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房二-第3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为明君,自当体谅臣子苦楚,不能在这个时候逼迫臣子在忠孝之间做艰难的选择题。
    更何况,大军出征的粮草供应,需要兵部和户部相互协调合作,才能确保前线军士不至于饿着肚子作战。
    房玄龄为户部主官,房遗爱在兵部任职,军中粮草一事,由他们父子协调商议,想来更能顺畅无碍。
    这叫什么话啊!难不成以前没有房遗爱在兵部的时候,人家房玄龄统领的户部会缺了前线将士的粮草供应?
    李承乾听的,忍不住心下不雅的直翻白眼。
    理由说的冠冕堂皇,实际上父皇是真的体谅臣子的为难,真心爱护自己宝贝妹夫吗?
    李承乾相信,在场议事的人全都看的心里明镜似得。
    他这那里是体谅爱护,只是不想如秦琼等人的意,将房遗爱带在身边给他自己找麻烦而已。
    因为朝堂争夺帅印一事,向来被视为李世民福将的程咬金,心下多少有些不满尉迟恭给秦琼添堵的事情。
    一路西征,程咬金少不了会挤兑尉迟恭,而尉迟恭又是个不肯无故吃亏的人,李世民正好可以借此制衡两人,方便自己下达命令。
    若房遗爱跟着,有他在中间和稀泥看着,程咬金和尉迟恭两个未必能够按照李世民所设想的那样相互制衡,和可能被房遗爱拉过去,三人抱团。
    对于自己熟知的两个有些犯浑的老将,李世民自认收拾起来轻而易举,可若是在加上一个鬼点子多的房遗爱,若是搁在年前舌战之前的话,李世民也许会嬉笑之间不在意的同意了几人的提议。
    看看自从年前舌战之后,过了年,因着房遗爱已经几次轻而易举的在朝堂上上演全武行了?
    再加上此次李世民又钦点了几个酸人随军,若是再让房遗爱跟去,李世民不怀疑房遗爱会挑出些酸人跟将领之间的一些摩擦,只为让自己无暇他顾,管不得多少军情。
    这些酸人,自己只是想要让他们随军见识体验一下军中生活,还有战场的惨烈血腥,可不想将他们都留在沙场之上,而他们在仕林文人中的威望又高,李世民不可能不管他们。
    无论如何,此次李世民都不会轻易同意让房遗爱随军!
    皇上不松口同意,秦琼、房玄龄等人磨破了嘴皮子也不管用,只能是再另想它法,叮嘱此次伴驾的褚遂良多劳累些,好生看顾着皇上。
    在秦琼、房玄龄等人无功而返,回去准备李世民御驾亲征的事宜后,李承乾留在了太极殿陪李世民用膳。
    等李世民叮嘱他一些留京监国需要注意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李承乾才思量着开口,满眼儒慕的看向李世民,不掩心中的担忧,道,“父皇,本该儿臣为父皇分忧,父皇却心疼儿臣,让儿臣留京监国,儿臣心中惶恐。”
    为周全李世民的面子,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李世民是嫌弃京城憋闷,想要出去散心溜达,只能用父慈的幌子来掩盖,也好拉进父子间的感情。
    果然,对于李承乾的话,李世民很是满意,捋着下巴上的几缕美须,大方的说道,“乾儿留京打理好国事,免了朕征战在外的后顾之忧,亦是为朕分了忧劳。”
    “儿臣定不会让父皇失望。”李承乾恭声说道,“不过,儿臣不能侍奉父皇身侧,终是心中不安,儿臣想让身边的一个侍卫,替儿臣侍奉父皇身侧,好全儿臣的一片孝心,还请父皇同意。”
    李世民眉毛微挑,看向李承乾的眼神多了几分探究和疑虑,有着帝王多疑通病的他,不得不怀疑儿子此举的用意。
    “哦?太子欲举荐何人?”李世民不动声色的问道,声音里已经多了三分怀疑七分冷然疏离。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李承乾此举并无害君父之心,自然能够坦然面对李世民探究的目光。
    “上次武举之时,仅仅稍逊于房遗爱半分的武榜眼薛仁贵。”李承乾坦然的说道,“此人忠心大唐,武功不错,又有将帅之才,儿臣举荐他随从父皇西征,一来是想让他替儿臣侍奉父皇周全,二来也是不想埋没他的才能,请父皇应允。”
    “薛仁贵?就是当年利州回来之后,你巴巴的从房遗爱手里抢来的那个侍卫?”李世民眼里的探究疑虑缓缓消退,想着薛仁贵是何许人也,出声问道,声音已然恢复了之前的温度。
    “正是此人。”李承乾答道,眼睛期盼的看着李世民,没有半点被人揭破抢人之举的尴尬。
    “你让他准备一下,去找赵毅,赵毅自会安排妥当。”李世民发话道。
    “是,父皇。”即便一开始有劝说李世民同意的把握,在李世民真的松口同意收下薛仁贵之后,李承乾还是不知觉的心下舒了口气。(未完待续……)

第四一零章 真情
 正文 第四一零章 真情    
    科举之事也因李世民要御驾亲征而草草结束,新科仕子们的认命也被拖延到征战之后再说。
    李世民爽爽的带人亲征不听话的薛延陀去了,将国事全都丢给了留在京城的人。
    本该在过完年,开科考试之前赶到京城的百济、扶桑、倭国三国使者,不知道为什么竟然也是拖延到了李世民御驾离京之后一个月,才堪堪抵达长安城。
    不只是房遗爱一个表示深度怀疑,怀疑这些人早就知道薛延陀在西北的异动,所以没有如约的进京,而是拖延了形成,一直在观注事态的进展。
    若不是这次李世民御驾刚到西北,就取得了一次大捷的话,相信这些人也不会如此爽快的进入长安,去鸿胪寺报道。
    对于这些人如此“务实”的举动,负责监国,暂时代理国事的李承乾,自然是不待见这些人,将这些人全都凉在驿馆,让他们好好反思反思自己的错处。
    也因着这些使臣的举动,让储君李承乾更加确信了强悍武力的重要性。
    武安邦文定国,老祖宗千百年来因为血的教训得出的总结之语,并不是一句空泛的话。
    没有武力威慑的国家,即便文风昌盛国家富足,也不过是如狼的邻国所圈养的属于杀取的牲畜。
    只有在强悍武力保护下的昌盛富足的国家,才是真的国富民强!
    一国的安定,基业的稳固。绝对离不开文治武功的合力配合!
    文治武功于国而言,就像人的两条腿,两条腿任何一条有毛病,都会让人变成坡子。行路艰难,不可能前行长久,国之亦然!
    想到大唐现在有专门的培养文士的学校,却没有任何专门为国培养有潜力将领的地方,老一辈跟着李世民征战出来的将领们,一个个都面临老迈,而年青的将领,将来有望独挑大梁的也就这么仅有的几个能够叫得上的人而已。
    戍守边关和拱卫京城。安定国家,都少不了能挑梁的将帅之才,就这么有限的几个人,边关各处都戍守不过来。更不要说京城和大唐上下的安危了!
    处理完一天的政事,李承乾想到李世民还有意想要再次延长武举的时间,将五年延长为八年,不由的有些发愁。
    将来若是出现强兵无数,却没有能统帅兵卒的将领。这样的局面,对大唐来说,无疑更是一场灾难。
    李唐兵卒的管理,延续发展了隋杨留下的府兵制。各州府都有隶属的兵卒将领。
    李世民是怕武举举行过于频繁的话,招上来的有本事的武将苗子过多。朝廷安置不过来的话,这些人在被各大世家或者是各州府有野心的刺史给挖走。可能将来有一日会对李唐不利。
    可他有没有想过,民间有言“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但凡有本事的人,又有几个是真心甘于平凡的?
    何况有不少人都是春秋鼎盛,带着一身本事,想要闯出一番顶天立地的事业,好光宗耀祖,封妻荫子,锦衣还乡。
    而且有本事可以统兵打仗的人,又是有血性有冲劲,有房遗爱说过的那种险中求富贵的性子的人,既然朝廷不给他们机会,他们自然要去别处寻求可以给他们想要东西的机会,又岂会淡淡困顿于朝廷的政令?
    这样一来,反而使得朝廷流逝更多的良将能帅之才,甚至给了那些有野心的人机会,让他们可以笼络更多的人才,将来好寻机与朝廷做对。
    这个问题他不是没和李世民、长孙无忌,旁敲侧击的提过,可他们一个二个的全都主张禁武之举,觉得别的提议都不好,不等人张口,全给否了。
    李承乾一直觉得,这整治武者,就像治理河水一样,禁武无疑等同于堵塞河道,却往往使得河水更加的泛滥,给百姓和国家带来更大的灾难。
    只有用梳理河道的方法来整治武者,是武者为国所用,造福国家百姓的同时,也为自己挣取自己应得的荣誉和地位,这样才能真正的两相得意,或者是朝廷、武者和百姓,三方全都达到各得其所的满意。
    想到这些,李承乾长嘘了口气,这件事情还是先跟房遗爱几个好好商量一下,要说服父皇和舅父等人的道路,还有待徐徐图之,任重而道远啊。
    不过倒也能够理解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的想法,他们征战多年,可是被那些高来高去的游侠儿给害的苦了,心下早就恼恨满满了,巴不得一棍子将那些不听话添麻烦的游侠儿全都给楔蒙,好让他们随意摆布,或者彻底将习武一途全都统归朝廷管理,也省的在朝廷的眼皮子地下养出来一些不听话的烦人跳蚤。
    西征大军的捷报传来,衣不解带的伺候进气没有出气多的冯铁匠的房遗爱,并没有将悬着的心放下,只是挑了挑眉,表示自己知道了,再无多余的表情奉送。
    去小院送消息的房崎,觉得房遗爱应该是忧心于冯铁匠的病情,并不是关心国家大事。
    冯铁匠现在的境况,真是的已经似那缺了油的灯,灯蕊上飘摇的火苗,随时都有熄灭的可能。
    房崎张了张嘴,看到房遗爱的神情,劝慰房遗爱放宽心的话,终是没能说出口,无声的叹口气又闭上了。
    只转身叮嘱跟着房遗爱身边的两个随从,让他们照顾好房遗爱的身子,别让房遗爱累垮了就是,平日里机灵些,房崎这才安房遗爱的吩咐,回去寻找西北的地图。
    自从十天前冯铁匠昏迷被救过来之后,房遗爱就将两个孩子交给了淑儿照看,自己带着两个贴身伺候的随从搬到了小院,又向李承乾告了假,专心在小院侍奉冯铁匠,宽慰自冯铁匠病后也跟着消瘦虚弱的孙芸娘。
    房遗爱和孙芸娘两个都心知肚明,锦麒和锦麟两个是房遗爱的孩子,房遗爱必然不会亏待两个孩子。所以,自从冯铁匠意识不清之后,孙芸娘也跟着消瘦虚弱的厉害。
    房遗爱真的很怕,怕带着自己前世感情寄托的孙芸娘,也会跟着风雨飘摇的冯铁匠一同逝去。
    什么叫做蝶鸾情深,什么叫做相濡以沫,什么叫做生死相随,什么才是真正的情比金坚。
    看到矢志要陪着冯铁匠,不想让他落单,不想然受了大半辈子苦楚的他,在黄泉路上孤单,孙芸娘的心早就随着冯铁匠生命的慢慢流逝而渐渐枯萎。
    饶是房遗爱想尽办法,也无法给孙芸娘留下任何生的牵挂。
    房遗爱忍不住气恼,却又不忍心埋怨已经逝去的金铃儿,为什么会让孙芸娘猜测到锦麒锦麟两个是自己的孩子。
    若是孙芸娘不知道锦麒锦麟两个是自己的孩子的话,是不是就可以忧心一下两个孩子的将来,这样是不是就有了让孙芸娘继续活下去的理由?
    房遗爱很想昧下心来,对孙芸娘说,她难道就不怕淑儿有了身孕之后,将来会苛待两个孩子?又或者,淑儿知道两个孩子是自己的之后,会虐待两个孩子?
    可是看看来来回回,淑儿这些日子都是亲自照料两个孩子,并带着他们天天来小院探看冯铁匠和孙芸娘两人,着实是将两个孩子照顾的不错,完全担得起母亲的称谓。
    那些睁眼瞎说的诓人之语,房遗爱着实是没办法昧着心说出口,说了孙芸娘也不会相信。
    正是因为知道劝说无效,明白孙芸娘跟冯铁匠共生同死的执意坚决,房遗爱心里才更加的酸苦难过。
    在前世繁华缭乱的世界里,所谓坚贞的爱情,不过是大家吃饱了撑的,闲着无事打发时间的无聊游戏而已,谈情来说爱去,又有几个人真的得到过如冯铁匠和孙芸娘这边的坚贞之情?
    漫天乱飞的感人爱情故事,还有电视上满是宣示爱情美好的电影电视剧,无一不是在彰显着现实中这种可遇不可求的感情是多么的缺乏,人们对这种感情是如何渴望。
    看惯了身边人不拿爱情当回事儿,还有影视上的有些让人不耻的爱来爱去的不耻故事,房遗爱本身也并不多么相信爱情,
    也正是因为相信现实生活的满足重过情感上对爱情的需求,这才使得他上辈子一直年到三十,都没有尝过谈情说爱的滋味。
    宁肯将空闲的时间都奉献给图馆里的,也懒得跟异性玩这种浪费时间,却不能有任何物资感情回报的荒唐游戏。
    看着冯铁匠和孙芸娘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房遗爱沉默了。
    当年在利州找到孙芸娘之后,房遗爱是因为查证过,这才完全确认冯铁匠并未去世,而孙芸娘,在没有任何消息来源的情况下,仅凭着心中的感觉,就肯定的断定冯铁匠并未死去!
    而冯铁匠,也是因为心中执念于孙芸娘并未死,这才一路不畏艰辛的躲到了江南,偌大的年纪又在军中支撑了好几年!
    这得多深的感情,才能让两个没有血缘的人,心念中的感应如此的深厚?(未完待续……)

第四一一章 心痛
 正文 第四一一章 心痛    
    晚上淑儿带着下学的锦麒锦麟两个来小院探望冯铁匠和孙芸娘两个,知道孙芸娘和冯铁匠两人在房遗爱心中的份量。
    对孙芸娘矢志追随冯铁匠的想法和举动,淑儿更多的是感动与孙芸娘和冯铁匠两人之间的感情。
    心下也明白,若是换了现在躺在床榻上奄奄一息的是孙芸娘的话,冯铁匠也会做出相同的选择。
    正是因为心下明白两人的心,淑儿才更加的感动。
    床榻边给冯铁匠用温湿的毛巾洁面擦手的孙芸娘,望向闭目不醒的眼神温柔似水,脸上带着安详满足的幸福笑容,嘴里低声对不知能否听到的冯铁匠说着家常话,宛如冯铁匠依然健壮时一般。
    淑儿的眼睛有些湿润,不知道等自己老的那一天,自己和房遗爱是不是也会如此的相互执手,相互扶持。
    想着,淑儿眼含泪花的看向了满眼伤心的房遗爱,看到房遗爱黯淡的脸色,却不得不强打精神,淑儿满是心痛。
    忘了旁边除了床榻上不醒人事的冯铁匠,和不理外物的孙芸娘外,还有两个孩子在,将房遗爱的胳膊搭在了自己外侧的肩上,自己靠在了房遗爱的怀里,双手环住了房遗爱的腰,想要用自己的举动来安慰伤心的房遗爱。
    感受到淑儿的举动,房遗爱低头正对上淑儿望过来的温暖笑意,一时间心里暖了不少,朝淑儿扯了一个安慰笑容。手滑过淑儿的后背,揽着淑儿柔软的腰部,将淑儿紧紧的锁进自己怀里,下巴不停的摩擦着淑儿头顶的秀发。
    自己身边也是有人陪伴的。
    揽着淑儿。看向床榻上的冯铁匠和旁边轮椅上的孙芸娘,房遗爱心中哪种疯狂想要延续冯铁匠残喘时间,只为让孙芸娘尽可能多活些日子,让自己想办法可以绝了孙芸娘陪着冯铁匠共赴黄泉的打算,那种想法,在淑儿暖暖的贴尉着他的胸口的时候,慢慢的打消了。
    如此状态下延长寿命,对冯铁匠来说无疑是一种不人道的折磨。只为自己的疯狂和不舍,如此折磨冯铁匠,看在孙芸娘眼里又何尝不是一种折磨?
    医者天职为治病救人,延长人的寿命。
    在这种没有生存质量可言的情况下。延长病人的寿命,对病人和关爱他们的人,真的是一种善意和福气吗?
    看着灯烛下,孙芸娘瘦弱不看风吹的身子,原本的青丝在冯铁匠病卧的这几个月里。已经变得花白,而且是白发比黑发多,面色黯淡无华,而双眼却愈发的清亮。
    想想这些日子来。每每自己不肯让冯铁匠咽气时,孙芸娘眼里总是满满的慈母疼爱。眼底却有着被自己可以忽略的,被孙芸娘压制下来的心痛。房遗爱的心就发疼。
    房遗爱知道,孙芸娘的那心痛,不只是在心疼冯铁匠因为自己的固执而多受的罪,也是心疼自己不肯面对冯铁匠即将逝去的事实。
    可她什么也不对着自己说,只是不时的叮嘱来小院的淑儿,让淑儿将来好好的照顾自己,反复的告诉淑儿,自己不但是她的丈夫,更是值得她用心相待,完全可以托付一生的良人。
    每次淑儿偎在自己身边转达孙芸娘絮絮叨叨跟她说的话时,房遗爱的心总是来回挣扎,挣扎着,在没法让冯铁匠彻底清醒的清下,是不是放弃再次将冯铁匠从死亡的边缘拉回?
    看着灯烛下,闭目躺着的冯铁匠,和旁边温柔如常的孙芸娘,房遗爱吻了下淑儿的额头,将迷了眼睛的水雾憋了回去,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