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黑大宋-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大人吩咐。”

“世伯居然有如此奇思妙想……”尤滔不由摇头。

难道吃吃苦,就能望子成龙了?

“休要小看了这个少年人。”朱清在边上说道。

杨都、尤滔,李万元三个青年平时与朱俊关系不错,朱清略有耳闻,不然也不会来看望朱俊。可这三个青年良莠不齐,特别是杨都与李万元比较傲气。

他害怕杨李二人说出什么不好的话。

这个少年虽然眼下贫困,同样傲气得很,甚至比杨李二人更傲气,而且出手果决,虽然智慧到了让人惊艳的地步,不过朱清也看出来,王巨绝不是一个大度之辈。

“小看了他?”杨都不由大笑。

“大郎,朱伯说得对,此子绝不可小视。”

大伙儿哈哈一乐。

杨都着着那个单薄的身影,奇怪地问:“他只是一个孩子。”

“你也不比他大上几岁。”朱琦继续翘着兰花指道。

“不是你们所想的那样,”朱俊仔细地回想着这几天的经历。

不是王巨的独立老成懂事与机智,朱俊现在还继续是一个书呆子,很难察觉到这中间的宝贵。

他看中的就是王巨的学问。

可能王巨的毛笔字仅能做到有些工整,不入他的法眼,更不及朱俊自己写的字。

他笔记与自学心得中也有许多错误,至少以朱俊观点是错了的。

但除此之外,有许多地方依然让朱俊赞叹。甚至偶尔在交流经义文章诗词上,让朱俊受益多多。

若是王巨是他的“同砚”,那也罢了,可王巨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这所有所有的学问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甚至朱俊怀疑若是给王巨系统性的学习一两年后,至少他的学问要胜过州学里的那些教授。

因此又郑重地说了一句:“若有可能,他以后说不定就能唱名于东华门。”

仅是这一句,大家一起呆住。

朱家三个儿子,小妾生下了朱小三还小,看不出来什么,朱家老大男风,结婚几年,居然没有生出子女,甚至妻子还是一个处……朱小二是书呆子,因此传为延州笑柄。

但绝不能低估朱二的学问。

在州学里,他的学问算是比较优秀的,未来有很大机率能考一个举子。

只是举子。

至于进士,延州倒是送了许多举子进京赶考,然而那一个中过进士?宋朝立国几十年来,唯独只中了一个诸科生,那已经在延州轰动一时了。

东华门外唱名?

谁不想!

韩琦与狄青在西北时,狄青一个得力大将焦用犯了一点儿小事,韩琦便要杀他,狄青来求情,说此人乃是好男儿,立过许多战功。韩琦轻藐地说了一句,东华门外唱出者为好男儿,他算什么好男儿。话外之音,就连你也不是什么好男儿!然后当着狄青的面就将此人杀了。

能在东华门外唱名,是几十万宋朝读书人的梦想。

唱榜之时,便是蛟蛇化龙之日!

第十九章天翻地覆

莫要怀疑朱俊的话,以朱俊的学问评价出来,至少七成让人诚服。

“二郎,你言重了吧。”尤滔怀疑地问。

“一点也不言重,天色快要接近黄昏,你们今天不会走了。”

“我们带了帐蓬过来。”敢情一个个当作来休假的。

“那你们跟我来,我将他的笔记拿给你们看。”

“好啊。”

几个人向王巨家走去。

李万元扭过头问朱清:“朱管事,朱家如何认识这个少年?”

“机缘,”朱清打了一个哈哈。

其实他也在好奇。

论语那不算,那套五经正义,这个小子才得到一个来月,这一个来月能学到什么?

几个进了王巨的家。

一个简陋的茅草屋,家中更是四壁空空,能看得上眼的便是王巨揩油买来的五经正义,另外就是朱俊带来的笔墨纸砚,一起放在王嵬替王巨打的那个简易书橱里面。

所以王巨都懒得锁门。

难道王家寨还能出窃书贼?

朱俊在书橱里拿出一叠纸张,从中抽出一张纸。

上面是王巨学习《中庸》的心得。

这时候中庸还没有单独抽出来,依然属于礼记的一部分。

至于经义,有五经,有九经,有十三经的说法,而且时常改动,不过儒家主要的经义就是《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尚书》,变来变去就是这些经义,无外乎主次轻重的变动。至于老子,庄子,管子,国语,荀子,墨子,韩非子这些书在儒家中地位一直不是很高。但现在没有中庸,没有大学,全属于礼记一部分。

纸上便是一些中庸里王巨自己揣摩出来的注解。

然而开始一行字便吸引了大家。

汝分猷念以相从,各设中于乃心,乃有不吉不迪……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中,中正,正中。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庸,用也。

天地有阴有阳,有刚有柔,有明有暗,中庸,用中也,偏阴用阳,偏暗用明,偏柔用刚,使之刚柔相济,阴阳协调,不偏不倚,治国化民,方曰中庸之道也。

中庸不是孔夫子写的,乃是他后人编著,包括中庸后面都写得云里雾里,因此大多数认为是装平庸,难得糊涂。后来也有许多儒学大家做了注解,但从就没有人清楚地指出中庸实际就是一种持中的调节之术!

这样新颖的观点后面那些纸张上继续在不停地出现着。

大家哑然。

杨都怀疑地问:“他真是自学的?”

不相信啊。

这些注释就是文字稍糙了一点,毕竟还小嘛,那来的那么厚的文字功底。

然而只要加工一下,便能当成新颖的经义诠注。

“绝对是自学的,王家寨几乎没有人识字,要么他继父识字,不过他在保安军的继父对他很不好,即便那个姜员外,学问也有限,根本没有这么深奥的想法。”朱清道。

但是他看着这些纸上的注解,尽管在心中将王巨当成了妖孽,然而现在又进一步拨高。放下纸,慎重道:“二郎,你在王家能吃苦便吃苦,不能吃苦就回去,切莫得罪他,还有你们也是。”

“我吃苦了,”朱俊愁眉苦脸地说,他摊开手,王巨手上起血泡,他更起血泡了,赵家小娘子看得心都碎了。

“吃苦也值得,要知道他以前仅读过一本《论语》,这套《五经正义》乃是因为机缘才得到的,时间不过一个来月。”

“哇噻。”三个青年一起傻眼。

…………

到了夜晚,天气便有些冷。

美丽虽好,也要身体能吃得消。

香玉便在身上加了一件花皮袄子,袄子有些小儿,便将一对丰满的胸脯勒出来。

三分长相,七分扮相,良家女子无论怎么打扮,也不敢完全学妓子那种泼辣的穿戴化妆。

不过美人此时脸上却充满了担心,看着对面清瘦的文士,轻声说道:“宋郎,你可好?”

“官兵抓得紧,不敢出来。那件事你打听得怎么样?”

“奴家听到一些,官府里的人只说了是皇城司的人出手的,但皇城司的人有些疏忽大意,将那几人放走。”

“怎么会?而且他们死了一个小婢。”

“奴家也不知。”

事实是延州知州程勘追问,那名皇城司大汉说了一句,那家小娘子乃是名门闺秀,程公就莫在追问了,以免引来更多的争议。

程勘就不好再问了,但程勘也做梦想不到乃是兖国公主。

宋吉更不会想到,如果想到了,他恐怕此时不是打听消息,而是立即逃亡。

“有点古怪,城中还有什么消息?”

“那个程相勒迫衙役到处寻找你们的下落,还斩了三个青涧城的小校。”

“他若是不收手……”

“宋郎,莫要。”

在边境做做强盗还可以,不要说西北边境,就是在其他地方,都有山大王出没,而那些生蛮生番部族更是公开的山大王。但程勘可是曾经担任过国家的参知政事,如果将程勘干掉了,那将是翻天覆地的大事件。

到时候不要说宋吉这群手下,国家机器开动起来,当初的京西陕南的好汉张海、郭邈山、党君子、范三、李宗最后也镇压下去。

“再熬熬吧。”

“宋郎,得熬到那一天,我们离开延州吧。”

“香玉,你不用担心。当初我们兄弟三人发下誓言,说好的,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孟二哥被杀,不求与他同年同月死,至少得替他将仇报掉吧。”

“冤冤相报何时了,而且官府发疯般地在找你们。”

“没事,我有一个安排,马上延州官府就没有心思找我们了。再说现在往哪里逃,要逃最少也在等朝廷大郝后,再逃离延州,那时候天大地大,我们就可以随处可去。”

宋朝的大赦特别多,皇帝登基必赦天下,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大天灾,或者国家有什么大的喜庆事,都会赦免罪犯,或者取消对在逃的罪犯抓捕,给他们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因此有的罪孽深重的惯犯,犯下事后便立即潜逃,等候大赦,赦令发出,又返回乡里逍遥自在,它也是宋朝的一个弊病!

宋吉他们不会在大赦范围之内,然而赦令下了,到时候只要他们不再继续犯事,官员会自己儿会认为揭过此案。

“什么安排?”

“玉儿,你莫要问,到时候你就知道了,那时候我就可以带你离开,让你一辈子享有荣华富贵。”

“荣华富贵也就罢了,但宋郎你可要小心哪,不仅程公,还有皇城司,”香玉一开始也没有弄清楚皇城司是什么机构,最后打听出来,将她吓着了。

宋吉阴沉着脸。

“放心,马上延州就会天翻地覆!”

PS:安排了一个公主,居然没有人异议,看来大家抗雷比我想像的要厉害啊。

实际上本书扑惨了,因此新书比较慎重,与责编沧沧,烈手与虎牙反复商议,近百章稿子修改了五次,删了十几万字,改了一个多月,差一点改吐了。若是按照烈大的建议,写得更奔放一点。但我还是不敢将节奏完全放开,怕雷着大家。因此第一卷只有几个小高、潮,节奏略略偏慢。到了第二卷就会全部拉开。请大家支持,将这本书养起来。各位的支持才是我的真正动力。

再加一更,求一下收藏与推荐票。

第二十章讲道理

坐在田垄上,王巨揉着手掌。

朱清让他带来的仆役割庄稼,便由着朱清。

几天劳动下来,王巨累得不行。

赵四娘子道:“小郎,不就是一点豆粟。”

来的时候看到朱俊吃苦的样子,她有些愤愤然,不过她畏惧朱俊,朱俊让大家不能轻视王巨,她就不敢轻视。

忍回去的话就有些不大中听了,这点庄稼能值多少钱哪,两三贯钱罢了,还不够她哥哥一顿挥霍的。但不敢说出口。

“四娘子,我听说官家连汤都舍不得吃,他是天子,富有四海,为何?”

“皇上舍不得喝汤?”赵四娘子扭头看着朱清。

“似乎是啊,听说不想劳动宫中内侍……”朱清茫然道。

“就算是不想劳动宫中的内侍,但小子又听说一件事,自太祖起,到太宗,到当今官家,平时穿着多是普通的麻衣,甚至就这种麻衣都破旧不堪,就是真宗陛下除了封禅有所浪费外,生活也不算太奢侈,为何?”

价值观不同!

正是这几个皇帝带了一个好头,宋朝才延绵了近百年的良好内治。还有许多穷苦人家,这是无奈,相信文景之治时也会有。生产力太落后了。

抛却武功不提,仅提内治,北宋这百年漫长的内治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随着这个史上最“仁”的官家去世,宋朝内治也每况愈下了,也许边荒地区百姓生活依然很苦,但未来会更苦!

庄稼的收获,不在于粮食价值多少,手中没有了粮食,村民便会救助,世界上最难偿还的不是欠账,而是人情。所以眼下王巨依然在计算着庄稼的收成,未来能养多少头羊……

赵四娘子哪里能懂得这些呢?

几个仆役帮忙,十来亩豆子与高梁全部收割完毕,甚至他们还用竹耙将晒好的黄豆打下来,搬到王巨家里。只有高梁还没有晒干,继续放在田中。

这倒不是为了赏识王巨,而且担心自家二少爷吃很多苦。

“你太狠心了,”赵四娘子责备道。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为什么要求学,虽然真宗陛下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虽然都知道一朝金榜题名时,天下闻名,富贵随之而来。可有多少读书人能够金榜题名?为什么读书,其根本还是学而致用,学了就要用上,这才是读书的真正目标。然而天下有多少读书人变成了只会读死书的呆子?”

“小郎中的啊。”朱清叹道。

自家二少爷可不就读成了书呆子?

居然赏一锭金子给乞丐,差一点将大员外活活气死。

“闻之不见,必谬,闻之不若见之!因此博览群书后必要进入求知的第二步,出门四处观察。所以夫子曾周游列国,孟子读书多年后也周游各国家,这才是游学的来历。有人说老苏少年浪荡,不顾家小,打着游学的旗号四处游山玩水,然而若无那段经历,他能写出那些雄奇的佳文?司马迁若不是周游天下,又如何写出《史记》?李白若非遍游五湖四海,又如何写那样的诗篇?”

“那叫游学。”

“赵四娘子,你还没有听明白,游学的目的不是游,而是游而学之。因此游学不仅是与学子互相交流,拜访名家,更非是游山玩水,而是对各个阶层百姓的观察,增加对社会与学问的认识。你们是富家子弟,我们是生活在最贫困的底层百姓。因此朱二郎呆在我家里生活一段时间,不仅让他知道何为甘苦,更是对另外一个阶层的观察,这才是最高境界的游学,我想这才是朱员外让朱二郎留在王家寨的用意。”

赵四娘子哪里能辨过王巨?

古代教育太呆板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说得太好哪。”朱琦摇着纸扇说道。

王巨隐约察觉得朱琦有哪里不对劲,这几天自觉离朱琦远远的。于是说道:“这样吧,隔段时间,我将家中的事安排好了,要进城买一些过冬生活用品,要么我绕一点路去延州,到时候与朱二郎一道回去,你们认为朱二郎值不值得留在王家寨,到时候可以细细商议。冬天来了,寨子会闲下来,然而那时寨子更苦……”

其实朱俊留在王家,对于两家人来说都是共赢的举措。

若是他能呆上一年半载,相信或多或少能改掉一些书呆子气,并且王巨一些这时代所未有的见识,也会提高朱俊对经义的进一步理解。

这种交流对王巨也有好处,至少在微言大义上,朱俊仍能做王巨半个老师,人家毕竟是经过系统学习,能让王巨迅速与这时代的气息接近。

朱俊呆在王家,朱家时不时送来物资,至少在伙食上一家三兄妹都有所改善。

但冬天来了,西北很冷的,王家穷得四壁皆空,甚至遮不住风雨,这也是无奈的事,难道指望王巨能在一年内治出多少家业?那岂不是笑话,就是这间棚屋,还是乡亲们与二叔合伙替王巨兄妹盖的。

朱家到时候会有朱家的顾虑,至少朱母一定会担心。

因此王巨抱着不强求也不阻拦的态度。

留下来更好,朱俊不是一个无事生非的富家子,不留下也罢。

天便迅速冷了下去。

二婶送来了三件皮袄,非是裘,就是利用二叔打猎猎到的兽皮,二婶简单缝补,做的袄子。

棉花未普及之前,北方人过冬十分困难,因此皮毛十分珍贵,几件袄子就是皮也值一些钱。

王巨却迟疑起来。

最后想了半天,才接下三件袄子,不过心中在想:“等过几天进城,买一些礼物给四个堂弟妹,将这份情还掉吧。”

看着二婶离去的背影,二妞不屑地说道:“市侩。”

这一词是从王巨嘴中学来的。

“二妞,不能这么说,落井下石者多,顺水推舟者多,锦上添花者多,而雪中送炭者则少,即便当代大家王黄州(王禹偁)于商州落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的也不过数人,逼迫着他不得不卖马谋生,最著名的还有廉颇养的那些门客,自古使然。”

“王黄州是谁哪?”

王巨只好给二妞三牛讲王禹偁落难商州的典故,实际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若非生在宋朝,换在其他朝代,早不知让皇帝杀了七回还是八回。

“这就是道理啊。”朱俊说道。

但他也没有开窃,全然不知道王巨这种教育的可怕。

“呵呵,道理很重要啊。”

朱俊没有明白。

王巨说道:“何为策论赋?实行就是议论文与散文。”

“议论文与散文?”朱俊更茫然了。

“论策的要素便是论证,提出自己的观点,找出支持这个观点的论据,然后用文字编排起来,或举例论述,或直接用经义里经典名言论述,或对比论述,或比喻论述,或用多种事实归纳论述,或类比论述,或用因果论述,或引用论述,再修饰文字,不离开论点不跑题,便是一篇很好的策论了,只是要注意,切莫为了突出新奇而去强词夺理,比如欧阳公的《朋党论》,尽管这篇时文写得无比的精妙,然而前面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