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代魏成蜀-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为帝王,疑心过重不好、没有疑心也不行。
  这一切,周瑜都知道。
  可是为了一个名声,为了一个知遇之恩,他纵有造反之力,纵有造反之才,却没有了造反之心,却是依然要背负着被猜疑的事实而不敢自辩。
  既然如此,他一死也便罢了!
  可是他却偏偏生了一个聪明更胜于他的儿子,周循!
  周循,字伯谦。五岁作诗,七岁习剑,九岁替父谋策取下江东士族陆家的彻底归顺;十五岁入仕,一条长枪技压群雄,夺得比武头魁,被孙策封为骑都尉;十六岁察言观色,发现孙策亡故之后的父亲不同于以往;十七岁的他通过各方手段的打听,推断出父亲的难处,遂谏言父亲退出仕途不成,而自身隐退归家。
  可见,周瑜这个儿子是多么的有能力。
  他仅仅是通过对周瑜的表情的观察,便感觉出周瑜的变化。
  这需要多么细致的观察能力呀!一个十六岁的孩子,虽然说那个时代的孩子十六岁就已经快成年了!
  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他凭借自己在军队上的关系,打听了一些与父亲相关的事情。只是一些相关的事情,他就可以推断出父亲所面临的局势,能够了解到父亲的难处。
  想一想,这人得多么聪明呀!他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多么强!他多么的自信,又多么的谨慎!
  如此谨慎、多谋、自信的人为何没有提醒周瑜莫要盲目进军呢?
  因为,他根本就没在周瑜身边,而是待在柴桑的家中。
  几年来,他一直在家中休养,偶尔会出去游玩一番。
  父亲的去世,他很悲痛。
  但是他却显得很平静,似乎早就有所预料一样。正如他对送丧的人说道:“父亲到底还是解脱了!请你们禀报吴侯:父亲的后事,我会自己打整的。”
  等到孙权亲自带人来给周瑜送终之时,他站在府前,拦驾说道:“承蒙吴侯器重,父亲泉下有知,心亦有慰。然臣子不敢托王侯之丧葬大礼,否则泉下难安。草民还请吴侯与众位大人府中休息。”
  这番话说得不卑不亢,却也给本来就是做作的吴侯孙权一个下台阶。
  孙权却还假惺惺的说道:“公子言过其实。汝父于我江东乃是有功之臣,孤以王侯之礼安葬亦不为过也!”
  “吴侯心意深重,草民代父谢过。天下百姓得知吴侯如此礼贤下士,日后当入吴者相继而来,以感吴侯之恩重!然,父亡子葬,天下之礼也!还望吴侯应允!”周循只是让孙权等人在灵堂之前拜祭周瑜灵位,执意请他们回府休息。
  孙权这才声言:“公瑾有大功与江东,孤当表封乔夫人为一品夫人,汝袭都元侯。”
  乔夫人在一旁赶忙谢恩。
  然周循却是推让,翻身拜倒,谓曰:“草民昔日辞官而归,乃是自感才华遗尽,无能为以助吴侯。今岂能袭父之位,岂不是有误于主公乎?某弟周胤之才,可比某当日也,可请吴侯赐父之爵位于他。”
  孙权一看,好嘛!老子给你脸,你不要脸呀!
  正欲发怒,却见诸葛瑾在一旁使眼色,他只得忍着,然后对周循言道:“汝弟与汝有何分别!既然汝愿意,孤便将爵位赐予他便是。”
  言毕,他带着诸葛瑾等人转身离去。
  周胤,周循同父异母弟。乔氏夫人所生,年十六,性浮,好大喜功,文才武艺皆学自兄长周循。
  见兄长把爵位让给自己,周胤大喜。
  他赶忙磕头,向孙权谢恩。
  直到孙权离去,他还在念叨着:“谢过主公,谢过主公。吾也有爵位了!”
  周循冷眼看了看他,转身对乔氏夫人言道:“姨娘,父亲明日出殡,万万当不得以王侯之礼安葬。当以大臣之礼,莫要坏了父亲一世英名!”
  “循儿所言极是。便依你所言。”小乔应道。
  周循母亲早亡,乔氏对其不好不坏,倒也没有什么隔阂。周循一直以姨娘相称。
  次日,在叔父周晖、堂兄周峻的帮助下,周循带着家人给周瑜发丧。
  孙权等人只是在半路上为周瑜送了送行。
  周瑜后事之后,诸葛瑾向孙权推荐周循。
  孙权心中依旧对周瑜功高盖主之事有所顾忌,但是又不能明说,只是说道:“公瑾在世之时,周循便辞官不做。今公瑾不在,孤又如何能够令其回心转意?其才旷世又如何,不为我所用,养之何用?”
  言下之意,似乎有取周循性命的意思。
  诸葛瑾等人闻言,心中都不明白。
  毕竟周瑜、孙权两人将隔阂隐藏的太深,就连这些终日在一起的谋臣武将都不从得知,更何况他人呢?
  倒是周循与周峻两人站在柴桑的山上,遥遥望着远去的吴侯车队。
  “难道伯父真的与吴侯有隔阂?”周峻问道。
  周循冷冷的言道:“隔阂?父亲年少时颇有大志,故勤学苦练,以谋仕途。然恰逢乱世,便与孙伯符一起征战江东。当时江东八镇,便是父亲和孙伯符一文一武携手打下来的。孙伯符一死,孙仲谋焉有不视父亲为眼中钉?记住,功高盖主呀!”
  功高盖主!
  周峻这次明白周循一味的不让以王侯之礼安葬周瑜,原来是这样一个意思。
  周循回头看了一眼周峻,说道:“兄长,今弟胤得袭父爵,却终究是个孩子。姨娘,一个妇道之人,见识短浅。还望兄长入府照应一二。”
  “有汝在侧,我去何为?”周峻不解的问道。
  “兄长所言差异!某之所为,已经触怒吴侯。今日或许可以活命,然日后却要奔走江湖,难得安宁也!昔日,某听从父亲所言,一条长枪技压群雄,夺得武斗魁首。如此人才不为己用,安肯让与他人与己为敌乎?”周循反问道。
  周峻从小就看惯了他这幅自信满满的推测的样子,而且十分信服:“吴侯气量真的这么小吗?莫非现在已经派人前来杀你?”
  周循转身望着吴侯孙权消失的方向,叹了口气,说道:“哎!他的气量一点不小,不如也不会容得父亲一直在江夏统兵。只是我的不识抬举激怒了他。他如此深的城府,岂会马上动手呢?”
  说完,他摘下一片树叶,放到嘴上,吹出一声尖锐的哨声。
  自打山下跑了一匹战马,马上兵甲衣靠、行礼囊装,全部准备齐全。
  周峻问道:“原来你早已准备好了!难道不回去和婶娘告别一下?”
  告别?他们现在都是吴侯的人了,我回去岂不是自投罗网?
  周循无奈的一笑,说道:“兄长尽管回去,告诉他们我在后山为父亲守孝三十天。三十天后自然会回府。”
  周峻与周循的感情十分深厚,对周循的了解也是相当清楚,看到周循这样说,点点头:“好的!你一路千万要注意!”
  言毕,他折身朝着山下走去。
  望着他的背影,周循喃喃的说道:“都走了。父亲,你看到了吧。你为了一个承诺,害得我流离失所。怕是还要找个人来替我死去才是!”
  言毕,他猛然戳枪在手,一个虎跃跳到旁边树上,抬手猛刺。
  “啪”“哎呀”
  一个黑影从树上滚落下来。
  周循不待他起来,长枪当棍使,一个力劈华山。
  大棍狠狠的砸在了此人的脖颈之处,“咔吧”一声脆响,那人脖子一软,一命呜呼。
  周循抬手摘下那人脸上的面巾,看了看,并不认得,自言自语的说道:“没想到,来到还真快!老兄,你就替我死去吧!”
  说着,他将身上的孝服脱下来,和那人换了。
  接着拔出宝剑,他把那人的脸划了一个稀烂,又把身上用宝剑砍了数刀,这才起身穿上甲胄,翻身上马,朝着远方奔驰而去。
  正史所说,周瑜长子周循颇有其父之风,拜骑都尉,早卒。
  其实不然,由于孙策死后,孙权与周瑜面和心不合,周循怕步其父后尘,遂辞官不做,欲避世,而不能。
  其弟周胤,因其母乔氏而得宠,这是后话。


 第392章 吕子明夜访妙才,吴魏兴兵进扬州

  第392章吕子明夜访妙才,吴魏兴兵进扬州
  上文书说道周瑜亡故,吴侯孙权带着众人前去吊唁。
  周瑜之子周循一身傲气,搞得吴侯孙权心中芥蒂再生。
  孙权自幼城府极深,岂会放过一个拥有才华,却不为自己所用的人?
  他刚刚带着众人离开柴桑,便安排了杀手前去铲除周循。 
  只可惜,他还是轻视了周循的身手。
  曾经一条长枪技压群雄的周循岂会被一个杀手轻易所杀?反倒是趁着这个机会,他杀死了这个杀手,改换装扮,有了一个假死的名声。
  周循从此隐姓埋名,远遁他乡,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亦是远离了中原这个暗藏杀机的混乱之地。
  从他父亲身上,他看到了太多的无奈,读懂了太多的隐匿杀情,看透了太多的尔虞我诈,更是清楚的知道了王权霸业后面的权谋。
  所以,他选择了离开。
  正是因为如此,他便被当做了已经死亡。在周家的族谱中,他便被记载成了死亡……
  吴郡吴侯府中,吴王孙权正在与自己的两员爱将吕蒙、陆逊谈论战事。可以看的出来,吴王并没有因为周瑜的死有多少忧伤。
  吕蒙似乎早有计策,在吴王面前,畅所欲言:“陛下,汉军在扬州陈兵十余万,虽然相对其他边防兵力相差不多,但是却面临我军与魏军的包抄之中。今请陛下圣谕,臣愿至徐州与夏侯妙才联手合击扬州。”
  陆逊亦是劝说:“陛下,子明所讲当真不错。今交州有丁奉、蒋钦等将镇守,某可往淮安统军。届时,子明出兵涂唐,夏侯妙才攻打临淮;某则过盐渎而夺涂中,再北进夺临淮。如此一石二鸟,岂不快哉!”
  孙权闻言大喜,遂使吕蒙为征北将军,陆逊为镇北将军,火速往两地集兵。
  吕蒙、陆逊二人分别前往涂唐、广陵两地。
  徐州彭城内,夏侯渊早已经没有了昔日壶关惨败的忧伤,一副洋洋得意的模样。
  更始帝曹昂没有追究他失守壶关的罪责,乃是看在他这位昔日老臣的面子上。曹昂十七岁便追随父亲曹操南征北战,也算是一个马上的皇帝。对夏侯渊这位叔父级别的老将军,他多少有些感情,因此并没有怪罪他。
  但是直接降旨,调夏侯渊父子往徐州。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夏侯渊还是得到了迁升。
  毕竟在壶关,夏侯渊麾下精兵不过几万之众,且守地不过壶关一个隘口。而徐州虽非昔日之徐州,少了淮安一郡,但是依旧下辖鲁国、琅琊、东海、下邳以及州府所在的彭城。
  他布兵下蔡县城两万余人,遣爱子夏侯和及副将张温、张绍镇守,以防扬州汉军进犯。
  这一日,有人来报,府外有人求见。
  夏侯渊问询道:“可有投递文书?”
  守门人摇摇头,说道:“一共五人。虽然一身商人打扮,但是以老奴看,他们应该和老爷一样,是行伍之人!”
  行伍之人?难道是吴国的人?他们来干嘛呢?
  心中充满疑问,夏侯渊还是让守门人带他们进来。
  在后院练武的夏侯称、夏侯威等人得知有人拜府,也纷纷来到前院大厅,站在父亲身后,静静的等待来人。
  不一会儿,守门人带着五个人进来,为首一人商人打扮,行走之间虎步狼行,虎虎生威,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个长期行走疆场的大将所为。
  朗目星眉,宽额头窄下巴,上嘴唇长着两条八字形的胡须,身高八尺有余,看年龄当不过三十左右。
  周瑜传言已亡!鲁肃乃是一介文人,虽兼修武艺,但是武艺平平;陆逊年纪应该在二十四五!那么此人当时吕蒙吕子明!
  夏侯渊不愧字妙才!老家伙心思敏捷,端的好一个观察细微!
  只听他言道:“久仰东吴吕蒙吕子明,胆气过人,勇武刚毅!今日一见,果然闻名不如见面,见面更甚闻名呀!”
  “啊!”吕蒙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从未与夏侯渊有过一次谋面之缘,竟然被人家脱口叫出名讳。
  这老家伙端的厉害呀!
  吕蒙稍微一愣神,猛然醒悟,双手抱拳,哈哈一笑:“久闻老将军之威猛,今日刚刚见面,更是威慑吕某也!”
  夏侯渊岂会被他所迷惑,一伸手握住吕蒙的手腕,往一旁椅座上牵引,一边说道:“吕将军徒然光临寒舍,有失远迎,还请上座!”
  吕蒙猛然感觉到手腕上传了一股大力,那握住自己手腕的手犹如一柄钢钳一样死死的箍在了自己的手腕上。
  他一攥拳,硬生生的撑住,然后笑着说道:“老将军太可气了!多谢老将军!”
  夏侯渊闻言,哈哈大笑,吩咐道:“来人,上茶!”
  言毕,他放开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坐好后,他俯身问道:“不知吕将军欲见老夫有何要事?你我两家前番联盟,竟然被汉军各自击破,失去了联盟的意义。但是你我两家依旧是联盟,有事尽管直言!”
  吕蒙闻言,正色说道:“日前,你我两家于汉军交战,惨败连连。今敌军回兵长安,为我等留下机会。某以为扬州受你我两家所围,可联手攻之。故,某前来,便是希望老将军能够兴兵与某一同攻打扬州。”
  攻打扬州?
  夏侯渊听在耳中,动在心中。
  他可是对扬州这块肥肉研究了很久,却一直没有下手。
  因为,他在等,在等东吴前来找他,好谈价钱。
  他不动声色的问道:“子明所言确实可行。只是汉军其实如此轻与之辈?你我久与汉军交锋,自当了解汉军兵马之强悍!你我也有多少胜算?”
  吕蒙满以为自己一番言语,可以说服夏侯渊。哪知道夏侯渊这个老狐狸,看不见好出竟然死死咬着不松嘴。
  吕蒙从怀中拿出一张地图,在桌上摆开,伸手一指,说道:“请老将军尚目,某如今屯兵涂唐,可兴兵攻打涂中;而老将军在在彭泽湖上有水军两万,可渡江而过,攻打汉军临淮。”
  夏侯渊瞥眼看了一下吕蒙,心中暗自骂道:“骂了嘎巴的,你们不是在彭泽湖上也有数万人的水军嘛?当老子不知道?小样儿,跟老子斗志,你还嫩点!”
  不过,这老家伙竟然不动声色的说道:“这么说,到时候你我两家各自获得所占城池了?”
  “那是自然。”吕蒙笑着说道。
  妈的!终于露出狐狸尾巴来了!
  夏侯渊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好!老夫也要报一报当日失去壶关之仇了!”
  说着,他站起身来,吩咐次子夏侯称准备酒宴。
  酒宴之后,吕蒙推脱了夏侯渊的留住,连日返回淮安,去见陆逊。
  他见到陆逊,将与夏侯渊谈判的经过诉说一遍,随后又将定下来的日子告知了陆逊,交代陆逊推迟一天出兵,好坐收渔翁之利。
  陆逊一一答应。
  吕蒙遂星夜兼程,赶回涂唐。
  涂唐大军早已枕戈待旦,做好了出发准备,就等着他这个征北大将军统军了。
  副将淳于式、李异、谢旌、詹晏、陈凤、文布、邓凯、刘珂、吕据皆在军营外静候吕蒙归来,身后五万大军枪明戟亮,刀出鞘,斧平肩,一个个都瞪直了眼睛,一看就知道这些个副将已经做好了出征前的动员。
  吕蒙十分满意的看着这些下属,大声说道:“儿郎们,今日,我们报仇雪恨的日子到了。夺回涂中,将敌人赶出扬州!”
  “夺回涂中,将敌人赶出扬州!”
  “扬州使我们的!”
  ……
  下面这些副将和那些士兵一个个都亢奋的高声响应着。
  吕蒙挥挥手,示意噤声,然后喊了一声:“出发!”
  言毕,他翻身上马,竟然一马当先冲了出去。
  淳于式、李异、谢旌、詹晏、陈凤、文布、邓凯、刘珂、吕据等副将紧随其后,急行军出城而去。
  涂中城内,守城大将劲骑将军邓强看着手中的情报,戏谑的一笑,对两名副将说道:“吕蒙引大军五万朝着我们攻来。果然如同大人所说,敌人真的不会死心!吩咐下去,按照大人所交代做好防守准备。”
  游骑将军童先答应一声,下去安排。
  寿春城内,都护使关索看着手中的情报,哈哈一笑:“文和大人果然非同凡响,真的是预言后事千真万确。这不敌人出兵了!”
  骁骑将军霍戈、庞元在一旁说道:“都督,我等何时出兵?”
  关索一摆手,说道:“不急!最好是能够让他们之间的联盟出现裂痕,这样才能达到诸葛丞相所要求的目的。”
  临淮城内,雄步团团练将军程泰得知消息后却是心事重重。
  战?还是撤?丞相的意思并没有明确让我撤呀?
  敌军数万水师,我麾下这不足万人的兵士又如何能够抵挡他们的进攻呢?
  单说吕蒙大军距离涂中还有五十余里,吕蒙竟然使大军放慢了前进的速度。
  不得不说吕蒙是一位帅才,深谙张弛之道。
  他放缓了行军速度,便是为了使士兵们回复体力,以便马上就要迎来的战斗。
  这一章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