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鸦片战争-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翰看完信,心中对这次的计划越发笃定。
    现在俄国人在欧洲陷入了战争的泥潭。  东面的情况,中国占据绝对优势,此时不动更待何时。
    刘翰折叠好书信,兴匆匆的向刘安吩咐道:“立刻让石参谋长过来一趟。  ”
    想了想,刘翰叫做了刘安,改口说道:“我亲自去。  你叫上柳中尉一起。  ”
    总参谋长的帐篷在营西区,刘翰进去时石达开正在研究地图,看到刘翰进来,石达开连忙站了起来说道:“殿下亲自过来,彪下有失远迎,失礼了。  ”
    刘翰摆手说道:“现在战争一触即发,那些虚礼就不要讲啦。  石总长高才,本将军有一事请教。  ”
    “请教不敢,殿下但有吩咐,彪下知无不言。  ”
    刘翰也不在客套。  他先行在室内的交椅上座了下来。  向石达开做了个请坐的手势,然后问道:“石总长。  欧洲地局势我已经略有所闻。  不知道总理衙门和俄国公使的谈判如何,若是俄国人不答应,这场战争该怎么打?”
    石达开沉思了起来,半响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帐篷中间的桌子前说道:“谈判现在仍然没有结果,彪下认为,那是俄国人在拖,他们为什么拖呢?一者等候国内的援军,二者等候冬天的来临。  ”
    石达开一边将大手放在地图上压平图纸,一边说道:“让人奇怪的是我们在恰克图已经半年了,俄国人地援军却始终没有到来,难道欧洲的战事让俄国人十分吃紧。  ”
    刘翰袖手走到了地图旁边,嘴角噙着一丝微笑说道:“石总长估计的不错,我今天收到了一封欧洲的来信。  信中明确讲到,法国和英国都已经向俄国宣战了。  ”
    石达开抬起头上惊喜的说道:“看来俄国人这次要么就范,要不就让它尝尝夹心饼的滋味。  ”
    **********************
    圣彼得堡郊外,有一处奇特的地方。  在蛛网般纵横的巷道里,有一片与烟囱林立的居民院格格不入的开阔地上,这里耸立着一幢壁垒森严地三层楼房,楼房地四周围着一圈高耸的围墙,墙头布满了密密歪歪地铁丝网,四角里都有戒备森严的碉楼,网的外围还有荷枪实弹的卫兵在穿梭巡行。
    附近的居民从外观上都猜测到,这不是一块平凡的地方,很多人都认为这里是第三厅的监狱,因而都远远的躲开。
    其实这个神秘的地方原沙俄政府的最高陆军作战室,沙俄的许多重大军事行动的号令都是由此发出的。  其中楼房的第三层是全封闭的防弹室,楼底还有一个地下室,地下室平时由作战室工作人员居住;战时,突击变为秘密机要室。
    1854年12月,这个时节世界诸多国家都已经进入寒冷的冬季,但是和莫斯科的冰天雪地相比,很多国家都算得温暖的天堂了。  这种冰冷的刺骨曾经让拿破仑葬送了数十万军队而一蹶不振。  每到冬季,阵陈刺骨的寒风吹起地上的层层积雪,圣彼得堡成为了冰雪女王的国度。  白沙一般在寒风中飞舞的雪花堵的人喘不上气来,睁不开眼睛,厚厚的羊皮袄上总是靖着一层薄厚不一的雪渍。
第四章龙熊之争二百九十一东西夹击
    第四章龙熊之争二百九十一东西夹击
    1854年12月7日一太早,附近的居民突然发现这座神秘的地方,在铁丝网的外围冒出了好几层全副武装的俄国土兵,一个个威严正立,如临大敌。
    居民们互相交换着眼色,传递着谁也说不清的信息,胆大点的在窃窃私语,交头接耳,互相对问“又出什么事了?”
    此时,这座最高陆军作战室的第三层的防弹室内,一张十几米长的大条桌占据了屋子的大部分空间,桌子两旁的椅子上,两肩扛着元帅肩章的高级军官们双手压膝,挺胸抬头正在恭听尼古拉一世的训话和命令。
    尼古拉一世的脸色十分不好,也难怪他的脸色难看。  9月20日的阿尔马河之战俄国缅希科夫亲王率领的4万俄军,败给了英法土联军,随后缅希科夫亲王率领败退的军队进入塞瓦斯托波尔,不久塞瓦斯托波尔被英法联军围了起来。
    尼古拉一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指着占据了整个墙面的欧洲地图吼道:“他们已经进入了俄罗斯的领土,我们要反击。  ”
    “还有这里。  ”尼古拉一世的手指迅速的又指向地图的东面气急败坏的叫道:“他们在要挟,中国人在趁火打劫,伟大的俄罗斯帝国不能接受劣等的黄种人的威胁。  ”
    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偷偷地抹掉尼古拉一世喷在他脸上的唾沫星子,在沙皇喘气地间隙说道:“尊敬的沙皇陛下。  我认为我们应该避免两线作战。  中国人在边境屯兵五十万,如果进入我国境内将不堪设想,不如给他们一点甜头,让他们退兵。  ”
    显然戈尔恰科夫的底气不足,在这满是军人的房间中,他的话刚一落,周围便有人叫嚷起来。  说话的是第三厅的特务头子本肯多夫。  面对着嘴巴张合不断地本肯多夫,戈尔恰科夫感到空中小雨纷飞。  他简直后悔坐在了本肯多夫的隔壁。  哎,谁让屋子里就只有他与本肯多夫不属于陆军系统。  戈尔恰科夫自认倒霉地摸了一把湿漉漉的脸颊,心想:你说得不就是中国陆军肯定只有四十万,不会有五十万放在边境上,其实四十万和五十万有多大区别呢?不过戈尔恰科夫不多算开口了,因为几位陆军的鹰派人物又在朝着他喷唾沫子。
    不过陆军中也有明白人,费奥多尔。费奥多罗维奇。贝格元帅站起来说道:“请大家稍微安静一下。  听我说几句。  ”
    费奥多尔元帅参加过1812年的卫国战争和1813的俄军国外远征。  在第二集团军作战部长官,1843年任总司令部军务总监,领导绘制了俄**事地形图。  是一位陆军中资深的老军人,他地话格外有分量。  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听费奥多尔元帅说道:“我认为,我军切忌两线作战。  克劳塞维茨先生在其名著《战争论》中曾经提到,数量上的优势在战略战术上都是最普遍的制胜因素。  如果我军两线作战,则必然分兵,那么我军在武器、人员都不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如何能够以少胜多。  ”
    费奥多尔元帅的话让室内有些升温的气氛冷静了下来,这时屋子里一位留着大胡子的将军站了起来。  众人将目光向这人看去,原来是伊拉里奥诺维奇。库图佐夫将军。
    库图佐夫将军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  人们称呼他为独目将军,他地另一只眼睛是在一次战斗中失去的。
    这位沉默寡言的将军站起来后,没有过多的言语,他只是冷冷地向尼古拉一世说道:“陛下,请允许我到远东去,我会用生命维护沙皇的荣誉,为伟大的上帝而战,将异教徒永远扫荡进地狱。  ”
    尼古拉一世气势威严地站了起来。  屋内所有的元帅将军和大臣们都从座位上专注地看着沙皇陛下,静静地等候沙皇陛下的旨意。
    尼古拉一世用他阴沉的目光环视了一圈,屋里的空气变得凝固起来。  两列整齐威武的部下在尼古拉一世的目光中把胸口挺得像公鸡一般雄壮。  突然尼古拉一世发话道:“下面,我命令!”
    话音未落。  所有军官,包话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在内,“刷”地一下齐刷刷地站了起来。
    紧接着,静得可怕的作战室里响起了尼古拉一世那尖细但颇有凶性的声音:“库图佐夫将军为远东战区总指挥官,所有沿中国边界的驻军。  立即进入一级戒备状态,听候命令!不得有误,违者严惩不贷!”
    *************************
    库图佐夫将军手里拿着军情处提供地情报沉思起来,坐在燃着炭炉地马车里库图佐夫将军仍然觉得冷,可身体的冷怎么也比不上心中地寒意,库图佐夫将军很明白中**队的实力。  在当今世界能和英国挑战的国家,绝对不超过一巴掌。  当然这一巴掌五个里面,怎么也得包含沙俄帝国。  只是现在俄国正和英法两国交战,中国突然在东方插一杠子,还真让俄罗斯难受。  外交部驻北京大使馆发来的文书库图佐夫已经看过了,中国人就是趁火打劫,想要夺取大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库图佐夫将军看着手中关于远东地区的资料,整个远东的俄国人也不过十万人,这样的实力如何和中国硬抗。
    库图佐夫将军将目光抬起看着对面的参谋长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我们有一个最优秀的战友,将军阁下。  ”
    库图佐夫似乎想到了什么,沉思着说道:“你是说,冬季……。”
    “准确的说,是寒流,西伯利亚无边无际的寒冷,足以让所有人退却。  ”
    库图佐夫从纷乱的脑海里理出一根头绪,一边思考一边缓缓说道:“我们应该采取骚扰阻击战术,将主战场放在叶尼塞河以西,麻痹中国人的主力,让他们进入冰冷的西伯利亚,然后袭击他们的后勤补给,同时让我们在蒙古人中间的朋友起来赶走我们共同的敌人。  ”
第四章龙熊之争二百九十二塞瓦斯托波尔战役
    第四章龙熊之争二百九十二塞瓦斯托波尔战役
    塞瓦斯托波尔即是一座军港也是一座要塞,自从乌克兰在1783年并入俄罗斯帝国以后,这里便一直是俄国境内的战略要地。  这里位于黑海北岸,向南经过黑海海峡可通地中海,往北经克里木州首府辛菲罗波尔可直达莫斯科。
    1854年11月5日,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已经进行了41天。  大小数十场战斗使得塞瓦斯托波尔城外的工事弹痕累累,可这座坚固的要塞依旧在俄罗斯人的手中。  并且俄军不失时机的开始对联军实施反攻了
    天色还没有亮,俄军便开始实施这次的进攻计划。  整个战斗的总指挥由纳希莫夫海军中将担任,索伊莫诺夫率领1。9万人、38门炮,沿基连山谷向东南方向进攻;离索伊莫诺夫部约5公里处,巴甫洛夫率领着1。6万人、96门炮,从因克尔曼桥向南进攻。  西面支队则由彤伦堡统一指挥。  戈尔恰科夫指挥的2万人负责牵制法军并攻占萨朋山。  南部要塞守军则以火力支援进攻部队,并派小分队出击,借以吸引法军的注意,此外,还以6000人掩护通往巴赫契萨赖的交通要道。
    这次俄军的目的很明确,准备从英军阵地打开缺口,继而扩大战果。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如俄军想想的那样轻松,行军在路上的俄军发现身边烟雾弥漫,当他们到达预定战场时,这里已经大雾弥漫。
    此时正好是凌晨6时许。  索伊莫诺夫已经顾不得许多,他向部队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枪声和炮声突然在战场上响起,将克里米亚半岛宁静地清晨撕碎了,俄军在大雾中以纵队阵形向英军阵地发起进攻。
    英军的阵地成尖刀形状,两线布置。  第一线第二线15000人,36门炮。  面对俄军突然的进攻。  英军良好的素质和优良的装备及时发挥了作用。  在印度战场上吃了中**队的亏以后,英国步兵的标准配置已经是米尼步枪。  这种枪虽然发明自法国,可是以英国强大地工业体系要仿制是很轻松的。  因此英国在对枪支地性能有了提高的需求后,米尼步枪开始大量装备英军。
    这时英军和俄军开火以后,这种有效射程达到500码的米尼步枪对俄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使用滑膛枪的俄军只能不断的靠近英军阵地以求有效的杀伤英军。
    幸亏不管米尼枪支也好,滑膛枪也好,这时候地枪支都是命中率不太高的武器。  两种枪的性能差距都在量变的范围而没有达到质变。  这样俄军的劣势也并非不可以一战。  事实上俄军在这场战斗中在武器出于劣势的情况下打的极为不错,俄军在战斗中英勇顽强打退联军多次的进攻。
    在索伊莫诺夫地部队和英军猛烈交火的时候,按原定计划,巴甫洛夫的部队应该攻击英军翼侧。  但很不幸的是,后者因因克尔曼桥未及时修好,而耽误了时间,这样战役一开始,两支主攻部队就丧失了协同。  使得英军有了机会迅速调整部队,支援一线阵地。
    英军的一线阵地位于一座微微隆起的丘地,丘地连绵数公里,其一面临海,一面靠着法军阵地萨朋山。  俄军要攻占高地,需要通过一片崎岖地道路。  这条道路因为刚下过大雨而变得泥泞难行。  这些因素给俄军带来的极大的困难,被投入到前线的俄军因为拥挤而被英军的炮火无情的轰炸。
    不久索伊莫诺夫麾下所属的38门火炮也在附近的高地开火了,有了火炮的支援俄军的情况立刻得到了好转。
    当战斗进行到天亮地时候,大雾已经渐渐散了,索伊莫诺夫地望远镜中俄军已经突破了多处英军阵地。
    这时有一对英军骑兵朝着俄军后翼的炮兵阵地冲了过来,索伊莫诺夫淡淡地向身边地副官吩咐了几句。
    命令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了下去,所有俄军火炮调整了目标距离。
    进行冲锋的是英军轻骑兵旅长,旅长卡迪根子爵奉命率领麾下673名骑兵突袭俄军炮兵阵地,希望能减少俄军炮兵对英军阵地造成的威胁。
    随军记者拉塞尔在泥泞的高地上有幸而又不幸的目睹了这场震撼人心的骑兵冲锋,他在发给《泰晤士报》的战地通讯中写道:“现在发生了使我们感到极为忧伤和悲痛的灾难。  唐。吉诃德袭击过风车。  但也没有像这些英勇的士兵那样鲁莽和轻率,他们连想都不想就向前猛冲。  几乎肯定是白白送死……。  ”
    卡迪根子爵无从得知拉塞尔在高地上正以忧伤的目光中注视着这一切,他在队伍中间高高扬起手中的指挥刀,高声呐喊着:“英格兰的勇士们,用敌人献血染红你们的铁十字勋章。  ”
    在刚刚升起的朝阳下,六百多名披着红彩的骑兵,在壮烈激昂的战斗气氛中豪迈地向前冲锋。  铁蹄的撞击地面发出的巨大响声甚至不能被炮声掩盖,他们看起来像一条铁马金戈的洪流,似乎没有能够抵抗他们的事物,能够粉碎挡在铁蹄前的一切。
    可事实在顷刻间颠覆了,将真实还原在克里米亚的铁血战场上。
    距离俄军1200米的距离时,沿线的俄军全部开火,38门大炮泻出潮涌般的烟雾和火焰,从中穿过的致命的子弹嘶嘶作响。  齐射的子弹使人和马的尸体飞散,被受伤或无骑手的战马载着穿过这块旷野。  英军无力支援,他们只能亲眼看着轻骑兵旅投向死亡的怀抱。
    卡迪根子爵是一个认真执行军令的标准军人,眼前的惨状并没有令他退却。  眼看前方投入的骑兵战线被打垮了,第二线的人马又冲锋了过去,在卡迪根子爵的指挥下,英勇的英国骑兵一刻不停,也一刻不放慢速度。  在俄军设置的密度极高的38门大炮的轰击下,这支队伍人数逐渐减少,钢铁的闪光在他们头顶上形成了晕雾,他们的许多的同伴临死时的呼叫声像是喝彩,于是他们飞快地冲进了枪林射出的硝烟中。  但是,在他们尚未越出人们的视野以前,平原上已布满了人和马的尸体。  他们除了面对滑膛枪的正面射击,还受到两边小山包上炮群的夹击。
第四章龙熊之争二百九十三塞瓦斯托波尔战役2
    第四章龙熊之争二百九十三塞瓦斯托波尔战役2
    拉格伦将军悲痛的放下了望远镜,他的目光不忍心穿透烟云去注视前方的战场。
    跨越这段不长的空间我们可以看到英国轻骑兵正勇猛的向枪口冲去,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左冲右突。  终于,少部分的幸存者终于冲出了重重险阻,举起了手中闪闪发光的马刀,迅速的砍倒了站立的俄军射手。  他们甚至冲垮了俄军的一个步兵纵队,把敌人像干草一样驱散。
    这回光返照似的胜利只是短暂的,幸存的英国骑兵迅速调转了马头,往英军阵地飞速返回。  此时小山包上的侧翼炮群的火力再次向他们泻下,他们又像早先那样溃不成军。  伤兵和摔下马背的人向英军阵地飞奔而来。  就在他们即将撤退的那一刻,众多的俄军骑兵持矛向他们侧翼冲来。  一切不难猜测,这队英国轻骑兵旅回来的所剩无几,包括卡迪根子爵在内只有不到200人生还,一次冲锋葬送了473条鲜活的生命,60%以上的死亡率震惊了战场上所有目睹这次冲锋的英国官兵。  而就在这个时刻,跚跚来迟的俄军巴甫洛夫部也到达了战场。
    两路俄国同时向英军阵地全线发起猛攻,英军的阵地顿时显得岌岌可危。
    独臂将军拉格伦,这位参加过滑铁卢战役的指挥官显得镇定沉着,他没有在俄军看起来不可阻挡的进攻中露出半点胆怯。  这位老资历的英国将军亲自来到了前线指挥所,在老将军地指挥下。  背靠着大海的英军士兵,进行了更加顽强的抵抗,正如拉格伦所言,我们只能退到大海,要不被*杀我们只能打败俄罗斯人。
    面对着俄军狂热的进攻,英军所有的炮火**着火焰发出一阵阵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