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安,这个我们来安排。”

“切记,保密。”

“我知道,西夏攻打王家寨,正是为了这个技术。”

“王家寨的仇,我会让他们十倍回报的!”王巨冷哼道:“我们出去吧。”

外面人差不多到齐了,一片喧哗声。

王巨走了出去,一百余人一起站起来说道:“见过明公。”

“都落座吧。”

大家坐下。

王巨看了一眼,分成了两个群体,一个群体就是各指使,一个群体就是各大豪强的家主。

王巨先来到各豪强面前说道:“各位员外,郑白渠竣工时间指日可待了,本官也不说什么废话,好与坏,你们自己都可以亲眼看到的,特别是泾阳的变化。泾阳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儒家说中庸,民间也有许多类似的谚语,比如进一步悬崖峭壁,退一步海阔天空,适可而止,知足常乐。你们都是周边最有钱的人之一,远比常人富裕。除非你们象西晋王恺、石崇那两个傻瓜那样斗富,否则你们包括你们子孙,都衣食无忧了。增加一百贯与少一百贯,对于你们来说,仅是一个数字,但对于贫困百姓来说,一个是活命,一个是绝路。你们稍松了松,国家财政宽裕了,百姓至少不会饿死了,这个国家也就平安了,那你们包括你们子孙可以继续地过这种富裕的生活。”

“然而国家衰败了,你们也休想能保住房你们的家产。我只打一个简单的比喻,唐朝都城就在长安,这一带放在唐朝也属于京畿地区,那时候产生了多少富豪,但他们现在到哪里去了?你们有几人是依靠唐人祖先财产才有今天成就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因此本官希望秋后分田时,你们不要给本官带来为难。”

说完了,又来到诸指使面前:“站在这里,本官比较高兴,为何,你们的薪酬比禁兵少,各种垢齿的事却罕有发生,战斗力也更强。升官发财,本官也想,但记住,想要升官发财,你们就要想办法使手下士兵只从你们的话,训练得更强大更团结,那样上了战场,就会打败敌人,有了军功,就可以升官发财。这才是正道,如果靠歪门斜道,我只说一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旦察觉,那不会有好下场的。”

“放心吧,明公,”诸指使拍着胸脯说道。

王巨压了一下手,示意他们安静,又道:“不久后很可能我会离开,但没有关系,有苗将军他们在,会继续象本官那样主持公道。我们都是同一类人,不是坏人,会救人,会主持公正。但我们也不是好人,至少不是烂好人,因此也会杀人。各位员外,各位将军。只要你们不违法乱纪,本官随时欢迎,就象今天这样坐在一起吃酒聊天。但不守法纪,贪得无厌,便是某些人的下场。来人啦,将那几人拉上来。”

全二长子将方指使八人拖了出来。

余下四人罪行较轻,黠字流配处执了。

王巨开始宣读罪状,然后说道:“拖出去斩了。”

就在门外,当着大家的面,将八个将校卡嚓了。

有的心怀鬼胎胆子又小的豪强吓得快要尿裤子。

王巨这才写奏报,递到京城,司马光气疯掉了,这两个王,大王小王,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第四〇一章十条罪

“陛下,你不管啦?”司马光借着侍读讲课之机,忍不住说道。

忍无可忍了,而且他有点莫明其妙,这个小屁孩子,自己不但没有斗倒,反而吃了几次小亏。

“司马卿,韩琦杀焦用,与王巨杀人,谁杀得更高明?”

“韩琦杀人不同,他是渭州知州兼安抚经略司。”

“这么说,韩琦知了渭州知州比朕的诏书命令还有效?”

“陛下,这个小国贼早迟会败坏大宋的。”

“卿乃忠厚之人,朕不想再听什么国贼之类的刻薄话了。”赵顼不悦地说。

不过这次王巨杀人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

所有仇恨一起被王安石拉去了。

先是唐介,活活气死了,然后是曾公亮,实际曾公亮对王安石变法还是支持的,就是不大清楚王安石怎么变。然而隐隐感到王安石不大好掌控,并且可能朝堂会不得安宁。于是以老请退。富弼身体不大好,时常请病假。赵捘芰Σ蛔悖蛘叻从δ芰β挥龅绞拢七鍪挥辛恕R虼耸比顺浦惺槲喜∷拦剩醢彩晾希诲霾。平樗溃話苦。这个中书实权,基本就掌握在王安石手中,但也更招人恨了。

特别是郑獬,更看不惯了。

而且他有大功,在倒韩那一夜,有两道重要的诏书,一道是张方平写的外放韩琦的诏书,一道就是他写的任命张方平与赵捨沃碌内椤

正是这两道诏书,让赵顼顺利倒韩,国家也顺利平稳过渡。

与地域无关,纯粹是眼红,因此很看不惯王安石。

不过有一些南方大臣因为上位了,同样与宋灿们走到一起,不要问为什么,请看XX露薇,不过她这类人很少,包括真正的灿们同样不多。但在宋朝宋灿很多,要命的他们手中都有权利,包括话语权,是宋朝真正的精英。

也不是所有北方大臣都反对变法,如韩绛便是王安石哼哈二将之一,但这个原因也复杂,韩绛从开始便被王安石拉上了战车,并且他们家的家产远不及吕家,受到的伤害不大,因此本质上对变法不大排斥。还有吕家的一些人也支持变法,有的是本心为了国家支持,有的纯粹是为了投机取巧想上位。

所以王巨一句话说得很准确,变法派与保守派,新党与旧党,南人与北人,比如二苏,他们就是旧党,然而他们也是变法派,但属于温和性质的变法派。

暂时是混战。

郑獬对王安石上位很不舒服,他有一个好朋友叫滕甫,滕甫与司马光不是一路子的人,吕诲才是司马光一路子的人。

滕甫与王安石很早也有恩怨,他们为开封府试官时,滕甫屡称一试卷,王安石只好列为高等,拆封后乃是王观,王观平时与滕甫比较亲善,但为人很差,王安石素恶,这时他知道上了滕甫的当,自此以后,与滕甫不再往来。新仇旧恨,涌上心来,滕甫同样恨上了王安石。

他下去治灾,劳苦功高地回来,赵顼召见,滕甫便趁机进言道:“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汩之也。”

赵顼没有当一回事,便随心问了一句:“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

滕甫说道:“君子无党。譬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之主也不能治。”

赵顼十分同意,这才象话吗,欧阳修那个朋党论在放屁,都整成朋党了,还是君子!那么牛李二人岂不是君子了?

因此将滕甫提为翰林学士兼知开封府尹。

两人不时地下绊子,王安石同样也不高兴,目为“滕屠郑沽”。

这里又有一个规矩,除罢宰执,必须皇帝下诏,翰林学士草诏,送达银台司,然后在朝会上宣读,才能通过。

然而两制官员的除罢诏书,那就要宰相亲自书写了。

其他四个宰相老病苦死,只有王安石来书写了。王安石久久没有落笔,正好这时候郑獬送了一个机会给王安石,有百姓喻兴与妻子阿牛合谋杀一个叫阿李的妇人,郑獬不按新律处执。于是王安石有此为借口,将郑獬外放到了杭州,滕甫便来救。不是说君子不朋吗,为什么要营救郑獬?

于是将滕甫外到郓州。而且这次王安石执笔很快了,迅速就将两道诏书写好。

钱公辅看不下去了,也来相救,外放到了江宁府。

王拱辰不服气了,也来上书,判应天府。

只放过了一人,吕诲,这时候王安石没有与司马光撕破脸皮,吕诲是司马光的好朋友,因此看在司马光面子上,继续让吕诲呆在御史台。

不但吕诲,王安石继续在拉拢吕公著,这也证明了他感到变法的困难,渴望这些豪门之后,能协助他。

所以至今他还没有大动静,一是没有想清楚,二是继续在观望。

做了,开始做得很小心,比如派刘彝、谢卿材、侯叔献,程颢、卢秉、王汝翼、曾伉、王广廉八人行诸路,察农田水利赋役。究竟全国下面是什么情况,先了解一下。

再者就是这个民不加赋税,比如郑白渠,修好后,不加赋税,但国家收入提高了,还豢养了五万名保厢军。但郑白渠建修难度很大的,若是江东圩,河北水利,除了河工外,其他难度都不大,用钱也不多,也不是用钱不多,主要劳力是免费的,所以真正花钱的地方不多了。然而见效快。

修好了,只要守住,不让豪强吃掉,真正分到百姓手中,国家就能纳到赋税。这也是一种民不加赋税而国用增加。

接着免河北流民夏税秋税,赐河北役兵特支钱,先施下仁政,换取好名声。

接着改革科举,建学校复古,罢诗赋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取进士。

大苏听到后,立即上奏说:……上以孝取人,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上以廉取人,则敝车羸马,恶衣菲食;凡可以中上意者,无所不至矣。自文章言之,则策论为有用,诗赋为无益;自政事言之,则诗赋、策论均为无用。然自祖宗以来,莫之废者,以为设法取士,不过如此也。矧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意思没这个必要。

是没有这个必要,但王安石此举大有用心,就象赵顼裁减恩荫,马上大名府就传出了谣言,为何,咽喉也,舆论也。科举改革,什么形式都无所谓,主要就是为了这个舆论,这样一改后,以后就能用新政,做为论策的题目,天下读书人就不得不为新政吆喝鼓吹了。

雅一点就是大义。

赵顼当然不知道了,大苏同样也不知道,只是认为这样做没必要,因此赵顼召见,大苏说道,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

实际大苏不是反对变法,就是希望慢一点,动静小一点……

过节便产生了。

但这时王安石还在观望,这种心理也是在仿佼桑弘羊,王巨说霍光杀桑弘羊是为了赢得豪强的欢心,王安石不会这样认为,他认为桑弘羊之死纯粹是卷入了政治斗争才被处死的。他在变法中,虽有许多豪强反对,但还有一些顶级豪强在支持他。

所以王安石变法有两条没有动,一是恩荫,即便现在赵顼动了恩荫,他自始至终没有表态支持,反而说了一句,陛下,你太急了。

其次是商税,士大夫在王安石变法中,他们家人行商,仍是免税政策。

但王安石没有弄明白就是,捅一刀也是捅了,捅两刀与捅一刀有何区别?于其试图缓和这些人的怒气,何必不拉拢一些温和派大臣?

正是这种心理,他迟迟没有动手。

但两人的变化,终于让他开始了真正的变法。

科举只是一个改革,不能算是变法。

忽然吕诲打了鸡血,上书王安石十条大罪。第一罪,嘉佑时,因开封府争鹌鹑公事不当,御史催促谢罪,傲倨不从,这是对领导不尊敬。

第一条就操蛋,那么你对领导尊敬哪?

第二条,王安石把辞官当成行为艺术,在英宗朝时,“有山林独往之思”,等到“陛下即位”,“自知江宁府除翰林学士”,居然屁颠屁颠地来上任了。这就是对前任领导不尊重而对后任领导极尊重,这是“见利忘义”,是“好名欲进”。

这一条更操蛋,夫子说的,君明则出,君暗则隐,王安石是君明则出,也不能点出来哪,赵顼能高兴吗?况且还有富弼呢。

第三条,王安石居然给小赵上课时想坐下来讲,他到底想干什么?“将屈万乘之重,自取师氏之尊”,“真不识上下之仪,君臣之分”。

帝师是坐着讲还是站着讲,官员早就说明确了,司马光也坐着讲过的。这一条翻将出来,司马光何以情堪哪。

第四条,王安石上任以来,“事无大小,与同列异议”,如果事情做得很好,就把美名自己要了。如果发生了什么错误,就把责任归到领导那里,让老大当冤大头。

事实是其他三个老大是苦病老,议都没得议,何来异议?岂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第五条,王安石判案简直是随心所欲,“与法官争论刑名不一”,比如那件阿云案,王安石就“挟情坏法,以报私怨”。

这又是没影子的事,难道王安石与那阿云有一腿,或者报那一个怨?司马光?两人现在不是没有翻脸吗。

第六条,王安石“初入翰林”,就“称弟安国之才”,请小赵赐王安国进士。对人“小惠必报,纤仇必复”。当上参政以后,则“卖弄威福,无所不至”,有小人“奔走门下,唯恐其后”,阴结朋党,“怙势招权”。

王安石是赐了进士,然而条例司现在只有两个官员,一是小苏,二是吕惠卿,吕惠卿不好说了,但小苏进了条例司,难道也是奔走门下?

第七条,宰相不视朝,王安石任意“逐近臣补外”,“意示作威,耸动朝著”,以“专威害政”。

王安石是逐近臣补外,可其他几个宰相得视朝啊,其他三人病老苦,王安石比吕诲更苦逼,当真中书里不做事吗?

第八条,王安石气死了唐介。他联想道:王安石能气死一个,就能气死第二个,如此下去还了得!

第九条,王安石鼓动章辟光“进危言以惑圣聪”,“意在离间”,“朋奸之迹甚明”。

这一条就更奇怪了。

当年赵曙在闹濮仪,高滔滔与赵顼都不大认同,赵曙闹得越欢,内宫反而越团结。特别赵顼带头,兄弟三感情好,与两个太后关系也不错。因此两个太后对两亲王也十分重视。前年赵顼继位。

著作佐郎章辟光上书,岐王赵颢也渐渐年长,不适宜呆在内宫,让赵顼最好将赵颢迁于宫外开辟王府。这也是好心话,沾到这个皇权,不要说兄弟了,即便父子也往往会反目成仇。

然而高滔滔大怒,认为章辟光是在离间赵顼兄弟。赵顼为了让母亲高兴,便派人将章辟光抓到大牢里关了起来。实际赵顼也不想处理章辟光,但母亲在气头上怎么办?这一拖拖了两年多,赵顼看到母亲气早消了下去,也将这件事差不多忘记了,于是将此案交给中书审问。

王安石看了一下案情,立判章辟光无罪。

本来就没有罪吗,即便说错了,人家也是为了赵顼好,为了宋朝宁。

但正是这个案子引起了吕诲恼火,他坚持章辟光有罪,是离间皇上与亲王。好吧,为了团结,最好将赵允让的几十个孙子一直重新搬到皇宫,那才叫热闹与友爱呢。

实际闹将开来后,现在的高滔滔也都一笑了之了,你一个吕诲就是舔高滔滔屁屁,人家也不会领你的情。

第十条,王安石“居政府与知枢密者同制置三司条例”,意图“兵与财兼领之”,“掌握重轻可知矣”,其所作所为,“实动摇于天下也”

只有这一条说中了,王安石在集权,可这个集权是赵顼准许的。

按照惯例,御史在朝堂上弹劾宰相,宰相是不能还嘴的。

不过私下里可以向皇上申诉。

但还用得着申诉吗?王安石也气着了,俺气出病了,请病假。他这一请病假好了,中书彻底罢工。

赵顼不得己,将曾公亮与王安石喊来问话,问王安石怎么办。王安石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于是出吕诲于邓州,苏颂写制书,他问曾公亮这道制书怎么写,曾公亮只说了一句话:“章辟光治平四年上书时,王安石在金陵,吕惠卿在监杭州酒税,如何得教?”

苏颂会意了,于是草写:党小人交谮之言,肆罔上无根之语。

赵顼看到这一句大惊,这句批上了,吕诲算完蛋了,苏颂无奈道,乃是曾公说的。赵顼也无语。

但这个十条大罪,让王安石终于失望了。

于是他推荐吕公著接替吕诲为御史中书,由翰林学士到御史中丞,严格来说,是平级调动。但没那么简单,因为吕公弼是枢密使,按照规矩,吕公著做了御史中丞,吕公弼就得要下去。

这是有意相逼吕公著,我初来京城,孤身一人,巴结你,你可以不睬我,但我现在是参知政事,继续巴结你,你凭什么高高在上?

然而吕公著就是高高在上,甚至默认吕公弼主动辞相,他就是不接过王安石送来的橄榄枝。

吕韩范,吕!

这才是大宋眼下的第一豪门。

王安石没办法了,也不能再拖了,变法开始!

第四〇二章在等着

王安石先将薛向调为淮、浙、江、湖六路发运使。

王安石哼哈二将一衙内,哼哈二将,吕惠卿,韩绛,一衙内,王雱。实际这说法也不大对,还有两人,薛向与王韶,若没有薛向,王安石没那么快将宋朝经济扭转过来。至于王韶作用那更不用说了。

王韶这条线王安石暂时还没有搭上,但还有其他几个助手,小苏,章惇,大程,吕嘉问,这也是寿州吕家子弟,王安石好不容易争取过来的,还有周敦颐。大程与周敦颐名头太大了,可实际他们在政治上表现很丑陋,之所以依附王安石,全完是一个政治投机者,想上位的。

这个也无妨,实际想上位才是根本。当真为了国家命运,才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