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帝师(出书版)-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感激道:“多谢妹妹指点。”
  颖妃笑道:“何止这一件,我还有许多事要嘱咐姐姐呢。”
  我笑道:“娘娘只管说,玉机洗耳恭听。”


第三十五章 前后轩轾
  阳光渐渐炽热,有些刺眼。颖妃斜过身子,避开直射在脸上的阳光,连笑意都有些久不见天日的阴湿和古旧:“姐姐久在御书房,得提防着那些女御。”
  我不解,笑道:“我看陛下待她们不过尔尔。”
  颖妃摇摇头道:“岂不闻‘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145'。那些女御,陛下是新鲜两天就丢到脑后了,但搁不住这宫里有几十个女御,就像一张网……”忽而一笑,住口不言。
  不错,皇帝可不就是一只鸟么?罗网大张,总有一目能困住他。我想了想道:“姐姐说的是……慧媛?沈姝?还是齐姝?”
  颖妃犹自笑着,口气愈凉:“慧媛从女御晋封为媛,不几日陛下又命她为华阳公主选侍读。陛下现在疼爱华阳公主胜过三皇子。”
  我笑道:“这是陛下体恤妹妹理家辛苦,所以为妹妹指一个帮手。何况华阳公主最是不喜欢侍读,只是为了独居,才不得不选一个。慧媛这会儿想必正头疼,选不好侍读,失了华阳公主的欢心,便有失宠之虞。放手让她选就是了,也显得妹妹能纳谏容人,处事分明。”
  颖妃双眸微合,似在审视我:“姐姐看人是最毒的。难道看不出慧媛意图深远么?”
  我叹道:“自我回宫,不过见了慧媛三次,虽知她有些不平常,却猜不出她有什么深远的意图。”
  颖妃道:“慧媛出身江南大族,因成氏铸银一案被抄没家财,入宫为婢,当时只十三岁。成家铸银一案,姐姐还记得么?”
  这件事我怎能不记得?颖妃能从卑微的商女一跃而成执掌六宫的颖嫔,便是依靠告发成家:“成家铸银一案与慧媛平氏有何干系?”
  颖妃道:“因为平家为成家造了银炉。”
  “银炉?”我愕然,“只是因为这个?”
  颖妃淡淡道:“平家造银炉,便是知道成家铸银。知情不报,罪加一等。”
  我心念一闪,不觉狐疑道:“难道妹妹是疑心慧媛……”
  颖妃道:“不错。若姐姐是我,也不得不小心。她今日能选侍读,明日就能代我执掌六宫。”
  我不觉笑道:“妹妹是不是多心了?不过是选个侍读而已。”
  颖妃冷冷一笑:“姐姐在和我装糊涂?慧媛因何得宠?一个学问好得可以为公主选女巡的人,竟在窗下如痴如醉地听《论语》,这么巧还被陛下撞见……”
  我笑道:“妹妹以为她处心积虑?”
  颖妃道:“才这么几日就委以重任,日后分去后宫权柄,也不稀奇。”
  我笑道:“妹妹是‘奉顺天德,治国安民’'146'的人,心如渊海,容纳万物。真的就那么在意后宫权柄?”
  颖妃笑道:“姐姐定是书读得太多,有些呆了。当年皇后若不委我后宫之事,我又如何能做上颖嫔?后宫权柄在姐姐眼里是俗物,在我却是根本。好比高祖之沛县、光武之南阳、魏文之谯县,不可有一分一毫让人。”
  我凝视片刻,点一点头:“我知道。选侍读是后宫的人事之权,所以妹妹不自在了。”
  颖妃道:“若是旁人,我大约只会不自在。可她是平家之后,我就得防备着。”
  我问道:“妹妹有何打算?”
  颖妃起身将残茶倾入花釉瓷土盆,黄白色的斑纹笼罩在裙裾淡粉色的柔光下,如苍苍古旌映染着新茔夕照:“我一时还想不到。姐姐也要防备她才是。”
  我颔首道:“我明白。多谢妹妹提点。”
  颖妃倚杆而立,掩口一笑:“还有一件事,姐姐也得留心。姐姐知道,陛下勤政。以后姐姐在御书房看奏疏拟诏书,万一太晚或是太久,就会碰见这姝那媛,数不清的女御。姐姐可别吃心。”
  我伏枕笑道:“你放心,我只做看不见便是了。”语罢忽然怔住,其实我早就见过。当年出宫守墓前最后一次去御书房,就曾见过皇帝和嘉媛的亲密之态。那么多销魂旖旎,都被三尺五寸长的枣木杖击成齑粉。
  颖妃见我有些呆,以为我不自在,便又赔笑:“自然。陛下待姐姐格外不同……”
  我顿时醒悟,不觉一哂:“我是想起了从前的嘉媛。听说她很美,我却还没见过。”
  颖妃沉吟道:“嘉媛……姐姐不说,我几乎忘了宫里还有这样一号人。此人胆敢对婉妃姐姐不敬,死有余辜。姐姐倒可怜她?”
  我低低吟道:“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147'
  颖妃笑道:“‘凉风只在殿西头’用来说嘉媛真是贴切。一不小心,连人都西游了,何况凉风呢?”我也不觉笑了出来。却听颖妃又道:“还有最后一事……”
  她侧头斜望,目光暗藏探幽的锋锐:“我记得当年在景园,姐姐审问溜冰钓鱼的宫女内监,我在一旁为姐姐做书记。那天晚上,我们姐妹说了什么,姐姐还记得么?”
  我笑道:“那天晚上风雪留人住,妹妹与我畅谈许久。不知妹妹指的是哪一句?”
  颖妃道:“当时我问姐姐:若姐姐有朝一日嫁入宫中,生了皇子。不知姐姐的心向着谁?姐姐还记得是如何作答的么?”
  我记得我答的是:“不论何时,不论什么情势,我总是站在弘阳郡王一边的。”古人云,“言语以阶乱,不密以致危。”'148'现下想来,是有些鲁莽失言了。我摇了摇头:“我忘记了。”
  颖妃道:“姐姐不记得也不要紧。如今我再问姐姐一句,婉妃姐姐的四皇子和弘阳郡王……姐姐的心又是向着谁?”
  我淡淡一笑道:“我的心向着谁,在谁身上,问来有什么用处?”
  颖妃道:“姐姐在御前侍奉,一言一行都至关紧要。岂不闻贾诩如何一言定嗣么?'149'”
  我笑道:“难道妹妹不知道,此事崔琰、毛玠等人亦劝谏过。魏武多士,岂能因贾诩一言就定太子?况曹植虽有才有宠,但轻佻好酒,不堪大用。即便无人劝谏,曹操也绝不会立曹植为太子。昔日曹丕做五官将,问贾诩自固之术,贾诩道:‘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各人安守本分,何须他人置喙?”
  颖妃赞道:“姐姐从前虽然通透,却有些执念放不下。如今日所言,才是内外通贯。姐姐忘旧言,布新志。易珠窃为姐姐欢喜。”
  我坐起身,正色道:“妹妹美意,玉机恭领。”
  颖妃一笑,微有怅然:“其实有点儿执念也好。像我这样无儿无女的,便想有执念,也无从谈起。”
  我笑道:“妹妹还年轻,焉知将来不会有儿女呢?”
  颖妃摇头道:“罢了。多少烦恼都从儿女之事上来,没有儿女说不定倒保全了自己。”
  我起身站在杆下,侧头傲睨春光:“人生数十年,还远未到言败之时。”
  午膳后,颖妃送我出宫,于阶下忽然想起一事:“我奉圣命将秋兰以盗药的罪名打入狱中,但我深知,她的罪名不止于此。姐姐如今可知道陛下为何要治她的罪?”
  我叹道:“我的确问到一些端倪,但恐怕不便多言。”
  颖妃也不追问:“我听说那银杏曾救过你的命,如今你身边正短着一个使女,如此忠心的丫头,你何不收为己用?”
  我笑道:“陛下与娘娘赏赐良多,可保她们一生吃穿无忧,所缺的不过是自由之身。她救我性命,我还她逍遥。甚宜。”
  颖妃叹息道:“姐姐的用心固然是好,只怕她们自己倒不乐意。”
  颖妃当然不会知道,我早已命小钱送信回家。只要银杏一出宫,兄弟朱云便会将她接回家中,待身子好了,便为她寻一门亲事。母亲是高淳县侯太夫人,定会代我好好报答银杏。
  数日后,高曜出宫了。一大早,皇帝亲自将高曜送到朱雀门外,礼乐炮声响个不停,我却坐在定乾宫的小书房里,望着墙下新生的笋子发呆。才看到第二封,便有些心不在焉了。民间上书,多是状告当地贪官酷吏、豪猾大族,或是联署挽留清廉之官,又或是凄诉生之艰难和刑狱之苦,看多了甚是无趣。期间有一件民间小案,我看了后当即指出不实之处,着汴城府审问,俱得实情。偶有地方官荐来的饱读之士,建言献策,颇有可观之处,于是删繁择要批点出来,拟了条目给皇帝看,自己也有些伯乐的得意之情。除去这两件事,其余乏善可陈。
  近巳时,绿萼进来添茶,抬眼见我发呆,便笑道:“姑娘,慧媛娘娘在殿外候见,听说姑娘在这里,想过来向姑娘请安。”
  我笑道:“圣上还没有回来,她倒先来见我,于礼不合。”
  绿萼道:“这……姑娘也太小心了。”
  我合起一封血书,微笑道:“这里是定乾宫,无论如何小心,都不为过。”忽而心念一动,道,“以后但凡我在这里,便谁也不见。”
  绿萼恍若无闻,盯着我手上暗红发黑的一片字迹,忍不住轻呼道:“姑娘,这是什么?”
  我将那片带血的布帛细细折好,装入封囊之中:“民间喊冤的血书。”
  绿萼掩口道:“他用血来写,一定很冤枉了!”
  我微微一笑道:“冤枉不冤枉,要查了才知道。用血写的未必就比用墨写的冤屈更大。”
  绿萼撇一撇嘴道:“奴婢见了这血都害怕,姑娘竟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我将那血书从封囊里重新取出,展开道:“你瞧这血书,的确是用手指书写的,虽然字体大小不一,行间也不甚整齐,但笔势却平滑连贯,就像这样……”我伸出右手食指,沾了点茶水,模拟血书的笔迹在桌子上写下一个“冤”字,“是不是很像?”
  绿萼道:“是很像。”继而恍然道,“奴婢明白了,姑娘是说写血书的人也是像姑娘这样慢慢写的。”
  我笑道:“不错。一个身负奇冤的人,用血写书,言辞激烈悲愤,读上去惨痛难当,写的时候却如此镇定,你不觉得奇怪么?再者……”我将血书送到她面前,“你闻闻。”
  绿萼一仰头,捏着鼻子退了一步:“姑娘自己闻就好了,奴婢可不想闻。”
  我笑道:“你闻一闻,别怕。”
  绿萼打着胆子嗅了一下,道:“好像是香的,又好像有些臭。”
  我笑道:“我猜,这片布曾熏了香久藏不用,拿出来后虽然草草洗过,却不能全然洗去香气。至于这臭气……我猜是猪血。这封信写好之后便被收在囊中,久不透风,气味便散不掉。”
  绿萼道:“他竟敢用猪血来骗人?!姑娘告诉圣上去,治他个欺君之罪!”
  我笑道:“不过伸冤而已,这书里也没表白自己是咬破了手指用自己的血写的。细论起来,也算不得欺君。况且老百姓的话,想上达天听颇为不易,就留给官府去审好了,何必多事。”说罢收起血书,又道,“才刚我说过的话听见了么?”
  绿萼一怔,道:“奴婢知道了。以后姑娘在这里,就谁也不放进来。婉妃娘娘也不能进来么?”
  我头也不抬地道:“不能。”见绿萼有些茫然,又笑道,“慧媛还未面圣便先拜见我,别人知道了,不会说她无礼,只会说我得势轻狂,不知分寸。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150'懂了么?”
  绿萼若有所悟,缓缓点了点头。
  皇帝回宫的时候,我正看到第十二封。看多了才知道,平常在史书上读过的立意明晰、辞藻精妙的奏疏,都是万中选一的名章。平常的奏疏——无论是官吏的还是庶民的——大都平实质朴,或言简意赅,或散乱琐碎。
  隔着又高又宽的书架和厚厚的板壁,我听见皇帝和慧媛说话的声音,沉闷而含糊,像笋子在泥土下萌动的呼喊。我支着腮一目十行地扫过,和风拂过鬓边,白玉耳坠子敲打着指甲,有雪子落在瓦上的细密声响。右耳有听而不闻的君臣对策,左耳却是“绿竹动清风,层轩静华月”'151',两下相遇,直有“和其光,同其尘”“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152'之感。
  若每日都这样太平,直到出宫,倒也很好。
  不一会儿,小简进来道:“陛下正和慧媛娘娘商议选女巡的事情,也请大人过去参详参详。”于是出了东门,依旧从仪元殿进御书房。
  礼毕赐座。皇帝笑道:“你在这里就好。你选过女巡,也帮慧媛想想。”
  慧媛穿一件孔雀绿地牡丹花绣深紫蝶纹半袖,挽着水绿披帛,发间只簪了零星几点小珠,可谓清静柔和。尽管精心修饰过,修长的眉眼仍稍嫌精明伶俐。
  我暗暗看了一眼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不由有些奇怪。参详选女巡的小事,何必选在御书房如此郑重其事?是皇帝召慧媛在定乾宫等候,还是慧媛自行前来请安?遂微笑道:“陛下既将此事交予慧媛娘娘,微臣不敢擅言。”
  皇帝向慧媛道:“如此……那爱妃可有中意的人选么?”
  慧媛起身屈一屈膝:“是。臣妾以为,信王十六岁的长女高曈才貌双全,堪当此任。且年纪也合宜。”高曈。原来当日我去信王府见到的那个随启春见客的小姐“彤儿”,名唤高曈。
  皇帝奇道:“高曈?为何选她?”
  慧媛道:“臣妾愚笨,初担此重任,不敢擅专,因此请教颖妃娘娘和朱大人。朱大人指点臣妾,公主殿下不喜侍读貌美,但臣妾又何敢选一位姿貌平平的女子进来服侍公主殿下?”她悄悄抬眸,见皇帝神色如常,这才又道,“颖妃娘娘便说,选一位宗室之女进来是最好的。上书的臣女之中,便唯有这位高小姐了。其绘像臣妾看过,容貌甚是端庄美丽。文章写得好,书法更好。”
  我心中一凛,锦素是最善书法的,合宫皆知。果见皇帝的眉心一蹙:“书法?颖妃竟然让你选宗室之女?”
  慧媛一听口气不善,微微迟疑:“是……”
  皇帝向我道:“你说呢?”
  我冷冷瞥一眼恭顺的慧媛:“既是颖妃娘娘所言,定然有娘娘的道理,陛下何不请娘娘来定乾宫一问?”
  皇帝道:“不必。你只说你的道理。”
  我只得道:“微臣以为不妥。”
  皇帝道:“为何?”
  我微笑道:“微臣以为,信王和熙平长公主是同胞兄妹,夷思皇后对长公主一直……想来华阳公主不会喜欢信王府的小姐。”
  皇帝沉吟片刻,向慧媛道:“颖妃的话固然要听一听,拿主意的却还是你自己。”
  慧媛鬓角微汗,愈加恭敬:“臣妾无能,陛下恕罪。”
  皇帝的神情稍稍缓和:“罢了。选侍读女巡和选王府官一样,谨慎是其一,还要把眼光放得远些。是了,封羽回京了,你派个人去他家里问问有没有好文章。若有好的,也拿进宫看看。”
  慧媛一怔,不觉转头看了我一眼,有询问之意,显然她并不知道封羽是谁。我垂头只作不见,心中却无不诧异。封羽便是从前的百官之首封司政,想是正月里的一场大赦把他赦回了汴城。当年陆后授意苏燕燕之父苏令带领言官弹劾封羽,想不到陆后刚刚崩逝,封羽就回京了,他的女儿封若水更奉圣旨参选女巡。既是奉圣旨,还能不入选么?
  慧媛见我不理会她,只得道:“臣妾领旨。”
  回到漱玉斋用午膳,往铜盆中扔揩手的幅子,溅了小丫头一脸水。小丫头见我脸色不好,不敢躲避也不敢眨眼。一时众人退下,芳馨亲自奉茶,道:“照姑娘的吩咐,今天的茶浓些,怕有些苦呢。”
  我将刻花白瓷盏握在手中,花纹如心境起伏不平。我淡淡道:“苦些好。”
  芳馨微笑道:“今天的奏疏不好看么?”
  我只顾看绿得有些暗沉的茶汤,头也不抬道:“奏疏还是这样,人的嘴脸难看。”
  芳馨不明所以:“姑娘在说谁?”
  我便一面饮茶一面将御书房的对答细细说了一遍。芳馨听罢,沉吟道:“莫非陛下怪罪颖妃娘娘了?”
  我摇头道:“倒不至于怪罪,大约是觉得颖妃处事不当……或者别有用心。”
  芳馨奇道:“别有用心?”
  我叹道:“颖妃指示慧媛选宗室之女,递文章的小姐之中,恰好就有信王之女。陛下若以为是颖妃请高曈来选女巡的,或以为颖妃私下结交信王府。姑姑细想。”
  芳馨大惊:“慧媛不动声色便递了谗言,当真厉害!”又道,“陛下连同胞亲兄弟都忌讳,更别说隔母的。再加上夷思皇后之事,陛下定然不喜欢信王府和熙平长公主府的女子来服侍华阳公主。”
  我哼了一声,不觉将茶盏重重顿在桌上:“这我怎能不知?只因我出身熙平长公主府,皇后便疑我数年。饶是父亲熬住了酷刑,玉枢又得宠生子,我还往掖庭狱走了一遭呢。高曈是信王的亲生女儿,启姐姐还带着她会过客,想来和嫡母、哥嫂亲近。一旦选进宫来,还不知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