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勇闯天涯-第3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承宗很想弄清楚这件事,但是乡人不明所以,暗地里流传的谣言很多不足信,还有人说吴山伢子从小到大就是半个傻子,白长一副高大身子,空有一身蛮力,脑袋却不好使,对此,似乎知情的师叔一直没说话,承宗也不好追问。

    此时,承宗看到吴铭沐浴夕阳逐渐走近,身穿陈旧的长棉袍,还吊着受伤的左臂,身材高挑步履均匀。

    令承宗暗自颇为诧异的是,扶着拐杖越来越近的吴铭看起来与寻常乡人大不一样,没有半点乡下人的卑微状,消瘦的脸上神色自若,鼻挺眉长目光清澈,整个人竟然显得文质彬彬的,无论承宗怎么看,都难与把眼前的这个人与提着砍刀摸进陈家大院连砍六人的亡命之徒对上号。

    “刚回来?”吴铭在承宗面前两步站住,宽阔的额头上沁出了汗珠,紧闭的嘴角隐隐挂着笑意。

    承宗指指吴铭的伤臂和脑袋:“这两天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手臂和头上的伤处有点痒,五个手指都能动,头上伤口也没事了。”吴铭想说句谢谢,又觉得一句轻飘飘的谢谢没有意义,只好把感激埋在心里。

    承宗点点头,望向远处石壁下高大的银杏树:“你喜欢那地方?”

    吴铭回头望一眼:“那里的泉水清澈甘甜,林荫宽广翠竹环抱,坐在古树下,千山万壑尽收眼底。以前没在意身边的山山水水,细细观望之后,觉得自己忽略了很多好东西。”

    承宗惊讶地注视吴铭,看到吴铭脸上真诚的笑容,不由得也笑了:“居士言谈雅致,心境开阔,想必读过不少书吧?”

    吴铭愣了一会,很快对承宗笑道:“我只是勉强能认字,倒是听承元小师傅说,承宗师傅五岁就能背诵《道德经》,六岁开始学《百草经》,七岁开始习武了,和你相比,我差远了。”

    “承元这小子。”

    承宗有点不好意思,上前虚扶一下,与吴铭一起往回走,边走边关心地说道:“你的伤没痊愈,特别是手上,骨头没长好,不能走动太多。”

    “有劳了!”

    自此,承宗与吴铭之间的交谈慢慢多起来。

    秉真道人再也没有专门到后院看望吴铭,但从不反对承宗、承元师兄弟和吴铭在一起,也不干涉承宗把各种书籍和下山顺手弄回的旧报纸拿给吴铭学识字,反而罕有地吩咐承宗:

    “吴家小子身世可怜,从小到大没什么亲人朋友,听说他哀求村里汉子学武被打走后,整天躲在自家后山瞎折腾,而且傻乎乎坚持了十几年,这份毅力倒也难得。有空你传他一套养身功法,便于他的伤势早日康复,也好让他消去一身戾气。”

    俗语道:伤筋动骨一百天。转眼三个多月过去,吴铭的伤势已经痊愈,与承宗、承元一起度过了下元节、冬至、除夕和新春佳节,彼此间越来越习惯相互的存在,吴铭仍然和刚来时那样话语不多,但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笑容。

    让承宗师兄弟印象深刻的是,吴铭拥有强烈的求知**和令人吃惊的学习能力,他似乎总有问不完的问题,不知不觉间学到很多东西,内容包括书法、道家最高典籍《道德经》释义、道教历史、道家仪式等等,还掌握了道家养身功法,劳作之中不时询问上饶本地乃至周边地区的历史与现状。

    承宗师兄弟所不知道的是,外表平静性情温和的吴铭,内心却是无比的焦虑和彷徨,三个月里的每一天,吴铭都是在万千感慨和惴惴不安中度过,每天孜孜不倦求学的同时,还要苦苦思考自己的未来。

    在承宗的精心照顾和悉心传授下,吴铭各方面进步神速,很好地掌握养身功法和吐纳要领,前几天承宗指点时推过吴铭几次,发现每晚坚持站桩一个多时辰的吴铭身形越来越稳,脚下有根了,而且原先那笔歪歪扭扭的毛笔字也变得好看多了。

    虽然承宗对吴铭惊人的悟性和坚韧毅力深感惊讶,但承宗看得出,聪颖过人的吴铭确实如他所言“没读过多少书”,一手毛笔字不堪入目,练了近两个月才算入门,第三个月才略具神形,勉强入得师叔秉真道长的法眼。

    对此,每天听到承宗汇报的秉真道人也深感意外,像吴铭这样二十四岁才开始正规学习和练功的人进步如此神速,在整个教派中屈指可数,说是天赋超人也不为过,让阅历深厚的秉真道人心中有种不可思议的感觉,虽然他已经尽知吴铭的身世,对这个长相端正温和有礼的年轻人也深为同情。

    不知为何,得知吴铭的最新修习进境之后,权衡良久的秉真道人叮嘱承宗:“除了书法和普通医理之外,别的东西就不要传授了,到此为止,以后如何,全看他自己的造化。”

    承宗恭敬答应,心里却甚为不解,近三个月来,他和吴铭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吴铭的善良宽厚、谦逊勤劳的品格,以及举手投足之间自然洋溢出的独特魅力,完全得到了承宗的认同和接纳,承宗脸上的笑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不知不觉间也和师弟承元一样,把吴铭当成了自己的师兄弟。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就在吴铭郑重考虑自己前途的时候,道教的又一重要节日上元节即将到来。

    大年初十刚过,承宗、承元师兄弟开始忙绿起来,清扫道观和山门,擦拭法器,前殿和中殿内外换上各色旗幡,增设灯盏烛台和跪坐蒲团,便于上元节这天络绎到来的信徒们进香参拜。

第一卷亡命天涯 第5章偶遇

    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天色蒙蒙亮,太金山下田家村的数十名青壮和健妇已经到来,这些虔诚的信徒携带香烛,到三清像前上香叩拜,随后恭敬地将捐赠物品交给承宗道士。

    不用承宗师兄弟太多安排,勤劳淳朴的乡亲们轻车熟路地忙碌起来,包揽了生火熬粥、烧水泡茶、烹制祭祀三牲等所有杂务,后院里脚步匆匆,但忙而有序井然不乱,显然是有传统的。

    天色大亮,信徒香客络绎不绝,一堆堆人群聚集在殿门外的大柏树下歇息,等待祭祀的吉时到来,其中不乏十里八村的地主富绅和德高望重之辈,承宗、承元师兄弟开始奉茶迎客前后忙碌。

    在秉真道长的授意下,承宗没有要求吴铭帮忙,吴铭鉴于自己逃犯的身份,也没有凑热闹的念头,早早带上柴刀把羊赶上山,温习沿途看到的各种植物和草药知识,然后不紧不慢地开始砍柴。

    伤愈之后,每天砍一担柴是吴铭必做的功课,两辈子都出身于贫寒家庭的吴铭不愿吃白食,人家的救命大恩难以回报暂且不说,天性勤恳的吴铭无法忍受寄生虫式的生活,何况还能在劳作中不断增强体质,以尽快适应生存环境。毕竟,他的人生之路还很长,不可能局限于这片小小的天地。

    午时已过,吴铭在羊圈旁的柴房里卸下第二担柴火,整个道观此刻香烟缭绕呢喃鼎沸,想必是庄严的法事已经进入尾声。

    隆重盛大的法事对吴铭没有吸引力,他知道自己尚未融入这个社会,很多时候还活在心底的那个已成梦境的世界里,还在坚守着自己的世界观和道德观。

    如今这副强壮的皮囊没给吴铭留下半点记忆,所以他对这副皮囊所遭受的一切看得很淡,甚至不愿意去弄个明白,所以也就没有任何的不甘和委屈,更谈不上什么仇恨。

    吴铭慢慢享用完两块香甜的烤山薯,用布巾擦去脸上流淌的汗水,捡起地上的柴刀走向不远处的银杏树,挺拔的身躯充满活力,步履也日渐沉稳矫健。

    他来到大树下稍作歇息,洗把脸掬一抔甘冽山泉徐徐饮下,昂起头长出口气,挽起道袍下摆拿起锯子和铁锤,继续修建小木屋。

    也许是专业知识所驱使,也许是建设能拥有成就感和存在感,也许是喜欢这块风景上佳之地,吴铭决定利用空余时间在这地方修一座小木屋,此地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背靠大山旁倚大树,溪流淙淙翠竹环绕,两旁山上长满郁郁葱葱的杜鹃,无论清晨还是黄昏,晴天还是雨天,身处此地均能体验到大自然的动人魅力。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两个月前,承宗向吴铭转达秉真道长的意思,让吴铭最好能在山上修养一年,一年后不管吴铭如何决定都顺其自然。

    吴铭对此深感困惑,但又无法拒绝,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最终还是无奈地答应下来,为此,他用一个多月时间,准备不少木料和碗口粗的毛竹,剥下一块块整齐的松柏树皮,开始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虽然砍伐和建筑费去不少功夫,但能够把脑中的专业知识用之于实践的机会不多,也能以此调节烦躁迷茫的心态。

    小屋的主体已经落成,门前的原木露台已拼接完毕,吴铭把竹木边角料和干枯的草木推到小屋前方空地,取来火柴点燃刨花,用木棍扒弄几下火势渐旺,坐在溪旁的岩石上歇息,静观木屋的尖顶造型和刚覆盖的坚固树皮屋顶,脑子里细细估算下一步所需材料和工时。

    寂静中,吴铭隐约听到脚步声传来,抬头一看愣了片刻,随即整理道袍缓缓站起。

    两名女子不知为何来到此地,走在前面的女子年约二十肌肤白皙,拥有这个年代少见的高挑身材,齐肩秀发,身穿藕色呢绒大衣,整齐刘海下峨眉弯弯,一双秀眼晶莹灵动,微微张开丹唇现出白玉般的洁白牙齿,晃眼看到树下有个大男人之后,她的表情显得非常意外。

    高个女子身边是个十六七岁的圆脸女孩,身穿蓝色碎花棉袄深蓝镶边裤,看样子像大户人家的丫鬟,她脸上的惊讶之色一闪而逝,望着正在整理长袍的吴铭有点气恼,上前一步大声呵斥:“哪来的野道士?看见我家小姐到来还不回避,怎么不懂礼数?”

    吴铭愣了,想了想反问道:“不知道你是哪家名门闺秀?怎么会到我住的地方来质问我?”

    “你……”小丫鬟哑口无言,气得小脸通红。

    “小珍,不可莽撞。”

    高个女子低声告诫身边丫鬟,上前半步向吴铭屈身施礼,歉意地望向长发凌乱的吴铭:“对不起道长,我家小珍年纪小不懂事,得罪之处,还请道长多包涵。”

    美丽女子说完,脸上歉意的笑容骤然凝结,秋水般清澈的眼中显出惊讶之色。

    人家道歉了,吴铭也不好再说什么,轻咳一声淡淡地劝道:“两位请回吧,山道险峻坎坷不平,万一伤着可不好。”

    美丽女子抬手轻掠一下被山风吹乱的刘海,再次客气地向吴铭致歉:“真对不起,我们是来上香的,看到高大的古树和这边的几丛红叶就过来,打扰了道长的清静,还请道长原谅,我们这就走。”

    两名女子转身走出几步,小丫鬟回头狠狠瞪吴铭一眼,搀扶美丽女子悻悻离去,低声埋怨小姐太给臭道士面子。

    吴铭捡起木棍,轻轻拨弄燃烧的草木,凝望浓烟升腾的火堆陷入沉思,转眼间就忘了两个离去的女子,如同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可是,他的心境远没有他的外表那么淡然和平静。

    之前,他因为恪守良知和职业道德,不愿与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和变质者同流合污,本着坚定的信念在备受排挤和暗算之下奋起反击,大胆揭露自己所监理的重点工程中的重重黑幕,从而招来利益集团肆无忌惮的迫害,以致落得“贪污巨款”的罪名身陷囹圄惨遭迫害,这一切,都不得不让他对自己所坚持的信仰、理想和价值观展开反思。

    如今,鬼使神差之下他再世为人,却处于战火纷飞的民国乱世,一个个头颅一摊摊鲜血让他深刻体会到生命的无奈与脆弱,再者,日寇的侵略铁蹄已经轰隆响起,天下已难有一方净土,仅是自己所在的江西仍然战火不绝动荡不安,国共两大势力仍在剧烈的武装冲突和势力整合之中,赣西、赣中、赣南已经开始血腥的清算,社会环境将会越来越残酷,越来越险峻。

    从承宗下山带回来的旧报纸和探听到的消息中,吴铭还了解到:两周之前,陈诚的第十八军休整补充完毕,已离开鹰潭南下进剿朱毛红军;南昌行营参谋长熊世辉已就任江西省主席,省府专员和一个连兵力进驻上饶,上饶地方守备团已经展开轰轰烈烈的剿匪运动,上饶县各路豪强吓得退避三舍魂飞魄散,一纸征兵令和一道征税令弄得全县鸡飞狗跳人心惶惶,专员带来的军队开始大张旗鼓招募新兵,同时也开始了肆无忌惮的战争摊派与搜刮。

    对于如今的局势,吴铭有种手足无措的惊慌感,他发现脑子里可怜的历史知识对目前的认知没有丝毫助益,眼前这个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对他而言是无处不在的危险与混乱,他知道自己只要走错一步,就可能遭致突如其来的无妄之灾,任何的投机取巧都充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让自己死于非命,这也是他至今没有匆忙做出决断的原因,他需要更细致更准确的印证和筹划。

    熟悉的竹梆声响起,吴铭从沉思中醒来,望一眼挂在遥远山巅上即将隐没的太阳,站起来麻利地收拾工具,掩埋即将燃尽的残火,整理衣衫大步向道观走去。

    关上羊圈竹门的承元看到吴铭,几步迎上神秘地说道:“吴大哥,你知道今天的香客中,有谁打听你的名字吗?”

    吴铭微微吃惊:“没几个人认识我啊,是不是我们吴家村乡亲?”

    “不是,你再猜。”承元童心纯稚笑容淘气。

    “我真猜不着。”

    “是个女的,长得很好看!嘿嘿……”

    吴铭似乎明白了:“你说的人是不是留着齐肩短发,身穿藕色大衣的那个富家小姐。”

    “吴大哥真聪明。”承元哈哈一笑:“那个好看的姐姐姓汪,她临下山前悄悄把我拉到柱子后面,给我两个大洋,然后问我:在道观东面大银杏树下干活的年轻道长怎么称呼?”

    “你怎么回答?”吴铭皱起眉头,担心自己的身份被人识破,从而带来不必要的危险。

    “我当然……不说,嘻嘻!师父和师兄早就交代过我,不能对外人说吴大哥的任何事情,所以我就说不知道,然后把那两块大洋当成香油钱交给了师父,大哥放心吧,嘻嘻!”承元小脸上露出捉弄的顽皮笑容。

    吴铭摇头笑笑,抬腿大步走向侧门。承元快跑跟上,边跑边好奇地询问吴铭为何不继续问下去,还说看到师父和师兄曾和那个漂亮姐姐说了会话,承宗师兄肯定知道那个漂亮姐姐是哪家的。

    吴铭没有继续纠缠这事,用完晚饭帮助承宗师兄弟收拾后院,一切干完已是夜幕降临。吴铭洗完澡点亮油灯开始练字,一个时辰后来到院子里,继续每一天的桩功修习,似乎今天和以往的每一天一样,别无二致。

    次日临晨醒来,吴铭意外发现自己的大裤头前方湿了一片,黏黏糊糊的让他非常尴尬,梦中那张美丽颜容再次浮现脑海挥之不去,只能悄悄起床跑到院中水池旁,冒着寒冷飞快脱下裤头,提起一大桶凛冽的泉水当头浇下。

    一阵寒风吹来,吴铭激灵几下,打了个气势磅礴的哈欠,弄得回音阵阵声势不小,院墙下的大公鸡也吓得大声啼叫起来,晨曦就在雄鸡的声声呼唤中姗姗而来。

第一卷亡命天涯 第6章死马当作活马医

    残冬的影子尚未离去,春天的脚步无声来临,片片红叶和丛丛嫩芽点缀在层林之间,漫山遍野的生命缓缓苏醒。

    斜眼夕照,承宗把装着锅碗瓢盆的背篓提进吴铭新建成的木屋里,小承元将肩上的棉被扔到结实的木床上,跑到石砌的壁炉前蹲下看了片刻,又跑到木屋后面,好奇地打量吴铭用毛竹引来的清澈山泉。

    离地两尺的精巧木屋全部用山上的竹木建成,屋顶用一块块整齐剥下的松柏树皮覆盖,在历时近三个月的建造中,吴铭得到承宗、承元的大力帮助,这对师兄弟几乎每天都来帮忙。

    记得小屋落成那天,对此采取不管不顾态度的秉真道人意外到来,观看片刻一言不发地离去。

    吴铭心中充满感激,他知道自从向承宗提出建木屋的那天起,就得到了秉真道长的默许,否则承宗师兄弟俩也不会每天过来帮忙,更不会主动下山借来锯子、墨斗、凿子等工具。期间,吴铭多次跟随承宗下山进城采买,身上穿着已经习惯的道袍,头上戴顶青布道士帽,来来回回七八趟没人怀疑他的身份。

    数月来,每隔几天吴铭都会主动去中殿向秉真道长问安,无奈这位方外高人惜言如金,每次都只是和善地点点头,顶多哼两声就让吴铭自便。

    对此,吴铭曾疑惑地询问过承宗,承宗解释说师叔就是这个性子,每日执着清修,不喜言语,习惯了就好。

    承宗走出木屋,倚在结实的松木围栏上,遥望前方苍茫群山低声说道:“吴大哥,师叔说你尘缘未尽,别看你又建房子又开路的,但这片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