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3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野利遇乞拼了老命向前冲击,身边的亲卫帮着他格挡刀枪,并且使用小盾,防备暗箭。他只要负责杀戮。

    手里的长枪是请大宋工匠制作的,轻便、锋利、韧性十足!

    在野利遇乞的手上,就像是一条怪蟒,不断喷吐着舌头,没有任何人能挡住他的一枪。如果不是亲眼目睹,谁也不会相信,貌似衰老的身躯里,居然蕴藏着这么可怕的力量。

    前面有一队铁鹞子正在围攻野利遇乞的部下,刀枪并举,老狐狸的人马纷纷落地,痛苦哀嚎。

    毕竟野利遇乞只能从几万人当中挑选,而精锐铁鹞子,是从百万人选出来的,双方对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哪怕有王家军的大旗,先声夺人,战斗还是很困难。

    野利遇乞咬了咬牙,他没有奔着被困的人马杀去,而是选择了一处薄弱的环节,带头杀戮,在他的攻击之下,铁鹞子被冲成了两半,老狐狸抹了一把脸上的血,立刻掉头,再度杀向了铁鹞子。

    就这样,野利遇乞不顾一切,将铁鹞子的队伍冲击得四分五裂。

    他身边的人已经不多了,可是他依旧在坚持着,恍若未觉。第三次穿透铁鹞子的阵型,身边的人剩下不到10个。

    铁鹞子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他们的伤亡甚至超过了野利遇乞,可是远远没有到崩溃的时候。

    老狐狸浑身的肌肉都在颤抖,毕竟上了年纪,比不得当年,他咬紧了牙关,还要去拼命。突然,一阵凄凉的号角,铁鹞子全数疯狂撤退。

    很快,逃跑就变成了溃败,老狐狸大喜过望,带着人马追击了20里,然后在缓缓后撤。

    原来就在他们鏖战的时候,朱令凌派出了3000勇士,不要命地攻击铁鹞子的后方营地,西夏的人马竟然被打了措手不及,只得下令铁鹞子回援。

    ……

    整个战斗不过一个多时辰,看着满地的尸体,野利遇乞突然很想哭。

    他损失了800多人,这些人全都是他亲手挑选,亲手训练出来的,几乎每一个都能叫得出名字来。

    才多大的功夫,就都死了,

    人一老心肠就软,野利遇乞仰起头,努力不让泪流下。

    西夏的铁鹞子也死了上千人,李谅祚辛苦重组的人马,居然一下子损失了一半,足够这小子心疼的了!

    “快把所有铠甲收拾起来,撤!”

    在击败了铁鹞子之后,西夏方面像是发了疯,追击的人马越来越多,昼夜不停。面对着攻击,老狐狸再也舍不得硬拼,他死死守着缴获来的以前副铠甲,只要回到了青唐,他就能组织起3000铁鹞子,当年的李元昊也不过如此!

    朱令凌部,是在十天之后,进入青唐地界,得到了王韶大军的接应,他出发的时候,号称十万部众,可是真正进入青唐,连5万人都没有。

    七成的青壮士兵阵亡,死伤的老弱妇孺,也不可计算。

    王韶代表大宋,慰问了所有人。

    并且许诺,将湟州的一块土地分给他们,作为牧场,为了表彰忠勇,朝廷免费给予他们10万只羊,还签署了羊毛承销协议,让他们放心,以后的收入只会倍增!

    王韶的承诺换来了羌人们的感激。

    大宋和西夏果然不一样!

    他们能活着逃到大宋,生活就有盼头了!

    朱令凌得到了封赏,被任命为湟州观察使,给了丰厚的赏赐,还准许他的孩子进入皇家武学读书……

    对于大宋这番收买人心的作为,野利遇乞是嗤之以鼻,有本事你们当初为什么不多派人去救援?

    非要等到山穷水尽,才跑来装好人?

    虚伪!

    真虚伪!

    当然了,这些他只能藏在心里,表面上还要笑嘻嘻地,一起感激大宋天恩,毕竟他也打着朱令凌部落的主意。

    老狐狸手下的单身狗可不少,而朱令凌部又死了那么多青壮,是不是可以交流一下,增强感情!

    原来大家伙都是一个德行!

    大哥别笑话二哥!

    这边上演大逃亡,而另一边,真正的决战也打响了。

    狄青发动所有兵力,不计代价,猛攻西夏。

    大有踏破横山,一举灭夏的气势。

    面对宋军的泰山压顶,李谅祚用尽了全力,把梁乙埋也派出来督军,从各地征调人马,悉数压上来。

    坦白讲,对于西夏来说,应付几千里的战线,实在是太困难了,他们的家底儿远不如大宋雄厚,处处捉襟见肘,左支右绌,整条战线,险象环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李谅祚和梁乙埋都在咬牙撑着!

    他们却没有注意到,在漫长的战线上,有一处不起眼的寨子,名叫同心寨。

    在不久之前,西夏还动用了人马,将寨子里的村民杀戮一空,如今这里却成了西夏屯粮的所在……

    李从简走在山路中间,对后面的人低声道:“以往我们就拿着土产,走山路,进入大宋境内交易,这是一条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小路,瞧好吧!西夏的贼子要倒霉了!”

    果不其然,他们进入了一处林木茂盛的山谷,中间还有溪水缓缓流过,两旁树木丛生,遮天蔽日。

    如果不是当地人,根本就发现不了。

    李从简在同心寨几十年,早把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记得清清楚楚。

    他带着山字营的人马,摸了一天半,在一个黄昏,攀着一片岩石,登上了一座山峰。向下望去,几百步之外,居然就是同心寨的围墙。

    他们已经转到了同心寨的侧后方!

    看着昔日的家园,李从简眼睛冒火!

    乡亲们,我回来了!

    我给你们报仇了!

    山字营是放火专业户,他们立刻将携带的零件组装起来,10架床子弩,对准了同心寨,他们换上了加了磷粉的特制猛火油。

    弩箭带着这些致命的燃烧弹,落在了同心寨之内。

    嘭嘭嘭!

    一团团火焰腾空而起,里面的西夏士兵仓皇叫嚷,赶快灭火,可是越浇水,火越大,渐渐的,半个寨子都笼罩在大火之中!

    西夏屯在这里的18000石粮食全都付之一炬……三天之后,宋军突破杀牛岭正面防御,进驻同心寨。

    横山一线,出现了第一个漏洞!

第677章 这个胜利有点大

    马涛是眉州人,和苏轼是老乡,只是他没有苏轼的好命,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全靠着母亲抚养。

    在13岁之前,他没有穿过新衣服,也几乎没有吃过饱饭。

    像许多普通的孩子一样,他早早学会了上树掏鸟蛋,下河摸鱼,如果幸运,能捕到大鱼,就能填饱肚子。

    实际上这种幸运一年也没有几次,如果说他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母亲经常告诉他,说是他们马家祖上是贵人,很荣耀的,只是后来衰败了。

    马涛问过祖上是谁,母亲却总是不说。

    后来他偶尔听到说书先生讲到了马超,提到了伏波将军马援,他就善做主张,说自己是马家的后人,只是他这个将门之后,混得太惨了……

    生活的变化发生在他十四岁那一年。

    益州交子务出了问题,那几个月,母亲一下子老了十岁不止,每天掰着手指头算,如何才能填饱肚子。

    父亲留给母亲的一对银镯子也给卖了,家里的三间土坯房也押出去了。

    马涛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

    后来交子风波平息了,许多商人出来挑头建丝绸作坊,母亲的手艺好,一年下来,居然成了管事,负责十几个织工。

    收入也上来了,其实母亲是希望他读书的,可是马涛早就过了发蒙的年纪。

    后来整顿军制,裁撤厢军,正式军卒的待遇还不错……马涛就决定投军。

    他还记得,要离家的那一晚,母亲痛哭流涕,她告诉马涛,原来马家祖上根本不是什么大户豪门。

    马涛的爷爷曾经跟着王小波、李顺起义,后来潜逃各处,颠沛流离,他爹早死,也是有人翻出了旧账,说他们家是乱贼,想要抢夺他们的房产,结果闹到了衙门,他爹挨了打,早早就死了。

    “儿啊,别给朝廷卖命!朝廷和咱们家是仇敌啊!”

    马涛愣了好半天,“娘,那王相公,张相公,还有苏府尊呢?他们也是仇敌吗?”

    妇人瞠目结舌。

    “娘,孩儿倒是觉得,想给父亲报仇,就更要好好给朝廷效力,万一有一天孩儿做了大将军,就能重新调查旧案,我爹的冤屈就能昭雪了!”

    ……

    马涛是怀着一颗火炭一样的心,投入军中,经过严格的训练,他们北上,成为了攻击西夏的主力。

    杀牛岭一战,是马涛第一次参加正式战斗,也是他第一次面对最残酷的杀戮!

    无数川军沿着山坡,奋力向上。

    从上面的城堡,西夏人不断抛出石头和滚木。

    士兵被砸碎了头,砸断了腿,尸体铺满了山路,马涛吐了,吐得稀里哗啦……可是这些都没有用,战斗还在继续。

    终于调来了200架床子弩,弩箭不断向城堡射去,爆炸之声,不绝于耳,城头的西夏兵连头都抬不起来。

    他们再度冲锋,马涛也跟在其中,疯狂奔跑,他觉得食道就跟火烧的一样,他冲到了城下,其他士兵竖起了云梯,马涛几乎没有想,就攀着云梯,几步冲上了城头。

    事后马涛才知道,他居然是第一个杀进城池的。

    因为先登之功,被擢升为三班差役,成为了一名都头,距离他的将军梦又近了一步。只是在战斗之中,已经不容他多想。

    赶快挥动手里的陌刀,这是马涛非常喜欢的武器,凶悍的长刀能轻松劈开敌人的铠甲,也只有身体强壮的宋军才能配备。

    靠着手里的陌刀,马涛斩杀了三名西夏兵。

    后续的人马蜂拥而至,马涛觉得自己就像是被裹挟了一样,不停冲击,不停杀戮,身体明明都到了极限,却总是能挥动手里的刀,不停战斗下去……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他也不知道自己杀了多少人,结果就是战后他躺在床上,足足歇了三天,才能动弹。

    在这三天之中,王宁安已经从秦州赶赴杀牛岭。

    并且随着人马,进入了同心寨。

    王宁安把这里当做了前进指挥所。

    他调动3万川军,加上梁大刚和李无羁的铁骑,分成两路,扫荡横山一线的西夏兵。任何防线,只要被攻克了一点,接下来就是全面的崩溃,横山防线也不例外。

    当宋军的旗号在一个个山头城堡飘扬,原来横山的部落纷纷反戈一击,驱逐西夏士兵,争相挂上大宋的旗号。

    李从简带着他的弟兄,到处鼓动部民起义。

    王宁安顺势打出旗号,三年免税,这个承诺简直就像是及时雨,许多部民早就忍受不住沉重的赋税,听到了这个消息,几乎立刻投降。

    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王宁安就占领了宽500里,纵深100里的庞大地域,作为大军前锋,王宁泽将攻击重点放在了静塞军司上面。

    让王四少爷最在意的不是城里多少人马,而是静塞这两个字!

    要知道王家铁骑的正式名称就是静塞军。

    小小的西夏,也配叫静塞军司,是想和我们找不痛快吗?

    就让你看看,谁才是真正的静塞军!

    王宁泽集中了500架床子弩,昼夜不停,猛烈轰击。

    城墙上的砖被轰碎,沙土外露。城楼上的守军都换了三波,在火力准备充分之后,王宁泽才下令川军攻城。

    他们先是组织爆破,将城墙炸出了一个窟窿,然后大军杀进去。

    川兵蜂拥入城,迎面遇到的就是山跋子。

    双方都红了眼睛,立刻杀成了一团。

    川兵娴熟使用长枪,格挡对方兵器,他们配合默契,通常是三五个人一起联手,威力非凡。

    可就是如此,川兵的损失居然比山跋子还多!

    西夏的强兵,果然不同凡响!

    不过他们的凶悍也就到此为止了。

    随着城门开放,更多的川兵杀进去,王宁泽的铁骑也杀进来了,经过了半天多的战斗,静塞军司完全陷落,成为大宋拿下的第一个重要城池!

    这个消息震撼了整条战线,似乎所有人都清楚,西夏的溃败已经不可扭转。

    “不能总让王家军专美!我们也不能落后!”

    折克柔督兵连续三昼夜,攻克龙州。

    种诂在付出了3000人代价之后,拿下了洪州。

    他们两路大军就像是铁钳子一般,扑向了嘉宁军司,也是整个横山一线,西夏最重要的屯兵之地。

    为了保护嘉宁军司的安全,梁乙埋亲自率领着5万人马,狙击宋军。

    双方的战斗一开始就无比惨烈。

    宋军前赴后继,不计成本攻城,而梁乙埋把城中的百姓都集中起来,疯狂抵抗,双方陷入了胶着。

    不过随着狄青率领大军越过横山,攻破嘉宁军司,是早晚的事情。

    西起柔狼山东到牛心亭。

    整个横山一线,全部突破。

    作为整个作战计划的第一步,可以说胜利完成。

    为了这一线,宋军足足共打了几个月的时间,狄青和王宁安都付出了很大的心血,顺利突破,更像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而且光是为了这一线,大宋已经损失了6万人马,耗费军费上千万贯,粮草更是不计其数。

    只是真正打下来之后,王宁安才惊喜地发现,他们并没有赔钱,相反,还很有赚头儿。

    横山的部民,差不多有30万人,他们还俘虏了近4万西夏兵,同时黄河以南,大片的土地,或是农田,或是牧场,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光是缴获的牛羊马匹,就多达50万。

    只要把这片土地经营好了,至少能养3百万只羊,光是出羊毛,5年之内,就能支付军费开支,往后全都是净赚,而且还有这么大的一片土地,有钱也买不到。

    王宁安一直觉得大宋的子民才是最会耕田,最会利用土地的人,把好好的土地交给西夏,或者契丹,简直是焚琴煮鹤,是浪费东西!

    所以还是物归原主最好!

    在清点所有战果的时候,王宁安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原来在横山一线的党项部落全都牵走了,而且最好的战马、犍牛,在三个月之前,就陆续被带走。

    整个横山一线,人马不少,但是有战斗力的山跋子只有几千人,号称十万的擒生军也不见了踪影。

    战斗比预想的容易了不少,可是没有摧毁西夏的主力,却不是什么好消息。

    王宁安觉得自己不是战争的天才,所有他面对胜利,更不敢大意,相反,还要加着一万分的小心。

    他不断调动人马,巩固地盘,并且将归附的部落内迁到西北等地安置,同时他撒出人马,又和狄青种诂,商量着下一步进军的计划。

    狄青和王宁安有同样的顾虑,李谅祚或许早就知道横山守不住,他们选择了集中兵力,诱敌深入,这个关头,必须慎重!

    只是王宁安和狄青都忽略了,大宋压抑太久了,三川口,好水川,惨败的教训,历历在目,简直是许多名臣的梦靥!

    打赢了,突破了横山,拓地几百里,俘虏数万人,还缴获了那么多的牛羊,占了那么大的一片土地,只要一鼓作气,或许西夏就被抹除了。

    高兴!

    除了高兴,还是高兴!

    就连一直在后方的贾昌朝,都有点晕乎乎的,老家伙也没问王宁安和狄青,便自作主张,大笔一挥,写了一份洋洋洒洒的奏疏。

    京城上下,顿时陷入了沸腾,咱们的赵大叔,破天荒宣布停朝三日,普天同庆,他还跑到了太庙,去和祖先们报喜!

    这个胜利,对大宋来说,真的有点大!

第678章 赵大叔不冷静了

    拿下横山一线,王宁安并不轻松,相反,各种事情千头万绪,那么多的牧民和俘虏要处置,新得到的土地需要巩固防守。

    而且进入西夏境内,补给线骤然增加了几百里,从大宋搬运物资,就需要翻越横山,动用的民夫多了一倍。

    沿途各种乱兵土匪,数量多如牛毛,他们不时袭击辎重队伍,损失很大。

    王宁安不得不派遣梁大刚和李无羁分别领兵,保护粮道,另外又动用10万人马,扫清各处的乱兵。

    这样一来,所谓的三十几万大军,只剩下一半能摆在正面,攻击力道已经减弱了一大半。王宁泽率领骑兵,驻守静塞军司,采取守势,防止西夏大军南下,保卫胜利果实。

    狄青也从洪州赶来,他和王宁安简单交流了一下看法。

    “我认为横山一线,是李谅祚故意让出来的。”

    王宁安颔首:“没错,算起来横山一线也打了将近一年,我们损失不小,西夏更是代价惨重,此时退去,实际上都有些难为李谅祚了,我本以为他只能撑半年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