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勇闯天涯-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着小溪西岸狭窄的小道策马前行,吴铭举目四望非常享受,满眼的绿色和清澈的泉水,早已驱散他心中的那点儿不快。

    翻过两个小山坳,巍峨耸立古树参天的雷公岭就在眼前,山道口侧面山地上的两名畲族汉子远远看到三人骑马过来,立刻扔下手中工具,飞也似地冲上山口报信去了。

    吴铭虽然不十分了解畲族的风俗习惯,但也略知一二,他在距离山道口五十米的大树下停止前进,吩咐两个弟兄一起下马,然后领着一位弟兄徒步走向山道口,向肃立在道口的两名佩刀青壮合手作揖,用不算流利的衢州话说明来意。

    两名身穿靛青色棉布背心,下穿同色镶蓝边齐膝裤子的畲族青壮前天见过温和有礼的吴铭,看到吴铭率先致礼问候说明来意,立刻露出笑容把吴铭请进寨门。

    拐过两道石砌的护泥墙,转过几棵百年大樟树上行一段,视野豁然开朗,族长家高大的木楼就在眼前,五十来岁满脸皱纹的族长和身后一大群男女老少已经等在那里。

    彼此又是一番见礼,族长客气地把吴铭请上楼,到宽阔的正堂分宾主坐下,喝下半杯野生腊梅泡制的凉茶,族长听完吴铭的请求,不由得惊讶地睁大眼睛,用熟练的衢州官话询问道:“你们真打算住在那片不祥之地?”

    吴铭放下白瓷茶杯,抬起头微微一笑:“尊敬的前辈,我知道自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开始,直到五十年前周围几座大山的银矿、铜矿、锌矿被开采干净为止,毛良坞都是历朝历代公认的福地,否则也不会在毛良坞开山取石,建起直通衢州大江的码头。”

    族长捏捏胡子,微微点头,坐在他左右的八个中年汉子神色各异,有的钦佩,有的好奇,剩下的全是一脸戒备。

    吴铭继续说道:“虽然银矿、铜矿采完之后,深山中的毛良坞繁华不在,但是码头并没有太大损坏,近千亩上好水田修整一下就能耕种,要是没有连续两年的瘟疫,这个地方必定是一片乐土,可惜了!不过我们已经打定主意,这次三大族扶棺归来,就不会离开了,我们发誓,重建祖先繁衍生息的家园,在您和畲族父老乡亲们的慷慨帮助下,我们不害怕病魔,我们有勇气,也有信心把家园建设好,再次恢复往日的繁荣。”

    老族长沉吟片刻,望向周围八个山村的头人,这些头人都是昨天接到老族长的通知之后,得知瘟疫之地毛良坞又有人来居住,才翻山越岭赶到这里商议的。

    也许是之前与毛良坞的居民相处不错,也许是对毛良坞那块不祥之地的畏惧,也许是知道有躺在棺材里回来的林二当家这么个人,头人们对汉人再次回来定居没什么抵触,除了保持戒心之外,大家对面前举止从容、长相英俊的吴铭颇有好感。

    老族长见没人反对,便用畲族土语询问愿不愿意答应来人的要求,出动人力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头人们似乎意见分歧很大,讨论了十几分钟,大多数都不愿意接下这个冒险的活计。

    吴铭见状咳嗽一声,等大家都望过来,才不紧不慢地说道:

    “前辈,还有各位叔伯兄弟,如果大家为难的话,你们看这样好不好?如果谁家存有风干的木料、大铁钉这些建房子用的材料,我们愿意出钱买,价钱好商量,有多少要多少,愿意帮助我们建房的,我们按天数支付工钱。”

    “另外,我可以向大家承诺,凡是帮助我们重建家园的人,我们的商队愿意在以后的日子里,以最低的价格,为帮助过我们的畲族兄弟买回最好的步枪,而且长期提供狩猎用的步枪子弹。”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左边两个头人本就看吴铭很顺眼,早已经打定主意和吴铭搞好关系,闻言立刻站起来,对着族长叽里呱啦一阵表态,显然是被吴铭开出的优厚条件打动了。

    其余几个深怀戒心的头人沉默了,惊讶地看着吴铭没有说话,似乎还在艰难地盘算得失。

    两名精壮的头人很快获得族长的同意,其中一个来到吴铭面前合手作揖,看到吴铭客气地站起回应,立刻露出开心的笑容。

第一卷亡命天涯 第34章意外的结义

    眼下实在不是建房子的好季节,入夏以来,几乎隔天就来一场阵雨,使得整个建设进展非常缓慢,但是开荒除草烧灰放火的事情天天都在继续。

    令人欣慰的是,居住在北面棋盘山和东北面凤凰山的四个畲族村落,有两百余名青壮在头人的带领下前来帮忙,不但扛来了数百根可做柱梁的好木料,而且两个村的手艺人都参与到建设之中,彼此间的关系处得很好。

    如今各山寨都在相互商量,怎么把山里的米粮、毛皮、药材、茶油等土特产,委托新来定居的汉人商队运到衢州或者常山卖出个好价钱。

    最先和吴铭接触的凤凰山头人雷琪还带来了四个铁匠,也带来了打铁的全套家伙、铁料和五百多斤铁钉,这让一直以为这片地区没有铁矿的吴铭深感意外。

    望着田里奋力耕耘的九头大黄牛,还有四头跟在大牛身边左右乱窜的小牛犊,老老少少都觉得心安了,等几百亩田翻整完毕,除去杂草,好好放水泡上一泡,还能赶上晚稻的种植,这样秋天就有了收获,只要有了粮食大家心就安了。

    唯独让所有人弄不明白的是,吴铭放弃在原址上重建村子的建议,非常固执地要求把所有房屋都建在西面百米外那座叫龙头背的山岗下,还苛刻地要求保留大大小小所有香樟树,比香樟树更高更大的其他树木则统统砍掉,山上的乔木荆棘也要求全部铲除,哪怕一时人手不够干不完,也要在忙完其他事务之后抽出时间去干。

    还好,经过第一天到来的事情之后,没人再敢质疑吴铭的决定,尽管在高地上打基础建房的工作量比原来大上一倍不止,但是所有人都服从了。

    让大家倍感惊讶的是,吴铭用简单工具画出的设计图纸是那么的简洁美观,而且图纸上面密密麻麻标注准确的尺寸,每个关键部位的修筑都写上详尽的施工要求。

    在吴铭不厌其烦的指挥下,畲族工匠们很快度过前面几天的不适,此后建房速度一日比一日快,一日比一日熟练,巧妙的设计和简单实用的规划及布局,不但让见多识广的老爷子和吕师爷目瞪口呆,还引来了畲族老族长和各村头人前来观摩,导致每天都有上百畲族乡亲赶来看热闹。

    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两位老人和师爷吕正贤等三家人率先住进了宽敞坚固的两层木楼,离地五尺的木楼造型古朴,方方正正,一栋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面南背北周边全是幽香阵阵的香樟树,经过老爷子的一番宣传,众人才知道正是因为留下了香樟树,住在这个向阳的高地上蚊虫很少,能够尽最大可能避免蚊虫叮咬而传播疾病。

    还有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鲜事,相邻两家的木楼侧后方都用石板建造了厕所,非常的方便和整洁,只需等所有房子建好,从山背引来那道甘美的清泉水,每家每户再也不用天天挑水了。

    老老少少对学识渊博真诚豁达的吴铭感激不已,畲族乡亲送来的腊味和弟兄们抽空下河网到的鲜鱼做好,第一个就送到吴铭面前,几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也不知是喜欢吴铭,还是家里人作祟,听说吴铭喜欢吃烤山薯,便每天到山上挖回来烤得香喷喷的,然后踮手踮脚送到吴铭居住的草棚子里,害得吴铭嘴巴周围时常黑乎乎的,还一个劲儿地放屁。

    所有人都很高兴,每天都有新收获,每天都有新希望,唯独畲族老族长蓝应良老先生,以及几个常年狩猎挖药材的头人不高兴了,按住心中焦虑等了又等,耐心地等到八百亩水田全都插完秧苗,新村最后一栋木楼顺利封顶,立刻急不可耐地邀请吴铭和三个当家头领到大寨做客。

    吴铭这才猛然发现,两个多月时间过去,新历已经是七月底了。

    老族长的正堂里笑声朗朗,大家喝下吕正德婆娘酿造的美酒,一个个满脸通红,笑逐颜开。

    三十八岁的凤凰山头人雷琪更是放肆,攀着吴铭的肩膀端起硕大的酒碗,要求两人对着嘴一起喝,引得众人立刻停止喧闹,惊讶地注视满脸通红举止反常的头人雷鸣,连老族长皱巴巴的脸上也露出了惊愕之色。

    吴铭哪儿懂这是怎么回事,心想既然你要这么喝就这么喝吧,反正两张嘴都贴在碗边不会碰一起,一碗酒顶多也就八两,全喝下肚也没事,于是就和雷琪脑袋贴脑袋、脸皮贴脸皮地痛快喝完。

    没等吴铭缓口气,全场突然爆发出一片吼声,震得吴铭差点儿没吐出来,抬头一看,在座的所有头人全部站了起来,捧着酒碗,齐齐来到自己面前含笑恭喜。

    吴铭立刻反应过来,转向开怀大笑的雷琪,弯腰端起自己的大半碗酒,后退一步,缓缓弯腰,在吕师爷等人和所有畲族人的笑声中,将酒碗高高举到头上,恭恭敬敬喊出一句:“大哥请!能结识大哥,得到大哥的看重,是小弟的幸运!”

    雷琪高兴不已,双手接过酒碗,豪迈地一饮而净,放下碗一把拉住吴铭,一起来到笑眯眯的族长面前单腿跪下,懵懵懂懂的吴铭会过意来,痛快地贴着雷琪单腿跪下。

    老族长高兴得合不拢嘴,站起来整理衣衫,伸出双手望向前上方,嘴里念念有词唠叨了一分多钟,三个头领捧来三大碗酒肃立一旁,等老族长嘀咕完立刻将酒送上。

    老族长接过一碗,又向天地遥敬一番,喝下一小口,便满脸慈祥地把酒碗递到雷琪和吴铭手上:

    “从我曾祖那辈起,到我父亲三代族长,都没有福气看到我们畲族人和汉人兄弟之间的结义,今天我很高兴!年轻人,你是个善良勤快的人,又是个有满肚子学识的人,我们族中的英雄、方圆百里最好的猎手雷琪,眼光也很好,很聪明,所有人都知道,这几个月来,他和你相处就像亲兄弟一样,所以,我为你们的结义感到高兴,从今天起,你是畲族人了!要是你愿意的话,可以在我畲族四姓的寨子里,找个年轻女人做妻子。”

    众人一阵欢呼,等吴铭跟随雷琪向老族长鞠躬致谢完毕,等候多时的头人们一拥而上,端起酒碗就往雷琪和吴铭嘴里灌,没喝到第四碗,雷琪身子一歪倒下了。

    吴铭刚要把雷琪扶起,就被几个头人死死扯住,只好继续学着雷琪刚才的样子,张开嘴往死里喝,喝到第六碗,吴铭终于倒下,醉得人事不省,如同烂泥。

    次日凌晨五点左右,被四个大汉抬回来的吴铭终于醒来,恍恍惚惚发现几个影子在眼前晃,什么也顾不上便跌跌撞撞冲出木楼,趴在栏杆上吐得天昏地暗,发出的声音像受伤的狼一样恐怖,把全村人都吓坏了。

    直到中午时分,被灌下两碗醒酒茶的吴铭才算彻底清醒,撑起身子就看到躲在吕师爷身后的十七岁精壮畲族小子,搓搓眼睛,挤出个笑容问道:“雷鹏,你爸呢?”

    “我爸早上醒来下不得床,让我送两包醒酒药来。”

    身穿无袖镶襟布褂的小伙子双手绞在一起,很拘束很害羞,手臂上突起的肌肉一条条的显得非常精壮,腰间还挂着把两尺长的木鞘直刀。

    吕师爷后怕不已:“我们几个人守了你一晚上,时时担心你背过气去,吓人啊!以后可不能这么喝了,老子粗粗数一下,灌进你肚子里不下十碗酒,少算也有五六斤,这可都是性烈的烧酒啊,啧啧!”

    吴铭摇摇胀痛的脑袋,示意雷鹏过来:“你爸让你带话了吗?”

    雷鹏诚实点点头头:“我爸说,让我从今天开始跟着铭叔学做人,学本事。”

    吴铭顿感头大,长叹一声抬腿下床,随即又转向雷鹏:“那你的意思呢?”

    雷鹏低下脑袋,双手又绞在一起,犹豫片刻低声回答:“是我求我爸答应的,我觉得铭叔本事很大,什么都会,我们畲族人没有一个比得上,我妈也说,铭叔是有大本事的人,跟着铭叔以后有出息。”

    吴铭无奈地望向吕师爷,吕师爷捏着山羊胡子微微点头,吴铭立刻知道这老狐狸肚子里想些什么,转向雷鹏问道:“你打枪怎么样?”

    雷鹏愣了一下:“比不上我爸。”

    吴铭无语了,想起雷琪前段时间赠送的两张完好狐皮,抬腿走到墙边枪柜前,拿出擦得铮亮的三八步枪,拉动枪栓看了一眼,顺手捡颗枪弹塞进去,合上枪栓回到雷鹏面前:“你打一枪给我看看,要是打好了我,这枪送给你。”

    雷鹏短暂的惊愕过后,眼里满是欣喜,端着枪立刻转身走出大门,四处看看马上回头问道:“铭叔,打哪里?”

    吴铭抬头观望一下,指向前方八十余米的坡顶:“看到那根伸出石崖的树枝没有,你打中树枝就行了。”

    雷鹏立即举起枪,微微侧身以不标准的立射姿态开始瞄准,数息过后,枪声响起,山崖上胳膊粗的树枝中段冒出一股青烟,尾端茂盛的剧烈晃动几下,树枝终于承受不住茂密枝叶的重量缓缓开裂,最后“啪”的一声完全断裂。

    听到枪声周围所有人都望过来,吕师爷已经目瞪口呆,良久才转向同样惊愕的吴铭:“人才啊!”

    吴铭咧嘴一笑,高兴地拍拍雷鹏的肩膀:“看来你很熟悉这种步枪,一定是没少玩你爸的那支新枪吧?”

    雷鹏不好意思地点头,声音小得只有吴铭能听见:“上个月,月亮最圆的那天晚上,我爸扛着铭叔送的新枪回家,天天擦,教我怎么上弹,怎么开枪,就是舍不得给我打一枪试试,我实在喜欢,天没亮就悄悄拿枪上山转了半天,打了十排子弹就知道怎么用了,回来我抗回黄羊和五只锦鸡,还挨了一顿打。”

    吴铭哈哈大笑,笑到最后差点儿岔气:“我只给你爸一百发子弹,你半天就用去大半,怪不得他打你,他心疼了,哈哈!哈哈哈……”

第一卷亡命天涯 第35章到大城市逛逛

    阳历八月十日,多年来一直负责探听消息和联络眼线的三当家李琨从常山县城回来了,除了带回本月的新旧报纸之外,到县政府办理身份备案的事情还没个准信,吕师爷辛辛苦苦书写的名册,倒是让县政府民政科的官老爷收下了。

    “你没悄悄给经办人送钱?”吕师爷的声音很不高兴,吴铭刚走到楼下就听见了。

    李琨无奈地解释:“给了啊!三个经办人分别送去五十大洋了。”

    楼上没了声音,吴铭跨进门口,扫一眼就笑道:“估计是送的钱不够,这年头不送够钱谁给你办事?五十大洋在普通人眼里是笔大数目,可在当官的眼里就不算什么了,何况我们除了九十六口人之外,还登记有八百亩田地。”

    吕正德微微颔首:“应该是这么回事,钱没给够。”

    吕师爷算是认可了吴铭的推测,李琨不好意思地对吴铭笑了笑。

    吴铭四处看看,一屁股坐下问道:“你们怎么老爱到我这屋子里来?到处落烟灰,还吐痰,真是的,村口大樟树下那栋专门修来开会的大木楼白修了?”

    三人早已深知吴铭的好脾气,哪里理会他的牢骚,一个个歪屁股翘着二郎腿,安坐着无动于衷。

    吴铭摇摇头不再计较:“三哥,刚回来的商队说,雇两艘船把货物运到南面的芳村岔河口,船家就不愿再上来了?”

    “可不是,好说歹说,几个船老大还是怕瘟疫,还问我为何和几个畲族汉子在一起,没办法只好回来叫弟兄们赶马去驮了,道路弯弯曲曲不好走,来回就是六十里路,马都累个半死,干脆早点儿买船吧,自己有船干什么都方便,省得每次弄回枪弹,还要藏得死死的。”李琨恼火地回答。

    吕师爷白了他一眼:“你以为就你急啊?身份证明没弄下来,外出一步都不保险。”

    吴铭拿着报纸站起来:“大家快看,这张新发行的《衢州商报》有条消息,开化新任代理县长是个留日归来的法科高材生,名叫王光韶,才二十八岁,土生土长的开化人,报纸赞扬他办事公平,平易近人,上任以来兢兢业业,普惠万民,获得开化各界一直推崇。”

    吕师爷连忙抢过去,看完放下报纸:“你想到开化去登记?”

    “不行吗?你誊写一遍名单,田亩数改为三百亩山地,再把申报地方换成西面舜山村,然后送到开化县城,估计三等县城开化没那么多弯弯道道,天高皇帝远的容易糊弄,再者说了,一个刚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代理县长,不管他学识有多高,都不会是官场老鸟,至少他有冲劲,急于做成事情,未尝不可试一试。”吴铭懒洋洋回答。

    李琨连忙站起:“那之前在常山县衙交上去的东西作废了?”

    吴铭摆摆手:“不会作废,耐心等着就是了,多办个身份证明很有必要……要不就办三十几个弟兄的就行了,都用假名,反正发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