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狂人-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大礼吗?这是**裸的威胁啊!
    王进这家伙摆明了告诉他:给我老实点,不然哥就对你不客气了……
    还好的是,刺杀事件发生之后京师震动朝野震惊,皇族人人心惊胆颤大臣个个惶恐不安,生怕哪天刺杀降临到自己头上。出门时无不小心翼翼护卫成群,一个个荷枪实弹戒备森严。此次革命党使用的手段让他们惊恐不已,我的妈呀那么大剂量的炸药,谁能够享受得了?
    原本在京城中蹦达得最位欢实,强烈反对清帝退位大骂袁世凯逆贼的宗社党分子,在良弼挂掉之后更是人人自危做了缩头乌龟,顾不得说任何狠话纷纷逃出北京,前往天津、青岛和大连等地租界托庇于洋人的保护之下。直到感觉人身安全无忧之后,他们才重新在租界活跃胡乱叫嚣起来。
    虽然这些苍蝇们的能量不小,可毕竟他们已经出了京,对京城的影响力不免弱了许多。袁世凯可以暂时排除这帮苍蝇们的干扰,不必担心哪天在朝堂上被人一枪崩了,心中松口气的同时更是集中精神筹划逼清少帝退位一事。
    良弼被炸死,清皇族心惊胆颤,宗社党策划的反袁活动,也就烟消云散。袁世凯趁机唆使亲信纷纷发出通电,要求清帝退位,宣布共和。
    此一举动,遭致无数清流骂名的同时,也引来无数地方实力派大员的群起响应,先后发通电要求清帝退位请袁内阁代奏的有:河南巡抚齐耀琳,山西巡抚张锡銮,署直隶总督张镇芳,署山东巡抚张广建,署两湖总督、会办剿抚事宜第一军总统官段祺瑞。
    眼见着地方大员群起而攻,清廷最后的余辉已快落幕。到了这个时候,就连清室满族亲贵都没有人敢上朝了,谁都明白清廷这颗大树彻底的完了。
    为了近一步逼迫清帝早下退位‘决断’,袁世凯更暗中授意亲信心腹外交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赵秉钧、邮传大臣梁士诒等人,不时入朝恐吓隆裕太后,常言外面局势如何如何险恶,要是太后不尽快做出决断来的话,可能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倾巢之下哪有完卵?
    隆裕太后被吓得不轻,只知道一个劲的抱着小皇帝摸眼泪,可就是不肯开口应承下来。这几位也有些急了,袁总理给他们的时间可没有多少。说不得,他们在恐吓可怜的太后母子时,被哭闹的小皇帝弄得心烦行为有些过于放肆,结果就被早就守侯在内殿,心中怒火熊熊燃烧的摄政王载沣逮个正着,被宫廷侍卫按在地上一人赏了十几个板子,打得他们哭爹喊娘最后还是袁总理及时赶到才捞出了这几位。
    打狗还要看主人呢!
    手下被人如此欺负,袁世凯心中也是憋了一口闷气。正好在这时,从南京传来革命党准备大举北伐的消息,他当即大惊而后又忍不住大喜过望……
    话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孙中山和革命党人筹备建立政府完善法制,一边忙着准备北伐,又一面与袁世凯秘密进行议和。
    老孙也是有些心急或者说意气风发,眼看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争取老袁倒向在和北洋的谈判中临时政府做出了不少退让,为此临时政府内部才引发一场激烈争论,最后还是老孙仗着自家的名望强行将争论压了下来。可是老袁迟迟没有行动和表示,孙中山也有些顶不住鸭梨吃不住劲,不得不大力准备北伐事宜。
    还好革命党人在这一方面早有准备,孙中山认为中央政府成立之后革命军更加士气百倍,和议在没有取得真正进展之前北伐断不可懈。
    1月6日,北伐联军总部从上海移往南京。孙中山宣布自任北伐总指挥,任命黄兴为陆军总参谋长,同时制定了6路北伐的计划,并通告副总统黎元洪执行。
    这6路北伐军分别是:以鄂、湘为第一军,由京汉铁道北进,粤皖为第二军,向河南北进;与第一军会于开封、郑州会师;以淮阳为第三军,烟台为第四军,向山东推进,会于滦州、秦皇岛;合关外之兵为第5军,山陕为第6军,向北京进击。一、二、三、四军即达目的后,与第五、六军直指敌人心脏北京。
    在革命党人士看来,作为清廷的绝对主力,袁世凯所依仗的北洋6镇也就10万来人。因为清政府不得人心,兵源招募越加困难,北洋军根本就经不起消耗。在声势浩荡的革命大军面前,一切反动武装都是纸老虎!
    也不怪制定出‘六路’计划的革命党人意气风发,他们的自信都是有底气的。不说别的,单单现在湖北一带,革命党鄂军、湘军、赣军和粤军等部就已经聚集了超过10余万大军,在兵力上远远超过与之对峙的段祺瑞余部。
    而论两江地区,且不说安徽王进手下战斗力极其惊人的10余万光复军,光南京就集中了近四十万的兵力。这还只是临时政府统计出来的‘正规军’数量,更别说南方各省那多如牛毛的民党和会党武装,他们也是很仰慕孙大炮滴!
    一月底,孙中山在南京城外军营举行了声势浩荡的‘北伐出征’仪式,正式发电命令其余各路兵马一同行动。于是,临时政府领导下的‘北伐征战’轰轰烈烈开幕,一队队雄壮精锐的革命军人开拔出城,雄赳赳气昂昂的奔赴前线战场!
    可是,令人失望的是。真正响应临时政府北伐号召的革命军队,孙大炮意气风发规划中6路北伐军队,真正出战的只有两路沿津浦线北上,还有烟台和关外两路分出一部分兵马有所行动外,规划中的其他两路并无任何动作。
    但不管怎么说,革命党的‘北伐号召’一出,顿时天下震动世界瞩目……

第一百六十五章 老黎想占便宜

    “马的黎元洪这个老东西,也不看看自己是个什么玩意,竟敢打光复军的主意,着是活得不耐烦了!”刚刚回到光复局临时军营指挥部,王进便一脸怒气冲冲的摔了头上的军帽。
    “进哥,对于这样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咱们还客气什么?”王单西也是一脸的怒气冲冲,眼中冒火声音冰冷:“咱们还是尽快离开湖北吧,这样的地方待着实在心头窝火!”
    “尽快离开?”王进先是一愣,随后摇了摇头否决道:“这个到是不用,现在离开岂不是让别人以为咱们心虚胆怯?没有咱们的同意,姓黎的如意算盘打得再响也没用。而且我做事也没有半途而废的习惯,不等北洋军这个尾巴彻底撤出武汉三镇,有这么个钉子钉在这儿以后的麻烦多得是!”
    “可是……”王单西的眼里密布血丝。
    “没有什么好可是的!”王进摆了摆手粗暴的打断了他的话头,眼神严厉的扫了他一眼:“如果我真的走了,段祺瑞还会乖乖的履行之前秘密说好的口头协议吗?嘿嘿,前几天的战斗是怎么回事相信你也明白,这头老狐狸可是狡猾得很。”
    前几天光复军刚刚将龟山防线全部秘密转交给鄂军张振作武部,也不知道对面的北洋军段祺瑞部是这么察觉出来的。就在当天晚上北洋军趁夜突袭龟山防线。还好鄂军战士们警惕性不错,及时了对手的阴谋发现并让北洋军砰得头破血流。
    这时候光复军已有一半左右回去了安徽,王进没办法之下只好亲自约见杨皙子先生,并严厉警告北洋军尽快履行协议,不然就不要怪他不客气!
    这也就是他此时还留在湖北的原因,对面的北洋军段祺瑞部最为忌惮的还是他王进王大司令,可以说就一人胜得过千军万马!
    说起来王进就是一肚子火气,今天他早早的赶到码头准备和最后一批光复军战士一同离开,怎么说安徽既然响应了中华临时政府的北伐号召,他自然要回去好好做一番准备的过不了几天有好几支他省革命军队通过安徽地界,他不回去盯着哪能放心?
    可是这时候黎元洪突然带人赶来,拦住了即将起航的轮船。王进当时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变故了,急忙下船询问怎么回事?
    谁料老黎却扭扭捏捏表示,王司令离开可以,但希望能把剩余的光复军留下来。他给的理由貌似还比较‘理直气壮’:光复军从湖北抢走了那么多好东西,王大司令怎么的也要付出一些什么吧……
    王进一听心中冒火,差点就被气炸了肺,当即严辞拒绝了黎都督这一无礼要求。老黎打的什么算盘他哪能看不出来,竟然敢想着将援鄂光复军收为己用,开什么国际玩笑?
    黎元洪也怒了,坚决不同意剩余的光复军就此离开,为此他还调集了不少鄂军封锁码头,非要王进割下一块肉来。不是他不怕得罪了王进这厮,而是在汉阳战斗中光复军的表示实在太过神勇,老黎早就看得眼红羡慕嫉妒恨了。
    谁不想手下有一支光复军这样能打敢拼的部队?
    先前他之所以对王进搬迁兵工厂和钢铁厂机器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除了觉得其中没什么太大的厉害关系之外,未免也没有要让王进欠下人情的想法在里面。现在,就是他收获人情的好时候,真等着王进离开了湖北,以后再想找这样的机会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去?
    王进是个什么角色他清楚得很,光复军之前势大的时候他不好做什么手脚,第一批和第二批光复军战士顺利离开湖北,可是这剩下来七千多人的第三批嘛,哼哼……
    王进当然不会让这厮的‘奸计’得逞,一边和老黎据理力争,一边示意在旁边听得早已心头冒火的王老虎带着剩余的人马离开,他自己则带着一个团的精锐人马留了下来。
    黎元洪倒也没再阻拦大部队的离开,他还就盯上王进和他身边那一个满编甲种团的精锐人马,寸步不让一定要王进给他一些光复军战士。
    这也是王进和王单西哥俩为什么恼火的原因……
    “不要多说废话,管好弟兄们的日常训练,人少了就得更加注重训练效果!”王进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认真吩咐道。
    “是,司令!”王单西立正敬礼回答。
    就在王进与黎元洪磨着嘴皮子斗智斗谋的时候,从北京突然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终于让两人的犀利交锋告一段落……
    紫金城,原本还靠摄政王载沣勉力支撑着不松口,在袁世凯等大臣们越来越严厉的逼迫下只知道摸眼泪硬挺着的隆裕皇太后,终于在南方革命党举兵‘百万’北伐的消息传来后崩溃,在求助载沣无果的情况下只好彻底妥协。
    这天,他紧急召见了袁世凯,终于艰难的点头答应了清少帝退位一事,最后心神崩溃哭求着袁世凯道:“哀家已经答应了,但请袁公一定要保全我们母子二人性命!”
    “请太后放心,微臣一定竭尽所能……”袁世凯满脸严肃保证道,心中却是早就欣喜若狂兴奋到无以复加。微微颤抖着走出威严厚重的紫金城,回头望了一眼平日里金碧辉煌此时却显得落魄无比的高大宫殿,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快步向总理衙门走去。
    从这一刻开始,满清可以说已经不复存在,以后的天下谁能称雄,那就要看各自的本事和手段了。
    孙文?
    袁世凯嘴角挂上一丝不屑的冷笑,他根本就没有把这厮当成真正的敌手。
    王进?
    这家伙的实力和手段到是不错,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对手。可惜这厮的资历实在过于浅薄,连革命党内部信服的人都没几个,只要能限制住他的发展不让他壮大就没啥太大的威胁。说实话,这家伙是真正的滚刀肉,还不能彻底将他给得罪了,不然保不准哪一天就会有枪手找上门来……

第一百六十六章 南北议和

    袁世凯接受清廷授权,全权负责与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商议清帝退位条件。
    没办法,其实载沣很想接下这个活计,为自己的儿子争取退位之后最好的优厚待遇。可是他手头没有够实力的嫡系马仔,加上旗人的身份此时又是敏感异常,只能干瞪着眼将亲身儿子以后的命运交给袁世凯这个反骨仔!
    他只是在暗中默默祈祷,希望袁世凯这个反骨仔还有一些廉耻之心,不要因为之前饱受满清贵胄打压而将满清皇室卖个干干净净,与此同时,他在暗中频繁联络满洲各实权派大佬谋划,迅速将自家庞大财产和从宫廷中弄到的珍贵器物或转移或变卖成真金白银,将之全部放在外国银行里,等待一个东山再起的好时机!
    而且,有一支强大的外国势力,已经秘密和不甘心的满洲贵胄和宗社党联络许久……
    夜晚,袁世凯在北京城里的豪华宅院里灯火辉煌高朋满座,欢声笑语推杯换盏的声音不时从大堂传出,丝弦管乐丁冬悦耳,磕府上下全都沉浸于一派喜气洋洋的氛围中。
    民政大臣赵秉钧和邮传大臣梁士诒等袁世凯的谋主赫然在座,还有一些小站练兵时的老人也全来了。他们一个个脸上露出兴奋的红光,不断的向首位上的袁世凯敬酒道贺。他们这些人精可是清楚得很,清帝的退位已然不可避免,只是和南方谈判的时间长短问题而已,袁大帅问鼎中国第一人的机会终于来拉。他们这些做小弟的以后也会跟着水涨船高,心中哪能没点兴奋激动之情?
    就连已身为民政大臣的赵秉钧和邮传大臣的梁士诒也不能例外,他们心中的野心很大,现在的位置看似火热但还远远不能满足两人的渴盼!
    袁世凯偏着脑袋听完手下密探头子的汇报,嘴角露出一丝明显之极的不屑。
    “大帅,怎么了?”等密探头子刚一离开,便立即有手下迫不及待问道。
    “没什么,一帮跳梁小丑在那儿蹦达,翻不起什么风浪的!”袁世凯毫不在意的挥了挥手。心中不免微微有些遗憾,他可是极为惦记这帮满清遗臣们的家财,那可都是收刮了好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民脂民膏,没想到那帮家伙地反应会这么迅速!
    “大帅,是不是那帮满人大臣又出什么妖蛾子了?”
    “哼哼,等咱们和南方革命党的谈判结果出来,有他们好受的。最近一段时间你们也要注意一下安全,别到了最后关头阴沟里翻了船!”袁世凯脸色微微一沉,大堂中的气氛顿时跟着迅速降温。他摆了摆手没有多做解释,举起酒杯继续和手下小弟们热闹的推杯换盏,在所有人有意识的配合之下酒席上的气氛很快又恢复了刚开始时的热烈……
    皇城根儿根本就藏不住秘密,短短一夜时间,整个北京城都流传开了南北议和和清帝退位的传言。各家茶楼酒肆里议论纷纷互相争论,有不信的也有选择相信的。可是不论如何选择,一个个京师市民们带着惊诧和兴奋的心情唾沫横飞说得有鼻子有眼,不时挥舞着手臂加强说服力,好象这事是他们亲眼所见一般真实。
    “哎,我可只告诉你一人,别胡乱说给别人听啊,南北就要议和了!”
    “切,我还以为是什么大秘密呢,这个消息我早就听说过,不稀罕了。”
    “嘿嘿,都是道听途说的玩意而已,那你知道南北为什么要议和吗?”
    “不是说官军在河南湖北一线不顺利,耗时日久拖不起吗?难道还有别的原因不成?”
    “你也不想想我那亲戚是干什么的,什么秘密不知道?嘿嘿,把耳朵凑过来点,我告诉你哈,什么战事不顺根本就是狗屁,段大帅在湖北那边可是吃了大苦头!”
    “不会吧,北洋可是名副其实的精锐之师,怎么可能在一群乱党手中吃了大亏?”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俗话不是说‘蚁多咬死象’吗?我可是听我那亲戚说的,南方那边的‘孙文党’闹得太厉害,各省动不动就是几万十几万的,段大帅就算再厉害他手头也才两个镇的兵力,这仗还怎么打?”
    “难怪,我就说呢,朝廷可没这么宽宏大量!”
    “嘘,你小子给我小声一点,以后还有没有朝廷难说得很。你小子最好不满嘴胡言乱语,小心祸从口出被那帮心情正不好的旗人老爷们逮着谁都救不了你!”
    “啊,难道传言是真的?”
    “反正不是真就是假,你老老实实做自己的本分人,没坏处滴!”
    “……”
    袁世凯可管不了京城里头漫天飞舞的传言和更加离谱的谣言,此时最为紧要的就是南北议和,先稳住躁动不安的革命党和商量好清帝的退位条件,以后的事情再说不迟。
    于是,他迅速派出自己的谈判代表唐绍仪,与南方代表伍廷芳共同协商各项谈判条款。在南北双方政府最高大佬的强烈和谈意愿推动下,南北和议很快就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南北和谈吸引了全国无数人等的密切关注,凡是有关于和谈内容的消息一经散播短短时间内便能流传全国,引来无数的议论和争论。
    王进此时坐镇湖北武昌,一边督促北洋军段祺瑞部履行协议一边关注南北和谈的最新进展。他知道此次南北和谈的意义和对后世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知道至此之后革命党推翻满清的成果全部被袁世凯这个‘窃国大盗’所攥取。心中为革命党可惜的同时也不免生起丝丝窃喜,只有局势越混乱他和新光复会才会有更光明和美好的未来!
    “哎,还是太不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