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诊深深吸口气,然后低声道:“因为……我们也是崔家的人!!!”

第464章 民变

    王宁安觉得他的心脏接受能力很强了,可是听到种家居然和崔家有关系,也差点吐血。

    “三将军,不是开玩笑吧?堂堂种家,也要依靠别人?”

    种诊老脸一红,“王大人,不是谁都有点石成金的本事,我们也是无可奈何,还请王大人谅解。”

    王宁安很快恢复了镇定,淡淡一笑,“谅解与否,还要看你们做了什么。”

    种诊连忙说道:“我这次是奉了二哥之命过来,就是要把一切都告诉王大人。”

    ……

    当年种世衡率领数千乡亲北上,筑起清涧城,抵挡西夏,种家军由此名扬天下,不到十年光景,就发展到了上万武士,比起上百年的折家军还要强大。

    种老将军领兵有方,经营有道,这是人所共知的,而暗中呢,种家得到了强大的资助,这笔钱就是来自崔家!

    养兵要花多少钱,前面已经提到过多次,不用废话。

    种诊说得对,不是谁都是王宁安,没法点石成金,上万效用士,花费之巨,简直不可想象,如果没有崔家的资助,种家就没有今天!

    “三将军,崔家不会白白帮助你们吧?他们要了什么回报?”

    “王大人高见,他们要求安排一批人,充当我们家的效用。”

    “人很多?”

    “嗯,陆陆续续,差不多有三千人吧!”种诊苦笑道:“真正打仗的多是我们种家的子弟,而管理钱粮,赏罚,田产,军械,这些都是崔家在打理,与其说是种家军,不如说是种外崔内!”

    王宁安又点了点头,这一点他是相信的。

    以王家军为例,绝不是几千铁骑,几万个武士而已。要想让这些人抱成一团,悍不畏死,就必须解决他们家人的生计。

    通常一个士兵,就有两三个兄弟,还有女眷,要给他们安排工作,要让他们的孩子有书读。

    王家庞大的产业,解决了十几万人的就业。

    种家的摊子不比王家小,当然要花费无数的精力。王家是靠着白氏撑着,而白氏手下,还有一大堆六艺学堂的人。

    王宁安近十年的储备开花结果,才能顺利维系庞大的王家军,让将士们安心杀敌,所向无敌。

    “三将军,既然你们和崔家如此亲密,你为何又要告诉我这些?”

    种诊深吸口气,突然咬牙切齿,“王大人,因为我们察觉了崔家的阴谋!他们根本是利用我们!”

    “什么意思?”

    种诊激动起来,“王大人,你还记得屈野河之败吗?”

    “嗯,你们家前去救援,损失了好几千弟兄。”

    提到了这事,种诊更加愤怒,甚至五官扭曲,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当初司马光急于立功,让人马渡过屈野河,结果打了一个大败仗。种家军本来是不想掺和的,他们和庞籍本来就不对付,司马光败了,最好能把火烧到庞籍身上,让老庞籍滚蛋才好呢!

    结果当时崔家人反复劝说种鄂,鼓动他出兵,说什么不能留下见死不救的骂名……种鄂被说动了,结果就遭到了西夏人的伏击,惨败而回。

    好几千将士,连尸体都没抢回来。

    种家军自从出道以来,还没吃过这么大的亏!

    种鄂能甘心吗?

    这些日子他一直暗中调查,虽然崔家人一味否认,但是从各种蛛丝马迹来看,就是他们干的!

    鼓动种家出兵,再把消息传给西夏,让种家军吃瘪!

    “三将军,做事都有动机,崔家这么干,是想达到什么目的,单纯是坑你们一把,还是另有所图?”

    种诊道:“崔家行事诡谲,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我听说,之前崔家曾经派人去面见文相公,似乎是劝说他不要支持陛下迁都……”

    王宁安眉头一皱,他立刻把人叫来,拿着他的一封信,送去文府,不到一个时辰,家丁回来,在信上只有一个“是”字。

    “嗯,三将军,现在的情况应该明白了。”

    王宁安道:“崔家不希望朝廷迁都洛阳,就用尽手段阻止,劝说文彦博不成,他们就拿你们种家军祭旗,想借助西夏的力量,敲山震虎,让朝廷放弃迁都的打算!”

    种诊反复想了想,用力点头,“王大人的推想是合理的,崔家是西北的土皇帝,实力强悍,如果朝廷迁都过来,陛下肯定不会放过他们的!”

    王宁安知道的比种诊还多,要说迁都,那可不是小工程,就在赵祯下旨之后,光是皇城司就派出了上千人,寻访西北民情,调查各种情况,为了皇帝的安全,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崔家能在西北苟延残喘,甚至发扬光大,靠的就是西北偏离朝廷腹心,皇家鞭长莫及。假如真的迁都过来,长年累月,他们的那点土,怎么能埋得住屎,曝光是迟早的。

    而且上至皇帝,下旨政事堂,在打压世家的这一点上,是高度一致的。

    崔家无论如何,也不希望迁都过来。

    可偏偏赵祯就来了。

    所以他们弄出了一场惨败,让西北门户洞开,想要逼着赵祯知难而退。

    谁想到,赵祯居然把王宁安找来,而王宁安又快速拿出了方略,让司马光出使西夏,开放青盐贸易。

    这件事情对崔家有两个打击,一个是朝廷铁了心迁都洛阳,再有就是抢了他们的铁饭碗。要知道大宋封锁西夏,造成西夏物资短缺,一匹寻常的丝绸,弄到西夏都能卖到50贯钱。

    鬼知道崔家赚了多少!

    只要开始正常贸易,走私必然衰败下去。

    有这两条,崔家拼命也就不足为奇了。

    皇权是世家,千百年来,都是死敌。

    其实面对皇权,世家并不是那么好欺负,从魏晋南北朝以来,朝廷走马灯一般更换,世家岿然不动,他们牢牢把控地方,就好像把根须深深扎进泥土的野草,任凭燎原火,春风吹又生,可谓是生生不息,无所畏惧。

    ……

    鬼知道,王宁安这个混蛋,又拿出了一手绝活。司马光亲自跑地方,推行换盐的策略,所到之处,老百姓欢声雷动。

    接着司马光又把这一招发扬光大,任用了好一批能干肯干的官吏,他们在前面冲,整个西北的权力格局都被破坏了。

    朝廷直接沟通百姓,还要世家干什么,还要大族干什么?

    不只是崔家,西北的其他豪门大族全都感到了危机。

    简言之,这是一场由迁都引起的博弈,在双方不断较量之中,越来越升级,下得赌注也越来越大。

    当西夏停止向大宋输入青盐,种鄂瞬间看清楚了,崔家对西夏有着庞大的影响力,因此他也认定了,绝对是崔家暗中下手,害死了几千条人命!

    当初种家崛起靠着你们,有恩不假,可是你们丧心病狂,拿种家军的将士性命开玩笑,老子再听你们的,不是犯贱找死吗!

    王宁安何许人也?

    京城那么多厉害的高手,都被他杀得落花流水,连辽国都败了,更何况一个小小的崔家!

    种鄂当即决定,让三弟种诊过来,把一切情况都说清楚。

    “王大人,这些年我们的确和崔家有往来,也依靠他们的力量,可这一次西北的事情,我们家从来都没有参与,而且还是受害者!我们也不想再受崔家的摆布,求王大人帮忙,一定要铲除崔家才是!”

    说着,种诊居然要下跪,王宁安连忙扶起。

    “三将军,真是想不到,崔家竟如此丧心病狂,你放心,本官一定全力以赴,铲除这颗毒瘤。”

    王宁安又让种诊坐下,谈了几句,就问到了运城的事情。

    种诊怎么知道,运城的池盐会有风险呢?

    “王大人,据我所知,崔家不光是在种家安插了人手,其他各军,人数也不少,您也知道,西北贫瘠,自从和西夏的战事停下来,朝廷的军饷就时常拖欠,谁不要做点生意,填补军用,崔家趁虚而入,各处都有他们的人,尤其是运城,那里是产盐的宝地,崔家怎么会放过?王大人,你可一定要小心才是。”

    听完了种诊的介绍,王宁安表面上频频点头,含笑让种诊放心,还叮嘱他不要随意走露风声,防止被崔家知道。

    送走了种诊,王宁安就把司马光叫来,他还是很信任光光的大脑的。

    听完了讲述,光光立刻变色道:“种家和崔家的联系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种世衡,和他的三个儿子,种诂、种鄂、种诊,都是人精儿,岂会被崔家耍得团团转,我猜他们一定有更深的勾结!”

    王宁安点头,“我也是这么看,种诊的动作应该是想和崔家切割,又怕伤到自己,才偷偷找我只是当务之急,不是种家,而是盐!”

    “君实,运城那边有把握吗?”

    司马光有些心虚,“先生,之前弟子还信誓旦旦,可此刻却有些不好说了,这个崔家太可怕了。”

    王宁安沉吟道:“既然如此,你就去运城,亲自盯着,记住了,务必要把盐弄来,这是咱们的最后指望!”

    又是我倒霉!

    光光都无语了,却不敢违背师命,赶快收拾,直奔运城。

    就在光光离开的第二天,突然传来了加急军报,庆州一代,有乱民举事,聚众数万,猛攻城池,城中守军不足2000,一日三惊,请求朝廷立刻援救。

    赵祯当即下旨,让王宁安去面君。

第465章 一言不合就杀人

    赵祯发现自己好像多了一个毛病,一个君王不该有的毛病。

    九五至尊,富有四海,一言定生死,一怒伏尸百万。

    身为皇帝,就是最后拿主意,下决心的那个人。

    可是如今赵祯遇到了大事,总想问问王宁安的意思。

    他前半生无子,想儿子几乎想疯了。好不容易老来得子,但是又因为国事操劳,真正和小太子相处的时间很短,再有一层,小太子才刚刚会说话,父子的年纪差别更像是祖孙。

    王宁安十几岁出道,一直以忠贞著称,替赵祯做了太多的事情,尤其是光复幽州,更是让赵祯名垂青史,一举超过太宗皇帝,直追赵大。

    在赵祯的心里,王宁安是个优秀,忠诚的臣!同时也有一丝子侄后辈的感情,总而言之,是很复杂,不然赵祯也不会提前把太子师给了王宁安,或许赵祯想让小太子和王宁安一样能干吧!

    “王卿,真是想不到,庆州百姓,居然缺少食盐。因而闹出了民变,倘若庆州有失,则西北不稳,再有西夏虎视眈眈,唯恐会趁机入寇。”

    赵祯几句话,就把庆州的危局点破了。

    自从了解了崔家的底细之后,王宁安觉得或许比赵祯想得还要危险。

    毕竟这些情况都不是随便冒出来的,而是有人处心积虑,崔家到底要干什么?想用民变逼迫朝廷低头吗?

    事到如今,不管是赵祯,还是王宁安,甚至下面办事的官吏,大家都不会退。

    一旦退了,岂不是承认西北是崔家的,而不是大宋的疆土了!

    既然朝廷不会低头,崔家为何还要以卵击石,难道他们不在乎家族的千年基业吗?

    王宁安从来不会觉得别人是愚蠢的,崔家能绵延千年,尤其是躲过了黄巢的杀戮,绝对不简单。

    他们此时跳出来,或许有些仓促,但绝不是没有准备的,一定觉得自己有胜算,而且还很大,才会奋力一搏。

    “陛下,臣以为应当密诏狄相公来洛阳,由他保护陛下,才能确保万全!”

    赵祯一愣,“王卿,局面有这么可怕了?难道他们还敢弑君吗?朕不信,绝对不信。”

    王宁安坚持道:“陛下身系天下安危,哪怕有一点冲撞,都会影响大局。哪怕是为了臣等安心做事,也应该让狄相公陪在陛下左右,以防万一。”

    赵祯沉吟了一会儿,问道:“王卿,你和朕交个底儿,究竟有多少把握?”

    “十成!”

    王宁安毫不客气道:“臣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即便是西夏人配合他们入寇,臣也有把握把这伙贼子全都干掉!”

    赵祯吸口气,摇头道:“王卿,你说西夏人会甘心受人摆布?”

    “应该不会。”王宁安轻松道:“还是那句话,以防万一。”

    赵祯终于点头了,“可以,朕会把狄爱卿叫来,但庆州的事情,要交给谁?”

    “臣!”

    王宁安指了指自己的鼻子,笑道:“臣愿意主动请缨,前往庆州。”

    赵祯一愣,连忙反对,“王卿,庆州那里情况危急,怎么能让轻易涉险?朕还需要你在身边参谋军机,更何况,论起平叛,有比你能打的,你!不许去!”

    “陛下,臣的确不是最能打的,但是臣是能最快解决庆州乱局的。而且只有臣离开了,他们才能放手施为。”

    赵祯可不笨,瞬间明白了,“王卿,你是准备引蛇出洞?”

    “没错,陛下,想必皇城司已经将崔家的情况呈报了。”

    赵祯颔首,“是有密报,真是匪夷所思啊,堂堂千年世家,崔家的人竟然找不到,他们会藏在哪里,实在是令人费解!”

    王宁安笑道:“陛下,臣或许能猜到。”

    “在哪?”

    “陛下,臣也让人查过,崔家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把几千亲族都藏得无影无踪,除非……他们在我们没搜到的地方!”

    “哦,可是大宋境内,全都找遍了王卿,你是说他们逃到了西夏?”

    “也可能是青唐。”王宁安笑道:“总之,他们不在大宋境内,才能躲得过清查。勾结外国,崔家这颗毒瘤已经必须切除,任由他们发展下去,只会后患无穷。”

    听完王宁安的分析,赵祯终于下定了决心,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既然这样,就按照王卿的意思办,不过你可要多加小心才是。”

    “臣遵旨。”

    ……

    “崔公子,你可真神了!”

    一个富态的中年人,努力瞪大包子一般的双眼,给崔西枫竖起了两根大拇指。

    他嬉笑道:“崔公子,你怎么就能猜到,一定是王宁安来庆州呢?”

    崔西枫不动声色,依旧盘着他的羊脂玉籽料,微微一笑,“王宁安少年得志,他可是天底下最骄傲的人,庆州邻近西夏,少有乱子,就会引来西夏人入寇,这场大乱子是他弄出来的,岂能不来收拾烂摊子!”

    “高!”

    胖胖的家伙又说道:“公子,王宁安只带来500亲兵,也太托大了,您看,要不要直接把他宰了?”

    “你也配!”

    崔西枫蔑视地看了胖子一眼,吓得他连忙低头。

    “王家军的厉害,人尽皆知。哪怕只有500,也不是轻易能对付的!”

    “那可如何是好,公子,咱们要怎么应付?”

    “这还不简单!”

    崔西枫笑道:“只要能把王宁安留在庆州,无暇他顾,整个西北还有谁能阻挡住本公子?”崔西枫显得很满意。

    他的确有得意的本钱,如今的局面,完全按照他的设想发展。

    崔家第二次拥有了掌握西北的可能!

    没错,是第二次!

    第一次则是李元昊!

    小小的党项贵族,何以在宋辽两国泰山压顶之下,屡战屡胜,开疆拓土,先后击败了河西回鹘,青唐的吐蕃人,又和大宋开战,打得大宋狼狈不堪,后来又两次大战辽国,全都获胜。

    再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愣是让李元昊杀出了一条血路,生生创出一个西夏国来!

    假如看李元昊征战的历史,这位简直就是战神附体,所向睥睨。比起任何穿越的猪脚,都要霸气,跟开了挂没有区别!

    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李元昊既不是神,也不是穿越者,他只不过是有一个很好的盟友而已!

    从李元昊的祖父时代,崔家就和西夏做生意,那时候的崔家还没有这么神秘,他们利用在西北的商路,给党项人送去了众多的物资,尤其是铁器。

    后来李元昊彻底和大宋撕破脸皮,崔家更是积极帮忙,提供粮食军械,把宝贵的情报卖给西夏,结果大宋连战连败,李元昊用兵如神,成就赫赫凶名。

    成了皇帝之后,李元昊就改变了看法,他不想继续和崔家合作,他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的,却不想花代价,帮崔家拿下西北。

    故此双方闹翻,崔家在西夏的产业被一扫而光,他们留在质子军中的子弟也都被李元昊给杀了,直到若干年前,李元昊惨死儿子宁令哥之手,国相没藏讹庞掌权,崔家重新和西夏携手了。

    准备了这么多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崔家仔细算计过,大宋这边有能干的相公,也有能打仗的武将,可能驾驭复杂局面,真正的顶梁柱,头号劲敌是王宁安!

    崔西枫知道种家不可靠了,他故意让种家却泄露消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