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7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良曾让郑宝率军沿着汝水河而上,偷袭广成关,但袁煕在广成关屯有重兵,斥候密布于汝水河两岸。郑宝尚没有靠近关隘便暴露了踪迹,结果遭到叛军伏击,惨败而归。同时间,颜良还曾向行辕借调姜舞的铁骑奔袭宛城。叛军对北疆铁骑防备严密,尤其对这条可直达宛城的驰道更是倍加关注,在驰道所经过的河流、山道上都设下了重重障碍。姜舞带着铁骑刚刚到了昆阳就被发现了,军队形迹暴露,长途奔袭失败,只能悻悻而返。

颜良一计不成,再设一计。四月中,他命令徐晃撤过汝水河,准备把叛军主力诱到阳翟城下予以围歼,然而,让颜良哭笑不得的是,西线战场上的叛军统帅蒯越站在汝水河堤上想了片刻后,竟然下令大军撤回鲁阳,不打了。

叛军全线后撤,袁煕、文聘带着大军布防于广成关和鲁阳一线保护驰道安全,蒯越则坐镇鲁阳城,防线无懈可击,让北疆军一筹莫展。

颜良着急了,再度设计,让张绣在南线战场上主动让出颖阳城,把袁谭诱进来,然后以主力包围袁谭,试图以袁谭为诱饵,调动鲁阳方向的叛军攻击阳翟。

张绣让出了颖阳城,却把袁谭吓跑了,袁谭连临颍城都不要了,带着大军调头撤回了汝南。

颜良无计可施,书告大将军李弘,从鲁阳到广成关的这一段驰道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大军没有办法拦腰截断,只能强攻鲁阳了。李弘不同意,说再想想办法,不要急。

※※※

“大将军,西疆的事,如何回复朝廷?”傅干走到李弘的背后,轻声说道,“鲜于大人又来信催了。”

朝廷的书信三天前就到了,但李弘一直没有做出回应。西疆战局紧张,时间拖得越久对西凉军越不利,鲜于辅为此每日急书来催。

“你怎么看?”李弘低声问道。

“徐荣大人在信中说得很明白,长公主和朝中重臣们心里也很清楚,所以他们什么都不说,把徐荣大人和雷子大人的书信一把送过来,让大将军斟酌处理。”傅干也压低声音说道,“现在,狂风沙不愿意动,步度更不敢动,刘豹动不了,楼麓不能动,而拓跋韬显然不会给自己培养一个对手。步度更如果拿下了河西,实力增加了,对他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他们是仇人,拓跋韬不能不防,所以,我们只能征调柯比熊。”

“如果你是柯比熊,你愿意远征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的河西吗?”李弘又问道,“从乌侯秦水到河西,要横跨整个大漠,要长途跋涉数千里,有这个可能吗?”

“如果我有心征服大漠,这是扬名立万的最好机会。如果我能在河西击败羌人,我的大名将从此响彻大漠。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机会。”傅干微微一笑,“慕容风虽然给了柯比熊一支军队,却没能帮助柯比熊建下赫赫功勋,而柯比熊最需要的就是功勋。”

“大帅没有给他的东西,我能给他吗?”李弘抬头望着帐外深邃的夜空,蓦然想起了慕容风。

第十章 问鼎中原 第六十三节

当天晚上,李弘和风雪一直谈到深夜。

风雪听说自己可以回大漠,非常兴奋,但听到此行的目的之后,她便失去了笑容,默默依偎在李弘身边,静静地听着李弘说话。

前年为了中原大战,鲜于辅联合胡族各部把中、东两部鲜卑赶到了大鲜卑山。去年柯比熊受抚,臣服大汉,带着部落返回了火云原和乌侯秦水。今年朝廷打算征调柯比熊远征河西,缓解西疆局势,以便给大军赢取足够时间攻克洛阳全取中原,但现在北疆形势不同往日了,李弘并没有把握说服柯比熊接受朝廷的征调。

这几年北疆军连连征战,不但主力大军尽数南下,还连续从塞外征调胡骑助战。随着北疆军征服的土地越来越多,战场也越来越多,北疆军兵力不足、河北财赋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由此导致朝廷对塞外大漠的控制越来越弱。

要想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攻克洛阳、全取中原。

中原合天下之全势,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兴衰更替,都取决于对中原的争夺。进取天下,中原为必争之地,安定天下,中原为控御中枢。不占据中原,则无以问鼎天下,不巩固中原,则无以谋天下之长治久安。今日大汉的中兴大业,正走到这个关键时刻。胜,则天下一统;败,则社稷倾覆。

“我们最早平定天下的策略是以洛阳为都城,以中原为根基拟定的,但长公主决定定都长安后,平定天下的策略随即发生了根本改变。关中大战的时候,我之所以一再要求保全韩遂和西凉军,其目的正是为了尽快形成平定天下的格局。”李弘一手搂着风雪,一手摊开了案几上的地图,“大汉定都长安以关中为根基后,攻防重心将整体向西北迁移,这时西疆的稳定远比北疆的稳定更为重要。西疆若稳,大军则可以迅速占据洛阳全取中原,然后大军一部从陇西和汉中南下夺取益州,一部从洛阳南下攻打荆州,等到两军会合于长江一线,袁绍、刘表等逆贼必然败亡,而曹操、孙权、周瑜等叛逆则完全失去了抵抗之力,投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如此天下在三到五年内即可平定。”

“韩遂的突然阵亡打乱了我们的部署,今天西疆的羌人之乱更让朝廷失去了平定天下的先机,我们平定天下的步伐将大大减慢,平定天下的时间至少要推迟三年左右。”

“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攻克洛阳,奠定平定天下的基础,而要想攻克洛阳,首先要保证西疆的稳定。从目前西疆的形势来看,稳定是不可能了,只能退而求其次,把羌人挡在关中的大门之外。祸乱西疆的羌人中,实力最强悍的就是河西羌军,只要把河西羌军拖在黄河北岸,关中的安全就能得到保障。”

“我们拿下洛阳后,有两个选择。一是西进凉州,稳定西疆,继而按照原定之策夺取益州,控制长江上游水道,然后实施两路夹攻之策夺取荆州,虽然曹操、孙权等人会利用这段时间增强实力,但大势已去,顽抗到底也不过是死路一条而已。二是暂时放弃西疆,先打江淮、荆州。实施此策最担心的是关中的安全,关中一旦遭到羌人的威胁,我们就不得不放弃南下平叛大战去拱卫京都。另外,江淮战场有淮河、长江两道天险,如果曹操、孙权据此天险负隅顽抗,同时袁绍、刘表又及时占据了益州,那等到我们平定了江淮和荆州后,大军就不得不在益州和西凉两个最艰难的战场上作战,平叛时间将遥遥无期,这就重蹈了光武皇帝的覆辙。当年光武皇帝为了打巴蜀的公孙述和稳定西凉,前前后后耗费了十几年时间,大大延误了中兴大业的进程。也就是说,等我们都死了,我们的孩子可能还在战场上为中兴大业而浴血奋战。”

“两相比较,当然是先稳定西疆对中兴大业最为有利。”李弘望着似懂非懂的风雪,郑重地说道,“所以,这次你北上大漠,无论如何都要说服柯比熊出征河西。”

大汉的山川河流在风雪的脑海里并没什么概念,李弘的平定天下之策她也不是很明白,不过李弘最后那句“等我们都死了,我们的孩子还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对她震撼很大,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马上去大漠,但河西距离乌侯秦水太远了,柯比熊未必会答应。他现在是东部大漠的鲜卑王,凡事都要为部落考虑,如果各部落首领反对出征,他恐怕也没有办法。”

“你告诉他,如果他不愿意去,我就让扶罗韩去。”李弘说道,“到河西不一定非要打仗,只要把河西羌人拖在黄河北岸就行了。这件事风险不大,功勋却很大,不但能得到大汉天子的封赏,在大漠上也能扬名立万,可谓名利双收。柯比熊现在事事都要倚仗弥加和熊霸,为什么?就是因为他没有名气,没有功勋,这两年他又不自量力,和我们对着干,结果被我们撵得四处流浪,威信越来越低,如今在中、东两部鲜卑中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假以时日,他的东部鲜卑王被弥加所取代,我一点也不觉得惊奇。”

风雪犹豫了一会儿,试探着问道:“大哥,柯比熊如果带着铁骑赶到河西,至少需要一两年才能回到乌侯秦水。他和扶罗韩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如果扶罗韩乘机……”

“射墨赐会看着扶罗韩。”

“射墨赐已经老了,如果他突然死了……”

“白山还有乌丸人楼麓。”

“辽东的蹋顿如果北上攻击呢?”

“小懒(李溯)、公孙续都在辽东,蹋顿不敢挑起是非。”李弘伸手拍拍风雪的后背,低声说道,“另外,我还想让你到扶余国去一趟,代表大汉去慰抚一下尉仇台。”

风雪愣了一下,脸显惊喜之色,旋即又忧郁地摇了摇头,“那我到明年才能回来,我……”

“你要辛苦一趟,为了大汉,也为了孩子。”李弘抱住风雪娇嫩的身躯,柔声说道,“你不要担心孩子,小雨会把她们照顾好的。”

“我想秀儿。”风雪眼含泪水,轻声哀求道,“我想带秀儿一起回大漠。”

“好吧。”李弘紧紧搂住风雪,连声说道,“我让小雨把秀儿立即送到邯郸,然后你们母女娘一起北上。秀儿长这么大了,也该回家看看。”

※※※

胡骑校尉祭锋、大将军府从事中郎阎志、大将军府门下督贼曹任意带着一千黑豹义从护着大将军夫人风雪急速北上。

四月底,长公主下旨,拜大将军夫人风雪为巡抚使、持节,中书右仆射田豫副之,北上大漠安抚胡族各部,征调东部鲜卑王柯比熊出征河西,并出巡辽东,慰抚扶余、挹娄高句骊等地。同时急告征北将军鲜于银、辽东都护府都护李溯、幽州刺史牵招派兵保护风雪的安全。

前幽州刺史王泽暂时不要返回晋阳,而是留在幽州,陪同风雪一同出巡大漠。

四月底,左车骑将军鲜于辅急告太尉荀攸、右车骑将军徐荣、凉州刺史贾诩,大将军夫人风雪已北上大漠征调援兵,请诸位大人务必固守汉阳,确保关中安全。

※※※

四月底,益州,成都。

本月中,刘备率军突破了涪城,猛攻绵竹。绵竹令费诗连连告急。刘璋派军司马王冲率军支援绵竹,但西征军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将士们体力充沛,士气高涨,粮草军械充足,蜀军抵挡不住,再丢绵竹,退守雒城。刘备的大军距离成都还有八十里。

本月下,刘磐、赵韪、蒯良突破了武阳,攻打广都。广都距离成都只有三十里,情况异常危急。刘璋急派司马张任率军支援。

成都即将陷入西征军的包围,刘璋大为惊恐,他一边向各郡县求援,一边急召掾属商议对策。

治中王谋、别驾张松、主薄黄权、长史杜微、五官掾周群、功曹掾来敏,成都令董和等大吏聚集在一起,争论不休。

治中王谋认为应该立即派人议和。

此次攻打益州的有三支军队,分别是赵韪、庞义的叛军,刘辟、蒯良的荆州军、刘备的豫州军。赵韪背叛刘璋是为了独霸巴蜀,刘表对荆州也是垂涎已久,这两支军队是敌人。刘备一直在中原、徐州、豫州等地来回转悠,他的来意目前不得而知,但他是西征军统帅,肯定是奉天子圣旨而来,也就是说,他对益州的情况可能一无所知。王谋说,大人是宗室大臣,刘备也是宗室大臣,过去都是一家人,相对于赵韪那个逆贼来说,刘备更相信大人的话。大人把赵韪叛乱的前后原因仔细说清楚,相信刘备大人一定会做出正确判断。只要能说服刘备,把刘备拉到我们这一边,益州的形势马上就会逆转,赵韪那个逆贼必定死无葬身之地,而刘表乘乱夺取益州的阴谋也会暴露无疑。如此则成都无忧。

王谋的建议得到了杜微、来敏等人的赞同,但别驾张松、主薄黄权却坚决不同意。

刘表也好,刘备也好,都是当世枭雄。如果赵韪是条卑鄙的草狗,刘表是只待人而噬的豺狼,那刘备就是一头饿极了的老虎。和刘备握手言和,依靠刘备保住成都,等于与虎谋皮,最终必会被这头穷凶极恶的老虎连骨头带皮吃得干干净净。

张松说,我们曾向南阳的天子求援,向洛阳的袁绍求援,但结果如何?袁绍和汉中的张鲁联姻了,暗中帮助他谋取益州。南阳的天子被袁绍、刘表等人控制着,他们派出了西征大军,明目张胆地帮助叛逆赵韪攻打成都。如今西征大军已经兵临城下,这还不能说明问题,不能让诸位大人清醒一点吗?

“大汉的天子在哪?大汉的朝廷在哪?我们的援军在哪?”张松手指北方,大声说道,“大汉的天子在晋阳,大汉的朝廷在河北,我们的援军就在关中。我们应该联合各地郡县顽强坚持,死守成都,同时派人出阴平小道急赴陇西,从西疆赶到关中求援,从关中赶到晋阳拜见大汉天子。”

刘璋被张松这一嗓子吼晕了,坐在那里半天没说话。

“大人,成都有三万大军,有堆积如山的粮食,有忠诚于大汉的臣僚,只要大人下定决心,我们不但能守住成都,更有机会击败敌人。”从广都前线匆匆返回的张任激动地说道,“敌人虽然两路夹攻,但兵力上没有绝对优势,携带的粮草辎重也非常有限。只要我们坚守半年,敌军定会粮草断绝身陷绝境。”

“荆州的粮食很多,刘表会源源不断地把粮食送到巴蜀。”功曹掾来敏对张任的话不以为然,“张大人说敌人只能坚持半年,根据何在?”

“虽然益州距离中原遥远,但中原这两年发生的事我们或多或少知道一点。”张任解释道,“去年关中大战结束后,洛阳已经被北疆军团团包围,刘表之所以拖到现在才出兵联合赵韪一起攻打成都,正是受到了中原战场的拖累。今年北疆军肯定要打洛阳,洛阳失陷后,袁绍和刘表只能退守荆州,然后呢?然后他们往哪里逃?益州,他们只能逃到益州才能暂时躲过北疆军的追杀。这才是刘备、刘磐率军攻杀益州的真正目的。王大人刚才说议和刘备,利用刘备的力量诛杀赵韪保住成都,其实根本就是自取灭亡之策。”

“依照常理,北疆军会在春耕结束后,大量征调民夫开始攻打洛阳。洛阳大战一旦爆发,袁绍、刘表就会把主力投到洛阳外围战场上,以帮助洛阳守军坚守城池,这样一来,他们就没有足够的粮草支援益州战场了。诸位大人可以想想,刘备为什么带着大军冒着严寒进入巴蜀?为什么急不可耐,在正月就北上展开攻击?很明显,他们在抢时间。所以,我们只要死守成都,最后败亡的必定是刘备。”

王谋、杜微等人立即予以反驳。

张松的办法不可行。一则李弘弑君篡僭(jian),是倾覆大汉的罪魁祸首,决不能投。二则远水救不了近渴,等到使者千里迢迢赶到关中,估计到冬天了,而且路途艰险,安全没有保障,使者一旦出了意外,成都就完了。

张任的办法也不可行。张任所说的都是估猜。如果北疆军今年打洛阳外围,不打洛阳城呢?洛阳城太坚固了,北疆军如果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肯定不敢下手,免得被洛阳城活活拖垮。北疆军打洛阳外围,刘表没有必要投入全部主力,这样他就可以一直向巴蜀输送粮草,成都还是难以逃脱败亡的命运。

双方争执不下,成都令董和想了个对策。

刘备肯定是来夺取成都的,他不会轻易退出巴蜀,另外汉中的张鲁有可能乘机南下,和他们联手打成都,因此我们坚守成都有一定难度,必须尽快扭转局面。我们扭转局面的契机就在刘备、刘磐和赵韪三只大军之间的矛盾上。赵韪是我们的死敌,此人必杀。刘磐是刘表的侄子,因为双方过去的仇怨,我们彼此间无法取得信任,所以唯独刘备可以利用。

西征军打下益州后,刘备最多只能得到一个郡。刘表又出兵又出粮,当然要牢牢掌控益州。赵韪显然会被两人联手杀掉,两面三刀的背主小人谁都不会留在身边。这样一来形势就很明朗了,我们告诉刘备,你帮助我们诛杀赵韪,击退刘磐,我们就给你半个益州。当然,给他半个益州是假,联手北上攻杀汉中是真。打下了汉中,击杀了张鲁,稳定了益州,剩下的事就很简单了。

“怎么简单?刘备会伸着脑袋给我们砍?”张松嘲笑道。

“刚才你们说了,刘备是一头猛虎,这头猛虎会甘心待在益州?他在中原征战了十几年,他会甘心终老山林?他会眼睁睁地看着社稷倾覆,大汉崩溃?不,决不会……”董和非常自信地说道,“象袁绍、刘表、曹操、刘备这些人,个个都是当世人杰,他们志在天下,一个小小的益州对他们而言不过是块歇脚之地而已。”

“你是说,他要打关中?”张任惊喜地问道。

“如今社稷动荡,大汉摇摇欲坠,我们做为大汉臣子,应该挺身而出,为重振大汉而浴血奋战。”董和挥舞着双手,神情激奋地说道,“我们和刘备一起杀到关中,既能为拯救社稷而战,又能把刘备送出益州,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董和的一席话说得刘璋热血沸腾,当即站起来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