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2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云归辽已经二百余年。人心早已不再向宋!”他在辽境生活了多年,又肩负着王爷的使命,自然对这些情况了解甚多...

宋初,幽云十六州割让不久,该地汉人在契丹人的歧视和压迫下。心理上多认同自己是汉民族的一部分,政治上也非常倾向于中原王朝,时常渴望着摆脱辽朝统治,回归中原汉族的怀抱。这种心理和政治倾向不仅存在于民间。而且在身为辽朝官员、将领的汉人中也很是强烈。

太祖北征、雍熙北伐,幽云汉人其战斗意志之‘薄弱’令人惊讶。整城、整州地倒向宋朝,这种“心向中原”的情绪,在没有辽朝官职在身的普通民众身上则表现得更加明显和迫切,伴随着汉臣汉将的投降,辽朝境内的幽云百姓也对宋军的到来欢迎倍至!可尽管幽云民众热切盼望北宋能够收回十六州,使其重返中原王朝治下,但是宋廷两次北伐却都在辽军的反击下大败而归,这使幽云汉人意识到宋朝没有夺取该地的实力。

于是,当地百姓便采取不得以的下策——希望跟随南返的宋军迁往中原。汉族人自古以来居土重迁,现在却会情愿背井离乡远去他境定居,要有多么强烈的情感才能驱使他们如此!宋廷自然也愿意收取其民回国,然而由于指挥失误,宋军为辽朝大军击败于陈家谷,杨业被俘而死,南迁的百姓结局可想而知。军事上的连番失利,让不管是未能逃脱者,还是根本就没有机会南逃的人,那些依然留在故地的幽云汉人,对宋朝北伐的失败都是极其伤心的。

期待还归中原王朝而终成泡影,这一刻骨铭心的伤痛,必定伴随了当时目睹此情此景的几代人的一生。但民族感情亦不易割舍,直到北宋真宗朝中期,幽云汉人还是没有放弃对宋朝起兵北上的期盼,就其中的一份辛酸,也只有了解其经历和处境的人才能够体会。

在宋朝夺回幽云的努力失败后,宋辽两国间通过“澶渊之盟”维持了长期的和平,然而就在这长达百年的和平对峙之中,幽云十六州汉人的心理逐渐发生了变化。在经过百年奋斗之后,有相当一批上层汉人已经进入了辽朝的统治集团,其家族也已打下基业,兴旺发达,自然不希望宋朝的北伐破坏这得来不易的成果;在生活习俗上也深度的胡化,不再象以前那样、强烈地认为自己应归属于中原汉族。

当年民族感情强烈的几代人先后逝去,新出生的汉人自幼就成长于辽朝统治之下,已经习惯了这种现状。正统观也随之改变,至此时,其境内的幽云汉人已普遍认同辽朝的正统地位,早已非复是当年心向中原之人了...

“那么说,这些汉人已经都彻底投向了契丹,我们大事岂不难成?”赵勇听罢,心沉到了底,情绪也低落下来,面带愁容地说道,从这个极端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也非完全如此!”乔坤瞅瞅赵勇的样子,心中好笑,这‘孩子’还是缺乏历练,怪不得王爷信中一再叮嘱要他好好盯着赵勇,并让这个曾领兵上万的将军归自己指挥,现在看来王爷所虑极是啊!

“那么其中还有什么隐情?”听乔坤如此说,赵勇又是jīng神一振,急忙问道。

“如今对于幽云汉人,朝廷也rì益轻视,甚至鄙夷,皆以‘汉儿’称呼。契丹对于汉人虽大肆笼络,却又心存猜忌,不予重用,视其为奴仆,往时还有‘虏杀汉人者罚,汉人杀虏者死’的律条。以致汉人rì益世故,更重利益,尊崇强者,可以说既不倾向于宋,也不忠于辽!”乔坤又说道。

不成了王爷常说的‘谁拳头大,谁说了算;谁大腿粗,就抱谁’的党项人了吗!”赵勇脸sè几变,有些不愿相信地说道,从民族感情上他不愿相信曾经的同胞变成了这样的人。

“确是如此,王爷说得jīng辟,所以咱们还需谨慎行事,等待机会,才能收其心,为王爷所用,切记不可鲁莽!”乔坤从前就常听道王爷所说的这种‘话糙理不糙’的言语,今rì又从赵勇口中听到,更是大感亲切。

“也难怪,近墨者黑吗!天天跟这些蛮人混在一起,难免跟他们都学坏了,有机会一定让他们知道谁的拳头最大!”强权即公理’、弱肉强食这些道理王爷说的最多,看来在哪里都适用,赵勇想到此对王爷的佩服又多了几分,也明白王爷为何练兵练的那么狠了,更知道王爷为何要挑这么一批亡命之徒让自己带到辽国。

“那些就是辽国的汉军吗?”赵勇和乔坤边走边聊,从中学了不少东西,这时看到一队辽军在路边休息,可其中多是汉人,他也曾听王爷说起各国兵制,知道辽军中有汉军编制。

“嗯,勉强算的!”乔坤点头道,辽国实行全民皆兵的兵制,汉人同样要服兵役,但是大多数却只能排于辽朝军队的最末等级,多用于地方卫戍及各种辅助工作的乡丁队伍中服役,这支军队就是属于遇战临时征调的农民兵,准备抵御金国的入侵,类同于宋朝的弓箭手,所以才有此说。

赵勇点点头,纵马走过时他仔细看了看这支队伍,第一印象便是他们的伙食肯定不好,虽说不上骨瘦如柴,但士兵们肯定普遍营养不良,其暴露的肋骨、基本没有肌肉的腿,十个有八个达不到忠勇军的选拔标准。因为低于基本营养标准的士兵虽然敏捷xìng不差,但体力和耐力较差,由于体内没有基本的脂肪储备,无法应对高强度对抗。而且他们因肌肉太少,不但体力差、持久力差,也无法应对寒冷、炎热和饥饿。

如果辽军士兵以这样的体质根本无法和他们忠勇军对抗,即使是不使用火器的情况下,特别是在胶着战或长时间的对抗中,这样的士兵除了进行短促突击外,任何大的体力消耗都会使他们丧失生命很可能在一次高强度冲锋后死亡!

看到这种情况,赵勇一悲一喜,喜得是这些人根本不堪自己全力一击,称霸此地问题不大;悲的是王爷要自己在此招兵买马扩充队伍,要是将这些人都收入队伍,自己得喂多长时间才能派上用场啊...

第四十七章实力

在中国多民族相互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汉族在文化和技术上的先进xìng,经常呈现出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即“汉化”的现象,如辽代契丹、奚的汉化,以及从唐代就已开始的渤海的汉化。但事情不可能总是单方面的,在各民族之间密切接触时,“汉化”现象往往也伴随有反方向的运动,即汉族吸收少数民族的文化内容,从而发生“胡化”,这种现象从上古伊始即有出现,一直延续到后世。

不过,在汉族的政治和文化力量远强大于其他民族时,进入汉族生活中的少数民族习俗、信仰等内容一般都会被消化并发生演变,纳入到汉族自己的文化体系之中,因而很少给人以怪异或不合常理的感觉。可一旦当汉族反过来居于劣势的时候,这些外来的事物就会变得尤为引人注意,而接受了这些东西的汉族则会在其他汉族人眼中成为“胡化”的异类...

赵柽虽然没有经历过这个年代,但是他前世的却也经历场变革。开放初期,仿佛一夜间年轻人的世界就发生了改变,街头巷尾都飘荡着‘靡靡之音’,大小伙子穿起了花衬衣,喇叭裤,戴着贴着商标的蛤蟆镜,留起了长发,小姑娘们染了黄毛,穿着超短裙、高跟鞋,抹着口红。这也可以说是因为开放,多年封闭的大门突然打开,外部的文化蜂拥而至,造成了一场始料不及的思想变化,按当时的说法就是‘西方zìyóu主义’的入侵。

当然这些肯定不会为受了多年教育的家长、老师和一些学者所容,不断被批判、堵截,甚至动用法律手段进行狙击,当年只因跳跳舞,亲亲嘴进了监狱甚至没了命的人不在少数,可依然难以阻挡这股思cháo的蔓延。到了后来便成了社会的主流,人人都融入其中,反而将处于正统地位的思想冲的七零八落,逐步演化为一种不同于任何文化体系的新新人类。随着他们的成长,已经成为了时尚的先行人,主导着社会的演变。

同样,在宋辽时期,由于自身的心态和文化特征。幽云汉人既不同于契丹等少数民族。又不同于中原王朝统治下的汉族,并不固定倾向于任何一国,而是在北方各个政权的角逐中,形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利益集团。造成其这种心态的原因。一是少数民族大量进入河北地区、造成民族混杂和当地汉族在文化特征上的少数民族化;二是辽朝对幽云地区长时间的统治,使其与契丹族密切交流,而与中原汉族长期分离;三就是北宋王朝中后期在对待幽云汉人的政策上存在严重失误。

辽代的幽云汉人就是这样一种‘胡化者’的形象。在平rì的耳濡目染之下,幽云一带特别是幽州的汉族,形成了和北方游牧民族相似的剽悍尚武xìng格。“其人坚忍奇崛,包藏祸心,狡立凶谋,前有荆轲太子丹之风,后习安禄山史思明之态”,“天下指河朔若夷狄然”。由幽州等地汉族组成的军队在战场上表现出的勇猛劲头,经常令内地汉族惊叹不已,民族结构的变化,以及民族间交往的频繁化。逐渐使幽云汉族的夷夏观和正统观也发生了改变。

作为辽朝文化程度最高、人口最多的民族,在政治方面却受到歧视,而不能完美地融于辽、宋、金任何一朝政治生活之中,无论北方少数民族还是中原汉族,都不将其视为己类。使其在心理上边缘化于各民族之外。以往儒家文化极为重视的“华夷之辨”,在幽云汉族和少数民族邻居的来来往往中,愈发显得没那么重要了,他们已经不再把民族出身和正统xìng概念联系在一起了。相比之下。“实力”这一标准,在衡量“是否正统”的时候却反而比“民族”更为有用。

幽云汉人在人口、xìng格和文化程度上的优势。导致其成为中国北方地区一个孤立而举足轻重的砝码,不随任何政权的主观意志而行动。当他们倒向某一政权时,就会使该方在斗争中取得极大优势,从而根本改变中国北方的力量对比。赵柽正是看到了这个特殊群体在以后战争中的作用,所以早在自己的计划初期便遣人渗入辽国,企图对他们施加影响力,而广丰堂只是经济入侵的一部分,现在正是展现实力的时候了...

夹山处于蒙古高原、yīn山山脉东端,沙漠以北,属于辽国西南、西北两都招讨府,也是yīn山南北地区仅存的未被女真人攻占的辽土。辽帝耶律延禧逃到这里,一方面是利用其有险可守的地理环境;另一方面企图留在自己的国土上,图谋东山在起。

在这里耶律延禧依然能得到临边诸蕃部族的支持,且西北边地又是辽国的战马储备基地,此时仍然拥有大批的战马,可以保障其扩军备战所需军民的供应;另外yīn山中盛产黄金,辽国在这里设立了‘山金司’置冶采炼,是为辽朝的重要财政收入,可以为其提供财政支持;再者夹山地形险要,西及夏境,辽之云内,便于得到夏军支援,进可东出南下,进取失地,退可据险防御,坚守自保。

耶律延禧便想依恃夹山为后盾,胜则长驱挺进,败则西逃西夏。他能想到,女真人也不傻自然也能想到,再说他们身边还有个辽国通耶律余覩帮着参谋,所以辽军虽然不敢贸然进攻,但是为防患未然,在此也留下了一支部队占据了德州。

库仑镇距德州百余里,东临一条大路,这便是yīn山大路,为历朝历代北方各民族南下中原的一条必经之道,是草原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德川镇也因为此路兴起,成为一个商业贸易重地。游牧民族的军队此刻还没有后勤体系,补充全赖劫掠,这帮人便也四处打草谷,这里想当然的成为了他们眼中的肥羊,赵勇与女真人便不可避免的起了冲突。

就在赵勇到的第三天女真人上门讨饭来了,第一站当然不会是他们这里,而是直奔领主府,谁让他那气派呢,大帐扎的高啊,看着就是有钱有权的主。薛特部领主耶律辰光虽然也学着皇帝醉生梦死,但其毕竟年轻时也练过的,并且知道女真人就在附近,早有防备,一闻有jǐng,立刻率领私甲,召集起三千部族军前去迎敌。辽国人虽然启用汉军,但是对他们戒心很深,汉军多为步军,都是弓手、弩手和剑手,与骑兵作战无关。薛特部的部族军当然也是如此。

女真人来的真不多,也就千把号人,两下都知道对方想干啥,也就都没废话,列下阵势上来就开打。一交手,高地立判,金军是从辽东打到了西南,经历了无数次血战,战斗经验丰富。反观辽军他们是处于边地,主要防御对象是宋朝,两国百年为战,当然弓马生疏。

女真人的战术是分成两队轮番进攻,进入弓箭shè程后便向辽军shè箭,一旦发现缺口便开始冲阵,只攻了两轮阵型便开始松动。金军领军的千夫长马上发现了,立刻挥军猛攻,打开了突破口,两军陷入混战。耶律辰光也赶紧驱动骑兵从两翼截断金军,但是如何挡得住!不过片刻,他手下的五百骑兵就剩下不到一百了,步军阵势也被冲乱,解体,四散奔逃,金军随后掩杀。

耶律辰光看到大势已去,也只能带领几个亲信落荒而逃,顾不得家人了,就在这灭族的危机关头,他突然看到前方尘烟滚滚,一队骑士赶到,领头的他认识,正是自己最大的债权人乔坤。

“领主莫慌,我来挡住金兵,你先走!”乔坤勒住马,让过耶律辰光喊道。

“乔掌柜...”耶律辰光的眼泪刷的下来了,都说商人重利,没想到也有重情重义的,他喊了声对其施了个礼打马冲了过去。

“偃月阵!”赵勇看看战场的形势,皱了皱眉,辽军大败四散奔逃,金军分成数队围追堵截,双方搅在一起,如果自己贸然冲上去,形势将更加混乱,他看来看发令道。

将旗连闪,四个营立刻以都为单位列成横队成偃月之势,在号声的指挥下小跑着列队向前逼进,‘嗒嗒...’的马蹄声仿佛踏在了一个点上,虽未接战,但也散发出一种逼人的气势。正在追剿残兵的金军也很快发现了情况不对,立刻吹起号角集结队伍,放过了那些辽军溃兵。

传闻金军的战斗力要远超夏军,在几个月前夏军曾遣李良辅领兵三万前来救辽,在天德境内被金军阻截,连败也完颜翰鲁和完颜娄室两员金将,损兵过半,看着眼前的金军迅速结成阵势,面对突然出现的敌人毫不慌乱,显然训练有素,也只有久经沙场的人才能做到,赵勇不得不谨慎初战...

第四十八章代价

女真人因为他们的出身都是渔猎加游牧混合的经济形式,所以部队中装备偏重装,而之所以特别钟情于重装骑兵建设,则除了他们游牧民族的特xìng在于骑马外,主要就是兵力资源太少,因此他们才利用多皮革的优势,发展攻击潜力具大的重装骑兵,而重装骑兵在他们手中确实雄风重振,且战术上亦喜欢较直接死磕。女真骑兵的主要兵器是弓箭,“弓力不过七斗,箭镞至六、七寸,形如凿,入辄不可出”,“刀剑亦不取其快利”。金朝拥有这支剽悍的骑兵,胜过了原先的辽和西夏骑兵。女真骑兵几乎所向披靡,从未遭到严重的挫败。

现在战场上赵勇的兵力有三千人,包括雇佣兵团第一旅和他的亲卫营、一个辎重队及幕僚班子。按照编制,每旅四个营,由两个骠骑营和龙骑营,但是都不满编,每营只有四百多人,直属队也只有一个机枪队,与忠勇军相比缺乏火炮等重武器,且都是轻骑兵,所以除了人数与手中的火器他们与金军相比并不占多大优势,而他不想第一战就弄个惨胜。

赵勇驱动方阵缓缓靠近,见敌军已经列好阵势,在三百步外停下了脚步。他端起望远镜向对面望去,发现对手全是骑兵,每五十人列为一队,前边二十人,人马全装重甲,手持棍枪;后边的三十人皆是弓骑,身穿轻甲,但比之他们身上的皮甲也算重甲了,弯弓搭箭以为掩护。但是金军的队形不似己方整齐严整,而是分成一个个散乱的集团,轻重骑兵混杂在一起,类似宋军的叠阵。

“龙骑两翼为护,骠骑居中!”赵勇看罢,便明白对方的意图,一是想以重骑为前锋冲阵,待对手阵型被冲乱后弓骑在后掩杀;二是采用弓骑轮番sāo扰,待发现弱点后。重骑冲阵,其中变化全在对方将领随机应变,但看对方的架势,是想携初胜之威一鼓而下,如果双方对冲。己方必定会吃亏。所以他选了个保守的战术。

金军领兵的猛安千夫长不愧是久历沙场,赵勇这边阵势一动,立刻被他觉察,而变阵时候往往是最为脆弱的时候。他抓住了这个时机立刻发起了进攻。金军冲在最前边的是皆是身披重甲,名为‘硬军’,这些人在军中地位最低,装备最差,由他们充任前锋。与死军无异,但金军赏罚分明,他们如果能在战斗中活下来,往往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们都不惜死。硬军后边便是正军,这些人装备更好,硬军冲开缺口,便由他们负责扩大突破口,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