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嫡女-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读书的会更多。
  到了谢三姑娘定亲那天,玉彤去的不早不晚,虽是晚辈,可却是长房的亲戚,谢大太太还问:“王妃怎么没过来?”
  玉彤笑道:“都怪我家那个小子现在越大越皮了,我婆婆要看孙子,这就派了我来。”
  谢大太太还欲说什么,却见外头喊:“建国候府李二奶奶过来了。”
  大家往门口一看,有一妇人倒吸一口凉气,原来是陶心湄过来了。她今天打扮的极其精致秀丽,头上戴了凤凰展翅六面镶玉嵌七宝明金步摇,随着她一走过来,摇曳生姿。再者她粉如敷面,年纪正是当年,微微一笑,竟让人看呆了,还有人在心中嘀咕,怪不得李二喜欢她,且为她休妻。
  她比起汪淑儿来说人情世故懂太多,几个月前还与玉彤闹的不欢而散,现在见着面还能笑着喊她:“玉彤妹妹。”
  谢大太太听了有些皱眉,这么些人看着,应该叫世子妃才对,怎么就叫人家的闺名了。在她心中,陶心湄这等女子最好不要沾上,光看那招摇的模样就要不得。
  “原来是陶表姐。”玉彤道。
  汪淑儿连忙拉了陶心湄过来:“心湄姐,你怎么才过来?”
  汪淑儿面对可人都是害羞的笑笑,对陶心湄自然不一般,陶心湄笑道:“我早上跟我婆婆说了,在路上又碰到干爹的车架了,所以一并过来的。”
  辛相过来了,但他夫人身子不舒服,并未过来。
  谢二奶奶坐一旁跟汪淑儿道:“大嫂,戏台子那边你要不要去看看?”
  办喜事得样样齐全,谢二奶奶不过是庶子媳妇,权利没那么大,自然要请示这位嫡出媳妇了。汪淑儿歉意的对陶心湄笑了笑,才跟她道:“那我随你去看看吧。”
  汪淑儿走后,陶心湄知道玉彤此人最是心直口快,便心生一计。


第九十一章 眼看他楼塌了(二更)
  她慢慢朝玉彤靠拢; 有意提起玉珠:“玉彤妹妹,玉珠那事儿是我们对不住她,可你能不能帮个忙,帮忙跟二舅母家的表哥们说说; 让她们接玉珠回去; 这老是在庄子上也不是一回事啊?”
  她原本以为玉彤会直接回绝或者疾言厉色的警告她; 却没曾想玉彤只是笑了笑,没搭话。
  陶心湄见状,也没再说下去; 她没想到玉彤还挺滑头的。
  同时; 玉彤也状似跟谢大太太说起别的事情故意没有搭理陶心湄。其实要说玉彤跟她们有什么仇什么怨; 还真没有; 就是她不屑于跟她们牵扯在一起。
  谢三姑娘的订婚宴办的很大; 玉彤却暗自皱眉; 人们常说月盈则亏,盛极必衰; 太盛大了; 反而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陶心湄在这样的场合很放得开,错眼不见的,还结交了三五好友。其实; 汪淑儿也不差; 她本身是谢家大奶奶; 又才学很不错,三言两语就赢得闺中小姐们的喜欢。
  自从谢三姑娘这次定亲宴后; 玉彤还分别在好几个场合里都看到过陶心湄,她纯粹是给个舞台就能发挥的很好的。
  转眼,到了初哥儿和福姐儿抓周,远在山东的白夫人这次寄了不少玩意,衣裳,补品过来,玉彤对这个二姑姐的印象倒是很不错。
  不像大姑姐那样对娘家不闻不问,也不像小姑子赵凌总想压人一头,从她送礼就可以看得出她是个很细心的人,而且还写了信过来问候她。
  福姐儿比初哥儿先会叫人,已经能很清晰的说一些简单的用词了,福哥儿反而说话晚一点,而且也不爱和妹妹在一起玩。
  “娘,娘,吃饭饭。”福姐儿指着碗说。
  “先吃苹果吧,娘用勺子挖给你吃。”玉彤把勺子放苹果上刮了几下,递到福姐儿嘴边,她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大口,又想吃。
  曲氏带着曲滢过来的,进门就看到玉彤在喂水果,她接了过来:“我来弄,福姐儿真听话。”
  今天抓周,因为打仗的关系来的人不多,都是亲眷,像简二奶奶或者是曲氏这样的。不过,玉彤还是为孩子们把抓周宴所需要的摆设都准备的很齐全。
  桌上摆着针线盒子、文房四宝、小弓箭、胭脂水粉等等,零零总总好几十样都放长桌上,再把初哥儿跟福姐儿放上去。
  今天俩人却不是穿着红袄,初哥儿穿着墨绿色的小褂子,褂子上赫然有一只虎虎生威的小狗。福姐儿穿着嫩黄色的小裙子,皮肤又白嫩,让一群小哥哥都围着她。
  尚薇带了海郎过来,海郎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害羞的小男孩,已经是个小小少年了,他也含笑看抓周。
  尚薇对着初哥儿和福姐儿拍手,示意她们快选。
  谢大太太也饶有兴致道:“福姐儿拿胭脂水粉,以后肯定长的跟她娘一样好看。”
  福姐儿真的拿了一盒胭脂后就懒得动了,信郡王妃连忙抱起孙女。初哥儿这小子却左动右动,一是拿弓箭,一是拿针线,最后这小子晃晃悠悠的站起来,跑向玉彤,玉彤暗急,你小子好歹选一个啊。
  “娘……”
  玉彤喜极而泣,福姐儿喊娘她哭了一次,初哥儿喊人喊的晚,原本婆婆还有意见,以为她只重视福姐儿,不看重初哥儿,没想到这孩子在她周岁终于喊了娘。
  “这孩子可真孝顺……”周围的亲戚善意的说道。
  最终初哥儿还是什么都不选,只要玉彤抱着,其实他现在不轻,可玉彤也愿意抱着他。这是她在这个世上的血脉亲人,赵群也默默走到玉彤身边。
  一场周岁宴办的热热闹闹的,赵凌看着也十分眼馋,她也一定要生个孩子,生个跟自己心意相通的孩子。
  **
  到了年底,前线胜利的消息传了回来,已经有一部分人随着圣驾回銮了,但像信郡王还要做收尾的事情,也没这么快。
  一场战事过后,论功行赏总是少不了的,这次年轻一辈的勋贵都很拼命,尤其是镇南侯府和镇海候府,冯霁擢升为京畿卫都卫,叶锦深却并不要求封赏,只要皇上下令惩治杀母凶手。
  他指认杀人凶手就是建国候府二少爷,李二此次在战场上立了不少小功,原本还打算趁着机会分家,让陶心湄过上好日子,没想到叶锦深什么都不管的就把这件事情捅穿了。外加建国候世子和建国候对他也很失望,不过是让他来换人,他为了女人丝毫不把兄弟和父亲的命放在眼里,所以建国候府统一沉默。
  叶锦深证据齐全,甚至提起陶心湄都是恨的咬牙切齿:“她自己与别人有了首尾,我娘不过是帮着说了这门亲事罢了,这反倒是让这对奸夫□□看在眼里。竟然行凶杀人,实在是罔顾人伦。”
  这年头对伦理看的很重,说难听点,张蕊姝只是把陶心湄嫁了人,原本陶心湄的婚事也在侯府这边握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是你想不嫁就不嫁的?直接杀人,还杀了长辈,这实在是匪夷所思。
  按律法自当问斩,不过功过相抵,且他又是勋贵出身,于是判了他打一百五十军棍,流放崖州,陶心湄也跟着流放了。
  一时间整个京城都在讨论这件事情,华氏可高兴了,每天都咧着嘴:“这对贱人,果然人贱自有天收。”
  李二原本就是文武双全,他虽然受了一百五十军棍,抹了棒疮药,还要流放,可心里却不点不悔。张蕊姝那个老妖婆把心湄嫁到凉山那样的地方,那个男人看着老实,家里妾和通房成群,无甚本事,还打老婆,他杀了她都难解心头之恨。
  只是这次要心湄跟着他受苦了。
  陶心湄穿着简单的深蓝色的囚服,她虽不是主谋,却也是从犯,被赏了四十个嘴巴子,也跟着流放了。
  她想不通,明明自己就快胜利了呀,在京城慢慢的混开了,连一向说话不客气的玉彤都不敢跟她当面交锋了。小时候,她刚住进安平侯府的时候,就被侯府的气派深深的镇住,那个时候她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天真的能够住进这样的地方,真正成为女主人。
  可惜她命不好,明明是李二先看上她的,她也喜欢李二,就因为她的身份低微,所以就必须放弃这段感情吗?
  不,她不想。
  玉琪也是个没脑子的蠢货,心地也不好,屡次针对她,她不过就往侯爷那里告状,这些都只是为了自保。
  就这样她还让大舅母记恨了,一向贤良淑德的大舅母竟然出了个狠招,她被迫嫁到了那样的地方。一群没见过世面的人,丈夫跟她无法沟通,只知道土地、玩女人、看铺子,她多说几句就被打,那样的日子她一天都过不下去。
  还好,有一天他突然得了急病,她在他床头前鬼使神差的把药全倒了,那个短命鬼很快就去了。好在,她表妹汪淑儿认的干亲辛家实在是好人,不仅护送她来京,还帮她摆脱了那家人。当她再次遇到李二的时候,她原也没有想过要拆散别人的。
  因为玉珠曾经也是她的表妹,她那么单纯,那么善良的姑娘,她不想伤害。
  可李二帮她杀了张蕊姝,她承认那一刻感情就这么死灰复燃了,她不管了,不管别人怎么骂,怎么说,她愿意承担和他在一起的后果。
  她不知道当她和李二拿到婚书的那一刻她都多么的高兴,进了李家的门,她以后可以光明正大的跟别人说她是李二奶奶,她什么都不怕了,她是多么的名正言顺。
  可老天爷就是这么会开玩笑,当李二满载荣誉归来的时候,却成了杀人犯。瞬间,李家的人对她厌恶到了极点,甚至她听到她那个一向温和的大嫂说:“都是这个扫把星害的。”
  她又有什么错?
  一切不过是老天爷不眷顾她罢了,如果她是玉琪或者玉窈那样的出身,嫁给李二那是门当户对,谁都不会多说什么,可就是因为她只是侯府的外孙女,侯府庶女生的孩子,所以配不上这样好的婚事。
  “李二奶奶,上路了,咱们今天要日行六十里前面才有歇脚的地方。”
  流放的人是不能坐马车的,一切都要靠着腿走,陶心湄收起心神,又看了眼前摇摇晃晃的李二一眼,她上前扶住了他。
  李二原本被打了一百五十军棍,已经是血肉模糊,还要走六十里,实在是如在针上行走一般。好在建国候夫人心疼儿子,暗自贿赂了甲兵,离了京城,让他能趴在板车上。
  而陶心湄却要一直走,甲兵奇怪的看了陶心湄一眼,不是说这位是谢丞相儿媳妇的姐姐吗?原本还以为有油水可以捞,没想到谢家连个招呼都没打,那甲兵心道,果然古话说的好,大难临头各自飞。
  余晖即将落下,把陶心湄的影子拉的很长,城门关了起来,再也看不见了。
  谢家嫁女戏台子上热热闹闹的唱着《桃花扇》: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第九十二章 要去东北
  汪淑儿是真的不知道陶心湄这么快就上路了; 她忙完了谢三姑娘的婚宴,天已经黑了。春嬷嬷知道她累,唤了人来帮她洗脚,汪淑儿不经意的问了一句:“陶姐姐那里什么时候上路?”
  她说了后; 见春嬷嬷没说话; 她忽然意识到什么:“嬷嬷。”
  春嬷嬷倏地跪下了; 她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我的好姑娘,我这也是为了你好,您明明知道陶表小姐她犯的那事儿; 所有人都看着; 您悄悄让人打点好就行。这么大喇喇的去了; 旁人肯定会说闲话的。”
  原本汪淑儿是要春嬷嬷留意汪淑儿的事情; 没想到春嬷嬷欺瞒她; 她有些生气:“我跟陶姐姐的关系那么好; 岂能因为她受难了,我就避开; 这我成了什么人了。”
  谢大少正好进来; 见春嬷嬷跪着,又见小妻子生气,含笑问道:“这是怎么了?”
  汪淑儿见是他进来; 也不便说什么; 只让春嬷嬷下去; 便把这件事情跟谢大少说了,她语气中含着歉意让谢大少听了很是不忍:“你放心吧; 我已经让人去打点了,到了崖州让人看着一些。快别伤心了啊,早点休息吧,这几天累坏了。”
  “又要麻烦你了。”汪淑儿破涕为笑。
  谢大少揉了揉她的头发:“你我夫妻,这也是应该的。”
  **
  过完年,初哥儿和福姐儿才头次见到祖父,信郡王脸上全是风霜,可见这场战役胜利来之不易,他作为副帅,恂亲王过世他生怕皇上怪罪于他,又拼命打到最后,现在交给几个将军后才回京覆命。
  家里早就翘首以盼了,信郡王妃双手紧握着,不停的跟玉彤和赵群感慨:“若是你父王见到初哥儿和福姐儿,保管高兴的很。”
  她说的没错,信郡王回来就送了大礼,福姐儿被皇上赐封了郡主,初哥儿也收了许多礼物。原本应该信郡王的女儿们得此殊荣的,但他三个女儿全部都嫁出去了,而赵群又是世子,世子的嫡女福姐儿才有这样的待遇。
  当然他还带回来了一个消息,就是赵群要负责去东北开垦,任都指挥使,也就是要去东北上任,算是捞金之旅,以后赵群的资历也好看些,不仅仅是凭恩荫封王,本人还做了许多实事。
  此次跟他一起去的还有不少宗室子弟以及官员,东北人少地广,也把内地的人多运点过去。听到这个消息,玉彤先看了一眼赵群,见他满脸欣喜,她也就为他高兴。
  “仗打完后,蛮子一时半会儿的缓不过来,正好把那儿开垦出来,今上准备军民合一,开垦永业田。若是有敌军来犯,也不要怕,你此去还要跟那几位将军把关系打好。”信郡王知道此事耽搁不得,所以先提挈了重要的跟儿子说。
  而信郡王妃一则喜丈夫回来,一则忧儿子要出去了。至于玉彤也要求和丈夫一起去,信郡王惊讶的看了儿媳妇一眼:“那地方可不像别的地方,现在很多地方都没有开发,苦的很,可不是闹着玩的。”
  玉彤笑道:“正是因为这样艰难,儿媳才想跟着去,世子毕竟是男人,生活起居这块我去照料才好。”
  初哥儿那小子正在揪信郡王的胡须,信郡王被他揪的心甘情愿,也就答应玉彤了:“也好,你们夫妻二人同去,也让皇上看看你们的决心,不过初哥儿和福姐儿就留下来吧,他们年纪小,可经不得颠簸。”
  可惜这次战争封赏太让人眼红,很多人携家带口表决心,有的人还准备驻扎东北,这让圣上更高兴了,还亲口表扬这位官员。
  了不得了,不表扬还好一表扬,连准备驻扎东北的恂亲王一家准备把孩子也带走,而不准备在东北长期待着的赵群也准备把孩子带过去。
  所以,玉彤精简过的行礼不得已又加了许多东西,还随行携带了一位小儿大夫,但玉彤其实是很高兴的,谁愿意和自己的孩子分开啊!赵群就更忙了,他要跟信郡王的幕僚们打听情况,还要跟一起去的宗室联络感情。
  这个时候玉琪带着儿子赵鹏过来了,她们家准备这次直接去沈阳中路建王府,原本是老太妃在长子家养老,现在也要跟着一起走。
  “玉彤,我是来看看你怎么收拾的,我们王爷什么都不愿意带,还说我带多了?”玉琪提起这个就恼火。
  因为赵晟成了新任恂亲王,宗室并不大买账,而且皇上垂垂老矣,这次回来都是用药吊着命,据不完全消息,很多事情都已经是太子在处理了,恂亲王当时对康王很不错,这点事情恂王府的人都知道,赵晟很知趣的避风头。
  玉彤其实带的东西也不多,她道:“既然是要去开垦的,我们带的都是常用的,其实好些也没带。”
  玉琪细细的看了看,冬天的毛皮衣裳,布匹带的多,药品带的不少,她道:“你们要带多少人去?”
  “不多,就三十来个人吧,有十个还是护院。”这还是再三删减过的,要不然就玉彤一个院子吃的丫头婆子就二十多个人,更别提赵群还要带幕僚,长随小厮,其实带的人并不多,都是常用的习惯的,像春樱夏桔或者王妈妈这些人事必定要在身边伺候的。
  不过,这不是去享福的,玉琪也知道,可她们跟玉彤不同的是,以后她们就要一直住沈阳了,可不像玉彤还能回京城。
  临走之前,告别亲友是必要的,因为要走的时间已经定了,以后回来可能又是一番变化。尤其是张钊若是再外任,又是好些年见不到面,再有张瑰如果中了进士,可能又有他的前程。
  想到这些,出走时的意气风发就显得有些沉重了,赵群抚了抚她手:“彤儿,怎么啦?要下马车了。”
  玉彤撅嘴:“夫君,还没走就开始想家了。”
  赵群失笑,又想起这段时间他太忙了,有时候甚至直接睡书房,很少跟媳妇说话,毕竟要去东北,那么远也比较艰苦的环境中,他竟然忘记考虑媳妇的心情。
  “别担心,过几年我们就回来了。”
  玉彤微微点头:“哎,现在我成亲都两年了,其实我跟你才是真正的一家人,是我想左了。”
  娘家再好不能养她一辈子,爹娘再好,他们也有他们的生活,只要她过的好,大家彼此牵挂着,这就好了。
  张钊这次没有直接让赵群去外边说话,都聚在里屋说话,连夏姨娘都过来了,她越发瘦了,没有年轻时候饱满鲜嫩的模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