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恶明-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临城内,不管是官员士绅,还是商贩农工,都是把这个王爷看做是菩萨一般,泾王今年已经是五十多岁的年纪了,在藩王里面来说,到了五十多岁,因为从前的奢靡生活掏空身子的各种隐患就爆发出来,可以考虑后事了。
    不过泾王却身体颇为的健康,在济宁的豪商之中有句颇为恶毒的玩笑,说若是和泾王一般每日查看农桑,关心水利,吃喝玩乐的事情丝毫不碰的话,为什么要做王爷,活这么久有什么意思。
    不管是如何
    治理,如何的风调雨顺,总是会有不协调的声音,白在明朝官府眼中的邪教,已经属于不能被剿灭的不死生物了,只有每次在白莲教趁着局势不稳出来造反的时候,杀掉一些。
    然后被震慑的其他白莲教或者是佛母传人,还有弥勒教种种称呼的道门会众们,就会暂时的安分许久,在民间继续传教,发展会众。
    也不要觉得这些白莲教身上有什么正义的成分在,他们在蒙元的时候,就是反元,在明朝的时候,就是反明,在清朝的时候,就是反清,这样的道门组织充满了反社会的性质,他们所希望的就是天下大乱。
    泾王这么多年所作的盛情都是为了收买人心,并且对现在的嘉靖皇帝不满的消息开始慢慢的流传开来,嘉靖皇帝本来就不是成祖朱棣的近支子弟,可是正德皇帝没有子嗣,所以才上位。
    这么说起来,身为正德叔父的泾王对此有所不满也倒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要不满十年前就该不满,怎么现在才开始有想法。谣言的破绽相当的大,话说谣言止于智者,不过世界上的聪明人太少了,所以消息开始传播开来。
    但是泾王府和当地的各种衙门听到这个,都是一笑了之,认为不知道是那个无聊的人编造的消息,一时间倒也看不出来有什么波动。
    天气已经是慢慢的寒冷下来,所有起获的黄金都已经是放在了保险的地方,同时又是被迅速的划拨了出去,用在山下的船坊上,江峰心里面隐隐的放松了下来,现在的一切都还算是正常。
    明朝的冬天要比温室化的现代寒冷许多,所以冬天的各种军事行动基本上是不开展的,若是冰天雪地中行军,缺乏必要防护的士兵因为寒冷就会造成大量的减员,这种事情实在是得不偿失。
    到了冬天,江峰知道自己的时间又是稍微的多了些,不过一些小迹象也是逐渐的开始露头,首先是江家军的军饷,这一万人的粮草银钱,虽然是按照常例只能发下六成到七成,可是江峰的威风摆在那里,一干人等都是尽量的把这六七成足额的发到江家军的手中,要知道,还是常例的话,这些经手人还要扣掉一成。
    不过,最近一批的军饷发下来却只是有足额的四成,江家军的大小军官对待文官一向是嚣张跋扈习惯了,看到居然是这些数目,顿时是大怒,几个脾气暴躁的直接就把刀子掏了出来。
    负责粮饷供给的文官当时就吓得跪下了,心里面不住的大骂,给东昌和青州发粮饷的时候,那些军官都是跟孙子一样,你们江家军的人怎么就牛成这个样子,心里面虽然是骂,可还得涕泪交流的辩解:
    “各位兄弟,上面下拨的数目就是这些,我们也没有办法啊,吞没?不可能,我还想多活些时日,哪敢这么大的胆子啊!“
    不管是如何的折腾,看来确实朝廷就是下拨了这些东西,江峰的手下也上下的打听了一番,发现发到登州营的粮秣确实就是这个数目,最起码进入山东之后,没有什么经手人克扣。
    “娘的,天气都冷成这个样子了,还克扣咱们登州的钱粮,这不是要朝着死路上逼我们吗?”
    在登州的山东游击衙门,张亮在二堂上暴跳如雷,现在的天气突然克扣粮饷,士兵们的军心士气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江峰坐在那里端着茶水,慢条斯理的抿着,周围的罗义,杨大,杨石头还有刘十三脸上都有愤怒的神色。
    “大人,我现在就把银子拨下去吧!
    赵秀才在边上合计了一下,尽管造船铸炮很多的事情花费钱财,可是海船,私盐还有前一段时间那个惊人骇目的进项,登州营其实不缺银子,下面的这些军官之所以愤怒,是觉得有人在阴他们,平日里面登州营也是自己花钱把军饷的缺口补上,但是现在不是争这个钱财而是争这口气。
    江峰在那里沉声的开口了,对着边上的赵秀才说道:
    “不用补上,就把这四成的粮饷给下面发下去。”
    在那里张牙舞爪的张亮愕然回头,剩下的人都是面露不可思议的神色,过了一会,才有人小声的说道:
    “这……这不好吧!?”
   
第二百九十章 思想教育 看苦思甜


    
    冻的时候,若是耽误了军饷,士兵们必然滋生怨气,队中最讲究的就是上下一心,若是士兵们有了不一样的心思,控制起来恐怕就是困难,战斗的时候往往就要吃亏。
    下面的四个人手上兵丁和团练有几千左右,统兵的时日也不算是短,自然明白拖延军饷的坏处,杨大,杨石头当年也是白衣神兵的后裔,刘十三更不用说,罗义也是江峰的心腹,他们这些人自然是对江峰心中的念头隐约有所了解。现在招来的这些兵丁除了天津卫的那些老人之外,这些老兵可都是在校场上杀了官差的,其余从反乱中招募而来的青壮士兵,未必会死心塌地的跟随。
    现在江家军比起其他大明军队来的优势就是军饷十足,待遇良好。当然,训练也是足够的严酷,若是贸然的发下四成的军饷,这种突兀的改变恐怕立刻就会造成士气军心的波动。
    这些人也不敢直接硬顶江峰的命令,只是过了一会以后开始委婉的陈述自己的意见,即便是赵秀才也是准备开口,江峰只是在那里静静的听着,到了最后,江峰却直接的说了一句:
    “一个月后,再把缺额补上,你们让老兵把话传下去,说是咱家正在筹集款项,在年前定要把银子足额的发下去,明白了吗?”
    这句话说完之后,下面的人都是明白了过来,江峰这是要示恩了,平日里面兵丁收到军饷,虽然是感激上面的军官给发下足额,但是还觉得这是朝廷的恩情,这次就是要让士兵们知道到底是谁的军饷,他们到底是谁养活着。
    江峰在那里冷笑的说道:
    “咱家有钱,就算是朝廷一分银子都不给我,我也养的起这些兵,要让儿郎们知道到底是谁给他们发银子。”
    一说这个周围的人纷纷的沉思点头,素来是沉默的罗义突然开口说道::
    “大人,不如我领着兵马去别的卫所和兵营看看,那些兵丁天天着牛做马,让儿郎们也是知道在江家军的福气。”
    这话当真是说到了江峰的心中,现代也有类似的做法,就是传统历史教育和忆苦思甜,从精神上面对士兵进行锻造,不然江峰只是借着朝廷的名义领军,根本没有什么根基可言。
    几天后莱芜,滕州,石臼,文登的兵马接到了四成的军饷,顿时是大哗,好在都是剩下些积蓄,还不至于过不下去,但是饷银四成倒罢了,这粮草也是四成,大家就都要饿肚子了。
    各级的军官头目不厌其烦的解释,山东游击江大人正在筹集款项,准备自己掏钱把给大家垫付军饷,而且各营的守备都是安排下面的兵丁去临近的兵营和卫所去协防和作些事情,去了之后,这些满心不情愿的兵丁才知道,原来自己以为天经地义的足额军饷粮草在大明朝是个特例。
    比如滕州城内驻防的某百户所,下面的几个老军和江家军的兵闲聊起来,说起最近发的军饷,听到江家军的兵丁抱怨,有个老军笑着说道:
    “你们这些浑小子,身在福中不知福,还有四成的军饷可发,老汉几个已经是十几年没有发一分钱了,要不是城外还有几分地,早就饿死在军营中了。”
    老军说起这个的时候,好像是说再过平常不过的事情,神色平淡。不过听他讲述的这些兵丁却是目瞪口呆,各地的兵马或者是把那些老军请到兵营里面讲述,或者是用各种名义去其他的兵营观看。
    没有用太多的时间,江家军万名兵丁的喧哗纷乱就减弱了许多,他们见识到其他的兵营之中那些好比是农奴,穷苦之极,却也是号称是兵的同伴们,要知道,大明的财政赋税收入,卫所的耕种缴纳在某些时候占据了三成。
    平日里面辛苦劳作,所获的收成朝廷收取不少,军官又是拿去不少,剩到自己手中的连养活全家都是颇为的困难,何况有战斗的时候还要拿起刀枪去行军打仗卖命,那里自己在江家军一样,平日里面敞开肚子吃饭,只是训练的艰苦了些,可是这些训练比起那些辛苦求生,名为军兵,实际上是农奴的同类们来说,境遇强出了太多太多。
    江峰统辖下的五座大营里面渐渐的有一种说法开始流传,说是从前朝廷下发的军饷都是不足三成,因为江家军多是造反的乱贼青壮,朝廷对此身为的忌惮,有意削弱。反倒是江峰江大人爱兵如子,不愿意自己的儿郎
    挨饿,所以多方的筹措银两。
    原本躁动的士兵们开始逐渐的安静了下来,对本来就是尊奉为军神的江大人都有了感恩戴德的心思。
    现在的季节,船只都是在港口休整,烟台山千户所的私港因为造船的原因,还有本身港口就不算是太大,所以只有四艘武装炮船在这里停留,其他的都是在林家岛,现在的林家族人们已经开始渐渐的上船帮工。
    按照刘十二的安排,林家的族人虽然是仇恨江峰的所作所为,但是目前的形势下面,北方的海面上除了江家军的势力,没有什么别的势力去选择。林家人谋生的手段也就是在水上去讨些生活。
    这么时间长了,林家人即便是有异心也会慢慢的融入江峰的这个军队里面。
    苏家姐妹回到登州之后,江峰特地领着她们两个去看了一下从京城中带回来的那些东西,,姐妹两个跟着江峰之后,自诩也是见过颇多的市面了,记得几年前初到登州的时候,江峰剿灭董家,把那些银砖放在烟台山千户所的坞堡里面,还带着家中的女眷过去看个新鲜,当时的银光闪闪颇为的惊人。
    不过这次看到山中库房的景象,苏观月和苏观雪在那里都是说不出话来,苏观月现在每日里面都是和帐簿银钱打交道,更是明白面前的黄金到底象征着什么,只是这般的震惊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
    苏家姐妹的眼泪不知不觉的流了下来,这也算是姐妹连心,两个女孩此时不是被惊人的财富震惊,而是知道自己的父亲就是因为眼前的财富身败名裂,自己全家因为这个家破人亡,若不是碰到了江峰,恐怕就死在了大街上面。
    江峰能清楚的感觉到胸前衣襟被两个女孩的泪水濡湿,禁不住心中叹了一口气,也算是了解了一桩心思。
    登州已经开始下雪了,江峰把银两拨付下去,四个军营的官兵不但是没有了从前的怨气,反倒是人人称颂江峰的恩德,按照下面军官的反应,都说这些日子的训练中,士兵的精气神都好了许多。
    现在的外面已经是雪白世界,江峰的兴致也好了许多,已经是跟翠玉楼的厨师打了招呼,午饭准备全家人聚在一起围炉火锅,不过现在距离午饭的时候还早,江峰披着长袍走出了内宅,在几名卫兵的跟随下走向游击衙门,今天有客人。
    走进了游击衙门的内堂,早就有家丁在这里生好了炭火,屋子里面温暖如春,江峰直接就是把身上的长袍脱下,边上却站着李和尚和一名陌生人,李和尚从杭州赶回来也是多时了,现在他在海上的买卖因为江峰的支持和北方港口的独占,也是慢慢的恢复了从前的威风,离散的部众亲信有不少又是过来投奔,境况已经是比在双屿只好不差了。
    他心里面知道这些东西都是谁给的,对江峰越发的死心塌地,江峰吩咐下来的事情,李和尚都是竭尽全力的去操办,今天的事情也是其中之一。
    站在李和尚边上的这个陌生人穿着棉袍,年纪倒也看不出具体,只能觉得是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样子,不过看起来却是寒伧了许多,颇为的局促,一看就知道不是登州江家军的人马,要是懂得仔细观察,倒是也能看出来,这个陌生人身上有海上打拼多年的模样。
    看到江峰的目光注视过来,李和尚连忙的拉着身边的那个陌生人一起跪了下去,开口说道:
    “大人,这是小人从北面船队带回来一个船老大,唤作武沉的,他常年的在高丽和辽东行船,对高丽那边的情况明白的很,老武,快点给大人磕头。”
    原本这位老武刚开始见到江峰的时候,还为这个李和尚敬畏如神的首领这么年轻惊讶非常,看着江峰一直没有说话,就那么默默的坐在了正位上,却被江峰身上的肃杀之气震住,禁不住打了一个寒战。
    不过江峰在那里倒是和气非常,开口笑着说道:
    “武沉兄弟吗,好,既然愿意来我登州,老李,你那里拨三艘海船给他。”
    三艘船这可是好重的见面礼,武沉的畏惧顿时消失无踪,在那里笑逐颜开的磕头致谢,他也是知道这次的正题:
    “江大人,咱这就把高丽的事情跟你详细的说说……”
   
第二百九十一章 推波助澜 农事


    
    ,去领钱粮的军需回来说,这次朝廷下拨依然是四成
    江峰皱着眉头接过来赵秀才的单子,这已经是第二次的钱粮下拨缺口了,虽然按照常规来说,这倒也说不出就是朝廷要动手的迹象,但是太反常,不得不提防。江峰想了一会,突然抬头问面前的赵秀才道:
    “老赵,支应粮草的官员你打点了没有?”
    打点?这话倒是问得赵秀才一愣,心想江家军在山东不跟这些管着钱粮的官员多要钱就不错,还打点,登州的这些人心里面也是明白,这些负责粮草发放的官员对于登州如此的嚣张跋扈,不按照常例办事必然是心中有愤恨。
    但是根本不怕,愤恨,愤恨还能狠过刀子去?
    今天居然问起常例银子了,赵秀才反应过来之后连忙的回答说道:
    “大人,这个您不必担心,那些官员赌咒发誓的说,肯定不是他们克扣了钱粮,和常例给不给无关。”
    边上刘十二却明白了江峰的意思,在那里笑着对赵秀才说道:
    “赵叔,那些官员肯定是不敢因为常例克扣我们,他们没有那个胆子,不过该给的常例还是要给的。”
    赵秀才是个实在人,听到这个话顿时有些着急,禁不住开口辩驳说道:
    “常例,常例要给那些官一成,发到咱们手里可就是三成的钱粮,咱们岂不是要花更多的银子去补。”
    说完这句话之后,却看到江峰笑着点头说道:
    “正是如此,告诉下面的儿郎,朝廷发下四成,经手的官员们还克扣下来一成,本将正在给他们筹集剩下的钱粮。”
    三成钱粮的消息经由军官们传达到士兵的耳中之后,士兵们对朝廷已经没有了那些敬畏的心思,好多人都是直接的破口大骂。接下来,自然有人宣扬,咱们的江大人说了,快要过年怎么也不能辛苦了弟兄们。
    就算是自己出钱,也要把大家的粮饷补齐,咱们现在不是拿着朝廷的饷银,是拿着江大人的饷银啊!
    人心慢慢的转了过来,只不过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进行,周围的人可能注意不到,甚至有些人看到了另一个方面,觉得山东游击江峰所辖的兵营里面,因为军饷的克扣开始怨声载道,反倒是暗自窃喜。
    杰森霍根在腊月十五的时候领着船坊的人过来了一次,跟江峰汇报了关于那艘战舰的建造情况,现在造舰的银钱很是充裕,各种相关的材料往往是不计成本的朝着登州私港蜂拥而来。
    “大人,我们的舰船建造现在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还是要提醒大人,有这样的船只,必须要培养出来相应的船员,不然,这艘船只能作为船坞里面的浮动炮台!”
    这是船坊的白人工匠头目说的话,江峰也是知道这个问题,现在各个船上已经开始有林家的水手在劳作了,刚刚的把林家搬迁到内陆不久,按照常理说,并不是那么值得信任,但是没有办法,就是因为人员的短缺。
    而且有一个问题,现在江峰的船队,李和尚的船队,还有林家的附属船只,在明朝北方的海面上就是当之无愧最大的海上力量,谁也不敢去招惹他们,自来都是太太平平的做买卖。
    可是这太平的日子过的久了,没有打仗的机会,说白了没有实战的训练,将来遇到硬仗,恐怕就是一个麻烦。
    南面海上的那些海盗和私商,海上大大小小近百的势力,每日里面为了争夺钱财和航路厮杀不停,自然也是凶悍异常,将来要是双方对上,还不真不知道胜负会如何。江峰听那个通译把话翻译完之后,严肃着表情冲白人的工匠头目点点头,开口回答说道:
    “我已经是有了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