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东北军-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分动情道:“咱们是兄弟,今后要患难与共,不分彼此。从今天起我的卫队就是你的卫队。”张学良一脸“感动”,真想挤出几滴泪水来让蒋介石更加放心,但是却怎么也挤不出来,只好一路苦着脸。

三天的南京之旅总体来说张学良是一切顺风顺水,除了蒋委员长如此“不外”之外,国民党几大派系也纷纷向张学良伸来橄榄枝,广西桂系李宗仁、山西晋系阎锡山、山东鲁系韩复渠等等,甚至包括中央内部两大派系——陈诚的土木系和何应钦派系,无不向张学良一行挤眉弄眼暗送秋波。谁都知道,实力强盛的东北军一系加入哪方阵营,那这方阵营必将在国民党内部派系争斗中力压众人。短短两三天,张学良张作相等人收到的信函请柬就不下百封,甚至两个夫人都收到了大批贵重礼物等等。而南京一批政治嗅觉灵敏的达官贵人们更是挤尖了脑袋往张学良下榻的宾馆钻,此时的张学良的身价那还了得啊!一大串光芒四射的头衔戴在他的头上,和他拉上关系那就意味着以后必将官运亨通啊。当然了,张学良宾馆的门槛也是很高的,文官低于省长或中央委员,武官低于军长中将的一概不见,带来的礼物就由副官龙云峰代劳。对于这些送来的几百万大洋的礼物张学良也不客气来者不拒统统笑纳(毕竟东北发展需要钱呀)后,然后再打起笑脸和精神在经验丰富的张作相指导下圆圆滑滑地和那些派系大佬委以虚蛇亲亲热热,结果让众大员都摸不透他在政治上的倾向,一个个干瞪眼。

10月15日,顺利完成南京之行后的张学良在蒋介石亲自送行上乘上飞机返回东北,望着再次见到的万里碧空,张学良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终于可以放开手大干了!

第三节战争机器

10月20日,刚刚返回沈阳的张学良来不及休息立刻再次召集东北全体军政高层召开会议,开始实施他治理东北发展东北的第一步,制定东北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

首先会议上张学良第一句话便是快刀斩乱麻宣布东北各个阶层军政分家,军人不得担任政府官员职位,同时各地方政府官员也绝对不准踏足军界,军政两路权利最终在东北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张学良的手中融合。这样施行后从此像以前某地驻军团长同时也是当地镇长或者某地市长还是中校军衔的情况就不再存在了,这样也大大减免了军政权力纠合产生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的机率,因为地方势力的猖獗是不利于东北的整体安定和张学良的集中统治的。像此时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地方军阀便是由于中央难以约束其权利分配导致的,大部分省主席也是中将上将军衔,既掌管一省政府机构又掌管一省军事权利,成为一个个“土皇帝”所以也就常常不听南京中央的号令了。

至于政府机构,张学良再次大刀阔斧改革,取消先前张作霖时期的各个政府机构,重新设定建立16个部门,分别为:边防部(统管东北边防军,是东北最高军事机构)、安全部(即东北的情报间谍组织)、公安部(负责东北公共安全和东北警察和武装警察以及特种武装警察部队的建设)、司法部(制定东北地方法律条文)、检察部(监督政府机构运转和官员从政清廉腐败情况)、财政部、教育部、工业部(包括轻工业部和重工业部)、农业部、商贸部、交通部、卫生部、宣传部、科技部、社会建设部以及行政部,除了少个外交部,其余都是和国家政府机构一样,下辖厅、局、处等工作部门。这项改革目的是精简以前臃肿的政府机构,裁掉了很多可有可无的部门单位,减免了大量政府经费,也使之更有效率地运转。各部门部长人选待拟定宣布。

此时东北辖区为辽宁、热河、吉林、黑龙江四省(原先攻占的河北、察哈尔等省以及北平天津二市地盘全在北伐战争中丢掉了),各省省长人选为:张作相为辽宁省省长,翟文选为吉林省省长,莫德惠为黑龙江省省长,汲金纯为热河省省长(全是南京政府在张学良推荐下任命的)。

张学良在宣读了各政府部门相关人事任选名单后还宣布成立“东北民事议会”(相当于后来的人大代表制度),宣布每半年召开一次,参与者为东北各县(市)的人民代表,这些人民代表由当地群众推选出来,他们将在民事议会上传达东北最底层老百姓的要求和心声,从而改变东北最高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等,这一政策也间接地让民主的思想在东北开始传播。

接下来正式计划第一步,张学良石破天惊宣布在东北四省举行“土改”运动,即是“土地改革运动”,公布了《中国东北土地改革法》(当然是依照后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改编而来,由张作相等一批专门人员根据东北现行的实际情况加以具体完善),这项计划当然是张学良抄袭以后共产党执政时候的政策,但比共产党那时候温和的多,同时也比杨宇霆那时候“屯垦荒地划分给农民”更加彻底。首先废除了土地私有制,规定土地归政府所有,实行农民阶级土地承包制度。地方军阀和官僚囤积的大量私人土地,比方汤玉麟和常荫槐家族霸占的大片土地全部统统没收,然后根据《土地法》分配给向政府注册后的农民。为了减少实施的阻力,张学良采用了“经济上保护富农”的政策,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也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当然一些恶名昭著的大地主当然是毫不手软地打击,将其土地资产没收充公。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东北广大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佃户将无偿分得了土地和大量的生产资料,农民耕种土地收成直接按照国法向政府交纳赋税,从而直接免去了向地主阶级交纳的沉重苛刻地租。这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将大大提高,东北的农业也直接地得到迅速发展,在让农民生活得到实惠和改善的时候也大大充盈了东北的政府财政。

张学良还下令民兵部队进行大规模的开荒屯垦运动,让东北的大片荒地被开发利用起来,也增大了东北的耕地面积。

经济发展方面,建立一批政府经营的“国企”,除了东北炼钢厂、发电厂、煤炭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电动机厂、粮食加工厂、电器厂等重要大型企业,服装厂、塑料厂、橡胶厂、玻璃厂、印刷厂,造纸厂、自行车厂、火柴厂、农药厂、化肥厂、牧场、农场等民用中小型企业也大力发展。在政府在大力发展政府经营的大型企业同时也注意保护私营工商企业的发展,允许个人企业单位经商,但是军队和政府内部人员不许从商。之外,张学良还很醉心地准备成立数家“国营”大型公司,进行军民两用的生产,战时立刻转化为武器生产公司。东北金属公司、东北发动机研制公司、东北重型机械公司、东北能源公司、东北钢铁公司、东北“白山”医药公司等日后一批后来享誉世界的军火大亨就是在张学良的大力推动下陆续建立起来。为了推动东北金融机构的完善,东北工农银行也于1928年12月1日成立,后期还有东北建设银行、东北人民银行等数家金融机构成立。这是东北政府自己的中央银行,担负着东北金融、货币流通、稳定物价等经济方面的重任,张学良对金融方面可谓是一窍不通,这种头疼的事情就交给银行的那些专家负责吧。除了工业、农业外,张学良还让相关部门制定了宽松的副业第三产业等等发展的条框,鼓励支持这些行业的发展,从而增强东北政府的经济收入。

东北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便是石油。

本来东北在新中国建立前一直被国际上那些地质专家认定为“不可能产油”的地区,但是由于张学良的“先知”,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数个东北大型油田在1929年初被提前几十年开采出来,当然他对外托称是邀请了德国地质石油专家勘探出来的,“中国东北石油集团公司”随之成立,这是东北政府直接控制掌管的亚洲最大的石油集团公司,张学良则是最大的股东。同时油田附近衍生出大批化工集团和化工加工厂也拔地而起。氨厂、硫酸厂、电解碱厂、乙烯厂、塑料加工厂等石油化工厂的发展不但能解决东北的军民能源问题,同时还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东北经济发展,这其中还能培养东北的化工人才,生产的石油化工产品对国内外销售又能增加财政收入,一举多得。当然这些油田油井的重要张学良也心里很清楚,为了不被敌对势力破坏,张学良准备特地调拨军队和武警进行保护。

民族前进的动力在科教。科学和教育也是东北的发展重点,张学良和张作相、莫德惠等人仿造后期新中国的教学制度(大半是张学良的“创意”),结合东北现状制定了一套严密的“东北教育大纲”,学校教育设定为幼学教育(一年)、小学教育(六年)、初中教育(三年)、高中教育(三年)和大学教育。新出炉的《中国东北教育法》规定东北7岁儿童必须上学接受学校教育。各地政府兴建学校,每个市(县)的小学和中学的数量都有相关法律规定。争取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全东北适龄儿童就学率能达到90%以上。同时为了方便文化交流和文字使用,东北政府推广简体字,主要由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和著名教育家王世杰负责,教育部现行公布了3000个常用汉字的简繁对比表和现代汉语拼音方案(这又是张学良通宵N个晚上的心血成果)。

大学是教育高等学府,综合性地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它选拔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者进行教育和培训,并以考试考核的方式检验其所学知识和技能。大学通常被人们比作知识殿堂上的象牙塔,可见它对教育和科研的重要性,张学良统计了一下东北的大学,此时东北公立和私立的大学共有19所,比较著名的有东北大学、吉林大学等等,张学良首先将规模较小或者私人大学以东北系元老冯德麟之子冯庸创办的“冯庸学堂”为主体统一合并为“中国东北联合大学”,冯庸为第一任校长。同时张学良还制定了“505”大学建设计划,即“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东北拥有50所公立大学和5所世界一流大学”,在张学良的支持下,一所所后期名誉世界的大学拔地而起,比如:中国东北科技大学,中国东北艺术学院,中国东北工业大学,中国东北农业大学,中国东北商贸大学,中国东北政法大学,中国东北师范大学等等,这些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成长起来的高等学府以后将给东北的建设源源不断提供的大量各型人才,并吸引国内外大量教授留学生来东北任教或留学。为了促进东北科技的迅速发展,张学良还准备创建了“中国东北科学院”这个科研的殿堂(归属东北科技部管辖),下辖“东北自然科学院”和“东北社会科学院”两大院系,后来还发展包括东北生物医疗研究中心、东北核物理研究中心等机构,高薪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科学家前来任职参与研究,每年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东北政府将向其颁发奖金。

国内外每个政府都有自己的“舌头”,即为政府宣传的通讯机构,张学良也把这一点加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后来按照这个计划“中国东北通讯社”也在1928年11月8日在沈阳成立,成为东北政府的官方通讯社。同时还新发布了两份东北政府官方宣传报纸——《东北民报》、《东北军报》,为全东北老百姓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和政府发言(成立之初,这两家报社社长特地请张学良亲自为报纸题名,毛笔字写的难登大雅之堂的张学良在万般无奈下只得厚着脸皮硬着头皮泼墨挥毫,但是写出了“狂草”却让身边书法无论行内还是行外的人都惊人地一致叫好,让张学良苦笑不已)。与报纸书刊同时的还有广播收音机,只有每家每户都有收音机、每个城市街道都安装广播,这样才能让民众听到政府的声音,便于政府的宣传工作。张学良预备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候全东北要达到这种水平。

发展的同时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注意,首先那就是无数政府头痛的官僚贪污受贿问题。对此张学良决定采取“高薪养廉”的方法,对军政官员每一阶的工资都做了规定,比如张学良本人每月政府工资规定为230大洋等等,这张“少帅亲自制定的官员工资表”被发表在了第五期的《东北时报》上,引起了全东北老百姓的轰动。按照这张表格,每个官员的工资都能保证他不挥金如土的情况下很滋润地养活全家三口人。同时公布的还有东北政府制定的颇为严格的《贪污受贿处罚条例》,最严厉的是贪污三百大洋以上的直接撤职枪毙。同时鼓励百姓监督,发现官员贪污受贿直接向附近检察机构举报,政府将给予奖金奖励。张学良还号召在政府机构和政府企业单位中开展“反贪污受贿”、“反铺张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私营企业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窃政府财产”、“反盗窃政府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张学良也加大了奖励力度,官员互相监督,发现贪污受贿情况直接举报后官升一级,这些果断的措施后来被事实证明也的确有效地保证了东北政府机构和企业间的较倡廉的风气。

除了严防政府机构和政府企业私营企业中的贪污受贿问题外,张学良还强调了东北社会治安的重要性,即使要加强“剿匪”、“扫黑”、“打击贩毒吸毒”、“严禁聚众赌博”、“控制卖淫嫖娼”等社会问题,清新社会风气,使的社会秩序得到安宁稳定。

东北的黑山白水很多地方山高林密,地广人稀,多年来一直以“匪患猖獗”闻名全国(张作霖大帅也是靠当胡子起家的,这是东北所有土匪颇自豪的一句话)。到处闹“胡子”,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崇山峻岭、大片大片的沼泽地和草甸地,都是“胡子”繁衍的好地方,很多被地主官僚逼迫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也不得不落草为寇。很多积年惯匪都已经达到了“名震关内外”的地步,比如活动于吉林黑龙江两省的宫长海、姚秉乾、李忠义、张希武、马鸣春、刘万奎,辽宁的项青山、张海天、小白龙等等等等(历史上东北有很多良心未灭的土匪在九一八事变后还主动下山打击日本关东军)。这些土匪占山为王打家劫舍,拦路抢劫,有的甚至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还和当地官府勾结串通一气,对东北的社会治安严重造成了威胁,张学良决定一次性铲除这一颗颗东北的毒瘤,因此这次没有叫那些本身就和土匪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当地警察保安部队去剿匪,而是直接出动了正规军轮流扫荡东北四省的土匪山贼,争取一年内将东北的匪患彻底解决。

东北的黑社会问题也极为严重,很多大城市白天属于政府到了晚上则变成了黑帮的天下,杀人放火、绑架勒索、砸店抢劫,搞得到了夜里老百姓根本不敢出门。这些同土匪一样都在张学良出动的正规东北军和新建立的武装警察部队的打击范围内。

东北的烟土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市位居全国首位(第二第三分别是四川和云南),这个全国第一对于张学良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不过要铲除毒品这个毒瘤要比剿匪和扫黑难得多了,因为种植鸦片在东北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一种“职业”,不少农民还靠此为生,东北军内部少许将领以前也靠种植和贩卖鸦片筹备军费,说老实话此时东北远销国内各地的烟土还是一项丰厚的政府收入呢。但是在后世看过毒品泛滥后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的张学良在不少反对声中还是毅然下令严禁东北境内制毒贩毒,严厉打击任何制毒贩毒行为,除了官方种植用以医药的少数保留,其他所有种植的鸦片大麻统统焚毁,支持和鼓励并分给这些农民土地种植正当农作物为生。同时张学良还很“创造性”地建立了一支特殊的警察部队——“东北缉毒警察部队”,专门从事东北境内扫毒和打击毒贩。其实张学良在决定禁毒的时候还打算禁烟的,不过想想这个决断貌似极不合理,根本实行不了,东北军政高层几乎无人不抽烟,普通老百姓也吸旱烟水烟卷烟等等,要是自己宣布东北禁烟,众人肯定大喊:还让不让人活了?想到这,禁烟的事情只得作罢。不过东北也是全国烟草盛产之地,一年东北的烟草就给东北政府增加好上千万大洋的收入。资源可不能浪费了,想到这,张学良立刻让于凤至热心投资成立了东北“工农”牌香烟公司(牌名取义要将这种香烟推广给广大工农老百姓),赚起了关内关外老百姓的钱。

最后还有一个最让张学良挠头皮的卖淫嫖娼问题,现在毕竟还是在民国时期,虽然已经有少许“女权解放”思想已经出现在中国,但是“青楼”这种传统“职业”还是在中国遍地开花(就是21世纪中国各地的夜总会洗发店也是比比皆是),东北也是“烟花事业”兴盛之地,光在沈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