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3 拱王 杨张安
104 保王 童容海
105 奏王 苗沛霖
106 来王 陆顺德
107 趋王 黄章桂
108 戴王 黄呈忠
109 贡王 梁凤超
110 航王 唐正才
111 挺王 刘得功
112 梯王 练业坤
113 荣王 廖发寿
114 誌王 陈志书
115 佩王 冯真林
116 力王 张潮爵
117 养王 吉庆元
118 广王 李恺顺
119 乐王 谭应芝
120 偕王 谭体元
121 誉王 李瑞生
122 凛王 刘肇钧
123 祥王 黄隆芸
124 森王 侯管胜
125 贵王 陈得顺
126 康王 汪海洋
127 爱王 黄崇发
128 隋王 杨柳谷
129 跟王 蓝仁得
130 潮王 黄子隆
131 湘王 黄子澄
132 昭王 黄文英
133 庆王 秦日庆
134 贺王 秦日来
135 望王 黄文安
136 学王 胡海隆
137 觐王 黄为正
138 宗王 吉能胜
139 服王 曾传忠
140 事王 梁舆琛
141 铭王 张力趋
142 心王 侯贤提
143 首王 范汝增
144 解王 蓝泰义
145 郛王 陈占榜
146 显王 袁得厚
147 邹王 周林保
148 燕王 陈太常
149 享王 刘裕鸠
150 穆王 苏喜
151 谟王 袁宏谟
152 奏王 赖世就
153 曹王 黄金锐
154 康王 汪安钧
155 武王 汪有维
156 宁王 张学明
157 奖王 陶金会
158 穰王 黄绍忠
159 列王 黄朋厚 奉王
160 利王 朱兴隆
161 比王 伍贵文
162 宁王 周文佳
163 会王 蔡元隆
164 兑王 许连芳
165 慰王 朱兆英
166 松王 陈得风
167 比王 钱桂仁
168 稽王 吴玉堂
169 德王 唐日荣
170 恋王 赖昌永
171 周王 汪起贤
172 节王 覃瑞麒
173 梦王 董金泉
174 麟王 朱雄邦
175 甘王 白晖怀
176 献王 王文发
177 著王 许茂才
178 藩王 黄万兴
179 视王 黄享乾
180 拥王 陈赞明
181 为王 侯裕宽
182 有王 黄盛乾
183 愉王 宾福寿
184 虔王 姚克刚
185 式王 萧三发
186 浓王 李秀辉
187 开王 赖永扬
188 模王 萧朝兴
189 依王 张兆安
190 祝王 卢文从
191 颂王 张善超
192 播王 练顺森
193 念王 方营宗
194 问王 孙茂升
195 劝王 万镇坤
196 丹王 刘胜邦
197 重王 黄四福
198 梁王 张宗禹
199 淮王 邱远才
200 鲁王 任化邦
201 荆王 牛宏升
202 卫王 李蕴泰
203 梁王 凌郭钧
204 感王 陈荣
205 怀王 周春
206 幼怀王 周祉福
207 怀王 邱朝贵
208 陪王 谭富
209 幼陪王 谭标
210 沛王 谭星
211 文王 蓝朝柱
212 贤王 蓝朝元
213 端王 蓝朝鼎
214 献王 黄玉秀
215 赞王 赖阿养
216 凤王 胡永祥
217 庄王 吉志元
218 沐王 何震川
219 汉王 曾钊扬
220 周王 汪麻子
221 列王 徐昌先
222 列王 黄金凤
223 列王 刘得义
224 列王 徐朗
225 列王 林彩新
226 列王 黄益顺
227 列王 黄匡顺
228 列王 李海清
229 列王 黄吉建
230 列王 金友顺
231 列王 邱国文
232 列王 洪桂芳
233 列王 邱万顺
234 列王 侯严威
235 列王 古宗成
236 列王 方成宗
237 列王 李万材
238 列王 黄悰保
239 列王 朱义德
240 列王 林政扬
241 列王 萧雅泗
242 列王 傅振纲
附 部分王衔号:
天王 洪秀全 天王万岁
幼天王 洪天贵福 幼天王万岁
光王 洪天光 光王三殿下永岁
明王 洪天明 明王四殿下永岁
东王 杨秀清 真天命太平天囯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劝慰师圣神上帝之风雷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后师殿中军兼右军东王九千岁
幼东王 洪天佑 殿前统领转奏左辅正军师顶天扶朝纲王五殿下幼东王九千岁幼东王九千岁
西王 萧朝贵 真天命太平天囯传救世主天兄基督太子圣旨圣神上帝之雨电右弼又正军师西王八千岁
幼西王 萧有和 殿前伲嘟陬嵊义鲇终Χヌ旆龀儆孜魍醢饲
南王 冯云山 真天命太平天囯天朝九门御林云师前导副军师殿后军南王七千岁
幼南王 萧有福 殿前公议前导副军师顶天扶朝纲幼南王七千岁
北王 韦昌辉 真天命太平天囯后护又副军师北王六千岁
翼王 石达开 殿前吏部又正天僚开朝公忠又副军师顶天扶朝纲翼王喜千岁
干王 洪仁(王干)殿前吏部正天僚钦命文衡正总裁僚部领袖开朝精忠正军师御林兵马建天朝使兼御林苑一天使兼又正捐库征粮使顶天扶朝纲开朝王宗干王福千岁
英王 陈玉成 殿前吏部副天僚开朝勇忠军师顶天扶朝纲英王禄千岁
忠王 李秀成 殿前吏部又副天僚开朝真忠军师御林兵马亲提调奉旨令专征剿忠义宿卫军顶天扶朝纲忠王荣千岁
侍王 李世贤 殿前户部又正地僚开朝正忠军师顶天扶朝纲侍王雄千岁
辅王 杨辅清 殿前户部副地僚开朝悫忠军师顶天扶朝纲辅王威千岁
幼豫王 胡万胜 殿前礼部正春僚顶天扶朝纲幼豫王强千岁
赞王 蒙得恩 殿前户部正地僚顶天扶朝纲赞王耀千岁
章王 林绍璋 殿前户部又副地僚顶天扶朝纲章王寿千岁
助王 黄期陞 殿前黜疵崇醇钦命文衡又副总裁顶天扶朝纲助王订千岁
顺王 李春发 殿前礼部又正春僚顶天扶朝纲顺王欢千岁
护王 陈坤书 殿前礼部副春僚御林兵马提征顶天扶朝纲护王悦千岁
顾王 吴如孝 殿前礼部又副春僚顶天扶朝纲顾王干千岁
扶王 陈得才 殿前兵部正夏僚顶天扶朝纲扶王强千岁
对王 洪春元 殿前兵部又正夏僚顶天扶朝纲对王猛千岁
勤王 林启容 殿前兵部副夏僚顶天扶朝纲勤王茂千岁
弼王 黄得用 殿前兵部又副夏僚顶天扶朝纲弼王祯千岁
补王 莫仕葵 殿前刑部正秋僚顶天扶朝纲补王祥千岁
敬王 林大居 殿前刑部又正秋僚顶天扶朝纲敬王遂千岁
畏王 秦日南 殿前刑部副秋僚顶天扶朝纲畏王昌千岁
爱王 黄崇发 殿前刑部又副秋僚顶天扶朝纲爱王吉千岁
恤王 洪仁政 殿前工部正冬僚顶天扶朝纲恤王利千岁
就王 黄盛爵 殿前工部又正冬僚顶天扶朝纲就王兴千岁
报王 秦日源 殿前工部副冬僚顶天扶朝纲报王隆千岁
顶王 萧朝富 殿前工部又副冬僚顶天扶朝纲顶王康千岁
懿王 蒋有福 殿前京内正总鉴顶天扶朝纲懿王禧千岁
信王 洪仁发 殿前京内又正总鉴顶天扶朝纲信王显千岁
勇王 洪仁达 殿前京内副总鉴御林兵马哥顶天扶朝纲勇王伦千岁
巨王 洪和元 殿前京内又副总鉴顶天扶朝纲巨王显千岁
崇王 洪利元 殿前京外正总鉴顶天扶朝纲崇王显千岁
元王 洪科元 殿前京外又正总鉴顶天扶朝纲元王显千岁
长王 洪瑞元 殿前京外副总鉴顶天扶朝纲长王显千岁
见王 洪现元 殿前京外又副总鉴顶天扶朝纲见王显千岁
唐王 洪瑭元 殿前正总铸宝顶天扶朝纲唐王显千岁
同王 洪(王同)元 殿前又正总铸宝顶天扶朝纲同王显千岁
次王 洪锦元 殿前副总铸宝顶天扶朝纲次王显千岁
定王 洪钰元 殿前又副总铸宝顶天扶朝纲定王伦千岁
汉王 洪釮元 殿前正开矿顶天扶朝纲汉王伦千岁
金王 钟万信 殿前又正总开矿顶天扶朝纲天二驸马金王
凯王 黄栋樑 殿前副总开矿顶天扶朝纲天四驸马凯王
捷王 黄文胜 殿前又副总开矿顶天扶朝纲天西驸马捷王
柬王 赖桂芳 殿前京内总铸宝顶天扶朝纲柬王孝千岁
尊王 刘庆汉 殿前京畿统辖顶天扶朝纲尊王裕千岁
善王 陈观意 殿前京外各省统辖顶天扶朝纲善王盛千岁
守王 方海宗 殿前番镇统辖顶天扶朝纲守王丰千岁
从王 陈得隆 殿前京内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丛王生千岁
奉王 古隆贤 殿前京外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奉王定千岁
保王 童容海 殿前东方统率天军御林兵马左提征顶天扶朝纲保王安千岁
相王 陈藩武 殿前西方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相王享千岁
启王 梁成富 殿前南方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启王宁千岁
沃王 张乐行 殿前北方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沃王谧千岁
导王 陈仕荣 殿前春季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导王升千岁
遵王 赖文光 殿前夏季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遵王幸千岁
听王 陈炳文 殿前秋季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听王豪千岁
堵王 黄文金 殿前冬季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堵王花千岁
循王 魏超成 殿前京内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循王畅千岁
卫王 杨雄清 殿前东方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卫王好千岁
匡王 赖文鸿 殿前西方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匡王名千岁
襄王 刘官芳 殿前南方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襄王声千岁
奏王 苗沛霖 殿前北方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奏王和千岁
请王 李开芳 殿前春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请王合千岁
求王 林凤祥 殿前夏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求王协千岁
祝王 吉文元 殿前秋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祝王洽千岁
嘏王 卢六 殿前冬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嘏王让千岁
觐王 黄为正 殿前京内雷镇天军顶天扶朝纲觐王逊千岁
宗王 吉能胜 殿前京外雷镇天军顶天扶朝纲宗王廉千岁
服王 曾传忠 殿前东方雷镇天军顶天扶朝纲服王法千岁
事王 梁舆琛 殿前西方雷镇天军顶天扶朝纲事王宽千岁
拱王 杨张安 殿前南方雷镇天军顶天扶朝纲拱王宏千岁
庆王 秦日庆 殿前北方雷镇天军顶天扶朝纲庆王广千岁
贺王 秦日来 殿前春季雷镇天军顶天扶朝纲贺王大千岁
望王 黄文安 殿前夏季雷镇天军顶天扶朝纲望王欣千岁
祜王 蓝成春 殿前冬季雷镇天军顶天扶朝纲祜王行千岁
孝王 胡鼎文 殿前诛奸助忠顶天扶朝纲孝王美千岁
学王 胡海隆 殿前斩邪留正顶天扶朝纲学王芳千岁
慕王 谭绍光 殿前斩曲留直顶天扶朝纲慕王丰千岁
来王 陆顺德 殿前斩恶留善顶天扶朝纲来王彩千岁
趋王 黄章桂 殿前斩假留真顶天扶朝纲趋王诚千岁
戴王 黄呈忠 殿前戮魔尊天顶天扶朝纲戴王纯千岁
铭王 张力趋 殿前灭妖救人顶天扶朝纲铭王固千岁
心王 侯贤提 殿前锄暴树仁顶天扶朝纲心王健千岁
首王 范汝增 殿前捕寇安良顶天扶朝纲首王灵千岁
解王 蓝泰义 殿前催下贡上顶天扶朝纲解王征千岁
贡王 梁凤超 殿前送往迎来顶天扶朝纲贡王长千岁
航王 唐正才 殿前济川涉远顶天扶朝纲航王撑千岁
挺王 刘得功 殿前燮理阴阳顶天扶朝纲挺王强千岁
纳王 郜永宽 殿前除害兴利顶天扶朝纲纳王远千岁
慰王 朱兆英 殿前劾私保公顶天扶朝纲慰王实千岁
归王 邓光明 殿前恒顶天日顶天扶朝纲归王□千岁
扬王 李明成 殿前诚对天日顶天扶朝纲扬王□千岁
梯王 练业坤 殿前顶天扶朝纲梯王真千岁
荣王 廖发寿 殿前顶天扶朝纲荣王劳千岁
宁王 张学明 殿前顶天扶朝纲宁王□千岁
奖王 陶金会 殿前顶天扶朝纲宁王□千岁
列王 徐昌先 殿前九门御林顶天扶朝纲列王□千岁
列王 黄金凤 殿前九门御林护驾顶天扶朝纲列王□千岁
列王 刘得义 殿前九门御林护驾顶天扶朝纲列王□千岁
1896年,李鸿章答美国记者问!
1896年8月28日下午2时,李鸿章一行乘“圣&;#8226;路易斯号”邮轮抵达美国纽约港,“市民涌动如潮,港湾内百舰齐鸣”。《纽约时报》报道称李“既是著名军事将领,又是政治家、金融家和外交家”。
李鸿章到纽约不久就向记者们发出邀请,定于9月3日上午在华尔道夫饭店接受美国记者采访。事后记者报道说:“采访中,他神采飞扬,微笑着回答记者们的提问。回答问题时,他态度非常坦诚、谦虚,好像他只是世界上一个很普通的公民,而不是大清政府权势显赫的人物。”
记者:阁下,您在这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中什么使您最感兴趣呢?
李鸿章:我对我在美国见到的一切都很喜欢,所有事情都让我高兴。最使我感到惊讶的是20层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楼,我在清国和欧洲都从没见过这种高楼。这些楼看起来建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风吧?但清国不能建这么高的楼房,因为台风会很快把它们吹倒,而且高层建筑如果没有你们这样好的电梯配套也很不方便。
记者:阁下,您赞成贵国的普通老百姓都接受教育吗?
李鸿章:我们有很好的学校,但只有付得起学费的富家子弟才能入学,穷人家的孩子没有机会上学。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你们这么多的学校和学堂,我们计划将来在国内建立更多的学校。
记者:阁下,您赞成妇女受教育吗?
李鸿章(停顿了一会儿):在我们清国,女孩在家中请女教师提供教育,所有有经济能力的家庭都会雇请家庭教师。我们现在还没有供女子就读的公立学校,也没有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这是由于我们的风俗习惯与你们(包括欧洲和美国)的不同。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并将适合我们国情的那种引入国内,这确是我们所需要的。
记者:总督阁下,您期待对现存的排华法案进行任何修改吗?
李鸿章:我知道,你们又将举行选举了,新政府必然会在施政上有些变化。因此,我不敢在修改法案前发表任何要求废除《格力法》的言论,我只期望美国新闻界能助清国移民一臂之力。我知道报纸在这个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希望整个报界都能帮助清国侨民,呼吁废除排华法案,或至少对《格力法》进行较大的修改。
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家都承认,竞争促使全世界的市场迸发活力,而竞争既适用于商品也适用于劳动力。我们知道,《格力法》是由于受到爱尔兰裔移民欲独霸加州劳工市场的影响,因为华人是他们很强的竞争对手,所以他们想排除华人。如果我们清国也抵制你们的产品,拒绝购买美国产品,取消你们产品销往清国的特许权,试问你们将作何感想呢?不要把我当成清国的什么高官,而要当成一名国际主义者;不要把我当作达官贵人,而要当作清国或世界其他国家一名普通公民。请让我问问,你们把廉价的华人劳工逐出美国究竟能获得什么呢?廉价劳工意味着更便宜的商品,顾客以低廉价格就能买到高质量的商品。
你们不是很为你们作为美国人而自豪吗,你们的国家代表着世界上最高的现代文明,你们也因你们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们的排华法案对华人来说是自由吗?这不是自由!因为你们禁止使用廉价劳工生产的产品,不让他们在农场干活。你们专利局的统计数字表明,你们是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人,你们发明的东西比任何其他国家的总和都多。在这方面,你们走在了欧洲的前面……但不幸的是,你们还竞争不过欧洲,因为你们的产品比他们贵。这都是因为你们的劳动力太贵,以致生产的产品因价格太高而不能成功地与欧洲国家竞争。劳动力太贵,是因为你们排除华工。这是你们的失误。如果让劳动力自由竞争,你们就能够获得廉价的劳力。华人比爱尔兰人和美国其他劳动阶级都更勤俭,所以其他族裔的劳工仇视华人。
我相信美国报界能助华人一臂之力,以取消排华法案。
记者: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
李鸿章: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我的好朋友格兰特将军曾对我说,你们必须邀请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