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鸦片战争-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来许多的事情忙的刘寄几乎没有停歇过,靠着十数年坚持不懈的锻炼和体内奇怪的变异,刘寄得以有了一身强健的体魄。
    强壮的身体足以使他能够支撑繁重的工作,只是长期的工作会令人不快,和德温公主一起让他身心放松下来,深深的体味着这种最原始的快乐。
    当**到达顶峰的事情,刘寄的身心都松弛下来,很快便舒适地睡了过去。
    当德温公主将他唤醒过来时窗外正有打更的太监扯着尖细的嗓子在叫唤着:“红日高升,皇德浩荡,巳时;平安。  ”
    “皇上,已经是巳时(大约9点过)了。  ”
    其实刘寄在听到报时的时侯便已经醒了,漏*点之后的睡眠质量很好,虽然只是短暂的睡了片刻,刘寄感到神清气爽。
    翻过身,他看见德温公主正跪在床边,双目深情款款的看着自己。
    由于屋里的很暖和,德温公主只是披着一件轻纱,她前倾的身子露出一片洁白的胸脯,香艳的情景让刘寄的目光不知觉看到了公主高耸的胸口。
    德温公主的脸飞快的红了一下,下意识的将衣衫拉紧了些。
    刘寄呵呵笑了一声,又要伸手去拉公主。
    德温公主有些嗔怪的道:“皇上,大白天的,刚才的事臣妾便不该从皇上。  敬事房那些公公又该在背后说闲话了。  ”
    按理说刘寄该怒吼着找出这些说闲话的人,可是刘寄并没有发怒。  只是淡淡地说道:“能点出名来吗?”
    “臣妾只是猜猜,皇上老是违反祖制,宫里又这么多太监,当然难免有说闲话的。  ”德温公主一边说着,一边趴在床沿服侍刘寄穿衣。
    听德温公主这么一说,刘寄也懒得理会这些事情,从床上下来穿衣洗漱完毕自然花了一会工夫。  梳洗完毕厅外的洋钟敲响了起来,听声音响了十下。  刘寄知道是十点钟了。
    今日要到乡下一间小学私访,刘寄特意邀请了军部侍郎达音泰同行。
    之所以邀请达音泰同行,是因为刘寄想详细的了解新加坡现在的情况,自从去年批准了曾国藩建设新加坡防御体系的奏报后,一晃已经翻年了。  钱已经用去了不少,可事情办的到底如何刘寄需要详细地了解一翻。
    自去年入冬以后,英国人便如同蒸发了一般。  偶尔碰上一些出现在通商口岸的英国商船也是偷偷来中国走私地。  从各方面打听到的情况表示,英国人正在积极的战备。  这种情况越发让刘寄关注新加坡的局势。  现在英国人之所以没有出现在中国大陆,一定是担心新加坡的中国守军抄他们的后路,不敢是进攻印度,还是袭击英国舰队的运输补给,都是英国人不能不防范地。
    刘寄的一身乡绅打扮没有难住达音泰,毕竟达音泰在宫中当差多年,刚一见到刘寄。  达音泰便认了出来。  他刚要下跪,刘寄快步上前一把将他拉了起来,说道:“今日无需多礼,称呼我王老大便可。  ”
    达音泰反应不慢,抱拳躬身说道:“王老大在上,小弟有礼了。  ”
    “走吧。  今日朕和你们都去见识一下,最新式的学堂,有了这东西,便是英国来一百艘,一千艘战舰,朕也不怕。  ”话一出口,刘寄发觉话中不自觉又加了朕字,自嘲的笑了笑当先出了正阳门。
    一行人过了桥,在东河街的道旁早有几辆四轮马车准备在那里。
    刘寄上了其中一辆,见其他人都往旁的马车里钻。  独不来自己这里。  便招呼董宪周和达音泰两人上了自个的马车。  等人一上齐,车队一路往南。  穿街过市,又出了永定门。  这会往西南方向急走,这四轮马车比起两轮来要舒适的多,四个轮子着地自然比两个轮子平稳。
    沿途董宪周也无心观赏车窗外地风光,他只是在纳闷了,这新式学堂到底是什么东西,能比京城里传的沸沸扬扬的英国战舰厉害。  要知道定海失陷后、英国人在镇海一战,打的两江一带无人有还手之力。  四处逃散的百姓迅速的将战况传扬开去,现在全中国几乎是谈洋变色,无不惧怕英国人地火器三分。  现在皇上说的到底是什么?难道是武器吗?居然能打败英国人上千艘战舰,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达音泰看起来也是心存疑虑,他想了半天,还是向刘寄问道:“王老大,这新式学堂到底是武器还是学堂。  ”听到达音泰问出了自己的心声,董宪周也竖着耳朵仔细听着。
    刘寄哈哈笑了起来,这些家伙不懂得文化和知识的力量,他指着窗外的寒山瘦水说道:“此等大好江山,不是要靠我等将老之人去打理,而是要靠今天的黄毛小子,我们必须将他们教育好了,让他们学会了解这世界上的一切,准备好适应这个世界,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才会有我们中国人发言的权利。  ”
    董宪周知道皇上口中地中国人是指大清朝,对于皇上地理论董宪周有些不解,不过他仍然赞成开办学堂,毕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达音泰几乎和董宪周的想法毫无二致,他对此事也不太关心,只是问问而已。  见皇上给了个答案,达音泰将话题转移到了新加坡地战局上。
    刘寄也正有此心思,见达音泰主动提起,便仔细倾听着。
    “新加坡现在已经增援到了六个朕的兵力,当地已经紧急修建了一百八十座炮台,三座地堡,完全按照陆军总参谋长罗兰罗曼的建议,地堡和炮台都是以钢铁为筋,以洋灰搅拌石子浇铸而成。  ”
    刘寄不易察觉的笑了一笑,其实钢筋水泥浇铸的办法是他想出来的,只不过是从罗兰罗曼的口中说出来的罢了。
    达音泰见皇上听的认真,继续汇报道:“曾大人要求多运掷弹,现在新加坡守军除了每人五枚掷弹的基数外,另外库存了五千箱(每箱50枚),同时新近研发出来的单兵炮筒(弩威一型),也运送了五十具前往。  ”
    董宪周显然知道这玩意,他在一旁插嘴说道:“用这家伙将掷弹发射出去,比人仍的远多了,而且可以打山背后的敌军,是个好东西。  ”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八教育2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八教育2
    马车外的冬景在车窗外一幕幕闪过,阳光下的冬日山水有些单调,光秃秃的枝桠在裸露的山体映衬下无声的透露出寒冬的肃杀。
    达音泰已经将新加坡的情况介绍完毕了,刘寄的目光盯着窗外的寒景,脑海中却在梳理着刚才达音泰讲述的内容。
    新加坡现在已经驻军三万人,修建了三个地堡,分布在新加坡岛的三面,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防御阵形,在新加坡港口附近配合着南面的地堡分布着180座炮台。  环岛一周,现在已经挖掘了一条环形的战壕,战壕有意识的从海岸线的位置向后退却了四里地。  当然岛上还储备着大量的战略物资,以准备应付一场长期的战争。
    这次战备让国库为之一空,许多需要发展的工业计划不得已停顿了下来。  为了应付眼前的困难和长远的利益,刘寄终于着手裁减八旗军队。  这样的做法好像是在走钢丝绳,虽然钢绳终点的风景无限美好,可危险却是重重。  不管怎么样,刘寄已经开始动手裁减了,现在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境内已经没有一个八旗兵了,被裁减下来的人,工部将他们安置到了库伦和伊犁成立军垦。  以八旗官兵平时的骄横所犯下的众怒,以及这次战争中的表现,朝廷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遭到多少人反对。  一些蒙古亲王和满族王爷虽然联名写了谏书,可朝廷毕竟没有动这些王爷。  此事也算是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这次裁减八旗后,财政明显好转过来,除了战争所必须要地钱财以外,刘寄打算开始大规模的投资教育。
    一路想着马车很快到了辛庄。
    这个只有百户人家的小镇,位于一条小河边,学堂建设在小镇的入口处,刘寄一行人到了辛庄时。  已经是午时了。  当地的保正早已经得到了消息,有一重要人物前来视察。  虽然他不知道来的是当今皇上,可对于保正这样的兼职公务员来讲,只要是一个官便是够大地了。  对于刘寄一行人他招呼的十分热情,非常诚恳地邀请刘寄一行到他家中用餐。
    一来碍不过情面,二来确实也是饿了,大家在保正家中用过了晚膳。  刘寄让董宪周留下了两块龙圆这才离开保正家往学校走去。
    面向辛庄小学,第一眼给人的感觉。  便是这座学校是辛庄最漂亮的建筑。  弯檐飞角的房屋错落有致的掩映在树木之间,若是夏季这里必定是绿意盎然,充满了生机。  整个学校由四排朱红色的建筑围城正方形,房屋都是一楼一底,中间一块大操场。  学校前一座高大的牌楼,上面写着辛庄小学四个大字,字地落款是贺长龄。
    此刻在牌楼的下面站着一大群人,领头的是学校的主事。  看他一身官服,应该是礼部派遣到这里任职的官员。  然而刘寄注意到的并不是这些,他看到学校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列在路地两排,一双双小手冻的通红,手里拿着的大红花也在微微的发抖。
    刘寄突然有一股不明的愤怒涌起,十数年的政治生涯让刘寄学会了控制自己地愤怒。  他没有苛责谁,只是快步上前抱起了当前的一位小男孩。
    刘寄迅速的解下了自己脖子上的毛皮围脖,他用皮围将孩子的小手包了起来,带着刘寄体温的围脖让孩子僵冷的手迅速的得到了温暖。
    这时一片稚嫩的声音传入了刘寄耳中,“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
    冬日的阳光虽然耀眼,却没有多少热度,偶尔吹过地北风依然让人感到寒冷。  刘寄地脸色也让人感到很冷,他的眼睛中有一股寒芒射出。  让学校里领头地官员系紧了脖子上的围巾。
    “让孩子们回去。  该上课的上课,不要让他们在冬天受冻。  如果孩子们站在寒风中。  只是为了欢迎一个无聊的长官,那么我们是否该检讨一下我们的教育方法。  要知道孩子们是我们的明天,是国家的未来,从小就教育他们站在寒风中迎合长官的意图,这是一种可悲的教育。  ”
    刘寄的话让礼部的官员有些难堪,他的表情不自然的笑了笑。  凭着做官的经验,这人已经察觉到了刘寄身份的不凡,虽然刘寄只是穿着布衣,可是他举手投足透露出的是长期处于领导地位养成的一些习惯动作。  何况向他们传达消息的人,表示过来人一定是个大人物,至于有多大,只有天知道。
    虽然心里想了不少,可这位礼部官员一点也没有拖泥带水,他迅速的让身后的老师们解散了集合起来的学生。
    待学生们解散后,这位官员说道:“这位先生说的是,只是我一朝廷小官,若是让上峰不满意,只怕……。  ”这人没有说完话,说到一半嘿嘿的笑了几声。
    刘寄接口说道:“怕上峰给你小鞋穿。  ”
    见刘寄将话点穿了,这人又难为情的一阵干笑。
    刘寄对着怀中孩子红扑扑的脸亲吻了一下,将他放了下来。
    孩子感受到了刘寄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喜欢,他甜甜的向刘寄笑了笑,挥着手说道:“叔叔再见。  ”
    孩子天真的笑容让刘寄不自禁的笑了起来,笑容将他心中的愤怒和阴霾也驱散了,使他的心情也好转过来。
    刘寄的心中不由想到,我自己的孩子此刻大概正在奶**怀里吃奶吧。
    发了阵呆,刘寄转过了头向那位礼部的官员说道:“让老师们也解散了吧,我们只是参观一下,希望不要影响了你们的工作。  ”
    这人连连点头说道:“不影响,不影响。  ”
    刘寄感到有目光盯着自己,他抬头向目光处望去,见到一位女性教师清澈的目光正在打量自己,这双目光的主人清秀婉约,亭亭玉立在一大群男教师中间,宛如鹤立鸡群。
    发现刘寄的目光,礼部官员解释道:“她是我们这里唯一的女教师,早年在国外留学。  虽然有些学问,只可惜是个女的,她父亲是朝廷大员,我们也不好拒绝。  ”
    刘寄点了点头,再转过去时,那名女人已经消失不见了。
    “我们走吧,我想细致了解一下你们的情况。  ”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九惊变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九惊变
    听到刘寄的话,礼部官员带头走向了前面,学校的房屋都是一楼一底,建筑的材料顺应了现在的流行趋势,以砖块和水泥为主,只是一些顶梁柱仍然是人抱粗的圆木。  一行人穿过花园,进入了屋檐下的走廊,顺着走廊没走几步,大家在一间教室外停了下来。  刘寄在窗外向里看了看,里面没有学生,黑板上还写着一些粉笔字,看起来学生们都去课外活动了。  刘寄推开教室门走了进去,教室的黑板上方挂着孔子和孟子的画像。  往四周墙上一看,上面还挂着一些花鸟山水画和诗词。  让刘寄满意的是挂在教室后面的世界地图,还有黑板旁边一幅巴黎圣母院画像的复制品。
    那名礼部官员在刘寄旁边解释道:“这是地理课用的教材,老师在向学生们讲解法国的情况。  ”
    “有没有开设算术课。  ”
    “有,您看那面很大的算盘,就是算术课用的。  ”
    刘寄顺着礼部官员指着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一面人立高的算盘,每一个算珠下面都有一个撤销,似乎是算珠往上拨时用来固定。
    “有没有开化学课。  ”
    “这里是二年纪的教室,化学课需要四年级才开设。  ”
    “那这里一共开设了多少课程。  ”
    “有国文,算术,历史,生物,地理。  音乐,绘画,体育。  到了四年级再增加化学和物理课。  ”
    董宪周听的发了愣,向刘寄说道:“王老大,这是培养诸葛亮吗?一个人用得着学这么多。  ”
    刘寄回头拍了一下董宪周地铁头笑道:“你是个老粗,不能让下一代也是个老粗,多学点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也容易一点。  ”
    那位礼部官员深有同感的说道:“这位王先生讲的不错。  有学问的人不仅受人尊重,而且干什么都来的快。  就是到了工场里提升的也快,别人弄不懂那机器怎么操作,他一学就会。  连做生意的招收学徒也喜欢识字懂算术地。  以前光学四书五经那一套不行了,你看看朝廷里的大员,那一个不是诸子百家,样样精通,多学一点没坏处。  ”
    刘寄背着手笑了起来。  这家伙挺会说话地,看来去招生时没少做过思想工作。
    大家顺着教室一空空的参观过去,遇到有开课的教室,刘寄只是略略一停便快步走开。  一路参观下来,也没用多长的时间。  看起来这里基本上算一座具有现代小学了。  只是现在这里的教师以京师大学堂和留洋学生为主,这样似乎有些浪费。  刘寄决定回去后让礼部官员在各省都建立师范学校,多培养一些老师。
    这次参观,让刘寄总体上还满意。  现在整个顺天府已经有十多所这样的学校。  下一步就等着推广到全国各地。  不过看起来战争不结束,朝廷就不可能有钱推行此事。  说起战争的事情,刘寄内心深处又涌起一股担忧,英国人地实力十分强大,这次的战争结局很难预料呀。
    一行人告辞了学校陪同的人员,大家快步出了辛庄。  到了路边刚刚登上马车。  前面有快马奔跑的声音传来,董宪周跳下马车站在路旁一看,来人一身缁衣胸口上绣着一支蝙蝠,原来是情报司的连络官,他向身后已经警戒起来的近卫士兵挥了挥手,示意他们放松。
    不多时这人已经到了马车前,只见他翻身下马先向董宪周参拜后,方才悄声说道:“有要事禀报皇上。  ”
    不待董宪周答复,刘寄已经在马车里说道:“过来吧。  ”
    来人压低了声音隔着窗户向刘寄说道:“皇上,有留学生员刚刚在京城五条胡同。  一处民宅内成立了“中国民主自由党”。  ”
    这话让刘寄愣了片刻。  他第一个念头便是“这么早”。  的确1840年中国便出现了**党太早了,似乎也太不现实了。  可仔细一想。  刘寄派遣留学生从1823年便开始了,到现在已经经过了17个年头,共计培养出了多少留学生,具体的数字刘寄肯定记不得了,但是这个数字绝对不会低于五万人,这还不包括后期那些自费出国地留学生。  这些人吸收了西方思想,出现比较激进的个别人是肯定,所以这么一想刘寄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党了。
    不过理解归理解,刘寄绝对不赞成现在进行激进的改革,民主、自由,中国现在还没有这个基础。  这些人必须被严厉的监控起来,一但有过激的举动立即镇压。
    他向车窗外说道:“你先回去严密的监视这样人,记住不要惊动他们。  告诉董海川,这些人如果闹事,立刻控制做他们。  ”
    “喳。  ”
    回去地一路上刘寄都因为这个消息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