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帝师(出书版)-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熙平长公主看一眼我的衣衫,有一刹那的失神,目光似穿透了我,到达我所不能了解的远方。不知怎的,我忽而惴惴。她也不说话,只揭开紫铜镌镂五福捧寿的手炉盖子,拿了一支长长的银簪慢慢将炭灰划得均匀。不言,不笑,不喜,不怒。
  良久,长公主方缓缓直起腰身:“你就打算穿这身衣裳进宫?”
  我恭敬道:“回殿下,这是奴婢今春应选的衣裳,是奴婢的母亲亲手织造的。”
  长公主轻轻嗯了一声,随即漠然一笑:“你这身妆扮让孤想起一个幼时的小友,你和她,倒也有几分神似……”
  我察言观色,也知道这位“幼时的小友”恐怕于长公主并无益处。她冷漠的眼神蓦然透出几许锋锐,似含刻骨恨意。合一合目,又回复了端庄平和的神色。我疑心我看错了,身上的汗意却油然而兴。长公主冷冷道:“你这身衣裳不好,脱下吧。”
  我犹疑片刻,鼓起勇气道:“启禀殿下,这是奴婢的母亲亲手做的,奴婢……想穿着它入宫。”话一出口,又不禁后悔。
  长公主却不生气,柔声道:“孤知道朱嫂子手艺好。只是有一件事你要明白。入宫应选女官的,多是京中名门之女。你的出身虽低,却不能丢了长公主府的颜面,穿戴自不能与其他公侯小姐们差得太远。隐翠虽好,失于单薄。”说着向慧珠使个眼色。
  慧珠起身轻击双掌,立时有几个小丫头捧了几匹绸缎进来,有葡萄紫、藤紫、青紫、绛紫等各样紫色。长公主扶着慧珠的手站起来,轻轻抚着一匹淡紫色绸缎:“紫色意主富贵昌盛,天家尊荣,当今裘皇后便十分钟爱紫色。这匹淡紫缎子,若绣上一枝牙色百合,银丝勾边,以金线绣成花蕊,必是繁华中带着雅致,想必你也喜欢。”
  我心中一沉,无话可说。
  长公主又指着葡萄紫的缎子道:“这颜色紫中带灰,且有淡淡的银色光泽,一个不好就显得老气横秋。你年纪还小,压不住这样老成的颜色,拿下去吧。”
  柔桑亭主忽然指着一匹丁香色缎子叫道:“娘亲,那匹颜色好!”长公主温柔爱怜地看了一眼柔桑,拈起缎子一角,“柔桑的眼光果然是好,丁香色雅致而娇嫩,适合你这样的年纪。”说罢命小丫头拿着缎子在我身前比照。
  柔桑又叫:“那个紫红色的也好。”长公主抿嘴一笑,回头向柔桑道:“紫红色的固然娇艳,却显得浅薄轻佻,若是宫嫔穿这个颜色也就罢了,可是你玉机姐姐是去宫里做女官的,须沉稳些才好。”
  柔桑拍手笑道:“玉机姐姐一定要当个大官回来!”
  长公主的目光落在一匹紫藤色缎子上:“你玉机姐姐自然会入选的,柔桑也要好好读书才行。”
  柔桑一身鹅黄色的绸衫,手中的笔晃了自己一身墨点子,兀自不觉,仍笑嘻嘻道:“柔桑以后也要去宫里做官。”
  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长公主点头道:“我们柔桑很有志气。”说罢略过紫藤色缎子,又看别的,“还是淡紫与丁香二色的好,你说呢?”
  看来着隐翠入宫已是无望。我平静道:“殿下与亭主挑的颜色都很好,奴婢更喜欢丁香色。”
  长公主笑道:“还是我们柔桑眼光好。”又吩咐慧珠道,“说给绣工,用丁香色缎子搭配着别的颜色,依着玉机的身量做一套春衫来。”
  慧珠躬身领命,又道:“依奴婢看,既然那淡紫色也好,不如一并做来,多一套衣衫也有备选的余地。”
  长公主点头道:“就这样办吧。”慧珠到屋外传了长公主的命令,小丫头们捧着缎子依次退下。
  长公主依旧坐下,向我恳切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明春若能入选,是头一层福气,若能服侍皇后所生的二皇子,更是天大的造化。孤让你着紫,是为了合皇后的眼缘,好去服侍嫡子。那些庶孽之子,你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心中又一沉。我着隐翠的目的,果然被长公主识破了。于是忙跪下,“奴婢擅作主张,实是罪该万死。”
  长公主淡淡一笑,命慧珠扶我起身:“小事罢了,不必放在心上。只望你今后飞黄腾达时,别忘了孤的举荐之德才好。”
  我磕了一个头:“奴婢惶恐,永不忘长公主殿下的教养提携之恩。”
  长公主满意地点点头:“回去好好念书。宫里几位娘娘都是才德兼备的,若要考你,也不容易作答。”
  我恭敬答允,站起身来退出耳房。
  穿过后院北门,便是一条狭长的甬道。甬道北墙后是管家仆役居住的院落,隔着南墙是公主府的后院与花园。我们一家就住在甬道最西端的大院中,院中有一棵梨树,是最僻静的所在。
  我记得父亲说过,熙平长公主往宫中走动频繁,尚太后与三个后妃并不因为她的兄长与姐姐参与谋反而摒斥她,反而对她十分优待。长公主产后失调,缠绵病榻一个多月,几个御医轮流值守长公主府,名贵药材流水般送进府中。太后与皇后日日遣人来问,陆贵妃还曾亲自出宫看望。三个后妃之中,长公主与裘皇后最为亲厚,她盼我去服侍裘皇后所生的二皇子高曜,亦是理所当然。
  思绪烦乱而沉重,脚步亦越来越慢。新年里下了大雪,甬道两边高高堆起的雪,白天融化,夜晚又凝结成冰,被人一通乱踩,成了灰黑色。我小心翼翼地走着,浑身僵直。
  长公主和裘皇后应当早已谋定。
  穿堂风呼啸而来,猛地撞入怀中。我合起斗篷,抱臂垂头疾走,忽然脚下一滑,人往后仰倒。眼见要一跤摔倒,忽觉背心里一只温软的手掌又轻又稳地托住了我。
  我转过身,只见一个身着螭纹锦袍的英俊少年展颜微笑。我忙退后一步,屈膝行礼:“奴婢参见世子,世子万福。”
  此人是信王世子高旸,自小便随王妃林氏来长公主府读书玩耍。熙平长公主虽只是他的姑母,待他却如亲子,事无巨细,甚是尽心。高旸今年十四岁,自前年始就独自出入长公主府,在府中亦十分随意。因男女有别,我从来没有和他一起读过书,但每常在府中见到,也算是熟识的人了。
  我往他身后一瞧,并不见有什么人跟着。他清俊面孔泛出好奇的笑容:“你在想什么?低着头却不看路!”
  我勉强笑道:“谢世子援手。世子怎会在这里?身边也没个人跟着。还是快回去吧,仔细长公主殿下找。”
  高旸细细打量我的神色:“你不高兴了?刚才姑母叫你去上房,和你说了什么?魂不守舍的,连我跟着你都不知道。”
  我心中烦乱,遂敷衍道:“殿下叮嘱奴婢好好念书而已。世子想是刚进府,还是快去向殿下请安吧。”
  高旸忽道:“听说你要进宫去。难道你愿意嫁给皇帝?他可大了你许多。”
  我一怔:“奴婢进宫是做女巡的,并非为选妃。”
  他不屑道:“既是入宫,又有什么分别?我父王在府中,差不多好看的使女丫头都成了他的侍妾,何况是皇帝?”
  我无名火起:“天家之事,不可妄议。世子是孝顺守礼之人,还是快去前面请安吧。”不待他说话,我低头退步,转身离去。
  在我回身的那一瞬,余光看见他向我伸出右手,口唇微动,眸中交织失望与愧疚之色。快步走出十数步再度回望,人已不见,视野中只余绵延空荡的甬道。脚下湿滑,冷风如刀,怀中的手炉已然凉透。我独自一人,一步一滑向西而去。


第二章 梨花忘典
  我与玉枢自小同塌而眠,自宫中遣人来教导我礼仪规矩,我俩便分开居住。
  冬去春来,时气渐暖,院中的梨树已蓬勃绽放。碎玉纷纷,琼屑飘飘,打上来的井水常飘着几片花瓣。雨后天晴,我坐在窗边闲闲翻着一卷书,见昨夜还高高在上的梨花在风雨中密密落了一地,不由生出一丝“高岸为谷,深谷为陵”'4'的沧浪寥落之感。
  少顷,玉枢走入院中,原来已不知不觉到了柔桑亭主下学的时辰。她没有看见我,径直走入屋子,取了一只秘色大磁盘和自制的竹柄小花帚出来。此时她已换了一袭缥色衣裙,如被春风刚刚染绿的新叶,犹带着初萌的羞涩。裙角绵延无边的缠枝蔓草,随着她的脚步,慢慢缠住我的呼吸。她赫然穿着我的隐翠。罗裙翩然,玉枢在树下扫起满地落花。
  玉枢躬身将落花捧到盘中,蓦然仰首,正与我目光相遇。她站起身来,面色通红,捧着瓷盘进退无措。我这才醒悟,原来玉枢并非贪爱这身衣裳,她是一心想进宫啊。每年春天,我们姐妹都会一起收集落花缝制香囊,今年因选女官之事,她竟心怀芥蒂,抛开了我。
  玉枢与我是一胞双生的姐妹,我们的相貌身材几乎一模一样,她身着隐翠的模样和神态宛如我在镜中。玉枢呆了片刻,忽然背过身去。我去厨房拿了一只竹箕,接过她手中的花盘,将落花倾入箕中。玉枢会意,打来井水,我俩如往年般将落花冲洗干净。流水哗哗地落在沟里,如我的心事倾出。洁白花瓣躺在略有青意的新箕中,带着莹莹水珠,在阳光下有四散的流光。我们将所有落花都扫起洗净,均匀地铺在数只竹箕中。自收集到铺晒,玉枢始终一言不发。
  我努力使自己的笑容不那么生硬:“姐姐,你穿隐翠很好看。”
  玉枢樱唇微颤,不敢正视我:“这衣裳本是你入宫要穿的,你不能穿了,我才穿的。”说到最后,声如蚊蚋,几不可闻。
  我笑道:“一母同胞,分什么你我?我的衣衫就是姐姐的,姐姐喜欢就只管拿去好了。将来我进了宫,一定想办法接你进宫。听说宫里的梨花很美,咱们还一起收花洗尘,晒干了做香囊,可好?”我一口气说完这几句话,不知怎的,竟也触动心肠,鼻子一酸,眼前一片模糊。玉枢低下头,抬起簇新的袖子,胡乱拭泪。
  忽听门首有娇音响起:“玉机姐姐在么?”我俩匆忙收泪。一回头,却见柔桑亭主俏生生立在门口,身后是信亲王世子高旸。
  柔桑身着淡黄小袄,像一朵迎春花扑进我怀中,又拉着玉枢的手不放。我笑着扶好她,方行了一礼。
  高旸这才缓步而入。自从上次在甬道一别,我和他足有三个月没见。他又高了一些,两颊冒出零星痘点,一张脸脱去了稚气的轮廓,圆湛中微露棱角。一身竹纹长衣,腰下丝绦万缕,风度翩翩,悠然闲适。我和玉枢连忙上前见礼。
  高旸蹙眉道:“这是怎么了?好好的哭什么?”说着看一眼隐翠,笑道,“这件衣裳我见玉机妹妹穿过。难道你们两个为争衣服,所以恼了?”一语言中症结,玉枢赧颜垂首。
  我笑道:“我和姐姐才不会为了一件衣裳起争执。”
  忽听柔桑娇声道:“玉机姐姐,我都有好几日没见你了,好容易我让表哥带我来,你只顾着和他说话!”
  玉枢忙拉了柔桑的小手,带她到院中的石桌边坐下:“世子与亭主请稍坐,奴婢去沏壶茶来。”犹豫片刻,又叮嘱我好生作陪。
  三人围着石桌坐定,我笑道:“亭主怎么到这里来了,长公主殿下知道么?”
  柔桑翘起双唇,赌气嗔道:“母亲不准我和大表哥去花园放风筝,真讨厌。”
  我知道熙平长公主对女儿期许颇高,有时不免管束得严些,柔桑为此常向我们抱怨。我瞟了一眼高旸:“世子怎能将亭主带到这里来,也不多叫几个人跟着。”
  高旸抱屈道:“柔桑一下课就央我带她放风筝,姑母不同意。她又逼着我带她来这里,差点将我的袖子扯破,难道我不带她来么?你这院子里又有什么吃人的物事,难道除了你们姐妹别人都来不得?”
  不待我说话,柔桑便叫道:“玉机姐姐别怪表哥了,是我让表哥带我来的。我好久没见姐姐了,难道就不能来看看姐姐么?”
  高旸道:“我们还是回去的好。巴巴地过来,有人还不领情。”
  我忙起身行了大礼:“世子玉趾光降,奴婢惶恐。言行无状之处,还请殿下宽宥则个。”
  高旸笑道:“既赔罪了,孤便不与你计较。”说着示意我坐下,“只是我们四个白坐着,做些什么好呢?”
  柔桑拍手道:“我要听玉机姐姐讲故事。”
  高旸接口道:“这个主意妙。今日晴好,梨花开得又盛,我们就坐在梨树下听玉机讲典故,岂不甚好?常听姑母说玉机熟读史书,今日该当领教。”
  我掩口笑道:“原来并不是为了看我,都是为了听故事。”
  柔桑一双小手不知什么时候已搭在我左臂上,将我推来搡去,口中不停说道:“玉机姐姐快讲故事给我们听……”
  正闹着,玉枢用竹盘盛着四只德清窑白瓷茶盏走上前来。雪亮的茶盏中漂着几片新茶,娇绿点点,煞是动人。玉枢一边奉茶,一边笑道:“茶虽算不得好,却是今春的新茶,恭请世子与亭主品尝。”
  高旸端起茶轻轻一嗅:“新茶的气味虽不够醇厚,却有天然的清新之气。”茶香袅袅散开,高旸目光闪亮,似晨雾中高挂东方的启明星。
  柔桑伸着舌头道:“好烫!”
  玉枢忙接过柔桑手中的茶盏:“平日里长公主总是说茶要缓缓饮,您又不记得了。”
  柔桑嘻嘻笑道:“怕什么,母亲又不在这里。”说罢直嚷着要听故事。
  我想了想道:“前些日子,我整理旧日看过的书、写过的字,竟被我发现一样好东西。”
  柔桑长长的睫毛似蝶翼忽闪:“什么好东西?”
  我笑道:“是我小时候读书的涂鸦,足有二十来张,上画了些典故。如今只听我一个人说,也无趣得很,不如将这些画拿出来,每人拣选自己喜欢的或知道的,讲一个与其他人听,岂不更好?”
  高旸道:“这个好,既有画可以看,还可以听典故。”
  柔桑嗫嚅道:“我不知道什么典故……我还小呢……”
  玉枢连忙开解柔桑:“那么多画,其中定有亭主知道的,一会儿定让亭主先挑。”柔桑仍是怯怯:“如果我还是说不出呢?”
  玉枢笑道:“若真说不出,只管叫玉机替您说一个新鲜有趣的。”
  柔桑顿时展颜,拍手道:“这样好,玉机姐姐快拿画来。”
  我进屋取了旧画,柔桑一把抢了去。玉枢一面帮她翻找,一面笑道:“亭主莫急。”
  柔桑抽出一张画来,兴奋道:“这个我知道,夫子讲过。”
  但见画上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立于堂下,神色坚毅,据理申诉,堂上的官指着地上的钉板,横眉冷目。
  柔桑朗朗道:“这画说的是诸娥救父的故事。前朝有一个女孩叫诸娥,她才八岁。她的父亲被一个恶官冤枉,说是贪污了朝廷的粮饷,被判了死罪。诸娥和舅舅为替父亲伸冤,前往京城告御状。京官接了状纸,却说民告官必得熬过滚钉板之刑。诸娥毫不犹豫,忍住剧痛,挨过刑罚,终于为父亲洗雪沉冤。这便是诸娥救父的故事。从此以后,若有哪个女孩事父母至孝又刚烈不屈,便将她比作诸娥。”
  我和玉枢立刻拍掌叫好,高旸道:“柔桑的年纪虽然小,可是也很有学问。”柔桑喜滋滋地露出天真的笑容。
  我将画推到高旸面前,恭敬道:“也请世子抽取一张,奴婢们洗耳恭听。”
  高旸笑道:“不用翻了,就这一张画最好。”说着掀起面上一张。画上一对兄弟,年长的在田间劳作,年幼的在屋里读书。高旸道:“德宗时的翰林学士、刑部侍郎李建,幼时家贫,他的哥哥李造举债供他读书,一生务农,不曾为官。李建后虽通显,却以清俭著称。”
  玉枢奇道:“这二人一读书,一种田,殿下如何便知这就是李造与李建兄弟?”
  高旸不理她,将画儿倒扣在桌上,向我笑道:“这手足情深的典故,我说得对不对?”
  其实高旸只不过说了一个故事,何曾成为典故?然而我也懒怠反驳:“殿下所言甚是。李氏兄弟的故事在唐书中不过寥寥数语,殿下竟记得如此清楚,果真博闻强识。”
  高旸摇一摇折扇:“可惜我就没有这样的好哥哥,一心一意地待我,将好东西都让给我。”
  高旸是信王府的嫡长子,自出生便被立为世子。别说信王府,便是长公主府,只要他开口,没有得不到的人与物事。不知他还有哪些不足,无端说出这样一句话来。正没理会处,忽听玉枢道:“这样生僻的典故,也只有世子殿下与妹妹知道罢了。”顿了一顿,又笑道,“如今我们抽画说典故,不知可也能成为一典?”
  我一笑:“梨花清茗,赏画说典。还有亲王世子和亭主在此,平添了许多的富贵气。”
  高旸摆摆手:“什么亲王世子,只不过白吃俸禄的闲散宗室罢了。”正说着,一朵梨花落在画上,高旸拈花一笑,“今日的美事,可以叫作梨花忘典。”
  玉枢笑道:“这里谁忘典了?”
  高旸睨我一眼,向玉枢和柔桑道:“玉机读书贪多嚼不烂,焉知不会忘典?梨花忘典,正应了今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