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3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其余诸将都在痊愈中。由于伤兵太多,医匠和药材严重不足,鲜于大人已经从云中和晋阳两地紧急征调了。

※※※

李弘站在大帐外迎接众人。

李弘很憔悴,满脸的胡须因为长时间没有修理显得非常凌乱,长长的头发随意披散着,一双眼睛略显红肿,但眼神还是那么凌厉,看上去威猛而不羁。鲜于辅等人急忙上前见礼,李弘笑道:“能再看到你们,就说明我还活着。活着好啊,想想那些战死疆场的兄弟,我算是很幸运了。”

鲜于辅叹道:“大人太累,应该好好歇歇了。”

李弘一边招呼大家进帐,一边说道:“我找你们来,就是想问问,是不是可以让我歇一段时间?”

“大人恐怕没有时间歇息。”田豫说道,“北疆的麻烦事越来越多,急需大人定策解决,大人最好还是尽快回到云中主掌北疆军政。”

李弘皱眉道:“目前我还不能回去,远征大捷的事暂时也不能急报朝廷,有些事我们必须要往后拖一拖,等朝廷把答应给我们的粮饷军械全部送到了北疆,我们再报捷。如果没有这些钱粮,流入北疆的灾民和这百万无家可归的民夫今年冬天怎么过?我要靠这批钱粮救急啊。秋收怎么样?”

“收成不错。”鲜于辅说道,“赵岐大人和张泽(张白骑)大人来书说,民屯和军屯今年都有余粮了。只是北疆灾民多,河套地区和常山中山两国的屯田人口太多,这些余粮根本不够应付。不过大人也不要过于担心,由于仲渊提前派人到各地州郡购粮,甚至连益州都派人去了,所以很快就有大量粮食运到北疆以解我们的燃眉之急。”

李弘笑道:“有仲渊在河东给我们筹备钱粮,北疆可保无忧。最近有他的文书吗?远征大捷的事是否告诉他了?”

“本月初,仲渊去洛阳了,现在在河东主理行辕事的是筱岚。”鲜于辅忧心忡忡地说道,“洛阳和河东都出事了。”

十月,天子在京畿和部分州郡颁布告缗(min)令后,由太尉董卓主持告缗事,派遣到各地主持告缗的官吏和北军铁骑骄纵枉法,滥杀无辜,他们无视大汉律法,肆无忌惮地捕杀商贾,抄没钱财宅院和田产,最后此事愈演愈烈,终于牵连到各地的门阀士族,许多权贵的宗室门生弟子遭到了抄杀。朝中大臣忍无可忍,乃联名上书天子,劝谏天子立即废止告缗令,追究违律者的罪责。告缗令刚刚颁布不可能马上又废止,但此事造成的另外一个重大后果却让朝廷措手不及。

由于大量捕杀商贾,引起了各地商贾的大逃亡,全国震撼,再加上后期又牵连到了部分门阀士族,造成了部分州郡的秋收受阻,赋税无法及时收缴。颁布告缗令的部分州郡都是大汉国的富庶之地,土地大都集中在权贵门阀和富豪商贾手中。现在除了那些权势显赫的王公贵族和门阀世家,其他所有富豪商贾都死的死逃的逃,结果田地无人管理,秋收陷入停顿。虽然朝廷急令各地郡县立即组织人力抢收,但赋税入库的时间肯定是要一推再推了。而没有颁布告缗令的州郡由于商贾逃亡,秋收或多或少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赋税收缴更因为门阀世族富豪商贾们极力隐匿财产而锐减。

告缗令的颁布虽然暂时解决了远征大战所需的军资,但极大的伤害了富商巨贾,造成了国库赋税收入的锐减和入库时间的延迟,这让朝廷各方立即陷入了无休止的争吵和指责之中。主持告缗事的太尉董卓受到了朝廷诸多大臣的弹劾,遭到了朝野上下一致谴责。

车骑大将军府长史李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天子紧急征召进京。

※※※

“河东又出了什么事?”李弘问道。

“李玮以大人的名义下令盐铁都尉谢明巡视北疆各郡,把他赶出了河东。”鲜于辅说道,“筱岚代理盐铁都尉事后,立即封查盐铁业,清理盐铁交易,把矛头直接对准了河东卫阀和长安徐陵。这两家巨贾控制了河东大部分盐池铁矿,他们隐瞒产量,抬高价格,欺骗盐铁都尉府,从中牟取了巨额钱财。河东卫阀还大肆贿赂北疆诸府官吏,甚至还和赵岐大人、蔡邕大人、雁门郭蕴大人做了亲家,北疆所需的屯田和赈灾物资大都由他提供,也就是说,河东卫阀几乎掌控了北疆的命脉。”

李弘和徐荣面面相觑,暗自震骇。赵云脸色一变,白净的面庞上顿时涌出一丝惊愣。

筱岚为此事数次登门拜访,希望卫阀主动让出一部分买卖,以减轻卫阀对北疆的潜在威胁,但卫阀欺她是一女流,不但没有答应她的提议,反而鼓动河东的门阀世家以及部分富豪商贾,以中断赈灾供应和催要欠资来要挟筱岚,甚至还在河东造谣生事,说北疆也要马上颁布告缗令了。这个消息一度引起了河东和晋阳商贾的恐慌,同时也激怒了筱岚,她一夜之间查封了卫阀在河东的所有盐池和铁矿。

“卫阀已经拜请赵岐、蔡邕、郭蕴等大人急书将军大人。”鲜于辅说道,“几位大人还上书朝廷弹劾朱俊大人,说车骑大将军府被将作大匠朱俊的宗室门生所控制,北疆军政为一帮奸佞小人所把持,要求朝廷重责朱俊,让朱俊召回自己的门生弟子,以免祸害北疆。”他看看余鹏,余鹏立即从铺满案几的文卷上找到一卷竹简递给了李弘。

“这是几位大人给你的书信。”鲜于辅为难地说道,“他们对大人重用筱岚非常有意见,认为女子……”

“好了,好了。”李弘摇手道,“筱岚才华出众,这几年在北疆做了许多事,大家有目共睹,我不能因为她是一个女子就舍弃不用。仲渊对这件事有什么解释?”李弘也不看那份书简,随手丢在了案几上。

“仲渊没有只字片语,公定也不说话。”鲜于辅说道,“如今晋阳行辕和临汾行辕关系极度紧张。”

“筱岚呢?筱岚可有书信给我?”

“昨天我们接到了筱岚的急书,筱岚已经抓人了。”鲜于辅苦笑道,“筱岚抓了卫阀的长子卫彻,安邑和解县的县令,还有河东府的长史桑羊桑大人。”

李弘头一晕,失声惊呼道:“什么?她把桑大人也抓起来了?”

“筱岚做事非常细密谨慎,没有十分的把握,她不会轻易动手。”徐荣沉吟良久,缓缓说道,“此事给她去办。卫阀飞扬跋扈,气焰太嚣张了,他以为北疆是洛阳吗?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钱赚多了,瞎了眼了。”

李弘笑道:“好,就随她吧。急书筱岚,此事不要做得太过份,适可而止,达到目的就行了。另外告诉张白骑,叫他配合筱岚,筱岚就是要一万兵,也要给她立即调过去。仲渊不在,河东就是筱岚说了算。”

这时赵云站起来躬身说道:“大人,我先告退一下。”在众人疑惑的目光里,赵云急步走了出去。

“子龙怎么了?”张燕奇怪地问道,“我看他面色通红,是不是生病了?”

李弘微微一笑,“他有点心事,出去散散心。”

※※※

“羽行,刚才你说冀州和幽州也有麻烦,什么麻烦?”徐荣问道。

鲜于辅叹了一口气,“多事之秋啊。”

袁绍出京后,没有逃回家乡汝南,而是到了冀州。冀州有许多袁阀的门生故吏,袁绍在他们的帮助下,四下联络自己的朋友,征募死士。上月朝廷下旨,以袁绍为渤海郡太守。袁绍随即在渤海郡郡治南皮城大肆征募郡国兵。冀州太守韩馥到了冀州后,不但自己扩建郡国兵,还不遗余力地帮助袁绍募兵,给他输送钱粮,还甚至公开挪用朝廷用于冀州屯田的物资和钱粮,贱卖屯田州郡的田地。迁移到河间国、安平国、巨鹿郡和赵国四地的灾民眼看冬天将临,而屯田无望,随即向常山国和中山国逃去,还有一部分逃进了幽州涿郡,致使这三郡的赈灾形势骤然紧张。

常山典农都尉府赵戬大人、常山国相田完、中山国相孔宣随即向行辕告急。大司马、幽州牧刘虞向冀州牧韩馥告急。韩馥和刘虞关系不错,答应给粮食,但他对刘虞说,朝廷今年拨给幽州的两亿钱赋税估计是没有了,冀州今年又受灾又赈灾还要奉旨屯田,赋税又减收,早没钱了,就连给拨给北疆的赋税都没有了。

刘虞大惊,幽州百姓和灾民要过冬,要应付明年的日子,要给数万边军支付军资,他就指望这两亿钱了,没有钱,他怎么办?刘虞派长史魏攸带着自己的亲笔书信日夜兼程赶到晋阳求援。赵岐二话不说,答应了。赵岐不是因为刘虞是大司马,是上官,而是因为幽州的灾民。这批拨给幽州的钱粮现在正在送往涿郡的路上。

“老大人是雪里送炭了,可把我们害苦了。”鲜于辅哀叹道,“老大人的儿子赵戬(jian)怒气冲天,连连急书将军大人,不但告了他老子一状,连带把蔡大人都告了,就差没有开口骂人了。”鲜于辅递过赵戬的书信,“大人,常山和中山两国灾民为患,回迁是不可能的,而且现在滞留在金雪原的百万民夫也急需解决,所以,大人你看这事……”

“百万民夫立即南下进入云中大营。”李弘看了一下书信,抬头对张燕说道,“飞燕,你带着孙亲、王当、于氐根、彭烈四营人马随同民夫南下,先要保证他们吃饱穿暖。”

张燕点头答应,“大人,那常山国和中山国的赈灾怎么办?”这两个郡国是黄巾军的老家,张燕非常担忧。

“你到了云中大营后,立即拿我的军令给公定,叫他以囤积的军粮赈济两地灾民。”李弘说道,“远征结束了,我们可以节约大量的军粮,下个月大军还要回撤一部分到云中,所以我们可以临时给赵戬救个急。”

“那明年屯田春耕呢?”张燕追问道。

“如果仲渊在各地买的粮食都平安运回来了,我们不但可以度过眼前的难关,还能支撑很长时间。”李弘说道,“明年春天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向冀州回迁灾民。如果韩馥推三阻四,你就带兵把冀州的四个屯田郡国给我拿下来。他不屯田,我屯田,他不接受灾民,我自己回迁。”

第十二章 日蚀苍黄 第三节

李弘随即手书军令给云中行辕的朱穆。他一边写,一边对鲜于辅说道:“羽行兄,除了洛阳、河东和幽、冀两地外,北疆还有什么其他麻烦事吗?”

“还有两件事,需要大人亲自处理。”鲜于辅说道:“这两件事都牵扯到晋阳方面,事关重大,所以我也不敢随便代大人拿主意。”

盐铁都尉谢明奉车骑大将军令巡视北疆各地。离开河东前,李玮和筱岚特意嘱咐他,请他务必细查北疆诸府的屯田和赈灾帐目,如有擅自挪用和贪污的,严惩不怠。为了方便谢明行事,李玮还专门给他配了十个精通财政的仓曹、金曹和计曹掾史,同时让督贼曹解悟领五十名侍从保护谢明等人的安全。谢明一路查下来,一月之内共总巡视了太原、上党、雁门和西河四个郡,十几个主要县城,结果让人大惊失色,各郡县府衙、护田中郎将府派驻在各屯田区的管事府衙,无一不挪用屯田和赈灾钱粮,多者千万钱,少者数百万钱,贪污受贿的大小官吏多达十七人。

各郡县府衙挪用的钱粮主要是用于增加各级官吏的俸禄,修葺府衙庭院或者购买马车,只是这数额也太大了。贪污的官吏中,以太原大陵的县长(汉代万户以下的小县设县长,万户以上的大县设县令)大人最为无耻,他竟然贪污赈灾钱粮给自己修建大冢,而护田校尉府的一个仓长更是无法无天,他竟然变卖屯田物资给自己娶了两房小妾。挪用钱粮的都是各级府衙,谢明无权过问,只能上禀车骑大将军府,而贪污的官吏谢明更无法抓,个个都有后台。那个大陵县长是当今太傅袁隗的亲戚、并州刺史蔡邕的弟子,那个仓长是前太尉张温的孙子、赵岐大人的门生,其余的贪污官吏最差的后台也是太原府的别驾从事。谢明还没有查清这些人的具体贪污事实,赵岐大人、许劭大人和其他各府的太守大人就纷纷派人来了,把谢明哄走了,说自己一定会严加查办。

“谢明不敢再查,带着随从匆匆赶到河套屯田区巡视去了。”鲜于辅无奈地说道,“公定来书说,谢明在云中大营大发脾气,说自己的老师赵岐大人老糊涂了,不但护短,还纵容门生弟子贪赃枉法。”

李弘听了也很吃惊,急忙问道:“边郡各府呢?边军各府可有挪用擅自屯田和赈灾钱粮的事?公定可派人差了?”

“公定正在派人差。”鲜于辅说道,“老大人,蔡邕大人、太原的许劭大人、西河的崔均大人、上党的杨奇大人、雁门的郭蕴大人已经给行辕来书了,他们都说正在查办那些贪赃枉法者,尽快给将军大人一个满意的答复。”

鲜于辅看看神情冷峻的李弘,迟疑道:“大人,我看,这事就让几位大人去办吧。大汉国吏治腐败已经是几百年的事了,贪污早已成了官僚的习惯。这些贪赃枉法者前赴后继,杀不尽杀。要想彻底控制和根除腐败,我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理,要想很多办法,急是急不来的。如果杀得太多,恐怕会出问题,尤其现在北疆危机重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大祸。”

“我杀的不够彻底,不够狠。”李弘冷笑道,“立即下令,凡贪赃枉法者,五千钱以内可免死罪。五千钱以上、两万钱以内,杀。两万钱以上,五万钱以内,诛杀三族。五万钱以上,诛杀九族。”

大帐内气氛徒然紧张起来。徐荣欲言又止。张燕沉默不语。余鹏田豫等人脸显惊骇之色。鲜于辅想了一下,劝道:“大人,如此酷刑,是不是太过了?”

“北疆急需稳定,数百万灾民急需吃饭,大漠各族急需安抚,我现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处理这些事。”李弘断然说道,“酷刑也罢,酷吏也罢,遗臭万年也罢,我认了。此令在我主掌北疆军政的十年内有效。还有,下令北疆诸府,凡擅自挪用钱粮者,不论多寡,一律罢职,如果因为擅自挪用钱粮而造成严重后果,行同贪污,诛杀九族。”

李弘指着尹思说道:“仲志,立即给我急书老大人、许大人和其他已经擅自挪用屯田和赈灾钱粮的各级官吏,如果再犯,我将上奏天子,依令惩处。此令由你拟订,明天给我过目,然后传告北疆各地。”他看看众人,问道,“此令可有违反大汉律法之处?”

余鹏摇头道:“大人此令基本符合大汉律。只是此令在颁布之前,是不是先奏请天子?如果天子诏准大人在北疆行使此令,那威力可就大不一样了。”

李弘不假思索地说道:“好,以车骑大将军府名义急奏天子。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

“此令是以车骑大将军府名义颁布北疆,但车骑大将军府没有监察北疆各级官吏的权力,监察北疆郡吏的权力是并州刺史部的。”余鹏说道,“并州刺史部隶属于朝廷的御史中丞,监察权力很大,但它没有干预地方军政事务的权力。并州目前辖十郡,北疆的北地、上谷等郡都不在并州刺史部的监察之列。另外,依照刺史职权,并州刺史部无权监察各级郡府是否擅自挪用屯田和赈灾钱粮,更无权抓捕审讯秩俸两千石以上的贪官污吏。”

李弘疑惑地问道:“是吗?可我这几年碰到的几位刺史,比如前幽州刺史刘虞刘大人,前凉州刺史耿鄙耿大人权力都非常大,还带兵打仗,这又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现在的刺史职权更大了?”

“大人,这几年叛乱迭起,战火纷飞,天子为了能够及时平叛,常常赐节符于刺史并授以军政大权,但这只是非常举措,并不是惯例。”余鹏解释道,“我大汉国刺史监察之制始于孝武皇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孝武皇帝在全国各州设刺史部,州刺史假印绶,秩六百石,任期九年,期满可升任郡守,秩卑而权重。州刺史每年八月开始巡行所部郡国,年底回京奏报。州刺史监察六件事,一是监察地方各豪族大户是否触犯礼制并田造宅、以强欺弱、以众欺寡;二是监察郡守是否俸行诏书、遵守典制,有没有背公向私、曲解诏书以自谋利、侵扰百姓、聚敛为奸;三是郡守是否任意断案、不秉公执法以及治内自然灾害和妖异祥瑞、流言蜚语;四是郡守是否为国家公正选拔人才;五是郡守子弟是否横行不法;六是郡守是否勾结豪强、收受贿赂、损改正令。州刺史的职权仅限于这六个方面,除此之外,其他诸事均不在刺史部监察之列。”

“本朝过去也有将刺史改为州牧的先例,但后来因为州牧权重,导致吏治腐败,随即又改了回来。先帝去年下旨将冀州、豫州、兖州、益州等数州刺史部改为了州牧,并州不在其列。今春先帝曾以董大人为并州牧,到了八月,蔡大人又奉旨重建了并州刺史部。”

“大人所要的监察和并州刺史部的监察有很大的区别。并州刺史部监察十个郡,监察各级官吏大大小小六个方面的事情,而大人所要的监察是十六个郡,监察的事情主要是肃贪。”余鹏说道,“所以,我认为大人有必要奏请天子,另行在北疆建立一个御史监郡的府衙,此府就象盐铁都尉府、屯田校尉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