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清朝当皇帝-第3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一听都是一阵欢笑
    静芬抿嘴一笑,看出皇上有些醉了,便说:“时辰也不早了,今儿个珍妃生辰,依臣妾看,皇上今晚去景仁宫就寝”
    珍妃脸上一红,心里却欢喜得厉害
    没想到关绪清把手一挥道:“今儿个不去景仁宫”
    众人都是一愣,珍妃吃惊的看着皇上,关绪清接着说:“今个儿朕龙马精神,要与爱妃们大被同眠哈哈……”
    “……”
    本卷终

第六百四十章 君临
    这一年是中华35年,自世界大战以来,帝国中兴、海内昌平、各部井然这一日,正是御门听政的时候,鸡还未叫,关绪清便由王商陪着,乘龙撵在太和门升坐,屏风、表案一应俱全天交五鼓之时,午门击鼓,文武大臣列队从午门左右掖门而入,并按品级分列于太和门前两侧
    王商拧着公鸭嗓子高叫一声,太监们鸣响鞭,打得分外有精神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臣们行了一跪三叩礼,都抱着两手侍立着
    关绪清翻了翻案上的折子,随口对王商说:“都到齐了吗?”
    “回皇上,大多都已齐了,中枢廷臣里内阁大臣熊希龄告病未来”
    “熊希龄病了?”
    “想必是风热之症,太医院瞧过了,需静养几日”
    “嗯,熊希龄勤于治事,为国劳乏,也着实不易,回头朕瞧瞧他去”
    “皇上,先宣哪一部的官员奏议?”
    “照老规矩”
    “喳”王商立在石阶上,掂着脚尖高叫一声:“宣内阁大臣梁启、载沣觐见”
    梁启和载沣在平地里听得真切,对视一眼,迈步走上石阶,转到黄屏风后面,跪地向皇上请安
    “起来”关绪清从手边展开一个折子,用朱笔在上面圈点着,也不抬眼便问:“湖南老神童病了?”
    两人莞尔,知道皇上说的是熊希龄,梁启笑道:“风热之疾,前日臣去他府上瞧过了,两手捧着个冰袋子,正去火降温呢”
    关绪清把批好的折子就手递给王商,笑道:“勤政是好的,但身子骨也要紧,朝散了咱们去看看他,顺便赏给他几斤灵芝,今日都是报喜的折子,这不,湖南、山东、直隶都称辖内出了祥瑞,那李长乐的折子里说,大名府一户菜农家里来了只凤凰,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还说这老农素有眼疾,吃了一枚凤凰衔来的金丹,变得耳聪目明朕问他那老农家里可有梧桐吗?李长乐说没有朕说没有梧桐树哪来的金凤凰,李长乐便没词儿了”
    君臣三人又畅笑了一通
    关绪清又说:“离谱的是有多一半省份都上了‘灵芝折’”
    “哦?怎么个‘灵芝折’”
    “说来也是个笑话,这便是那老学究盛昱起得名字,各省都奏报说发现了千年未有之祥瑞,迂腐者如江宁将军丰绅,前阵子给内廷进了一只锅盖儿大小的紫红蘑菇,蟹壳儿似的,还是硬的,偏说这是从自家后院里摘得的,还汇集了一帮文士写了一篇‘灵芝赞’,无非是把朕从头到脚夸了一通此事之后,各省的‘灵芝折’便络绎不绝,内廷的库房乌乌泱泱堆的都是灵芝,回头朕也赏大臣们一些,虽说都是各地闹腾的虚文儿,但延年益寿总是有些功效,把身子骨养好了,为朝廷好好卖力是正经”
    梁启拱手道:“皇上无须自谦,环顾古今,由秦始皇以降,皇上堪称千古一帝,此时的中华正处千年未有之盛世,虽说是虚文儿,起码也能拿来应个景儿,大臣们心思都一样,愿帝国永昌,皇上万寿无疆”
    关绪清点头道:“朕还不糊涂,老子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此中的道理大了去了眼下虽说四海昌平,百姓安居乐业,但这么大一个国家,难免出几个不肖之徒,偏就过不得太平日子,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任此种歪风滋长,上行下效,迟早乱了朝纲这歌功颂德之声乱世有,盛世也有,有的是想升官发财,有的是想出个风头,倒是出于真心的不多”
    载沣说道:“皇上,依臣弟看来,这事也不能一杆子都打死祥瑞还是有的天下兴,河图洛书出;天下乱,山川河湖崩各地大臣们都是孝廉出身,满腹诗书,会不懂这个理儿?愿意报就让他们报呗”
    关绪清不以为然的说:“象西安将军吉和说的‘万蚕同织一茧’,叫他进上来,他说是传闻;伊犁将军色楞额说‘谷穗九茎同枝’,朕昔年在藩邸见过,其实是一个大瘪穗,散分成几小穗而已朕在山东曾亲自到谷地看,多得很,老百姓管它叫‘傻穗’,光长个儿里头没籽儿这样的“祥瑞”为人君的敢信么?纵观史册,王莽朝‘祥瑞’最多其实是‘中有不足而形之于外’他自己也要用‘祥瑞’哄自己不过,做皇上的也要体恤下情,只要是实,该报的还是要报最要紧的是别在此事上较了真儿,劳民伤财,倒违了朕的宗旨了”
    “皇上圣鉴”
    关绪清从王商手里接过*,放嘴里嘬了几口,又说:“百姓足则国家充裕,若想比屋丰盈,必要蠲免钱粮,除其杂派为先各地都在推行,可结果却差之千里,此皆由地方有司奉行不善,不能使实惠及民,有些地方把钱粮税减下来,杂派却又多起来,百姓的担子反变得沉重了,此事还需详查”
    载沣奏道:“各省农商税务均在查处地方上的钱粮亏空,有些地方上的官员相互勾结,盘根错节,造假账抑或拉拢粮道官员,尽管朝廷减免钱粮税的邸报一封接一封,可地方上阴奉阳违,想方设法知应过去了,亏空照旧,这确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江南常熟警备队,成立不过三年,便搞得天怒人怨,当地有首童谣里便说:警备队,尽不对,人家酒食供他醉,人家财产供他贿,人家妇女供他睡,他的妇女陪官睡,强盗土匪他不管,只把有钱的百姓来问罪可谓刺入骨髓啊”
    关绪清把*丢到一旁,说:“常熟一事,朕在肃政厅的折子里览过了,也派人查过,到如今也没个下文儿,到常熟一经访查,百姓里一片颂扬之声,还给警备队送了万民伞、万民旗,令人瞠目,治国在于守成,一味的杀不妥,骄纵了不妥,中间的分寸最难拿捏,不易啊此事还需酌商才行,回头内阁拟个条陈,叫提塘官给各省发邸报再行议处”
    “喳”
    “没别的事就道乏”
    “臣等告退”
    两人退下后,关绪清翻了翻奏事太监呈上来的印片,“宣湖南省长谭碧理”
    谭碧理奉旨到京呈报兴修漕运的事,折子递上去两天也没接到宫里的承宣,今日皇上口谕他到太和门听政侯旨,眼巴巴望着内阁大臣一去就是半个时辰,心里敲起鼓来直愣愣瞅着太和门前的那盏白纱灯,一个劲儿起急,忽见一个小太监将白纱灯从石栏上挪到了台阶上,便心头一喜,果然不一会儿,奏事官捧折出来,高呼一声“湖南省长谭碧理接事”谭碧理忙接过折子在灯下翻看,还没瞧清楚上面的朱批,耳边有人高叫:“宣湖南省长谭碧理觐见”
    谭碧理摇晃着老态龙钟的身子,由一个小太监搀着上了东阶到了屏风后,也没敢抬头瞅一眼,纳头便拜
    谭碧理按着折子口奏了兴修漕运的事,关绪清听罢点点头,又顺口问了一句:“湖南是产粮重地,眼下这季稻也快熟了?不知收成上如何?”
    谭碧理支吾几声才说:“皇上明鉴,这个……臣说不出个确数”
    “哦?这是什么缘故?”
    “回皇上话,前任湖南省实报是六百九十万担,皇上屡降严旨,切责湖南虚报收成省属衙门所有司官都下了县,切实查明,现有实数是三十八万担历年报数不准,是因为长江和两湖时时决溃,所辖各地旱涝不定,因而时多时少,求皇上圣鉴”说罢谭碧理便生出一头汗来
    关绪清见他紧张得满头是汗,笑道:“你这次恐怕是少说了数目,是么?”
    谭碧理身子一震,说道:“这是各地衙门汇总来的数目,多报没有,多报多少万担,臣不敢妄言”
    “你起来坐着说话”关绪清破例让王商赐了个绣墩,谭碧理受宠若惊,不敢违旨,便用半个屁股担在绣墩沿儿上,关绪清说道:“朕要告诉你,你们这几任总督,毛病便在一味揣摩上头的意思,无论宽严,都没有根据以前是收了一亩粮,恨不得报两亩,以为多多益善,明明糟了水涝庄稼不成模样,还要暴敛钱粮,生恐丢了模范省长的虚名,你如今又来揣摩朕,所以翻了个烧饼,有两成宁肯报一成襄樊、江夏、十堰明明丰收,也报了大歉看似反其道而行,其实心地是一样朕屈说你没有”
    谭碧理瞅着皇上的神色,并没动怒,完全是劝导臣下的样子,便放下心来,忙道:“主上没有冤屈了臣论起来臣的心思,是窄了些臣是见以前多报惹龙颜震怒,怕步了后尘,因此严令下头查实地亩,宁少勿多,粮产宁欠勿冒,才得了这么个数”
    关绪清接口道,“朕训导你,为的你能体谅朕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一个好省长你一把年纪了,还大老远过来,路途艰难,也着实难为你了这大清早儿的风露薄凉,朕看你穿得单薄,仔细着身子骨儿”

第六百四十一章 探病烹茶
    谭碧理眼圈一红,道:“谢皇上体恤之恩”
    “今年寿高多少?”正事谈完,关绪清便扯起了题外话
    “回皇上,臣虚度六十六个春秋”
    “也算是朝中老臣了,眼睛如何?视物识字有妨碍吗?”
    “大字可看,小字难见”
    “牙口如何?”
    “软食可吃、硬物不行”
    关绪清点点头,问谭碧理要过了折子,提起朱笔在上面写了两行字,便道:“为官之道,学识很重要,有学方能有识,有识方能通达,手不释卷倒是难为你们了,起码要博览群书才行,地方官莫学了朝里那些清流们,只尊圣贤不爱西书,能做到中西贯通者才是真儒爱民方能受百姓爱戴,勤政方能有所作为,好学则是做官的根本为官之道,仅此而已回去把季稻数目核准了再报农业部,道乏”
    谭碧理磕头告退,来到阶下侯旨,奏事太监捧着折子出来高声念道:“兹念湖南省长谭碧理年事高迈,朕心甚忧,着赐花镜一副,兽骨假牙一只,钦此”
    谭碧理哆嗦着一双枯手接过折子,泪珠子便一双一对儿滴在马蹄袖上,嘴里喃喃的说:“圣鉴烛照,圣鉴烛照啊……”
    眨眼间日头升到一杆子高了,关绪清把批过的折子一推,伸个懒腰道:“今儿个就到这儿各部折子呈到内阁议处便罢”
    王商把折子交给奏事太监,奏事太监又交给奏事官,奏事官来到东阶下,掐嗓子高叫一声:“放纱灯”小太监们又忙着把白纱灯搭到阶上各衙门信使齐集,叫到哪一衙门,这一衙门的人便上前,奏事官手付折匣口诵旨意,或“依议”或“知道了”或“另有旨”,虽发送上百件,决无差错,此事不必赘言
    最后打了几个响鞭,乐声中圣驾回銮
    昨日熊希龄抱着冰袋子在天井子里坐了半晌,发了身热汗,这病稍见起色,但起身时兀自浑身酸疼他散穿着一件酱色风毛湖绸夹袍,吃过点心,在西花园书房中倚窗而坐,信手从架上抽出一本书,刚看了两章,便听檐下鹦鹉学舌叫道:“相爷,有客相爷,有客”
    “好一只善解人意的扁毛畜生”外边突然传来一声笑语,接着便听帘子一响,梁启和载沣抬腿进来,含笑对愣着的熊希龄说:“秉三,内阁里一日三会,折子一大摞,你却偷得浮生半日闲,我们瞧着不过,便搅你清梦来了”
    熊希龄忙放下书卷,手脚没处搁,一叠声吆喝着下人们上茶来,嘴里只是说:“你们倒说得风凉话,我巴不得早日好利索了,回去公干呢,可这身子骨不争气啊”
    “相爷,有客相爷,有客”那只鹦鹉又没头没脑的叫起来
    “真是个扁毛畜生,吃饱了便在我耳边聒噪,看我不打翻了你”说罢,趿着鞋跳开竹帘子便向外一张,梁启和载沣背手立在窗下,脸上只是笑
    便在这当儿,熊希龄正与进来的那人撞个满怀,只听那人道:“喝,秉三家里是什么规矩,竟还有堵着门子不让人进的道理”说罢,那人抬脚步入正厅
    熊希龄不看则可,一看忙纳头便拜,嘴里颠三倒四的说:“臣……臣……熊希龄……恭迎……恕臣失仪之罪”
    来人正是关绪清,镇国公载洵、满洲副都统志均,还有几个上书房的太监随侍入内
    “起来,地上凉,今儿个御门听政,你不去看朕,朕便来看你了”关绪清笑着把熊希龄搀起
    载洵在一旁打趣道:“皇上不必扶他起来,秉三是风热之症,最要紧是觅个清凉去处,若能就地睡上一夜,这病一准儿见好”
    说罢,众人一阵大笑,熊希龄红着脸,一时手足无措
    关绪清这遭来只穿了件便服,瞅瞅熊希龄尴尬的脸色,便道:“屋里阴暗,既然秉三要觅个清凉去处,咱们便在天井子下叙谈”
    说话间众人便来到院子里,太监早已搬过竹椅来,在一旁打扇,关绪清撩袍坐下,抬眼望了望院子里,竹影横斜,搭着丝瓜棚、葡萄架,别有一番意趣,便说:“朕也来你这儿觅个清静,这园子置得好,有几分生气,不像别人家的园子不是名花便是名草,以为是大雅其实是俗了”
    众人纷纷点头称善
    忽听檐下那只鹦鹉又叫道:“古德猫狞,古德猫狞”
    众人惊诧不已,还没等皇上见问,熊希龄便笑道:“都是那洋鬼子庄士敦,平日里过府便爱逗这扁毛畜生,这不,学了一嘴的洋文”
    关绪清说道:“庄士敦有心,他的鸟语和这鸟正对了路子,这便叫做鸟语嘛”惹得众人又是一阵轰笑
    “相爷”一个小厮捧着湿漉漉一杯土,兴奋地跑进来,笑嘻嘻道:“真是个稀罕物儿,紫红蘑菇,蟹壳儿似的,还是硬的”熊希龄突然眼睛一亮,矍然起身道:“灵芝皇上临幸臣家,天生祥瑞啊”他突然想起前天皇上还在朱批上申斥河南省长“妄言祥瑞”的话,就忙顿住了,面现尴尬之色
    关绪清立刻看出来了,笑呵呵道:“祥瑞还是有的天下兴,河图洛书出;天下乱,山川河湖崩秉三学富五车,还不懂这个理儿吗?”
    梁启也过来打趣道:“秉三,怎么,皇上来了连你的好茶也不舍得上么?”
    熊希龄一拍脑袋,说道:“恕臣失仪之罪臣在皇上手里办了十年的差事,从没这个例,哪有主子倒来看望臣下的折煞微臣了”说着一叠连声张罗:“快,把去年蓄的那坛雪水刨出来,给主子煎茶”
    “雪水煎茶,好”关绪清微笑着点点头,“就在这外屋煎,水将沸时告朕一声,朕亲自为你们泡制宫里几个太监都是煎茶好手,还是朕教出来的呢大家都坐今儿我们都是客,不要拘君臣之礼坐而论道品茗,倒也是一桩乐事啊”
    下人们一听圣驾亲临,都忙不迭的赶去后院刨那坛子雪水,这边两个丫鬟忙着擦抹竹几,把玲珑细瓷茶盅一只只码在木几上,关绪清拿起一只来放在眼前端详,说:“嗯,这是前三代的官窑斗彩,画工和开片都过得眼去,不过斗彩杯寻常里做酒盅,品茶还是青花瓷来得雅致”
    熊希龄忙让换上青花瓷具,关绪清一摆手:“不必了,斗彩便斗彩,古时便有斗茶之风,今日咱们也学学古人以斗彩来斗茶”
    此时一个丫鬟捧来一只瓷罐子,没等熊希龄说话,载沣便顺手接过来,喜道:“喝,秉三真是拿出血本儿来了,这便是你家乡的黄竹白毫?”不等对方回答,又捏着盖子闻了闻,“好香”
    熊希龄对皇上说:“醇亲王好眼力价儿,这便是我府上的家瑞,托人从永兴捎来的黄竹白毫”
    关绪清非常讲究的用木勺从里面蒯出一点儿来放在鼻前一闻,闭着眼赞道:“香气浓郁持久,音韵明显,带着一股子兰花香味,确为茶中极品”
    大伙一听都抖擞了精神,舌地生津,如此好茶今日定要享享口福了
    关绪清来了兴致,说着便索纸笔熊希龄大喜,忙不迭捧砚过来,和载沣一头一个抚平了纸关绪清饱蘸浓墨,提笔在手,低眉处“黄竹书舍”四个字便跃然纸上,稍一停顿,又写了“白毫仙居”四个大字几个字写得神完气足运笔如风,真个是银钩铁划一般熊希龄先叫一声“好”,众人无不喝彩关绪清自己也觉得意,取出随身小印,遂钤在纸上钤好,指着纸道:“这个赐秉三”
    在一片啧啧称羡中熊希龄叩头谢恩,双手捧了纸放在正堂屋的条案上,吩咐下人:“谁也不许动,明儿叫汤家裱铺来人,我看着他们裱”
    说着便听茶僮在外高声禀道:“相爷,水响了”
    如今便看关绪清如何行事了,只见他掀开茶罐,用木勺往各杯中各蒯了少许,茶僮已提着刚煎沸的壶进来关绪清挽起袖口提壶在手,向杯中各倾约半许沸水,干燥的茶叶立刻传出细碎的咝咝声他静听着茶叶的舒展声,极认真地观察着每个杯中的水色,一点一点的兑水,口中说道:“吃茶以露水为上,雪水次之,雨水又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