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我是皇太-第3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种气氛下,一阵脚步声响起。紧接着,一人走了进来。这人身形修长,相貌雄伟,身着官服很有威势。

但此,正是目前列居九卿的卧龙诸葛亮。

诸葛亮与田丰一样,见大殿内,有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邓艾,顿时吃了一惊,但也没有多言,而是上前几步,下拜道:“大将军。”

“免礼。”刘冯抬了抬手,说道。

“这四位卿都认识。孤就不必介绍了。”刘冯笑着一指司马徽等四人,说道。

诸葛亮闻言朝着司马徽等人行了一礼。司马徽等人还礼。

“这次召集卿来此,却是有关于今日书库失火之事。”双方见礼之后,刘冯才说出了正式缘由,说道。

“臣会命令帐下工匠,修补书库。”诸葛亮闻言立刻说道。

“非是此也。”刘冯闻言微微一笑,摇头说道。紧接着,刘冯笑道:“孤想让太仆工匠,制造印刷之术,并改良纸张。”

紧接着,刘冯把所谓的印刷之术,以及纸张也一并对着诸葛亮说了。

“若如此,朝廷可节约开支,士人可以节约开支,士人的数量也提升无数倍。此,真乃盖世之功也。”

诸葛亮与司马徽一样,也都是才智之士,立刻就联想到了,若是刘冯之计划可以实现,那是什么样的一副光景,顿时激动不已,下拜道。

“不敢论功,只是开源节流,壮大国家罢了。”刘冯闻言摇了摇头,说道。

“那印刷术倒也罢了,不过改良纸张,怕是有些困难。卿可敢接下。”紧接着,刘冯又问道。

口气之中,有那么点激将法的味道。按理说,以诸葛亮这样的才智之士,不会中这样的计策。但也要看什么方面了。

武将临阵厮杀,热血沸腾矣。文臣在面对这盖世之功的时候,也同样会热血沸腾。听到刘冯的话后,诸葛亮顿时热血一沸,毫不犹豫的答应道:“臣愿意。”

“好。立刻召集洛阳城中最好的工匠去制造,有什么需要,大可与孤说。”刘冯见此叫好了一声,说道。

“诺。”诸葛亮应诺了一声,先是对刘冯一拜,而后对司马徽等人举了举拳,转身离开了。

“把此事交给诸葛孔明,三位老先生觉得如何?”诸葛亮离开之后,刘冯转过头笑问司马徽等人道。

“所托良人。”

“非卧龙不可。”

“诸葛卧孔明学究天人,各方都有涉及。交给孔明,可放心。”

第250卷第2008节:第一千零一十七章历史性的时刻(2)

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三人齐齐说道。

“哈哈哈。”

刘冯大笑,道:“怕是不用几月,书册就要与三位老先生见面了,不知道三位老先生以为如何?““为一睹此盖世功勋,愿留居洛阳。”司马徽,庞德公三人异口同声说道。

“哈哈哈。”

刘冯再次发出了一声大笑。

如此,因为书库失火,书库令东方台羞愧自尽,以至于历史又超前了一大步,刘冯提前发明印刷术,改良纸张。

使得书册提前问世,以取代竹简。而此事在当代士人的心中,乃是盖世功德,若成,刘冯之名,必将名垂千古。

不过,正如刘冯所说,这改良纸张,造印刷术,就算是诸葛孔明执掌一切,但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时间快速流逝,转眼间,数月时间过去了。

中兴元年,正如中兴二字,汉室中兴,天下太平啊。数月之间,诸侯之间除了各自发展,都并没有大动干戈。

很是太平的就这么过来了。

这一日,日居当中,熊熊的火球,散发着炙热的光热。时节已经到了秋天了,寻常时候本有些清冷,但是这日却因为艳阳高照而格外的暖和。

在这良好的天气下,刘冯也没有处理什么政务。而是躺在榻上,闭起双目,在东宫内享受这难得的阳光。

四周有董喜等数十内侍,宫女服侍,一派悠然。

“哒哒哒。”

就在这时,一阵脚步声响起。

“大将军,诸葛太仆求见。”不久后,一位内侍径直来到了刘冯身旁,禀报道。

“哈哈哈。成矣。”刘冯豁然睁开了眼睛,发出了一声大笑,可谓喜形于色,等了数月了,这总算是成了。

“宣。”紧接着,刘冯深呼吸了一口气,下令道。

“诺。”内侍应诺了一声,转身走了下去。

不久后,内侍又重新领了一人走了进来,这人正是奉命督造印刷术,改良纸张的当朝太仆卧龙诸葛亮。

此刻,诸葛亮不仅人进来了,手上还拿着一册书籍。

“大将军。”来到了刘冯身前后,诸葛亮下拜道。

“呈上来。”刘冯一双眼睛早就看见了诸葛亮手上的书册,不假思索的说道。

“诺。”诸葛亮应诺了一声,把书册递给了刘冯。此刻,诸葛亮的手都有些颤抖了,因为诸葛亮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啊。

从此,汉室的士人将告别昂贵的竹简,使用这低廉又美观的书册了。

刘冯伸手接过书册,入手轻盈,与竹简大大不同。老实说,此刻的刘冯也略显激动,别小看这小东西啊,这可是书啊。

深呼吸了一口气,刘冯才压下了心中的激动,翻开了书册。

书册翻开,入目的是一行行的字。这字仿佛是雕刻出来的一般,很是匀称,行行间非常的整齐。

与现流行的手抄本大大不同。

“哈哈哈。”望着这一本最原始的书册,刘冯仰天发出了一声大笑。

终于是可以抛弃沉重的竹简了,书册,真是久违的感觉啊。

第250卷第2009节:第一千零十八章朝会(1)

第一千零十八章朝会

望着刘冯连声大笑,诸葛亮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他自认为理解刘冯的这种激动,别的先不说如此清晰的字迹,即使挑灯夜读,也不会伤了眼睛。与竹简相比,这简直就是一种天赐。当他看到这书册的时候,也是这般欣喜若狂。

“卿先退下,这书册先放在孤的手中,待明日早朝,孤当着众文武大臣们献给父皇,大规模推广开来,是得天下竹简不再贵如金。”

大笑之后,刘冯深呼吸了一口气,压下了心中的激动,对着诸葛亮说道。

“诺。”

诸葛亮应诺了一声,而后拜别离开了。

“书册。”诸葛亮离开之后,刘冯手握着书册,笑意又起。驻足了片刻后,刘冯对着身旁一位内侍太监下令道:“派人去通知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三老,明日上朝。”

“诺。”

内侍应诺了一声,转身走了出去。

“等了数月了,那三个老先生也是不耐烦了吧。”刘冯笑了笑,想着。刘冯对于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很是礼遇,但三人毕竟官职不高,是没有上朝的资格的。

这一次,刘冯是特许了他们上朝,见证一下书册的诞生。

时间飞快,很快又是一天了。

这一日,晨光破晓,挥洒着金灿灿的光芒,显示今日又是一个大大的晴天。

除了晴天,今日还是朝会的日子,与往日一般,无数朝臣在司空伏完,司徒荀彧,尚书令蒋琬三人的率领下,列在宫门之外,等待入宫。

不过,今日却是略显得不同。

因为众多朝臣之中站着三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这三个人的朝服是众人之中最低的,上了德阳殿定是列作在末座。

不过三个人的气度,实在是太过不凡,在众朝臣之中仿佛是鹤立鸡群一般,不仅如此,尚书令蒋琬,太仆诸葛亮立在三人的身旁,那神态,姿势仿佛是弟子一般。

这实在是让许多的朝臣们心中滔天骇浪,这两个人是什么人?一位是当朝太仆,九卿重臣。

一位是尚书令,统御尚书台,直接权势甚至与三公比肩。这二位重臣居然都对着这三人执弟子礼。

这三人到底是什么人。

有疑问,自然有人会问。君子群而不党,蒋琬在朝多年,诸葛亮新晋权贵,自然有些私交上不错的朋友。

于是不少人以私交上前相问,得出的结果让人肃然起敬。

荆州三老,司马徽,黄承彦,庞德公,这三个人当真是让人如雷贯耳啊,以前就已经名震海内,而今更是不同凡响。

在朝的蒋琬,诸葛亮先不说,在长安的镇西将军庞统,镇军将军徐庶,荆州刺史孟建,别驾石韬都要对这三位行弟子礼。

除此以外,无数荆楚士人都是这三老的晚辈。而今汉室之所以昌盛,大将军天纵之资纵然是不凡,但荆楚人才所带来的助力也是非同小可。

这三位老者虽然官小位卑,但所据有的影响力却是让人肃然起敬。

第250卷第2010节:第一千零十八章朝会(2)

不过,紧接着更大的疑问,出现在了朝臣们的心中。按照消息,这三位老者虽然才学出众,德望很高,但却闲云野鹤。

只接受了五经博士之职位,没有出仕做高官,也自然不上朝的,而今为什么会忽然上朝呢?

先是不少人厚着面皮上前相问,不久后越来越多的人相问,把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三人围在了中间。

司马徽与庞德公,黄承彦对视了一眼。而后司马徽发出了一声苦笑,举拳对四下说道:“今日乃大将军亲自传召入朝,至于何事,恕在下不能透露。”

听着司马徽的话语,朝臣们顿时失望,但也莫名亢奋。大将军亲自传召入朝,而且闲云野鹤的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三老居然也顺势上朝,到底是什么大事发生了呢?

朝臣么难道心中顿时痒痒不已。

“不过,在下有言在先,若是如在下所猜测,今日必定是大事。诸位,能亲眼目睹一场盛况。”

顿了顿,司马徽又笑着说道。

“轰隆。”

顿时,如同一道霹雳,击在了朝臣们的心田。大事,果然是大事。司马徽的话让朝臣们的心中更加激荡,但与此同时,却更加的心痒难耐了。

到底是什么大事呢?被这三位闲云野鹤一般的高士,说是大事,那肯定是不小了。

朝臣们的心中兴奋莫名。

“吱呀。”

就在这时,宫门被打开。从中出来了一队的宿卫,以及一名内侍太监。

“诸位大人入朝。”

内侍太监尖锐的叫声响起。

朝臣们于是安奈下了心中的,莫名兴奋,在伏完,荀彧,蒋琬三人的率领下,开始列队,进入宫中。

虽然荆州三老影响力巨大,但毕竟官小位卑,只能排在最末。不过三人都是悠然自得,别人也不曾小视。

入宫后,一众朝臣一直走过道,最终来到了德阳殿外,并顺利的走了进去。

德阳殿,仍然是那般庄重气派,高高在上的御座,以及御座旁边,一个小座,还有分在两侧的臣座。

朝臣入朝之后,按照职位高低,分在了两侧,而后等待天子,王上大将军刘冯入朝。

“天子,大将军到。”

不久后,在太监的尖锐叫声中,刘协,刘冯父子从御座后,屏风后方的一个正门中走了出来。

二人都是穿戴都很正式,冕冠,冕服,舄履,而且二人头上的冕冠,赫然都是十二旒的。

进入德阳殿后,二人一并列座在上。

只是刘协坐御座,刘冯坐在小座上。而且,也是刘协在主持朝会。

“拜见陛下,大将军。”

二人坐好后,朝臣朝拜。

“免礼。”刘协气定神闲的抬了抬手,说道。

“谢陛下。”

朝臣们于是放下了拳头,端坐了起来,不过,刘协天天面对朝臣,只扫视了一眼,就察觉出,朝臣们今天似乎特别的兴奋。

而且,朝中多了三个人。

荆州三老,刘协当然是认识。

“今日何事,使得众卿气不定,神不闲?”刘协微微一笑,问道。

“唰唰唰。”顿时,朝臣们的目光集中在了刘冯的身上,赤裸裸的。

第250卷第2011节:第一千零一十九章继往开来(1)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继往开来

“唰唰唰。”顿时,朝臣们的目光集中在了刘冯的身上,赤裸裸的。

对于朝臣们的目光,刘协一阵诧异,而后转过头看向刘冯,笑着问道:“朕的大将军又有何惊人之举,竟引得众卿都躁动了起来?”

迎着朝臣们的目光,迎着刘协的目光,刘冯微微一笑,举拳说道:“确实有一件喜事,父皇若知怕也是要如众卿一般不镇定了。”

“何事?”刘协顿时来了兴趣,问道。

“不知父皇对前段日子,书库失火,导致大量的竹简被烧,书库令东方台自刎谢罪,有何看法?”

刘冯深呼吸了一口气,问道。

“国家损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位大好前途的人才,黯然而逝。”那书库失火,影响很大,刘协到现在也还记得,闻言不假思索的说道。

刘协也是爱书之人,说话的同时脸上也顿时浮现出了颇为心疼的神色。

“正如父皇所言,国家损失很大。而儿臣基于此,想了解决之道。并命了太仆诸葛亮锻造,而今终于有了成果,特来献给父皇。”

说着,刘冯从袖中取出了一物,表面为白色封面,封面上书着两字,“孝经”,方方正正,厚如拇指。

正是那一日,诸葛亮献上的书册。

此刻,刘冯正处在万众瞩目之中,就算是微小的一个动作,也能引人注目。更何况是取出了什么东西。

顿时,这方方正正的书册,吸引了朝臣们的目光。

不过,紧接着朝臣们疑惑不已,这小小的玩意,当真是荆州三老口中的盛况吗?若是盛况才如是,那算什么盛况。

同时,也有些人很失望。书册虽然没见过,但是蔡侯纸却是早就有了的,很多心思灵敏的人,都察觉出了这是纸做的。

根本就不是什么盛况。与这些朝臣们不同,荆州三老的脸上,露出了激动之色,终于,终于是见到实物了。

若是真如大将军所构想的那般,那当真是能划破千古的利器。

想着,三老投向书册的目光也越发的火热了。

看着刘冯取出书册,刘协的目光也是疑惑,不过却并没有失望,因为他知道,刘冯是不会无故方矢的,这其中定有奥妙。

于是,刘协一手指着书册,发问道:“这是何物?”

“书也。父皇一观便明。”刘冯微微一笑,起身来到了刘协的身旁,而后弯身把书册递给了刘协。

刘协更加疑惑,伸手接过。

入目是“孝经”,笔法并不出奇,甚至劣质。但异常工整。刘协看了一眼之后,立刻翻开了书卷。

顿时,刘协震惊住了。而后,连连翻阅,脸上的震惊越发的剧烈了,甚至于胸口起伏,喘息连连。

蔡侯纸,刘协当然见过。不过蔡侯纸纸质实在是太差,不是什么主流。

权贵所用,大多数还是布之类的东西。

而眼前这纸,白皙柔滑,仿佛绸缎。这实在是推翻了刘协对于蔡侯纸的印象,别的不说,若是这种纸能够批量生产,那么对于天下来说,实在是一个大喜事。

第250卷第2012节:第一千零一十九章继往开来(2)

更不要说这巧妙的构思了,居然装纸成册,做成了这种小册子。若是能大力推广,则能损失许多人家藏书的空间。

也节省了许多管理上的费用,而且,还能大力推广普通百姓也读书。想到种种妙处,刘协岂能不震惊,不喘息?

不过,刘协也很快就注意到了,这册中一行行的字都是那般的工整。于是,刘协稍稍调整了一下呼吸,问道:“这书册是好东西,若能推广,将教化天下。这其中的字虽然不行,但也是一笔一划,工整非常。不知何人所撰,可为朕的刀笔吏。”

想着,刘协的心中越发的意动了,这字工整啊,做刀笔吏一定顺手。

刘冯闻言微微一愣,紧接着发出了一声失笑,说道:“父皇,这非是人所写,而是印刷之术。就如同那印章一般,可以使得自己工整,始终如一。”

解释的同时,刘冯还详细的解释了一下这印刷之术。

“什么?”刘协闻言双目大睁,紧接着胸口再次剧烈的动荡了起来,反应比刚才都还要厉害数倍。

本以为这纸张如此好,若是能造价便宜,更物美价廉一些,造出这书册,能够大力的推广,增加读书人的数量。

这已经是很大的一件喜事了,不想这只是个点缀罢了,真正的大喜事,居然是这字。不用人抄写,而是印刷出来的。

当真是天下无奇不有,居然有这等事情。

刘协聪慧,稍加联想,就能想到了这书册的未来是何等的广阔。

“此真是万古事也,皇儿将名垂千古,为天下人所敬。”刘协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气,才勉强压下了心中的激动,说道。

“此非是儿臣之功业,而是父皇之功业,汉室之功业。”

刘冯闻言正色说道。

“哈哈哈,到是沾了皇儿的光了。”刘协知道刘冯纯孝,即使功勋也不会全部往自己身上染,而这造纸,造册之功,足以名垂千古,为帝王之功业。

刘冯不会自己独自揽在身上,此言也是发自肺腑,于是刘协哈哈一笑,说道。

就在刘协,刘冯对话,说笑自若的时候,德阳殿内的朝臣们除了诸葛亮以外,几乎是眼巴巴的了。

就算是司空伏完,司徒荀彧,尚书令蒋琬,少府糜竺等三公九卿的高官也莫不是如此。

这些人还都是一头雾水,稍稍一知半解的荆州三老,更是眼巴巴的望着刘协手中的书册。

迎着朝臣们的目光,刘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