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步步惊唐-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努力地坚持着,带着病每天码字,希望能把它写完,心里有多苦不忍言,只希望能得到大家多一点支持,喜欢这本书的亲,请到起点正版订阅吧,一章几分钱,给我一点坚持下去的希望。

昊远再拜!

。(未完待续。)

第0294章庆功宴

鄯州城万人空巷,全都挤在路边。李探花仅带五十骑,大破伏俟城,俘虏吐蕃大论,创造了神话一般的战绩。此事已经迅速传遍整个陇右,人人都怀着满心的好奇,想看看李探花究竟是何样的人物。

随着李昂二十八骑押着吐蕃大论莽布支到来,鄯州城外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

作为边民,一旦发生战争往往是首当其冲,对战争的残酷性有着更为深刻的了解,因此,对能征善战的将士也更为尊敬。

无数热切而崇敬的目光汇集在李昂他们身上,一阵阵的欢呼声回荡四野,攒动的人群中,不断有人挤出来,拿着酒食,热情地往李昂他们手里塞,大喊着“喝一口!”“吃一点!”

王忠嗣看到民众这样热情,他那刚毅的面容也为之松动了一下。

行军司马崔乾佑感慨地说道:“着实没想到啊!此子年未及冠,初到陇右便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战果,我大唐人才辈出,可喜可贺啊!”

王忠嗣淡淡一笑,对崔乾佑的话不置可否,那沉稳的目光静静地向李昂投注而去。李昂远远的下马,趋步上前拜道:“下官兵曹参军李昂,拜见王大使!拜见崔司马!”

“李兵曹不必多礼!请起吧,你允文允武,初到陇右便能取得如此骄人战绩,本使定会如实上奏朝廷,为李兵曹与众位将士请功。”

王忠嗣只有四十出头,身材高大,长着一张国字脸,双眉浓黑,两眼有神,动作表情显得非常沉稳而刚毅,声音中气十足,他背后一面帅旗随风翻卷,猎猎作响,两列亲兵个个英武勇猛,阵列森然。

李昂再次拱手道:“多谢王大使!下官等微末之功,实不敢当王大使和崔司马亲自来迎,折煞我等了。”

王忠嗣点点头,指着被伍轩和华秋押着的莽布去问道:“这就是吐蕃大论莽布支?”

“禀王大使,正是。”

王忠嗣亲自上去询问了莽布支几句,确定了他的身份之后,便带着大家回到城中使衙。

下午,王忠嗣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庆功宴,李昂等二十八人皆入席。

衙中文职官员除了行军司马崔乾佑外,两名判官任平寅、郭运振,支使郎铭,掌书记费冠清也一一在列。

武将方面,则有鄯州镇将曹彦、副将葛成裕,以及牙将哥舒翰。

牙将和掌书记一样,官职都不高,但却都不简单。说白了牙将就是节度使的亲兵队长,而掌书记则是节度使的机要秘书,一文一武,是王忠嗣身边最亲近的人。

因而,李昂对费冠清和哥舒翰多打量了几眼。

尤其是哥舒翰这个名人,记得唐人曾有《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就连李白也曾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写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从外貌上看,哥舒翰应该比王忠嗣还大几岁,性格豪迈,言行间颇有古风。他原是河西新城守将,王忠嗣自朔方过河西,发现了他,因爱其才,便带在身边为牙将。

席间,哥舒翰主动提着酒壶过来向李昂敬酒,对他说道:“李兵曹此番带轻骑深入敌后,用兵如神,战果如此辉煌,过程也一定十分精彩,快给我等说说!”

李昂与其对饮了一杯,哈哈笑道:“哥舒将军谬赞了。王大使与诸位将军当前,李昂谈何用兵如神?说实话,我不过是运气好,刚好遇上达扎路恭率军入侵陇右,后方空虚,才让我钻了个空子,让哥舒将军见笑了。”

哥舒翰没想到他会如此回答,微微一愣。就连王忠嗣也不禁看了他一眼,微微点头。

“李兵曹太谦虚了,谁不知道你只有五十人马,吐蕃后方再空虚,若非善于用兵,凭借五十人马又岂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战果?”哥舒翰夸完之后,转向华秋道,“李兵曹不愿说,华队头,你可不能跟着藏私,快说说你们破敌的经过,想必在座的没一个不好奇得紧呢。”

华秋起身团团一拜,说道:“当着王大使和各位上官的面,华秋不敢欺瞒,说实话,刚开始,我等还有些不信任李兵曹,心想他一个刚到陇右的新科进士,哪会带兵打仗?

可等深入大非川后,李兵曹用兵,处处算无遗策,带着我们五十人马神出鬼没,接连大破多个吐蕃部族,歼敌数以千计。李兵曹又说,牲口是吐蕃赖以生存的东西,于是每破一族,我等便大量毒死吐蕃人的牛羊,前后不下于十万头。

最精彩的要数李兵曹智取伏俟城,当时伏俟城中有守将秋察五百精锐骑兵,而我等只有几十人,加上解救出来的奴隶也不过两三百人。于是李兵曹带着我们突袭了离伏俟城不远的一个吐蕃部族,引秋察率军出来追击。

这时李兵曹带着大家向东转移,并故意放一个俘虏来的吐蕃人逃脱,让他误导秋察向东追击。而李兵曹则带着我等悄悄转向西,先派几人混入伏俟城中,然后突然奔袭伏俟城,以夜色为掩护,在城外大造声势,让城中弄不清我们的虚实,连忙派人向秋察求援。

李兵曹这时来了一个围城打援,带着大家埋伏在河边,等秋察四百精骑半渡之时,突然杀出,全歼了秋察四百精锐。

紧接着,挟大胜之威,回击伏俟城,城中数千吐蕃青壮见援兵被歼,加上我们的内应趁机放火,惊惧之下,城头被我们一击而破……。。”

华秋可一点也不谦虚,绘声绘色地把他们深入敌后的精彩之处一一道来;

包括在伏俟城利用莽布支对吐蕃群臣施以离间计,致使吐蕃赞普以为大论莽布支叛国,而对达延部大肆清冼。

包括紧要之时,李昂独自留下阻敌,把苏毗部公主五千骑兵耍得团团乱转,最后突围归来的经历,在他口中无不被描述得精彩纷呈。

李昂有勇有谋有担当,智计百出,用兵如神的形象经他的嘴说出来,鲜活无比。

在坐的文官武将听得十分过瘾,不时响起一阵喝彩声,特别是李昂利用莽布支离间吐蕃君臣一事,可谓是神来之笔,赢得了最多的赞叹,席间气氛极为热烈。

华秋从来没这么风光过,说得兴起,他带着几分酒意,对王忠嗣拜道:“王大使,我记得李兵曹还说过,要向王大使上献把‘吐蕃田庄’变成‘吐蕃坟场’的策略。”

王忠嗣感兴趣地转头对李昂问道:“这是何良策,李兵曹何不趁此机会道来。”

李昂拱拱手说道:“不敢劳王大使动问,其实算不上什么良策,只是下官一点浅见而已。下官听说在陇右,每年庄稼收成之时,吐蕃人就会大举来犯,抢收咱们的庄稼。吐蕃人对此早就习以为常,将我陇右接近边境线的屯田戏称为吐蕃田庄。

下官以为,光在赤岭上建几个烽火台预警是不够的。吐蕃多是骑兵,来去如风,即便有烽火台示警,也很难及时阻止他们来抢粮。

要改变这种局面,下官觉得与其耗费人力物力去建烽火台,不如针对性地打一场伏击战。待庄稼收成之时,暗中调集陇右所有骑兵设伏。

吐蕃人来了,任其来,等其抢收完粮食,满载而归之时,吐蕃人必已劳累,战马因驮着粮食,行动也不再灵活,到时我陇右精骑再突然杀出,只要能全歼一股吐蕃兵马,吐蕃人必引为前车之鉴,今后便不敢再肆意来抢粮了。”

王忠嗣听了,频频点头,其他人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表示此策可以一试。哥舒翰更是主动请缨道:“王大使,达扎路恭五万大军丢下粮草匆匆撤回,后方又被李兵曹他们毒死大量牲口,正是粮食最为紧缺的时候。现在离庄稼收成的时间不久了,料想吐蕃人到时必定故技重施,又来抢粮。末将请令带兵伏击,以重挫吐蕃人的嚣张气焰,令其今后不敢再轻松来抢粮。”

王忠嗣十分看好哥舒翰,也想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当即答道:“好,此事就由你负责。”

“多谢王大使!”

王忠嗣再次转向李昂问道:“李兵曹,此策为你提出,本应由你来实施,但你们刚刚深入敌后,苦战归来,理应先休息一下,便交给哥舒翰去负责吧,等真取得战果,自然也少不了你一功,你没有异议吧?”

李昂答道:“哥舒将军英勇善战,由哥舒将军来负责此事,最是合适,下官岂敢有异议。”

王忠嗣点头道:“针对此策,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下官还是那句话,哥舒将军英勇善战,用兵老练,细节方面,自不用下官再班门弄斧。”

哥舒翰豪爽地大笑道:“李兵曹,你再夸下去,某就不好意思再喝这酒了,这可是专为李兵曹设的庆功宴。”

李昂也笑道:“用不了多久,李昂也必定能喝着到专为哥舒将军设的庆功酒,到时李某可不会说不好意思。”

“哈哈哈………。”

****************

PS:求订阅!求订阅!求订阅!重要的事说三遍!

虽然这部小说的成绩不理想,可仍然要感谢八八戒戒、庸用、往来如风、静秋白露、NvCamcry、荣光属于艾尔、金沐灿尘、以及红尘印、修竹哥哥、暮晨、林夕秦、麦萌雨(恕无法一一提及)。可是生活时艰,需要广大亲的订阅才能支撑。再次拜求订阅!(未完待续。)

第0295章刁难

李昂以为,与自己有隙的董延光不会出席他的庆功宴了。

没想到,这位陇右节度副使到庆功宴进行过半时,才施施然走进来。他的目光和李昂撞上那一瞬间,嘴角露出了一抹若有似无的冷笑。

坐在上首的王忠嗣淡淡地说道:“董副使来晚了,须得自罚三杯才行。”

董延光不卑不亢地答道:“王大使有命,董某岂敢不从,来人,倒酒!”

牙兵连忙过来斟酒,董延光也不含糊,连干了三大碗,把碗向王忠嗣一照说道:“王大使满意否?”

董延光的到来,虽未有什么出格的言行,但席间气氛却因此莫名的冷了下来。

或许吧,不管在哪里,一把手和二把手之间,天然就存在一种竞争关系。

使衙里几乎所有主要的官员都早早来了,唯独董延光这个二把手姗姗来迟。在没有什么紧要军务在身的情况下,董延光的姗姗来迟,对王忠嗣而言多少有点不敬。

王忠嗣为人勇猛刚毅,寡言少语,加上多年为边帅的经历,性格更加沉着冷静,面对董延光不卑不亢的态度和颇为针对性的咭问,他只是淡然说道:“董副使请坐吧。”

董延光一拂那浓黑的虬须,答道:“这宴席是为李兵曹庆功而设,董某来迟一步,尚未向李兵曹敬酒,岂敢归座?”

董延光说完,也不理王忠嗣的反应,提上一个酒壶大步向李昂走过来。

他把酒壶往李昂面前的小几一顿,不阴不阳地说道:“李兵曹率军深入敌后,大破吐蕃,生擒敌国大论,外间多有传言,说李兵曹是冠军侯投胎转世,看来先前本使是看走眼了,竟不知是冠军侯当面!”

李昂站起身来,平视着董延光,脸上平静无波地答道:“董副使说哪里话,若不是董副使派下官去侦察敌情,下官也不会阴差阳错之下,捡到这个便宜,说来下官还得多谢董副使呢。下官敬董副使!”

李昂举起酒杯,董延光一摆手说道:“慢来,说起这个,本使倒想起来了。当初交给李兵曹的首要之务,是修缮赤岭上坍塌的烽火台,不知李兵曹的任务完成得如何啊?”

正所谓军令如山,李昂受命去修缮烽火台,根本没有任何动作,从这一点上来说,他是违抗了军令的。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全集中到李昂身上,等着看他如何作答。

李昂淡然答道:“董副使当初交给下官两个任务,一是修缮赤岭的烽火台,二是侦察敌情,至于二者主次,董副使并未言明。”

李昂似乎早有准备,掏出当初董延光给他的文书,一边递给董延光,一边说道:“董副使既然没有说明主次,下官到了赤岭之后,只能自行根据实际情况定主次。当时下官打探到一个消息,达扎路恭正在集结吐蕃大军,似乎有偷袭我陇右之意;

事急从权,为了查明真相,下官只能暂缓修缮烽火台,亲自带人深入侦察,终于打探到达扎路恭果然要大举入侵陇右。

下官一边派人把消息送回,使我军得以提前防备,一边全力袭扰吐蕃后方,使吐蕃大军难以安心作战。从实际效果看来,下官觉得应该算是完成了董副使交待下来的任务。

至于修缮烽火台,达扎路恭五万大军已越过赤岭与我军交战,此时董副使强要下官完成修缮烽火台的任务,于情于理,恐怕都难以服众吧?”

李昂这番答辩,有理有节,让董延光挑不出毛病来,他如果继续在这个问题上刁难李昂,那嘴脸就太难看了。

董延光微微一窒之后,接着冷冷笑道:“李兵曹用兵,还真是神出鬼没,就跟李兵曹的身世一样,诡异难测啊!”

董延光话中有话,再次吸引住大家的注意力。李昂答道:“董副使有话不妨直说,何须拐弯抹角?”

董延光拿起酒壶,自顾喝了一口,说道:“如果说因为达扎路恭五万大军入犯陇右,导致后方空虚,让李兵曹带五十人便如入无人之境,或许还说得通;但随后,苏毗部的那位卓玛公主率五千骑兵赶到之后,李兵曹依然游刃有余,这就不禁让人奇怪了。

本使在陇右多年,与吐蕃兵马经过大小近百战,这个卓玛公主本使也略知一二,其虽为女流之辈,但领兵征战多年,颇有智计,极少有败绩。

她这次率五千大军来围困李兵曹,却被李兵曹五十人耍得团团转,本使不禁在想,是李兵曹用兵如神呢,还是这个卓玛公主故意放纵李兵曹呢?”

李昂眉头一挑道:“董副使说呢?”

董延光突然逼前一步,紧紧盯着李昂喝问道:“李兵曹是去年春才入籍剑南道益州府犀浦县上溪村的吧,在此之前,谁也不知道你的来历。最初,你是在剑南与吐蕃交界的白鸡岭被野戎城守军作为吐蕃奸细抓回,并从你身上搜出一把金刀,金刀上用吐蕃文刻着‘苏毗卓玛’四个字,李兵曹,本使说得没错吧?”

李昂暗暗诧异,董延光从何得知这些,甚至连他身上的金刀上用吐蕃文刻着什么字都一清二楚。李昂甚至忍不住向伍轩望了一眼,因为在他看来,整个陇右,恐怕只有伍轩知道自己这些底细。

不可能,伍轩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绝对没机会和董延光有什么往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兵曹,你倒是说呀,你身上那把金刀从何而来?莫不成是那位苏毗部的卓玛公主送给你的礼物?如果是这样,那倒可以解释,什么这次你带五十人,就能把她耍得团团转了,本使没说错吧?”

席上文武官员,不禁哗然,一个个瞄着李昂,交头接耳。仔细想来,董延光的怀疑并非没有一点道理,李昂这次带五十人,就能连破吐蕃多个部族,这也就罢了,他甚至还大破吐蕃重镇伏俟城,生擒吐蕃大论莽布支,在苏毗部公主五千大军围剿下安然无恙;

这些事情着实太过神奇,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的想象,让人不禁怀疑这是不是真的。难道,这其中真的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席上只有王忠嗣一言不发,静观着事态的发展。

“李兵曹怎么不说话了?你不是能言善辩吗?出现在白鸡岭之前,你在哪里?从何而来?一年时间,你从一个来历不明的人,通过大把撒钱,得到了益州乡贡名额,十月入京之后,更是大肆使钱,光是给御使杨钊的就达百万钱,没错吧?你这新科进士是怎么来的?”

李昂终于反驳了:“董副使,下官认为你的话,是在侮辱我大唐天子的智慧,侮辱朝中所有大臣的智慧!”

董延光再逼前一步,突然大喝道:“李昂!你少给本使扣大帽子!你敢不敢当着大家的面,把你身上的金刀拿出来让大家一观?”

这下就连华秋等人,也有些迟疑了。因为他们还真看到过李昂身上有一把金刀,而李昂在河边和那位卓玛公主的对话,虽然听不出什么异样,但那位卓玛公主的表情,却多少有些不寻常。

而且,见面之后,李昂真如有神助,带着大家一路巧妙地避过卓玛公主五千大军的追索,非常顺利地向东杀入了小香山。

当时大家没有多想,经董延光这么一提,感觉这个过程确实有些不同寻常,他们虽然不至于怀疑李昂是吐蕃奸细,但总归是有些好奇。

众人那如火的目光落在李昂身上,李昂不为所动,淡定地说道:“下官知道董副使在想什么。不错,原来我身上确实有这么一把金刀,但那能说明什么呢?

如果董副使是大唐派往吐蕃的细作,你会带着吐蕃兵马回来屠大唐的城吗?会俘虏大唐的宰相去交给吐蕃吗?”

大家听了,不禁纷纷点头,李昂如果是吐蕃奸细,怎么可能带着唐军去屠伏俟城,俘虏吐蕃大论莽布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