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无疆-第2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我们的需要阐述为两种类型,实际需要和广义需要。那么,我们当前的实际需要显然已经与农业经济时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衣食住行,可我们每天需要更为丰富和营养的食物,我们需要质量和款式称心的衣服、我们需要住得舒心、我们以更快的速度出行,所以我们的社会中开始有了生产与服务,服装生产、食品加工、房地产建筑、公共交通等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还需要身体和身心的健康保障,赋予精神文明的大众传媒和影视娱乐,提供身体健康保障的医疗机构等…”
    “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更多类型的需求,需求决定生产方式,所以更多类型的需求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并主导着变化的趋势。看看现在的我国,我们的社会已经很大意义上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型社会,社会的生产已经与社会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了国家稳定的重要前提,更成为了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的攸关保证”
    说了半天,张宇终于将话题引到了今天自己想说的——大国需要上,已经大不同于中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国度的共和国,不管是为了自身健康持续发展也好,还是为了所谓的民族伟大复兴也罢,已经走到了一个抉择的关头,是选择继续死守田园还是锐意进取,张宇选择了在教育方面做文章。
    “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成为了当今我国所最为需要的一大命题。在此之前,我们还应该重视另外两个方面,首先就是何为稳定?何为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璀璨的历史已经证明一点,要想摧毁我们的繁荣,强敌入侵和威胁压迫是毫无作用的,反而会激发我们民族的斗志,真正的覆灭是来自于我们的内部——政治上的**。”
    “如果政治出现不稳定因素,社会的矛盾就将日臻突出和尖锐,进而引发连锁效应导致社会的急剧动荡,如此一来繁荣就将成为过去。而发展问题,我们过去的历史也给出了最佳的明证,焚书坑儒、闭关锁国等是自掘坟墓的,教育上的健康发展与国民思维的开放,才是真正发展的动力,封闭和愚昧只会导致更加的落后。”
    “因此,我们在强调新时期里我国到底需要什么之前,我们应该有着一个稳定的根基,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构筑我们发展的重要保证。也就是说,开明且有效的政治体质、强大又忠诚于民的国防力量、健康科学且积极开放的国民思想,这才是我们实现真正需要的前提。”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这三个方面不断努力,成绩斐然的今天,我们终于走到了该向我们真正需要出发的时刻,但我们现在到底真正需要什么?如果以刚才的经济稳定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可以推断出我们的需要也是相对简单的。”
    “众所周知,我国已经经过多年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上的成就铸造了我国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工业经济成为了过去我们的主要社会特征,我们是世界的工厂,我们生产的汽车、电器、轮船、飞机等工业产品,带给世界新生活方式变化的同时,也给我国带回了经济的不断繁荣。”
    “但是,经济危机的出现和作祟为我们的经济稳定提出了挑战,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威胁。新的情势之下,我们是任凭经济走向萎靡还是主动求变?我们选择了继续为稳定和发展努力,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健全经济政策和健康市场环境,我们很快走出了金融困境,但世界其他国家却相继走向了其他解决途径,其中不乏有走向极端的国家在内。”
    “也就是这样一个事件,足以为我们民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我们始终是相信,我们有必要有需要继续维持经济的绝对稳定和蓬勃发展,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度,稳定永远是我们的重要前提,发展是我们幸福生存的需要。”
    看着台下数百位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还有为数不少的社会精英人士和在校大学生们,张宇并不紧张,但他接下来所说的话就会让人“紧张”了。
    “作为一个东方大国,一个始终以文明之邦闻名于世的国家,我国在世界风起云涌的时期里,是否应该继续为了我们的经济需要而奋发努力,即使在不少国家民族看来,我国所取得的经济成就足以彪炳世界?但,我现在想说的是,无论任何时候,对于我国而言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不仅仅是实现国家长期稳定和民族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亿万中华人民幸福生活的绝对渴望。因此,我们的国策由始至终都将围绕这个需要而开展,因为它就是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真正需要,其他的一切都是浮云。”
    “当今我国所需要的经济发展,已经不再是过去我们所渴求国内市场经济繁荣,我们的发展早已与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畅销世界的工业产品之汽车、飞机、家用电器、工业设备等,倘若出现了销售迟滞甚至是根本没有市场需求,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市场,那么我们国家将会出现什么场景?”
    “我们可能将有千万计的产业工人将失业,将影响到数量巨大的家庭生活,大规模失业所造成的社会负担将很快导致经济发展的迟钝甚至是倒退。而假如我们工业生产所需要得原材料,价格出现了大幅度波动甚至是供求不稳定,这又将带来何种影响?显然,我们的经济发展需求,已经简化为对消费市场和原材料市场的渴望。”
    张宇的这番话并不好听,但却是很实在的问题。一个民族的崛起和兴盛,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社会里,必然会给其他民族的生存发展带来影响,说什么互惠互利彼此共赢发展,都是虚假的利益诉求所引发的借口,正所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所讲述的一样,每一个国家都是以人为单位所构成的庞大集体,为了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空间。
    战争所富含的掠夺性,是一个国家对生存发展需求渴求的直观体现,而共和国长期走来的道路,其实也是一条经济战争之路,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既是产生需求的源泉,也是发起经济战争的主力,工业产品便是战争的一枚枚炮弹,所以共和国经济繁荣的背后是西方世界的全面衰落。
    当彼此之间矛盾更为尖锐的时候,真正意义上的军事战争也就不可避免了。所以,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大国,至少也是军事和外交大国,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经济需求而服务,无论是军事冲突还是外交风云,包括现在的朝鲜半岛战争。
    对于半岛战争,说好听点,共和国就是在为了拓展自身生存空间、确保自身周边稳定且为了朝鲜民族独立的正义诉求而与日作战,说实际一点,其实就是共和国在为了争取获得亚洲绝对统治地位,牢牢掌握住亚洲这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而努力。作为东亚地区最大威胁的日本,不幸要成了共和国崛起的首个殉葬品而已。
    试想一下,如果朝鲜和日本的角色颠倒一下,朝鲜成了殖民日本的国家,也就是共和国亚洲战略的最大威胁,恐怕现在共和国要教训的就不是日本了。反正,作为一个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工业、科技等等领域都全面领先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时候,这样的国家很自然会有强烈的主人翁感,既不允许其他大国插足自己势力范围,也不允许自己的地盘里出现威胁自己统治的地头蛇。
    这个道理已经在经历明治维新后跻身近代工业强国的日本,欺负当时落后的大清王朝一事中得到了真切体现,国家与国家之间丛林法则,比起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生存法则来得更为残路和无情,更是毫无道理可言,利益始终是主导大国战略的主要因素。
    “低廉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消费市场,是构成我们伟大经济繁荣的重要条件。历史已经证明,当这种需求成为整个国家需求的时候,我们已经走上了大国之路”
    张宇的雷人雷语还在继续,他之所以要在教育论坛上如此讲述大国之道,也就是在向在场的所有人讲述一个观点,那就是当今的共和国已经不再是任人欺负的农业经济大国,作为一个对整个世界都有利益诉求的大国,应该在新时期里学会更多的大国思维——包容与进取。
    包容,当然是指包容对自己友好的弱小国家,对自己有依附性且忠实支持本国的国家。进取,自然是为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国际事务,而并非是“人若犯我我再犯人”,而是以负责任的大国态度,尤其是对本国利益极为负责的态度看待与处理国际事务。所以,张宇所希望的第四代教育新教育理念之一,就是将固步自封的中国人传统思维解放出来,以更新更好的角度审视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审视这个奉行着丛林法则的世界,塑造出整个国民社会的大国思维,明白“宁肯我负天下,莫让天下负我”的世界大国内涵。
    Ps:关于大国这个概念,小子不是很懂,长期以来对于这样一个概念也是各有见解,真正的大国应该是怎样?欢迎各位兄弟提出宝贵的大国意见,谢谢支持。
    
    

第五十二章 爆料者
    第五十二章 爆料者
    “上帝,那里真的是地狱”
    刚刚踏上共和国首都机场,乔布森立马冲向了自己的妻子,然后紧紧搂住,嘴上不断说着:“那里就是地狱,狗日的日本人是真正的魔鬼。”
    “亲爱的,你很好,一切都已经结束了,你没有危险。好的,亲爱的………”抚摸着丈夫的后背,爱丽丝反复的劝导着乔布森,无论他在平壤看见了什么,她都希望丈夫能好好的。
    “是的,我现在已经在中国了,没有在该死的地狱,没有,真的没有”乔布森说着,温柔的捧起爱妻爱丽丝的脸庞,注视着那双温柔的眼睛,心里的跌峦起伏这才缓降了许多。
    办理完简单的平壤事件国际调停代表团,坐上前来接机的共和国外交部特派车队后,笼罩在整个代表团周围的不安情绪终于消散了,对于他们而言就好比到地狱去转悠了一圈儿一样,终于回到了安全的地方,心里的激动终于在要踏上回家的时刻平复下来。
    由当今世界最好的商务车;即清一色奔驰三系豪华MPV组成的车队很快驶上了机场高速,看着两旁共和国林立的高楼大厦,高速公路上穿梭往来的车流,一直紧紧握住爱妻爱丽丝手的乔布森,看着繁华的共和国首都,脑海里却浮现着平壤街头上的那一幕幕悲惨,乔布森的心里真的犹如打倒了五味瓶一般,作为一个还算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如果不是看在上帝的份上,他真的想诅咒那些该死的日本猪全都该下地狱。
    “亲爱的,还好吗?”说着,爱丽丝递给丈夫一瓶矿泉水。
    “我没事儿,只是有些愤怒”
    乔布森抚摸了一下爱妻的乌黑秀发,将其揽入怀中后,眼睛却一直看着窗外,车队驶上了一座高架桥,乔布森能够看到很远的地方,那些高耸的写字楼彰显着如今共和国的金融强盛,这不难让他想到了自己的祖国——美国,金融大萧条之后在罗斯福带领下整个美国终于苟延残喘般的走出了困境,但时至今日经济依旧缺乏活力,其主要因素就是国际市场萎缩,一个当年要作势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却在悄然之间被轻松超越。
    究竟是奉行自由、民主的国家,才会强盛起来?还是以一党执政多党参政,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才会长治久安?乔布森现在根本不知道,他只想知道为何一个弱国可以被任意欺凌,堂堂一个国家的军队竟然可以公然屠杀他国人民,而且就在他国境内?这个世界看来并不缺乏法律,也并不缺乏良知,但真正主导社会秩序的就是实力。
    乔布森突然开口说道:“爱丽丝,我们移民中国好吗?”
    “移民?我没听错吧”
    爱丽丝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不敢相信长期以来多多少少还对共和国疑似**的政治体制有些反感的乔布森,竟然能够在去了一趟战区回来后说出以前绝不可能会有的话语,就算是说梦话也都不可能的,但现在……爱丽丝看着乔布森确信无疑的眼神,她相信丈夫这一次做了很重要决定。
    说实话,爱丽丝非常喜欢现在的中国。这其中首先得益于多年前她和丈夫曾经来到过中国,一起走了很很多的地方,从珠海到柳州再到上海,他们所撰写的《行走中国》不久之前就被中国一家电影公司买下影视权,他们以日新月异的中国做一个国家宣传片,素材之一就要爱丽丝和丈夫的《行走中国》。
    工业强大、经济繁华、教育出色、秩序井然……爱丽丝这是第二次来到中国,对于她而言能找到的优秀词汇都用来形容这个古来而又年轻的东方大国,依然显得是那么的不足。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拥有着璀璨的历史和人文传承,有巍峨雄浑的长城,也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时代赋予了中国很多新元素,让今天的中国看起来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很不一样,尤其是在活力这一方面。
    在校园,能够看到勤学苦读却又善于动手、勤于发问的学生,低廉得可以近似为免费的教育制度几乎让每一个共和国孩子能够得到完整的高品质教育,无论他(她)是在繁荣的城市还是在偏远的山区,教育从来都不分界限,因为他们(她们)始终都能集中于一起,在相对于当地条件更好的地方就读。
    因此,爱丽丝知道不管是在城市里漫步,还是在乡野里畅游,共和国最好的建筑永远存在于教育机构,其中包括体育馆、图书馆、科技展览中心等等,而且最低级的基础学校也都是县一级别的。这么做,显然是为了照顾偏远地区的县市人民,孩子统一就读于条件相对好的县城、市里甚至是省城,自然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爱丽丝找到了移民共和国的第一个理由,那就是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
    而在共和国动辄以十万为单位计量的公司企业,“活力”一词更显突出,“包容”这词也作用明显。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共和国影响世界最大的东西就是数量巨大、质量可靠、不断创新的工业产品,小至家庭使用的生活工具,大至出行所需要的飞机轮船,共和国在用工业经济改变着世界,同样也在改变着自己。试问,没有创新的国家,能够维持工业经济的长期繁荣吗?爱丽丝显然知道答案,这是她同意丈夫移民中国的第二个理由,因为有知识的人在共和国是不会被饿死,犹太人能来这儿,他们自然也能来这儿。
    第三个理由,便是女人天生就对安定平稳生活的向往。在共和国,强大的军事力量构成了坚不可摧的国家盾牌,时至今日终于没人敢小觑这个曾经被辱骂为“东亚病夫”的东方大国,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连轿车、电视机这些都还未见过的时候,共和国这边已经人进入喷气式民用航空时代,舒服的喷气式客机能够载着数量众多的旅客更安全和更舒适前往更远地方,琳琅满目的商品也体现着市场经济的繁荣。
    稳定、繁荣、强大、自由、创新、包容、自信……由一个历经数千年发展的民族所构成的伟大国家,拥有着很多优点吸引着来着世界各地的精英人群,优渥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爱丽丝发现自己没有理由拒绝来到共和国工作生活,但实际上真正移民共和国,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亲爱的,我支持你,不过我们怎么能全家移民过来呢?”
    爱丽丝知道,对于移民共和国,只有有职业移民和亲属移民两种,亲属移民就不要妄想了,爱丽丝和乔布森都没有亲属在共和国,而对于他们而言可能性最大的就是职业移民。但这种移民方式虽然针对范围广,但条件要求比较苛刻,如果是在某些领域有特殊技能者、杰出的科学学者或专家教授、高学历且能力突出、技术性人才,这些都容易获得移民许可,而最不济也需要走投资渠道,至少为共和国带来五十个就业岗位的投资即可赢得移民许可,或者是受聘于共和国有聘用外国务工人员资质的企业,进而以工作移民方式完成移民。
    然而,两人虽然学历不低而且还是很有名气的记者,但他们并非什么技术性人才,也不可能是某些领域的专家级人才,更不可能到共和国来创造什么工作岗位,摆在他们面前的唯一出路,就是以工作移民方式来到共和国。
    “我们可以找工作,我相信以我们的能力,在共和国找到两份新闻相关职业还是不难的,而且我们有很好的在华工作履历,找到工作实现移民应该不难”下车前,乔布森安慰道妻子。
    “那你现在要去干嘛?”
    “我需要将一个记者该讲述的事实公诸于众”说着,乔布森指了指他的挎包,里面除了相机之外还有他在平壤地区所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