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4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地方上,朝廷力量有限,没法直接管理百姓,又出现了胥吏和乡绅宗族勾结的情况……此外,还有一大堆的青皮无赖,地痞流氓,等等杂七杂八的势力。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又很容易忽略的常识……比如这一次文彦博就犯了错误。

    乱七八糟的势力没有清除,就强推棉花种植,自然有一大帮人像是苍蝇蚊子似的,都凑了上来,人人丰润,一层层盘剥,一层层扒皮,老百姓当然要吃亏,破产,饿肚子,甚至上梁山造反……

    这不是处置几个贪官和大户就能解决的问题,只要地方的结构不改变,不管在哪里推行,结果都是一样的。

    老百姓永远都是吃亏的!

    王宁安之所以观察这么长时间,没有贸然推动变法,就是因为他还不确定,到底要怎么改?

    他想过,对内改革是很困难的事情,相对来说,对外用兵就容易多了……抢夺土地,抢夺资源,开拓市场,贩卖奴隶……总而言之,用尽一切办法,把好东西往大宋弄,在不对大宋动手术的前提下,就实现工业化,就实现富国强兵,那该多好啊!

    可是经过观察,尤其是济州和兖州的对比,王宁安清醒了,不要想着光是对外下手就能解决问题,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上述的那个围绕土地运转的权力结构还在,做一个形象的比喻,他们就像是一颗肿瘤,大宋就是一个病人,吃再多的东西也只会不断消瘦,越来越虚弱,因为营养都被肿瘤细胞吸收走了,用来不断分裂了,健康的细胞反而失去了养分,不断死亡。

    比如说吧,从海外弄回了粮食,弄回了金银货币,弄回了各种资源。

    但是总不能像山大王一样,给所有老百姓大秤分金,小秤分银,直接往手里发粮食吧!还是要把东西投入市场,靠着交换,落到老百姓的手里。

    可问题是老百姓已经被这些人盘剥的所剩无几,根本拿不出钱购买商品,运回来再多的东西,也没有价值。

    反而只会增加贫富差距。

    另外呢,不断向外扩张,市场不断扩大,就会加速农业的商品化……像桑树啊,棉花啊,这些经济作物的面积肯定要飞度增加,就像济州发生的情况一样,恨不得把每一块土地都种上棉花。

    同样,因为地方上肿瘤的存在,不断吸食养分,老百姓没有享受到市场的红利,反而先遭受到了商品化的摧残,粮价暴涨,无以为生。

    这个情况同样不陌生,当年王宁安对付辽国,用的就是这一手,他靠着庞大的订单,加速辽国的农业商品化,接着就是辽国大乱,他趁虚而入,光复了幽州。

    现在唯一的不同就是吃苦头的变成了大宋,身为当年的主谋,王宁安自然要多想一点!

    其实在世界上,也不乏类似的例子。

    比如最初开始殖民的西班牙,他们拿到了美洲的白银,成了暴发户……但是因为国内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他们的白银都变成了奢侈品订单,去滋养英国,荷兰的工业体系,西班牙人成了过路财神,反而成全了别人。

    西班牙的例子告诉所有人,如果不进行调整,让国家的运作模式,适应工业化的运作,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从海外掠夺的财富,反而会葬送帝国的根基。

    还是那句话,不要忘了大宋的体量和规模,这是一个比整个欧洲还要庞大,人口还要多的超级帝国。

    西方可以靠着完全的掠夺和移民,解决困境,而大宋呢?如果不进行内部调整,只把希望放在海外扩张,和掠夺上面,到时候一旦内部出了问题,几百万,上千万的流民,他们闹起来,谁能承受得住?

    农业社会的产出低,效率也低,朝廷没有那么多钱,养庞大的官僚体系……没有办法,只能把地方让给士绅和宗族势力。

    可进入工业化之后,商品丰富,朝廷有了力量管理整个社会,就要排除士绅的干扰,减少运行成本,直接和百姓沟通,引导动员帮助他们,融入工业化的大潮中,并且分享工业化的成果!

    真正过上好日子。

    还是拿兖州和济州为例。

    比如济州直接用奴隶摘棉桃,引起了百姓的愤怒,觉得被抢了饭碗。

    而兖州呢,他们也引入了奴隶,只是这些奴隶负责挖矿,负责搬运,干的是最肮脏,最辛苦的工作,老百姓非但不反弹,反而希望引进更多的奴隶,去分担体力劳动,创造财富。

    想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个前提,就是要给老百姓进行培训,给他们更好,更轻松的职业,这样才不会有民怨!

    说回来又是教育的问题,而要让百姓有能力,有财力接受教育,愿意提升自身的技能,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分田!

    分田,说穿了就是把过去士绅集团不劳而获的那部分利益拿出来,一部分交给百姓,让他们用消费的能力,有提升技能接受教育的财力;另外一部分作为税收,交给朝廷,让朝廷拥有对外用兵,开拓市场,扶持产业的力量。

    到了这一刻,王宁安觉得各种思路和线索,全都汇集到了一起,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变化,迷雾散去,未来的道路清晰了。

    该怎么干,也是一目了然。

    海外开拓,殖民扩张,固然需要,但是却要先调整自身,主动适应工业化的需要,要是不做好功课,就会像糖尿病人一样,摄入再多的营养,喝再多的葡萄糖,都只会日渐消瘦,越来越弱!

    ……

    朝闻道,夕可死!

    王宁安一下子轻松起来,这世上最怕的就是不知道方向,很有可能走得越远,付出的代价越大,结果错得越离谱儿。

    此时的王宁安,他确定了,自己不会错了。

    他欣然下令,将兖州的成功经验,昭示天下。并且要求各路的州府,京城六部,都选派人员,到兖州学习,看看究竟该怎么治理发展地方!

    几乎在一夜之间,苏辙、章、章衡,甚至包括吕岩,都成了干吏的表率,名扬天下,万众敬仰。

    邻近州府的官员,几乎每天都有人过来,潮水一般的赞誉,弄得几个人都脸红了。

    甚至章那么厚皮的家伙,都有点坐不住了,更不用说脸皮素来很薄的苏辙,我只是尽了父母官的职责,真的没有什么了不起!

    当然了,有人得到赞誉,就有人倍感冷落。

    文相公在这一场对决当中,彻底落败。

    他虽然增加了一些税收,但是因为冒然改种棉花,引起地方缺粮,朝廷不得不拨出50万贯,用来采购粮食,救济灾民。

    另外还要筹措50万贯,去平定水泊的强盗。

    再有,济州的治安,地方的乱象,各种整治,也要花费很大精力,通盘精算,济州贡献的税赋远不如兖州多,章说文彦博竭泽而渔,是恰如其分!

    “宽夫兄,小弟前来拜会。”

    文彦博黑着脸道:“王爷,你是来问罪的吧?是要关起来,还是要砍头?”

    “哈哈哈,宽夫兄多虑了,既然是朝廷试点,有很多事情也不是出于你的本意,怎么能让宽夫兄一人担罪责!”

    文彦博微微松了口气,可接下来王宁安的话,却让老家伙五雷轰顶,掉落万丈深渊!

    “只是出了差错,还是要有人承担……宽夫兄,辞官吧!”

第866章 急流勇退

    文彦博听到王宁安的话,愣住了一会儿,他仿佛没有反应过来,什么?要罢黜自己?开什么玩笑?

    十几年了,多少风波,他文彦博都屹立不摇,中间和王宁安的冲突也不少,甚至比这一次还要严重,王宁安最多也就是架空他,甚至发配他,而不敢真正罢黜他。

    老文心里清楚,作为硕果仅存的几个老臣之一,他是最灵活,也最容易打交道的一个,王宁安要想柄国,就必须调和阴阳,杂用各方,有他文彦博在,就能安抚老臣旧势力,又能扶持新人上来。

    毕竟以王宁安手下的那些人,资历尚浅,没法担负起江山社稷。

    你不用我用谁?

    贾昌朝?曾公亮?还是张方平?或者,刚刚被罢黜的庞籍?

    王宁安,你可别忘了,没有我,谁替你压制宋庠,压制贾昌朝等人,没有我,又如何安抚旧臣?

    你敢把老夫赶下台,就不怕天下大乱吗?

    文彦博在一会儿的功夫,心里转了十几圈,他抬起头,咧着嘴,挤出一丝笑容,声音沙哑道:“王爷,老夫愿意承担罪责,王爷随便处置就是……”

    “不……不是罪责!”

    王宁安摇头,“宽夫兄,你是替朝廷落实试点,出了疏漏,并非全是你一心为恶,所以这次不是问罪,而是负责。”

    “负责?”

    “没错,任何人都要为自己所作所为负责,既然你的试点失败了,就证明你不适合留在这个位置上,把位置交出来,让给年轻人吧!”

    “王宁安!老夫,老夫还没到70岁,士大夫70致仕,这是历代的规矩!”文彦博突然横眉立目,咬牙切齿,像他这种人,剥夺权力,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

    面对气势汹汹的文彦博,王宁安不动声色,他淡淡一笑,“宽夫兄,何必把一生名节都搭进去呢,刑部和御史台已经着手调查济州的众多命案……”

    “王宁安,你什么意思?”文彦博突然打断,厉声叱问。

    “宽夫兄是聪明人,还不明白吗?”王宁安轻轻一笑,“小弟先告辞了,我相信宽夫兄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说完,王宁安拍拍屁股就走了,刚离开书房,身后就传来了粉碎声,文彦博像是疯了一样,不停地砸东西,大喊大叫,大吵大嚷,不停骂着……王宁安顿了一下,还是迈开了大步,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处置,实在是不想和文彦博浪费功夫了。

    ……

    “吕岩,济州你要接过来,子厚,单州交给你了!”

    王宁安直接把两个人找过来,文彦博闹出了这么大的篓子,必须要尽快擦屁股,收拾烂摊子。

    马上就是冬天了,这两地最紧要的问题是粮食,必须解决老百姓的口粮。

    以往是因为天灾,庄稼绝收,百姓无粮,这一次却是因为强行改种棉花,而佃农分配到的利益太少,老百姓没钱买粮食,两州加起来,有70万人面临缺粮的问题。

    朝廷没法拨钱救济,必须地方想办法。

    “王爷,粮食除了地里长的,就是外面买的,大风刮不来,天下掉不下来……如果朝廷不出粮,我们只有从地方上想办法。”

    王宁安点头,“说吧,你们准备怎么办?”

    “把所有土地从种棉大户手里拿回,分给百姓,并且以土地产出作为抵押,向银行借款,购买粮食。”吕岩痛痛快快说道。

    一旁的章也道:“师父,除此之外,别无他途……不把土地解决了,明年、后年老百姓都是没有粮食,朝廷没法一直救济,结果就是把所有人逼到山上当贼人!”

    这两人都担心王宁安会反对,因此极力劝说。

    哪知道王宁安淡淡一笑,“据我所知,这两州,只有一百万亩田,可以拿来分,另外还有不是士绅地主,他们名下也有很多田地,你们想过要怎么办没有?”

    章一惊,脱口而出,“师父,你要一劳永逸?”

    “没错,所有佃户,你们要尽快彻查……如果连续耕种十年以上,土地直接归他们所有10年以内的,需要缴纳一笔赎金,用于购买土地,另外,朝廷要详细核算田亩,调整土地数目,做到每一个村镇,平分土地!”

    “师父!”章惊呼,“这么干可是要得罪所有士绅的!”

    王宁安仿佛没有听到,而是继续雷死人不偿命。

    “你们听着,这一次平分土地,不同以往,记住了,是所有人口平均分田,而不是丁口!”

    “啊!”

    吕岩的脸直接白了,作为一个地方官吏,他当然清楚人口和丁口的区别。

    历代以来,分田授田都是按丁口计算,服徭役,交人头税,也都是按照丁口算。

    各朝对丁口的划分并不完全一致,但总体来说,就是成年的男子……他们能下地干活,能服兵役,劳役,也只有他们,在朝廷的眼里,才算是完全的人,其他的都是附庸!

    有人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古代女人的地位低下,要讲究三从四德,好像一辈子都抬不起头……道理很简单,也很容易被忽略,就是女子不算做丁口,也不给朝廷承担税赋和徭役,从朝廷的层面,就不把女人视作“人”。

    既然朝廷如此,上行下效,女人在家里怎么会有地位。

    在农业社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女人力气小,承担不了重体力活,生产活动,一家人的肚皮,都要靠男人打拼,吃人家的嘴短,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进入了工业时代,情况就不同了。

    女人心细,能承受住长时间枯燥的劳动,比如纺织工厂,女工就比男人做的更好。

    这一次分田,把女人也计算进来,给予她们和男人一样的土地财产权利,只有财产权平等了,地位才能真正平等……接下来就能鼓励更多的女人出来工作,撑起半边天!

    虽然后世很多男人抱怨,女人太强势了,哪里是半边天,整个天都被她们笼罩了,作为男同胞的一员,王宁安也很不情愿。

    但是作为一个执政者,他必须考虑更全面的问题。

    因为给予女人土地和财产,立刻就能多出一倍的工人。

    兖州,济州,单州,这都属于比较传统的地方,根本不让女人抛头露面,出来工作,纺织厂用的都是男人。

    采棉桃的时候,甚至雇佣奴隶,也不让女人出来干活。除了自家的田,女人就是在家里洗衣做饭,织布哄孩子,实在是太浪费了……

    王宁安顶着被所有男人鄙视的危险,悍然决定,把女人纳入分田的行列……章和吕岩虽然有些小抵触,但还是很快接受了。

    甚至他们两个还有点雀跃!

    真正的变法终于开始了!

    章一度以为,师父坐上了宰执的位置,就变得保守了,不敢作为了。

    现在一看,师父非但不保守,而且步子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大!

    必须加快步子,别让师父甩下才是!

    还真别说,文彦博在济州和单州的折腾,也干了一点好事,至少他把原来的结构都给摧毁了……章和吕岩到任之后,立刻展开彻查,他们首先将身上有罪责的官吏差役都给抓起来,接着是那些棉田大户,还有地方的流氓无赖,几乎是一个没跑,一网打尽。

    拿下了这些人之后,他们就立刻落实分田,老百姓只要拿到了地契,就可以和棉纺工厂签一份供应合同。

    按照一定的价格,供应棉花。

    有了这份合同,棉纺工厂就会给老百姓提供担保,从银行借钱购粮,填饱大家的肚子。

    朝廷只是象征性拿出了10万贯用来购粮补贴,另外又从大户还有官吏手里,抄出了80万贯,两州的百姓总算是有了活路。

    而且兖州的成功,都看在大家的眼睛里,毕竟离着不远,消息传递非常快速……济州的百姓都已经迫不及待了。

    他们比兖州晚了一年,如果不奋起直追,可就落后了。

    许多百姓,冒着严寒,跑到田里,整地准备,不辞劳苦,从家里挑来粪肥,从河里挖出烂泥,把土地填平,不放过一块可耕种的田亩。

    百姓的积极让人咋舌。

    最令人惊讶的是在众多的人群当中,女人几乎占了一大半。

    原本都是男人耕田,女人在家干活,现在倒好,女人也出来了,怎么样,家里的田,还有我们一份呢!

    有的健妇跟着干活,还有一些人,直接去应征女工,挣钱更多,从附庸,变成主人,画风完全不同了……

    “反了,全都反了!”

    贾昌朝听说济州和单州的情况,简直暴跳如雷。

    他直接找到了欧阳修,正好,宋庠也在,他是过来和欧阳修协商明年教育经费的分配问题。

    三个老臣凑在了一起,贾昌朝彻底怒了。

    “牝鸡司晨了!他王宁安要干什么?”贾昌朝拍着桌子,怒吼:“醉翁,你现在还是首相,你还是先帝托孤的重臣,怎么能看着王宁安胡来!这要是家家户户,都按照这么办,非打起来不可!家乱了,这天下也就永无宁日了!”

    宋庠尴尬笑了笑,“子明兄啊,也不至于吧,都是一家人……”

    “呸……你个怕老婆的货,给我闭嘴!”

    宋庠气得扭头不说话,欧阳修被问得也是无言以对,迟愣了好半晌,老欧阳突然道:“子明兄啊,我准备辞官了,你还是找西凉王自己谈吧!”

第867章 元老都走了

    这几个老货,都打了几十年的交道,谁也别想糊弄谁,就连最白目的欧阳修都涨本事了,他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