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门千金-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王道:“皇上卧病,脾气暴躁,近来更是见到我就一顿训斥,还能怎么讨好他呢?”
  作者有话要说:  晚上还有一更。


第75章 
  小太监常跟着齐王进宫; 闲了爱琢磨人心; 对皇帝的心思倒有几分了解,他附在齐王的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
  齐王抚掌; “妙啊; 我们这位皇上志高才疏,有心要作出一番超越高祖的功绩来,然而继位这些年,却也没有什么能拿出手的功绩,就说这次攻辽之战; 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他偏偏认为他做到了高祖太宗都做不到的事情; 实在可笑。朝廷内外为着讨好他,替他歌功颂德; 他居然当真了; 实在可笑!”
  小太监左顾右看,低声道:“殿下,慎言啊。”
  “好; 好; 不说了,本王还得陪着他做戏呢,你去告诉长史; 让他尽快准备起来。”
  过了没几日,东京城里传得沸沸扬扬,说是东海某地出现了一只金光闪闪的凤凰; 齐王上书建言皇帝,说皇上勤勉治国,文治武功超越前人,故而天降祥瑞,理应封禅泰山。
  皇帝卧病,郁郁不快,齐王的折子让他瞬间舒畅起来,觉得身子都好多了,很想下旨立刻让礼部准备去泰山的封禅大殿。但他毕竟不是蠢人,冷静下来,才觉得不妥,自古以来,只有秦皇汉武这样雄才伟略的君王才有资格封禅,连汉光武帝封禅泰山都被天下人嗤笑,臣子们必定会反对,只能忍痛回绝了此事,言明自己的功绩不足以到封禅的地步。
  这种事情一开始被拒,也在齐王意料之中,过了两日,在东京城的汴河里有人挖出一块石头,石头上居然刻有天书,天书言大梁江山将时代延绵。齐王趁机再上书请皇上封禅泰山,这回皇帝没有推拒,顺水推辞答应了。
  齐王与皇帝一来一回演这出闹剧,在东京城中被传为笑谈,众人皆以为皇帝没有过人功绩,哪有资格封禅?陆观在家中,把这事当笑话讲给妻女听,陆士仪笑得肚子疼,“齐桓公六合诸侯,管仲尚且劝阻其封禅,没想到今人的脸面这么大。爹,如今大臣们的反对折子是不是向潮水一样涌向太极殿了?”
  陆观笑道:“宰执们都纷纷反对,只要大臣们都反对,皇上也没办法。”笑过之后,他又有些许怅然,近些年来皇帝仿佛变了一个人,曾经雄心勃勃支持他变革的皇帝,变成了一个虚荣虚伪的人。
  然而事情与陆观想到相反,封禅之事越演越烈,宰相孙世奉原本坚决反对皇帝封禅,但在皇帝召他去太极殿密探后,他的口风就变了,默认了皇帝封禅的事情,有宰相领头,其他的官员知道皇帝心意已决,索性顺着皇帝的心意行事。封禅的事情就这么浩浩荡荡地进行。
  陆观索性称病不去上朝,陆士仪侍奉父亲回来,无奈地对宋淮说:“爹爹,就像是个老小孩儿,封禅一事不可逆转,他不愿意去太极殿见皇上,已上表请求辞官还乡。”
  宋淮想得开些,“我也劝过岳父,皇上封禅泰山,日后史书后人自有评定,为这事生气不值得。我觉得岳父已经想通,只是气愤在所难免。其实皇上也非一时兴起想要封禅,皆因齐王怂恿。”
  陆士仪笑道:“观其行,知其人,就算没有齐王,可会有其他人。”
  “你说的有道理。”
  “之前齐王天天去开封府的衙门视察你们的办公,他现在有事情做了,你们是不是觉得轻松了许多?”陆士仪问。
  宋淮摇摇头,“齐王确实很少过来了,但封禅是件大事,所费民力与财力不菲,开封府这边忙得不行,我的事情也多起来。”
  “食君之禄分君之忧,你辛苦了,来,我给你倒杯水。”
  宋淮按住她的手,直直地望着她,“我不想喝水。”他想要揽着陆士仪,陆士仪笑着后退,“不行,每到这个时辰,廷璇就会过来找我,我看你还是喝水吧。”
  陆士仪翩然出门,被留在的宋淮只能喝水解忧了。
  皇帝忙着准备封禅的事情,无暇顾及陆观请辞奏折,之后便是耗时两个月的封禅大典,大梁臣民歌颂圣明的天子。陆观再次向皇帝请辞,皇帝本来不许,但在齐王等人的劝说下,同意了陆观的折子。如此,陆观即将卸官回乡,在这种情况下,陆观写了一封信给孙世奉,内容不得而知,只知道陆观走的那日,孙世奉前来送行。
  陆士仪与父母才团聚不到两年,极为不舍,陆观叮嘱宋淮好好照顾女儿,宋淮一一答应下来。
  王夫人与陆士仪母女难舍难离,抱头痛哭,陆观道:“不要哭了,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人人都有分开的那一日,想开些吧,仪儿你与子平多多保重,夫人,该上船了。”陆观扶着王夫人上船,挥手与他们告别,“都回去吧。”
  陆士仪心情低落,她知道这次与上次不同,父亲回了眉州,应该不会再返回京城了。宋淮把廷璇抱到她面前,拉拉廷璇的小手,道:“廷璇,快对娘亲说让她不要再难过了。”廷璇根本听不懂,只是咿咿呀呀的。
  陆士仪握着女儿的手,“还是廷璇好,她这么小,无忧无虑,唉,我爹娘多么疼爱她,只怕她长大后也不记得外祖父母了。”
  宋淮安慰她,“不要紧,等她再长大些,我们跟她说外祖父母的事情,说不定我日后有机会去眉州做官,到时候你与岳父岳母就又能团聚了。”
  “真的?”
  “是真的,尽我所能。”宋淮保证道。
  “好,廷璇做见证,你可不能骗我们母女呀。”
  宋淮将这一大一小拥在怀里,“你放心,绝不相欺。”
  ……
  近来朝堂上发生不了少事情,首先是封禅回来后,由于太过劳累,皇帝再次病倒,传闻病得很重。太后做主,直接宣齐王入宫,齐王如今失常驻宫中,时刻守在皇帝身边。其次是陆观请辞后,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宰相孙世奉也向皇帝上书请辞,皇帝不许,孙世奉再三请辞,终于批准了,朝中一连三位重臣请辞,让人不禁议论纷纷,而贵妃娘家萧家,长女是贵妃,次女是未来的皇后,水涨船高,被提拔到枢密副使的位置,虽然台谏弹劾,但皇帝仿佛是铁了心一样,丝毫不听台谏的意见。
  孙淑真知道父亲辞官后,不顾身孕,立刻禀了婆母,乘车回娘家,见到父亲后,匆匆行礼,第一句话就是问父亲为何辞官。
  孙世奉皱眉道:“淑真,这不是你妇人该问的事情,为父自有主张,你只需安心地相夫教子就行了。”
  “父亲,您才五十岁,年岁并不算大,还可为朝廷、为皇上效力,皇上又信重您,您为何要辞官?我在王家能过得好,是仰仗于您呀,您要是辞官了,婆母与夫君该如何对待我?”孙淑真执意要问个明白。
  孙世奉道:“婚姻是结两姓之好,我辞官与你在婆家能有什么影响,女婿德行良好,你又怀有身孕,生下一儿半女,王家自会好好待你。”
  孙淑真摇头,眼泪流下来,她心中很明白,婆母方夫人之所以待她好,全因她父亲是当朝宰相,至于夫君,他对她相敬如宾,不算不好,但也不是那种特别好,父亲是她全部的仰仗。
  “淑真,别哭了,辞官之事无可更改,为父没有阻止皇上封禅,心中后悔自责不已,再当这个宰相也没有什么意思了。”孙世奉解释道。
  孙淑真了解父亲的品行,知道事情再无回旋的余地了,只能哭着带着侍女回了王家。自此以后,她渐渐能感到婆母对待她不再如往日一般亲近,心中忧虑加甚,只能更加用心服侍婆母,小心谨慎度日。
  如此又过了一个月,到了九月下旬的时候,宫里传来消息,皇帝薨逝。紧接着是皇帝的葬礼,之后就是新帝登基,东京城日日都闹腾腾的,就这样昌和十一年过去,次年新帝改元咸安。
  廷璇满一周岁了,陆士仪挑了个日子,准备了东西给她抓周,结果她看也不看,只是往陆士仪怀里扑。陆士仪举起一个拨浪鼓,“廷璇,你抓一样东西,娘亲就给你抱。”
  廷璇似乎听懂了,又看了看,宋淮满心希望女儿能成为一个小才女,拿起一本书在女儿面前晃了晃,“廷璇,来,抓这本书。”
  廷璇不理他,爬来爬去,最后挑中了一个金灿灿的东西。陆士仪与宋淮对视一样,道:“也好,她抓了金元宝,以后肯定是不愁钱用了,挺好的。”
  宋淮也跟着说:“衣食住行都离不开钱,有钱是好事,廷璇抓得挺好的。”
  绿梅与虎儿捂着嘴笑,然后道:“老话说,抓到金元宝,生活安逸,衣食无忧,小小姐是命中注定的富贵人儿。”
  陆士仪让人把金元宝收起来,抱着女儿,与宋淮出去赏花。这时门房过来禀告:“宫里有贵人过来给小小姐送贺礼。”
  作者有话要说:  封禅真不是普通帝王能做的事情,所以历史上封禅的皇帝不到十个人,最后一个就是宋真宗赵恒,自导自演,花钱贿赂大臣,最后才能去封禅。。。大家晚安,明天见。


第76章 
  宫里只有一个田皇后与陆家有几分交情; 但田皇后早就失宠; 跟在冷宫无异,陆士仪真不知道宫里还有什么贵人会过来给廷璇送贺礼; 满腹疑惑; “把人请进来吧。”
  两个宦官走进来,其中一个穿紫衣服的拱手说:“陆夫人,宫里的潘才人派小的过来给小小姐送生辰贺礼。”
  另一人手里捧着一个紫檀木的盒子,打开来,顿时珠光熠熠; 原来是一盒子东珠; 个头大; 圆润晶莹,看得出不是凡品。
  只听说是姓潘; 陆士仪就知道是潘丑儿了; 没想到她竟然攀上了齐王,之后齐王继位,竟成了皇妃; 一朝得势。陆士仪不想同这些后宫中人扯上关系; 婉拒道:“无功不受禄,两位还请拿回去吧。”
  紫衣宦官说:“这是才人赐给夫人的,才人说昔年落魄; 多亏夫人搭救,还请夫人收下,不然小的们回去也不好交差。”
  陆士仪无可奈何; 只能收下了这盒珍珠,两位宦官告辞离去。宋淮见她不甚高兴,道:“别想那么多了,就当是她的答谢礼,不是什么大事。”
  陆士仪道:“我当时只是可怜她,真没想到她能走到今日这个地步,潘丑儿貌美,聪慧,又放得下身段,萧美仙绝对不是她的对手,她走她的青云路,我过我的独木桥,我根本不求她的报答,这些什么恩情,我只希望大家都忘了才好。”
  陆士仪可不希望成为潘丑儿与萧美仙争宠的炮灰,经过了陆观的事情后,她只想安稳度日,看着廷璇慢慢长大。
  陆士仪怜爱地摸摸女儿的小脸,然后对宋淮说:“等你任期满了,谋个外任吧,爹娘与两个姐姐都不在东京了,我留在这里也无趣,我总觉得现在的东京跟以前不同了,或许去外地更好一些。”
  宋淮颔首,“好,我答应你。”
  周婉怀孕,陆士仪特地去宣国公府上看望她。周婉长胖了一些,她摸摸肚子,笑道:“御医说我太瘦了,要多吃些,对胎儿也好,所以我现在一天恨不得吃四顿饭,吃不下去也要勉强自己吃。”
  陆士仪给她说了一些廷璇的趣事,“小孩子一天一个样子,特别好玩,有了她觉得日子都过得有趣多了。”
  周婉心生向往,道:“我也希望他能快点出来陪我呢,不管是男是女我都爱他,他是我血脉相连真正的亲人。”
  这时,侍女铃兰过来禀告:“夫人,西院的胡姨娘求见。”
  周婉眼里闪过一丝厌烦,“让她进来吧。”陆士仪趁机走到屏风后面。
  胡姨娘便是那个生了赵策长子的妾室,她穿一件银红色的裙子,打扮地十分华丽,进来给周婉行礼后,直接就说:“夫人,妾的母亲病了,妾想回娘家探病,但明姨娘给妾准备的礼品少了许多。”
  周婉怀孕,为了养身子,将府中的一些小事交由明姨娘负责。
  明姨娘听说胡姨娘过来正院告状,捧着账本子,急匆匆地跟着过来喊冤,“夫人,妾不敢擅专,只是按照府中的旧例办事。”
  胡姨娘不满道:“我看你就是故意针对我,我生有大公子,就是看在大公子的面子上,你也不能给我准备这么一份薄礼。”
  周婉翻了翻账本子,道:“周氏,账本上的旧例就是这个定数,明氏处理并无不妥。”
  胡姨娘一口一个大公子,说道:“那是大公子的亲外婆,夫人,大公子虽然不是您亲生的,但您是他的嫡母,不能折了他的面子。”
  明氏抓住她话里的把柄,笑道:“胡氏,大公子的亲外家乃是翰林学士周家,跟明家有什么关系,况且大公子身为人子,就该尊敬嫡母,怎么可能反过来怪罪嫡母折他的面子呢?”
  胡氏被气得脸色通红,周婉不欲跟她们多说,道:“此事无须多言,按旧例办。”
  周姨娘不满,哭天喊地,“夫人不公,妾要请公爷做主。”
  赵策原配性子柔和,加上多病,很多事情顾及不来,再加上赵策对后宅之事向来不太放在心上,妾室们没有规矩惯了,自周婉进府后,凡事按规矩来,大公子之母周姨娘日子就没以往好过了,总想着找个事情闹一闹,最后闹到赵策面前,让赵策知道新夫人苛待妾室庶子。
  周婉脸色铁青,喝道:“来人,周氏无礼,不敬主母,将她关在禁室,好好反省。”
  立刻就有侍卫进来将周氏捂住嘴巴,拖了出去。
  明氏在一边看着瑟瑟发抖,忙说:“夫人,您没有别的事情,妾就告辞了。”
  等人都走了,陆士仪才出来,担忧地问:“胡氏陪伴赵策多年,更生了长子,你这样赵策会不会怪你?”
  周婉道:“若是以前,他可能会觉得我处置太重,可现在他根本没有心思管后宅之事。”
  “这是为何?”
  周婉笑了笑,“男人么,当然是外面的事情更重要些,再说,胡氏这所以这么没规没矩,都是他放纵出来的,后宅之事,他们越参合进来就越乱,我按规矩来,就是他知道了也不能再说什么。”
  赵策与宋淮是至交好友,对于陆士仪也很熟悉,以往陆士仪来,他都会亲自过来见一见,这次没见到人,陆士仪问道:“宣国公怎么没看见?”
  周婉道:“皇上召他进宫了,我真担心,本来做个宗正卿挺好的,可新皇登基后仿佛就记起他来,这次进宫是商议派遣他与金国谈盟约的事情。大梁与金一同攻打辽国,事成之后,大梁收回燕云之地,可金人只交接了燕京、朔州,另有几州没有交接,后金帝过世,继续的新帝不肯履行盟约,因此皇上打算派人出使金国。”
  陆士仪听宋淮说过这事,“大梁在伐辽之战中,本就没有什么战绩,拿什么去给金国说,这可不是好差事啊。”
  周婉叹气,“是啊,赵王、陈王等人都是皇上的兄长,皇上不便派兄长去,这倒霉的差事就落到了夫君头上,夫君的意思的皇上也不是平白故意讨要生下的几州,主要是与金国商议,看能不能用白银赎买回来。”
  陆士仪道:“封禅大典花了不少钱吧,这赎地的钱有吗?难道再加税吗,方腊起兵才平定没多久,加税的话,百姓的负担太重,这怎么受得了啊。”
  “谁说不是?”周婉也很发愁,“夫君不想理朝廷这些事,但皇上召见,又推辞不得,真叫人发愁。”
  身为深闺妇人,原本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可她们开始隐隐觉得时局不稳,或许动荡的日子就要来了。
  陆士仪回府后,陆府的人一派喜气洋洋,她好奇地问虎儿,“今日大家是怎么了,遇到什么好事了?”
  虎儿笑道:“是有一件天大的好事,大人高升了,皇上提拔大人为翰林院学士翰林院知制诰。”
  翰林院清要显贵,负责起草制诰、赦敕等等,离皇帝近,极易升迁,很多宰执都是出自翰林院。若是以前陆士仪或许会高兴,但如今的形势下,她心中并没有喜悦之情。
  宋淮回来后,说:“翰林院人才济济,我在其中不显眼,如今只做一些抄抄书的工作,真正接触皇上的事情还轮不到我做。”
  陆士仪问道:“你怎么会突然升迁?不会是后宫的潘才人说了什么吧。”
  宋淮失笑,“若是因为她的关系,台谏就不会允许,是李参政在皇上面前提了我,再加上皇上任开封府尹期间,知道我这个人,所以才顺势提拔起来。皇上新登基,想要培养自己的人吧。”
  两人正说着话,门房过来禀告:“大人,夫人,宋大老爷携家眷过来给大人贺喜。”
  宋淮听说兄长过来,忙站起来,“我去迎接大哥。”陆士仪同他一起出去迎接宋渭。
  宋渭带着菁娘过来,笑道:“二弟,我特地来贺喜你高升,今晚我们兄弟一定要好好喝一杯。”他效劳于李参政,自然很快就能知道宋淮的情况。
  菁娘给陆士仪行礼,陆士仪受了半礼。宋淮问道:“大哥,嫂子怎么不见过来?”
  宋渭的脸色变了变,道:“你嫂子身子不舒服,在家休养。”
  哪有主母身子不适,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