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恶明-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件事情虽然说起来是不忘亡妻,但是只有一个女儿,在此时可以称得上是无后,无后是大不孝之一,不续弦传宗接代就算是逆伦会被有心人抓住大肆攻击。
    并且刘顺出身贫寒,虽然现在是身居高位,但是朝中的根基却不牢靠,若是在朝中找到一官宦之女为妻,显然就是得到了奥援。
    这些东西若是积年的官场老手看出来并不稀奇,可是却被一个地方上的四品武官看出来,而且这个武官还是战功赫赫,以勇猛莽撞著称的人。这样的人岂不是前程远大,何况还有一个同样前程远大的岳父。
    陆炳在朝廷中虽然是权威赫赫,但是在地方上也没有什么班底,行事有时候也是颇为的不方便,而且朝中文官自有一套系统,他虽然能够影响,也不是能够插手,所以这个时候的陆炳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扩大势力的机会,何况是这么有升值潜力,可以拉拢的手下。
    其中江峰给他的印象,已经是变化太多,开始是指挥赚钱的莽夫,后来是可以上阵杀敌的猛将,现在看来居然还懂得权谋机变。若是平庸之人肯定会心存提防,但是陆炳这样的大能自然不惧,放心大胆的招揽。
    说媒提亲的人还在京师里面忙碌的时候,兵部员外郎有一天和陆炳的亲信在某处“偶遇”,第二天,山东烟台山千户所江峰剿灭董家匪巢的案卷重新被提了上来,说是此事颇多不清之处,还要详查。
    兵部和都督府的人都是心中厌烦,心想此事已经是惹的不少官员倒台了,你何苦还要搀合,结果兵部的尚书和侍郎都是大力的支持。最后出来了一个谁都是意料不到的结果,说此事江峰军功还有没算上的。
    事情到了这里,就更明白了,原来不是要找江峰的麻烦,是要给他好处,大家就是商议了起来,山东倒霉的官员在京中的关系也是不少,自然是有人不愿意江峰还要得到什么好处。
    就在这个时候,登州府所报,登州左卫指挥佥事江峰斩杀倭寇五百余名,首级,证人,船只都是实证聚在,请核发军功赏赐。
    从正德年间开始,兵部和都督府接到的山东江浙的战报,往往是倭寇万余进犯,我部奋勇抗敌,大破敌军云云。京师的兵部和南京的
    不是傻子,往往接下来就会有锦衣卫探子的战报,说几十或者几百倭寇进犯,当地军队望风而逃,或者闭门不战之类的实际战况。
    所以江峰斩杀几百倭寇的文书在这里面就是特别的显眼,而且还有山东三司衙门和锦衣卫的核实文件,惯例,地方文官本来就对军队不堪战,导致地方遭到倭寇祸患的事情看不顺眼,军方报功,文官从来不认。
    这就是说明江峰的斩杀倭寇的功绩实实在在了,现在争论到底是不是给加功的问题了,而是怎么论功行赏的问题。
    一个小千户所的代千户,实际上只是一个百户,被提拔成指挥佥事代指挥使之职,已经是越级的过分了,这次的功劳在沿海几省都算是响当当的,怎么算,难道给个镇守总兵的衔,那就乱套了,可若是不赏,兵部尚书和侍郎的表态明确的放在那里,大家的心里面也是多少有数的。
    谁也没有想到在报功文书来的第三天,登州府又有公文上来,上面写的内容却令所有人意外,江峰在公文上面自陈说是,愿为登州镇守一方。可是现在自己为登州左卫指挥佥事,军户还有朝廷赋税职责不能耽误,请加都司职务。
    卫所军户五千,没有军饷,全靠着耕田种粮,这些收获还要上缴几成作为赋税,所以也不要指望会有什么战力。
    至于有了都司的职务,就可以手下有二千人的吃饷名额,这些人不用像军户一样自己种地养活自己,这就是所谓战兵的主要来源,当然也有许多加了都司,游击,守备职衔的只是为了领这份饷银,手下却没有那么多的兵,克扣下来银两当作自己的钱财进项。
    兵部的人完全没有想到江峰这么好打发,索性是顺坡下驴,指挥佥事的职务扶正,现在升一级做登州左卫的指挥使,授都司之职。原来的都司此次倭寇来犯闭门不敢出战,索性撤职被江峰替代。
    现在外人称呼江峰可就要叫江都司了,手下有二千多的兵马编制,可是光明正大的练兵,若是卫所的指挥使没有都司,游击,守备之类的职衔,在卫所里面整日里面让军户练兵不安心耕种军田,会被人弹劾有谋反之心!也就是说,现在江峰若有什么军事行动,再不是从前的所谓事急从权,而是正常的行动了。
    提升了级别,抓到了实权,并且让自己和朝廷里面最稳固的权臣陆炳拉近了关系,而且还让刘顺将来的宦途更为顺利。这些技巧和复杂的官场应对,可不是江峰,张亮这样的军官出身的粗人。
    赵秀才这样的秀才能够想出来的,刘十二通过这件事情一下子确定了自己在江峰手下智囊的地位,江峰私下曾经和刘十二说过一句颇为逾越的话语:
    “你简直是当世青田啊。”
    明朝的青田一般就是指跟着朱元璋起家打天下的智囊刘基刘伯温,不过这么评价刘十二,岂不是暗指自己就是太祖朱元璋,两个人相视大笑,接下来谁也没有提起这句话,
    济南府,管理山东民政的布政使大人的府邸,在书房里面,刘顺皱着眉头,颇为的头疼。女生外向这句话现在是终于体会到了。从小他除了教给刘芳蕊读书写字之外,这个女儿真是没有太多的时间管教。
    结果刘芳蕊的性子越来越野,布政使刘大人现在在山东虽然是威风无限,可是在自己的女儿面前却没有太大的权威,刘芳蕊压根不怕。
    江峰的人来刘府接过几次,刘顺都是拦了回去,被女儿知道之后,内堂当真是不得安宁,让素来喜欢安静的刘布政使脑袋发胀,心想为父给江峰那个混帐小子做了多少事情,难道你都没有看到,怎么还是这么糊涂。
    所以听到外面通传,说是京中于老翰林来访的时候,刘顺当真是松了一口气,于老翰林是直接在翰林任上致仕的,虽然品级不高,但是家中却是世家,多人在朝中为官。想来这个人出面,也许就是江峰不知道通过什么关系请到的媒人了。
    这样也好,彼此都有一个台阶可下,刘顺心里面也是轻松了下来。
    宾主落座,于老翰林笑呵呵说出一句话:
    “允之老弟,愚兄是替侄女跟你提亲来了……”
    “!!??”
    ----------
   
第一百九十章 定亲


    
    林今年虽然是五十多岁,他那个做吏部侍郎的弟弟今要五十岁了,可是她的侄女年纪也就是二八芳龄,那时候的婚嫁生育年龄和现代差的好远,这个也算是正常。女孩子到了十六岁,按照规矩应该早就是定下了人家,但是这些年整个大明的百官权贵系统上下太多。
    对于于家这种历史可以追溯到宣德年间的世家,儿女的婚姻肯定不是什么真感情,都是为了家族的利益决定,所以本应该指腹为婚或者是娃娃亲之类早就定下终身的于家小姐,到了现在还是待字闺中。
    当然,十六岁说待字闺中还是颇为的别扭。
    这次朝中的格局基本都是稳定了下来,嘉靖皇帝虽然是年轻,可还是把一个个老臣权贵掀翻在地,现在的朝廷全都是皇帝的私人,朝中的格局已经是无限的明朗。这时候,皇帝亲信陆炳来给最近的新贵刘顺提亲。刘顺短短两年从低品的翰林侍讲学士,做到今天的山东布政使。
    看这个年龄,将来还有无限的可能,而且还是出身寒门,这样的人正是需要后面豪门世家的帮衬。所以刘顺中年丧妻,还有一个快要成年的女儿,种种的事情都不是问题了,很快就是派人过来提亲。
    于老翰林也是修身养气多年的人物,那里从容的说完,就静静的等待刘顺地反应。他并不知道这件事情太过突然,还以为双方早就是有了准备。不过他有一点也是没有想到的,陆炳虽然是大事不糊涂,可是这种细微的家常礼节之中,却不是那样的明白。
    刘顺现在也是一省之长,不露声色也是必要的技能,可是脸上却变得有些微红,心里面是说不明白的别扭。心中暗想。我本来是指望扣住女儿不放,让江峰那个混帐小子找人过来提亲,好让芳蕊风风光光的嫁过去。也算是给自己的女儿争夺一个名份。而且有些话刘布政使是不好和别人说地。
    比如苏家姐妹的存在,户部的苏侍郎获罪下狱的事情,现在官场上还是有很多莫明其妙的传言,谁也想不到居然会在江峰的手中。而且看起来要和自己地女儿共侍一夫,真是胆大包天的小子。
    可是,无论如何刘顺也是没有想到,给自己女儿提亲的人没有来,倒是有给自己提亲的人上门了。这种错愕的感觉可真是颇为的奇怪,本以为嫁的是女儿,谁想到自己的红鸾星倒是动了。
    看着面前的这个刘顺脸色平淡的坐在那里也不反应,于老翰林地脸上虽然是挂着笑容,但是心里面也是有些不愉快起来,心想你刘顺也是从二品的官员。待人接物,怎么如此地不知道好歹。果真是寒门出身。
    正腹诽的时候,刘顺却颇为冒失地开口问了一句话:
    “敢问于兄。此事是何人推手。”
    这话出口,心思精明的于老翰林也是在那里愣住,心里面顿时对刘顺这样的反应明白了大半,感情这个布政使可能就不知道所谓提亲的事情。不过既然是上门了,这些都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于老翰林呵呵的笑了几声:
    “乃是忠勇男陆大人从中牵线,这事情做的,哈哈……”
    刘顺心思电转。心想自己身边的人到底有谁和陆炳地关系比较近一些,问题是刘家做官的现在也就是他一个人。自己每月又是定时地去信问候陆炳,京城之中还有谁,并不需要太复杂的事情,很快就是想到江峰。
    ‘好小子,居然算计到我的身上来了’刘顺心中自然是有些怒气,转念一想,若是娶了这门亲事,将来的好处也是不少,何况,女儿刘芳蕊又不能一辈子都是留在家里面,自己的官越来越大,府中没有一个总管内堂的人也是不行。
    可是这件事情却让刘顺的心思猛然轻松了起来,江峰那个人并不是有勇无谋的莽夫,看来也是可以把自己女儿托付给他了。
    主意打定,刘顺突然在那里轻轻的拍了一下边上的茶几,开口哈哈的笑了起来,慢慢说道:
    “如此美意,刘某自然是乐意承下,只是刘某今年四十二岁,又是续弦,是不是委屈了于兄的侄女?”
    听到事情说成,于老翰林自然是不会把刘顺这些自谦客气的话语放在心里面,在那里连连摇手笑道:
    “无妨无妨,刘老弟你风华正茂,现在牧民一方,将来必然是朝廷柱石,何必讲究那些小节,为兄在你这里讨个准信也就是放心了,接下来的事情,刘老弟还要尽快操办啊!”
    这里说的就是请媒婆上门,若干的礼节程序问题了,刘顺在那里含笑应了,双方正是高兴的时候,却听到在正堂的后面,有人恨恨的冷哼了一声。于老翰林愕然,刘顺却是听得明白,这个正是自己女儿的声音,不过熟悉自己女儿性格的刘顺自然是心里面明白,刘芳蕊生气的未必是自己续弦,恐怕是自己都要是操办了,却还关着女儿不让嫁人的事情。那边的老翰林却小心的问道:
    “这是?”
    “正是小女,见笑了,见笑了。”
    于老翰林知道这个时候就是该告辞了,刚要起身,外面却有门房在那里大声的唱名:
    “按察使丁大人到~~~!”
    老翰林在那里笑着站了起来,开口说道:
    “既然是有客来访,我就先告辞了,这些消息自然是有人传递回京,济南府风景不错,此次来,正是要游玩一番。”
    刘顺也是站起来,微笑着拱手相送,心里面却是在想:如果没有预计错误,恐怕外面这位按察使就是给江峰做媒来了……。
    一个月之后,山东布政使刘顺娶了吏部的于侍郎的小女儿,这件事情在山东和京师的官场颇为的轰动。有了这桩联姻,谁都是看的明白,刘顺将来在仕途上更加的前程远大,所以婚礼那一天,当真可以说的上
    盛大。
    相对来说,布政使嫁女儿的事情虽然也是大事,不过在刘顺和江峰刻意的低调下面,反而没有什么太大的声势,自然山东上下的官员该做的还是要做。上官娶妻嫁女几乎是在差不多的时候进行。
    虽然说出去有些可笑,但是谁都能看出来,这两桩婚姻代表是什么。
    在济南没有大操大办,可在登州就不一样了,送亲的队伍距离登州五十里的时候,浑身盔甲鲜亮,威风无比的铁丁就充做了仪仗队的角色,微山岛的男丁现在虽然是和新兵们一起训练,不过他们毕竟是马上出身,铁丁们现在是一人训练百名步兵,训练微山岛的马队的人却是一人负责二十人。
    微山岛马队的人剽悍和控马的技术不差,不过缺乏正规战斗的阵型和纪律和技术,这些都是要由铁丁们训练,江峰不怕形成派系就是靠着这个,在正规的训练出来,每月发下饷银,在江峰自己的家丁清册上登记这些力量就是实实在在的自己人。
    话说的有些远了,几百名骑兵现在也是上马,浑身收拾的齐整,整齐的跟着迎亲的队伍,里面自然是少不了什么吹鼓手什么的,一路上热热闹闹风风光光,当然了,整套的喜庆装备早就有明白人给准备完全。
    可是一百多名铁丁和五百名骑兵,这个声势太大了。本来赵秀才还要劝导江峰说是,这么做太过招摇,不过江峰这次却是斩钉截铁,话说地很硬:
    “我不能风风光光的去提亲,总得把娶她进门的事情做足!”
    上面要低调,但是登州知府,附近的六县县令,登州兵备道衙门。登莱水师衙门登州本地的官府却不能低调,江峰现在的身份可是登州左卫的指挥使,身上有着登州营都司的职务。
    江峰现在已经是这附近级别地最高的武官,而且还是山东布政使的女婿。这样的身份,这样的级别,不奉承也不行啊。所以现在江峰在登州府最大的酒楼翠玉楼门前。满面笑容地都快要发酸了。
    登州府城不大,照理说卫所指挥使应该在住在自己的军营所在,不过现在有了登州都司的职务,自然就是可以在城中有府邸,但是品级有太高,城中没有什么合适的宅院,只能是另外建造,时间仓促根本来不及,只好把这个酒楼包下权做招待各方贵客的地方。
    每个来拜见江峰的登州官员和地方的士绅都是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心里面都是想着这莽汉可是得罪不起。上面有人啊。
    正在寒暄客套的时候,有家丁打扮的人跑到江峰地身边小声说了几句什么。江峰点点头,马上冲着坐在翠玉楼里面的各路官员士绅大声地说道:
    “各位。我们家乡办喜事有个规矩,就是要到城头去观看新妇入城,大家一起。大家一起。”
    这等莫明其妙的规矩谁也没有听过,不过在场地这些人肯定是不会反对,何苦得罪人,结果一帮子登州府的达官贵人们纷纷上了城头,还有人不时的奉承几句:
    “大人家乡的风俗真是雅致啊。”
    迎亲的队伍距离城门不算远了,看到这支队伍的时候。墙头所有人都是屏住了呼吸,花轿和吹鼓手并不稀奇。但是震撼他们的是却是护送的队伍,六百骑!整整齐齐地跟在迎亲队伍的周围。
    更为夸张地是这六百骑里面,还有一百铁甲重骑!马步平稳,不急不躁的跟着迎亲队伍,铁甲闪烁着寒光,马上的骑士脸色都是沉静,专心致志的控制马匹,不骄不躁的前进。城墙这些人看到了这种场面,先是屏住呼吸,接下来可不光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六百骑啊,山东上下没有一个卫所有这样的力量。
    青州衡王府出事的那一次,所用的四千骑兵可是整整十几个卫所凑起来的马队,虽然说很多卫所和军营报到上面的都是什么有马五百匹,一千匹,实际上有个一二百匹马就是了不得,至于发下的马料钱都是落进了自家的腰包。
    不过更加荒唐的事情是兵部和户部还有地方上,负责发饷的人居然只是发下来足额军饷的五成到六成,层层的克扣下来,所以各级的军官都是把军饷克扣下来养自己的亲兵家丁,谁也不愿意去养马练兵。
    看着下面缓慢走进城门的队伍,那种威风凛凛的气势还是震慑着墙头的各级官员,这些人互相对视,心里面想到,这个指挥使莫非是杀了,做了都司就这么下本钱养兵,岂不是要把裤子赔掉,脑袋傻掉了吗?
    这些人自然是不知道江峰现在可不是靠着朝廷拨下的银子养兵,他自有日进斗金的法子,城头的官员们虽然是心里面暗自笑着江峰的傻,可是各个的心里面都是被这几百骑显示出来的力量震慑住了。
    不管是心思灵便与否,这些官员也明白了另外一个事情,就是今后登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