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帝师(出书版)-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阳道:“孤问小简的。究竟是不是舅舅?”
  我摇了摇头道:“施大人和郑大人还在查,一切尚未可知。殿下万不可胡乱听信人言。”
  华阳道:“如果是舅舅做的,孤去和父皇说,请父皇狠狠治罪。”
  我愕然,“这是为何?”
  华阳道:“雇凶行刺,于法不容,自然要秉公查办。即便是因为舅舅怀疑姐姐气死了母后,也不当动用私刑。都这样,父皇还如何治理天下?”
  我笑道:“殿下一时说要遵王法,一时说要出宫做侠客。殊不知侠以武乱禁,殿下不是自相矛盾么?”
  华阳顿时语塞,想了想道:“唔……谁不守王法,残虐百姓,孤就让他尝尝孤手中的三尺剑!”
  我和绿萼顿时笑了起来。我又感激又惭愧,道:“殿下何故对微臣这样好?”
  华阳道:“母后说,玉机姐姐最聪明最能干,要多多亲近。还有,姐姐没有嫁给父皇,所以孤喜欢。”
  我一怔,愈加惭愧:“邻哉邻哉,言慎所近。其朋其朋,言慎所与。”'114'复又冷冷一笑,“微臣如何敢当?”
  就这样坐着读书饮茶,偶尔谈说两句,不觉夜色深沉。我细细读了两篇文章,转头看华阳时,只见她没精打采地捧着书发呆,忽然手一颤,书啪的一声掉落在地。她身子一跳,似从惊恸哀凉的梦境中醒了过来,身影一晃,惊散了我回宫以来难得的安宁与平静。我拾起诗册,柔声道:“殿下该回宫了。”
  华阳倾身将书抢了回去,佯装细看,道:“还早呢。况且也没人来寻孤。”
  我笑道:“微臣命人送殿下回永和宫。”
  华阳放下书,嘟起双唇垂头道:“孤……不想回永和宫住了。”
  我叹息道:“为什么?”
  华阳含泪道:“昱妃有三弟,他们母子亲亲热热的,孤算什么?”
  我只得道:“殿下多心了。”
  华阳勉强撑起一个笑容:“孤本来和父皇说,想来漱玉斋和姐姐一起住。谁知父皇说,姐姐身子不好,需要静养。还说,如果孤不想在永和宫,可以去济慈宫北面寻个独院住下,只是必得选个侍读进来陪我,父皇才能放心。”
  我笑道:“选个侍读很好。”
  华阳又悲又怒:“孤不是说过,不想要侍读么?!”说罢将书甩在榻上,双脚乱踢。
  我示意绿萼撤去小几,挨了过去扶住华阳颤抖的肩膀,笑问道:“微臣斗胆请问殿下,若在永和宫和侍读两者之中必得选一样,殿下会选什么?”
  华阳双肩乱扭,挣脱了我的臂膀:“孤不要永和宫!不要侍读!”
  我也不恼,只静静地看着华阳。华阳的丫头小玲子正要劝,被绿萼拉住了,不得近前。华阳哭喊了片刻,自觉无聊,便啜泣不语。我这才道:“殿下可愿意听微臣一言么?”
  华阳抬头望见众目睽睽,顿觉羞愧,满面通红道:“姐姐说吧。”
  我拉了她的手笑道:“殿下刚才说要出宫做侠客。侠客,便是‘任侠’。殿下知道‘任侠’是何意么?”华阳摇了摇头。我又道:“墨子曰:任,士损己而益所为也。'115'也就是说,侠士欲有所为必得损己。就像殿下既想独居,就必得选一个侍读,是一样的道理。侠者,轻生死,重然诺。生死尚可置之度外,何惧一个小小的侍读?华阳女侠的胆子就这样小么?”
  华阳侧头想了片刻,终是不情愿地点了点头:“永和宫和侍读,孤选侍读。”
  我将她的小手合在掌心,微笑道:“殿下英明。”
  好容易送走了华阳,心头一松,颇觉疲累。芳馨走了进来,垂手恭立。新换的茶水烫得像年少无知的任性与新鲜,指尖一痛,握拳藏在掌心。茶会凉,人会变。我打量着自己微红的指尖,淡淡问道:“永和宫那边怎么说?”
  芳馨道:“奴婢去的时候,陛下刚到永和宫,却不见公主,昱妃这才知道公主不见了,吓得不轻。昱妃娘娘素来镇定,那会儿说话声音都发颤了。后来听说公主在漱玉斋,这才放下心来。陛下叮嘱了两句,便回宫了。”
  我叹道:“殿下要来漱玉斋住,我如何敢和她同居一院?若也像今晚似的,一言不发地走了出去,我便是有十颗心也不够她吓的。”
  绿萼道:“幸而陛下没有答应,不然还不知要怎样回绝公主呢。”
  芳馨道:“怎么?华阳公主想来咱们漱玉斋居住?”
  我怜惜道:“公主也是可怜,母亲一去,到哪里都自觉多余,唯有独居。”
  绿萼道:“奴婢听公主说起陆将军,倒似平常,一副大义灭亲的口气。皇后娘娘若知道公主殿下竟帮着姑娘,一定很难过。”
  我冷哼一声,轻轻吹着茶叶沫子,温热的湿气扑在脸上,眼前一片白蒙蒙,心头却是雪亮:“你不懂,这正是皇后一心所求。”
  芳馨和绿萼齐声道:“一心所求?”
  我轻幽的叹息带着感佩的暖意:“皇后崩逝,公主涕泣哀绝,咱们是亲眼看见的。母女情深,可见一斑。皇后自知命不久长,而女儿尚且年幼。要想她在宫中平安,唯有不让她卷入这些恩怨,不教她怨恨任何人。如此,才能得到父皇最多的疼爱和庇护,才能令敌人放下戒心,不去害她。千万重恨,止于身死,实是爱女情深。”
  芳馨若有所悟,复又一惊:“敌人?”
  我淡然一笑:“便是我。皇后使华阳亲近我,亦是明示并无敌意。”
  芳馨道:“皇后倒不怕姑娘加害么?”
  我一哂:“愈是亲近,愈不敢加害,否则便脱不了干系。圣上还看着呢。”
  芳馨叹道:“也不知皇后是宽宏大量,还是无可奈何。”
  绿萼道:“那姑娘会防备华阳公主么?”
  我暗下决心,扬眸缓缓道:“我会待她好,直到她再也不需要我。”


第三十一章 过涉灭顶
  第二日天气晴朗,用过早膳,我坐在桃树旁看丫头们为我的紫晶坠禄裾打络子。绿萼自己用紫灰色的丝线,却挑了湖蓝色和藤黄色的给身边的小丫头,又命众人各选不同颜色尝试。桌子上排了几束彩线,被小丫头们嘻嘻哈哈地一抢,顿时扭成一团。和风如水漫过,从墙外送来几点樱花雨,带着露水清凉湿润的气息轻轻吻落在绿萼的右颊上,她却恍若无觉。一个小丫头拾起丝线中的另一片花瓣,在温水中浸湿了,又轻又快地贴在绿萼的左颊上,拍手笑道:“姑娘看绿萼姐姐好看么?”
  我放下书,笑道:“很好看。”
  绿萼却以袖抹脸,哎呀一声道:“你怎么把你的口水沾在我脸上?”
  那小丫头笑道:“是茶水,不是口水。姑娘都说好看,绿萼姐姐你擦去做什么?”
  芳馨端了药出来,笑斥道:“都小声些,眼下有丧事,小心挨板子!”又向我道,“姑娘,该喝药了。”
  我一气饮尽,只觉得耳朵根子都是苦的,忙用清水漱口,又含了一颗盐腌的青梅。只听芳馨又道:“前几日姑娘养病的时候,各宫各府都派了人来看望,如今大家都知道施大人和李大人来过了,姑娘身子大好,也该谢恩了。”
  我叹了口气,将书覆在脸上:“各宫各府?”
  芳馨道:“太后身边的宜修亲自来过。定乾宫的良辰也来送过东西。章华宫的辛夷、永和宫的兰旌、粲英宫的杜若、长宁宫的李嬷嬷。睿平郡王府、昌平郡王府、信王府和熙平长公主府的内官。汴城尹的夫人托刘大人身边的琳琅代为问候。升平长公主殿下也派姑子进宫问安。还有女御们。”
  我懒懒地嗯了一声,想到要四处谢恩,甚觉无趣。芳馨小心道:“宫外的也就罢了,太后少与人言,可缓一缓。颖妃忙,去了也未必立刻就能见到,可派人慢慢求见。唯有圣上和昱妃那里,是非去不可的。粲英宫的人来得最多,婉妃娘娘最担心,姑娘也该去回一声,请娘娘安心才是。”
  我啪地掀开书,阳光如剑芒争先恐后地扑在脸上。我合目道:“那姑姑就亲自去粲英宫告诉姐姐,就说我好了,待有精神了就亲自去看她。”
  芳馨道:“奴婢去了粲英宫,若婉妃娘娘问奴婢,姑娘几时去瞧她,她几时可来看望姑娘,奴婢要如何作答呢?”
  双眸微睁,见芳馨笑意深沉。我随手拿过绿萼打好的络子,塞了一枚紫晶进去:“依姑姑说,我当如何呢?”
  芳馨道:“既总是要见的,何不早见。王氏和邓氏想必将陛下深夜来漱玉斋的事告诉婉妃娘娘了,姑娘拖得越久,娘娘就越多心。倒显得姑娘心虚。”
  紫晶清澈,灰紫色的丝络悄然扭曲了日光,如盐入水,渺然无踪。短短的一簇流苏随风扫在眼帘上,如温柔的叩问。我向绿萼道:“这个颜色就很好,不必试了。”说罢起身,“更衣,姑姑随我去粲英宫。”芳馨顿时松了一口气。
  来到粲英宫,只见玉枢正抱着高晅坐在廊下看杜若给宫女内监们分钱。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内监拿着簿子和笔在一边唱名,铜钱叮叮当当地响。我笑道:“原来姐姐在派钱,我来得正好。”
  玉枢颇为意外,忙将高晅给乳母抱着,疾步迎了下来,拉起我的手道:“你怎么来了?身子好了么?”
  我笑道:“好多了。”看了看杜若,又道,“今天并不是发月例的日子。”
  玉枢笑道:“这是粲英宫独有的‘敬亲’钱,每年都是过了正月发的。”
  我奇道:“什么是‘敬亲’钱?”
  玉枢道:“他们从年头服侍到年尾,年节也不得与父母亲族团聚。出了正月就该忙了,发一笔‘敬亲’钱,也好教他们高兴高兴。这是我从内阜院兑的新铜钱,你的人也分些,沾些新鲜气。”说罢命杜若装了两袋子新钱,赠予芳馨。
  我转头示意芳馨收下,笑道:“却之不恭,多谢姐姐了。”
  玉枢道:“他们在前面派钱,咱们到后面说话。”说罢命乳母好生照料高晅,又命人奉茶,一面走一面向我道,“前些日子你病了,我派人去瞧你,总是说你在歇息,我也不便去扰。听说昨天施大人和李瑞都去了漱玉斋,我想你应该好了,还想着一会儿去漱玉斋瞧你,想不到你先来了。”
  我笑道:“就是怕你挂心,所以一好了,就立刻来看姐姐。顺道来向婉妃娘娘谢恩的。”
  玉枢眉间一松,如释重负:“又胡说!谁要你谢什么恩。”我俩相携在花圃前坐下,她关切道,“听说施大人断案如神,可查出端倪了么?”
  我摇头:“没那么容易。不但杀我的人查不到,救我的人也没有头绪,真真是一笔糊涂账。”
  玉枢道:“宫里风言风语都传遍了,说是陆府所为。”
  我笑道:“风言风语若能定罪,我早就被处死一百回了。”
  玉枢一怔:“这……时日一长,就更难查了。若还有人来刺杀,该如何是好?”
  我淡淡道:“易曰:过涉灭顶。'116'一过为过,再为涉,三而弗改,灭其顶。'117'”
  杀我父亲,是为过;杀我,是为涉;若有第三次,皇帝也未必能容下陆府,可不是要“灭其顶”么?然而,“过涉灭顶,凶,无咎”,虽凶无咎,不害义也。陆府杀我,果然是“不害义”的。巽下兑上,多贴切的一卦“大过”。
  玉枢忙道:“什么一啊再的,不准胡说!真是书读得越多,越口无遮拦。母亲听到,又要伤心了。”
  想起母亲,我叹道:“这些日子母亲还好么?”
  玉枢道:“母亲日夜挂心,你好了,她便好了。我每日都派人送信回去,母亲也有回话。不过你派个人回家说一声,或亲自写封信回去就更好。”
  我微微一笑道:“好,我一定写信回家。”
  玉枢心不在焉地饮了口茶,沉吟片刻,道:“你生病的那几天,他新近宠爱的两个女御,王氏和邓氏被赶了出去,你知道么?”
  我笑道:“这不是好事么?这两人我见过一次,妖娆轻佻得很,赶出去正好,姐姐也少了烦恼。”
  玉枢双颊一红,低低道:“胡说!我才不会和她们一般见识。只是……”她迟疑了好一会儿,才鼓足了勇气,“她们是因为仗着宠爱,胡乱打听御驾行踪被贬黜的。我想问问妹妹,那天晚上,他真的去看你了么?”
  我微笑道:“是。姐姐想知道个中情形么?”
  玉枢忙道:“不。我并非有心探听什么,你不想说也无妨。嗯……其实母亲除了担忧你的身子,也担忧你的终身大事。如果你能长长久久地待在宫里,母亲就放心多了。”
  我稍稍靠近,鼻端尽是她身上的梅香:“母亲固是放心,姐姐呢?”
  玉枢忙道:“你若好好的,我自也放心。”我目不转睛地望着玉枢,不过片刻,她似承受不住我考量的目光,低下头侧转了身子。不一会儿,眼中盈盈有泪。
  我和她并肩坐着,南望晴空一碧,蓝得泛出青金石娇艳的光泽:“还记得我入宫前‘梨花忘典’的事么?姐姐的是却辇之德,所以做了贤妃。我的是梅花妆,所以进了御书房。一切既已命定,无须多言。姐姐穿过的隐翠,我不会贪恋。”
  玉枢怔怔地望着我:“隐翠本是你先穿的。”
  我微笑道:“谁先穿有什么要紧?能穿到最后才有意义。岂不闻‘首兵唱号,鲜有能遂’'118'?”说着紧紧握住她被青瓷砖冰得湿凉的手,“这便是我的心意。如此,姐姐还要问那天晚上的事么?”
  午歇起身,我带着芳馨去济慈宫拜见太后。谁知佳期出来说,太后正和渤海郡太夫人说话,无暇接见,让我明日再来。出了门,芳馨笑道:“姑娘难得往西边来。这会儿天气暖和,不如去文澜阁逛逛?姑娘曾在那里校书,也算故地重游了。这个时辰昱妃娘娘正在文澜阁教女御们读书,姑娘见了,也省得专程去永和宫谢恩了。”
  我一听便来了兴致:“好,反正回了漱玉斋也是躺着。”于是一行人逶迤往文澜阁而来。
  文澜阁的小池波光如镜,一带玉桥躬持两岸,与水中倒影合成脉脉杏眼,含情凝睇天光云影。满院子的宫人与内监或坐或站,或发呆,或看鱼,或三三两两攒聚在一起低语不绝。一个靠在柳树下喂鱼的小宫女见我来了,忙收起布囊,上前请安。我见她有些眼熟,问道:“你是谁的丫头?”
  那小宫女道:“奴婢稺'119'儿,是服侍沈姝娘娘的。”
  我见她眉清目秀,不觉多问了一句:“稺儿,是哪个字?”
  稺儿道:“是‘徐稺’的‘稺’。”
  我一怔,道:“哪个徐稺?”
  稺儿道:“这……奴婢不知。我们娘娘说,是‘生刍一束,其人如玉’'120'的那个徐稺。”
  我恍然,笑道:“原来是那个徐稺。沈姝娘娘一定觉得你‘其人如玉’,所以给你起了这个名字,很贴切。你们娘娘也在这里?”
  稺儿道:“娘娘在屋子里面看女御们读书呢,奴婢这就去通传。”
  我忙道:“不必了,我只是随意瞧瞧,不必惊动你们娘娘。”宫人们纷纷上前行礼,芳馨摆一摆手,示意他们散去。
  文澜阁一楼正中的大书房改做了学堂。二三十位正当妙龄的女御凭几而坐,面前摆着笔墨书册。沈姝在高处的大条案后支颐发呆,一双眼睛木然望着屋顶一角,全然不理会众人正低声说笑。我在门口瞧着,不觉好笑。坐在最后的一位美貌女御正转头与旁人说话,我的身影遮掩了她的余光,她随意一瞟,顿时一惊,连忙起身行礼。众女转过身来,纷纷离座。
  沈姝惊觉,急趋下案。彼此见过礼,我笑道:“本想看一眼就走,想不到还是惊动了人。娘娘怎么在这里?如何不见昱妃娘娘?”
  沈姝道:“昱妃娘娘有事,命妾身在此代看半日。”说着回头望了一眼,见众女御都在偷眼看我,彼此用眼风传话,遂若无其事道,“听闻大人曾在文澜阁校书,今日前来,是缅怀故廨的么?大人若不嫌弃,请容妾身相陪,妾身幸甚。”
  我微笑道:“有娘娘相伴,玉机求之不得。”
  沈姝转头道:“你们自行念书,我陪朱大人四处走走。”说罢引我穿过人群,从左书房上了二楼。
  二楼曾是藏书库,如今只余空荡荡的书架,覆着微尘。窗下的书桌贪婪地享受着仅有的一线阳光,安静惬意如垂老的妇人。我曾在这里伏案苦读、执笔校目,也曾在最幽暗的角落里,被迫聆听红芯的死讯和高旸的婚约。那些寓意深刻、承载着古往今来无数悲欢离合的纵横钩提,饱含幽微墨香,都随时光的涓涓细流一点点去了,留下一片行将风蚀的古迹,凝重而又疏散。
  我环视半晌,叹道:“书都不见了。”
  沈姝道:“书都搬去了前面的文渊阁,连从前韩管事的徒弟小棒子也过去了。小棒子因修书有功,就快要被提拔成文渊阁执事了。”
  小棒子是韩复忠心耿耿的徒弟。我甚是欣慰:“好,他承袭了韩公公的好手艺,也该出息了。”
  沈姝开了窗,柔风卷起轻尘,她轻咳了两声。一身素白流云纹长袄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