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尔虞我嫁-第6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有朝一日,桓观澜厌弃了宣景帝,想改立其他人,难道很难吗?

    所以明明这位两朝重臣立下大功,在宣景一朝,却根本没有得到什么回报,反而落了个默默无名的身死海上的结局。

    就连追封,还是容睡鹤登基之后给的。

    臣子太强悍,皇帝弹压不住,那么就顺理成章的会起杀心。

    桓观澜失踪之后,宣景帝甚至吝啬于给予后人安抚,还是孟太后看不过眼下的懿旨……这里固然有宣景帝当时迷恋舒氏姐妹的缘故,恐怕也是因为,宣景帝是要用这样的方式,打击桓门子弟,削弱桓观澜一派的势力。

    至于说桓观澜的出发点是否好意,以及他努力奋斗的目标是否利国利民……这都不重要。

    对皇帝来说,重要的是,首先是否忠诚;其次是否威胁到了自己。

    确认了这两天之后,才是忧国忧民。

    否则,就是居心叵测。

    盛惟乔将这番心得私下说给桓夜合听,桓夜合沉默了好一会儿,最后神情复杂的说道:“娘娘现在已经是皇后娘娘了。”

    这话是委婉的表示,在桓夜合看来,她的眼界跟认识,已经配得上皇后这个身份。

    然而盛惟乔并不觉得高兴,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说不出来的难受,问桓夜合:“这个道理我能看出来,想必桓公当年也是心里有数……为什么他没有特别处理同陛下之间的关系呢?虽然这很难,但我不相信桓公办不到。”

    桓夜合这次沉默了很久,才道:“其实我也想知道,可是我祖父流落在外时,我才出生不久。”

    顿了顿,她主动提起自从容睡鹤追封桓观澜以来,一直被回避的周大将军的问题,“最早晓得大将军的结局与祖父有关系时,我也很想不通。我觉得祖父不是这样的人!可是后来接触到的许多证据,都说明了他跟这事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实际上那个时候,除了祖父之外,也再没有人能够做成这事儿,然后还让北疆军不至于哗变。”

    她缓缓说道,“我能肯定的只有一点,就是祖父对于容氏,对于这天下,没有恶意。否则的话,他不会对陛下倾囊相授,更不会给陛下铺那么多路。”

    盛惟乔沉默,的确,事到如今,桓观澜为容睡鹤做的事情,都证明了他是真心实意希望容氏出一个明君,将这天下打理好的。

    只是……为什么他的许多行径,又分明矛盾呢?

    这个疑惑,不管是桓夜合还是容睡鹤,这两个与桓观澜关系最密切的人,也无法回答。

 第七十五章

    石秋案之后,容氏因为宣景帝而日渐衰微了数十年的皇权,再度兴起。

    年轻的皇帝用两次血洗,告诫了朝野上下,何谓乾纲独断。

    作为跟随容睡鹤多年的嫡系,虽然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但习惯了宣景一朝长达三十余年皇权旁落、臣子们勾心斗角当家作主的局面,前朝遗老却到底有些适应艰难了。

    这种不死心的反抗在随后的日子里发生过几次,无一不是以血溅三尺、合家株连为结果,到了贞庆五年的时候,朝野上下才终于彻底的平静下来,不敢再擅自对贞庆帝的举动,尤其是宫闱之事指指点点。

    但是这样的情况对于盛兰辞夫妇来说并不能够完全放心,因为容睡鹤的说一不二,在他对盛惟乔还一往情深的时候,自然是好的;可要是有朝一日,他变了心,那么同样也没有人能够制约他什么。

    也就是说,盛惟乔的未来,将在他的一念之间。

    盛兰辞夫妇所以反而越发的烦恼了。

    可这个时候容睡鹤气候已成,就算国丈夫妇想做点什么也是无能为力,还有坑女儿的可能,也只能暗自祈祷了。

    五年的时间,太子容珒已然入学,他的老师是容睡鹤亲自选的,以罗朴为首。

    这个人选在世人看来,是对容睡鹤恩师桓观澜的缅怀,也是贞庆帝知恩图报的证明。

    当然这个时候的容睡鹤对于这样的名声已经看的很淡了,他选罗朴只不过是因为罗朴的学问确实很不错罢了,到底是桓观澜的得意弟子。

    要知道桓观澜当年门生遍天下,声势既浩大,以他彼时的身份,也不可能随便选择一个人就收作入室弟子。

    罗朴出身贫寒,是寡母辛苦养大,这样的情况,能够成为桓观澜的入室弟子之一,是实打实的才华横溢天资卓绝。

    论到功底的扎实,其实还在容睡鹤这个考取过状元的皇帝之上。

    毕竟容睡鹤当年念书的目的性很强,就是冲着金榜题名去的,从来没有沉下心来做过学问。能够有独占鳌头的成就,大部分靠的其实是天赋。

    只是容珒似乎没有太多的传到他这个父皇的资质,这孩子也不能说不聪慧,然而对于念书实在没什么热心,倒是对于舞刀弄枪兴趣浓厚。这情况让朝野上下都很担心,毕竟这个时候如果茹茹还在,出了这么个太子,还能说是个好兆头,这是上天赐下来要驱除异族、振兴中原的人选。

    可这会儿茹茹已然覆灭,海上的盗匪们在海匪出身的贞庆帝面前瑟瑟发抖,甚至都不用派人去招降,就有人举着白旗三跪九叩的上岸,乞求归顺……这情况,要是出个好大喜功爱挑事儿的,岂是社稷之福?

    不止他们担心,盛兰辞夫妇也是头疼,私下里就跟女儿旁敲侧击,想知道容睡鹤对这太子是否满意?

    虽然说盛惟乔除了容珒之外,还有个儿子容聿,但一来容聿还没入学,资质尚且看不分明,二来好好的嫡长子,若是被废,哪怕不影响盛惟乔将来太后的身份,到底也是一场折腾。

    “贞庆说了,如今四境太平,天下正休养生息,太出挑的储君反而不甘心就此守成。”盛惟乔如实告诉父母,“太子虽然在学问上的资质不算卓绝,贞庆倒觉得比起常人也是出类拔萃,无须惊慌,到底太子还小呢!”

    冯氏忧虑道:“这话是他说说的还是真心话啊?毕竟寻常人家都会盼望麒麟儿,何况皇家?尤其蕤宾还是太子!”

    在两个外孙里,盛兰辞夫妇明显更重视更关心容珒。

    这倒不是因为容珒是太子,而是因为他们当年帮着女儿很是照顾了这大外孙一段日子,倾注过心血,感情当然更深厚。

    而容聿出生时,盛惟乔已经贵为皇后,却是一直养在宫里,没有让外家代养过的。

    所以尽管知道容珒的天赋远不如容睡鹤,冯氏还是希望这个外孙能够顺顺利利的继承帝位的。

    “娘您这话说的。”盛惟乔闻言有点啼笑皆非,提醒道,“那您女儿我当年,论才学论八面玲珑的本事,哪样比得上汾阳公主?可是让您更疼汾阳公主一点,您肯么?”

    汾阳公主就是之前的静淑县主桓夜合。

    容睡鹤追封恩师桓观澜之后,对其后人也有礼遇,桓夜合作为桓家最早跟他搭上线的人,又跟盛惟乔关系还不错,还是女眷,自然也有好处,从县主直接晋升为公主。

    世人所以都对容睡鹤的品行赞不绝口……实际上这里头不无容睡鹤对公孙喜的宠爱的缘故。

    “我跟你爹当然是疼你的,随便你是什么样子,在我们看来,我们的孩子就是最好的!”冯氏听了这话,叹口气,语重心长道,“但你要知道,这天下不是每个父母都跟我们这样想的开!而且盛家那么点儿产业,在容氏皇族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何况盛家我跟你爹足以做主,你祖父祖母,还有你叔父婶母他们,闹的再厉害,只要我跟你爹说定了,他们再怎么折腾也是无济于事!”

    “因此我们觉得你好,那你就是好的!”

    “可是皇室……”

    盛惟乔拦住话头,好笑的说道:“娘,皇室难道现在不是我跟贞庆说了算?”

    “……主要是贞庆说了算!”冯氏噎了噎,道,“至于你……还不是夫荣妻贵?要是贞庆转了主意,又或者你们两个拧起来了,你说底下人会听谁的?”

    盛惟乔道:“蕤宾还不是贞庆的孩子?我疼他,贞庆岂能不疼他?何况蕤宾是太子,要学的是治国的本事,又不是要考状元!总不能因为贞庆考取过状元,也要他微服私访的去殿试一场吧?您想想当初太祖皇帝陛下的出身,那是稍微复杂点的字都要左右标注了才认识的,还不是建立了我大穆?”

    冯氏无话可说,也就转了话题。

    只是回去之后跟盛兰辞讲起来到底不能放心,又感慨:“偏生乖囡两次生产都不是很顺利,这情况,不到万不得已也真的不敢让她再生第三次了……否则趁着年轻多生几个,将来也更稳妥些!”

    之前容睡鹤班师还朝后,知道了妻子生容聿时也很不顺利后,这两天就一直让宫人备着鱼鳔羊肠等物避孕,以免盛惟乔再次有孕,生产时遇见危险。

    这事情因为是帝后的私房事,盛兰辞夫妇从来没说过什么,只作不知,但心里是很满意的。

    只是如今随着两位皇子的渐渐长大,尤其是容珒:拥有盛兰辞这样的外祖父、容睡鹤这样的亲爹,他的天赋跟表现,只比寻常人好了点,根本没达到惊才绝艳的地步,怎么不叫一群指望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人扼腕?

    其他人觉得大失所望也还罢了,如果容睡鹤也觉得这儿子承担不起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万一容聿长大点后亦然……这?

    “陛下要是当真要变心,哪里是孩子就能够约束得了的?”对于这个问题,素来溺爱女儿的盛兰辞倒比冯氏看的开,此刻就是摇头,“你想想先帝,那是为了哄宠妃高兴,亲生骨肉都下得去毒手!舒氏姐妹一直到先帝驾崩都没有生下一个皇嗣,小公主还是陛下登基之后才落地的,就是这样,先帝还不是宠她们姐妹到闭眼?”

    又说,“而且嫡长子不够出色导致的悲剧……之前的高密王府就是个现成的例子,陛下自己是这事儿的最大受害者,他又岂能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

    好说歹说的,总算说的冯氏舒展眉宇了,只是少不得暗自祈祷容珒开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弹压住各方的怀疑与失望。

    这五年当中,盛兰辞夫妇的心思一如既往的只在盛惟乔母子身上,亲生儿子盛惟元差不多是等于送给许连山养着了,要不是逢年过节许连山会让盛惟元回来跟父母团聚,夫妇俩都快忘记自己还有个儿子了。

    至于其他人,桓夜合跟公孙喜,赵桃媗跟郦圣绪,还有远在南风郡的盛惟德、盛惟娆等人,都陆续成婚。

    桓夜合出阁之后就变得十分低调,一扫从前到处吃得开的八面玲珑,除了必要的应酬外,几乎是足不出户,从她跟公孙喜在五年里生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来看,感情应该不错。

    盛惟乔私下里打趣的问过她,为什么成了亲就改了性子,可是公孙喜不喜欢她总是抛头露面?

    桓夜合笑着道:“阿喜最是沉默寡言,一天也不见得说两句话的,这个娘娘您又不是不知道!至于说为什么我成亲之后就很少出门了……娘娘该不会以为我从前愿意到处窜门吧?还不是没办法?家里父兄都是老实的,根本混不开!我们又不甘心祖父的遭遇,我不出门还能怎么样呢?如今这些都已经过去了,我也如愿嫁了人,不好好的过日子,还成天在外头折腾个什么劲儿呢?毕竟国朝虽然风气开放,也没开放到女子可以当官的地步。”

    至于赵桃媗跟郦圣绪这对,大概因为秦老夫人的缘故,赵桃媗婚后一直对外称病,从来没有再露过面。

    不知道是不是怜惜妻子羞于见人的举动,郦圣绪在三年前跑到盛惟乔跟前,磨着她帮忙说服了舞阳长公主,让他弄了个外放的差事,带着赵桃媗离开长安上任去了。

    他上任的地方,距离赵适做县令的地方不算很远,单程坐马车也就三两日的功夫,去了那边之后,据说翁婿俩偶尔会见个面,赵桃媗也能够时常去探望父亲,她出门的次数还是很少,但脸上的笑容倒是多了很多。

    去年年底的时候,舞阳长公主进宫来跟盛惟乔说话,顺口提到,自己的长孙即将落地,小夫妻答应在孩子满周之后,送回长安,由长公主亲自抚养。

    虽然唯一的儿子带着儿媳妇外放了,长公主倒也不觉得很寂寞。

    主要是朝堂局势已定,她终于可以放心的让女儿女婿来长安定居了。

    虽然三个女儿没有全部都能够过来,但小女儿一家子却已经到了。

    长公主没有重男轻女的想法,甚至相比一直待在身边的儿子,久别重逢的女儿更加让她心疼。

    如今跟女儿女婿团聚,得空逗一逗外孙外孙女,日子过的充实而平和。

    跟桓夜合一样,不需要八面玲珑就能够好好儿的,舞阳长公主也敛了从前的精明跟圆滑,举止神情之间是一片悠远的宁谧从容。

    至于南风郡那边,由于相隔距离遥远,又存下了罅隙,所以来往就不那么密切了。

    盛惟乔只偶尔听父亲盛兰辞提到,盛惟德最终还是在盛老太爷的做主下,娶了邻郡一个势家的嫡女,那女孩儿的出身固然远不如洛家小姐,但性情温驯懂事,跟盛惟德相处很好,深的盛老太爷的喜爱。

    盛家二房的上上下下,也很尊重这位大少夫人。

    而福昌县主盛惟娆,却没能嫁给之前戚家推荐的那个人。

    倒不是那人悔婚了,而是他战死在了大穆对茹茹的讨伐之中。

    这事儿并非容睡鹤故意,实际上容睡鹤压根就没注意到这人,还是盛老太爷亲自写信托盛兰辞去找,才找到的消息。

    盛兰辞如实跟南风郡那边说了,至于二房跟明老夫人会不会多心,他也没理会。

    只在几个月后听说,盛惟娆所以准备给这未婚夫守孝,一辈子不嫁人了。

    这两年明老夫人跟盛惟德夫妇一直在劝,这位堂妹最终是屈服还是坚持……还得看以后。

    贞庆五年一晃而过。

 第七十六章

    容灵瞻有些紧张的扯了扯衣摆,不远处的小内侍似乎注意到,下意识的投来一瞥。

    那眼神里其实没有任何意味,只是很随意的一眼,又立刻收了回去,恢复眼观鼻鼻观心的八风不动。

    可是年轻的高密王世子却顿时生出了些许懊恼,觉得自己的举动,很有怯场的意思。

    而他认为自己不该怯场的。

    毕竟如今这座宫殿的主人,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窃取了他的父亲,现在的高密王容清酌的位子。

    要不然的话,这会儿这里的主人之一,应该是他。

    所以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在现在的主人们面前表现出任何的不上台面来。

    只是这样的想法才冒出来,父母这些年来的叮嘱,又历历在目,让他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沮丧的低下头:他祖父太上皇当年孜孜不倦的想跟先帝争位,他叔父贞庆帝也是凭着自己的本事上的台……这么论起来,要说贞庆帝抢了容清酌的东西,也说不通。

    毕竟太上皇这辈子都没坐上过大位,他太上皇的身份,还是去世之后,人在前线的容睡鹤临时吩咐追封的,追风仪式既潦草,甚至葬礼都是在高密王府办的。

    “也不知道皇叔,啊,是皇帝陛下,等会儿会问我什么?”低着头的容灵瞻就有点忐忑,“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封地安分守己,没有做过任何针对陛下的事情,按照父王还有母妃的推测,陛下这次忽然召见我,不该有什么坏事……毕竟父王母妃早就威胁不了陛下什么了,就算陛下对于往昔之事还有什么怨怼,也不至于过了这么多年才想起来……可是到底为什么要忽然召我过来呢?”

    容灵瞻陪着父母守完太上皇、皇太后的孝,前往封地的时候还不到十岁,这会儿却已经二十五了。

    在封地那边,他已经成亲,膝下也有了二子一女三个孩子。

    这还是因为他的生身之母戚氏,现任的高密王妃,遵循着当年她的婆婆皇太后对她的福泽,非常反对儿子拈花惹草。

    孝顺的容灵瞻于是就跟容清酌当年一样,始终只守着妻子一个,不为外界的声色犬马所动,故而十七成亲,二十有五,也才三个孩子。

    他的妻子是封地一个小官员的女儿,用王府的眼光去看的话,多少有点出身所限的小家子气。

    可是姿容既出色,性情更柔顺,容灵瞻最看重的是妻子对公婆的孝顺,可以说是尽心尽力。

    他的岳父至今还在封地做着小官,是个谨慎而明理的人,从来没有因为女儿做了世子妇而骄横跋扈。

    孩子们呢都还小,虽然有些顽皮,也都是在府里,还没到出门祸害外人牵累家人的程度。

    所以,实在想不出来为什么会突如其来的被召回长安?

    “你就是我兄长?”高密王世子正想的心神不宁,不远处忽然传来一个清朗的嗓音。

    他一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