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帝国-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穿上一套葛布粗衣,戴上慢头。手拿一柄木扇骨扇子,一副寒士打扮。
    二人出了府,在街上到处闲逛。自从去了北地,就没有好好逛过长安,还真是越逛越新鲜。尽管天气冷,天空中飘着乌云。看来要大雪了,街上的行人却没有见少,反倒是更多了。
    年关将届,百姓准备过年,自然是人多了。
    “公子,那里有个相摊,要不要去看看?”柳铁朝前面一指。
    周阳定睛一瞧,只见前面拐角处,有个相摊。说是相摊,还不如是地摊,一杆旗。上面写着一个“相”字,斜靠在墙上。这就是相摊了。
    相字旗下有两个人,一老一少。老者花白的头发,雪白一颗头颅。身形瘦削,靠在墙上打盹。没人照顾他的买毒。不打盹。还能做什么呢?
    另一人是个少年,约莫十五六岁。长相不算好看,也不看难看,普普通通,放在人群里。很入流的那种。
    他的一双眼睛却很特别,特别明亮。转动之际,自有一股神采。
    “师父,有人来了。”少年轻声提醒。
    “有人来了?”老者霍然睁开眼睛。眼睛清澈若水,打量着大步而来的周阳和柳铁,脸上掠过一抹得意的狡色:小朔子,这是两只肥,羊。别出漏子了。”
    “嗯!小朔子站起身,笑着迎向前来:“客绾,你可是要看相?”
    “相得准不准?”柳铁问道。
    “准!”
    老者脱口而答,脸色一肃,挺挺胸。颇为自豪:“在下这相术得自鬼谷先生,放眼天下,无人能过在下。”
    “咔!”
    周阳还没有说话,柳铁就笑了。一推周阳道:“公子,我们走。”
    “客绾且慢。小明子忙拦住:“既来之,何不相上一相?准不准,一相便知。”
    “你要不说是鬼谷相术在下还有兴趣一相。”柳铁有些不屑的道:“鬼谷先生,数百年前的奇人,其相术岂是你们所能习得?骗人也不看人。”
    鬼谷子一代奇人,是不世出的奇才,培养了很多弟子,商鞋、苏秦、张仪、庞消、孙脑皆出自其门下。他的名声很大。很多相士顶着他的土其来骗人,多了去了。
    相术本来就是一个骗字,可是,骗有骗的技巧,话说得太大了,反而让人不信。
    对柳铁的说法,周阳大是赞同。微一颌首:“我们又不是羊,任由你们宰割。”
    周阳耳音好,把老者的话听见了,少年一愕,有些不好意思。老者却跟没听见一样。笑得很亲切,很自然:“客绾是贵人,有封候之相。老朽恭喜客绾。”
    柳铁很是惊讶,嘴一张,就要说话,却给周阳抢先一步道:“功名富贵,皆操吾手,何劳你算?””。:正泥比,
    周阳对这些相术算命,根本就不信。带着柳铁离去。
    走了一阵,周阳蓦然回头,四处张望。柳铁很是不解:“公子,你看什么?这里没人。”
    “我总觉得不对,好象有一双眼睛盯着我。”周阳有些不解,四下里张望,除了那两个算命的老少外,哪里有人。
    “呃!”柳铁惊讶得话都说不出来了。他知道。周阳绝对不是那种疑神疑鬼的人物,没有这种感觉。是不会如此说话。
    “也许,盯人不需要眼睛。”周阳自我解嘲,摇摇头,快步而去。
    柳铁追去。问道:“公子。这老先生一言相中,公子为何不接着相相?”
    “这你也信?”周阳笑道:“这种好听的话,谁个不愿听?他一天到晚,不知道要对多少人说。遇到读书人,他就说有大富大贵之命;遇到商贩,就说买卖红火,会赚大钱;遇到做官的,就说官运通过,,好话总是有人爱听。”
    这话说出了算命看相之人的诀窍,柳铁一阵愕然。在汉朝,对相术算命,人们有着特别的畏惧之心。周阳这话在现代社会算不得什么,在汉朝,绝对要算惊世之言了。由不得柳铁不惊愕。
    周阳快步而去,柳铁只得跟上。
    “师父,你怎么老说封侯拜相之言。就不会说点别的么?”小朔子埋怨起来:“这话。你一天到晚,不知道说多少回。”
    老者打量着周阳离去的方向。一脸的疑惑:“这人的命好离奇,我竟是算不出来
    “师父,你又不是真习得鬼谷相术,有什么算不算得出来朔子摇摇头。
    “谁说我没习得鬼谷相术?”老者脸一板,有些着恼。
    “你习得,你习得小朔子有些好笑:“你天天这样说,连我都
    了。
    咦,又有人来了。师父,这次,你说点好听的。别再说什么封侯拜相之类的话。这是个佣仆,你说主子会多给他佣钱便是
    指点一完,小朔子上前一步,拦在这人跟前:“客绾,你可要相面?”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郑青。他给店家随手一指。追主父偃追到这里来了。一听这话,不由得一愕。愣怔了半饷,正想问有没有看见一个寒士,却听老者感叹不已:“年青人。相上一卦,你这命好啊
    郑青微一摇头,心中暗叹,哪里好了。命要是好,怎么会面有菜色,吃不饱,穿不暖?
    老者站起身,围着郑青一通打量。不住点头:“骨骼佳,貌相奇,命运上佳,官至封侯!”
    小朔子心中暗叹,对一个佣人说什么封侯事,那不是对牛谈琴吗?要说对他加工钱,就那对了。有心提醒老者,却是无从插嘴,只能在心里埋怨。
    郑青惨然一笑,长叹一声道:“谢老先生吉言!人奴之生,得母苔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这不是穿帮了吗?小朔子心里暗叫可惜,又没有饭钱了。
    “命运多变,造化自在变化中,年青人如今身居人下,不必丧气,自有贵人助你成就功名富贵”。老者一脸的肃穆,却多鼓励之语。
    郑青摇摇头,从怀里摸出几文铜钱。还没有递出去小朔子心花怒放。双手双脚接在手里,一个劲的道:“谢先生赏!先生平步青云,早日腾达!”
    郑青一笑,就要离去,却给老者叫住:“慢!”
    在怀里掏摸一阵,取出块物事。为一块葛布包住,不知是何物,递给郑青道:“年青人,前路自有贵人助,赶快追上去。此物,不到百丈,休得拆解。”
    郑青也没当一回事,随手接过。朝前行去。他所去之路,正是周阳适才离开的方向。
    “师父,姜还是老的辣。这样也行。今儿有饭吃了。小朔子把手中的铜钱抛抛。
    “走老者一把抓起相旗。大步而去。
    “师父,走什么走?这里风水好,正好看相。”小朔子有些不愿:“师傅,你是不是怕他反悔,回来要钱?”
    “我不是怕他要钱,我是怕他回来还我的金。”老者走得更快了。
    “叶”小朔子笑了:“师父。我们连饭钱都没有,哪来的金呀?”
    紧追着老者离去了。
    且说郑青,手拿物事。走到一百丈外,揭起布片,想一瞧个中物事。究竟为何物。葛布揭开,一瞧之下,大吃一惊。
    那是一饼马蹄金,在日光下闪着金光,格外耀眼。
    郑青出身虽然贫寒,眼光却是独到,一瞧便知,这是真正的马蹄金,不是假的。
    这个老者与自己一不沾亲,二不带故,竟然给自己一饼马蹄金,这是为何?一饼马蹄金,那是何等的贵重。郑青省着花,半辈子不用愁吃穿,这是一份厚礼。
    郑青是个。谦谦君子,虽然家里穷,极需要钱,却是不敢收。快步跑回去,想把金子还给老者。可是。当他回到相摊前,哪里有人影?
    “这个郑青急了,想还钱还找不到人,世上有这种事吗?
    不经意间,看见葛布上有字。上面写的是“此金赠有缘人。”
    这老者是诚心赠金于他,郑青感动。冲相摊叩头:“谢老先生!老先生大恩。郑青没齿不敢忘”。
    叩罢头,这才记起老者所言“前路有贵人助”此时此刻,他不敢再怀疑老者所言,加快脚步,朝周阳离去的方向追了上去……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心,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   

第十五章 曹寿逼婚
    二比!有好心的朋友提醒我,说辛父偃姓垂父名偃。众瓒双饥的我是要店家说成姓主,名父偃,增加点乐趣,并非我不知主父偃姓甚名谁。今天是月末了,朋友们多支持点月票,貌似我还没要过月票。明天来个爽章节。)
    郑青风风火火的一阵急赶,没有遇到一个当得贵人之称的人,不由的停了下来。他走的方向和周阳是同一方向,可是。他几经折腾,周阳早就去得远了。
    以周阳的眼光,若是见到郑青。一定会引起注意,可惜的是两人失之交臂。贵人,贵人,贵人在哪里?郑青不敢怀疑老者的话,把手中的竹简瞅瞅,难道说,这竹简的主人是贵人?
    这样说也在理。能写出这样的破匈奴策,那是一代才智之士,说是贵人也不为过。虽然主父偃如今穷的没饭吃,给人赶了出来,以他的才情,能没有腾达的一天么?
    即使抛却富贵不说,能与这样的才智之士结交,谈心,那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可是,人海海茫茫,在哪里去寻找呢?谁会把“贵人”二字写在脸上?
    郑青把竹简好一通打量,大是惋惜。小心的收在怀里,往回走。
    回到曹府,只见兵士急吼吼的迎上来:“郑青,你怎么这半天才回来?侯爷找你半天了。你往日出去,很快就回来,今儿怎么老不回来?”
    郑青恭谨之人,以前出去,总是按时而归,那是没有遇到今天这样的奇事。今天这事儿可奇了,一是捡到主父偃的竹简,二是遇到老者看相,这一来二去,时间能不长吗?
    “快,去备车,侯爷要进宫。”兵士催促起来。
    郑青应一声,飞跑进府,去备车。备好车,曹寿上了马车,郑青赶着马车,直奔未央宫。
    默默默
    在东市附近,有一座巨大的庄园,有兵士把守,这是梁王在长安的庄园,占地极广,比起周阳的侯府还要大上三分。
    他是景帝的弟弟,寞太后的心尖肉,这庄园之大,之气派,之奢华。自是不用说了。
    韩安国喘着粗气,网赶到府门前。就给兵士迎住了。
    “韩大人,你现在才回来,王爷找您呢!”兵士上前见礼。
    “哦!”韩安国喘口气,抹抹额头上的汗水,这追人的活还真不是那么好干的,以他的身手,竟然追出一身汗水。
    郑青就不说了,他也是一介寒士,若是追上了主父偃,顶多就是解决温饱问题。
    韩安国是梁国内史,梁王的座上佳宾,若是给他追上了,不仅温饱问题解决了,还会飞黄腾达。韩安国一通狠追。竟是没有追上,只能说天意弄人,主父偃还要过贫苦潦到的日子。
    抹抹额头上的汗水,韩安国快步进府,直奔梁王所在的前堂。
    此时的梁王,正高踞主位,与司马相如、庄忌、枚乘、羊胜、公孙诡一干人正在饮宴。右首首位摆着酒菜,却是无人,那是给弗安国。
    韩安国深得梁王信任,更是梁王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虽然人不在。席位仍要给留出来。
    韩安国急冲冲的冲了进来,梁王一见,脸上堆欢:“韩安国,你去哪了?弄得一头的汗水。是不是是去了邀月楼?”
    韩安国有才气,可是,他有一短,那就是喜欢女人。据说,他这人会阴阳双修之术,特别善战,很讨女人欢心,梁王以这事调侃。
    “呵呵!”
    座中之人多知韩安国之好,不冉得会心的笑了。
    “大王,臣为大王追一济世之才。”韩安国上前行礼,微微有些。
    “济世之才?”梁王眉头一挑。笑道:“如此人才,世间少有,韩大人安得出此言?比你如何?”
    “胜我十倍,不,百倍!”韩安国不惜自降身份。
    他是梁王座上佳宾,其才气堪称梁王府中第一人,他如此自降身份。着实让人吃惊。粱王浓眉一轩。虎目中精光四射,身子前倾,问道:“真有此人?”
    “大王请看!”韩安国取出主父偃的竹简,呈给梁王。
    梁王一把抓过来,一瞧之下,猛的站起来,一脸的惊讶:“实边策?奇策!奇策!”
    他赞扬不绝,司马相如、庄忌、枚乘、羊胜、公孙诡听得不明所以。唯有睁大眼睛的份。
    “此人叫什么名字?”梁王问道,虎目中精光四射。
    “禀大王,叫主父偃。”韩安国略一凝思,道:“此人是个寒士。宫居客栈,欠三自房饭钱,给店家赶了出来。店家未讨到房饭钱。气愤不过,把他的策论掷在大街上。臣路过,拾得此简。”
    “名士落魄,竟如斯乎!”梁王慨叹一句,坐了下来:“孤以招贤自诩,天下名士,多以附孤,他为何不来投孤呢?以他之才,孤岂能亏他?”
    慨叹一阵,把手中的竹简一扬:“主父偃以为,大汉北方地广人稀。无以为基,不便对付匈奴。应当从内地抽调百姓,要他们去北方安居。朝廷减免钱粮,帮助他们在边关立业。如此一来。不出十年,边关必将人口倍增,物产丰饶,大军所需的钱粮、军械就不必从内地运输。
    如此一来,减少了运输之费。诚高明之策呀!”
    “大王所言,仅是其一利,还有第二利。”韩安国接着剖析道:“边关口众增加,百姓殷实,大汉以此为基,攻打河套、直捣龙城、进击漠北,皆得其利!”
    当时,汉朝的经济中心主要在关中和中原地区。北方的经济很不发达,被视为苦寒之地。而这里,恰恰是与匈奴大战的最前沿,弈费巨大。粮草、军械都得从内地调运,别的不说。光是运输所费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若是移民实边,在北边移居大量的百姓,开垦田地,民殷物丰,粮草、军械就不用从内地调拨,仅此一项,就会省去很多花费。
    更不用说,还可以以此为基地。作为进攻漠北的跳板。
    在历史上,北地恰恰就是一个跳板,这跳板越强大,对付北方的游牧民族越有利,这点,已经为无数的历史所证实。
    为了打造这一跳板,汉朝采取实边之策。贾谊、晃错,他们都有过这方面的策论,这对汉朝推行移民实边策起了重大作用。
    可是,比起主父偃在这方的功劳,就大为不如了。主父偃最有名的策略就是“推恩令。”一把软刀子收拾得诸侯没有脾气,从此势弱,再也无法与朝廷作对。有人认为,若是主父偃的推恩令早些推出。就不会有“七国之乱”了。
    晃错主张削藩,那是对的。可是,在策略上就有些操切,激起了七国之乱。主父偃一策推恩令,诸侯变弱,再无刀兵,成为流传千古的奇策。
    主父偃的贡献远远不止于此,移民实边策的推行,他很卖力,功劳不打造河套之地,在河套筑朔方城,他首倡其议,影响深远。
    卫青攻下河套之后,举国欢腾,主父偃已经预见到了河套的重要性。提议在那里筑城。当时,反对声浪很大,承相公孙弘再反对此议,弄得汉武帝都不知道如何决断了。
    主父偃一口气问了公孙弘九个问题,公孙弘无言以答,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主父偃九难公孙弘”筑朔方城才最终决定下来。
    朔方城的修建,在历史上的影响非常大,不仅仅是强汉大军进攻漠北的基地,若无朔方城,漠北决战很难发起。还在于,后世一直仿效此法,在边关筑城,这对威慑漠北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至于实边策,后世一直在使用。就是现在也还在用,只不过方式有所改变罢了。梁王对主父偃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赞扬,他当之无愧。
    “若此策得行,匈奴何足惧?”梁王盯着竹简,感慨无已:“与此人相比,许昌、庄青翟、寰婴、周著嘴之辈。不过是猪狗耳,徒费朝廷钱粮罢了!哦,周裂嘴打仗还是不错的。”
    “大王,若得此人相助,再结周阳之好,大王之事必成!”韩安国右手重重向下一挥,很是用力。
    “哦!”梁王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夺嫡,做皇帝,一听这话,精神徒涨:“此人虽然才气不凡,毕竟是一落魄名士,只需一恩便可结其心。来人,带上画工,去客栈,要店家说其相貌,图其形,全城寻找主父偃。”
    羊胜、公诡二人惊讶莫铭。他们追随梁王多年,就从来没有见梁王如此大动干戈招纳人才的,这主父偃真有本事?
    “大王英明!”韩安国抱拳行礼。
    “呵呵!人才嘛,就得招纳。高祖若无三杰,怎能诛暴秦,安天下?。粱王大是欢喜,浓眉一拧道:“这个主父偃孤不忧,可是,这周阳要如何才能结其好呢?孤可是数次要置他于死地呀!岂旋之日,孤与其匆匆一面,其人心机深沉,比周裂嘴难对付。早知如此,孤当初何必,”
    后面的话没有说,谁都明白,那就是早知周阳如此能打,何必与周阳结仇。这样的人才,要拉拢,要结交。
    周阳用兵奇诡,若再得主父偃相助,就武,左臂右膀就有了。岂不是美事?
    “大王,可如此如此。”韩安国在梁集耳边低语一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