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5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不能对赵顼说,而是到了那时,赵顼还能活着么?

因此将这些重臣召集,到时候不管那个人上位,只要他这么做,反对声音就会很小。

章惇问:“太保,那个细绒棉找到没有?”

“只是听说了,但那边太广大,不大好找,如今还没有找到,不过这个问题不重要。”

粗绒棉质地差,产量不大高,而且少棉多籽。但最少比种植麻葛桑强吧,并且织机已经渐渐在改进,想要更精美的棉布,大不了学习黎人了,里面缠杂蚕丝混纺,如果织工精细,也不亚于大食那边来的棉布。

这几年,每年都从南方运来几千万斤棉花制品,调向了北方。

虽然木棉司失控了,但为朝廷带来的相关商税收入,以及互市税赋收益,甚至市舶司的抽解收入,也达到了一百余万贯。

而且南棉北调,同样养活了许多人,甚至造就了造船业的进一步繁荣。

“当然,我还会让彼岸寻找的,无他故,棉花的繁荣,粮食的高产,使得南北收入悬差越来越大,为了未来,必须找到这种更好的棉花,用以抚平南北收入的悬差。”

“太保远见,我不及也。”

“子厚,你也不必过谦,没有诸位的帮助,我能做什么?不过这次,彼岸也带回来几样好东西。”

“哦。”

“过一段时间,它们就能运到京城。”

这一回带过来的物种比较多了,有木薯,但那是放在南方种植了,只带了几个样品来到京城,还有木瓜、蕉芋,这两样也只能在南方种植了。

还有向日葵,辣椒,花生,南瓜,佛手瓜、番茄,腰果等等。

共有二十一种杂粮蔬菜。

主要彼岸已经在美洲扩大了生存范围,已经设置了九个安居点,迁徙了七万多百姓过去,还有近两万名战士。

那边有许多部族,或者也能称为国家吧。

不得不派了许多兵力过去。

但与原来的相比较,那一边气候更适宜,土地更肥沃,特别平原之多,难以想像。

可就是到现在,彼岸仍避过了墨西哥湾那一带,想要挑战那个国家,没有二三十年,是不行了。

甚至王巨打算撤到彼岸,亲自训练一些兵士,去对付那个国家。不是非得要对付那个国家,而是想修一道运河,不一定有巴拿巴运河那么宽阔,如今也没有那么大的船只,最大的不过一千几百吨,一个差不多的运河,就可以使两边海洋得以沟通,这样,才能开发更肥沃平坦的两美东部平原地带。

但因为活动范围增加,所以看到了许多当地土著人的食物,他们能吃的,宋朝也能吃。

大多数被带了回来。

并且又找到了一些香气浓郁的花卉,但那些花卉就没有带到宋朝来了,而是放在彼岸养殖,用于制造香水的。

这些用快船运回来的,并且在船上催芽,正好能稍稍抢过来种植时季。

可能它们没有红薯玉米土豆重要,不过可以做为补充,还可以丰富蔬菜种类,其意义还是很重大的。

除了这些植物外,还带回一样东西。

看着它们,赵顼好奇地走了过去,连忙被王巨拉住。

正好,一个太监已经过去了,然后被喷了一口唾沫,大臣们冒冷汗,这个玩意儿看上去很萌,怎么如此没礼貌呢,如果刚才王巨不将皇上拉住了,一口唾沫喷到皇上脸上,这可是在宣德门外,许多百姓观看呢,那事就糟糕了。

赵顼也冒了冷汗,问:“王卿,它们叫什么名字?”

“羊驼。”

“这个无礼的畜牲,看上去倒也美观。”

“陛下,非是美观,它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何?”

“陛下,比如博奕,棋术差的人,只能做到对手走一步,自己应一步,棋术好的人,如果更差,就是应一步都做不到,因此就是这应一步,他都不能看到整个棋面。但棋术好的人,则能看到三四步,以及整个棋面。如果棋术更好,则能看到五六步,八九步,甚至十几步。如果能看到十几步,又能看到整个棋面,行了,绝对是一个博奕高手。”

“做事也如同博奕一般,做官更如博奕一般,普通的官员,连手头眼下的事都做不好,又能谈到什么长远计划呢?但高明的官员,则能看到几年后,甚至十几年后。因此先主三次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未出山,便三分天下。这是先主那时候力量太差了,如果换成曹孟德如此三拜诸葛亮,又对其信任重用,曹孟德又如何会有赤壁之惨败。”

张商英忽然醒悟过来,他在后面说:“太保,这也是未来?”

“人无远忧,必有近虑,其实指的就是要看到未来。”

“未来……羊驼?”范纯仁糊涂了。

“如果说战马,不拿下西夏则罢,拿下西夏,以后朝廷会不缺战马了,不仅是腾冲马,川马、吐蕃马,西夏马,以及陕西与河东养着的一些马匹,还能从辽国夹山与阻卜回鹘购买战马,同时彼岸还能提供一些战马,这次彼岸又带回三四千匹良驹。不过它们是用大船装载过来的,要稍后才能运到中原。”

“也不是皮毛与肉食,彼岸百姓数量增加,畜牧业也开始日渐发达,他们就可以向大宋提供大量肉类与皮毛,但问题还是西北的本身。西北水土在恶化中,一旦停下战争,百姓数量增加,必然又会迎来贫困的生活。故此,我将陕西路定为推广杂粮的重心地区,但汉人可以种植杂粮,那些羌人与蕃人呢?”

“国家不能再执行买安政策了,如果国家一味偏软,反而会让这些蕃人肆无忌惮,变得不好治理了。因此得授之以渔,想办法让他们生活变得好一点,所以臣推广了定牧。但定牧还是不够的,这个羊驼同样是一个手段。陛下,你看,它们的毛地如此细腻,其柔软保暖,胜过了羊毛数倍。因此一旦得活,并得以繁殖起来,其毛售价将可能是羊毛的数倍数十倍,则会使得一部分蕃人收入增加。他们生活变得富裕了,即便有两三枭雄人物想要不诡,也不会有百姓跟随他们谋反作乱了。”

其实饲养羊驼不容易,就象这批羊驼,在路上就死了近半!在王巨记忆中,****已经引进了羊驼,但还没有大规模的养殖。

想要在宋朝大规模的养殖,得要很长时间了,同时还要陆续地从彼岸不断地将羊驼带回来,才能保障其推广。但等到各部蕃人羌人人口增加,同样得要很长时间了。

比如西夏,现在能有多少百姓?

但这是好事儿,不仅减少了平灭难度,未来还容易迁徙一些汉人过去定居。

用汉人来稀释党项人的比例。

王巨又说道:“不仅是羊驼,臣还有其他的计划,在唐朝时,凉州地区的葡萄美酒与毛毯,就名闻天下,但因为战乱与西夏的统治,这两项产业皆萎靡不振了,另外要务必拿下居延海,只要拿下居延海,西可以与西域,北可以与阻卜,打通商贸关系,这些措施一一落实,整个西北地区贫困的局面就会立即改观。西北也就正式被我大宋收入囊中矣。”

这才是未来……!

但现在王巨也不用这些“未来”的什么来验证自己了。

这么多天下来,王巨已经在迩英阁开讲了九篇。

这些开讲内容涉及面之广,让人惊叹万分,而且其中的一些想法之远见深刻,只能让人叹伏。

甚至赵顼下诏,将这些开讲的记录,一直封存起来,只有重臣才有权利观阅,以免得它们流传到了民间,又流传到了辽国或者其他敌对的国家。

观礼结束,然后就是用这些新作物做宫宴了,真正的种籽一起催芽,船一泊岸,就立即安排人手种植下去了,不可能还带到京城,那样岂不耽搁了种植时间?

大家还是很开心的,要么美中不足的,就是那个更好的棉花了。

李清臣忽然将王巨拉到一边问:“太保,程颐,你打算如何处理?”

程颐被押到了开封府,开封府官员与御史台官员联合起来审问此案。

你说你冤枉的,没有人相信了,不但如此,得交出你那个同伙,以及有没有他人协助你策划的。

然而小程比较强硬,比大苏够种,就是不承认,反而一个劲的啐骂王巨。

他也没办法承认啊,确实很冤枉啊……

这时候司马光上了一封弹奏,一弹劾王巨不能随便将一个有功名的大儒绑架。

二弹劾王巨不当蛊惑皇上,将延和殿当成菜市场,生生弄出一个闹剧般的审问,延和殿是什么地方?难道延和殿如今变成了各州县衙堂了吗?

三弹劾王巨心机深沉,这件事看似不合理,实际很合理,正是王巨选择了小程,才让大家相信。再用小程打击广大功勋老臣,甚至包括小小案,都是王巨一手策划的。

说得……真的很对啊。

但问题是谁相信他呢?

司马光上书后,也知道这个结果,他又说了一句,听闻此事后,臣夙夜不眠,两年后,大宋危矣。老臣知道王巨这个奸贼看到这份弹劾奏章后,必会对我打击,臣自己儿回涑水去吧。

意思是王巨将西夏拿下来后,声望达到了巅峰,那时候说不定就有反意了。

这太恶心王巨了,如果赵顼真的听信了司马光之言,那么王巨出兵西夏,必然会对王巨有一些掣肘的动作,那样王巨还想平灭西夏么?

而且效果赫然,王巨看到这份弹劾书信后,不得不说了一句:“臣一旦去了陕西路,请陛下务必于潼关集结重军把守,于关城之上,置放五十门火炮。”

潼关守住了,王巨就是手中有重兵,也不能东进了。

赵顼解释。

王巨又说:“陛下,臣知道陛下对臣十分信任,但众口难辨,如此,才能可以封住某些人的嘴巴。以后,同样可以当成制度。不仅是西夏,未来还有辽国呢。如果再象五路伐夏,或者三路伐辽那样,群龙无首,各自为战,还会败北矣。但将大军交与某人之手,他一定是臣这样的大臣吗?如果其心叵测,那该如何是好?”

赵顼都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

然后王巨不顾赵顼反对,亲自下令,兴修潼关城,又于上面布置火炮,又对赵顼说:“潼关主将,请于臣离开京城后,由李清臣选拨。”

为何呢,李清臣也旧党,与王巨关系不是很和睦,因此让李清臣挑选潼关主将,绝对不会挑选亲近王巨的主将。这样才能将潼关扼守住。

赵顼迟迟。

实际在后宫中,高滔滔听到这件事,眉头也舒展开来。

但王巨于其说给赵顼听的,其实就是说给高滔滔听的,都这样了,老人家,你放心了吧。否则自己去了陕西后,这些家伙挑唆个不停,万一赵顼有变,自己大事休矣。

这也能算是未来……!

两人算是较上劲了,司马光拿王巨无辄,王巨也拿司马光无辄,人家修了资治,也算有功的,言者无罪乃是大宋的规矩,就算上书说了一些过份的话,他自己离开洛阳回涑水了,王巨又能拿司马光怎么办?

甚至王巨想借此强行将洛阳这些耆老遣散,都没有办法做到了……

因此,王巨讥讽地问了一句:“始至今日,司马光等人仍想将我踩死,想破坏我的伐夏大计,你让我如何处理程颐呢?”

第812章想不到的人

李清臣嚅嚅。

实际王巨与司马光都是在打不要脸的悲情牌。

不要以为司马光真的以为小程冤枉了,那么多大佬呢,而且延和殿的消息传到洛阳后,司马光也有点忽信忽疑了。

说不定小程笨得无可救药,真这么做了。但真与假重要吗?

对于王巨来说,真与假同样也不重要了,大家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方面,都是彼此彼此。

但两人打出的悲情牌效果却是两样的,特别王巨都没有追究司马光,更没有解散洛阳耆老会,所以司马光这么一闹,显得极其粗鄙无礼嚣张跋扈。

或者说你岁数大一点,资格老一点,当真以岁数与资格用人?那样,也不要磨勘,按察官员政绩,直接论资排辈与年龄用人得了。

好歹王巨是当朝宰相,一口一声王巨,连字也不呼之,并且不停地冠之****小人,不要说你是一个离开政坛的老臣,就是皇帝,也不能这么对待当朝宰执吧。

但王巨则显得颇有大度,在大度的背后,似乎是无可奈何。

因此司马光离开洛阳时,送行的百姓几乎寥寥无几,更不会有百姓山呼真相公了。

实际呢,司马光的心在滴血,这么多年的隐忍化为一旦。

但王巨呢,得到了两个巨大的收获。

第一个收获就是洛阳耆老会,实际这些耆老有许多老家伙都死掉了,包括富弼与王拱辰,活着的有影响并且让王巨始终担忧的只有三个人,文彦博继续呆在池州,司马光返回涑水老家,还有一个出忽所有人意料的,那就是小程,还关在了开封府大牢里,但小程经过王巨这么一整,是彻底息菜了。

因此洛阳余下的几个耆老,已经不足为惧。

没有解散,等于解散!

第二个收获则是暴戾的旧党,经此打击后,基本上一蹶不振,而且也让王巨彻底抹黑。

很可能高滔滔上位后,还会重用文彦博,吕公著,冯京,冯公著与冯京王巨不担心,担心的乃是文彦博,然而在现在这种名声下,文彦博如果不作为,说不定可能再度在宰相位置上呆上几年,如果作为,推翻自己的政策,那么必然会让大伙群起夹攻。

也就是高滔滔上位后,很可能会多少改变自己制订的种种政策制度,但想彻底推翻,那非常非常的不容易。

至少王巨去了陕西路后,再也没有人敢在背下里下黑手了。

这么地折腾,可不就是为了这两个目标?

但这种想法,谁能猜倒?

甚至根本就没有人考虑过高滔滔在后面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李清臣求情都惭愧了,让他如何开口。

“李公,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尽管说,我能接受则接受,不接受,也不会责怪你。”

“这……”

“李公,这几年,论处罚官员数量,以我为最,但处罚的官员,要么就是不作为,要么就是贪墨,要么就是无能,但可看到我以私用人,以私罚人?还有许多官员,对我也提出了许多善意的意见,说错了,我同样耐心地向他们解释,那怕是一个知县。说对了,我立即听从。但除了颠倒黑白,居心不良者,我可有因为有人对我提出批评,而责怪过?”

“那我就说了,可否以安焘梁焘三人用之处理程颐。”

三人当中,安焘最舒服的,他是开始嘛,不能处理得太过份,因此贬到了丽州,一个好地方,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梁焘二人则很悲催了,放在了热带地区,折腾了好长时间,才转到丽州养息。

在李清臣心中,最想要的结果就是象安焘那样,但害怕王巨不解气,因此第二种结果也能接受,最少不会死人。

“也行,置于丽州编管吧。”

“编管哪?”

“那么放在绵州做通判,但有一条,如果不适应哪里的天气,朝廷绝对不可能调往丽州,你同意否?”

绵州现在都懂了,哪里正打着仗呢,没有几年,那个岛屿是拿不下来的。

而且还是一个酷热无比的所在,如果病了都不让调动,小程只有等死的份了。

编管就编管吧,至少丽州天气好啊。

李清臣还以为象安焘那样,呆上两年,又能调回来。

这一回小程去了,就休想再回来了。

“那么就依李公之意了,”王巨说道。

“就依我意……?”我是这个意吗?不过李清臣不是那种暴戾的人,怎么办呢,只好担当一个罪名吧,不然这样审下去,最后朝廷还不知道如何处罚小程呢。别以为大苏,大苏只是写了几句牢骚诗,但没有用丑陋的手段污蔑当朝宰相。

其实这正是王巨所想要的结果。

至少未来病弱的赵佣在听讲时,不会一站就是好几个时辰了。

两害已去一害。

而且赵顼暂时还死不了,在赵顼督促下,宫中的人小心地伺候着赵佣,赵佣又听从自己的劝说,每天练上两三回五禽戏与军拳,因此只要拖上两三年,身体也耐抗了,至少在高滔滔折磨下,不会产生严重的伤害……

那怕赵佣只能活三十岁,整个大宋历史将彻底改写!

王巨手段虽黑暗,但却一步步地将大宋带到了光明的彼岸。

不过是人了,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比如他眼下就没有想到阿里骨,也没有想到辽东即将提前发生的巨变……

这天,王巨与蔡确陆续将公务处理完毕。

蔡确让堂吏沏上茶,坐到王巨面前问:“太保,彼岸倒底如何?”

“说实话,哪里对于赤贫百姓来说,则是天堂,低税,清廉的政治,广袤的生存空间,甚至商贾为了刺激大家行善,用善款抵税,因此除了好吃懒做的人外,余下的百姓都能在几年内将生活变好,那怕遇到了困难,官府来救济,还有私人也拿出善款来慈助。但对于我朝的富人来说,则不是好地方了,各个定居点还不能做到一一联系直接,一半地区位于酷热地赤道地区,余下的就是那个大岛了,但多是半干旱平原与沙漠戈壁,真正水草丰美的场所很少很少。”

“那丽州呢?”

“丽州不错,景色优美,特别是为了制造香水,种植了许多花卉,可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