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4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和跳起来说:“又变大了。”

“什么变大了?”

“城市,去年来的时候,哪里,哪里,原来还是空旷所在,现在却出现了房屋街道。”

“为何没有城墙?”张商英又问道。

“张公,这里与宋朝不同,随时面临着蕃人蛮人的入侵,所以需要建设大量城墙堡砦。但这里是一个个大岛,除了零散的土著人外,没有大的危害势力。一旦建设城墙,花费多,而且墙里墙外,将大伙强行分隔开来,墙里的人就会失去共同抵御土著的责任心。”黄和解释道。

两人时不时地说着话,葛少华却一直没有作声,但他心情很激动。

王巨临行前,给他写了一封信,以前王巨招收的许多门客,都带到彼岸担任各个部司以及各市主要官员了,或者管理着庞大的商业。如果成立公司,王巨手下这个公司乃是这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盈利率放在国家当中,也能排到前五位。

但有几个人留了下来,如韩韫,如协助章楶的几个门客,不过这些人,也将陆续一一从云南路撤到彼岸。另外还有葛少华。实际葛少华也想去彼岸,哪里才是他的家,而在宋朝,特别是舆论未扭转之前,葛少华所到之处,都会遭受着无形的排斥。

因此王巨刻意写信给他,再忍上几年,到时候向朝廷提出致仕,然后再去彼岸。

看着岸上一张张带着笑容的脸,葛少华心情很激动。

“看来移民在这里生活得确实不错,”张商英说,他又道:“到那边看一看。”

说着,走向东南几里外的一处所在,在这里有许多工棚,去年迁移过来的移民大多数先安顿于此处。根据各人的情况,先行让各个邸店作坊招聘,然后官府才派人过来安排。

许多移民已经安排好了,还有一些百姓,不过丰市派人送来许多食物,衣服,应当做得还不错。最让张商英感慨的是每一个移民都穿上了新衣服,这显然是诸海客给的“福利”。

张商英心中想,移民多了,必然增加房屋,所以城市也一年比一年扩大了。

其实不仅是移民,王巨很早就派人下令,如果一对夫妇,能在两胎外多生下一个子女,那么一周年抓周时,官府会赠送相当于十贯钱的财物,如果长大成亲,官府会赠送一对新人相当于二十贯的财物,以此奖励百姓多生多育。

百姓生得越多才越好啊,因此这边一对夫妇往往平均下来,能生下五六个孩子,所以从内部来说,人口扩张也很快的。

并且最早一批来的移民,他们的子女也开始长大成人了。

当然,在这二十年内,这边仍渴望着从宋朝那边迁过来大批移民。人口缺得太多。

就是未来一百年两百年,仍需要彼岸大批的移民。不过那时候,人口欠缺不会象现在这般。

张商英没有多想,说:“我们去州衙吧。”

得办正事了。

几人进了城,张商英忽然又说:“原来也有穷人啊。”

黄和在丰市城呆了很久,自然了解真相,说道:“张公,这是必然,有的人吃喝嫖赌,好吃懒做,或者遇到天灾人祸,但这些海商们先前已经资助了粮食、房屋、衣料,甚至包括工具,也安排了未来的生活,可自己不做事,海商们也就不管了。不过海商们又下了一条命令,鼓励一些富裕的商人或主户捐助善事,并且用这些善款来抵消税赋。然后再安排这些富商家中的娘子,设立一个机构,专门管理这些善款的去向,如修桥铺路,赈济寡贫,兴修学舍等等。如果贫困人家遇到天灾人祸,可以向这个机构提出援助申请,然后看情况对其户进行一些帮助。不过那些好吃懒做的,那就不会管了。”

“这个好啊……”张商英喃喃道。

实际就是王巨在庆州划分善户的加强版,从美帝哪里学来的。

天朝的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姓名,不准求回报,这个道德标准太TMD的高了。

但这是极少数人。

而且现在这边各行各业,生机勃勃,穷得没办法了,也逼得这些人最后放下身体。

几人来到州衙,找到乐知州。

看到故乡来人,乐知州十分高兴,连忙吩咐家人沏茶上来。

张商英问王巨何在。

乐知州说王巨带着一家老小去了大山那边的温市。

那我们快点过去吧。

这非是在吕宋那边,一来一去,在路上就会耽搁八个月了。而且他们从永乐城之战后,赵顼又处理了文彦博等事务后,才离开的。也就是到了十月中旬才正式出发。

但回去后必须得赶季风,所以时间很紧张。

乐知州叹了一口气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不这样,有的人还是不甘心的,”葛少华冷漠地说。

乐知州无言,一会才说道:“如果你们去那边,路途远,还要经过条山,条山很大,有许多难以管制的土著,我让张兵曹护送你们过去吧。”

各市置正副市长,以及六曹,但丰市既然交给了朝廷,市长便取缔了,然而六曹官员依然保留着,实际上政务还是六曹官把持着。

张兵曹带他们前去温市。

翻过了苍茫的条山,张商英奇怪地问:“为何未看到土著?”

“这里是温市与丰市的主要要道,有许多凶悍的土著被先后镇压了。还有一部分归化,有的安排到各坑矿,有的教导他们放牧。主要我们这一行数十人,全副武装,大约看到这情形,他们主动躲避了。如果人少,说不定就会对我们袭击。”张兵曹答道。

“多否?”

“不算太多,但也不少,主要分布在内腹,哪里我们还没有开发,暂时没有冲突。”

“太可惜了,”张商英叹道。

这一路过来看到太多太多荒凉的地方,如果换成宋朝,得容纳多少百姓哪。

其实也未必,他们这一行,是这边水系比较发达的所在,再往内腹去,就是大片大片沙漠与戈壁了。

真正能容纳很多百姓的乃是他认为最艰苦的地区,那些热带岛屿。

然而张兵曹就没有再做解释了。

一行人来到温市,实际就是后世的悉尼。

但城市中心未必在后世悉尼的位置上。

先行人口少,以海滨为主,以各条河流为主,这才容易生存下去。

不过温市未交给宋朝管理。

但温市也有一个优良的港口,离温市越来越近,张商英忽然惊叹道:“那是什么?”

第745章古怪的制度

远远地看去,几艘大的出奇的船只就象几个怪物一般,屹立在港口不远处的船坞上。

每艘船上立着五排高大的桅帆,还有一些小侧帆,并且这几艘船上还竖起着高大烟囱。

其实这些年彼岸的船只越来越大,甚至陆续出现了许多吨位达到一千五百吨的大型木兰舟。但这些船都不及眼前这几艘船只庞大,样式也古怪。

那些烟囱又是干什么的?

张兵曹解释道:“因为前年派船队探测了彼岸,但去彼岸,沿途缺少可做补供的岛屿,因此从前年起,就开始建设试验一些新式船舶。它们就是先行试验的几艘船,用了纯钢龙骨,使结构更稳定,于是船舶安全载重量增加到四万石到五万石之间。至于那些烟囱,则是推进船只前进的一种机器,这种机器必须烧石炭,所以用这些烟囱排放烟雾。”

“就是王公所说的新机器。”

“嗯,就是,实际很早就在研发了,烧了无数钱帛,然而陆续出现了种种问题,直到少保过来后,才查出来,乃是封密性差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个封密性,前年船队去了彼岸后,除了寻找一些粮食作物外,还刻意寻找一种树胶。其实不管少保回不回去,这些未来也要交给朝廷的。”

其实史上原始的蒸汽机十分简单,但王巨记不得了。

他所绘制的蒸汽机不仅有锅炉,还有汽缸、连杆、转轴、曲轴、飞轮、齿轮箱、调速器、各种阀门阀杆,其复杂度远超过了瓦特改良后的蒸汽机。

反正不能对照欧洲工业革命的进程,就象现在蒸汽机技术还没有完善呢,这边已经在开始研究电力了。当然,等电力出现,还不知道会等到什么时候,更不知道会烧下去多少钱帛。

这超过了张商英所能接受了范畴,只能沉默了。

但他又指着天际处:“那是什么?”

“那是高炉,冶铁用的,张公,放心,这些技术,未来少保也要交给朝廷。”

“我们去找王公吧。”

…………

“少保,如果不是这次永乐城之惨败,恐怕官家还未必下狠心让少保回去。”吕何让说道。

在坐的几十个人可是说是这边最重要的人物了。

“吕兄,这就是帝权的悲哀之处,换作任何一个有雄心的皇帝,也不会同意我的要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

“其实我认为少保最好还要拖上一年。”陆乐平道。

王巨过来后,确实如黄和所说的那样,很忙。不仅是要著写更科学的教课书,还有彼岸的彼岸,以及各种研发。这些研发的成功,将会化为巨大的生产力。

王巨一走,这些研发又会回到原先缓慢的过程中,并且会浪费大量钱帛。

而且王巨也不是没有插手政策,相反的,过来后,经过了一系更制度人事的整顿安排,但这不是乐知州能清楚的了。

这些都没有做完,因此陆乐平才劝说王巨能拖上一年。

王巨摇了摇头,他通过黄和的嘴巴,知道赵顼曾大病过一场了,自己能拖得起,赵顼拖不起。

“我召各位来,主要是商量一件事,关系到未来的制度革新。各位,你们一直对我将各矿坑便卖给各个商贾感到不满吧。”

自去年冬天起,也就是这边的春天起,王巨着令下面将许多中小坑矿,以及一些非关健的作坊,一起拍卖,或者让私人承包,但这边才刚刚发展起来,穷人不多,然而超级富人同样也很少。于是王巨还下令,让银行贷款给这些个人,让他们经营这些作坊与坑矿。

所以一度让手下都产生了误会,以为王巨以此得到大量钱帛,又傻呼呼地捐给宋朝去。

那边是母国,这边才是“祖国”!

“我再次重申一条,不管我们未来发展如何,彼岸始终是我们的母国,不可割裂,那怕彼岸有新的政权代替了大宋,只要不是异族人,我们还是要承认他们是我们的母国。如果几百年后,技术发展到大海不再是畏途时,这几片大陆在条件适合下,最好重新一统。可能彼岸不清楚,但各位应当清楚,在这一百年内无论是从移民,还是从经济的角度去看,我们必须倚靠彼岸。”

“少保,去年大食那边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了宋朝。”陶青说道。

“陶兄,你所说的仅是盈利情况,但实际总贸易额呢?”

大食商路正式打通后,不仅是丝绸、茶叶与瓷器,这些都是宋朝交易过来的,一部分带回来,还有一部分带到倭国或者大食那边重新交易。也不仅是这边的出产,如蔗糖、蜜饯、香水,立钟,还有一样出产,非是皮毛,皮毛几乎还是与宋朝交易了,而是器甲。

有人说大食刀。

大食刀是很有名气,但与夏国剑一样,真正上好的大食刀都是用好钢千锤百炼而成的,成本极其高昂。

所以这边量产造价极低的各式武器,在那边大受欢迎。

而且大食分裂成若干国家,并且又与欧洲各国打来打去,正是卖军火的好时机。

于是除了与火药相关的武器外,其他武器能卖就卖,包括这边仿制的神臂弓。

反正隔着遥远的天山,再怎么打,以冷兵器,始终对中原构成不了威胁。至于绿绿法蒂玛王朝会不会利用这些武器击败东征的十字军,将欧洲踩于脚底下,与王巨有何关系?

因此这些更先的冷兵器,立即成了那边的畅销货,仅是去年,就获利相当于近三百万贯的金银。

当然,得到了这些兵器,那边各种战争立即升级……

从利润上看,那是不及大食了。

然而各种贸易,包括这边所产所缺的,皆是离不开宋朝。

赵念奴小声地问:“大宋会亡吗?”

“没有永远长存的国家,又是帝制,因此大宋早晚必亡。我若不做努力,可能在这几十年内宋朝就会灭亡,或者逃向南方偏安一隅。但就是做了努力,各种危机,大宋能继续立国两百年,那就算是侥幸的。”

“可惜官家舍不得放百姓过来。”

“不仅是人口危机,各位壮士到了彼岸带回来各种我需要的粮食,这些粮食推广,可能会使大宋多养活一千万户百姓。再加上这种移民,那么人口危机会延迟上百年,一百多年才能爆发。至于胡虏的威胁,我们这些新式武器一旦得到推广,也会缓解之。但最大的危机,就是帝制本身,这就是我喊诸位来商议的主题。”

“帝制?”大家一起不解了。

蛇无头不行,如果不立皇帝,没有了一个领首的人,再加上各个岛屿的存在,岂不是马上就乱了套?

“为何官家要搞异论相搅,以至一些有能力的人,不能很好地发挥才能?实际还是帝制本身的缺陷。如果是忠心的大臣,做了限制确实贻害了国家。如果是有野心的大臣,有了异论相搅,就能限制他的危害。比如丁谓,当年章献太后感到丁谓野心后,立即将他流放到了岭南。但这不是帝制最大的缺限,它最大的危害就是皇帝集中了最大的权利。如果是一个英明的君王,那么国家很快就会中兴。如果是一个昏庸的君王,国家很快就会走向灭亡。比如隋文帝留下的底子不厚吗?隋炀帝短短几十年就败完了。”

“为何开国之君往主贤明,后面守成之君越来越差?也不是什么守成难,而是开国之君往往从千万人雄中脱颖而出,多是一代人杰。也就是从千万英雄中厮杀出来的唯一人雄,他们能成功不仅是运气努力,还有超人一等的才干。可是后代却是在几个甚至只是一个皇储中挑选出来的人君。别说龙生龙,凤生凤,实际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虽然受的教育比一般人要好一点,但许多人养在深宫里,不知民间疾苦。所以往往一代不如一代。”

“说老实话,我朝几代人君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也没有将燕云收回来,甚至丢掉了西北,但总体来说,没有一个是昏庸的君王,经历了数代,这已经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但那是中原,我们这边是各个岛屿,未来还有那两片更大的大陆,那么困难更多。如果是帝制,说不定几十年后,你我的后代就会相互厮杀。”

“少保,你说怎么办?”黄良担忧起来。

“黄兄,不急,我再来说说我这几个儿子。赐儿到了苏州与我汇合后,听我说要将他带到彼岸,硬是不同意,几乎是我一路打着拖上船的。来到这边后,居然跑到青楼里瞎胡闹。”

赵天赐在他母亲身边吐了吐舌头,虽然挨了王巨许多次板条炒肉丝,但他也不怕他这个便宜父亲。

“他就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说坏吧,也没有做什么坏事,更没有什么坏心,就是殿下纵容着,养成了大手大脚的性子。诸位,你们想一想,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家,那就花一点钱吧,相信每年的利润只要拨出一点点,就足够他花的了。然而如果成为一国之主,手中拥有无上的权利与财富,会是如何?”

“再到平儿,平儿我没有带到身边,是我的错。并且因为我在南方的种种,许多京城权贵子弟在太学里排斥,这段很不好的遭遇,让他性格有些阴沉,有些偏执。作为普通人家的孩子,这也无所谓。但作为国主,你们有没有想过另一个人,隋炀帝,此人文韬武略并不在唐太宗之下,然而因为强势的父亲再三打压,生生培养成一个偏执狂。这样的性子,能不能适合当国主?”

“再到滔儿,他还小,看不出来,不过我将他带到身边仔细地观察过,他性子颇类他的母亲,比较疏淡,这更是好性子了。然而做为国主行不行。莫要说仁宗,仁宗时猛人同样很多,因为政见也产生了巨大的争执,但有没有闹得象官家这样不可开交的地步?所以仁宗看似性格仁厚疏淡,实际心机罕有人能及之。并且这边又是各个岛屿,管理起来就更困难。”

也就是他这三个儿子,不管性格是好是坏,不算是坏人,但个个都不是做皇帝的料。

“我再说各个产业,开始时,由我指导,在你们带领下,开始开发这边,但在你们心中,这些产业,包括船业,作坊,果园,牧场,耕地,坊矿,甚至连百姓都是我的。这一点我很感谢你们。然而正是抱着这种想法,所有的产业都混杂在一起,最后越来越乱。于是我在广南时授意你们改革行政与产业的制度以及规范。”

“但我这次过来,又出现了许多混乱。为何,产业太大,太杂了。这是我们还在,又是从我们手中创造出来的,大家都比较珍惜。然而我们一走,这种又杂又大的产业混乱可想而知。所以这次我将许多坑矿作坊全部拍卖给个人经营。以后还要精简,除了一些重要的产业外,余下的还会尽量地拍卖给个人经营。至于保留下来的产业,以后每年拿出两成利润交给皇室,四成利润,将会分配给诸位有功之人,余下的四成,则交给国家救急之用,或者协助国家兴修水利学堂,或者赈济扶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