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4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哪个吕……”

    “装什么傻!”狗牙儿气呼呼道:“你借给吕诲200万贯,有这回事吧?”

    “是,没错。”佛印承认道:“可,可贫僧只收了30万贯的利息啊!”

    “呸!”狗牙儿狠狠啐了他一口,“你还敢撒谎?吕诲已经说了,按照你们的约定,如果股价翻倍,他就要分成本金的一半,也就是100万贯,作为分红……佛印大师,什么都不干,就赚了130万贯,让你拿出区区100万贯,算的了什么?”

    赵曙也挑了挑眉头,“佛印大师,朝廷订了股市条例,这民间借贷,究竟该如何处理,还没有定论,王相公是希望严控的!”

    “殿下,饶了贫僧吧!”

    佛印吓得慌忙摆手,他现在就剩下放贷一条路了,要是再给断了,可真就喝西北风了。

    罢了!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一个太子,一个世子。

    两个小坏蛋把自己盯上了,以后赚钱啊,大头儿都会落到他们的腰包……可怜啊,我这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啊!

    佛印带着满腔的感慨,乖乖拿出了100万贯。

    有了这笔钱,赵曙终于眉开眼笑。

    能给父皇一个惊喜了!

    “你说给父皇准备个什么礼物好?”赵曙问道。

    狗牙儿挠了挠头,“你还记得咱们小时候,曾经泡过葡萄酒。”

    赵曙听完,摇了摇头,“不成,如果是普通的生日还行,这次是圣寿,场面要大,礼物也要震撼。”

    要大,要震撼!

    狗牙儿一时没主意。

    “佛印,你说呢?”

    赵曙也兴奋道:“没错,大师已经很有经验。”

    “这个……当然要够大,够华贵……对了,殿下,这不是刚刚送进京城一块大玉吗?”佛印笑道:“贫僧看过了,就用这块玉雕一个佛像,进献给陛下,寓意又好,又讨人喜欢。”

    赵曙很高兴,连连点头,“那就这样,烦请佛印大师请几个雕刻的高手,尽快处置,一个月后要拿出成品。”

    “等等……殿下,为什么不用宫里的玉雕师傅啊?”

    “用宫里的要花钱的。”

    “那贫僧请人就不用花钱了?”佛印无语道。

    狗牙儿一拍他的肩膀,“胖和尚,这是雕佛像,送出去礼物,你脸上有光,替你白马寺露脸……没管你要广告费就不错了,你知足吧!记得哦,不要耽搁了时间。”

    说完,两个小家伙扬长而去,留下佛印挤眉弄眼,暴跳如雷!

    敲了老衲100万贯就够瞧的了,还让老衲请人,你们也太狠心了!

    王宁安……都怪你!

    什么都是钱钱钱!

    连广告费都有了,瞧你教的好徒弟和好儿子!

    ……

    佛印的吐槽,王宁安暂时是听不到了。

    他把甘州的乱兵摆平,接下来就是修城墙,建直道,按照他的设想,去建设西域……工程很庞大,王宁安手里可以动用的民夫、俘虏、苦力,加起来差不多有20万,虽然缺口不小,但是好歹可以行动了。

    他要把凉州和甘州建成样板,然后按照这两座城池,一路向西域修过去。

    首先就是各种挖地基,仿效开封府的经验,建立了九纵六横的下水道系统,又在城的东西,挖掘两个人工湖泊,缓解城市的干燥问题。

    在城市的规划上,将城西划为官署、驻军、各式仓库,城南城北划为市场,城东为各种工坊。军营和官署、仓库都按照半地下建筑,将储存粮食、兵甲以及各式物资的仓库,都建立在地下四五丈深。

    城内的饮水分为地下暗渠和深井两个来源,确保城内不会受到缺水困扰。

    按照坊市规划出来的行政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都以沙柳、胡杨、蒲草隔开。城内建筑民房都不做规定,只要不超过树木植被划分好的区域即可。

    各种官署、兵营等等,都是用地条钢和原始的混凝土建筑,外面看起来灰白灰白,颇有西北苍茫的气势。

    王宁安没有急于建城墙,更不急着把城市圈起来,画地为牢。

    他希望手下的将士能时刻保持强大的战斗力,足以威慑四方宵小。他甚至不准备修筑封闭的城墙,转而建造一些兼具防御和商业功能的坊市城堡,战时可以抵御外敌,平时可以迎接四方宾客。

    每一个国度、部族的人,都可以安排在不同的城堡之中居住,防止他们互相通气,也防止出现乱子。

    王宁安能预计到,未来会有无数的外国商人,涌入大宋,想要复兴丝绸之路,就必须欢迎这些客人,但是一旦喧宾夺主,也是麻烦。

    所以,就需要提前规划出住所,把他们都限制起来,便于管理,就算想要遣返,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王宁安就像是一个工头儿,每天到处逛着,监督手下,看他们是否尽心竭力。

    这一天王宁安正好检查了一片商业区的进度,刚回到府里休息。陈顺之就送来了一封信。

    “王爷,是京城送来的。”

    “干什么的?”王宁安一边拆信,一边随口问道。

    “是太子殿下,他想要给陛下办圣寿,询问王爷的意思。”

    王宁安这时候已经展开了信件,从头看到尾,微微一笑,“殿下有心了,圣人辛苦多年,也该给他过生日。这样,以我的名义,捐100万贯,再传令所有人,号召他们捐款,进献宝贝。”

    到了西北之后,王宁安就越发无所顾忌,他丝毫不觉得这是强行摊派,反而觉得这是给下面人一个机会,一个向皇帝表示忠心,向天下展示财力的良机!

    王宁安又想了想,要想把生日过得动静大一点,光靠着金玉堆砌还不行,要有人才行,要万国来朝,要声势浩大!

    “老陈,你去清点一下,西域能出多少个国家和部族,让他们准备厚礼,派遣使者,进京朝贺,目睹天颜。”

第777章 万国来朝

    王宁安是摆明了要给赵大叔过一个热闹的生日,花销可以不在乎,最重要的是人气,大国向来重视面子。

    当然了,王宁安也不会只看到面子。

    如果把圣寿办好了,人气赚足了,正好可以展示国力,给变法的成果做一个总结,使得变法深入人心……还能凝聚士气,为下一步变法铺路。

    而且各国使者齐聚洛阳,顺带着能展示大宋富庶,吸引各地商人,推动软实力,输出思想……对了,王宁安突然想到,光是过生日未免太无趣了。

    办体育比赛!

    赛马,马球,蹴鞠,摔跤……让各国派遣使者,到洛阳进行比试,给圣寿助兴。

    是不是该弄一个奥运会之类的玩意,弘扬国威,顺带着收点门票,还能把过生日的花费赚回来。

    前不久不就是展示过几千件金器吗,结果门票赚了十几万贯,这次也可以如法炮制。

    光是奥运会,或许还不够,再弄个世博会,大宋这些年有了不少好产品,丝绸、毛纺、瓷器、棉布、茶叶……这些拳头产品都集中起来。

    各地的使团顺便再扩大一下,有官方代表,有参赛的运动员,再有商人,鼓励他们去采购大宋的物资……这么一来,没准还能大捞一笔,给赵大叔过圣寿不但不花钱,还能赚钱。

    顺便扬威四海,给大宋的百姓也添个彩……变法这么多年了,也打了不少胜仗,又开拓了西域,增加了版图。

    大宋可不是曾经那个到处碰壁,到处交保护费的弱鸡了。

    正好借着这次圣寿大典,彻底洗刷过去的形象,重塑天威……

    王宁安越想越兴奋,越觉得这次圣寿有意思,必须大办,而且要大办特办,把什么都融合到一起,来一场热热闹闹的嘉年华,好好乐一乐。

    当王宁安把想法和文彦博说了一遍之后,老文却有些迟疑。

    “二郎,会不会太高调了?你知道,当年真宗皇帝跑去封禅,劳民伤财,自欺欺人,可是贻笑大方,这次要是花费太多,会不会重蹈覆辙?”

    “当然不会。”

    王宁安笑道:“先帝那是自娱自乐,这一次是让老百姓参与,推动文化、体育、商业、金融、制造全面发展……老百姓是能从圣寿当中获益的,有热闹,有工作机会,有钱赚……而且,日后大宋肯定要成为世界的中心,万国来朝。当年长安城就有十几万的外国人常年居住,大唐的官吏不少都是外国人。这么说吧,宽夫兄觉得未来的大宋,比起盛唐如何?”

    “这个……”

    文彦博认真想了想。

    强汉盛唐,那是深入人心的。

    以往大宋有那么多悲催的过往,弄得大家都没了自信心。

    可目前看来,东南平定侬智高之后,交趾,大理,占婆等国相继归附,在幽州打败契丹,横山一战,击败西夏,又收复青唐,开疆西域……单纯从目前的地盘来看,大宋的核心控制区域,丝毫不比大唐小。

    而下一步就是彻底推平西夏和契丹,因为大宋已经建立起强悍的军工系统,同时商业金融发达,筹措战争经费的能力强,占有土地之后,又能快速开发,实现盈利。

    这样一来,大宋的扩张动能其实是超过唐代很多的。

    偏偏大宋比起唐代还要幸运,环顾四周,最强的两个敌人已经都被打败了,剩下的劲敌不多。

    哪怕文彦博不想承认,也不得不说,大宋的潜力的确超过汉唐。

    既然要开放,就要举办大型活动,提振国家声望,还要学会如何处理对外事务,这些工作大宋都欠缺很多……假如以这次圣寿作为起点,把这块补上来,那么大宋离着君临天下,又近了一步。

    文彦博突然变得很热切,老家伙老脸涨得通红,手舞足蹈……很显然,他有心插一脚,要是能让他主持圣寿,不用说,一定会青史留名。

    想想吧,万国来朝,所有使者,一起叩拜赵祯,他就立在皇帝的身边……那绝对是人生的巅峰!

    文相公一辈子宦海沉浮,在名利场打转转儿,要的不就是这个吗!

    “王爷!”

    老文带着兴奋,声音都高了不少。

    王宁安把手一挥,拦住了他,“宽夫兄,我知道你想什么,不过此事有更好的人选了。”

    “谁?谁能比我合适?”文彦博横眉立目,颇为不服。

    王宁安耸了耸肩,“当然是贾昌朝贾相公了。”

    “什么?让那个老不要脸的主持?”文彦博脱口而出,猛然想到老贾和王宁安是儿女亲家,不由得老脸通红,咳嗽起来,掩饰尴尬。

    “二郎,老夫不是那个意思……实在是姓贾的和你未必一条心,他,他唯利是图啊!”

    看文彦博焦急的模样,王宁安也暗暗发笑,你老货和姓贾的都是一个山上的狐狸,跟我讲什么聊斋啊!

    “没办法,贾昌朝可不是我推荐的。”

    “那是谁?”

    “是吕诲,他花了一座百家书院,外加100万贯,说动了殿下,殿下给我的书信里面,已经写到了,想让贾相公主持圣寿……我没有理由反对,只能如此了。”

    王宁安说的是半真半假,赵曙的确也有意让贾昌朝出面,不过王宁安要是极力反对,赵曙也不会违抗师父的意思,可问题是王宁安没理由反对啊!

    人家贾章已经捧着书信过来了,向王宁安输诚,讲了无数好话,而且老贾还送了4成丝路银行的股份。

    真金白银,不过是换王宁安闭嘴而已。

    老贾也一把年纪了,就盼着能重新复相,再回京城,大杀四方,王宁安也总不好让老爷子死不瞑目吧!

    见王宁安装死狗,老文也看出来,他是挡不住贾昌朝咸鱼翻身了。

    “二郎,贾相公年纪大了,你总不好让他一个人辛苦吧?”

    王宁安立刻警觉,“宽夫兄,你是什么意思?”

    “哈哈哈,眼下政事堂的四位相公,包拯身体太差,王安石要主持变法,司马光是理财出身,韩绛是执掌监察,他们都不熟悉礼法,也不懂朝廷大典……二郎又给这次圣寿,赋予了那么多内容,我看贾昌朝一个人承担不下来,给他找几个帮手吧!”

    挡不下来就给掺沙子,文相公真够六六六的!

    “宽夫兄,你觉得谁合适?”

    “这个人选吗,一定要德高望重,经验丰富,还能够协调各方……另外陛下御极四十年,前不久还和包拯念叨过,他现在能信任的,只剩下老臣了。那不妨就安排几位老臣出来吧……醉翁欧阳修是第一个,再有枢密使庞籍,集贤相曾公亮,再算上宋庠,让他们五个一起主持圣寿大典,二郎意下如何?”

    王宁安翘着腿,无语道:“文宽夫,你就没安好心,他们五个凑在一起,还能安分啊?”

    欧阳修和宋庠,一个执掌六艺,一个是百家的山长,针锋相对,堪称一对冤家。

    至于曾公亮和庞籍,他们都是旧派老臣,硕德元老。

    以往的几次调整,把他们从宰执的位置上赶下去,这两位一直反对变法,只是他们没有像富弼等人那样,暗中下手而已。

    这次让他们起复,和贾昌朝之间,肯定还要继续斗。

    另外,一旦圣寿办得成功,这帮老货班师回朝,大宋的朝局就要彻底改写了。

    “不成!这是引狼入室,绝对不成!”

    “哎呦,二郎啊,你这是糊涂啊!”文彦博立刻道:“这么说吧,吕诲当初何等坚决反对变法?结果现在如何,冲在最前面,摇旗呐喊,比谁都卖力气……以庞籍和曾公亮的地位,能拉过来一位,旧派就会彻底瓦解冰消。”

    文彦博深深吸口气,“老夫承认,我有私心,光是我一个站在变法这边,难免落人口实,说我文彦博不要脸!可扪心自问,我是真为了大宋好啊!让这几位回来,他们主持圣寿,亲眼领略我大宋的变法,国富民强,万邦朝贺……摆在眼前的现实,不正好能折服他们,让他们明白,变法图强,这条路是对的……二郎,你既然要把圣寿办得够大,就要海纳百川,不管包容四方蛮夷,也要吸纳朝野有识之士,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起把圣寿办得热闹,难道不好吗?”

    难得……文彦博一番掏心掏肺的表态,让王宁安动容了。

    用脚趾头想,文宽夫都是一肚子坏水,他绝不像说的这么光明正大,可问题是这一场圣寿,是要给赵祯的一生定个调子,做一个总结……王宁安很清楚,按照历史记载,赵大叔明年就要走了,他做了很多努力,让赵祯健康长寿,可是也给赵祯增加了很多负担,以致积劳成疾。

    不为了别的,就为了十几年的君臣之情,也该让圣寿没有缺憾。

    唯有请一群够份量的老臣出面,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罢了!

    就按照老文的主意办!

    王宁安立刻修书,派人送给了赵曙……很快,京城也行动起来,礼部、鸿胪寺、翰林院等衙门调集人手,首先就派遣使者,有人奔赴辽国上京,有人前往西夏兴庆府,有人去交趾升龙府,有人前往大理,有人去吐蕃……甚至有使者乘船,越过大海,到了倭国和高丽……而西域这边,以于阗国为首,贺寿的队伍也组织了起来。

    万邦来朝,这注定是一场载入史册的盛典!

第778章 春秋笔法

    “拜见王爷。”

    赵力,尉迟妍,还有上百号人,全都单膝点地,王宁安连忙让他们起来,又看了一眼人群后面的三郎王宁宣,抬起来就是一脚。

    “你个混小子,是不是想折我的寿?”

    王宁宣满脸委屈道:“二哥,你现在贵为王爷,小弟不能不懂礼,让外人笑话!”

    “哼,外人?这里有外人吗?你觉得尉迟一脉,是外人?”

    “不不不,当然不是!”

    王宁宣连忙摆手。

    赵力和尉迟妍听到这话,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王爷,我们这次进京贺寿,有些事情,还想请教王爷。”

    王宁安笑道:“是并入大宋的事情吗?”

    “嗯!”赵力感慨道:“我于阗一脉,已经是老弱妇孺,死伤殆尽,若非大宋天恩,断然没有存活的可能。如今打通西域,我于阗终于能和大宋连为一体,祖上便仰慕大宋,尊崇上国……我尉迟一脉,能成为彻彻底底的宋人,族里上下,都会欢喜的。”

    王宁安道:“于阗是一国,如果并入了大宋,到时候就是普通的百姓,其中的差别,你们可要想清楚。”

    “我们想清楚了。”赵力大声道:“我等族人愿意为上国一百姓,只有欢喜,没有半点私心杂念。”

    王宁安看了一眼老三,王宁宣也忙说道:“二哥,尉迟一脉,忠心大宋,天日可鉴……这两年来,于阗的遗孤有不少和大宋将士通婚,如今两家已经是姻亲之好,宛如一家人,小弟一位,将于阗并入大宋,也是顺理成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