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骑-第6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段话说将出来,满殿文武无不脸色大变,卢纪成更是气得大怒道:“张元帅,这话,可是你说的!”

杨定国赶紧咳嗽了一声,道:“元帅,你醉了。”向马xiaonet只作不知。

张迈笑道:“我醉了?我酒都没喝两杯,哪里会醉?”对卢纪成道:“你大可将我的这几句话,转达给孟昶,好好劝劝你家主公,在家玩玩蟋蟀也就算了,真长大了就玩女人去!蜀国文士众多,诗文做得也好,就让他yín诗作对去!别跑到关陇来瞎掺和,逐鹿的事情,不适合他!”

卢纪成气得全身抖,在拂袍袖,大怒而去。

杨定国一张老脸也十分难看,忍不住道:“元帅!蜀国使者的言语,就算再怎么不合你意,但看在多年jiao好的份上,咱们也不该这样对待他们啊。”

张迈冷冷道:“多年与他jiao好,是看他还算懂事。现在变得不懂事了,做哥哥的自然要教训他一番,这有什么不对?石敬瑭卖国求荣,我恨不得马上就吃他的rou,喝他的血,孟昶却不分是非,与勾结外敌的卖国贼沆瀣一气!我只是口头骂骂,已经算轻了!我什么都可以妥协,唯有在这大是大非的原则上不能妥协!”

“这!”杨定国一时语塞,又因在这等场合多有外人,议论不得机密要事,长叹一声,也退去了。

第二天一早,卢纪成便匆匆离去,凉州城内听到消息不免议论纷纷,许多商人都暗中叹息,以为元帅变了。

郭汾听到了风声,来对张迈道:“夫君,自你东归之后,我一直没过问军政之事了,不过看你最近几个月来,听说却是得罪了不少人。”

张迈笑道:“打仗治国,哪里可能不得罪人?那些身居高位、左右逢源的好好先生,害死的人才多!”

郭汾道:“虽然如此,但民心民意,总要顾及的。”

张迈冷笑道:“民心民意?我看是商心贾意吧。我也有派人往乡间打听,那些屯田的军汉,那是垦殖的农夫,可都见不得石敬瑭窃据中原,为了自己当皇帝连国家都卖了,田间一提起来,农夫们个个都骂,军中一说到此事,个个恨不得马上打到燕云去收复故土、解放同胞!只是中下层的士兵百姓,心中虽有是非,却没人替他们代言,那些大商贾却有大把的钱财来买通御史官员,甚至影响到国老、重臣!乃至诸将!所以凉州上下,听见的就都是他们的声音!人啊,生活过得越好,耳根子就越软了!”

郭汾道:“虽然如此,但士农工商,都是民。难道只听农夫的,就完全不顾商贾了不成?”

张迈笑道:“我若不顾及他们,这回早打过去了!就是要让他们再一会财,所以才没动手。但我也不能因为照顾他们财,就忘了大是大非,忘了国家完整,忘了真正的百姓福祉!眼前勉强维持稳定换来的xiao利是假福祉,jīdang之后千百年的大展,才是真福祉!”

郭汾慌忙道:“妾身是担心夫君得罪的人太多,四面树敌,那时候会陷入极端不利的境地。”

张迈道:“蜀国不足为患,孟昶不是沙场搏杀出来的皇帝,而是个nai娘喂大的少年,没打过仗就手痒想试试,真打起来他得niaokù子!石敬瑭看似位置越坐越稳,其实也就是用浆糊糊起来的铁架子,看起来坚固,但只要找到驳接点,一战他就垮了!而我的背后则有上百万的军心民心与我一体,这不是几句议论能动摇的!我唯一没有把握的,只有契丹!耶律德光不算昏君,契丹又合族同心!我在轮台打败了他一次,套南又打败了他一次,却还是动摇不了他的根基。”

郭汾道:“契丹一族从中唐以来势力渐长,自耶律阿保机开国之后更是蒸蒸日上,要打败他们,也不是三年五载的事情。至于要铲除他们,或许还需要一代人、两代人的努力!”

“一代人两代人!哪里等得了那么久!”张迈道:“现在石敬瑭已经将燕云割给了契丹,每多过一日,契丹人在燕云的统治就会稳固一日,越是往后迁延,事情就会变得越加棘手,若真的等个三年五载,甚至十年八年,让契丹人在燕云站稳了脚跟,那时候我再要收复燕云就更难了,燕云不复,漠南就无法平定,漠南不定,漠北东胡就永远是悬在咱们子孙头顶上的一把刀!这才是国家的千年大患!”

郭汾听得动容,张迈又道:“可笑凉州满城商贾,人人计算的只是口袋里那点蝇头xiao利,有谁会去想到那么远?燕云、东胡,有没有在不在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没关系!但他们不想的事情,我却要想!他们没兴趣做的事情,我却得做!就算是冒一冒险,我也要咬紧牙关将此事给办了!现在是我军上下士气最盛的时候,也是最能打血战、苦战、死战的时候,过了这个阶段,我再想组织起一支能长驱万里的军队就难了!现在的外部时机确实有些不利的地方,但内部好不容易形成的这股力量却一定要用好!就算是要冒一冒险,我也认了!”

就在这时,马xiaonet来报:“唐仁孝将军到!”

郭汾微微一惊:“唐仁孝?他不是在宁远么?”

“我将他调来了!”张迈道:“西方已定,暂时不需要打大仗,你哥哥又在康居坐镇,1uan不了。疏勒是我们的老巢,更加不怕。因此有些人马,在郭洛手底下闲着也是闲着。”

郭汾惊道:“你连那里的兵力都调过来了?”

张迈道:“现在且休动手!让那些想吵闹的人吵闹去吧!待得秋收之后,那时军粮全足,而且商人们考虑大雪封山,也都要开始罢市以等来net。在秋收之后、大雪之前的那段时间,就是我们动手的时候了!不打则已,这一打,就要惊天动地,就要席卷万里,就要直捣黄龙!汾儿,你看着吧,只要上天还肯顾念汉家运势,还肯给我最后一点运气,那我们的大旗,将会在那一两个月内,netbsp——————————

——————————

第一八二章战争的理由之三

第一八二章战争的理由之三

曹元忠到凉州一行,见了桑维翰后带来了一个震撼的秘密消息:石敬瑭希望与天策军议和,如果张迈答应,他可以用非公开的方式,将传国yù玺转让给张迈。

传国yù玺这个消息自然是不能公开的,当时在凉州听到这个消息的,只有张迈、杨定国、郑渭、薛复、张毅、鲁嘉陵、曹元忠、魏仁浦和范质。诸人之中,郑渭和薛复对传国yù玺都没什么感觉,但其他人却都心头剧震。这个象征这中原帝国最高威权的yù玺,有着一种难以言传的魔力,虽然,光靠yù玺本身并不足以号令天下,但自秦以降却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得天下者必得yù玺,否则便有名不正言不顺之嫌。如东晋南渡,在建康即位时因为没有yù玺,因此便被人称为白板天子。天策军僻处西凉,如果能够得到yù玺,那么对于提高天策军在中原士人中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就是普通百姓,可能也会因此而认为张迈是“天命所归”。

“元帅,此事行得!”张毅先出列来,道:“如今石晋无隙,民心思安,此时乃是议和之良机,若能得三五年时间休养生息,那时我军财力兵力都可再上一个台阶。就算没有yù玺,也应该考虑议和,现在石敬瑭还送个yù玺来,我们何乐而不收之?”

张迈道:“你认为,现在应该议和?”

张毅道:“是,兵也好,民也好,现在都该休养生息,如果在这等情况下还要打仗,只怕会失天下之望。”

张迈道:“其他人呢?你们的看法如何?”

郑渭闭紧了嘴巴,没有开口的意思,鲁嘉陵道:“中原士民,如今确实心存疑虑,如果此时进兵,他们未必会真心欢迎。一战克胜最好,但如果占据有所拖延,只怕他们就会变心。”

曹元忠道:“张鲁二位所言极是。如今局势,宜和不宜战,如果硬要开战,蜀国只怕也会有反应。若他们袭我之后,导致进兵不顺,那时候攻取关中未能成功,反为天下所笑。”

张迈又问魏仁浦和范质道:“你们怎么看?”

魏仁浦和范质对望一眼,两人并不赞成此时出兵,但两人揣摩张迈之意,实怕他最后一意孤行,那时候张迈身边便还需要一个能帮他处理文政参谋的人,免得生像刘备东征而法正病死、孔明冷落的局面,因此两人事前早已商议好,将立场故意分开。

魏仁浦出列道:“臣亦以为,此时非动兵之良机。”

张迈哼了一声,问范质:“你呢?”

范质道:“若就常理,此时非进兵良机,但元帅非常人也,龙骧之行,非臣所能蠡测。”

曹元忠暗中骂了他一句拍马屁,张迈又问薛复,薛复道:“一旦东征,蜀国有六成机会会扯我们的后tuǐ,契丹有九成可能会介入,眼下西凉之兵,尚不足以同时打败契丹、石晋、孟蜀三国。”

张迈哼了一声,杨定国道:“元帅明察,如今诸臣所进,皆是忠言,若元帅能顺从诸臣诸将之情,议和以纳传国yù玺,不但我军境内势必士气大振,且中原士子,也都将知道元帅之志,意在天下也。”

曹元忠道:“国老所言甚是!石敬瑭虽然有篡逆之名,但他篡的是李从珂,不是我们。李从珂和元帅虽然有兄弟之名,但天下人却都知道当初与李从珂结盟对我们来说只是权宜之计。我们结盟的对象,其实不是李从珂,而是洛阳的主君——当日我们的部队开到凉州的时候,坐在洛阳宝座上的人是李从珂也罢,张从珂也好,我们都会与之结盟,现在洛阳的宝座上换了一个人,我们也就不妨换一个结盟的对象。”

这一段话功利味道十足,如果在公开场合曹元忠是不敢说的,现在只有数人议事,他这番话说将出来,魏仁浦范质张毅无不摇头,但魏仁浦心中却也知道曹元忠这一番话虽然不好听,却也是事实。

魏仁浦道:“曹将军这话,虽然太过一针见血,不过实情也确实如此。李从珂并非明君,虽然姓李却不是大唐正统,他被别人取代,其实与我们干系不大,中原士民,也不见得会为他守节,咱们打着为李从珂报仇的旗号进军中原,也不见得能争取到多少人的支持。依我之见,元帅李从珂的兄弟名分在前几年虽有助于西北与中原之间关系的稳定,现在却变成了一个枷锁,这个枷锁,或许是时候去掉了。”

他这话委婉了一些,杨定国当即带头赞成,张毅也道:“不错,元帅与李从珂之间的兄弟名分,现在对我们来说的确是枷锁,臣也认为是时候去掉了。”

曹元忠忙附和道:“正是,正是。”

眼看九人之中,倒有五个不出声,李从珂对天策政权来说并非真心结jiao的盟友,没有像李圣天那样的情感干系,这时魏仁浦说他是枷锁,谁心里也没意见。

只有张迈双眼望着偏殿的穹顶,忽然长长一叹,说:“魏仁浦、曹元忠,他们来说这些话,我都不觉得意外,可是杨叔叔……”他将眼睛回盯到杨定国身上,道:“杨叔叔,你来说这些话,我可就大大意外了!”

杨定国哼了一声,道:“何处意外?”

张迈猛地厉声道:“杨叔叔,咱们万里东行,从岭西、疏勒一路走到这里,为的究竟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誓言是什么?杨叔叔你还记得不?”

杨定国一阵愕然,一时答不上来,道:“请恕老朽昏愚。”

张迈环顾左右:“有谁还记得的?”他顿了顿,道:“是了,元忠、文素、道济,还有张毅,他们四个是后来加入的,不知道情有可原。嘉陵!郑渭!薛复!你们记得否?”

郑渭日理内政万机,鲁嘉陵xiong藏间谍密谋,脑子里装的东西,一时也都接不上口,薛复道:“我还记得。”

张迈道:“说!”

薛复道:“我们万里东行,最初的目标,就是拯救唐民、联系长安、规复西域和全面振兴大唐!这是元帅在新碎叶城废墟上定下的国略!”

张迈道:“那时候,你还没加入啊,竟然知道!”

薛复道:“疏勒那个晚上之后,我打听了许多岭西旧事,所以知道了,知道以后就没忘记。”

张迈抚xiong一叹,又道:“那么这些目标,我们都实现了吗?”

薛复道:“前三项,都已经完成了。只差第四项——振兴大唐。”

“是了!”张迈道:“现在大唐尚未振兴,而你们居然就劝我去和一个出卖国家的卖国贼同流合污!撇开李从珂不说,就算我不再理会他杀李从珂,但只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一事,我就必须与他划清界限!试问我若真的与石敬瑭议和,那么我将来还要以什么样的面目来面对中原的父老?我们口口声声说要驱逐胡虏,振兴大唐,在与石敬瑭媾和之后,再叫这些口号,将士们不会恶心?”

杨定国忙道:“振兴大唐的誓言,不是只有元帅一人记得,大伙儿都没忘记,不过现在讨论的是眼前的形势,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议和对百姓来说更加有利,中原不是不图,大唐不是不要振兴,只是需要先韬光养晦,休养生息,待得良机一到,那时再定出兵与否不迟。”

张迈问道:“何谓良机?”

杨定国道:“我军士兵体力养足,中枢财政钱财丰足,各地粮仓仓廪实足,而敌人又出现了破绽,那时便是良机?”

张迈又问:“那这良机,什么时候到来?”

杨定国道:“良机一事,岂能预料?所谓先为我之不可胜,而后待敌之可胜,这才是兵法正道?”

张迈道:“一句话,就是等良机从天上掉下来?”

杨定国看出了张迈脸上的不耐烦,却还是顶住压力,一字字道:“这个等字,听来似是消极,其实很多时候却必须得有这份耐心!”

张迈道:“《汾阳兵典》我至今没读,所以不大清楚什么是兵法正道!不过,我的兵法,却不是如此!”

杨定国已经皱紧了眉头,曹元忠忙道:“元帅的兵法是?”

张迈道:“我的兵法是:有良机,就抓住良机,没有良机,就创造良机!而现在,我已经创造了一个最大的良机!”

杨定国问道:“什么良机?”

张迈道:“所有人都认为,契丹、孟蜀加上石敬瑭——这三家如果联手,我们肯定打不过,所有人都认为,如果我在这种形势下还坚持进兵关中,那就是刚愎自用的表现,那就是曹cao打赤壁之战、苻坚打淝水之战的前兆!但是没有一个人知道,我要打这场仗,不是因为我是曹cao,苻坚,而是因为我是汉武帝!这个,就是我们最大的良机!”

薛复听到汉武帝三字,心头猛地一动,向郑渭看去,却见郑渭眯着眼睛!张毅的眉头却皱得更紧了,在后儒心目中,汉武帝并不是一个明君,而是一个与秦始皇一样劳民伤财、穷耗国力的君主。

张迈摇铃让马xiaonet召杨信进来,问他道:“杨将军,你来跟诸位大臣说说,我们该如何振兴大唐?”

杨信看了在场诸大臣一眼,毫无怯场,大声说道:“消灭掉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让苍穹覆盖下的所有人类,都只剩下一种令人仰慕的称号——大唐的国民!”

这是张迈在碎叶对着西域诸族所说的话,杨定国却是第一次听见,听了之后不禁吓了一跳,叫道:“元帅,你要征服整个世界?”

“我不是要征服全世界!”张迈道:“我是要让我们马蹄所及的所有人——包括中原的农夫和草原的牧民,一起来共享大唐的荣耀与幸福!”

——————————————

天策六年,秋。

在麦田一片金黄的季节,凉州出了一件大事——张迈气走了前来调停的蜀国使者卢纪成,驱逐了石敬瑭的使者桑维翰,并公开宣称:自己绝不与卖国自féi的石敬瑭妥协!并出了两个振聋聩的呼吁:驱灭契丹胡虏,振兴汉家天下!

这两个呼吁的出,让热血者为之热血沸腾——西凉全军出如雷欢呼,却也让冷眼者暗中叹息——不知道有多少商人为此黯然。

张迈的决策,既让我们失望,却也让他们意外。商人们对此十分反感,可是手里握着兵权,且得到士兵绝对拥护的张迈,一旦做出决定,就算是纠评台也没有一个人敢反对!

软弱的人,最多只能在背后议论几句:

“我们这位张元帅啊……接连的胜利冲昏了他的脑子,接下来只怕有仗打了!”

差不多在九月秋收之时,各地商铺也迎来了一个早熟的收成——大商人们闻风而动,纷纷提前结束今年的商事。他们都预感到很可能会有一场大战会到来。

“此战之后,世界就不知道会怎么样了。”

“难道丝路的重光,就只有这短短的几个月?”

“西北的好日子……就要过去了……”

所有人都猜到:本来因为丝绸之路的刺jī而呈现复兴状态的关中平原,或许很快就要陷入不知持续多久的战火之中了——而即将到来的这场战火,很可能会将这片刚刚恢复一点生机的土地变成一片焦土。

西北的税收部门,不管是天策政权下的税吏,还是石晋、孟蜀统治下的官员,都在这个最后的收成中盆满钵满,但在大商人们开始尽力躲藏之后,市面再次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