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4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个年青的徒弟。铁匠铺屋内墙边一个横卧的风箱连着火炉,屋中间木头墩子上摆放着一个铁砧子,门口放一两张长条凳。这种简单的摆设,构成了京郊铁匠铺的基本格局。

每到父亲工作时,欧阳妍就经常十分好奇地站在一旁看打铁。头一次看铁件从炉膛抽出锻打时,那飞溅的火花让人很害怕,令她感到惊奇的是,火花不断地落到父亲和小宝两人身上,他们却一点感觉也没有。

打铁不仅动作要快,而且师徒十分注重配合。他们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张的协作。父亲对产品锻打过程进行控制、把关,小宝在父亲的指挥下,只要鼓足力气,把大锤抡得又稳又准就行了。

他们俩打铁的时候,母亲则在一旁,全神贯注的听着他们打铁的声音,眼睛紧盯着通红的火花四溅的铁件,观察着颜色的变化。

打好的铁件在充满柴炭的炉膛里加热时,父亲在一旁不紧不慢、匀速地抽动着风箱的拉杆,身子随着拉杆的伸缩而前倾后仰。风箱发出“呼呼”的鼓风声,炉膛里冒出桔红色的火焰,将铁件与木炭溶为一色。小宝则骑坐在门边的凳子上,双手握着铁铲对已打好的粗坯进行铲削。在“咕嚓!咕嚓!”的切削声中,那原本青黑的铁件,顿时显得平整、光亮起来。此时,锻坊内出现了短暂的宁静。当炉膛中的铁件渐渐红透时,父亲将拉杆作急切的小幅抽动。风箱尾部进风板就会发出“叭嗒!叭嗒!”的声音,小屋里的空气顿时紧张起来。

父亲迅速从炉膛中抽出铁件,小宝立即放下手中的铲刀,抄起门边的铁锤立刻和父亲一起加入到紧张的锻打中。一时间,“叮当!叮当!”的打击声响成一片,铁件在大锤小锤的锻击打下火星四溅。父亲一手夹着通红的铁件,不停地在铁件和铁砧边上交替点击,父亲小锤点到哪里,小宝双手抡起的大锤就跟到哪里;父亲小锤击得快,小宝也立即跟上节奏。当铁件由红变成乌青、逐渐冷却时。或需要小宝停下来,父亲只要将小锤在铁砧边连续敲击两下时,小宝就立即放下手中的大锤,此时父亲才有时间对产品不到位的地方作一些修正,这也是体现父亲技术和功夫的时候。他们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毋须用语言来沟通,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双方就会心领神会。

古人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农村,人们在田间地头从事各种生产劳动,须臾离不开铁制工具。因此,铁匠铺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一个好的铁匠师傅,铺内生意一年到头从不间断。父亲是这一带最有名的铁匠,他所关心的铁制工具主要是斧头和砍刀好不好用。一件好的铁器,除了其他一些要求外,关键是用的钢好不好、淬火的技术如何。用父亲的话说,就是钢火好不好。一把好刀。一个人甚至可以用上一生,直到将刀宽磨窄、镶在刀口上的青色钢条磨去了,刀身磨成弯弯的月牙形,才算寿终正寝。欧阳妍用的铁件,最多的要算砍柴刀了。家中的一把柴刀不知是父亲在什么时候做的,父亲说刀口上用的钢是以前留的洋炮炮管上的钢,刀背厚薄适中,边上还打了一个长形的店铺标志印迹。欧阳妍经常用这把刀上山砍柴。装在刀鞘里的刀系在身后腰间,走起路来,垂下的柴刀随着身体的摆动,不断地拍打着屁股。柴刀砍在木柴上,深陷在柴中,仿佛被紧紧咬住一般,小碗口粗的木柴几下就被放倒。这把柴刀她不但用它砍柴,还用它当竹匠的剖篾刀,用它剖水竹篾打篮子,也十分好用。刀口不快了,在洗衣铺边的石板边,磨一下又锋利如初。

那些出自父亲之手的工具,每一件都是父亲的精心之作,它们与主人长时间的朝夕相处,承载着人们难以割舍的情感,往往成为许多人家中的收藏,更别说那些父亲打制的那些精利的刀剑兵器了。

而现在,一直为打造不出最符合心意的神器的父亲,正在施展他的全部技艺,打造一件怪异而又神奇的兵器。

时间在不知不觉当中过去,欧阳妍就这么看着,看着那三把造型奇异的巨大断剑和一堆钢铁碎片,以及父亲精心收藏的部分钢料,渐渐的变成了一杆长管洋枪的样子,并带有尖利厚重的刺刃。

终于,到了晚上,精疲力竭的父亲喊了一声“成了!”之后,瘫倒在了椅子上。

母亲捧着这柄沉重的精钢“刃枪”,眼中也满是欣喜之色。

“这是你从出道到现在,打制出的钢质最纯的兵器。”母亲看着父亲,声音中饱含赞许。

“此枪看着虽然怪异,但却极是趁手合用,真不知老吴是给谁订做的,此人要是真用它参加武举,定能高中!不是状元也是头几名!”父亲虽然疲惫不堪,但望向刃枪的眼睛里却透着兴奋之色,“这才是我真心想要制作的东西!”

“听说京城武举春闱,过几日便是殿试,明日老吴来取货,可以打听一下参加殿试的八人是谁。”母亲微笑道,“你这回要是想押这兵器的主人得胜,我不拦你。”

“嘿嘿!”父亲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干笑了几声。

“那……师娘。我也要押这个人!”小宝赌性也不亚于他的师傅,一听师母这话,立刻高兴的跳了起来。

“小赌怡情,大赌伤身。记着这句话就行了。”母亲笑着点了点头。

欧阳妍好奇心起,她也想知道这杆奇怪的刃枪的主人是谁,也想把她的私房钱拿出来,押在这个人的身上,小赚一笔。

只是她此刻并不会想到。她一生的命运,将会因这个人而完全改变。

第二日一早,雾隐武右卫门便来取货,见到刃枪制成,十分高兴,当即付了剩下的货款80两白银,而见老熟人欧阳泽夫妇为打造这件兵器一天一宿没睡,双眼布满血丝,神情甚是憔悴,心中过意不去。又多付了20枚银元作为辛苦费,虽然欧阳夫人一再推辞,雾隐武右卫门还是把钱留下了。

取了刃枪之后,雾隐武右卫门便马不停蹄的赶往林逸青的住所。

此时的雾隐武右卫门并不知道,还有一个日本人,也和他一样急着要见林逸青。

春日的阳光是如此的柔和,包裹在人身上,填满每一处缝隙,让人每一块骨头都松懈下来。这样的节气里乘船出行,可以说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这艘叫“福吉”号。是岛津洋子最喜欢乘座的福州往返宁波航线上的轮船之一。

此刻的她,正在一间头等舱的阳台上,望着远处的海景。

“这里,便没人打搅了吧?”岛津洋子向身后伸出手。北川京子连忙将怀中的纸钱递过去。

“小姐……”北川京子看着自己的主人将一张张冥钱点燃,仿佛着魔地看着它们燃烧、飞散。本来一肚子的话,此刻却说不出来了。

她是第一次见到,岛津洋子以乾国人的方式,来祭奠自己的亲人。

岛津洋子站起来,凝视着脚下的大海。

“我知道。因为这世间的规则,大家都非死不可。所以……”岛津洋子猛地转过身,盯着北川京子,眼中闪动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光华。她一字一顿地说:

“我,岛津家的最后一人,复仇之路,从今日始。”

“小姐,林逸青这一次哪怕通过了武举考试,得到的官职也未必会很大,您这么急着去北京见他,会有用吗?”北川京子看着岛津洋子,小心翼翼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作为岛津洋子最亲密的助手和侍女,在她看来,岛津洋子这一次未免有些心急了。

“京子,你过来。”岛津洋子微微一笑,向北川京子招了招手。

北川京子来到她的面前,一双眼睛瞪得大大的,不解的望着北川京子。

海风吹起了北川京子一头秀美的乌发,岛津洋子轻轻的伸出双手,将她的秀发收拢起来。

“瞧你,京子,你的头发多美……乌黑油亮,一丝白发都没有……”

“小姐……”

岛津洋子轻抚了一会儿北川京子的长发,缓缓缩回了手,捻起了自己肩头的一绺秀发。

“你瞧,京子,我的头发,都有白的了……”

北川京子仔细看去,果然,在岛津洋子漆黑的秀发中,夹有一两根白色的头发。

“小姐……你是想……”北川京子似乎明白了什么。

“你也知道林逸青的情况,他身边有多少年轻貌美的女人,你清楚吧?”岛津洋子苦笑了起来,说道,“我担心,我要是再不去找他,他也许就看不上我的容貌了……我们女人,得和时间赛跑才行啊……”

“小姐千万别这么说,只不过是几根白头发而已,小姐的美丽和智慧,他身边的女人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见了小姐,一定会被迷住的!”北川京子急道,“小姐的大业,一定会成功的!”

“但愿吧!”岛津洋子转过身,望着碧蓝的大海,深深的吸了一口海风,面色重新由顾影自怜转为坚毅。

北京,紫禁城,紫光阁。

大乾帝国光旭九年武科癸未春闱殿试的考场,就设在这里。

紫光阁位于中海西侧,始建于眀代真德年间。初为眀武宗跑马射箭之地,名曰平台。“台高数丈中作团顶小殿,用黄瓦,左右各四楹。接栋稍下,瓦皆碧。南北垂接斜廊,悬级而降,面若城壁”。后来废台建阁,到眀末崇正皇帝时面貌已大不一样。“阁甚高敞,树阴池影,葱翠万状,一佳景也。”到了大乾朝,紫光阁便作为皇帝殿试武进士和检阅侍卫大臣较射之所。从宁熙二十九年(西历7090年)后,每年三月十八日左右,皇帝在紫光阁前考试武进士马步箭、弓、刀等科目。并由皇帝钦定一甲三人,二甲五人,三甲前列十人的人选。入选者,择其优秀授予军职。或充当御前侍卫。

到了大乾高宗全隆皇帝时期,西征南讨,国运达到巅峰。紫光阁的地位就更为重要,达到了它的显赫时期。全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便与紫光阁有着密切的关系。“十全武功”,即是两次平定准噶尔,一次平定西疆回部,两次征服大小金川,一次平定台湾林氏叛乱,一次征伐缅甸,一次征伐安南以及廓尔喀两次受降等。大乾帝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就奠定于全隆时期。

在全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尤其是平定准噶尔和平定回部之乱,是他最为重视的。为了宣扬他的西征武功,表彰成功诸将士。全隆皇帝于全隆二十五年(7060年)命令重新修葺紫光阁。并于翌年完工,举行了落成典礼。

“诘戎求世德,宝训揭鸿文。”全隆皇帝还把他在全隆十七年和全隆二十四年下的两道谕旨,勒石立碑置于紫光阁内正中。全隆皇帝这两道谕旨,是鉴于渤人入关以后,八部子弟日益崇尚浮华。喜文厌武,弃渤海语习中原语者日众。为了继承发扬渤人的骑射传统,全隆在谕旨中告诫子孙不要忘本。他在谕旨中先推出先世圣训,“我祖宗躬亲劳瘁,勤求治理,榘护相传,罔敢逾越。以立万世之丕基。至今感受无疆之福者,皆仰遵明训所致也。我朝渤海先正遗风,自当永远遵循,守而罔替。”立碑正是要“我后世子孙,庶咸知渤海旧制,敬谨遵循,学习骑射,娴熟国语,敦崇淳朴,屏去浮华,毋或稍有怠情。”这两道谕旨碑均立于紫禁城箭亭、紫光阁及八部教坊等处。

“爰开高阁以图形,并弆灵斿为守器。”全隆皇帝还命令把西征将士的得胜灵纛收藏于紫光阁楼上,如西征军大将赵辉、福德等所用纛幅均有名书其上。还把俘获的军器也藏于紫光阁楼上,大多是甲胄、鞍辔、弓箭撒袋之类,军器上书有所获者姓名,以志永久。将紫光阁作为武科殿试的考场,全隆皇帝其中的用意不言自明。

林逸青立于较技场上,看着手执各种各样的冷兵器的武进士们,心里不由得暗暗叹息。

这个古老的国家真是一种奇妙的存在:蒸汽军舰和西式枪炮火器已经配备到了这个国家的相当一部分非正规部队当中,而正规部队的军官,却还要通过这样的冷兵器比武竞技来选拔,而且还要如此的隆而重之!

不远处的高台之上,黄罗伞盖之下,两位皇太后和小皇帝端坐在下面,正向这边遥望。他们的身边,则是一众文武重臣,议政王大臣敬亲王宜欣、纯亲王宜瑄,各郡王贝勒,军机处各位大臣和各部尚书等分立于两旁。

林逸青注意到坐在宝座之上的小皇帝目不转睛的盯着自己,眼中满是热切之色,不由得心中一动。

他虽然来京陛见多次,但见的都是两位皇太后,并未和这位少年天子有过直接触,但从今天的情形来看,这位小皇帝似乎和他原来想象的有所不同……

“咚!咚!咚!”一名壮汉挥动着一双巨大的鼓槌,奋力的击打着一面龙纹大鼓,宣布今天的殿试开始。

预备拔头筹的八位武进士一齐出场,向皇太后和皇帝的方向行三跪九叩之礼,山呼万岁。

一名太监将一个蒙着锦绣龙绸的珐琅托盘捧到了小皇帝的面前,小皇帝好奇的看着托盘,又转头看了看两位母亲。

仁曦皇太后微微一笑,向太监点了点头,太监伸出手将龙绸揭开,露出了里面排列整齐的八张象牙小牌。

“这些牙牌的背面,是会试八位武进士的名字,他们是数百人当中的前八名,最为优秀之人。”仁曦太后微笑着对小皇帝说道,“他们将要两两对决,最后胜出者为武状元,皇帝给他们分分组吧。”

小皇帝小心的伸出手,将八个牙牌两两分成四组,然后回头又看了看仁曦太后。

“皇帝把牙牌翻过来吧。”仁曦太后说道。

小皇帝信手翻开了一张牙牌,看到上面“林逸青”三个篆字时,眼睛不由得一亮。(未完待续。)

PS: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七百六十章各显神通

当考场武官将写有武进士们各自对战的对手名字的木牌悬挂起来之后,吕明允不由得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他最为担心的两个人,林逸青和费扬塔珲,在第一轮的比试中,都没有成为他的对手。

这样的话,他铁定是能够拿到探花的了……

比武开始,吕明允看到了自己的对手一位使用青龙大刀的名叫关信忠的武进士,对手看到他用的“亢龙”重剑,似乎有些不屑,吕明允并没有感到生气,相反他竟然还感到有些庆幸,对手的轻敌会给他很好的克敌制胜的机会。

而林逸青和费扬塔珲两个他眼中最强的人的对阵,多少让他感到有些意外。

而且今天这两个人的兵器,竟然全都换了。

林逸青手中拿着的,竟然是一杆上了刺刀的洋枪,而费扬塔珲手中拿着的,则是一杆青缨长槊!

原本二人一个使车轮巨斧,一个使六棱铁棒,兵器全都是重家伙,今天殿试上,竟然不约而同的都走起了轻灵路线!

精通武学的吕明允一眼就能够看出来,林逸青的洋枪份量可比普通长矛,自不必说,费扬塔珲手中的长槊,槊杆是以南方粗藤浸以桐油数月,晾干后制成,坚韧无比,刀不能伤,又轻便灵巧,是一件难得的利器,横扫起来的威力并不比铁棒小,林逸青手中的洋枪枪身只是普通的木料,很难抗住这样的打击,单从兵器上讲,林逸青已经失了先手。

难道林逸青是不打算和身为渤人的费扬塔珲争武状元了?

不可能!

此时的林逸青已然注意到了吕明允投来的异样目光,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好笑。

他知道,自己的计谋现在已然得逞。

比武开始,采用循环赛制,先是后两组争夺后三名(二甲),其实基本也就是定下名次而已,所以打斗起来虽然看着激烈无比。不时险招迭出,引得掌声和叫好声阵阵,但明眼人都知道,他们的比试更多的是表演。吸引皇室的眼球,以求能够给皇室留下深刻印象,在授予官职的时候占些便宜。

不多时,二甲的比试结束,参赛的武进士们分别确定了名次。剩下的按成绩好坏排入三甲,接着便开始了最为重要的一甲比试。

首先是吕明允和关信忠之间的比试。

吕明允看到对方轻松的挥动着近百斤重的青龙大刀,用斜睨的眼神看着自己,心中并没有象平时一样的怒气升腾,而是平端手中重剑,摆好了战斗姿势。

“承让了!”看到吕明允竟然采取了守势,似有畏缩之意,关信忠感到有些得意,他吼了一声,快奔上前。挥动青龙大刀,直向吕明允扑去。

吕明允看到那柄青龙大刀空中翻飞着,沉风阵阵,锐气袭人,他胳膊猛地一沉,也是快步向前杀了上去,手上青光轮转,直向关信忠的方向卷去。

刀剑相撞,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双方的第一击看似威猛。其实都是在试探对方,所以未用全力。

对手的青龙大刀份量虽沉,但吕明允手中的“亢龙”剑也有八十斤重,是以双方硬碰硬的一击之下。饶是都没有使全力,撞击产生的震动也都让二人虎口剧震,肩膀发麻。

关信忠又是一声大喝,刀光漫卷而来,下手竟是毫不容情,吕明允知道他这一次用了全力。一不小心便会丢了性命,是以在这一刻,他将想好的原本用来对付林逸青和费扬塔珲的杀招拿了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