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春风-第3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况也只是秦家的两个尚未束发的小童。

    豫哥儿和三月从小就是众星捧月一般,无论是在秦家还是在罗家,他们走到哪里都有一堆人哄着他们,还从没有见过像云栖这样的怪人。

    小孩子全都好奇,何况在他们眼里,不爱说话也不是大毛病,真若想比谁更不爱说话,你这老头也比不上我们家的大姑娘啊。

    于是豫哥儿像只小鸟似的,围着云栖说个不停,三月香甜地吃着栗米羹,时不时地冲着云栖嘻嘻地笑。

    云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面,他初进宫时,外甥和外甥女还在宫里,但是碍着身份,他从来没有接近过他们,有几次远远看到,他们也是规规矩矩的,像个小大人一样,哪像面前这两个,一个精得像小猴子,一个憨厚得让人恨不能抱到怀里。

第**四章 常济文

    “太公公,您住在这里是不是喜欢听鸟叫啊,我也喜欢。对了,您没见过我妹妹吧,我妹妹前阵子做了一只小鸟,会扑腾翅膀的小鸟,改天我让她给您也做一只吧,我妹妹的手可巧呢,真的。”

    豫哥儿说到这里,唯恐云栖不相信,从三月身上摸出一只小荷包,那只荷包不是绣的,而是用缎带编出来的,浅蓝色的荷包中央是深蓝色的“三月”两个字。

    豫哥儿一脸的自豪,把那只荷包在云栖眼前晃来晃去:“我妹妹手巧吧,我妹妹还会做木牛流马呢。”

    “木牛流马?”云栖终于开口了,这怎么可能呢?

    “您不相信吗?您以前一定不是住在京城吧,京城里的人都知道,我妹妹六岁就做出一木牛流马。。。。。。”

    豫哥儿还想继续显摆,一旁的三月抻抻他的衣袖:“姐姐不让说牛牛。”

    牛牛就是木牛流马,三月虽然还小,可他记得很清楚,有一次乳娘夸奖姐姐做出了木牛流马,姐姐很不高兴,还哭了。

    好吧,豫哥儿也想起来了,他妹妹做的木牛流马不会动,他硬生生地把到了嘴边的一大堆话全都咽回肚里,只对云栖说了一句:“总之,我妹妹的手是最巧的。”

    云栖张张嘴,忽然哈哈大笑起来,秦家怎么养出来这么有趣的孩子啊,他指着那只荷包道:“这个我也会,嗯,看一眼就会了。”

    说完,他又觉得可笑,明明就是小姑娘的玩艺儿,他这是要比一比吗?

    那天,豫哥儿和三月回来的时候,每人手里提着一只小灯笼。罗锦言拿过灯笼细看,只见竟是用红木筷子和糊窗子的烟罗做的,虽然简单,但是趣致可爱。

    “这是太公公做的,太公公的手可巧了。”豫哥儿显摆着。

    罗锦言摸摸两个小家伙的脑袋,又问了问云栖在王府的情况,这才放下心来。又过了几天,她找了个名目,给庆王妃送了十颗成色均匀的祖母绿,又给世子妃送了一斛指肚大小的南珠。

    庆王爷半眯着眼睛,听着韩前楚冲着他发劳骚,话里话外都是在指责他怂恿宗室们胡闹,差点儿把他说成了赵家的不孝子孙。

    等到韩前楚说完了,庆王爷摸着山羊胡子,缓缓睁开眼睛:“韩阁老,那依你之见,是想让哪一个承嗣呢?想来韩阁老心中早有人选了吧。”

    韩前楚在心里暗骂,这老东西胆子肥了啊,还敢套他的话,你难道不知道,现在根本就不适合议储吗?

    “老臣认为,眼下不是议储的时候。”韩前楚冷冷地说道。

    “哦”,庆王爷便重新闭上眼睛,打起了瞌睡,有年轻貌美的丫鬟走过来,给他盖上薄毯,庆王爷把眼睛睁开一条缝,对丫鬟道,“乖,真懂事。”

    韩前楚看着辣眼,气得差点吐出一口老血,你丫的在老子面前说贱婢懂事,那就是说老子不懂事,打扰了你睡觉,老子还比不上你府里的贱婢?

    可是庆王府再是没落,也是皇室宗亲,赵宥反了之后,皇帝削了赵梓和赵宥的封号,庆郡王便成了大周朝唯一的郡王,无论他有没有实权,单凭这个王位,也甩了韩前楚一条街。

    韩前楚只能气呼呼地走了,他越发肯定,给宗室营在背后撑腰的就是这个老东西。

    而此时的常济文正在书房里走来走去,他早就想到那道接二皇孙还朝的折子,会把他推到风口浪尖,可却没有想到,一向安份守己的宗人府会跳出来,而且还打起了太祖的旗号。

    他忽然觉得自己太过书生意气了,他怎会没有想到呢,四皇子赵熙资质平庸,又不擅为人处事,与其让赵熙的儿子登基,还不如宗室们自己挑选一个,日后还能有功于帝王。

    这些宗室被压得太久了,如今有了这样的机会,自是要放手一搏。

    可是想到这些又如何呢,他现在已经被架在火上了。

    “大人,晚生听说那些书院的人,起先是求到了荷花池张家,无奈凤阳先生去了潭柘寺,他们这才。。。。。。”

    因为上次玄一道的事,潭柘寺有御林军把守,不是参与编书的人,均不得入内,这些人想去求见凤阳先生也没有办法。

    其实常济文早就听说这个消息了,那时他还沾沾自喜,凤阳先生是他的座师,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师徒,若论起来,闵涛和罗绍这两人才更亲近,而且这两人一个是状元出身,另一个时任国子监祭酒,都属清流中的中上人物,可书院里的这些人却没有去找他们,反而推举了他,说起来还是要看资历,闵涛和罗绍在官场上只能算是后辈,自是比不上他的德高望重。

    可是也不过十日,他再次听到这个消息,却感觉到了深深的讥讽。

    座师凤阳先生为何偏偏这个时候去了潭柘寺?摆明就是要避开这场是非,闵涛和罗绍是他的女婿,也是一早就得了他的嘱咐。

    可是到了如今这个时候,常济文已经没有了退路,他只能咬着牙硬撑着。正在这个时候,小厮急匆匆跑了进来:“大人,镇国将军和辅国公来了,小的们拦不住。”

    大周朝有好几位镇国将军,也有好几位辅国公,常济文问道:“来的都有谁?”

    小厮忙道:“镇国将军赵谦,辅国公赵达。”

    常济文只觉得头发根都要立起来了,镇国将军赵谦和辅国公赵达都已年逾古稀,而且都比当今天子高出两辈,若是论起来,他们都是赵极的叔公,是庆王爷的族叔。

    他连忙更衣,换上官服出门相迎,刚刚走到门口,就听到镇国将军赵谦声嘶力竭的声音:“姓常的,太祖爷的圣物在此,还不快点出来!”

    常济文都不知要说什么好了,所谓的太祖爷的圣物,无非就是那些当年赏的扇子啊马鞭啊什么的,可是这些东西偏偏就是宝贝,见物如见人。

    镇国将军捧的是一幅画像,太祖爷的画像。别说小小的常济文,就是皇帝见了也要磕头。

    这些皇室宗亲们耍起不要脸来,和街上的地痞流|氓也没有区别。

    常济文整整衣冠,对身边的幕僚们道:“摆上香案,迎驾。”

第**五章 吃空饷

    镇国将军赵谦、辅国公赵达,这两天宫里宫外全都哭过了,无奈哭声太远,皇帝听不到,当然也不想听。他们思前想后,觉得在议储一事上,最大的罪魁祸首就是常济文,于是便不惜老迈,捧着太祖爷的画像闹到常济文府上。

    常家的护卫和下人虽然训练有素,可是面对太祖爷的画像,打死也不敢去拦,这是抄家灭门的事,谁敢?

    赵谦和赵达这两位,都是货真价实的太祖子孙,当今天子弑父弑母,可也不会把宗室们全都杀光,平时还要锦衣玉食养起来。

    常济文一个头比两个大,他宁可在朝堂上唇枪舌箭,也不想撞上这些老家伙们。

    果然,他三跪九叩行完大礼,赵谦和赵达便开始指责他有违伦常,二皇孙是赵熙之子,赵熙不孝在前,谋反在后,若是让二皇孙承继大统,追封赵熙便是不义,不追封赵熙便是不孝,你常济文猪狗不如,是想置未来的皇帝于不孝不义之境吗?你居心何在?意欲何为?

    常济文的口才一向很好,可是他和这两位根本没有办法讲道理,一直闹到天将傍晚,赵谦和赵达累得几乎晕死过去,被随从们抬出常家,这才算作罢。

    可是整个京城也传遍了,两位宗室长辈去常家是走着进去,躺着出来的。

    高蕴听说之后,笑得前仰后合。自从他告病假以后,满朝上下都认为他要致仕了,高家门庭冷落,连个送拜帖的都没有了。

    等到他正式致仕,内阁便腾出一个位置了。闵涛和秦珏年纪太轻,资历尚浅,这位置一时也还轮不到他们,秦虽然资历够了,但是政绩平平,也不足为惧。反倒是常济文,这些年著书立说,在清流中名声鹊起,若论最有希望入阁的人选,他当仁不让。

    只是常济文当年在礼部时,与霍英的关系不太融洽,之后还是他的座师凤阳先生出面,让女婿罗绍跟着常济文编书,常济文与霍英之间才略见好转,后来常济文升任太常寺卿,也就不用再看霍英的脸色了。

    但若是常济文入阁,霍英一定会阻挠,但若常济文借着接二皇孙回朝这件事,得到朝中那些所谓的清流支持,霍英这条老狐狸想从中做手脚也不容易。

    高蕴自从听说这件事,便猜到常济文是项庄舞便,意在沛公。那时他是又酸又气。

    可是现在,他只觉好笑。

    常济文怕是着了什么人的道儿了吧,否则怎会这么倒霉?

    堂堂宗室、皇帝的长辈,从他府里被抬出去,常济文还谈什么忠孝仁义?

    别说入阁了,常济文下半辈子也别想再抬起头来了。

    常济文连夜递牌子求见皇帝,今天的事情闹得太大了,他承担不起。

    罗锦言坐在家里,听笑话似的听着外面的这些事,她转过身来,问坐在一旁的豫哥儿:“这件事若是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

    豫哥儿撇嘴:“这人也真够笨的,难怪那两个老头要到他家里闹呢,换作是我,我才不会见他们呢。他既然是大官,家里一定不小吧,从正门走进来,也要走上一会儿吧,趁着这个时候,让所有人全都退开,把两个老头和他们的随从引到一间空院子里,再把院门也关上,让他们闹个够。”

    坐在一旁的张氏噗的笑了出来,对罗锦言道:“瞧瞧,我们豫哥儿别看年纪小,天生就是个能当家主事的。”

    罗锦言摸摸豫哥儿的头,道:“你这个法子只能一时应急之用,不过你能想到这些,也没白在松涛轩里出出进进。”

    豫哥儿吐吐舌头,调皮地笑了。

    他常听父亲和幕僚们议事,有时候父亲也会像母亲这样考他,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他说得不对时,父亲也从不斥责他,只是让他没事时多听范先生讲讲前朝典故。

    罗锦言却觉得豫哥儿的回答虽然不错,但是太滑了,是不是要听秦珏的,把豫哥儿送到通州去磨磨性子呢?在那里和那些死士们同吃同住,一同训练。。。。。。

    罗锦言只要想想儿子的那一身细皮嫩肉,就心疼得不成了,算了,还是再过两年吧。

    秦珏回到京城的时候,常济文已经告了病假,回家养病了,至于接二皇孙回朝的那件事,虽然还有人摇旗纳喊,但是没有了领头人,也就不了了之。

    常济文不闹了,宗室们却依然没有罢休,今天这个递牌子进宫,明天那个在朝会上撞柱子,赵极不厌其烦。

    几位阁老先后被单独召进宫里,几天后,赵极挑选了镇国将军赵恕的嫡次子赵韬和辅国公赵达的重孙赵斐进宫读书,又在勋贵子弟中挑选了几名伴读。

    也就是说,如果皇帝无子,下一任帝王便是在这两个孩子中选一位。

    即使赵极万般不愿,他能害死一个孩子,却不能把两个孩子全都弄死吧,那样做得也太明显了。

    一时之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有的说赵极是想明白了,终于大彻大悟;也有的说皇帝时日无多,已经失了雄心,怕是等到皇帝龙御殡天的时候,坐在这把龙椅上的,不是赵宥就是赵奕了。

    但是无论如何,皇帝有了后继之人,宗室营和清流之间的闹剧也算是收场了。

    韩前楚气得半死,这件事是他暗中挑起来的,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最终受益的却是宗室营的那些寄生虫。

    最让他生气的,还不仅如此,秦珏竟然从滴水不漏的保定卫查出事来,保定卫的兵库被强行打开,里面竟然藏有给征南大军的兵器和粮草。

    上面的封条还好好的,注明是给征南大军之用。

    这些东西竟然藏在保定卫的兵库里?再接着审,便审出尹宸手下的左将军韩措与兵部勾结,从保定卫借兵,在路上暗中换出一部分军备。而保定卫本身也不干净,竟有几百人是在吃空饷。

    但这些空饷并没有落入保定卫手里,而是交由兵部侍郎杨俭掌握。

    吃空饷?

    眼下连打仗用的粮草都不够,这些远离战场的卫所竟然还在吃空饷!

第**六章 怎么敢

    满朝皆惊。

    保定卫是大卫所,分成保定左卫、保定右卫、保定中卫、保定前卫和保定后卫,隶属大宁都司。

    而大宁都指挥使便是韩前楚的儿女亲家牛朝。

    秦珏带回的证据方方面面,不但有花名册、帐本,还有人证!

    这些都是铁证,仅是物证便有五六箱,人证也有十几人。

    赵极盛怒,他是带过兵的,自是知道如今前方缺少粮草没有军饷是多么危险的状况,前方发不出军饷,死了的将士没有质恤,后方的卫所却在吃空饷。

    韩前楚被这突出其来的情况震得有些发懵。抽调军需的事情,这是他默许的,他是要给尹宸釜底抽薪,可是吃空饷又是怎么回事?他是兵部堂官,对于吃空饷并不陌生,日积月累,哪个卫所也有几个吃空饷的,钱数不多,挺多够卫所的长官们吃吃小酒。

    水无鱼则清,韩前楚不介意用这点小钱给底下的人发发红利。

    当然这也是有度的,每个卫所吃空饷的少则几人,多则一二十人,哪里有几百人之多?

    这是秦珏污陷!

    可是保定卫是他的子弟兵,水泼不进的地方,秦珏从哪里找来的这些物证和人证?

    难道保定卫有内鬼?怎么可能?倒是有个蒋家和秦珏沾着关系,可蒋家更不可能了,蒋家姑奶奶是被秦家弄死的,蒋家一门武将,怎会咽下这口气?再说,秦珏和蒋家打架,还是保定知府去给拉开的,之后此事被都察院的御史知道了,还写了折子参了秦珏一本。

    可是这件事欲演欲烈,保定卫的事情刚刚摆到台面上,同样隶属于大宁使司的茂山卫和紫荆关千户所,也有人证站出来,他们都是顶了同族亲戚家的袭职,被长官们发现后,威胁要上报兵部,他们无奈,为了保住袭职,只好把应得的军饷拿出来,到了如今已经几年过去了,族里为了袭职闹得不可开交,还以为他们得了好处,找上门来要银子,他们实在是撑不下去了,还不如把这件事捅出来。

    领空饷的事情涉及到兵部官职最高的这几个人,韩前楚知道,即使他自己没有什么事,可是牛朝和杨俭必须要扔出去一个。

    是保牛朝还是保杨俭呢?

    韩前楚正在踌躇,杨俭早年与瑞王赵梓的书信便被抛了出来。

    前一天夜里,已经宵禁,巡城的人抓住一个鬼鬼祟祟的人,从那人身上搜出一封书信,看落款竟然是兵部侍郎杨俭写给瑞王赵梓的书信。

    按理,事关杨俭,巡城官是不会招惹的,会连人带信给杨俭送到府上。可是这次遇到的巡城官,却把这个人连同这封信交给了锦衣卫!

    那个人是杨俭的心腹之一,常常跟着杨俭进进出出,六部里没见过他的不多,他的身份很快便被证实了。据他交待,有个从西北来的人,要拿这封信换五千两银子,他今天就是给那人送银子的,杨俭为了避人耳目,才让他独自去独自回,没想到回来得晚了,还是被抓住了。

    这人说的话是漏洞百出,可那封信却是千真万确,上面的字迹确定是杨俭的无疑。

    这一次把韩前楚也给气得不成,原来杨俭在投靠他之前,竟然是瑞王的人。

    瑞王世子赵宥已经反了,杨俭就是满门抄斩的大罪。

    杨俭死就死吧,可这不是坑了他吗?满朝文武谁不知道杨俭是他的人?可杨俭却还是瑞王的人,那他成什么了?

    韩前楚一不做二不休,决定把大宁使司吃空饷的事一股脑全都推到杨俭头上,又趁着杨俭还没有转送到诏狱,他派人给杨俭递话,他能给杨家留后,就看杨俭怎么做了。

    杨俭的夫人也收到了消息,她连夜把一个有孕在身的通房丫鬟交给了韩家派去的人。

    杨家还能保住的也只有这个没过明路的丫鬟了。

    杨俭次日便移送诏狱,他一口咬定这件事和韩前楚没有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