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帝师(出书版)-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听说锦素回京,我脑中已是一片混乱,惊闻此言更是又惊又奇:“是何不妥之事?”
  施哲道:“此事恕下官无可奉告。其实大人想见于姑娘,倒也不难。只需请了圣旨,下官无不从命。”说着望一眼我身后的梨园,瞳仁中映出五颜六色的灯彩,“以大人如今的恩遇,此事轻而易举。”说罢深深一揖,又道,“只是下官有一事不明。于姑娘今日才进了掖庭狱,大人如何能这样快便得知消息,还命莲姑娘来掖庭属询问?”
  我如实道:“玉机无意中得知昌平郡王提前回京,故此猜测。”
  施哲笑道:“大人闻知王爷回京,便派人来打探于姑娘的讯息,想来是知晓他二人之事,如此怎能不知于姑娘身为官婢,所犯何罪?”
  我大为不解:“玉机也只是猜测罢了。于姑娘究竟所犯何罪?”
  施哲道:“大人难道不知,皇子宗室是不能随意纳罪官眷属与有罪的官婢为妻妾的么?于姑娘回京后自称昌平郡王的妾侍,所以才送来掖庭属的。”
  我大惊:“玉机以为他们只是有情。”
  施哲奇道:“大人竟然从未听闻这条宫规?”
  我叹道:“这是宗室规条,玉机略有耳闻。只是万万没想到,王爷会私纳锦素为妾。”
  施哲道:“下官有一言相劝,不知大人肯听么?”
  我忙道:“洗耳恭听。”
  施哲道:“比起与于姑娘相见,大人更应思想如何为于姑娘求情。只要于姑娘能活着走出掖庭狱,还怕日后不能相见么?”
  我叹道:“锦素与慎妃之死有涉,再加上——若坐实了罪名,只怕求情也是无用。”
  施哲道:“事在人为。大人尽力一试,问心无愧便好。”说着望了望天色,“时候不早,下官也该出宫了。下官告退。”说罢退后三步,转身而去。
  我迎着刺目的阳光,切齿而叹。关于锦素与慎妃之死的关联,我早已在心中掂量过无数次,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忽听芳馨道:“于姑娘这一次若不能救,便不要救了。姑娘已救了她两次,也算尽心了。”
  我叹道:“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要不要救她。”
  芳馨道:“以公心处事,方是最好的。奴婢记得姑娘读书的时候,曾念过一句话,什么‘君子之道’,什么‘语’。姑娘还教导过奴婢们,说君子知命,怎么行都是适宜的。”
  我漫声道:“易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89'又叹,“此事……容我好好想一想。”
  第二日,我去济慈宫拜见太后。从升平长公主处回来后,想着太后牵挂女儿,本应立刻去济慈宫请安。谁知连日事忙,竟给耽搁了。我几乎没有在朔望之外的日子主动求见太后,这也是头一遭。除了要向太后回禀升平长公主之事,更要紧的是,昌平郡王既然回京,必来拜见太后。探寻太后在锦素之事上的态度,也是我主动请安的意图之一。于是待小钱告诉我昌平郡王已然去过济慈宫,我这才带着小莲儿出门。
  太后坐在光秃秃的梧桐树下,拿着一柄折扇,连比带画地教两个小宫女使剑。这两个女孩只有七八岁,舞得一身是汗,却不得要领。连佳期都在一旁看得连连摇头,太后却一丝不恼,仍旧心平气和地指点着。
  我站在一旁看她们练完一套剑法,方才上前请安。太后对那两个女孩儿笑道:“回宫去再好生练练,若下一次还这样三脚猫似的,本宫可要罚的。”二女连忙称是,恭敬告退。
  太后站起身,看着两个女孩子走出角门,方向我笑道:“一年多没有练剑,都生疏了。如今也只能看着她们练练,解解眼馋。”
  自从义阳公主、平阳公主和青阳公主在景园的金沙池中溺死之后,太后便折断佩剑,发誓再也不练剑。然而她终究是自幼习武的江湖女子,虽碍于誓言不能习剑,却也忍不住要看别人练。我心下黯然,微微一笑道:“启姐姐和邢二小姐的剑术都很好,太后闲来可常召二位小姐入宫。”
  佳期搬来绣墩,太后示意我坐在她的下首:“春儿近日在筹备婚事,本宫也不好总召她入宫。邢二小姐么,前些日子在宫里住着,本宫没少看。待开了春再召她二位入宫。”说罢饮一口茶道,“本宫听说朱大人前几日去了一趟白云庵,本想请大人来。只是听说你身子不大好,想着也没什么大事,就没说。如今你身子好些了么?”
  我欠身道:“臣女的身子已然无碍。多谢太后关怀。臣女从白云庵回来,当早些来向太后请安才是。如今才来,请太后恕罪。”
  太后微笑道:“无妨。升平这些日子可还好么?”
  我笑道:“长公主不但身子好了不少,连心境也开阔许多。这都是潜心修炼佛法的缘故。”
  太后双目一亮:“果真么?”
  我如实道:“是。自古蛮夷侵虐边境,必得以战止战。殿下说,她昔日前去和亲,是为亿万黎民免除战争之苦的。身为皇女,这本是义不容辞。陛下舍亲情而保庶民,是明君所为。”
  太后不觉怔住:“她……真的是这样说的?”
  我颔首道:“臣女不敢欺瞒太后,殿下的确是这样对臣女说的。”
  太后的眼中隐有泪光,她侧过头去,拿一幅手巾点了点眼角:“人老了,就有见风流泪的毛病。”复又自责道,“这些年,本宫总想着当年做的错事,害了升平一辈子。本宫本是乡野山间的女子,从前最是无法无天的。自做了这个太后,行事反不如从前了。”
  我忙道:“太后自有太后的顾虑,自然比不得年轻的时候。”
  太后摇头道:“说是‘顾虑’,倒不如说是‘枷锁’。连爱憎都被锁住了。”
  我知道,太后是在责怪自己,当年没有成全升平与谢方思的婚事,致使他二人一投缳自尽,一遁入空门。都是一念之差。我微微叹息道:“太后与陛下的难处,殿下深知。还请太后宽心。”
  太后默然,神思远逸。暖阳懒洋洋地照在人的身上,宫苑中一丝风也没有。抬头望,梧桐枝桠被镀上了一层浅金色,树枝间的天空澄澈碧透,像一块布满金丝的青金石。我和太后静静相对而坐,彼此无言。其实,她的自责又何尝不是我的自责。倘若当初我勇敢一些,肯将谢方思的信传给升平,或许如今就不是这般光景。升平出家后,虽然愈加理智通透,却也更加无奈无趣。然而,有升平之事在前,太后若愿意为昌平郡王和锦素之事稍稍用心,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良久,忽听太后黯然叹道:“庄子言: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90'只愿来生不要托生在帝王家……才好。”一滴泪水如珠滚落,洇入胸前的金丝萱草纹中。皇家的怜悯和遗憾,就像这滴泪水一样真诚和稀薄。我心下一沉,不觉暗暗长叹。
  忽见宜修款款上前道:“颖嫔娘娘来向太后请安了。”
  太后不动声色地用指尖抹去了泪痕,微笑道:“请她进来。”
  颖嫔穿了一件白绿色花鸟纹短袄,下着牙白绫裙,整个人宛若一枝才抽条的春兰。只有腰间垂下的一枚美人蕉赤玉佩,仿佛凝住了宫苑中所有鲜亮的色彩,是天地间最坚毅最浓重的一点。颖嫔行过礼,笑盈盈道:“今日宫中放年赏,臣妾将济慈宫的送了来,已交予宜修姑姑了。”
  太后笑道:“进了腊月,本宫知道你格外忙碌。放年赏这样的小事,交给内阜院做就好了,何必亲自送来?”
  颖嫔笑道:“臣妾也有好些日子没来拜望太后了。”
  太后虚着眼睛瞧了瞧颖嫔的气色,含一丝怜惜道:“整日劳心,脸色不如从前那样好了。虽然忙碌,也要好生保养。昱嫔已经有孩子了,你也要上些心才是。”
  颖嫔恭敬道:“臣妾多谢太后关怀。”
  从济慈宫中出来,颖嫔道:“玉机姐姐去章华宫与妹妹一道用晚膳可好?”
  我满腹心事,哪有心情和她一道用膳?“我有要事在身,恐不能作陪。妹妹见谅。”
  颖嫔神色一黯:“姐姐既有要事,那便改日吧。”
  我微觉不忍:“你回章华宫,我回漱玉斋,彼此同路。妹妹有何指教,但说无妨。”
  颖嫔微微苦笑道:“是妹妹有事请教姐姐,还请姐姐不吝赐教。”说着微微屈膝。
  我携了她的手缓缓走着。阳光从西面的高墙飞跃过来,径直往东面去了。东墙顶留下窄窄一道光斑,仿佛天地不情愿的施舍。没有阳光的地方依旧有些冷,我这才发觉原来手炉中的炭已经燃尽。我知道她的心事,却帮不了她。
  只听颖嫔道:“听闻陛下前两日亲自去漱玉斋瞧姐姐了?”
  我淡淡一笑道:“那一日在白云庵见了升平长公主,陛下只是来问问皇妹的近况罢了。”
  颖嫔叹道:“我也时常派人去白云庵看望升平长公主,她的近况我甚是清楚。怎么也不见陛下来问我?”
  我笑道:“妹妹这是在怨我?”
  颖嫔艰涩地一笑:“姐姐何必如此多心?妹妹只是想请教姐姐,究竟如何才能留住陛下的心?”
  我甚是诧异:“我……不知道。”
  颖嫔叹道:“自从昱嫔有孕,静嫔殁了,我总以为他会多怜惜我一些,谁知……自他回宫,还没有往我宫里来过。今日太后说起孩子的事情,我和他……我哪里会有孩子呢?”说着不觉伤心垂泪。
  颖嫔向来聪明坚毅,这是我第一次见她落泪。想是这大半年来恩宠稀薄,她也终于灰心绝望。她曾经说过,她父亲已有爵位,兄弟子侄为官有望,她身为妃嫔,已心满意足。我知道,这只是她希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不知何时起了风。高墙之间又深又远,仿佛野兽的深喉,发出撕心裂肺的一吼。我当怎样回答她?我不知道。美人当前,我也不明白皇帝为何无动于衷。男女情爱,是我即使读遍古往今来的浩浩繁帙都不能悟透的奇谈怪论。况且帝王之心,更加难以捉摸。
  脑中空荡荡的,一句也说不出来,只得陪她无言感伤,直到分手。
  我在漱玉斋门口目送颖嫔远去。夕阳将我的影子拉得浓黑修长,仿佛望不到尽头。左边是一道决绝的墙,我和我的年少痴情便是在这道墙下诀别的。右边不远处,仍旧是一道高墙,一道朱红色的高墙。漱玉斋白墙灰瓦,一到春夏,外墙便布满了碧油油的藤萝,满园玫瑰盛开。在漱玉斋住得久了,我总有一种错觉,仿佛那些如山排压过来的殷殷血色离我远了些。呵,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臆想罢了。
  颖嫔背影的新碧中透着些寂寞无奈的灰,望得久了,自己也落下泪来。不知是为她,还是为自己。只听芳馨在身后道:“颖嫔娘娘已经走远了,姑娘进去吧。”
  我拂去脸上的泪痕,轻声道:“颖嫔娘娘容貌是一等一的出挑,人又聪明,又识大体。自太后到宫人,没有不说她好的。为何陛下却……”
  芳馨道:“姑娘是在问奴婢么?”
  我转头笑道:“才刚颖嫔问我,我答不上来。请姑姑为我解惑。”
  芳馨凝神瞧了我一会儿,似在查找我脸上的泪痕:“奴婢也说不好。不过,奴婢记得弘阳郡王殿下小的时候,姑娘给殿下讲过的一个故事。”说着扶我进了漱玉斋,坐在秋千架上。“奴婢记得清楚,那一夜慎妃娘娘也在的。大约是华阳公主满月的那天,殿下看了一出《李广射虎》的戏回来,缠着姑娘说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听。”
  我叹道:“是。那时慎妃娘娘新废,且大病初愈,抱着殿下在灯下听我说故事。说起来,我有许久没有为殿下说故事了。殿下如今也不需要我说故事给他听了。”
  芳馨命小丫头沏了一杯热茶,转头笑道:“若姑娘现在还在给殿下说故事,恐怕自己就先要急死了。”
  我低头一笑:“不错。”
  芳馨道:“那一夜,姑娘说了李广的故事,其中有一件事奴婢记得清楚。李广年老时问王朔,为何自己在军中效力数十年,身经百战,手下的许多将领都封了侯,而自己却没有封侯。王朔便问他:‘将军这一生可有遗憾?’李广道:‘当年戍守西北,羌人造反。我诱降了八百人,当日便杀了。这是我这一生唯一的恨事。’王朔道:‘杀降不祥,这便是将军不得封侯的因由了。’”
  我接过热茶,怃然不语。芳馨接着道:“颖嫔娘娘样样都好,但是早年出卖于姑娘,致使于姑娘的母亲被杖死,便和李广杀降是一样的,伤了阴德,所以才不得宠。”
  我微微诧异:“姑姑竟然是这样看的。”
  芳馨道:“不然还能是什么?当初静嫔娘娘不过是姑娘身边的侍婢,在颖嫔和昱嫔册封之前,都专宠了好一阵子。难道颖嫔娘娘还不如静嫔么?”
  我一怔,淡然一笑道:“姑姑说得有理。从前我总以为,这种说法不过是史家借以劝讽后人的,当不得真,谁想却让姑姑拿来用了。”
  芳馨道:“其实这也是好事。颖嫔出卖于姑娘,姑娘却救下于姑娘,这是积德。姑娘前前后后善待的人也不少了。正因如此,陛下才特别中意姑娘。即便姑娘不肯嫁,陛下也没有怪罪。”
  “真的么?”
  芳馨微笑道:“怎么不真?当今是仁君,自然盼望身边的女子都心地良善,人品纯正。周贵妃不就是极好的一例么?不然她年长了十来岁,容色早衰,就是再美再聪明,也不能固宠那么久。依奴婢看,陛下对姑娘,是有几分对周贵妃的真心的。”
  我一哂:“几分?哪怕是半分,我也不敢受。”
  芳馨道:“奴婢斗胆,想请问姑娘……倘若他不是皇帝,姑娘可会应允么?”
  忆起他初回宫的那个深夜,他的关切和我的孤寂,我并非没有一丝向往。若他不是皇帝?这个问题就像芳馨当初问我若皇后所生的祁阳公主是一个皇子情势将会怎样,虚无缥缈得教人不愿费心去想。或许也是因为想起来便有些隐痛,更多的是深深的无望。
  太阳终于沉在西面的高墙之后,我身处无边的暗影之中,面对光秃秃的花圃,心中一片荒芜。玫瑰深秋凋落,明春再开,会比往年更加幽艳馥郁。而情花,是凭愚勇滋润,借时而放的。我自问自己是一个谨慎胆小的人,我的愚勇,早早便淹没在故纸堆中了。回头望,我不过是连一丝愚勇都没有的木偶人罢了。忽觉脸上冰凉,用指尖一摸,原来是一滴冷泪。
  芳馨心痛道:“奴婢多口,不该问姑娘这个的。天黑了,姑娘回屋坐吧。”我点了点头,起身回玉茗堂。芳馨拿起我放在秋千架上的手炉,轻声惊呼道:“姑娘的手炉已经冷了,怎么也不早说?”
  我微笑道:“在太后宫里的时候就冷了。想着就要回来了,便没说。”
  芳馨道:“姑娘的身子弱,经不得一点寒。若冷了,一定要早些和奴婢们说。”
  我叹道:“小事而已,太后宫里的冷,又何止这个呢?”
  芳馨机警道:“姑娘向太后请安,也是为了查探太后在于姑娘之事上的心意,不知……”
  我在西耳房的榻上坐定,解下斗篷覆在双腿上,低头把玩着绣了银丝的衣带。银丝华贵,绸带触手丝滑,却寒过冰凉的指尖。皇家亲情,不过如此。我冷冷一笑道:“姑姑知道太后所言‘愿来生不要托生在帝王家’是什么意思么?”
  芳馨道:“太后是在叹升平长公主命苦么?”
  我摇头又点头:“是,也不全是。这句话是有典的。”
  芳馨道:“请姑娘指教。”
  “南朝宋明帝刘彧平前废帝之乱,做了皇帝以后,将亲生兄弟几乎杀了个干净。其中一位始平王刘子鸾,因先帝在时,特别受宠,便被皇帝哥哥杀了,死时年仅十岁。刘子鸾临死时道:‘愿身不复生王家’'91'。十岁的孩子,何等凄凉和决绝。”
  芳馨叹息道:“当真可怜。”
  我接着道:“太后说这话时,是流泪的,可见她心里难过。虽然太后怜惜升平长公主,但若重来一次,恐怕她仍是不改初衷。升平长公主与昌平郡王,俱是如此。”
  芳馨有些骇然:“姑娘是说……太后不会理会于姑娘之事么?”
  “昌平郡王若只是私纳锦素为妾,也不算什么了不得的罪过,太后怎会不理?当初睿平郡王娶董妃的事,不就是太后求情的么?只因慎妃之死,一切都要秉公来办,否则难以服众。慎妃是皇子生母,且殷勤服侍了太后那么些年,太后也不好偏袒昌平郡王和锦素,否则岂不是对弘阳郡王不公?”
  芳馨焦急道:“连太后都不管了,姑娘还如何救于姑娘?”
  我冷冷道:“谁说我要救她?”
  芳馨松一口气道:“那姑娘这么着急要见于姑娘是……”
  我正色道:“我只是想要知道事情的真相。倘若她真与慎妃之死有干系,我不会理会她。若无干系,也不用我救,陛下自会饶恕。”
  芳馨道:“那就好。姑娘这些年为旁人操心太过,早该如此秉公行事了。若早这样,身子也不至于这样……”
  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