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3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来的很及时,强盗被他们杀了一个措手不及,狼狈逃窜,一千百姓,还剩下七八百人。

    死里逃生的人们看到了这些大宋士兵,纷纷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许多人更是激动万分,一定要跟着他们一起走。

    在这片土地上,杀戮百姓是每一支人马的本能,他们可不会在乎是汉人,还是吐蕃人,只要值得抢掠,就会毫不犹豫下手!

    而赵铁柱,他是所有人印象当中,第一个肯救人的武夫!

    面对百姓的请求,许多士兵都不耐烦了。

    “柱子哥,咱们可不能带着他们,老弱妇孺,又没有战马,怎么跑得过董毡的骑兵?”

    “没错,背上了这么大的包袱儿,咱们都活不成了!”

    “救他们一次就够了,还指着咱们永远保护他们啊?”

    ……

    一面是苦苦哀求的百姓,一面是愤愤不平的弟兄们。

    赵铁柱觉得自己都要被劈成两半了,他的目光扫过那些身上还有血迹的百姓,突然发现有一个妇人,脸颊有一道狰狞的刀口,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整个人宛如一块僵硬的木头。

    如果没人保护,她,还有孩子,或许都会死去吧……

    赵铁柱深深吸口气,“弟兄们,如果把他们都扔下,跟没救人有什么区别?”

    “可,可我们没法带着他们走吧?”

    赵铁柱憨厚一笑,“其实有办法的,只要留下一半人,挡住董毡,大家就能活命了!”

第597章 张开的包围圈

    赵铁柱的故事,是大战结束之后,王宁安才从他的部下和逃出来的百姓口中得知……赵铁柱为了掩护百姓撤离,从部下挑选了200名士兵。

    大家争得很凶,有人说家中一个亲人都没有,死就死了,什么也不用在乎,倒不如留下了和董毡血拼。也有人说,他家中有了妻儿,已经有了后代,有了儿子的人,就不怕死了,所以他们才应该留下来!

    赵铁柱被这些争相赴死,不离不弃的弟兄感动了。他含着泪和大家说,从军近20年,打了不知道多少仗,能侥幸活下来,实属幸运,不知道多少人,死在了沙场。

    就在两年之前,朝廷整顿西北军务,王相公和包相公拨下了一笔款子,给每个有功将士在银行建了户头,不用担心被上官克扣。

    那一年赵铁柱杀了两个西夏兵,得到了120贯赏钱,靠着这笔钱,赵铁柱娶了一个乡下的姑娘做媳妇,人家才17岁。

    三十多的老光棍,终于铁树开花。

    当新郎官的那一晚,赵铁柱喝得烂醉,又是哭又是笑,想起那些白白死在疆场,连名字都没留下的弟兄,他算是有福气的。

    就在半年多之前,赵铁柱的媳妇怀上了孩子。

    “不管是丫头,还是小子,俺总算有了后!”

    赵铁柱冲着所有弟兄拱了拱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家都是弟兄,是生死兄弟。已经有了家室的,全都留下,把活命的机会留给还没成家的兄弟,这好日子在他们那儿还没开始,不能就这么没了!”

    “至于没有家室的弟兄,你们活下来,也请帮忙照看,别让死去的兄弟的断了根儿,绝了后,到了阴曹地府,都没有给烧纸祭奠,成了孤魂野鬼……我,给你们磕头了!”

    士兵们忍着泪,点头同意。

    赵铁柱立刻带领着200名士兵,还有180名自愿留下的青壮百姓,返回了康乐寨。

    他们刚进驻寨子,董毡的大军就铺天盖地而来。

    赵铁柱当即下令,封闭城门,誓与康乐寨共存亡。

    在关闭城门之前,他又找出了20名最年轻的士兵和青壮,逼着他们带着所有的战马离开了康乐寨,去追赶其他的弟兄和百姓。

    有了战马,百姓能跑得更快,多了一分活下去的希望。

    而失去了战马,康乐寨的人连突围的机会都没有,只有死战。

    千古艰难唯一死,其实选择起来并没有那么困难……赵铁柱和三百多名勇士,面对十万大军,守卫了两天半。

    没有一个人投降,也没有一个人活着。

    赵铁柱被乱箭射死,他的头被挂在了旗杆上示众。

    等到各路人马击败董毡的时候,才侥幸找到了赵铁柱的头颅,可是尸体却永远找不到了。百姓在康乐寨外,选了处风水最好的地方,安葬了他,并且建造庙宇,祭祀不断。

    战后,大宋皇帝赵祯,亲自为赵铁柱撰文,又有百姓将青唐最大的一处寺庙,改建成赵公庙。

    金装五彩的神佛被砸成了碎片,一个不起眼的武夫,成了所有人心目当中的神明,甚至在其后的漫长岁月里,赵公庙甚至取代了关帝庙,成为西北大地,乃至整个西域,最常见的庙宇,香火之盛,无可比拟……

    “置于死地,悍勇无畏,而舍生取义者,为历代所重,不吝嘉奖;能活命,却慨然赴死者,自古以来,更为少见。马军统领赵铁柱,完成使命,依令撤退,有功无过,然则赵铁柱携数百将士,独守孤城,力抗强敌,数百民众,方能安然脱险,回归大宋……其中有蕃汉两族,有男女老幼……赵铁柱所为者,非是一城一地,一族一姓,乃是万千生灵,蕃汉百姓。其人未曾读书,不通圣贤之道,然则所为所为,虽孔孟二圣,多有不及。开疆拓土,立功受赏之将士,所在多有,无不是杀敌立功。独赵铁柱,为护民而死,迥然不同,其壮烈慷慨,历代名将,无不汗颜……”

    这是王宁安为了赵铁柱所写的一封奏疏……赵祯看后,感动无比,追赠赵铁柱州节度使,赐钱十万贯,建庙祭祀,又亲自撰文。赵铁柱遗腹子,接入京中,入皇家小学念书,二十年后,子承父业,从军征战。

    赵家子孙,多有功劳,跻身将门之列,广为传扬……

    康乐寨之战,虽然壮烈但毕竟只是滚滚洪流的一股浪花。

    董毡嚣张跋扈,自以为可以一举拿下州。

    他的人马,浩浩荡荡,铺天盖地而来。得意的董毡宣称,只要他的骑兵一个冲锋,州就会倒在他的脚下。

    董毡驱使着手下的部族,让他们充当炮灰,去猛攻州。

    城上的王韶毫不畏惧,他心里有数,虽然外面的人马十倍于己,州城池又不慎高大。可是他有足够的杀手锏。

    这是一座使用水泥建造的城池,从里到外,不但有坚固的城墙,里面还有瓮城,每一个坊市都有围墙,只要将大门封闭,就是一个个小城堡。

    不但城中防卫严密,又囤积了数之不尽的火药和火油。

    作为经略青唐的大本营,王韶是不遗余力,把州变成了一个超级堡垒,巨大的军营。哪怕他只有不到一万人,也毫不担心。

    只是他虽然准备充分,但是真正打起来,战争的惨烈,还是让人目瞪口呆。尤其是国舅曹佾,更是吓得变颜变色,手脚发麻。

    无数的人马像是蚂蚁似的,从四面八方扑上来。

    他们扛着云梯,拿着爬城索,妄图攀上城墙。

    等待他们的是弓箭,石块,火油,手雷……目之所及,几乎没有一具完整的尸体,州城外,被一堆堆的烂肉包围。

    光是看一眼,就哇哇大吐,连胆汁都吐了出来。

    曹佾这时候才知道老祖宗开创曹家荣华,是多不容易。至于儿子曹评,出生入死,提着脑袋去拼,果然英雄不是那么好当的!

    曹国舅渐渐的狠下了心肠,到了第五天的时候,他甚至能提着宝剑,去和攀上城墙的青唐兵拼命。

    这一天曹佾斩杀了三个人……直到天黑,他才吃上了一口肉包子,奇怪的是丝毫不觉得恶心,只剩下香甜可口……吃饱了闭目就睡,快速恢复精神,不知道什么时候,血战又要到来了……

    曹佾坚持到了第七天,州的西北两面都被攻破了,青唐兵踏着堆积如山的尸体,冲进了城池。

    当他们嗷嗷怪叫,以为一站成功的时候,哪里之知晓,他们只是剥开了大白菜的第一层,还有无数层等着他们动手呢!

    不过在青唐兵继续攻击之前,王韶放出了猛火油,熊熊烈焰,从地下的暗沟喷出,瞬间吞没了所有杀入城中的敌人。

    大火不但能烧死对手,还能消耗氧气,让许多人窒息而亡。战场上充满了姿态扭曲的尸体,他们被烧得漆黑,宛如一截截木炭。

    董毡发了疯,光是为了攻击州,他已经损失了上万人!

    虽然其中一半多是各部族的青壮,不是他的手下嫡系。可问题是他也损失了几千人,熙河又是如此顽强,迟迟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董毡动摇了。

    任何一个游牧集团的领袖,欺软怕硬,几乎是本能。

    没有傻瓜喜欢硬碰硬。

    有人经常拿大宋的胜率说事,好像能证明大宋并不文弱,其实这是个完全欺骗人的东西。以草原上的最矫健的猫科动物猎豹来说,捕食成功率也只有六分之一。

    难道你能把每一次羚羊逃脱猎豹的追捕,算作胜利吗?

    对不起,那叫脱险!

    就像大宋一样,面对着强悍的骑兵,打赢一场仗,不过是保命而已,敌人未必损失多少,可大宋一旦失败了,就要面临亡国的危险。

    要命的大战,败一场就足够了,西楚霸王项羽,打了72场胜利,仅仅是在九里山中了十面埋伏,就自刎乌江,连虞美人都保不住。

    此刻的董毡,踢到了铁板。

    这个王韶,的确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对付,既然如此,那老子不妨撤兵,等待时机,再次攻击州。

    董毡想要逃走。

    可就在这时候,鬼章传来了一个喜讯,他的人马已经打破了结河堡,并且围困了临洮堡,只要再加一把劲儿,临洮堡就会被攻克,到时候,鬼章的人马,就可以绕到王韶的后方,去攻击狄道,切断州的粮饷供应。

    快了,只要再加一把劲儿,大宋就会一败涂地!

    州如此坚固,不一鼓作气拿下来,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董毡失眠了,他面临着有生以来,最艰难的一个决定,是放弃,还是继续攻击……作为一代枭雄的儿子,董毡身体里流着吐蕃和契丹两大强国的高贵血统。

    他急于证明自己不只是靠着父亲厮,他也是一代雄主!

    次日天明,董毡亲自督军,把手上的精锐压上来,从早到晚,一刻不歇,猛攻州。瓮城被打破,两座坊市被攻击。

    州四分之一的城池落到了董毡的手里,或许再努力一下,宋军就要崩溃了。

    董毡热切地期盼着,可是他不知道,种诂率领着一万种家军,已经从南关堡一线越过洮水,快速扑向董毡的侧后方。

    而寒冷的北风不断南下,洮水封河的日子也不远了,一张天罗地网铺开,只等着收获猎物了……

第598章 斩杀第一勇士

    州的战斗进入了第十天,一半的城区已经沦陷。

    哪怕王韶胆大包天,此刻也只能听天由命,这么多年的战斗,城池就像是一个乌龟壳,只要敲碎之后,里面的肉予取予求。即便存在巷战,只是绝望的挣扎,往往会以悲剧收场。

    唯独州,从一开始,就是按照最残酷的战斗设计出来的。

    只是想法虽好,可毕竟是第一次打巷战。

    青唐的兵马不计一切代价,疯狂攻击,尸体堆积,血流成河。双方都绞尽脑汁,斗智斗勇。

    面对宋军不时放出的火油火药,董毡下令掘开了洮水。

    汹涌的洪流冲进州,将所有暗沟填平,河水漫溢,把坊市之间的道路,变成了一片汪洋。

    “以水代兵,好狠的董毡!”

    王韶用力捶打着城墙,居高临下观察。

    幸运的是深秋时节,洮水的水量不多,而且州使用水泥作为建材,根本不怕洪水浸泡,否则,的确有城破的危险。

    只是天气严寒,水流涌入,要不了多久就会结冻的,那时候就是决战之时!

    “传我的命令,所有人马,打起精神,严阵以待!”

    “遵命!”

    宋军如此,城外的董毡同样如此。州就像是一块膏药,牢牢贴住了他,断然放弃,下次再想进犯大宋,就要面临铜墙铁壁一般的州,只会损失更大。

    更何况他已经拿下了一半的城池,胜利不远了。

    可是惨重的伤亡,也让董毡坐立不宁,才十天的功夫,他的嘴角已经冒了一圈水泡。

    “谁能杀了王韶,拿下州,赏10万贯!”

    董毡也下了血本。

    深秋的天气总是变幻莫测,上半夜还是云淡风轻,到了下半夜,突然寒风凛冽,紧接着暴雪降临。

    鹅毛大的雪片,飘飘扬扬,簌簌作响,没有多大一会儿,地面就铺满了一层洁白。

    洮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结冻,才半夜的功夫,就冻了一尺多厚。

    州也被冰层铺满了。

    踏着坚固的冰面,青唐兵再度发起了攻击。

    他们扑向了每一个坊市,所有的街口都有宋军和青唐兵决战厮杀的场景。

    曹佾负责仁义坊的战斗,青唐兵推着巨大的冲车直扑城门而来,高大的冲车足有五层,外面有牛皮覆盖,里面藏着数十名弓箭手,他们不断向围墙上的宋军射箭,一个个的士兵中箭倒地。

    大家前赴后继,不及牺牲,十几名战士丧命,却无力阻挠冲车邻近。

    曹佾眼睛都红了,一旦门户失守,仁义坊就真的完蛋了。曹佾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他居然带着头,冲上了城头,迎面是不断射来的暗箭,曹佾疯了一般,大声呼喊,招呼士兵杀上去。

    这时候冲车上的人已经跳上了围墙,双方肉搏白刃,刀剑挥舞,每一刻都有人倒下去,宋兵源源不断往上扑,而青唐兵居然也踏着冲车,补充上来,狭小的城墙,双方挤成了罐头,完全分不清敌我,只知道机械地挥动兵器。

    或许下一刻,更多的青唐兵涌上来,仁义坊就要失守,千钧一发,无比危急。

    曹虎是曹佾的家丁,几代人追随曹家,忠心耿耿。

    曹佾疯狂呼喊,忘情厮杀,浑身上下,被鲜血染透……曹虎很想大哭一场,祖宗的勇气又回来了,身为曹家的家丁,他也不是废物!

    曹虎咬了咬牙,猛地提起两桶猛火油,疯狂扑向了冲车。

    青唐兵纷纷举起兵器,长长的枪头刺在板甲上,划出火花,曹虎只觉得内脏都要裂开了,一口血冲到了咽喉,他死死忍着,红赤的眼睛,盯着冲车,什么都不在乎,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向前。

    近了,近了!

    一柄短枪,终于穿透了曹虎的胸甲,深深陷入身躯当中。

    曹虎满嘴是血,却露出了笑容,他用尽了力气,将两桶猛火油扔到了不远处的冲车上面。

    “快射火箭!”

    这是曹虎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有人立刻在箭头上裹上了沾满油脂的布条,一点火星,重重钉在了冲车外皮上面。

    生牛皮本来就容易燃烧,加上了火油,更加猛烈。

    几乎瞬间,冲车就被大火笼罩。

    曹虎的身躯倒在了地上,他的眼睛还瞪得很大,直勾勾盯着前方,浓烟火焰,拥有五层高的冲车变成了巨大的灯塔,里面的神箭手被浓烟烈火吞噬,只能终身跳下去,被活活摔死。

    像冲车这种高级的玩意,董毡的军中,也不过只有五架而已!

    大宋的将士全都玩了命,一天之内,悉数捣毁!

    残破不堪的熙河城,就像是一个顽强不屈的战士,永远不回低头儿。

    董毡真的怕了,他觉得没有必要和宋兵拼命,自己是强盗,不是笨蛋,在这里消耗人马,实在是不值得。

    “今夜继续猛攻州!”

    董毡没有说后半句如果还是拿不下来,明天收兵!

    眼看着距离拂晓越来越近了,突然,有人急匆匆跑来。

    “启禀主公,大事不好了,从东南面来了一支人马,多达上万人!”

    “什么!”

    董毡豁然站起,居然是大宋的援兵!

    假如在五天之前,董毡或许会大喜过望,立刻带领大队人马杀过去,围点打援,再好不过了。

    只是此刻的青唐兵早就疲惫了,打不动了。

    “安排一个万人队过去,拦住他们,然后……全军撤退!”

    董毡终于吐出了他最不想说的两个字,只是一切都晚了……折家军已经进入了战斗位置,他们集中所有胸甲骑兵,向青唐的人马猛扑,只用了一个时辰,青唐的一万人马就被冲散了。

    ……

    “别愣着了!该我们上了!”

    在洮水的东岸,王家军分成了三队,王宁宏,王宁宣,王宁泽,各自率领一支人马,像是三支利箭,踏着洮水的冰面,迅速过河,他们选择的过河位置,是在州北面10里左右。

    渡过了洮水,没有任何休息,人马就排山倒海一般涌来。

    马蹄踏着积雪,顶着朔风,宛如从神话中杀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