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步步惊唐-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林甫一派发起的攻势之大,令人乍舌,很快,礼部员外郎康国栋、将作监丞吴敬宾、通事舍人万长青、金吾卫长史马定新、国子监丞崔仲儒、亲勋翊卫队正刘温良、右补阙李子光、果毅都尉谢宗发、武库中尚署令尚乾东、驸马都尉裴焕、太常寺丞欧阳敛、太子洗马孔定安等等,一大批官员接连下狱,吴尊儒也被暂时免去了大理寺卿一职,调往太仆寺养马。

此举令朝中百官一日三惊,战战兢兢,生怕自己也被连累进去。

这场政治风暴甚至影响了整个长安城,城中可谓是风声鹤唳,高官显贵之家,多数闭门谢客,不敢再请客宴乐,以免被说成聚众结党,有所图谋。

紧接着,王忠嗣府上的管事王二受刑不过,招认李忠嗣在家中私藏谶书,与太子阴谋武力逼宫。

公孙谨、杨慎矜、以及大理寺少卿龙少阳立即带人前往王忠嗣府上搜查。李隆基不放心,又加派了殿中侍御史杨钊、内侍省太监陈秋义一同前往王忠嗣府上搜查。

一大群人浩浩荡荡杀往王忠嗣府上,果然从其府中搜出谶书,李隆基闻报,大为震怒,命三司对王忠嗣动用大刑逼供。

太子李亨听闻之后,吓得魂飞魄散,踉踉跄跄跑入宫中哭诉。

李隆基正在气头上,望着跪在殿中的李亨,冷声大喝道:“朕念你一向谦恭谨慎,朝中大臣多次弹劾于你,朕都压了下来,你……。你你……你等不急了是吗?那朕今日就成全了你……”

“父亲啊!”李亨涕泪俱下,惨声悲呼道,“父亲,儿冤枉啊!儿没有勾结王忠嗣阴谋副宫,父亲英明神武,文治武功远超古之帝王,孩儿对父亲崇敬无比,岂敢有丝毫不敬之心,父亲啊!孩儿此心可表日月,孩儿真是被冤枉的,还请父亲明察啊……。。”

李亨一边大声哭诉,一边用力磕着头,呯呯直响,额头很快就磕出了血来,其惨甚惨,殿中的太监宫女见了,不忍多看,纷纷垂头欲泣。

李隆基看了也有些不忍,他毕竟年纪大了,心也软了,跪在地上的儿子,已经吓得面无人色,额头磕得鲜血淋漓,不到四十岁,两鬓竟然微斑了。

侍候在旁的高力士对李隆基的性情比谁都更了解,他善于察言观色,见李隆基神色稍稍松动了一些,立即上去小声说道:“大家,太子是不是被冤枉的,还须查实,太子毕竟是大家的骨肉,万一真被冤枉了,大家岂不后悔莫及?”

高力士没有直接提及当年三庶人之事,但话里话外,却让李隆基想起了十年前的旧事来,他暗暗一叹,对李亨说道:“你先起来吧!”

“谢父亲!多谢父亲………”

“滚回你的东宫去!”李隆基突然又大喝一声。

李亨吓得浑身发颤,站不起身来,高力士连忙招手,让几个小太监上去扶起李亨,把他扶回东宫去。

就在此时,香风动,丽影来,杨贵妃带着一群太监宫女走入麟德殿,她未施脂粉,素面嫣然,似乎是刚刚午睡方起,身上还带着一丝慵懒之态,更加惹人怜爱。

她身后一名宫女提着一只毛色雪白的鹦鹉,这只鹦鹉机灵得很,一见李隆基,立即连连叫道:“陛下万岁!陛下万岁!陛下万岁………”

一连串的叫声,顿时让麟德殿里的气氛活了许多。这白色的鹦鹉是岭南上贡的,能模仿人语,李隆基和杨玉环十分喜欢,称它为“雪花女”,宫中左右则称它为“雪花娘”。

“雪花女真乖!”杨玉环回头赞了鹦鹉一句,才上前来,盈盈一拜道,“三郎,你这是怎么了?是谁惹三郎你发这么大的火呀?”

李隆基顿感香风扑面,心里的烦恼顿时消了大半,他向杨贵妃招手说道:“玉娘来了就好,快来坐下,那些烦心事,朕懒得去理他,有玉娘相伴左右,我就心满意足了。”

杨玉环靠上去,娇嗔道:“三郎,你口是心非,说不去管那些烦心事,自己还皱头眉头,这是何道理?三郎,奴看到你这样子,心疼得紧,你还是跟奴说说,到底为何事心烦,奴也好替三郎排解排解嘛。”

杨玉环软语莺声,娇态如花,柔情款款,李基隆的心都化开了,哪里还忍心逆她之意,便将王忠嗣家藏谶书,图谋不轨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杨玉环听了之后,却轮到她眉头蹙了起来,李隆基看得心疼,搂着她的肩膀问道:“玉娘,怎么了?外头的事,朕自会处理,你不用担心。”

杨玉环愁结双眉,楚楚可怜地说道:“三郎,发现了这样的事,奴能不愁吗?万一真的起了宫变怎么办?唉!三郎,是不是因为奴的原因,太子觉得三郎不想过问朝政了,才生出这样的心思,三郎啊!要是这样,你还是把奴遣送出宫吧,免得有人说是奴迷惑三郎,以此为借口行不轨之事……。”

杨玉环言之俗泣,恍若一枝梨花春带雨,李隆基拥着她的肩不停地安慰道:“玉娘,你不要瞎想,这事和你没有任何关系,太子有没有谋逆之心,我一定让人尽快查清楚,若有,我定不轻饶于他!”

“三郎啊!太子是国之储君,你怎么能让人去查太子呢?三郎,太子若真有谋逆之心,你这一查不是逼得他只能铤而走险吗?太子若是无没谋逆之心,三郎这样去查他,太子心里岂能没有怨恨。三郎,你还是把奴遣送出宫吧,这样问题就都解决了。”

杨玉环的话有些不合逻辑,似乎是把太子谋逆的原因硬扯到了她的身上,但越是不合逻辑,才让李基隆觉得她娇憨可爱,她说出的话也就更能打动李基隆的心。

不错,不管调查结果怎么样,只要自己派人去调查了,就说等于说自己不信任太子,太子心里难免会情有怨恨……。

想到这些,李隆基不禁咬了咬牙,冷哼一声。

只此一声冷哼,便让高力士心中大惊,他暗暗思量着,这阵子贵妃的言行有些不同寻常,似乎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了朝中的纷争里去了。

三天之后,经三司会审,王忠嗣被判死罪。

对此,皇帝也无异义。

李林甫一派大受鼓舞,正准备乘胜追击,一举扳倒李亨。却在这个时候,陇右再次传来了大捷的消息,哥舒翰在吐谷浑王子卡钦的配合下,大败吐蕃守军,攻克了吐蕃的洪济、大漠门等城,降服了九曲的全部吐蕃部落,获牛羊数十万头。

黄河九曲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吐蕃常以此地为前沿基地,进攻、洮、河、松、岷等州,陇右深受其害。哥舒翰夺取九曲之地后,洮河等十数州从此不用再担心受到吐蕃入侵了。

边疆捷报连传,李基隆喜不自胜,一面下旨在大莫门城、洪济城等置金天军、威胜宁、武宁军等,一面下旨哥舒翰回京受封,同时让刚刚归附的吐谷浑王子卡钦入京朝拜。

另一方面,有心在有生之年平定整个吐蕃的李隆基,给了李昂一道旨意,让他立即赶往陇右,依当日延英殿的奏对施为。

李昂正想离开长安这潭浑水,一接到圣旨,便带着李泌出京,准备轻骑赶往鄯州。

京中亲友皆来相送,开远门外秋风萧瑟,北雁南飞,公孙靖宇拉着他的衣袖,酒敬了一杯又一杯,仿佛要把他灌醉,好把他留下。

杜甫也来相送,对酒高吟道:“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则飞掣,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李昂听了之后,哈哈大笑道:“待子美兄金榜题名,我定邀子美兄同往陇右,一展大鹏之志。”

道一声去也,李昂几人便乘轻骑疾去,公孙靖宇连忙翻身上马,打马追在后面跟随了十多里,直到过了滑水上的便桥,他才停下来,折了柳枝摇动道大喊:“大哥!保重啊!小弟等你回来……”

李昂回头大声喊道:“贤弟,快回去吧,大哥此去,一定抢个吐蕃娘们回来给你做媳妇,你安心等着,哈哈哈……。。”

公孙靖宇本是满腔离愁,远远听到李昂这话,差掉摔下便桥去!(未完待续。)

第0386章重返陇右

李昂走到渭州时,遇上了奉旨返京的哥舒翰一行。

今时不同往日,收复黄河九曲之地的意义不下于夺取石堡,哥舒翰累积的功劳也已不下于李昂了。

在这种情况下,再次见面,哥舒翰没有趾高气扬,相反,他比以前更平和了,就象一个人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后,自然而然形成的那种坦然,从容的心态。

李昂身边,只有李泌、伍轩等不到十个人。哥舒翰连同吐谷浑王子卡钦等一众人多达近千,浩浩荡荡。

双方相遇在渭州城外,哥舒翰把李昂请进路边的小酒肆里,一张破桌,两只胡凳,三两个小菜,一壶浊酒,对坐而饮。

酒肆外战马啸啸,上千人马在看着李昂和哥舒翰。

李昂没满二十岁,哥舒翰已经四十多岁了,但两人都是刚刚在陇右声名雀起的传奇人物,他们俩在酒肆里对饮,外头的将士没有一个敢露出不耐烦的表情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昂望着酒肆外的柳色,轻轻诵起了王维的诗句来。声音中充满了感慨。他就是喜欢这诗的意境,没别的意思。所谓的感慨也只是感慨自己有一日竟能身临此诗的意境之中。

哥舒翰的心思不在这上面,他放下酒杯,问道;“你与王大使一同进京,为何只有你独自返回陇右,王大使呢?”

李昂望着自己酒杯内浑浊的酒色,这年头的酒因为没有蒸馏过,只是原浆滤出来的酒水,所有很浑浊。

“王大使回不来了,天子下旨将王大使打入大牢,经三司会审,王大使被判死罪,罪名是违抗圣旨,拥兵自重,图谋不轨。”

“什么?王大使被判死罪?”哥舍翰显然之前没听过之个消息,一瞬间几乎打翻了酒壶。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李昂高叹了一声,把杯里的浊酒一口饮尽后说道,“圣命难违,哥舒将军,有些事情我们无能为力,只有让它随历史的烟尘远去。”

“当初那放弃强攻石堡,以消灭吐蕃有生力量为主的策略还是你给王大使上的。你知道王大使是冤枉的,你为何不替王大使说句话?”哥舒翰按着酒坛子,目光如炬地盯着他责问道。

李昂淡然笑道:“哥舒将军连王大使下狱的事都还不知道,就断定我没有替王大使说话,这说明,我确实有不替他说话的理由。”

“你!”

“不过,我没替王大使说话,到不是因为我胸襟狭窄,而是我知道,这次王大使死不了。”

“你确定?”

“我确定哥舒将军会用自己的功劳,换王大使一命,我确定圣上会被哥舒将军一片赤诚感动,从而免除王大使一死。我与哥舒将军之间虽然有些芥蒂,但我相信哥舒将军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哥舒将军,喝完这杯酒,就赶紧回京吧,现在,只有你能救王大使了!”

“告辞!”哥舒翰与李昂喝完最后一杯酒,将酒杯一拍在桌上,立即大步走出酒肆,上千兵马在他的带领下,加快行程向长安驰去。

等哥舒翰的烟尘去远,李昂望了望人去楼空的小酒肆,酒肆外的柳色尚好。他笑了笑,才带着李泌等人再度启程,前往陇右。

过了渭州,秋风渐紧,北雁南飞,草色微黄,落叶纷纷。天变得更明净高远了,西北的大地变得更加粗犷雄浑。

“李长史的心情似乎有些矛盾。”李泌催马与李昂走了个并排,西北的风沙大,他把斗笠往下压了压,看上去像个远行的侠客。

李昂笑着说道:“根据你的推测,哥舒翰很有可能会接任陇右节度大使,我和他之间虽有些芥蒂,但非生死大敌,今日卖他一个顺水人情,若真被你言中,来日哥舒翰真成了陇右节度大使,彼此也好相处。”

“长史真认为哥舒翰能救得了王忠嗣?”

“哥舒翰打上王忠嗣的烙印已经够深的了,我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骗他往火坑里跳。”

“这到是。”

“泌,我急着离开长安,就是不想再搅在那潭浑水里,咱们好不容易清静了,长安城里的人爱怎么斗都随他去吧。咱们还是想想怎么坑吐蕃吧。坑敌人,总是理直气壮一点,不是吗?”

李泌想了想说道:“吐蕃四大部族,孙波,吐谷浑,苏毗,党项,现在吐谷浑已经归附我大唐,并助我大唐夺取了黄河九曲之地,加上之前的合川守捉,石堡战役,吐蕃损兵折将,伤亡惨重,元气大伤;

这个时候,吐蕃内部各族,肯定是人心不稳,各有盘算,因此,我认为李长史除了积极争取苏毗部的支持外,还可以同时着手拉拢党项;

党项族多游牧于青海湖一带,现在我大唐天威凛冽,照我看来,有吐谷浑的先例,眼下党项部也不难拉拢;

一旦成功,加上苏毗部,吐蕃四大部族四去其三,若再能利用这三个部族反攻吐蕃,则平定吐蕃并非不可能了。”

党项原是西羌种,先祖游牧于青海湖周围的草原和青海湖以南,黄河、大通河、湟水源头附近的山地。在这一片地区的边缘地带,就是位于吐蕃东北部,习惯上称作安多的地方。

党项人尚武而勇猛。同氏族的人须互相帮助,当受到外族人伤害时,必须复仇,未复仇前,蓬首垢面赤足,禁食肉类,直到斩杀仇人,才能恢复常态。

唐初崛兴于西藏高原上的吐蕃国,日益向外扩张,北上并灭了吐谷浑,并侵袭威逼党项羌。散居在青海境内的党项部落部分南迁,唐移静边州都督府至庆州,辖下的25个党项州。

党项族原住地为吐蕃占领,留下来的党项居民为吐蕃贵族所役属,吐蕃称这些人为“弭药“。

时间过去了一百多年,党项人在吐蕃的地位已有所提升,但仍没有和吐蕃完全融合,加上党项人游牧的青海湖一带临近陇右,在唐军步步进逼,吐蕃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党项将首当其冲,在这种情况下,要拉拢党项人可能性应该是最大的的时候。

李昂对李泌说道:“泌,到了鄯州后,党项部族这一块,就交由你来筹划,时机难得,现在正好趁热打铁,吐谷浑、苏毗、党项,若真能让吐蕃四大部族四去其三,咱们有生之年便有可能平定吐蕃了。”

“纵观历史上各游牧部族,多是兴也勃然,败也忽焉,吐蕃兴盛一百多年,已属难得,如今看来,吐蕃也到由盛转衰的时候了。吐蕃,或许将注定要灭亡在李长史手上。”

“事在人为,天下没有注定的事。”

李昂说完,一鞭抽在马臀上,加快速度向西飞驰而去。

从长安算起,一共走了十八天,李昂一行才到达鄯州,这已经是快的了。

再次回到这座边疆重镇,李昂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行军司马崔乾佑带着节度使衙门的属官出迎,李晟、华秋、慕容和顺等一帮一起战斗过的兄弟一个不缺,人人喜逐颜开。

李昂回来了,而且是以一个更强大的方式回来,在节度使不在的时候,李昂这个长史便是陇右最大的官员之一。

《后汉书》百官志并刘昭注中在谈在大将军府幕僚官设置情况时,有这这样的记载:窦宪作大将军,置长史、司马,员吏官属,位次太傅。

大唐的节度使幕僚官中,长史和行军司马的地位基本上也是并列的,有时候单设其一,有时候长史与司马同设,同设时长史的话语权相对高那么一点点吧。

更何况,李昂身有圣旨,还有传言他是嫡皇孙,以此论来,行军司马崔乾佑级别虽然与李昂并列,但当应他为首。

崔乾佑主动率领节度使府官吏出迎,也表明了他愿以李昂为首的意思。

一见面,李昂便跳下马来,拉着崔乾佑的手说道:“崔司马是李昂昔日上司,今日盛情相迎,岂不教李昂心中有愧,崔司马折煞李昂了啊!”

崔乾佑连声说道:“应该的,应该的,李长史屡建奇功,威慑吐蕃,名震大唐,理应得到大家的尊崇,大伙说是不是?”

使衙的属官纷纷应各道:“是啊,是啊,李长史战功着著,理应受此礼遇。”

“李长史一路鞍马劳顿,快快请进城,我等已经为李长史准备好了宴席,为李长史洗尘。”

“是啊,是啊,还请李长史赏光!”

官场上都讲究一个礼尚往来,这个李昂当然是懂的,这样的接风洗尘宴自然要去,不然就是不给面子,以后的工作就不好开展了。

“各位同僚的盛情,李昂却之不恭,今日定要与各位同僚一醉方休。”

“善!善域!”

在喜悦的笑声中,李昂被大家簇拥着进入鄯州城,这对李昂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对整个陇右而言,或许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说实话,李昂真想对吐蕃人高喊一声:“我胡汉三又回来了!”(未完待续。)

第0377章驱逐吐蕃使节

果然不出所料,李昂到鄯州的第二天,便遇上了吐蕃的遣唐使,这位遣唐使不是别人,正是刚刚接替莽布支出任吐蕃大论一职的朗?梅色。

吐蕃大论一职相当于首相,主管军事和外交事宜。朗?梅色此人比较亲唐,或许这也是他能出任大论的原因之一。

吐蕃在这一年中,接连大败,损兵折将,石堡丢了,黄河九曲之地丢了,四大部族之一的吐谷浑叛变投靠大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