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水谣-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修远拍着青骓的马脖子,看着眼前情境,对着穆清笑了。不及穆清再有何回应,便率众将纵马远去。
  穆清看着宋修远驾马远去的背影,脑中尽是方才他的笑颜,心中不知是何情感。虽然与这个男人只不过一面之交,但她还是希望他能平安。 
  此时不过月上中天的时辰,明星忽闪,陆夫人瞧着府门口的穆清公主,心中没来由的地想起当年雁门战事吃紧,也是同今日一般,大晚上的圣旨入府,不过半个时辰,老侯爷宋懋同世子宋修远便入军营了。彼时他们夫妇二人正于侯府内作客,便一同替宋氏父子壮行。只侯府郑夫人送着两个大活人出去,却没想到回来的时候,一个已经躺在棺材里了。
  分明是个明媚的人物,此刻站在昏暗的灯影里,陆夫人竟觉得穆清传言中的娇媚瞧着都有些寡淡了。风流眉骨又如何?到了夏国后,不过是母国一颗的弃子。四年前的祸事去了老侯爷与郑夫人,如今整座侯府只剩下小侯爷了,若是宋修远此行同他父亲一般。。。。。。不知到时这位穆清公主又该如何自处?
  ***************
  “夫人,时辰不早了,若是要沐浴歇息,吩咐婢子便可。”穆清回到东苑时,已有仆妇候于屋内,“婢子海棠,侯爷命婢子来伺候夫人。”穆清瞧她四十五六的年纪,身上衣着较先前见到的更精致些,且行事作风颇有些凌厉,估摸着是东院的管事,便点头回道:“劳烦姑姑,琐事交由我那两个丫头便可。”
  穆清从蜀国带来的两个贴身丫头青衣青衿亦在屋内,海棠在侯府当差数十年,为人处世极是通透,见那两个丫头手脚利索,知无她的事了,便躬身朝穆清道:“婢子夜里歇在偏房,夫人若是有事,着人来唤婢子便可。” 
  想着今日经历的种种,现下好不容易能喘口儿气了,觉得自己崩了一日的弦有些松懈,穆清便任由两个丫头解发冠,除翟衣,可劲儿地折腾自己。待终于睡下,已是亥时末了。
  然而终归有些认生,天不亮穆清便醒了。床幔外的龙凤喜烛早已燃尽,仰躺在床榻上瞧着头顶的朱红软稠片刻,穆清还是起身了。窸窸窣窣的声响惊动了屋外的人,海棠领着青衣青衿便进屋伺候穆清梳妆。 
  穆清不大喜欢样样琐事都要有丫头伺候着,无奈夏国的一切都太过陌生,只这衣裳,便与她往日所穿有很大的不同,无法,便只好由着海棠去了。
  “夫人生得真好看。婢子从未见过有哪个女子眉心点了这么楚楚的朱砂呢。”
  穆清闻言轻笑一声,盯着铜镜前静静躺着的红缨,有些恍然:自己的洞房花烛,就这么过去了;夏朝女子不都说解缨结发么,可自己那个星夜宵征的夫君,连自己的红缨都来不及看一眼,便匆匆离去了。 
  “今后的诸多事物也要倚仗海棠姑姑了。这两个丫头随我从蜀国来,唤作青衣和青衿,往日见的做的都是蜀国的规矩,如今到了夏国,诸多不懂规矩之处,也请姑姑多包涵。” 未几,穆清柔声说道。
  “夫人言重。这些都是婢子的本分。”海棠为穆清戴上一支凤蝶鎏金银簪,“早膳已备好,婢子这便替夫人拿来。”
  海棠是东苑的管事,也是整个将军府后宅的管事,同宋铮两人一前一后、一内一外,将整个将军府打理地井井有条。
  待海棠走后,穆清坐于镜前思索着眼前的处境,虽出乎意料,却暗合她意。她乖顺地嫁到夏国来,不过是权宜之计。她从未认定自己会在镇威侯府终老,是以待到三五年后,夏蜀朝局稳定,这桩联姻逐渐淡出人眼之时,她铁定要想个法子从郢城脱身出去,不论托病还是假死,只求能回到华蓥。宋修远出征,归期不定,那么她至少又多了数月的清净思索日后如何自处。至于当下。。。。。。
  穆清招呼着青衣青衿到她面前,道:“不管你们往日在蜀国如何,主子是谁,但如今随我到了夏国,便只得认我一个。”
  “侯爷。。。。。。也算不得吗?”青衿小心翼翼地问道。
  穆清摇摇头,道:“若日后将军凯旋归府,不喜于我,怠慢甚至苛责于我,你们跟着我亦不能免于府中众人白眼,到时你们打算如何?”
  “不论祸福,婢子定跟着公主。”青衣目光微闪,穆清话音方落,便行礼回道。
  “公主仁厚,婢子自然也是跟定公主的。”青衿想了想,似真在心底斟酌,“只是公主貌美性善,侯爷怎会不喜公主?”
  穆清不知宋修远为人,只道:“这世间唯有人心最是多变难测。现下我们三个只身在夏国,只能连心,我便是你们的依仗,而我能依仗的也只有你们。”
  青衣年纪虚长青衿几岁,打小就在郡王府内跟着王妃,因而心气儿颇高,性子也有些浮,后又成了郡主的管事丫鬟,对下人便颇有些尖刻;青衿是在穆清归府后才跟着青衣伺候穆清的,年纪小,做事踏实,因而比起青衣,穆清倒更愿意亲近青衿。但这两个丫头终归青涩,不像海棠那般左右逢源。
  穆清有些头疼,她从前不觉得世间有这么多的勾心斗角,但是归府后蜀国王庭的经历可谓她十七年来最身心俱疲的时光。既然人心可以凉薄至此,那么她自然也不能依旧当过去那个华蓥山间没心没肺大大咧咧的傻丫头,她逐渐有些晓得识人断事的重要性。但是仅凭青衣青衿尚不足以保她在夏朝数年无虞,成功身退;此间种种情境,还需她日后慢慢谋划。
  正扶额思索着,本该拿着早膳的海棠却抱着花钗与翟衣入内,道:“清宁宫的木槿姑姑亲来传召,道皇后殿下召夫人入宫。”
  穆清打量着海棠手里的花钗翟衣,制式与她昨日所穿的婚服相仿,只色泽与纹样略微有些不同,心下喟叹,该来的终是会来的,譬如再次将自己塞入这层层叠叠的礼服之中,譬如应对夏国王庭朝堂的种种纷扰。

  ☆、兰宫

  按照夏朝规制,加之穆清原为公主,亲迎后本还有诸多礼俗,只是如今宋修远被一道圣旨遣去了雁门,后边的一应事务便都断了,本该由夫妻二人三日后入宫朝见帝后的礼制,便成了穆清一人应诏觐见皇后。 
  这懿旨来得猝不及防,穆清有些慌。从前在蜀国,她便不喜进宫,只因一旦入了重重宫墙,她便得藏起自己的性子,装作乖巧安静的模样。如今到了陌生的夏国,不喜之中更是多了一丝惶恐。青衣青衿两个年龄太小了些,穆清便将她们留在了侯府,只留海棠一人随侍。 
  马车载着穆清辘辘行至长乐门,跟着木槿姑姑入了宫门,穆清又上了宫人备好的软轿。行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方才到清宁宫。 
  早候在殿外的宫女瞧着穆清下了软轿,同木槿姑姑交待了几句,便快步行至穆清面前行了礼,柔声道:“婢子椒房殿卷耳,这便向殿下通报,请夫人于此处稍候片刻。”穆清微微颔首,一旁的海棠上前拉着卷耳,行云流水地将袖子里的荷包低到卷耳手中:“有劳卷耳姑姑了。” 
  穆清将二人的往来与神情看在眼底,见那卷耳神色如旧,又想起前夜管事递给孙尚德的钱袋子,心下了然,这应当是夏宫内不成文的规矩,趁那卷耳入殿通报,轻声对海棠耳语道:“劳烦姑姑替我多番照应了。”
  海棠站在穆清身后半臂的距离,抬眼望了穆清一眼,只看见了她那姣好的侧颜,虽瞧不清楚穆清的眸色,但那神情却是一派认真,了悟穆清方才的感激并非敷衍之意,便微微笑应。
  未几,有年轻宫人行至殿外,躬身领着穆清主仆二人进了内殿。一进屋,殿内燃着的熏香便将穆清熏得发晕,一旁扶着她的海棠紧了紧手,悄声道:“婢子听闻皇后娘娘爱香,殿中所燃皆非凡品。” 
  “姑姑好见地,今日清宁宫内燃的是四殿下从昆仑国捎回的沈香。”那宫人耳尖,接着海棠的话头便讲了下去。说罢,三人已行至内殿门外,卷耳抬手掀了门帘,示意穆清进殿。 
  进了内殿,香气更馥郁了些,甚至有些微掺杂其中。穆清行至殿中,向着薛皇后行了大礼,待薛后赐坐后,便抬眼悄然瞧了瞧四周布置。卷耳躬身立于薛后身侧,穆清心里估摸着这个卷耳便是椒房殿的尚宫了。 
  “夫人不必拘礼,吾今日诏你入宫,不过是想同你说说话,宽慰宽慰你。”薛后端坐于上首,因今日并非正经大礼,便未着朝服,夏日闷热,她只着了燕居钿钗礼服,妆容精致,眉眼间却流露着一股与中宫不大相符的柔意;薛后的装扮虽简朴大方,但是皇家雍容却从来不是靠衣饰体现的,穆清只觉得那皇后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间皆是一股子大家气度,那应是数十年的深宫高位生活养出来的。
  “有劳殿下挂心。”穆清微微颔首,柔顺答道。
  “方才木槿出宫后,卷耳才提醒吾,诏你的时辰尚早,夫人出门前可是用过早膳了?若是没有,吾便吩咐清宁宫的小厨房再做些小食点心。”
  穆清轻笑,“妾已用过膳了,多谢殿下美意,不必特意劳烦清宁宫的宫人了。”
  薛后后闻言点头,“也好。”似想到了什么,复又叹道:“东北雁门战事吃紧,全凭摄北王那一点点府兵苦苦撑着。如今援军已去,忻州定能无恙,你不必忧虑。”
  穆清颔首应了。北国凉氏一直都是夏国北境的忧患,开国至今百余年,双方打打停停,从未有过间歇。
  “事急从权,陛下昨夜的旨意下得急,却是苦了你,刚嫁来便遇着这样的事,也算是我朝怠慢了。若是你心里烦闷,日后便来清宁宫陪吾说说话。” 
  “谈何怠慢。将士征战,古而有之;国有召,又岂能不从?穆清虽为一介女流,只小家私情与国家安危的轻重急缓,从前在蜀国时,父王与母妃却是时常教导的。妾谨记长辈教诲。”
  薛后笑而不语,良久,又问起穆清从前在蜀国的日子;穆清便静静听着,捡着几个自个儿能答问题的八面玲珑地答了。
  估摸着时辰,穆清见薛后面上微有倦色,正欲起身告退,这时有宫人传话,道太子妃同瑜公主前来请皇后安。薛后瞧了瞧穆清,笑言:“这可真是巧了。”
  说着,从帘外走进两个华服女子。一位瞧着二十左右的年纪,着了燕居常服,梳着时下正兴的灵蛇发髻,眉目灵秀,品貌端庄,那双清亮的眼眸里透出一股子机敏。跟在她身后的少女仍是幼女丱发的打扮,着了件月白对襟上襦与驼色高腰襦裙,圆圆的脸上尽是贵气与说不尽的娇俏,穆清心下知晓这便是尚未及笄的瑜公主了。
  太子妃领着瑜公主同皇后请了安,又不疾不徐地同穆清见礼:“这位便是蜀国的穆清公主?今日见了,果真如坊间所传,风流媚骨。”
  风流媚骨一词,之于坊间流言本算不得什么,但若置于宫廷侯爵之中,便多了一分意味不明的风尘气息。穆清听出了太子妃言语中的暗讽,回礼道:“殿下谬赞,妾从前不过郡王之女,得幸许嫁夏国,方才得公主册封,不及殿下,凤仪天成,正位东宫。”
  太子妃轻笑,终于改口道:“夫人过谦。”
  坐于上首的薛后听闻太子妃所言,微不可见地皱了皱眉,向黏在身侧的瑜公主问道:“阿瑜今日怎想起这个时候来母后的清宁宫了?”
  “儿臣方才在瑶华宫外遇到了皇嫂,皇嫂寻母后有事相谈,儿臣听闻今日莫夫人亦在此,便跟了过来。”
  薛后刮蹭了下瑶公主的鼻子,对着穆清笑道:“原是来瞧你的。也罢,让阿瑜领着你到太液池边散散心吧。墨儿,你且留下。”
  坐于穆清对面的太子妃应了,又对穆清道:“我听闻昨夜夫人送镇威侯出征,激励将士时颇为可怜边境百姓?正巧太液池中的湖心岛供着佛骨舍利,夫人何不趁此为边境百姓与镇威侯向那佛陀祈愿?”
  昨夜府前不过这么些人,太子妃又是从何处听闻彼时情境的?穆清心中微微犹疑:“那舍利既供奉于宫中,无需穆清祈愿,自会庇佑龙裔血脉与天下苍生。”又恐太子妃言下之意暗责她毫无诚心实意,遂又补道:“穆清定会择日进香,为北境众人祈愿。”
  太子妃垂首,呷了口茶润了唇,絮道:“既如此,有劳夫人了。”
  穆清瞧着太子妃,衣着簪珥皆华于薛后,却如何也学不来薛后的风韵,只单一个低头品茗,便输了薛后良多。若论气度,她还是头次遇见这般字字句句擦枪带火的人。薛后此时只坐于在上首默默不言,想来亦是默许了太子妃此番行为。 
  “吾的眼神不好,过来,到吾边上来,再让吾瞧瞧你。”这时薛后向穆清招手,穆清闻言起身走到皇后身边,蹲下身子,薛后细端详了一番,见她低眉顺目,只静静在身边窝着,也不言语,道:“是个俊俏的温顺孩子,这张脸也漂亮得紧。瞧着瞧着吾竟有些嫉妒镇威侯,若是怀瑾也能娶到这么个柔顺人儿,吾便也心安了。” 
  “儿臣斗胆,母后这话却是错了。”太子妃盯着穆清,直言道,“佛说缘不可强求。四皇弟满腹经纶,他的佛缘自该是位饱读诗书的大家闺秀。”言下之意,穆清无才,以色侍人。 
  薛后闻言身形一怔:“你这性子,真当好好改改了!”太子妃言语中的锋芒与不屑她岂会听不出来?方才她已给足了太子妃面子,却不想太子妃非但没有接过她给出的台阶,反而出言更是不逊。
  薛后又想着穆清从蜀国只身嫁过来,昏礼未完,夫君便被拔了出去打仗,穆清公主从小养尊处优,想来也没受过这样的委屈。她本想着纵是穆清今日会使小性子,自己便也不在意了。只是千想万想,没想到穆清是这么个娴静的性子,即便对着太子妃言语间的挑衅,也不过四两拨千斤地揭了过去。
  是个聪明孩子。只是千万莫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
  出得清宁宫,穆清终于又感受到了自己的鼻子,方才清宁宫内的香齁得她整个人头昏脑涨,便捂着鼻子吸了口气。
  一旁的瑜公主注意到了穆清的神情,笑道:“我日日都得来清宁宫请母后安,都未曾习惯母后宫中的香。”说罢用绢帕扫过自己的鼻头,“今日燃的竟是味道最重的沈香。”
  “妾方才听闻卷耳姑姑道这是四殿下献给皇后殿下的,为人母者自然十分欢喜。”即便这香再冲,只恐在薛后眼中都是天上地下第一的宝贝。
  瑜公主闻言笑了,拉着穆清边走边道:“我那四皇兄,一年之中有□□月不甘在宫里拘着,总往外跑。母后念他念得紧,不管他带回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都宝贝着呢。”
  穆清悄悄打量着瑜公主,此时她谈吐通透,浑然不似方才薛后面前撒娇的骄纵小公主,甚至透出一股与她那丱发装扮不相称的成熟来。
  “至于那太液池,在清宁宫南面,正是往长乐门的必经之所,夫人何不与我顺路走走?”
  “阿瑜要去太液池?我可正要去瑶华宫寻你。”
  一人从身后出现,穆清抬头瞧去,却见眼前立着个陌生男子,绛红的衣袍,乌发半束。正是方才说话的人。
  “四皇兄?你何时回的宫?”瑜公主望着男子,雀跃道。穆清回身瞧见海棠并着身后的一众宫人仆役皆跪了一地,了悟眼前的男子便是四皇子姜怀瑾,便也跪了下去。 
  “昨日夜里,时辰晚了些,便没去瑶华宫寻你。”姜怀瑾朝着瑜公主柔声道,遂又转向穆清,“想来这位便是莫夫人了?”
  “见过四皇子。”穆清应到。姜怀瑾虚扶起穆清,亦行平礼以示回应,“夫人不必多礼。”
  “我们方才从清宁宫出来,正欲去太液池畔走走。”瑜公主立于两人之间,一双流转的眸子俏生生地望着姜怀瑾,“皇兄可是要同行?”
  不及姜怀瑾作答,穆清抢白道:“方才妾听闻四殿下寻公主殿下,如此容妾先行告退了。”虽然心中不待见夏国的诸多礼俗,但她知晓以她如今的身份,面见外男,终归不是什么合宜之举。尽管还无多少自觉,但她终归是镇威侯府的新妇,宫中耳目众多,她在夏宫里的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整个夏国百姓对镇威侯府,对蜀国的偏见。
  瑜公主年纪尚小,或许并未深究各种缘由,但这位四皇子。。。。。。忽而穆清只觉得这位四皇子似也并非守规矩之人。
  瑜公主盯着穆清头顶的花钗,愣神道:“也行。”
  ***************
  初次进宫,便把该见的人不该见的人差不离都见了,穆清的心情颇为微妙,只觉这些人个个都同戏精似的,令她琢磨不透。尤其是那位太子妃,言谈间总是刻意针对。想着先前在清宁宫当着太子妃应下的差事,穆清不禁苦笑。
  行过坊市之间,外头的人语声钻入马车,穆清掀起一侧帘子,已是巳时中了,正可瞧见远处炊烟袅袅。临街商铺繁多,穆清自马车向外望去,四下行者熙熙而来,攘攘而去,心竟无端地松了下来。
  这便是郢城,夏都郢城。
  宫里的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