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凉平叛之事如果一拖再拖,三四年下来,就有几百亿钱的支出。三四年之后,朝廷不但入不敷出,负债累累,国家也会因为没有喘息之机,而陷入奄奄一息,日落西山之境。但假如我们平定了叛军,西疆只剩下了羌胡的入侵,我们就可以忍上三四年,等到国家恢复了元气,国库充盈之际,我们再挥军入疆赶走羌胡。到那时,即使花费更多的钱来平定西凉,朝廷也完全支付的起。”

“对于陛下来说,平叛要比驱赶羌胡重要千万倍。”

大家默然不语,就连傅燮也无话可说。

张温突然长叹一声,好象要把满腔的怨愤倾泄而出。

“但是,现在战局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料,要想完成决战的计划,势比登天还难。我大汉国苦啊。”

“太尉大人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现在形势不是很好吗?”耿鄙安慰道,“明天只要北宫伯玉赶到美阳,我们就可以立即展开行动。”

“韩遂韩文约才华横溢,非一般人可比啊。本来我们诱敌深入,计划执行的很顺利,但就在我们张开大嘴准备吃他的时候,他却突然跑了。”张温心情沉重地说道,“十五万人先围歼边章,再围歼北宫伯玉,一口一口吃,现在竟然变成一口吃个胖子,还不知道人家给不给吃。西凉的事情,越来越复杂了。”

他抬头望着盖勋和傅燮说道:“两位大人和边章,韩遂相识多年,你们说说,他们会不会在美阳和我们展开决战?”

“绝无可能。”傅燮大声说道。盖勋捻着胡须,连连颔首,同意傅燮的意见。

参军事皇甫郦悄悄走了进来。

“太尉大人,董将军手下李校尉求见大人,说董将军有重要军情禀报。”

“快请。”张温心里一惊,大声说道。

※※※

刚刚走进大营辕门,李弘就碰上了奉命去请他的传令兵。

赵云拉着马走在他旁边,小声说道:“太尉大人一定答应董将军的建议了。”

李弘笑道:“太尉大人学识渊博,身边的幕僚也都出类拔萃,眼前的这个局面自然能应付自如。”

“那大人的设想……”

“太尉大人既然答应了董将军的建议,他对整个战局肯定有了新的考虑。如果太尉大人的作战策略改变了,那么我的设想也就没有必要再提了。我们刚刚到西凉,还是收敛谨慎一点好,免得被人说成是狂妄之徒。”

赵云笑了起来。

“大人自从到了西凉之后,说话行事改变了许多,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瞻前顾后的。”

李弘搂着他的肩膀,大声笑道:“哪一天让你带五万兵,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他用力拍拍赵云,感叹地道:“我还想把你们带回去,一个不少地带回冀州。”

第四章 立马横枪 第八节(下)

当李弘走进中军大帐时,意外地发现盖勋和傅燮两位大人也在,还有两位不认识的太尉府幕僚。李弘赶忙上前,一一行礼。

“李中郎来得巧了,我正准备派人去请你,你却不请自到了。”张温笑道,“你到大营有事吗?”

站在远处的李肃心里顿时紧张起来,双眼向李弘望去。

“下官准备来看看太尉大人,顺便拜访一下陶司马。”李弘躬身施礼道。

“拜访陶司马是真,看我是假吧?”张温笑道,“来,来,让司马大人给你介绍几位同僚。”

陶谦把孙坚和皇甫郦介绍给李弘认识。孙坚和皇甫郦看到这个声名显赫的北疆豹子,竟然如此年轻,脸上都显出诧异和钦佩的神色,言语间非常客气。

张温等他们都互相寒暄完了,这才说道:“李中郎,美阳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我们在得到董将军的消息后,及时调整了计划。”

李弘佯装吃惊地问道:“新情况?叛军合围了?”

张温笑道:“叛军还没有合围,但董将军有个非常好的袭击行动。文台,你把我们的安排给李中郎说一下。”

孙坚指着案几上的地图,详细介绍了美阳敌我双方的态势,以及董卓的袭击方案,然后说道:“太尉大人命令李中郎带着幽州铁骑,还有军司马马腾所率的五千凉州铁骑,总共一万七千骑连夜赶到千叶岭会合董将军,由董将军统一指挥,争取在明天清晨发动对叛军大营的袭击。”

“边章和韩遂只有两条线路可供逃跑。一是北上会合北宫伯玉的部队,一是向西南渭水河方向逃窜,经郿国返回凉州。所以,太尉大人要求你们必须由北向南袭击敌人的大营,确保敌人向西南方向撤退。”

“太尉大人命令周慎将军,皇甫鸿校尉,徐荣都尉,麴义都尉率五万步骑立即启程,沿渭水河西上,迅速抢占郿国,截断叛军的逃路。同时命令鲜于辅都尉率五万冀州军随后跟进。两军在郿国城下将叛军包围之后,立即予以歼灭。”

“董将军和李中郎的骑兵部队在敌军逃亡之后,不要追赶,立即撤出战场,沿着岐山东麓,绕过北宫伯玉的部队,奔袭杜阳,截断北宫伯玉的退路。北宫伯玉得知边章和韩遂的部队已经败逃,肯定会掉头返回,向杜阳方向撤退。只要北宫伯玉一撤,美阳城内的步兵立刻出城,随后追击。能不能在杜阳全歼北宫伯玉的五万人马,就看董将军和李中郎的了。”

孙坚最后说道:“李中郎,可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我解释?”

李弘赞道:“太尉大人的安排完美无缺,孙大人的解说也非常清楚。我立即出发。”

张温走到他身边,笑着说道:“兵贵神速,我们现在抢的就是时间,李中郎辛苦了。另外,你到了美阳,要听董将军的指挥。他是西凉名将,作战经验丰富,就是脾气不太好,你要忍让克制一点,知道吗?”

李弘心里一热,激动地单腿跪下,高声说道:“谨遵太尉大人之命。”

张温看他谦恭有礼,非常喜欢,赶忙伸手把他扶起来,笑道:“预祝子民旗开得胜。”

李弘随即向大帐内的诸位大人一一施礼,告辞离去。张温对傅燮使了个眼色。傅燮立即跟了出来。

※※※

“子民……”

“大人有何吩咐?”李弘问道。

“统率凉州铁骑的军司马马腾是前朝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此人武功高强,在西凉屡立战功,但他生性耿直,为人刚直不阿,几乎将所有凉州的官僚得罪光了,所以至今还是一个军司马。如果他在言语上冲撞了李中郎,你千万不要往心里去。”傅燮笑着说道。

李弘连连点头,感动地说道:“到了凉州,就大人这么一个熟人,承蒙你的关照,太谢谢了。”

傅燮伸手拍拍他,笑着说道:“这次我到洛阳要粮饷,离开洛阳的时候刘大人特意赶来送我,三番两次托我关照你。只是我现在有名无权,实在帮不上你什么忙。只是这平定凉州叛军的事还要多多倚仗子民啦。”

李弘笑道:“西凉军队的实力这么雄厚,平定叛军当然还是要倚仗董将军,周将军他们。”

傅燮警觉地四下看看,然后小声说道:“你要是这么想,这战十有八九都要输。”

李弘心里一惊,但脸上还是笑呵呵地说道:“大人说笑了。”

“我们边走边谈。”傅燮一边大步向前,一边笑道,“我把你送到辕门吧。站在这里说话,不太方便。”

李弘对身边的赵云打了个手势,急忙跟上。

“西凉叛军的几个首领,尤其是边章,韩遂,北宫伯玉几个人,过去在西凉非常有名气,在西凉百姓中很有威信,他们的朋友非常多,相识之人和受过他们恩惠的人遍布凉州各处。比如说我,我和老边,和文约,就是十一年的朋友。”

李弘愣然。

“皇甫嵩为什么被免职?陛下为什么派人收回他的左车骑将军印绶?为什么要把他的槐里侯改为食两千户的都乡候,削户六千?”傅燮问道。

李弘看了他一眼,回道:“除了被阉宦陷害之外,我听陶司马说,皇甫将军对西凉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好象不同意对西凉叛军进行镇压,和陛下意见相左,所以……”

“对,陶司马知道其中的隐情,他说得很对。若论打仗用兵,当今天下谁能胜过皇甫将军?陛下不愿意撤换皇甫将军,只好连番催促,结果皇甫将军用了半年时间,耗费十几亿钱,仅仅就将叛军赶过了黄河,然后他天天就在凉州赈灾,不打了。陛下万般无奈,只好将他撤掉,换上了太尉大人。”

“但太尉大人一到凉州,不但一战未胜,还给叛军赶出了西凉,随即叛军攻击三辅,将战火引到了长安附近。太尉大人虽然打仗不如皇甫将军,但也不至于这么差吧。兵还是那些兵,将还是那些将,而且太尉大人还从洛阳北军带来了周慎将军的二万部队。为什么会一败再败?”

李弘慢慢的明白了,他的脸色有点难看,心里也忐忑不安起来。

“皇甫将军和边章,韩遂都是朋友吗?”李弘小声问道。

“何止是朋友。文约先生和皇甫将军有几十年的交情,两家来往非常密切。”傅燮笑道。

“董将军呢?”

“董大人是个武夫,而且是个野蛮狡诈的武夫,所以西凉士子一般不和他交往,但他和北宫伯玉来往甚密,交情很深。董将军帐下有个司马叫李儒,此人家世显赫,因为党锢之祸家破人亡之后,逃到西疆。他和边章,和韩遂的关系非常好。”

李弘头都大了,他紧张地问道:“那,那马腾和他们……”

“寿成(马腾的字)?”傅燮叹了一口气,小声说道,“他和边章,和韩遂,和北宫伯玉,李文侯都是八拜之交的兄弟。”

李弘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身上有点冒冷汗了。

傅燮望了一眼神情紧张的李弘,惋惜地说道:“老边,文约都是西疆的名人,都是名士,谁知道他们会造反?北宫伯玉是归属羌胡的一个大部落渠帅,威震西疆,和官府的关系一向不错,谁知道他也会造反?说来说去,都是奸佞当道,吏治腐败逼得,西疆几十万百姓没有活路了,不造反怎么办?”

李弘瞪大了眼睛望着傅燮,眼睛内竟然露出了一丝恐惧。

“大人,你……”

傅燮苦笑,说道:“现在太尉手下十万大军有八万是西凉的部队,从主将到士兵,几乎都是西凉人,相当一部分还是归属羌人,你说这战能打赢吗?”

“这就是太尉大人急急忙忙把你从冀州战场征调到西凉战场的原因。”傅燮说道,“太尉大人实在没有办法,他连秘密奏折都不敢让西凉的信使送,而是派太尉府的官员亲自送。陛下自然知道太尉大人的难处,所以到处物色西进凉州平叛的人选。”

“我到冀州,除了给刘大人送圣旨外,就是奉旨问问刘大人,你怎么样,行不行,能不能担此重任。但还没有等我回洛阳,陛下已经忍耐不住急诏你集结兵马准备西进了。在他看来,西凉的事远远要比冀州的事重要啊,皇家的陵园全部在长安附近,保住祖宗陵园,那是大汉朝的头等国事啊。”

李弘非常震骇。原来西凉的事情这么复杂。自己被征调到西凉战场还有这么复杂的内幕。审配审大人说的那些叫自己小心防备的事和这件事比起来,简直就是不值一提。现在不仅仅是自己会不会被人杀掉的问题,而是自己什么时候被人杀掉的问题了。

“但如今我只有五万人马在手,我在西凉人生地不熟的,想独自击败叛军根本不可能。”李弘沮丧地说道。

傅燮没有作声。

“太尉大人的安排估计马上就会泄露。我们现在还有必要赶到千叶岭会合董将军,袭击叛军大营吗?”李弘疑惑地问道。

“董将军既然来向太尉大人邀战,袭击就一定是真的,他想立一点军功。问题是,他是真打,还是假打?如果是真打,韩遂会不会提前得到消息?叛军会不会抢在我们之前赶到郿国,顺利撤回凉州?”傅燮说道。

李弘想了一会,小声问道:“太尉大人是不是另有歼敌之策?”

傅燮点点头,慢慢说道:“太尉大人怎么想我不知道,但他让你在大营之外稍等片刻,太尉府的长史大人将和你一同前往。”

第四章 立马横枪 第九节(上)

黄昏,一抹残阳慢慢地没入地平线下,留下几片红彤彤的云彩,依旧流连在苍茫的暮霭里。

大帐之外的空地上,韩遂负手而立,默默地望着昏暗的天空,心中思绪万千。

他不愿意造反,这是事实。造反了,他就是大汉朝的叛逆,是大汉朝的罪人,就是死了,也永世翻不了身。因为他的造反,他给自己的家族亲人带来了死亡的命运,让自己名震天下的老师遭到了世人的唾骂,让自己的朋友陷入了痛苦和危险的境地。自己这么做到底为了什么?为了家人的性命?这个理由是笑话。造反了,不仅仅是家人,就连自己的亲戚,九族以内的亲戚都会被诛杀。

但他的确有一个理由,一个他愿意造反的理由。他要让西凉的百姓过上好一点的日子,不再象蝼蚁一样受到官府的欺压凌辱,不再在水深火热之中啼饥号寒,不再在凄风苦雨之中悲惨无助的死去。他要和这个黑暗的天斗一斗。

他还有一个心愿,只有他还活着,还带着西凉大军,大汉朝的任何一个官吏就休想踏进西凉一步,休想再敲骨吸髓,荼毒生灵,他要扭转乾坤,拨云见日。

造反之后,他们的部队席卷了西凉大部分州郡,夺城拔寨,所向披靡,但接着的问题就是朝廷的援助没有了。西凉已经两年没有得到朝廷一贯钱的援助,加上西凉这两年各地一直都在打仗,所以天地荒芜,牲畜剧减,最终导致了西凉经济的彻底崩溃。西凉百姓突然之间更穷了,更没有活路了。

西凉穷,贫瘠,不论是畜牧还是农耕,都无法满足十几万军队和几十万百姓的最基本需要。

多少年了,西凉一直都在遭受着各族胡人的入侵,兵连祸结,战争不断,加上各地官吏倒行逆施,横征暴敛,造成了西凉民生凋敝,民穷财匮,哀鸿遍野。普通百姓们每年都是靠朝廷的拨款救济,才能得以维持生存。但也正是因为西凉的贫穷,持续的战争和救济,才造成了西凉各地的官府是整个大汉朝最黑暗最腐败的地方。

去年上半年,西凉因为得到皇甫嵩的救助,各地百姓尚能勉强度日。但从去年秋天张温到了西凉之后,情况就急剧恶化了。

张温到了西凉,全然不顾西凉百姓的死活,一味地督促官军剿匪平叛。边章等人虽然率军击败了张温,将他赶出了西凉,但西凉百姓的生存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他们也曾想过占据三辅,打下长安,为解决西凉百姓的温饱而大肆掳掠一番,但因为下雪,最终功亏一篑。

这个冬天,西凉各地的百姓死去了许多,许多地方发生了人吃人的事。

这不是他们造反想要的结果,这和他们造反的目的差距太远了。他们造反,是想让百姓不再受到官府的欺压,过得好一点。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事情会演变成这样。过去,那些官僚虽然贪污腐败,但朝廷的援助还是每年源源不断地运到西凉,在最困难的时候,大家尚可勉强度日,西凉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象去年冬天那样成片成片饿死人冻死人的事情。难道,造反是错误的吗?

今年就更不行了。今年,如果部队不能打进长安,大肆掳掠一批财物粮食带回西凉,西凉的百姓将要死去更多。如果情况一直得不到改善,一直这样继续下去,要不了几年,西凉的百姓就要死光了。西凉的百姓没有了,他们怎么生存?到了那个时候,不要官军平叛,西凉的叛军就销声匿迹了。

边章为此痛哭失声。他要投降,他要领着大家投降。事实太残酷了。他宁愿自己死,自己的家人宗族都被处死,他也不愿意看到西凉的几十万百姓因为他们的造反而全部死去。

大家坐在一起商量。今年,部队如果能打下三辅,占据长安,就会有大量的钱财,大量的粮食,西凉就可以得到喘息的机会,大家都还有活路。如果不行,恐怕只有投降了。

现在官军的部队里,除了从洛阳赶来的周慎两万北军,其余全部都是西凉人。这些西凉人很多是他们的朋友,大家都知道他们为什么造反,都知道西凉的现状,所以谁都不会真刀真枪的和他们交手。这些朋友中,有些人甚至巴不得他们马上带着部队打到长安去。西凉的将来,西凉几十万百姓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甚至于超过了他们对皇帝陛下的忠心。所以韩遂有信心。

他现在担心的是董卓,还有就是从冀州赶来的援军。

董卓和北宫伯玉是好朋友,和他没有太深的交情,他一向瞧不起这个人。他的老师张奂非常鄙视董卓,曾经把董卓贿赂他的财物丢出了大门。去年皇甫嵩在西凉平叛时,董卓还是中郎将,屯兵在武威郡的姑臧。他奉命率军过了黄河之后,和皇甫嵩非常有默契,待在陇西一战未打。后来他升了将军,归张温节制之后,事情就有了变化。董卓的本性很贪婪,非常贪婪,无论是权势,钱财还是女人,他都垂涎三尺。这也无可厚非,西凉这种人多了。但他在贪婪之外还残忍和嗜血,极度的残忍和嗜血,这在西凉就他一个。

所以当董卓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