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鸦片战争-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我们可以提供给法国政府更多的友善条件,扩大两国间的贸易,允许法国人直接到中国境内经商,也允许法国传教士到中国传教。  ”
    这些条件本来就是中国答应法国的条件,埃莫森的希望自然不仅于此。  他开口直接说道:“我们希望越南的阮福皎能善待法国传教士,并且租借越南南部的金瓯角给法国。  ”
    临行前杜受田向郭嵩焘反复提醒过尽量和法国人加深友谊,但郭嵩焘不认为搞好关系一定要出卖中国利益,中南半岛必须是中国的后院,这样中国本土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所以郭嵩焘技巧的回答道:“越南是中国的属国,我们有保证其国土完整的责任,当然对于越南伤害法国人的事情,我们深表愤怒,我本人向为主殉难的牧师表示深切的慰问。  并且我会代表天朝敦促阮朝改善对法国传教士的态度。  至于租借土地一事,有关国家的尊严和主权。  这必须皇帝陛下才能给予答复,而且以我本人妄自猜测,这种事情决定是不可能的。  相信埃莫森先生知道中俄库页岛之战,战斗的起因便是因为俄国人抢占了中国的土地。  ”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二备战新加坡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二备战新加坡
    库页岛之战埃莫森怎么会不知道,这一战让国际上对待中国的看法有所改变。  但是真正让国际上刮目相看的却是新加坡一仗,这一仗打消了许多国家跟在英国人后面捡便宜的打算,也让埃莫森认识到中国的力量,法国已经暂时打消了和中国争夺越南的想法,他有些失望的说道:“对阁下的言论我有些遗憾,阁下怎么能将伟大的法兰西和野蛮的俄罗斯相提并论。  前不久,我为贵国提供了英国远征舰队的最新情报。  现在又为贵国送来紧俏的物资。  阁下的言论很让人遗憾。  ”
    郭嵩焘哈哈笑了起来:“中国和法国都是历史悠久的伟大国家,为了阻止英国的以强凌弱,维护公正的国际秩序,我们两国有义务也有责任团结起来。  为了表示我国的诚意,我代表朝廷同意法**舰在中国港口内补给。  ”
    埃莫森见郭嵩焘的口气松动了,将身子从凉椅上前倾着靠近郭嵩焘说道:“如果贵国将岘港让给法国管理,我们每年可以支付贵国一定的经费。  ”
    郭嵩焘的脑袋摆动的像拨浪鼓一样,推着双手说道:“我个人所能作主的最大退让步,便是允许法国舰船在岘港停泊,至于安全问题阁下可放心,我们加强了港口的防御设施。  而且今后中国在越南南部也会建设港口,那时一定也允许法国人的舰船入港停泊。  ”
    埃莫森仍然希望能够得到法国人自己管理的土地,不断坚持着需要一个港口。
    郭嵩焘有些不快地说道:“阁下这就是强人所难了。  我国向贵国的商人提供大量的茶叶、丝绸、瓷器,向贵国提供更多的通商口岸,难道贵国还不满意吗?”
    埃莫森其实对于会谈的结局已经满意了,他不过在尽可能的用嘴皮子争取利益。  对于越南来说,既然中国已经觉醒到这里的重要性,法国人自然争不过。  不过即使要丢弃这里也应该更多地争取一下。  埃莫森站了起来,笑着上前拥抱了郭嵩焘一下。  原本有些僵硬的气氛。  又变得融洽起来,郭嵩焘可不像邓廷桢一样。  他在法国留学多年,自然适应了西方礼节。
    这次地会谈的成果让双方都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法国人在东方获得了战略和贸易伙伴,中国人获得了发展工业的机械,在西方世界内部有了为自己说话的盟友,当然这种盟友关系是基于利益的前提,在中法两国的共同利益大于矛盾之前。  这种盟友关系都是牢靠地。  与美国的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现在美国在亚洲没有任何殖民地,要想打破英国在东亚的主宰,和中国合作是一条不错的战略线路,况且中国人现在勇敢的和英国战斗,背后得利的肯定是他们这些观望者,发战争财自来就是美国强大起来的不二法门。
    新加坡被中国占领,使得世界地目光集中到了这里。  所有的国家无不在猜测,英国人到底会如何夺回这块极其重要的黄金水道。
    **************************
    新加坡的秩序回复的很快,这当然少不了当地华人的协助。  现在新加坡总督府地官员大都是这些华人在担当,作为新加坡临时总督的曾国藩,对当地华人的效率很满意,他们完全没有国内那些官员的腐朽作风。  做事雷厉风行。
    曾国藩的官衙设在原英国总督府内,对于自己的任命,曾国藩至今仍不敢相信。  远征舰队的人都以为将会是关天培担当新加坡临时总督,谁也没有想到皇上的圣旨里指明了曾国藩担任这个职务。  为了报答皇上知遇之恩,曾国藩几天来几乎不曾睡过一个好觉。  在接见了大量的本地华人和再三的思考之后,曾国藩决定奏请皇上加固修缮新加坡地防御,将新加坡建设成一座稳固地要塞,以此将战争延伸到国门之外。  在曾国藩看来,只要新加坡坚固的插在马六甲地咽喉,英国人就不可能放手进攻中国大陆。  那么要拔掉新加坡这颗钉子。  就等同于将战争引到到了国门之外。  他同时在奏折里写道:中国欲防患于外,必须加强台湾岛的防御。  尔后逐渐强大水师,将海洋来的祸患变为财富。
    奏折送走之后,曾国藩并没有一味的等候圣旨,他与关天培商议,英国人要想夺回新加坡,舰队少则不敷使用,要集结舰队,短时间英国人还不会来。  趁着这个时机,我们应该将大量的物资运送到新加坡。  同时向周围大量收购粮食和军用物资,从大陆运送火炮和弹药到此。  关天培对曾国藩的话深以为然,亲自率领部分舰队回大陆运送军资。
    这些措施施行以来,新加坡港口内的船只络绎不绝,一些法、美、葡、荷等国的商船也纷纷贩卖物资到此。
    这天曾国藩正在港口检查增设炮台的施工进度,有士兵来报,朝廷使者到来,正在总督府内等候。
    曾国藩暗自奇怪朝廷使者来的好快,奏折刚刚送走十天,即是到了广州有铁路也不可能现在就返回。
    仔细一思量,曾国藩醒悟到,一定是和柔佛王国谈判的使者回来了。
    虽然手头的工作仍然很多,曾国藩仍然准备回去了解一下对岸的消息。  曾国藩将最重要的工作交待给了步兵第五镇的统制纪岚,他让纪岚带领麾下的战士在自己测定的位置修建一条防御性壕沟,壕沟前要遍布竹签和铁刺。  这些位置是曾国藩仔细计算过的,刚刚在舰炮的有效范围之外。这样做的目的不言而喻,曾国藩并不打算在英国人的舰炮覆盖下作战,而且这样能减少新加坡的防御范围。  所有靠岸太近的住宅,曾国藩都已经下令放弃。  这些放守的据点,主要在一些有所凭峙的高地上。  另外曾国藩从国内运来了大量的新式掷弹,这些掷弹已经不是像西方国家一样用专门的掷弹并抛掷。  因为TNT炸药的优良,中国产的掷弹基本上和20世纪的手榴弹区别不大,每个士兵都配备了五枚的基数。  现在为了应对英国人即将到来的大反扑,曾国藩要求回去运送军资的舰队,多运送一些掷弹。
    向纪岚安排完毕,曾国藩又向新加坡华人陆景生说道:“还要麻烦先生带领警察局的人严密放守奸细,那些宵禁的命令已经发放,我就不多言了。  街上各要道都把戊午时斩首张大牛的布告张贴了吗?”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三备战新加坡3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三备战新加坡3
    说到这事陆景生替张大牛求情道:“督军大人,当天晚上处于乱军之中,一切都是难免的,何况张大牛杀的只是一名英国人,”
    曾国藩坚定说道:“陆先生大概有所不知,张大牛将英国妇女先奸后杀。  他是非杀不可,现在新加坡人心不稳,其中洋人众多,这些洋人来自世界各地,我中国士兵在新加坡的一举一动,代表了中国的形象。  我们可是王者之师,仁义之师。  若不能杀一儆百,洋人都以为我中**队只是一群野蛮人。  他们出去后一传十,十传百,我堂堂王者之师,何以服人,何以在新加坡立足。  你们不必多言,杀!”
    听完曾国藩的话,陆景生再无言语,连原本想求情的步兵第六镇统制王大勇也没有开口,虽然王大勇的资格颇老,可是这段时间以来,曾国藩严厉的治军和深谋远虑的智慧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对这样一个统帅的决定,王大勇终于没有开口。
    再说曾国藩回了总督府一看,朝廷来人是总理外交事务衙门东亚司章京郭柏苍。  说起来曾国藩和郭柏苍在京城便已经认识,当时郭柏苍刚刚从欧洲留学归来在总理衙门当差,曾国藩则从京师讲武堂出来在兵部当差。  两处衙门相隔不远,朝廷派发饭银时,两人的名单一前一后,所以时常相见。  今日的相见让两人都格外高兴,曾国藩连忙让人奉上香茗。  将郭柏苍请入坐席。
    郭柏苍左右打量了一翻充满西方情调的总督府,对这些西洋建筑郭柏苍也不算陌生,当初他在欧洲大陆周游时,也算见闻广博,对这些西洋建筑早已不稀奇了。  今日郭柏苍与当年地旧友重见,更让他心中感慨的是曾国藩已经是一方大员了。  当下郭柏苍说道:“今日伯涵已经是朝廷重臣,事事变化莫测难料。  想当**我二人。  常常为被克扣的饭银和户部的官员吵闹。  今日想起往事,仿佛只是在昨日发生。  颇觉有趣。  ”
    曾国藩笑道:“蒹秋是淡泊之人,不好世间俗事。  那些银两原本我也不在乎,可想到朝廷规矩被这些污臣破坏,我自然要出头一闹。  ”
    郭柏苍摇着头笑了笑,指着曾国藩说道:“也亏得当今皇上圣明,要不然你现在已经回湖南老家了。  ”
    曾国藩哈哈笑了笑,心中也有些感慨。  两人一时都沉默了下来。
    郭柏苍呷了一口酽茶,咂了咂嘴巴,转移了话题说道:“可惜了上好的普洱茶,伯涵将老茶和新茶杂放,叶色已然变红,味老而香衰。  ”
    见到郭柏苍淡然自如的样子,曾国藩笑道:“蒹秋还是老样子呀,嗜茶如命?”
    郭柏苍摇头说道:“时世沧桑。  一切都在流逝。  我又如何能不变,你去了数月,可知道朝廷又去了两位重臣。  ”
    曾国藩猜测的说道:“可是陶中堂大人。  ”
    郭柏苍点头说道:“还有曹中堂。  ”
    听到朝廷一下去了两位重臣,曾国藩注意力集中到了此事上,他开口说道:“连曹中堂也去了,真是可惜。  那现在地大学士由何人担当?”
    “武英殿大学士由包世臣、王鼎二位大人担当。  体仁阁大学士由林则徐与杜受田大人担当。  ”
    曾国藩不由凝神问道:“那皇上又改了祖制,将大学士中的两个满人名额都给了汉人。  ”
    “是呀,这次满人地表现的确差劲。  英国人占领定海后,从镇海登陆,在浙江附近几个州县如入无人之境。  当地的满八旗,一触既溃,尚不如绿营汉军。  最后还是新军出马,也不知道是不是英国人得到了消息,左军镇的炮营在铁路沿线布好了阵势,两军尚未交战。  英国人便匆匆退回海里。  ”
    八旗的衰败那是众人尽知。  但是当今皇上敢如此重用能臣干吏仍然出乎众人的意料,曾国藩本身就是受到浩荡皇恩的人。  他地感触更深,此刻曾国藩的心中对皇上有一种神圣的崇拜感,同时他又替皇上忧心满人可能出现的不满,他脱口又问道:“那军机大臣由那些人担当?”
    “魏源、林则徐、包世臣、陶廷杰、杜受田、徐继畬。  ”
    曾国藩不禁又感叹道:“这些人中魏源、杜受田、徐继畬不仅是留洋生员,而且忧心忧国,时刻不忘强国强民,而林则徐、包世臣都是当世俊杰,陶廷杰为人刚直不阿对皇上尤其尽忠尽职。  ”
    说到这里曾国藩不禁叹道:“有明君如此,我中华有望。  ”
    郭柏苍点头说道:“京城中的满人老爷,对此很有些意见,不仅是满族皇族贵胄,便是朝中满臣也纷纷上书皇上,要求恢复旧例,皇上在**昭告天下,中华境内,凡我大清子民,一切人等俱是中华民族一员,何须区分满蒙汉,天下本是一家,为何又要分家。  事后不久,当朝大儒贺长龄为皇上重理家谱,皇上一族始出于公孙轩辕一支。  皇上马上到黄帝陵认祖归宗,奠拜炎黄二祖。  ”
    曾国藩听到这里,向郭柏苍说道:“今日若不是蒹秋前来,我还不知道朝中出了这许多大事。  朝中的满人大臣难道会罢休吗?”
    “不罢休又怎样,京城中驻防的禁旅八旗连影子都没有了,近卫军是从新军中挑选出来的精锐,九门提督程廷华是皇上心腹,麾下地武装警察都是原来绿营汉军改编过来的。  北京周围驻扎的新军,虽说有少量满人,可这些人多为贫苦人家,他们那里在乎这些朝中之事。  在说新军的军官无一不是皇上的学生,都是京师讲武堂出来的俊杰。  ”
    “看来天下大势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大变,皇上一步一步,用十数年地时间将满人一点点架空了。  难道皇上……?”
    郭柏苍已经猜到曾国藩话里有猜测皇上不是满人的意思,他立刻回答道:“这决不可能?”
    “是呀,大行皇帝嘉庆不可能传位于他族的人,何况嘉庆年间仍有不少遗臣,如果皇上有问题,这些人不可能不知道,当初也不会将皇位传给当今圣上。  ”
    “看来,只能说当今圣上的出现,乃是上天眷顾我中华。  试想,如果不是皇上早早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恐怕……。  ”
    虽然郭柏苍没有说完,但是曾国藩知道他的意思,如果不是皇上的革新,中国必败。
    即便是现在的局面,曾国藩仍然没有胜利的把握,其实曾国藩的内心深处知道中国并无战胜地可能,可能地只是将战争打成和局或者是败局。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四吴淞口攻防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四吴淞口攻防
    上一章名字写错,应该为“备战新加坡2”
    吴淞口炮台位于黄埔江入海口,是守卫上海的海上门户。  1839年秋季的一天清晨,当浓雾被阳光驱散后,炮台的守军发现江面上出现了一支庞大的舰队。  舰队从东北方向黑压压的逼近,船身巨大的战舰一字排开在不远处的江面上。  一场等待了多日的战斗终于来临,稍后英国战舰向吴淞口炮台发起了猛烈的炮击。  舰炮的声音如同雷鸣一般从海面上隆隆传来,一股股浓烟在英国舰船上方飘荡,大白天里仍然能看到火炮出膛的刹那间发出的亮光。
    英国舰队进攻吴淞口的炮火,根本不需要传令兵的通报,陆军大臣龚自珍已经知道了。  他的驻地就在离吴淞口不远的宝山附近,一听到海面上的炮声他立刻从屋中走出。
    龚自珍的脑海里飞快的将情况理了理,吴淞口炮台由黄埔江江面自然分隔为东西两组老式炮台,东炮台守将为绿营余步云,西炮台守将为绿营周世荣。  除此两组老炮台外,尚有两组新式火炮,这些新式火炮为长卫三型线膛炮,是中国自产火炮,由于钢材质量稍差一些,加厚了炮管,因此增加了重量。  虽说不便于炮兵机动,这些火炮却正好适用于固定炮台。  两组新式炮台各有四十门,隐蔽的分别建于两岸的林木稠密之处。
    这场可能来临的战斗,龚自珍已经备站多日。  按照计划在英国人地初始进攻时。  新式炮台不许还击,那么此时的英舰一定在轰炸那些暴露出的老式炮台。
    龚自珍的亲卫为他拿来了望远镜,陆军总参谋长罗兰罗曼带着一帮军官从附近的营房中集中了过来。
    从望远镜里可以清晰的看到一轮轮炮弹倾泻下来后,空中弥漫着硝烟和尘烟,炮台的四周到处都布满了弹坑。  可以想想此刻地战场上一定充满了刺鼻的硫磺味。
    罗兰罗曼已经熟练了许多地汉语在龚自珍的耳边响起:“我早就猜到英国人会来的。  ”
    从罗兰罗曼的话中不难听出,这次的进攻已经在陆军衙门的预料之中。  早在定海被攻陷以后,上海的防御已经不断地得到了加强。  此时守卫在上海的除当地的绿营官兵和地方八旗兵以外。  尚有炮兵第一镇、步兵第十三镇、步兵第十五镇、骑兵第二镇。  这些部队除了炮兵一镇是广州过来的以外,其他二镇步兵是东北紧急抽调过来的。  骑兵第二镇则是从京城抽调过来的。  这些新军部队共同组成了两江防御军团由龚自珍亲自率领。
    按照事前的布置,八旗兵在进攻开始后增援绿营。  在战斗开始后半个小时,这些八旗军才从营地里磨磨蹭蹭的开拔了出来,往吴淞口地方向缓慢的运动过去。  从营地到前线炮台,这短短的两里地竟然用了半个时辰。
    龚自珍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