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恃运而娇-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过之后,见到众将没有说话,柴荣又道:“你们看这鸡鸣渡如何?
  赵匡义马上说道:“陛下英明,据臣调查,这鸡鸣渡正是李景进布防的薄弱点。”他手指在地图上的鸡鸣渡划过,说道:“陛下你看,现在鸡鸣渡的主将杜淦是个才大志疏之人,又向来与李景进不和,据臣调查,驻守在鸡鸣渡的南唐士卒不会超过五万,而且都是杜淦的兵马为主。”
  在赵匡义看来,这杜淦既然与李景进不和,那李景进在军力布置上,必然也会有所疏忽。毕竟,如果鸡鸣渡出了事,主要责任只会在杜淦,李景进做为主帅有责任,可那责任以他堂堂太子的身份,是可以敷衍过去的。
  听了赵匡义的建议,柴荣却负着手久久不语。
  他一直盯着那地图。
  沉吟了半晌,柴荣说道:“行,我们就进攻鸡鸣渡!赵匡义!”
  赵匡义没有想到柴荣这么爽快便全盘接收了自己的意见,顿时意气风发,他响亮地应道:“臣在。”
  柴荣命令道:“你去拟一下针对鸡鸣渡攻击的方案来。”
  “是。”
  赵匡义走后,柴荣兀自负手盯着地图不放。
  又过了片刻,柴荣命令道:“你们都下去吧。”
  “是。”
  等所有人都退去后,柴荣却让人叫回了赵匡胤。
  赵匡胤大步走到柴荣身后,见到柴荣还在盯着那地图,赵匡胤低声说道:“陛下另有安排?”
  几乎是赵匡胤的声音一落,柴荣便回头向他看来。片刻后,柴荣大笑着重重拍了一下赵匡胤的肩膀。
  咳嗽几声,柴荣收敛起自己过于浑厚的声音,低声说道:“不错。朕想到了一个声东击西之策。赵爱卿,这件事,朕只放心由你来办!”
  “是。”
  柴荣手指指着其中一个关卡,说道:“你看这西屿渡。”
  赵匡胤凑上前,认真观察起来。
  柴荣的手指在西屿渡上划过,沉声说道:“朕决定,全军做出攻击鸡鸣渡的假象。然后实际上,我们的目标是西屿渡。”
  这西屿渡在五大关卡中,并没有别的特点,它就是水面够宽,渡口够大。一般来说,这样的渡口,把守也相对严密,不是攻击的好地方。不过赵匡胤观察了一会,马上明白了柴荣选它的原因。
  这时,柴荣继续说道:“朕倾全部北周水军之力,攻打这个西屿渡。除非他李景进早就料到了朕的意图,不然的话,以他分散的南唐军力,必然是防不住朕的。”
  负着手,柴荣一边盯着地图,一边又道:“朕有水军七万,船只三千,汇聚在这西屿渡宽大的水面上,正好形成前后两个纵队。”说到这里,柴荣又道:“朕以为,这西屿渡虽然布兵虽众,可它比起另外几个,却没有明显的优点。如果采用排除法的话,李景进应该想不到朕的目标是它!”
  这一点,赵匡胤也赞成,他点头说道:“李景进这阵子虽然赢了几次,不过他毕竟只是一个根基浅薄的后起之秀,定然不是陛下的对手。”看着地图,赵匡胤想道:满打满算,南唐的水军不会超过十五万,就算他们的水军比我北周的水军强悍了三倍,他十五万军马分散到五个关卡,每个关卡的守兵也不过三万人。我七万水军倾全力攻击,他定然无法应对。”
  越想,赵匡胤越是觉得此策可行,当下,他断然领令,“陛下,臣愿为主帅!”柴荣摇头,他果断地说道:“不,朕亲为主帅!”说到这里,他双眼一阴,沉声又道:“准备一下,三日后寅时下三刻出兵!”
  “是。”


第二百二十六章 崔子轩出场
  第三天。
  赵匡义是个喜欢跳上跳下,做起事来非常积极,但在同时,他也是个做人十分张扬,做了什么事都喜欢叫嚷几句,立一点功劳就唯恐别人不知道的人。再加上,李景进这些年来,都在派人向北周君臣身边渗透。
  所以,赵匡义意图进攻鸡鸣渡的事,以最隐秘最快速的方式,传到了李景进的耳中。
  这一日,李景进站在地图上,盯着自己旗下的五个关卡久久不语。
  时间在一点一滴流逝,赵匡义定下的进攻鸡鸣渡的时间,也在一点一滴临近。
  所有大将都站在李景进身边,焦急地等着他下令。
  李景进却久久不曾下令。
  一个将领走出队列,高声问道:“殿下,事情紧急,还请殿下马上下令!”
  这将领,正是鸡鸣渡的将领刘淦的那一派的。他这时刻正紧张地看着李景进,心下十分担心李景进会公报私仇,不愿意对鸡鸣渡施以援手。
  接着,另一个将领也上前说道:“殿下,时辰不早了,殿下以为我们当如何行事?”
  这将领却是李景进自己的手下。
  李景进还在负着手看着地图。
  他一直不说话,众将则一直都在看着他。南唐行事与北周不同,南唐从上到下,都有一言堂的习惯,李景进自领军以来,打了这么多胜仗,令得赵匡义赵匡胤都是他的手下败将,靠的都是他的独断专行。
  过了好一会,在众将都等得心焦时,李景进开口了,他沉声说道:“如果柴荣在我们全力防守鸡鸣渡时,进攻另一处关卡,事情又会如何?”
  众将一惊,他们从收到消息后便迫不及待要去防守的大脑瞬时清醒了过来。一个大将看着地图上的五个关卡,试探地说道:“殿下以为,这是柴荣的声东击西之策?”
  李景进沉声说道:“如果我是柴荣,我也会行这声东击西之策。”
  众将相互看了一眼,同时看向地图,这时,连刚才叫嚣得最厉害的杜淦那一派也安静下来。
  双方的军事力量如何,两边都是心知肚明,如果这个时候柴荣行的是声东击西,那还真是防不胜防。
  过了一会,一个将领小心地问道:“殿下以为,我们该当如何?”
  李景进的手指在鸡鸣渡以外的四个关卡处划过。
  片刻后,他的手指指向其中两个关卡,“柴荣这人行军打仗,从来都是大开大阖,如果他要进攻,必然只会进攻这两处!”
  听他说得这么武断,一个将领急急说道:“可是殿下,如果料错了呢?”
  李景进缓缓转头,他目光如电地盯着众将,一字一顿地说道:“如果料错,那我南唐军败,赵匡义将携大胜之势直入南唐各府。但是,”他声音一提,高声喝道:“如果赌对了,那他柴荣称帝之路从此可以断绝矣,而我南唐,将取而代之!”在全场将领鸦雀无声中,李景进沉声又道:“我李景进,自愿承当此次战役全部后果!”
  在一阵良久的沉寂后,一个将领走上前来,他拱手应道:“诺!”
  众将同时出列,同时朗声应道:“遵太子令!”
  ……
  半夜的淮水,蛙声不绝,正是睡梦最深时。
  也不知何时,一个火光打破了沉寂。转瞬间,火光四起,照亮了整个天空。
  西屿渡口处,几乎是突然的,北岸火光冲天,无数北周军,无数的船只组成了一只只巨大的黑色阴影,紧接着,战鼓声声而来,于浪水冲天中,一字排开的数十只大船同时驶动了。
  就在清晨最初的一道曦光中,北周七万水军同时发动攻击,朝着西屿渡以排山倒海之势疾驰而去。
  转眼,西屿渡出现在柴荣的视野中。
  柴荣身后旌旗高举,前方波涛浩淼,他望着越来越近的西屿渡,这时侯,正处于黎明前的最后黑暗时光,黑漆漆的湖面上,连风都带着几分臊气。
  见到对岸安静如此,南唐军分明没有防备,一个将领大声朝着柴荣说道:“陛下,看来李景进上当了。”
  那将领的话音一落,突然间,对岸一阵急促的军鼓声,同时也不知是谁一声呼喝,猛然的,西屿渡口火光大作,于北周众人一凛间,只见黑压压的一排排军卒出现在西屿渡口,同时出现的,还有位于渡口两侧延绵不绝,几乎看不到边的水军。
  这些水军一亮相,所有北周君臣都是脸色一白:这一眼看不到边的水军,少说也有十万。而站在最中间那条最高的船只上的,可不正是李景进?惨了,他们陷入李景进的包围圈了!
  一时之间,北周君臣脸白如土,柴荣的身后,一个将领颤声低语道:“莫非天意要亡我?”
  自柴荣起事以来,他一直顺风顺水,这还是第一次,他清楚的感觉到“天要亡我”这四个字。
  因为太过绝望,北周军上下安静如鸡,所有人白着脸看向柴荣,一些将领和士卒已涨红了脸,所有人都在想着:大丈夫马革裹尸本是寻常事,大不了这次交待了去!
  柴荣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原以为万无一失的计策,竟然是这样的结果。他先是一呆,转眼,柴荣放声大笑起来。
  他声音天生浑厚,在河风中远远吹荡开来。转过头,柴荣看向驶到了他正对面的李景进,高声说道:“太子殿下果然好算计!只是不知,殿下是从何得知朕要进攻的是西屿渡?”他这个天生有王者气概,饶是陷入平生以来最不利的局面,这时也豪气冲天。
  胜利在望,眼看眼前这个一代雄主就要被自己亲手擒杀,李景进是意气风发。闻言,他哈哈一笑,大声回道:“李某遍观陛下平生所为,知道陛下生平最喜欢大开大阖,而我五处关卡,能让陛下痛快一战的只有西屿渡和关胡渡。”
  柴荣明白了。他重重地按着腰间的佩剑,嗖的一声,他拔出佩剑,说道:“技不如人,我柴荣心服口服。既然如此,今日便与太子殿下决一死战!”
  柴荣的声音一落,他身后的七万北周军,齐刷刷的举起手中的兵器高呼起来,“决一死战!决一死战!”
  众南唐人被这惊天动地的齐喝声吓得向后退了一步,有一个将领甚至差点摔倒在地。
  眼见到了这个地步这些北周人还如此齐心,如此毫不犹豫的愿为柴荣效死,李景进身后,一个老将感慨地说道:“世人都说柴荣极得人心,看来此言不妄啊。”
  李景进闻言冷笑起来,他冷声说道:“柴荣名声最大,也将是我的垫脚石!”众南唐将领闻言,齐齐高声呼道:“太子殿下万福齐天!”
  “万福齐天”这样的话,从来都是称呼一代帝王。听到将领们的高呼声,李景进哈哈大笑起来,晨风中,他意气风发之至,直觉得自己这一生,从来没有如此刻这么痛快,这么得意过。
  李景进想,这只是开始,今天只是一切辉煌的开始!
  晨风中,李景进得意非凡,北周君臣决心死战,一时之间,连湖风都带上了几分呜咽。
  就在这时,突然的,南唐军中有人惊咦出声,而随着那声音响起,越来越多的人回头朝下游方向看去。
  南唐众将也顺着众人的目光看去,这一看,他们齐刷刷变了脸色。
  在李景进刷的沉下脸中,只见江天的尽头,出现了一条又一条,一直延绵到了天尽头的大船。这些大船遮天蔽日,直是一眼看不到尽头。
  这时,北周也有人发现了这些大船,在一阵鼓噪声中,那远处而来的浩荡船队,终于出现在所有人的视野中。
  看清楚这支神来之笔一样的船队旗帜后,柴荣先是一怔,转眼他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柴荣高声说道:“李景进,看来这一次你要不了我柴某的性命了!”
  原来,那支船队上,高高飘扬的旗帜上,清楚的写着一个“崔”字,再看那船队的式样和士卒的打扮,分明是吴越军所有。所有人都知道,博陵崔子轩在吴越生活多年,与吴越国主乃是好友。只怕,眼前船队,是崔子轩从吴越借得水军前来了。
  于众人的猜测中,那支船队越来越近,渐渐的,独属于博陵崔氏的旗帜,连同吴越军的旗帜并列一起,清晰的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望着这一支足有五万的吴越水军,李景进脸色一青,而他的身后,众南唐将领已是同时打起了退堂鼓!
  眼见李景脸色青紫,柴荣大笑着说道:“李景进,这是天不灭我柴荣啊。”在李景进的犹疑中,他又叫道:“如今你我军力相当,便是打起来也是两败俱伤,不如彼此退兵回营,太子殿下以为如何?”
  李景进很不甘心!
  可再不甘心他也无法可施,而且,随着那支船队越来越近,崔子轩那张让他厌恶的脸已清晰可见。
  咬一咬牙,李景进暴然喝道:“我们撤!”声音一落,南唐军中旗帜飞扬,众船开始驶动。
  崔子轩自然是聪明人,南唐船队一动,他马上旗帜一挥,命令船队停止前进。
  不一会功夫,南唐众军便渐渐从众人的眼前撤去,当他们消失在西屿渡口时,北周军中发出了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声,柴荣也是拭了一把冷汗后,哈哈大笑起来。大笑声中,柴荣的船只朝着崔子轩的船队迎去。后面,赵匡胤等人也是由衷的露出了笑容,说道:“这崔子轩还真是来得及时啊。”


第二百二十七章 李景进被撤
  崔子轩实在来得太及时了,对于北周上下君臣来说,这是无庸置疑的救命之恩,这时刻,不止是赵匡胤等大将,便是北周的那些士卒,也因死里逃生而对崔子轩生出感激之情。
  柴荣迎着崔子轩上了船,他用力地拍打着崔子轩的肩膀,哈哈笑道:“好小子,你可来得真及时!”
  望着跟在后面那密密麻麻的吴越水军,柴荣又赞美道:“久闻吴越水军精悍,现在看来也只有他们可以与南唐水军媲美。”
  崔子轩自不会因为立了大功便弄不清谁是谁,他严肃恭立,神情中都是对柴荣的尊敬。
  崔子轩越是这样,柴荣越是喜欢,他又拍了拍崔子轩的肩膀,苦笑道:“这次是朕大意了,差点犯下大错。子轩啊,朕这次算是欠了你的救命之恩哪。”
  柴荣这话一出,众将后面的赵匡义马上羡慕地看向崔子轩,他暗暗想道:是啊,就凭这一次的救命之恩,崔子轩在柴荣这里便已站稳了脚,以后不用担心性命和前程了。
  崔子轩马上回道:“陛下言重了,分明是陛下洪福齐天。”
  崔子轩话音一落,柴荣便放声大笑起来,他双手叉腰,极是意气风发的朝着左右说道:“朕也觉得自己洪福齐天,今日这必死之局朕也逃出来了,这是上天不想收朕的性命呢。”
  几乎是柴荣这话一落,以赵匡义为首的众将马上跪倒在地,他们齐声高呼道:“陛下洪福齐天。”
  后面,士卒们也觉得自家陛下确实是洪福齐天,于是他们也同时叫道:“陛上洪福齐天。”
  在众将和士卒们的欢呼声中,赵匡胤仰头大笑。
  过了一会,柴荣挥了挥手,叫道:“行了行了,你们该干嘛就干嘛去。”令是众将退下后,柴荣转向崔子轩,温声问道:“崔卿,说说你的事吧。”
  崔子轩知道,他是想知道自己怎么会来得这么及时,便老实地交待道:“陛下率大军出征后,臣和众世家子弟都想着,得再立一些功劳让陛下看重才行。”他这是大实话,也是柴荣早就有所猜测的,因此柴荣听得津津有味。
  崔子轩继续说道:“我们跟在陛下身后来到了这里,见到李景进统领的南唐水军强悍,臣便想着要为陛下分劳才是。正好前些年里,臣和臣的家族在吴越国有一些人情,于是臣迅速赶到吴越国,向吴越国主借得水军五万。”
  说到这里,他略顿了顿,又继续说道:“臣率着借来的水军一路紧赶急赶,因怕错过大事,臣让属下每天把陛下和李景进的战况以飞鸽传书发到臣的手中。”
  他抬头看了柴荣一眼,突然单膝跪地,说道:“其实,臣早在两天前便带着这些水军来到了附近。”在柴荣锐利的目光中,崔子轩继续说道:“当时,臣也听到了陛下准备攻打鸡鸣渡的传闻。臣思考再三,觉得陛下可能在用策。便冒险带兵潜伏于西屿渡左近……”
  接下的话,也不用他说了。
  柴荣没有想到,自己以为无人能看穿的声东击西之策,竟先后被李景进崔子轩看破。
  负着手沉思了一会后,柴荣叹道:“朕这毛病,是要改一改了。”
  他上前一步扶起崔子轩,拍着他的肩膀笑道:“你不用不好意思。朕早就说过,你们既然有心想要立功,那朕就允许你们立功!”
  崔子轩感激不尽,他躬身行礼,朗声说道:“陛下宽宏!”
  柴荣哈哈一笑,他挥手招来赵匡胤,说道:“崔郎借来的这五万吴越军如何安排,你们商量一下。”
  ……
  柴荣这次死里逃生,对于整个北周军,特别是对于柴荣自己来说,都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因此,从西屿渡口归来后,柴荣便闭门不出,北周军中也上下一片肃静,他们不管南唐军如何叫嚣,一直闭门不出。
  就在李景进频频派出南唐军搔扰,甚至派出能言善骂之士在阵前叫骂柴荣,试图激怒这个脾气火爆的北周君主时,南唐国内,却因李景进这一次差一步之遥便大获全胜的战争大起波澜。
  皇宫中。
  南唐皇帝李璟的面前,坐着十几个文武大臣。
  一个大臣朗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