南宋还印制了各种面额的纸币——交子,并宣布在三年后完全禁止其他货币在宋境流通。结果这项改革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轩然大波,可以说满朝上下无不反对,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利益问题。
  因为铸币税的收益是相当可观的,依照原来的模式,几乎所有官员和富人都可以从中获利,而改革后这项收益全部归于中央,那些大臣怎么可能不反对?不要说那些贪官了,即使是吴璘这样的清官加忠臣也强烈反对,因为川陕地区私铸货币的现象是最严重的,而吴氏兄弟长年驻守此地,自然也从中获得抽头。如今这么一改革,家族的收入就要少掉一大半,清官毕竟也只是个相对概念啊。
  眼见反对的呼声如此高涨,而混乱币制加重基层百姓负担、阻碍商业发展,又不能不改革。最后赵构无奈之下,只能通过出让部分茶、盐、丝等商品的专卖权才换取了该方案的顺利推行,另外还付出了一些其他的代价,比如吴璘所部就获得了军事自决权。所以即使以赵抗的“特使”身份,还得“求见”人家才行。
  除此之外,南宋已经开始向岭南地区大规模地强制移民,到目前为止,人数恐怕已经超过了三百万。而因为四川基本没受战乱波及,人口损失很小,所以这次从四川移出的人口最多,足有上百万。听到这里赵抗心中一喜,看来那几十万川陕百姓应该可以得到较为妥善的安置了。他此前表示不管那些百姓是没办法,因为他必须以当前的任务为重,但其实在内心深处,赵抗也不希望他们颠沛流离啊!
  来到大散关后的第二天,赵抗终于见到了吴璘这位连居鹏也推崇有加的当世名将。他看上去约莫四十来岁的样子,相貌清秀俊朗,仅从外表来看一点不像悍将的样子。但他举手投足间自然散发出的威势,却自然地提醒别人他真实的身份。而即使以赵抗的眼力,也完全看不清吴璘武功的深浅,这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根本不会武功,这显然与其稀世猛将的名声不相符,还有一种可能则是他的修为不在居鹏之下。吴璘见到赵抗后,微微愣了一下,但很快便调整过来,笑容满面地与赵抗攀谈起来。
  赵抗起身如厕时,关上守将轻声问吴璘道,“大人,这个特使是真是假?”

第六十四章 名将吴璘
  吴璘眯着眼睛说道,“特使身份只怕是假,但信物是真,这个少年我们一定不能怠慢,他长得很像一个人”
  守将疑问道,“属下不明白,请大人指点。”
  “一直都有传言说,皇上有一个私生子,以前本官不信,现在看来搞不好是真的。”,吴璘低声说道。
  守将脸色大变,说道,“大人的意思是说他是?那的确是要好好接待,虽然临安的那位口碑极好,但毕竟不是皇上的亲生儿子啊,将来到底立谁还真难说”
  “这种事不是我们该管的,你也要注意保密。不过此子小小年纪,竟连我也看不透他,将来绝非池中之物。光凭这点,就已经值得我们深交了。”,吴璘冷静地分析道,看来外界都认为他只是一员猛将的传言并不完全符实,其实他也是一只老狐狸
  除了“已故”的岳飞之外,吴璘是南宋独立开府的几位大将中唯一的一员进攻型将领,但与岳飞青年得志,并迅速成为南宋最重要的将领不同,吴璘虽然才能不在岳飞之下,却由于功劳都记在哥哥身上,使其只能按步就班地缓缓升迁。而当吴玠四年前病故后,赵构更是乘机收回了兵权,以致于出战时吴璘还得向四川制置权宣抚司事胡世将要兵,而这些士兵明明都是吴氏兄弟带出来的。
  在诸事不顺的情况下,吴璘性格上的优点显露无遗,他并没有像岳飞那样以撂挑子向上官示威,而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当机会出现时,他则当仁不让地好好表现,在连续多次出战大胜后,赵构终于意识到吴璘对于西北防线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对其不断提拔擢升,直到如今成为拥有独立指挥权的一方大员。
  不过可惜的是,当吴璘好不容易获得了兵权之后,宋金之间却议和了,真可谓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是吴璘与擅长攻城略地的岳飞和擅长防御作战的哥哥吴玠不同,他最擅长的是在运动中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在获得独立用兵权之后,吴璘经常率军对临洮路的金军目标发起突袭,战果颇丰。可一心求和的赵构不但没有因他擅自出战破坏和议而加以责罚,反而多次嘉奖,原因何在呢?
  世人都以为赵构是害怕金军才不愿北伐,其实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赵构虽然不会打仗,但基本的判断力还是有的,如今南宋名将如云,,军队也大都经过血战考验,再加上南宋水军方面的巨大优势,他并不认为金国有打败南宋的能力。但是,若北伐遇到大挫折而损兵折将,金军到时再趁势南下,那就危险了,这正是赵构反对北伐的根本原因,他主要是不愿冒险而已。
  在赵构看来,北伐的危险在于收复的土地越多,便需要分出越多的士兵去驻守,而岳飞等部虽然收复了大片失地,但消灭的大多为投降金国的那些汉奸军队,其间女真人的伤亡还不到五万,并没有伤筋动骨。随着北伐的推进,宋军的机动兵力将越来越单薄,而金军的抵抗则会随着收缩防线而越来越强。再加上北伐军自诩仁义之师,不可能掠夺当地民众以获得补给,到时候金军若使用轻骑迂回到后方截断北伐军的粮道,便会非常危险。虽然也不一定就输,但是赵构现在皇帝做得好好的,他又何必冒这个险呢?
  何况真要收复了已经满目疮痍的北方,南方的财政负担必然加大,赵构和南宋臣民的生活水准还要下降呢!而赵构甚至有些委屈,他抛弃皇帝的尊严为南方民众换来和平,为啥没人感激他啊?其实原因很简单,像他那样一点脸都不要的,毕竟不多
  而吴璘的做法是出兵只为杀伤金军的有生力量,以及掠夺金人储备的军需物资,并不会派兵占据那些打下的城池。这样便不会增加南宋的负担,而关陕地区的金军则因为不断遭受损失而彻底丧失了南下的可能。同时,由于吴璘做事非常干净,打完之后什么物证都不会留下来,金军只能证明他们被打了,却无法证明是吴璘的军队干的,这样便不会失去信义(这里插一句,其实金军也常干这种事,一边拿着岁币,游骑的骚扰却从没停过,所以赵构才会放弃始终无法固守的河南。)。再加上临洮路的金军为了逃避罪责,也不敢如实上报。就这样,本来兵强马壮的关西地区,如今反而被宋军给牢牢压制,只能防守而无力进攻,确实可谓是奇耻大辱,因此临洮路的金军对吴璘是又恨又怕。而赵抗此前的军事行动异常顺利,不能不说与这点有着莫大关系。这样既能削弱金军的力量,又不会遗人口实,同时还能顺便练兵,赵构又不是蠢人,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当然不会责罚了。
  但吴璘的用兵方式却带来了另外一个后果,金军不敢上报全部损失,那缺额自然只能靠掠夺百姓来补上,所以逼上梁山的大有人在,小小一个临洮路,山贼的总人数竟然不下十万,而临洮路已经无财可抢,所以其中的很多人都转移到了西夏或南宋境内,这也是魔军初期不缺兵员的最主要原因,当然,西夏党项贵族对汉人的压迫也是一个原因。
  由于赵抗现在有求于吴璘,再想起居鹏对其人品能力的推崇,他索性开门见山地向其公开了身份,当然,组织被他说成了自己的势力。吴璘虽然被赵构冷落过一年多,但对其还是忠心耿耿,确认赵抗身份之后,态度更是恭谨,搞得赵抗都有些不好意思。好在吴璘因为哥哥纵欲早亡的因素对**深恶痛绝,要不然他要再请些美女作陪,赵抗就更加局促不安了。
  赵抗见吴璘如此客气,便简单介绍了自己此次出兵的情况,并就几大困难向吴璘求助。
  “殿下真乃天纵奇才啊!”,吴璘听后惊叹不已,一个十六岁的孩子,竟然能从无到有拉起十万大军,令他对日后收复失地大有希望而振奋的同时,也不禁有些惭愧。其实赵抗借助了魔门的力量,并不算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当然这一点他是不会说出来的。
  赵抗现在的第一个困难是军械问题,总不能老是拿着劣质兵器跟金军拼吧,可吴璘虽然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