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溪自悠然-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57章 心壁
  另一头; 越栐信一边同董九枢做着云来苑的买卖。云来苑如今已经是京城里数一数二的清贵去处; 清不清不知,贵是肯定的。偏如此,还越发多的人乐意去。傅清溪听了他那花样百出的做法,拿着越来越丰厚的分红银子,也只好苦笑而已。另一边他又同谢翼走得极近,俩人要好的很; 听说如今正在筹划卖书出洋的买卖,这里头的关节可不是书这么简单了。
  听越蕊说,只越栐信在家; 十之八九谢翼也会来。他们两个在那里说事也罢了; 越栐信还非要抓越蕊的壮丁,叫她在那里煮茶陪着,要不就是嚷嚷饿了; 不管白天黑夜地支使她叫她往小厨房张罗吃食去。还是谢翼有几分良心,晓得替她说话; 偏越栐信说越蕊是自喜欢这些事儿,这是给她实践的机会,省得学了也没用处。越蕊急了便往越栐信那份茶里加山椒粉,要么往他的点心里加冲菜泥; 反正不能叫他舒坦了。
  傅清溪看着越蕊的书信常忍不住笑出声来,几人的神情语气都跃然纸上实在叫人忍俊不禁。
  俞正楠与胡芽儿的书信也仍同从前相类,说的都是彼此向学的事情。傅清溪有时候看了会羡慕她们,至少有条清清楚楚的路走; 即使一时艰难也罢,总有个远近对错的说法。不像自己,虽书都看了一架子了,笔记做得那么老高一摞,心里还是影影绰绰的,没什么称得上所得的东西。
  她照着自己的学习安排,每月都会给先生写一封书信,说一回自己这个月看的书和得的体悟,连同自觉未有寸进的实在想法。悠然叟的回信多半会赞几点她体悟到的东西,又推荐几本沿着这一线可看得书或者可读的人,若是恰好学里有走这个路子的,便叫她去论演坛查一查这人的历次论演,也是他山之石的意思。
  傅清溪最是听话的,一一都照做了,自认功夫也下到了,可就是难以入门。
  这事儿她也没处说去,同先生说了,先生只叫她莫要着急,这样功夫本也不是能靠苦学努力使上劲的,关键在一个悟字。傅清溪从之前读书的体会过来,晓得这话没错,许多书许多道理,看的时候觉着“果然如此”,回头就忘了,等要用的时候根本想不到还有这样的道理可用。所以看了无数养生的书,临事照样会发怒;读过一书架的人心法度,回头照样贪小便宜吃大亏。这学同学之间,差得可不是一般的远。
  只是她从前满以为自己已经算是入了门的了,却没想到爬到这一层,深就被关在了门外。若不是从前做下的养气功夫,只这一两年连个心桥都搭不起来的情形,就足够叫人心灰了。
  好在学里不时会有场论演,各路学向的人都根据自己那一路的数象规则,能往前后推演。有一家专管经世的,已经修了好几部史书了。却要叫那些历朝历代的史官们如何自处。
  傅清溪每每被惊得目瞪口呆,一边向学之心大受打击——看看人家学成什么样儿,再看看你自己!另一边又诡异地给自己建立了一些信心——这些路子果然都是行得通的,同三舅舅玩的灵符那些可不是一回事儿。
  看她那样子,蕲卉每次都乐得不成。后来告诉她,按着既有的规律推演,这在书院里论起来不算厉害的。这一象万解,每个人因着自己的所知所思,多少都有偏颇,是以层级越多的象众人解起来相差越大。想要解得近于真,那就是个不断矫正自己认知的过程,所以这个推演解象的厉害原是在这个地方。
  更厉害的是自创规则,将既有的推演规则扩展或者向上向下延伸一级,这是从理上走了,那就不是寻常人能做的了。只是这样的事儿,几十年也未必能遇着一回,若有这个意思的小论演要上台,消息传出去,那日必定满座。便是在外头的那些人,得着了信,凡赶得上的也多半会赶回来。这才是书院里的盛事。
  傅清溪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从前她在府里住着,最不耐烦应付一年的节庆。那些按着不晓得什么时候的规矩定下的日子,到了这一天,不管到底有没有什么值得乐呵的事情,都非要张灯结彩地热闹一番不可。不知道旁人如何,就她来说,应付这些日子,只一个词儿——身心俱疲。
  那时候就盼着,什么时候能有志同道合之人,真正因所学所求之事有所得有所悟而成庆贺之会,这才是心神同庆的美事了。如今,这样的盛事真的就叫自己遇上了,可惜自己却是那个无所得无所悟的人。到时候的庆贺之会,自己就算恰逢其会身在其中,自己心里也知道实在算个局外人。
  再想从前越芝常说的:“我们已经把弓拉到满了,也只到这个程度,实在没有办法了。”那时候听过就过了,也没什么想头。如今听来却如发自肺腑一般。自己真是能做的都做了,按着日程天天看书不歇,又把里头能联结的联结了起来,只差一个架构了。可这些东西本就是一事一化的,彼此高低都分不出来,哪来的什么架构,却是无法可想。
  这日又收到了先生的书信,除了答了她上回信里的几个问题,余下颇多劝勉之语,叫她看了越发惭愧了。尤其如今她也知道衔尾环的意思了,开山大弟子即关门弟子,说白了先生只收了她一个亲传学生;可看看自己如今学的样子,却叫人情何以堪?
  心里静不下来,又出去瞎走,她在这里也没个能说话的人,蕲师姐虽极疼她的,可她也得知道好歹,师姐自己忙得恨不得一天的饭都并做一顿吃,哪里好老拿自己这些没影的事儿去烦她。书信是容易寄出去,只是心事烦乱,却常有不值得落笔成字之感。且如今自己的这些向学之事,能说的人也实在不多,总不能老打搅老太爷吧。
  想着走着,抬头时发现已经到了老伯“主仆”所居院子的山坡下,想了想正欲抬脚离去,就听一声笑道:“丫头,你这是要往哪里去?”
  回头见老伯正从另一头转过来要往坡上走,便立住了行礼,答道:“本想拜访的,只是怕打搅了二位先生……”
  老伯笑道:“怎么如今倒见外了,那时候在京里闲聊得不是挺好,什么不说,也没见耽误什么。你不是学了那书了?漩涡自成后万事可修,又有什么耽误打搅可言?”
  傅清溪心里似乎哪里一醒,只不甚明白,便笑道:“那学生便打搅了。”
  老少二人说着话往上去,到了院里坐定,也不管到底另一位老先生在不在、在做什么,就顾自己聊起来。
  傅清溪自向学后就颇得这位老人家指点,虽未能成师徒之缘,却是有师徒之实的。且这老伯颇不似此间高人行事,反像城中寻常老人家多些,叫她心生亲切。恰又在郁闷难解时候,便也不瞒着,只把自己如何读书、如何法子想尽却终究毫无所得的话都一一细说了。
  老伯听着,不时说上两句,引得傅清溪越发把自己心里话都掏出来了。最后老伯叹道:“这象数之学,光靠死记硬背里头的象数推演公式,那是下下之策。且这路子,多半容易出半吊子。就如你从前学旁的,这学一样东西都有个滋味在的,这东西没法说出来,凡通达之人都各自心知。你在之前所学之事上多半都‘得味’了,只在如今这样事情上却是迟迟未得其味。东西学了好像都学到了,可总像隔着一层似的,过个三两个月再回头看去,从前觉着清楚的便又模糊了,甚至毫无印象。就是这个阶段的一大特征。”
  傅清溪听了连连点头:“确实是如此。是以学生常有光阴抛费之感。”
  说了一阵子,老伯自觉口干才发觉都没上茶,“唉哟”一声自往后头烧水沏茶去了,留傅清溪在敞轩里坐着。
  傅清溪正默默回味方才所言,一个声音忽然道:“你如今这般精进艰难,根子不在法,而在于心。你是心里不信这些。”
  傅清溪听出来是那位老先生的声音,这句话却叫自己想起当日那当头棒喝的“三问”来。人已经站了起来,也来不及行礼,就在那里干站着,也不晓得说什么好。
  老先生顾自接着道:“我且问你,这桌上的茶奁为何在此?”
  傅清溪全不知这话要从何答起,那老先生也没指望她答话,仍接着道:“自是有一日,有人将它放在了此处。那人那日为何将它放在此处?是因我们这里新建成了,布置时候此处需要一套待客的茶奁,这里都知道我们的大概喜好,便选了这样一套。这一套又如何做出来的?又同泥同竹同木料相关了……还有制作它们的人,还有需要这套茶奁的我们,还有这张桌子,这个地方,还有叫这个地方成了如今这个模样的人事……”
  傅清溪面上神情变化,气息也沉了起来,老先生接着道:“再往上追,一件件问去,可追至天地之初……那中间随意哪一点变动了,这个茶奁今日今时都不会在这里。反过来说,这茶奁今日今时在此处这一象,已经包含了天地之初至今的多少因缘流转,这里头哪有虚哪有假哪有不真处?你却不信这些能算。”
  不待傅清溪说话,老先生忽然问道:“你看几上那几个铁滴溜,若落下来,会停在这地上何处?”
  傅清溪转脸往边上看,一边的高几上有一个半个竹筒样的盛器,里头放着一排乌黑的圆球,想必是铁的,所以才叫做铁滴溜。这东西落下来谁知道会滚到哪里去,傅清溪也不管老先生瞧不瞧得见,只顾自己摇头。
  那老伯正好端了茶出来,想是听见了,把茶盘往桌上一放,一脸瞧热闹的样儿往边上一站,一言不发。
  就听叮的一声,不知哪里动了什么,那小铁球就从高几上滚了一个下来,砸在地上噹的一声,往前滚了一阵子便停了。傅清溪也没瞧出什么花样来,在那里发愣。
  老先生问道:“在你看来,停在此处当是偶然的吧……你先将这个捡到一边,再看。”
  傅清溪还没来得及动手,边上老伯手脚甚快,一溜烟把那小铁球捡走了。
  又听得叮的一声,又一个落了下来,一滚两滚,还落在之前那个小球停住的地方了。
  傅清溪这下有些发愣了,老伯与老先生相处日久,彼此知心晓意,没等那位发话,他这里又把这个小球也捡了。
  叮,又滚下来一个,还停在那里了……
  如此七个,无一例外,从上头滚下来,最后都停在那一个地方了。
  傅清溪立在那里心里不知道该想些什么好,就听得老先生的声音道:“世上哪有什么偶然之事?你当它是偶然,不过是因你未曾通晓其背后的因果合力罢了。所知愈少,认作偶然突发之事便愈多。你既已知人皆心念自缚,却不敢破这个念么?!”
  不知过了多久,傅清溪才回过神来,眼中光华已非之前恹恹的样子了,那老先生早不知道去哪儿了,只老伯坐在边上一脸笑意瞧着她。傅清溪正色向着之前老先生声音来处郑重施了一礼,又别过了老伯,才快步下山去了。


第158章 松绑
  老先生这番话这个比方; 于傅清溪而言,好似心里连敲了一百零八下大钟; 一声连着一声的。叫她连惭愧都忘了; 满脑子里涌出来许多似乎早就知道的事儿; 很需要找个清静地方呆着好好想一想。
  往自己院子里走时; 路上就忍不住想起了之前柳彦姝信上的话。——这喜欢哪个不喜欢哪个,是自己能做主的么?她说的是兰吉儿喜欢男人不喜欢女人,也不是他自己可以做主的事情。可如今细想来; 世上的人喜好什么不喜好什么,果然又有多少是能够“自主”的呢?
  就如方才老先生所举的例子; 茶奁放在桌上这一象,就已经蕴含了多少古往今来的信息流变; 实在算来,哪一象又不是如此?推而广之,一人一事一念; 又有哪一个不是这背后无数重的因缘汇聚而成。从前自己最讨厌这个词儿了; “因缘际会”; 好像说得世上就没有对错了一般。却在此时才略摸到了这个词儿的真意所在; 原是自己从前解错了方向; 不在谁喜欢不喜欢,而是世上的事情本就是如此纠结演进而来的。
  又想起之前跟着去听摘星楼的论演,有以星象推定人之性情的; 其中有一句说道,按数来说; 这世上能与各人性情相合者该有上千人之多。可惜这话只论了一端,人在世上所涉及的数象又何止这一处,众力牵引,是以虽明明有那许多相合之人,却未必会在有生之年遇上。常听人言曰“缘分”,只当是个虚无缥缈之说,今日却忽然摸到几分滋味。
  这“喜欢不喜欢”一事如此,旁的事又何尝不如此?所谓“喜欢”不过是念,这念又是生来所经多少人事交织而成的,这念有了定型,才有了“我”。这是“念”,又何尝不是“限”?
  如今的自己就是被自己一直以来的念困住了。自己做的那些事情读的那些书,都是从能见到能想到的事情推演过去的。
  京城里的饭食生意,那是因为京城里有天工苑和天巧苑的那许多工坊,城里居民多往务工,所以没工夫给自己准备饭食,这才能做成的。一样的买卖要是挪去西京就不成了。同样道理,成衣铺子也是如此,如今董家和兰家的成衣坊里头的贵价衣裳,主要是往西京和南边卖,在京里的生意就十分有限。
  是以从自己的一路来看,这天上的星星轨迹能同地上的人有什么干系?!这山里埋的祖宗坟茔,能同城里住着的子孙兴衰有何关联?!这都是离得天地之远的事儿,不是胡扯么,跟三舅舅似的……
  却是忘了天地之远还有“地法天”之说,自己的知所停留的地方不是这些“知”所生处,而学识是不会自己走过来找人的,人需得有疑有思后去求学才对。
  从前辛辛苦苦建成的念圈,因一再被证明是对的,送自己到了这里,是以越发依赖这个旧念了,再要往另一层去时,反成了累赘。
  如今细想来,这话从前老太爷就跟自己说过了,这学如圈,许多人只盯着里头看却是断了自己的学路,得往边缘不通处看去,才知道能扩展的路。
  自家先生也举了这里的学有所成的先生们的例子给自己看,人家都是专精一路,发现后路不在专精域内,才往外走到了数象一路。
  而自己呢,明明对着无数的“不知”和“不洽”,不真心去挖其后头的因果关联,反而一边模糊着心底的怀疑,一边用所谓日程安排读书用功来敷衍日子,真是愧对长辈师尊。
  再想想,这自念自知所成的圈,要长大,只能从内往外扩。良师诤友给的刺激引导,更像外力拉扯撞击这个圈子,即使能有一点牵扯,不能内化为己味,终究不能被包入圈内成为新增一域。既如此,为今之计,还要从自己能够产生感觉的事务上做起,看走到哪一步能跨入数象之中了。
  思来想去,还是做惯了的经济事务合适。回去便把之前的那些都推翻了,先从《世事化数》中把与一国一城一地的民生经济之事相关的内容摘选出来。另一边又跑去经世阁要来许多国朝经济的沿革和数据。
  这两样的资料文书算起来都可以称作“汗牛充栋”,明明还是那本《世事化数》,也还是每天从早到晚的读书做笔记。只自己心里知道,如今这个学才是真的学,心是在动的,而不是从前那样动手动脑心里蒙蒙一团的样子。
  这时候才知道“学”之一字的艰难,这其中滋味只能自知,更可见“教化”之难,只看学生如何下功夫如何认真做事,都尚难定其“学”之真。
  如此忽然得了路了,而这路也比从前走的任何一路都要难。难她是不怕,她最怕的是之前那种今日不知明日路的活法。
  经世与自己摘录的事件数据都极多,她尝试着要把这些事情先立起一个架构来。这日就对着纸胡思乱想。世,世上有若干国度,国与国之间来往联系,各国又自成色彩,此合为世。要在这世上找一个“世”却是没有的,它原只是一个“象”而已。同理,国亦如此,哪有一个可以拿出来的东西叫“国”?此亦为象,是一个地域一段时间里人事物之合……
  最后便将那些事件数据按着世、国、地、城等等给分了出来,虽如此,也仍有些资料难以归入其中任何一类,便先放在一旁等以后再论。
  光整理和熟悉这些事件数据便花了多半年的时间,在整理的过程里,傅清溪渐渐在心里摸到一些滋味。有些事件的触发和其后来的发展都极其相似。不同世时的不同国度,在一些方面的发展轨迹上也十分相近。到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矛盾会得到什么样的提升,都跟之前商量好了似的……
  其中许多还是从前自己也经历过的,比如各地剧团进京,忽然兴起了许多做各种玩物的店铺商家。如今周边几个小国亦有相类之物,只是他们的是狂欢歌舞与贝类的雕琢玩意。
  一样样列着比对起来,忽然明白了象的道理。这些东西,若是一个个看去,一个是贝壳做成的挂件玩意,另一边是琉璃和金银制成的金贵玩器,如何比得?只有提其象究其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