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鸦片战争-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寄长长叹了口气说道:“朕对陶中堂寄予厚望,常人不能理解此事,朕尚可原谅,可陶中堂乃朕之股肱,如子霖都不相信朕说的话,那朕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微臣有负圣上重托,虽万死不敢辞!”陶澍一边痛心喊着,一边扑通跪了下来,泪流满面连接磕了三个响头,地下嗵嗵作响。
    刘寄上前将其扶了起来说道:“子霖不可如此,事情不能理解,我们可以讨论,切不可伤了身子,起来我们再谈。”
    将陶澍扶了起来,几人重新坐定。刘寄耐心的讲了起来,这一次陶澍的态度虚心了许多,主动提出一些不能理解的地方,比如那火车不吃草,靠的是什么驱动,虽然刘寄并不是什么火车专家,这些常识还是能答上来的。
    见刘寄将火车的原理讲的这么透彻,连在英国听闻过火车的戴兰芬也都惊骇不已,事后赞叹道:“圣上果然圣明,这世间的事情要难道圣上的恐怕是没有了。”
    陶澍和包世臣两人听到刘寄如此详细的解释,态度也明显改善了,对引进火车一事积极多了。
    但是修建铁路的耗费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包世臣不得不汇报另一件事情。他等皇上讲的差不多了,这才上前奏道:“启禀皇上,最近平定东北叛军,修复烧毁的天津造船厂,安抚因战争流亡的百姓,耗费了大量的钱财。户部已经是国库空虚,微臣以为,是否能向中华银行借贷一些。”
    刘寄的头一下大了,中华银行虽说是窖银子的地方,可老是这样折腾,也是顶不住的。
    这个难题让刘寄坐立不安,他从坐榻上站了起来,在屋子里来回徘徊了好几圈,半响才向包世臣说道:“朕有个主意,就以朝廷的名义向富户发行债卷,大家以为如何?”
    刘寄这话说的不太清楚,好在户部尚书包世臣理解的快,他想了想问道:“皇上所指债卷,是指向富户借钱到期归还吧?”
    “朕正是此意。”
    陶澍思考了片刻回道:“这赔钱的事情谁愿意干,估计很难办呀!”
    戴兰芬去过英国,对债卷多少了解一些,见皇上提起这事,他立刻领悟到这是参照洋人的办法。当下戴兰芬接过陶澍的话说道:“如果在债卷上注明,到期加以利息归还。如此一来必定购买者踊跃。”
    “开销如此之大,到期年份,国库里又用何钱去归还?”
    见陶澍责问起来,戴兰芬胸有成竹的说道:“不然,朝廷将钱财投入各种建设,各相关的产业就会逐渐兴旺起来,税收也必定每年增加,朝廷的钱会越来越多。再说,这债卷可定期发行,并不局限于那一年年景不好。如此一来犹如给庄稼施肥,来年收成如何能不好。”
    刘寄见包世臣依旧在那里思考,点名让他发表意见。
    见皇上问起,包世臣回答道:“微臣以为此事可以为之,不过陶中堂的顾虑也应该加以考虑,毕竟陶中堂也是为国家社稷考虑,怕此举引起天下百姓不满。”
    “怎么会引起天下百姓不满,这是自愿到银行购买,并不关各地衙门半点事情。”
    “是微臣考虑不周,皇上圣明。”
    刘寄看了表现的十分恭谨的包世臣一眼,这人出身低微精明干练,处世谨慎,对于最早提拔他的陶澍,有点过于偏袒了,有的时候甚至将两人间的恩情看的高于国家的利益。不过说起来,这也是清朝官员的通病,怪不得包世臣。
    看看事情吩咐的差不多了,刘寄挥手让三人退下,临走时,刘寄又说道:“包世臣留下。”
    **************************
    看着规规矩矩坐在凳子上的包世臣刘寄用轻快的语气说道:“慎伯,你不要太拘谨了,朕不是吃人的老虎。今日把你留下来,是想和你谈谈心,朕一心想富强中华,造福黎民百姓。所用人唯才惟德,慎伯知世道艰难,体恤百姓,每每筹以良策,为朝廷解决不少难题。朕视慎伯为左右臂膀,有心委以大任。不知慎伯可愿担当。”
    包世臣出生贫寒,嘉庆十三年中举人,以后长期充当官府的幕僚。对当时重大的社会问题,如:农政、漕运、盐务、河工、银荒、货币以及水利、赋税、吏治、法律、军事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都相当熟悉,尤其具有农、礼、刑、兵,所谓“齐民四术”的广博学识,因此他成为当时许多封疆大吏重视的“全才”幕僚,也因此被陶澍赏识。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中,包世臣这位经世全才却如同龚自珍一样,郁郁而不得志。直到六十四岁才在江西新喻当过知县,在晚年包世臣甚至因为指陈时弊,积极提倡改革,触犯了某些势力的利益而遭到排挤打击,在艰难困苦中死去。
第一百零八章要想富先修路
    和包世臣交流了一翻后,刘寄说道:“修建一条铁路是十分庞大的工程,沿途数千公里,经过高山、河流、平原。其工程之庞大前所未闻,朕希望这项工程不会成为朝廷的负担,而造福于百姓。所以朕准备让你组织筹划铁路地建设。”
    包世臣凝神思考了片刻,回答道:“微臣对这铁路有些陌生,不知道该做那些工作。”
    “火车的轮子是固定在两根铁轨上,修建铁路就是把两根铁轨放在枕木上一直从起点连接到终点。”
    包世臣吃惊的说道:“皇上打算从哪修到哪?”
    “这事还需要和大臣们议一议,不过朕初步的想法有四条铁路。一条从京城到外蒙的库伦;第二条从京城到新疆伊犁;第三条从京城到黑龙江的雅克萨;第四条从京城到广州。”
    “这得需要多少钱财,恐怕国库已经无力担当。”包世臣有些吃惊的看着皇上说道:
    刘寄显然也是考虑过这事,他回道:“的确如此,所以这四条道,先修一条,以后有了资金再修建其它三条。”
    “就这一条,恐怕也难以负担。”
    “慎伯过虑了,朕的打算是由你挑头,专门成立一个铁路公司,修铁路的资金由铁路公司自行筹集,今后铁路有收益了由出资人按比例分配利润。”
    “这,有人愿意出资吗?”
    “谁说没人愿意,朕第一个出资,出资一千万圆。”
    刘寄的话让包世臣放心了不少。对于皇上的远见包世臣是深有感受的,今日皇上如此支持铁路地建设,包世臣直觉到这铁路一定是个好东西。想当初包世臣提出票盐法,刘寄毫不犹豫得就批准执行,票盐法一出台,原本糜烂的盐市立刻好转起来。如果说盐票的事皇上是碰巧看准了,那么前年受走私鸦片地影响,银荒闹得厉害,有朝臣提议“行钞而废银币”。皇上的反驳让包世臣至今记忆犹新,当时皇上说道:“纸钞一出,少则不敷使用,多则必定贬值。此犹如剑之双刃,无妥善地计划与准备切不可如此。”
    包世臣当时提出以铜币为计算单位,少量地发行纸币,但仍允许白银作为货币流通,以提高银对钱比价地上涨,使物价稳定下来。
    刘寄再次采取了包世臣意见,却更进了一步。他下令由中华银行将龙圆中银币的比例大大减少并提高了与铜币的比值,再辅助发行了部分的纸钞,所发行的纸钞都以金银为本,在一定的基础上按比例加大了发行量。此举一施行,从去年开始大大缓解了银荒,再加上近来林则徐对鸦片地严查,今年已基本解决了银荒。
    所以包世臣从内心里认为当今皇上,是一个有着远见卓识,能够了解民情,知人善任的明君。许多的事情让包世臣不得不服。
    现在见皇上第一个凑资,包世臣的信心一下足了起来,他充满信心地说道:“微臣随后就召集两淮、山西、广东商人到户部商议,相信还是能凑出不少钱的。等确定了铁路的终点后,臣就开始着手做一个方案出来。相信沿途会占用不少良田,这些事情一个处理不好,都会影响国家社稷的安定。毕竟百姓都生活在土地上,丢失了土地对农人来说,也就是丢失了生命。”
    “是呀,中华毕竟还是一个以农为生的国家,希望修建的铁路能让百姓学会离开自己的土地去生存。”
    “皇上为臣下安排了那些手下,协同办理铁路一事?”
    “朕就交给你选人吧,你看需要那些人?”
    “臣下以为新提拔的工部尚书林鸿年从西洋归来,对铁路一事了解甚为透彻,若有此人相助,必会事半功倍。”
    “也好,你任工部尚书时,林鸿年是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是你的老部下了,正好与你协同办理此事。其他人选,你就自个拿主意,事后上一道折子让通政司送到内阁便可以了。”
    “皇上如果没有其它吩咐了,臣下先行告退了。”
    “不忙,朕与你讲讲关于铁路资金的问题。修建铁路的资金朝廷并不是一分钱不出,现在朝廷困难,就以集资为主,将事情先办起来。等朝廷资金宽裕了,就立刻将余钱投入到铁路里。所以你尽管大胆地办理此事,到时候该花的钱尽量花,质量决不能马虎,经常到朕这里来汇报一下进展。”
    “臣,遵旨!”
    看着包世臣退出了屋子,刘寄向外喊到:“来人。”
    眼见曹进喜趋步走到近前,刘寄问道:“那个李巧儿,现在可好?”
    曹进喜回道:“在主子的感化下,李巧儿已经老实多了,每日送进去的饭菜都吃得空空。”
    “去把董海川召到宫里来。”
    “喳。”
    这些天,刘寄已经将李巧儿松了绳索,又让人好生服侍她,只是仍然软禁在那间杂房中。
    当刘寄带着董海川到达杂房时,屋里正传出京剧旦角的唱腔。刘寄向门外的守卫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阻止了他们的敬礼。
    刘寄站在屋外静静的听着这充满女性吸引力的唱声,其实刘寄不大喜欢京剧,可李巧儿的声音似乎有魔力,那清脆悦耳的唱腔让人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花容月貌的姑娘。
    正当刘寄在猜想李巧儿唱的是不是白娘子救许仙一段时,里面的声音停了下来,接着有年轻女性地声音问道:“是皇上来了吗?”
    刘寄挥了一下手,守卫的近卫军立刻打开了杂门的锁。
    阳光随着推开的门照射进了屋中,刘寄也随着阳光和董海川一起进入了屋中。
    李巧儿的气色已经比那天好多了,从那天刘寄当着李巧儿放了她的两名同伴后,李巧儿地态度就开始转变了。见到刘寄进来,李巧儿侧身行了一礼。对于刘寄带着董海川李巧儿有些意外,往常都是皇上一个人来,今日为何带着一个粗豪的武官。
第一百零九章无为教
    中国各朝各代末年地农民起义,大都以宗教形式来组织,其中白莲教是影响最为广泛的一支。早在南宋时期茅子元就创立了佛教分支白莲宗,因教徒“谨葱乳,不杀不饮酒”,故又名白莲菜,后逐渐演化为民间社群组织白莲教。元朝时期,教内发生分歧,其中一派开始反抗元朝统治。元顺帝11年,政府强征民夫堵塞黄河失口,引发了全国规模的红巾军大起义,红巾军即与白莲教有密切的关系。明初朱元璋多次取缔白莲教。清入关后,白莲教徒以反抗为己任,倡言“日月复来”,举起反清复明的旗帜。乾隆末年的川楚白莲教起义历时九年多一直到嘉庆六年九月才平定下来,使二百多个州县燃起烽火,大量的人口死伤在战乱中,总计耗费军资二亿两白银。使得嘉庆成为清朝兴衰的分水岭。
    这次起义以后,白莲教的各个支派大都改头换面,甚至打出了反对白莲教的旗号。像李巧儿信奉的无为教便在教义中宣扬:“白莲教,是地狱,生死受苦;白莲教,转四生,永不翻身;白莲教,哄人家,钱财好物;哄迷人,下地狱,永不翻身。”这段话是刘寄在缴获的《罗祖五部经》一书中翻到的,里面有一句让刘寄记忆深刻,上面讲:“夫子留礼法,老君治安囊,佛祖留苦难。三教归一,虚空斩不断,万法归一成一片。”这让刘寄想起了雍正想把儒道佛合为一体的痴心妄想有些相似。总体来讲经书中的内容和李同志的法什么功,似乎两者很像。但是刘寄不得不承认这些流派中宣扬的“习教者,有患相救,有难相死,不持一钱可周行天下”,“从教者先送供给米若干,入教之后,教中所获资物,悉以均分”,“习教之人,不携资粮,穿衣吃饭不分尔我”等等这些互助和均贫富的思想对无以为生的流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也对统治者构成巨大威胁。
    “李姑娘不愧为无为教中的玉女,刚才的唱腔让朕一饱耳福,可是白娘子遇许仙一段?”
    “皇上过奖了,小女子不过有些发闷而已,不知道皇上打算把小女子还要关多久,说过得话都不算数了吗?”
    “朕与李姑娘所说的话绝对算数,今日来的董副将便是与李姑娘具体联系的人。”
    “那么说,皇上今日便要放小女子出去了。”
    “不忙,我们坐下说话。”
    李巧儿的房中已经不似以前,屋里被收拾的干干净净,摆上了桌椅,三人围着桌子坐了下来。李巧儿首先开口问道:“皇上就如此信的过小女子,不怕小女子今后背叛朝廷。”
    李巧儿小小年纪就饱经沧桑,混迹于三教九流,难得的是神态间端庄大方,不见丝毫妖冶。
    刘寄见她问起,开口说道:“朝廷每年赈灾无数,被不良官吏从中盘剥不少,落到灾民实处,少之又少。朕准备借李姑娘之手造福于民,又何来怕李姑娘背叛之说。”
    刘寄这翻话中,自报了家丑,将朝廷中有贪官污吏事坦然抖出,难怪李巧儿最终转变了态度。
    经过这些天的劝说,刘寄觉得已经可以托出自己的想法,他向李巧儿劝说道:“李姑娘只要你说出无为教教首等人行踪,由朝廷一网打尽,然后以李姑娘接掌无为教,朝廷暗中辅助。今后朝廷允许无为教传教,不过要改掉教义中许多不合时宜的内容。待时机成熟,无为教改为互助会。就如往日朕和李姑娘所说一样,朕决心和李姑娘一起尽力拯救天下苍生。这具体的办法吗,朕考虑这样,先给互助会存一批资金在中华银行中,由朝廷派人到各地互助会担任账房。这些人并不管事,只管支钱。那些孤苦无依,赤贫无助之人,李姑娘觉得需要救助的,尽管行善。当然既然叫互助会,那么主要还是要依靠入会的从教者相互援助,朝廷给的资金最好在困难时才使用。”
    李巧儿被刘寄的话打动了,她反问道:“为什么要小女子告发教中的人,连做善事都必须以出卖良心开始吗?”
    “朝廷只是把这些人迁移到黑龙江去,并不会坏他们的性命。相反他们去了,朝廷给钱给物,让其在当地生存下来,开边戊疆,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好事。又怎么谈的上出卖良心呢?”
    其实刘寄以此为条件的真正原因,是想让李巧儿跟朝廷靠得更近一些,而且这样一来,李巧儿的心理上无论如何都会有一些阴影,也让她离原来的无为教更远一些,今后对无为教地改造也会更容易一些。
    刘寄又趁热打铁的说道:“以后朕还会劝导一些富户,将钱财捐给互助会。对了互助会平日积攒起来的钱财需要专业的人管理,以保证所有储备的钱财都用在救济贫困上,而且还要有手段让这些钱财升值,今后朕会给你找个专业人士来打理此事。”
    李巧儿有些复杂的看着刘寄说道:“既然如此,小女子可以答应你们的条件。听说皇上的话都是金口玉言,说出来就是圣旨,这圣旨-小女子听说都是变不得的。”
    “李巧儿你不用转着弯激将皇上,我董海川可以明白告诉你,当今皇上英明神武,说出来的话没有不作数。”
    李巧儿也不着恼董海川的话,遂将无为教教首张元奎一行人的行踪索数告诉了董海川。
    京城中,菜市口,一间茶房后院的地下室中。
    张元奎带领教中骨干正在地下室里商议救出李巧儿的事情,对于这个天大的难题,室内十几个汉子都只能望着那盏油灯面面相觑。出于对李巧儿的暗慕,张元奎怒气冲冲的拍着桌子说道:“有无生老母相助,我不信请不来玉皇大帝天兵,救不出教中玉女。”
    他的话音刚落,室外一个望风的汉子跳进来说道:“快走,朝廷鹰犬来了。”
    室内十多号人显然是经历过这种江湖风浪的人,当下都不在搭话,有人吹熄了油灯,有人领头往地下室更深处走去。
    走在这地下室黢黑的密道中,张元奎心中疑云密布,这处集会地点除了教内的核心人物,其他人都不知道,朝廷鹰犬何以会找到这里。难道是教中出了叛徒,张元奎暗中将人头排了一遍,可疑的人物有好几个,让他一时难以确定。前边有光线透了进来,张元奎抬头看去是到了出口处。领头的一个人刚刚将盖住洞口的盖子推开,便叫了起来:“有人,快走。”
    一行人惊慌的往来路退去,可那里走得掉,被前后堵住,来了个瓮中捉鳖。
第一百一十章计定东北
    随着冬季的到来嫰江已经冰冻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