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才开始正式干活了。

王巨先骑着马来到那五千名战俘面前,也没有五千人了,又有一百多名战俘因各种各样古怪的原因而死。

王巨翻身下马,从这一个个目光呆滞的战俘身上扫过,说道:“我朝士大夫喜说以和为贵,我不喜之,总之,你们西夏强大了,必然会来侵犯我朝。但将我朝激怒了,也早晚发兵攻打你们西夏。这很正常,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关系,没有友谊关系。中原强大了,你们会来依附,中原弱小了,你们必然会来侵犯。但是……你们还是人吗!”

“你们穷我知道,你们过来抢掳我也理解,但为什么要杀害无辜的百姓,为什么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现在这种下场,是不是你们自找的?不过没关系,我朝陛下圣明慈善悲,还给你们一个机会,现在正在重给岁赐,也正在派使会谈,只要谈好了,本官还会释放你们回去。包括现在,你们与我朝百姓一样的伙食,一样的供给。但谁若不认真的劳动,偷懒或者抵抗,本官杀无敕!”

但就是这样,王巨仍将他们单独放在一起,又派了一营保捷军日夜看守着。

王巨又骑马来到民夫前,继续训话:“各位父老乡亲,我知道,让你们来,你们心中不高兴,朝廷只担负了你们的伙食,每人每月只有三斤肉,也只提供了一些简易器械,包括这些工棚,还是你们自己伐木盖的,甚至还让你们自带扁担、箩筐、铁锹、铁锤,但是我想说一句,这几年,几乎年年有灾害,两位先帝大行了,加上大顺城之战,国库空空如也。所以有这些钱帛担负伙食,还是官家从内库里掏腰包垫付的。别看朝廷所出甚微,实际这个用费不小。”

这倒不是虚夸。

去年关中略有旱情,粮食收成不大好,因此一半粮食是从中原调运过来的。

那必须用河船装到三门峡,再卸下来,走几十里道,重新装上小船,进入渭水,不过好在这里是泾水下游,仍能通航,但就是这样,一斗粮食成本运到工地上,也超过了一百五十文,其中还有一半是粟,否则换成面与米,成本会更高。

这还要感谢一个人,薛向。

由薛向调度,浪费不严重,否则成本会超过两百文,若是官员再无能,三百文也不是不可能。

但难就难在第一年第二年,今年若是两边合龙,便能得到大量耕地,若是抢在中秋合龙,说不定还能提前种一些冬小麦下去,那么明年粮食供给压力也就会轻松了。

然而王巨心中清楚,没那么简单,到了冬天,粮食会更紧张!这才是最悲催的。

现在工地上近五万人,一天消耗的粮食就能接近一万斗,想一想仅是粮食,这个水利完成,就得花多少钱吧。况且还有蔬菜咸菜,每月的三斤肉,柴米油盐,以及各项材料,包括火药等等。

这个没必要与百姓们细细算账了,王巨继续说道:“但是呢,一旦郑白渠修好后,受益的是谁?是你们,是你们子孙后代。眼下吃几年辛苦,几年后,这里将会变成关中最肥沃的地区。”

还不说,真有一半百姓理解了。

至少看这阵场,这回朝廷与前几次修渠大有所不同,看样子是来真格的。

“树牌!开工!”王巨喝了一声。

几十个衙役将一个大木牌树在边上,木牌上是一幅地图,清楚地标注了所有干渠与支渠的路线。

但这次王巨有些坑。

事前杨蟠侯可问过一句,要不要丈量一下原来的耕地,以防以后淹没,或者其他原因,好有所补偿。王巨说无需,不用丈量,因为各县县薄上有所有人家的田亩,包括各个等级,这都是记录在案的。照这个县薄记录补偿便是。

这也能说得通啊,现在这么乱,如何丈量?

然而隐田呢,一旦郑白渠修建起来后,那些隐田便掉到坑里面了。因此这个木牌下面还有一个露布,自今日起,垦田不得计入各县薄册,朝廷毋认。

等着传令兵,将王巨的话一一传下去,王巨手指着一名汉子,问:“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叫韦白平。”

“好,今天就由本官与你共同抬石。”王巨说完了,脱下官靴,穿上草鞋,拿起木杠,看着还呆呆站在哪里的韦白平说道:“快来干活。”

“明公也干活哪。”

“你们为了自己干活,本官为了朝廷干活,有什么不对吗?”

“这不大好吧。”

“别废话,也休想偷懒,我们快干活。”

韦白平依然傻呼呼地,但被王巨牵着手,来到下面,王巨熟练地用筐绳兜起石头,说道:“韦白庄,抬啊。”

那就抬吧。

但王巨这一出,让侯可傻眼了,让附近所有百姓一起傻眼了。

第三一〇章爱民如子

韦白平脑袋整轰轰作响,他还不明白其中的意义,说道:“明公,将筐绳往前面挪一点吧。”

他个子比王巨矮,只好抬前面了,筐绳往前挪,他的负重就会多一点,王巨就会少一点。事实王巨将筐绳还稍稍往后放了放。

“韦白平,我出身同样寒苦,十二岁便尝试着养活我,以及我弟弟妹妹。十三岁便种了十几亩地,能吃得苦。”

“但明公是文曲星哪。”

“如果我是文曲星,你们也是星星,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劳点燃亮光,点燃着大宋的富强。”

“明公说得多好哪。”

两人来到未来的渠边,将石头放下,又返回去重新抬。

李万元这才反应过来,匆匆跑过来说道:“妹夫,你不能这么做啊。”

“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你是官员。”

“二哥,我问你,我是不是人?”

“是人,但……”

“乡亲们是不是人?”

“是人,但……”

王巨又不等他担字后面说出来,又问:“我是不是大宋的人?乡亲们是不是大宋的人?我朝太祖与赵普相公说齐人,何谓齐人?”

“不过……”

“不要不过了,二哥,你是我二哥,也带点头,替乡亲们帮一点忙。”

李万元傻了,自己来劝,可好,将自己也搭了进去。

其实李万元不懂,他说的心术,这才是真正的心术。

别看朝廷会花很多钱,然而百姓心中未必高兴,本来陕西就是各种役的重灾区,兵役,劳役,差役。

现在朝廷仅是提供了伙食,别无其他补助,如果帮一个月还可以,但这一修,可能就是两三年,以后分到田了,那会很开心,但那是以后,现在却是苦哈哈地做着无偿劳动,当真各家各户没有活做了?即便王巨说得能使水点着灯,大家心中还有些怨气。

然而自己下去了,带头了,那么大家心情就会是两样了。

其实论操守,他比范仲淹差远了,不要说三百年来他第一操守无双的范仲淹,即便比起王曾、张知白、包拯等人也差了不知十万八千里,同样也不及王安石。

只能说与韩琦、司马光、欧阳修这些人差不多吧,反正大家一锅黑。

赵顼说的规则,已经被王巨在反复利用,尊守规则,见鬼去吧,如果权利足够大,他不但会利用规则,也敢践踏规则。

他外表看起来很光鲜,是因为生活不是太奢侈,做事虽有心机,但肯带头,肯下身体,肯犯险,肯用心思,而不是其他士大夫抱着美妓,喝着美酒,用嘴喊,仁义俭让,或者用笔写,却不知太守之乐也,然后呢,然后便没有然后了。这一条就远远胜过了诸多士大夫。

试问有几个士大夫主持水利时,象他这样做?

所以在军中,他收了军心,在百姓中,他收了民心。

其实与吴起替兵士吮脓一样,这都属于心术,而且是很高明的心术。

这次抬的石头有些重,王巨说道:“韦白庄,喝个号子。”

“好来。”

两人吼起了号子。

效果立竿见影,整个工地上都在吼号子,气氛立即变得热火朝天。别抱怨了,连营田使大人都穿起草鞋在亲自干活了。

太阳渐渐落山,县尉看到时辰到了,让军士吹响收工的号角。

王巨翻身上马,回泾阳县了。

但几乎所有民工与兵士一起默默地看着他,随着又将华池县那一营派来指导爆破的保捷军兵士围住,问长问短。

“这有什么奇怪的,你们可知道,听到王知县不回华池县了,多少百姓痛哭?他弟弟妹妹离开华池县,然后几千百姓一直送,有的送出了子午山,一直送到直罗县城。”

“这么爱民哪。”

“那是自然,你们可知道,几乎华池县每一个角落他都跑遍了,这才熟悉地形,水淹西夏大军。知县有一句话,我不收礼,也最痛恨收礼。这是他家人离开华池县的,若是他本人去了华池县,百姓都不会放行,想走都走不了。看到他身边的那个蕃子么?他就是一个蕃族的强人队长,有万夫不挡之勇,大顺城之战中,杀死了七八名敌人。为什么愿意跟随王知县?别的官员不敢碰蕃子,王知县孤身前往各个蕃部,用鞭子抽,甚至杀人,但蕃子个个感恩戴德,称呼王小老子,什么叫老子,恩爹!因为王知县是真爱民如子,做事公平,什么吃苦的活都带着头。摊上他带着你们修水利,你们值了。不相信,你们去一去华池县,多少百姓在眼巴巴地盼望着王知县再做他们的父母官。”

“这样啊,看来真是一个好官。”

“什么话,怎么这么难听,什么真是,王知县乃是天下难得的好官。”

“是啊,我想起来了,哥子,你叫什么名儿?”一人问。

“我叫韦白庄。”

“明公与你抬石头,绳子都放在杠后的。”

“我怎么不知道?”

整个工地在议论纷纷,侯可站在边上听了许久,心中微微感叹,也折服了,至少民心上来了。

第二天王巨还是如此。

于是连小郑泉那边的工地都传了开去。

杨蟠苦逼了,王巨在带头,他也只好带头,放下身架,捋起袖子,他没王巨的气力,但能做一些小活计。

第三天王巨还是如此。

但到了第四天,王巨停了下来,不得不停下了,因为要开始爆破燧洞,这玩意儿王巨也没有经验,但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跑么?

而且为了增加威力,这一回的火药包量很大,每一个足足有两百多斤,外用铁皮包裹,因此王巨必须亲自指挥,还要观察爆破后的山岩情况,以防意外发生。

不但他,连侯可也过来了。

两声巨响传出,天摇地动一般,随着诸民夫一起欢腾起来。

有了这个利器意味着什么?什么样的渠也能修好了,朝廷承诺以后分给他们的良田也必能实现了,并且他们的施工时间也会变短。

王巨指挥着大家,迅速将石头抬走,然后走过去观看。这才是一个开始,还要继续。

但王巨还是抽空,看了看大家的伙食,以及工棚的牢固。

爱民如子嘛,于是戏肉便来了。

当天傍晚,王巨与侯可回县城。

宋县尉迎上前说道:“有十几个乡绅正在县衙等候二位,说有事要谒见。”

“知道了,侯知县,你猜他们来有何用意?”

“不大好说。”

“侯知县,我朝以和为贵,为什么周边却没有一个朋友,倒是敌人诸多?”

“还不够强大。”侯可叹了一口气说,王巨所言非虚,西夏辽国就不说了,大理不能算是敌人,但绝对不是朋友,交趾人更不老实,吐蕃本来算是朋友,可现在渐渐倒向西夏那边,马上熙河都要俯首向西夏称臣了,哪里称得上朋友?

西域是朋友,高丽是朋友,但那是邻居吗?

“不够强大只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以和为贵。”

“怎么讲?”

“软了,只好给别人好处买安,但人心无足意,国家也如此,今天给了一贯钱,明天他们就想一两银子,后天就想一两金子,给长了,不但这些国家贪得无厌,反而似乎是理所当然了。然后呢,连朋友也没有做了,最后满眼是处皆是敌人。想要朋友,必须学会一手握着大棒,一手握着果子,听话的赏果子吃,不听话的大棒毫不客气地打过去。当然,不给果子只给大棒,难免又要落一个穷兵黜武的下场。”

侯可沉思,说:“但不强大起来,如何手舞大棒?”

“侯知县,指什么为强大?难道非得军事?外交不算强大,经济不算强大?比如西夏,只要封锁上十年八年,会有什么结果?并且这只是初步阶段,高明的得象秦国那样,远交近攻,有目标的挥舞着果子与大棒,几百年如一日地去实现,那才真正做到了极致。”

“然而秦国迅速灭亡。”

“那也是必然,李斯说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有两个问题,一是用人之道,量才是举,唯才是用,所以秦王明知道郑国是韩国人的奸细,然用之修郑国渠,于是秦国更加富强。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用了什么人?第二个问题,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既然混一天下,天下人都应当当成秦国人了,但秦国如何对待六国百姓的?如此,秦朝岂能不亡?”

“这似乎又是一个说法。”

“道理一样,再比如我朝,不求用敌国之人吧,为何有南北分岐,说什么南方人都是奸滑之辈,南方就没有好人了?”

“可确实南方人不及北方人朴实。”

“侯知县,或如寇准与王钦若。”

“正是。”

“那我再说一句,若无王钦若带着孤军奋战在大名府,澶渊城下如何迫使敌人议和?寇准却以为澶州之功是他一个人的,挂在嘴边吹嘘,又用南人来嘲笑王钦若,换作韩公,换作欧阳公,会不会反击?”

“王钦若媚惑主上封禅,又受贿金。”

“真宗不封禅祥瑞,王钦若岂敢媚之,况且寇准似乎也赞成过真宗祥瑞吧?是收了一些贿赂,但侯知县,你扪心自问一句,如今北方有多少士大夫派门人家人行商,兼并,行商也罢了,何曾纳过商税?兼并也罢了,为何要隐田?这与贿赂有何区别?我就不说王钦若在大名府表现的勇气了,再说寇准,生活有多糜烂,想信你也知道吧。为何五十步笑百步?”

“子安,你是在狡辨哪。”

“好吧,那我再问一句,如今天下我估计耕地能接近七百万顷,户薄上只有两百几十万顷,这些地上了哪儿,难道被上天偷去了?还有郑白渠的地呢?”

侯可终于语塞了。

岂不是大家彼此彼此。

“好吧,这些不是你我议论的范畴,看看这些乡绅们来干什么吧。爱民如子,不要搞错了,我杀起人来也厉害。”

侯可哆嗦了一下。

第三一一章屠刀(上)

泾阳也属于关中的边缘了,不象延州,十几个乡绅都穿着绫罗绸缎,衣着十分精美。

看到侯可与王巨进来,一起施礼:“草民见过王大使,侯知县。”

“不必多礼,”王巨挥了一下手,两人坐下,侯可自觉,没有说话。

可能王巨很爱民吧,也能吃苦。

但百姓只看到王巨的一面,还有一面百姓是没有看到的。

这一面当中也有一些优点,比如能听从大家的意见,不骄傲。

有妙思。

智慧惊人,至少他所认识的二十岁青年当中,无一人能及,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不过在这个年龄能与王巨相比的,即便是这个天下,也不会很多。

做事果断。

但有一个很坏的毛病,那就是极度好胜,那怕他脸上时常挂着温和的笑容,可那种好胜还是无法隐饰,掌控欲望十分强烈。所以脾气好的杨蟠都无法忍受。

侯可想一想,还是算了,自己只是协助之职,何必与王巨争?

不过还好,王巨也只管本职内的事,同样不插手泾阳本县事务。

“说说吧,你们来要见我们,有何事?”

一个绅士站了出来,说道:“王大使外父姓李吧,老朽侥幸碰巧也姓李。”

“你是什么意思,你家闺女有这么好命吗?”李万元不乐意了。

“二哥,你回去吧,这里是县衙。”王巨说道。自己是官,但李万元不是,不要小看了泾阳,这里同样有一些望门,有一些绅士有着小背景。

然后王巨又继续说:“那个关系的什么,姓什么,就不要再说了,无论姓王姓李,在我心中一样。你们直接说正事吧。”

“是这样的,河渠动工,我们十几家的耕地都受了一些损失。”

“李员外,你意思让朝廷赔偿你们的损失?”

“不敢,不敢,河渠修好了,对大家都有好处,老朽岂敢提出无礼的要求?这几年损失……”

“不要说得难听,渠工是分成三步的,会造成一些耕地无法农耕生产,但顶多不过一年时光,什么几年哪。”

“是,是,不过许多地被淹没了,那就不是一年了。”

“李员外,这个你放心,凡是受损的耕地,朝廷一律会补偿,一旦河渠竣工,许多荒田将会变成良田,也足以补偿各位。”

“但是老朽听说了大使颁发了露布公文,说自现在起,任何人开垦出来的新田,朝廷都不会承认。”

“是有这回事,国家财政困乏,陕西百姓同样过着贫困的生活,因此朝廷会用新得的耕田,以用工换田的方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